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卫生法教学大纲

卫生法教学大纲

卫生法教学大纲
卫生法教学大纲

《卫生法》教学大纲

(含自主学习内容的课程)

课程编号:07200018

学时与学习时间:28(其中理论8学时,实验4学时)(建议学习时间80小时)

学分:1+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

面向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英文名称:Health Law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任务:卫生法学是由医学、法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学生加强卫生法学的学习,是依法治国,发展卫生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讲,为将来能够更好地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学好卫生法学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卫生法学的本质、特征、作用及我国当前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精神实质和条文释义,认识到我国卫生立法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能够解决医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卫生法的本质、时代特征及学习方法。

熟悉:卫生法和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

了解:了解国内、外卫生法的产生和发展。

2.教学内容

法的含义、法的作用、法的价值。卫生法与法学、医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教学重点在于卫生法的本质、时代特征及学习方法。

3.难点

如何通过研究国内、国外、国际卫生法的产生和发展来正确把握卫生立法的发展规律。

(二)卫生法概述

1.目的要求

掌握:卫生法的基本原则和卫生法律关系的要素,分析卫生法律关系。

熟悉:卫生法的概念、含义和特征。

了解:卫生的释义、卫生的范围、卫生法的意义。

2.教学内容

卫生法的概念、含义和特征。教学重点在于卫生法的基本原则的理解和把握。

3.难点

如何领会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

(三)卫生法的渊源和体系

1.目的要求

掌握:我国卫生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熟悉:我国卫生法的法源。

了解:卫生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

2.教学内容

我国卫生法的法源,教学重点在于我国卫生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3.难点

在于如何把握卫生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

(四)卫生法的制定和实施

1.目的要求

掌握:卫生法的适用规则和卫生法效力冲突的裁决制度。

熟悉:卫生法适用的特点和效力范围。

了解:卫生法制定的依据、基本原则和程序。

2.教学内容

卫生法制定的依据,卫生法制定的基本原则,卫生法制定的程序。卫生法适用的特点,卫生法的效力范围。教学重点在于卫生法的适用规则和卫生法效力冲突的裁决制度。

3.难点

在于如何把握卫生法的解释方法。

(五)卫生行政执法

1.目的要求

掌握:卫生行政执法的有效条件,卫生行政强制措施的特征和实施条件。

熟悉:卫生行政处罚的原则,卫生行政执法的程序。

了解:卫生行政执法的相关概念。

2.教学内容

卫生行政执法的概念、特征。卫生行政执法的主体、依据及有效条件。卫生行政许可的概念、设定和程序。卫生行政处罚的概念、原则、程序和执行。卫生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种类和实施条件。教学重点在于卫生行政执法的有效条件,卫生行政处罚的程序及卫生行政强制措施的特征和实施条件。

3.难点

在于正确把握卫生行政处罚和强制的区别和联系。

(六)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

1.目的要求

掌握:卫生行政复议和诉讼的区别和联系。

熟悉:卫生行政复议、诉讼的程序。

了解:卫生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卫生行政赔偿的范围程序和标准。

2.教学内容

卫生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卫生行政救济的途径。卫生行政复议的概念、原则、受案范围和程序。卫生行政诉讼的概念、受案范围和诉讼程序。卫生行政赔偿的范围、程序和标准。教学重点在于卫生行政复议和诉讼的区别和联系。

3.难点

在于如何理解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不足和完善。

(七)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1.目的要求

掌握: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与旧法的区别之处,有关法定传染病的划分和管理、监测制度、预警制度、通报制度、问责制度、控制措施及病人权利的保护。

熟悉:艾滋病、结核等常见传染病的管理。

了解: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和适用。

2.教学内容

传染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法定传染病和分类管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及艾滋病、非典、结核病等的防治管理。教学重点在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尤其是传染病的监测制度、预警制度及问责制度的完善。

3.难点

在于如何处理有效控制传染病和保护病人权利的关系。

(八)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

1.目的要求

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针、原则和主要制度。

熟悉:职业病的诊断和管理制度。

了解:职业病和职业病防治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教学内容

职业病的定义、范围,职业病防治法的概念。职业病防治的方针和原则。教学重点在于职业病防治的主要制度,职业病的诊断和管理。

3.难点

在于探讨如何完善我国职业病病人待遇的保障机制。

(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1.目的要求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方针和原则。

熟悉:突发事件应急报告、通报、举报制度和应急处理措施。

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国内、外立法现状。

2.教学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及含义。国内、外相关立法情况。教学重点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方针和原则,突发事件应急报告、通报、举报制度和应急处理措施。

3.难点

在于如何完善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体系。

(十)护士管理法律制度

1.目的要求

掌握:护士执业权利和执业义务,护士的法律责任。

熟悉:护士资格考试的条件和注册管理规定。

了解:《护士条例》的由来。

2.教学内容

护士条例的调整对象,护士资格考试的条件,护士执业注册。教学重点在于护士执业规则。

3.难点

在于护士的考核和培训制度的进一步探索。

(十一)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1.目的要求

掌握: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掌握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熟悉:医学会鉴定的程序。

了解:医疗事故的含义,分级。

2.教学内容

医疗事故的概念和含义,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及应对措施,医疗事故的分级和技术鉴定。教学重点在于医疗事故的认定标准,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3.难点:

引导学生对当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立法不足之处进行思考和探索,完善我国现行医疗事故鉴定制度,破解医疗纠纷顽疾。

(十二)器官移植

1.目的要求

掌握:我国《器官移植条例》的精髓和不足之处。

熟悉:器官移植的含义和分类

了解:国外器官移植相关立法情况和引发的法律问题。

2.教学内容

器官移植的概念和分类,器官移植的意义和当前困境,国外器官移植的相关立法。教学重点在于我国《器官移植条例》关于器官采集、捐献等法律规定。

3.难点

在于探索如何建立有效机制防止法律规避,填补该条例的法律漏洞。

(十三)安乐死

1.目的要求:

掌握:安乐死立法的难点和我国安乐死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熟悉:安乐死的含义和分类。

了解:国外安乐死的立法情况。

2.教学内容

安乐死的概念和分类,安乐死的历史沿革,国外安乐死的立法现状。教学重点在于论证我国安乐死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我国安乐死立法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

3.难点

在于探索一条既能保障安乐死的正确实施,又能有效解决安乐死执行过程可能带来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的新路子。

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的形式:模拟法庭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实践目的及基本要求:通过模拟法庭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把医疗侵权法基本原理和医疗纠纷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学会从医患双方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生动的辩论,使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医疗侵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证据规则。

实验一案例分析

(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

为避免枯燥的纯理论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结合医疗损害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立法精神,条文释义,活学活用。

(二)实验内容

采取模拟医疗损害赔偿法庭的教学形式,将学生分为原告、被告两组对抗,以教师模拟法官主持审判过程的形式,要求学生把卫生法原理与真实案例结合,言之有物。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模拟人民法院审判法庭所需的基本道具,法袍、法槌、国徽及各种不同身份诉讼参与人

的标牌等。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了解卫生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规律,熟悉我国卫生法的渊源和体系,掌握我国现行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政策依据、立法理由、条文释义以及适用上应当注意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了解卫生法学和医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当前国际上卫生立法的先进经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卫生法学知识来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将来为我国卫生立法工作添砖加瓦。

五、学时分配与建议学习时间

总学时28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4学时,建议学习时间16小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自主学习内容)理论学时(建

议学习时间)

实验学时合计

绪论、卫生法概述11

卫生法的渊源和体系11

卫生法的制定和实施22

卫生行政执法22

法律责任与救济22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10)10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10)10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法律制度(10)10

护士管理法律制度(10)10

医疗事故管理法律制度(20)424

器官移植(10)10

安乐死(10)10

合计1(学时)8412合计1(建议学习时间)(80)92(80)

六、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后续课程:护理管理学、护理伦理学。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可以使学生对于法的本质、法的基本原理、法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当前我国卫生形势和政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是卫生法学习的必要的前期准备。通过卫生法的学习,可以指导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和理解后续课程护理管理学、护理伦理学的精髓。

七、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作业、期末开卷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其中平时作业考核占4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范围在上述所列课程内容之内。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赵同刚(主编).《卫生法》(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参考书:

[1]卓泽渊(著).《法的价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5月

[2]黄丁全(著).《医事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3]黄丁全(著).《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10月

[4]杨太兰(主编).《医疗纠纷判例点评》.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7月

[5]陈兴良(著).《刑法学的现代展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6]杨立新(著).《医疗侵权法律与适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4月

执笔人:张德江审核人:俞爱月教学院长:夏国园朱小芳副院长:胡学建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 为切实推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通过对现有的国内外食品行业状况的分析,食品相关工作岗位的调研,确定开设《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它是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加工专业的必修课。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食品工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凸显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不得不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的食品工业越来越需要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因此,食品标准与法规这门课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前导课程是《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工艺学》等。后续课程《食品质量与管理》、教学实习等,衔接合理,共同构成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在掌握部分必要的化学基础和食品安全概论性知识后,通过本课程和《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学习掌握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的能力,并为后续的《食品质量与管理》提供具体内容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概念,食品标准与法规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掌握食品安全法、相关标准的地位与作用,熟悉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并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体系文件编制。(2)掌握食品法规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的程序,能够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在食品生产中应用。(3)应具备以下能力:①运用标准化方法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②运用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食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的能力; ③能够进行有关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技术培训,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进行协调处理的能力。

精神卫生法练习题

精神卫生法 一、A1 1、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住院治疗须经监护人同意的情形是 A、医疗费用需要自理 B、没有办理住院手续能力 C、发生伤害自身行为 D、患者家属提出医学鉴定要求 E、没有危害他人安全危险 2、开展精神障碍诊断、治疗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依照医疗机构的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不正确的是 A、必须配齐各种科室的医师 B、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专科医疗机构还应当配备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 C、有满足开展精神障碍诊断、治疗需要的设施和设备 D、有完善的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制度 E、有与从事的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相适应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护士 3、以下哪一项不应是单位和个人应对精神障碍患者保密的是 A、姓名 B、性别 C、肖像 D、住址 E、工作单位 4、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A、二十六 B、二十七 C、二十八 D、二十九 E、三十 5、精神卫生法实施日期 A、2013.3.20 B、2013.4.3 C、2013.5.1 D、2013.5.30 E、2013.6.2 6、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施原则是 A、自愿原则 B、有利原则 C、强制原则 D、平等原则 E、互利原则

7、关于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措施描述错误的是 A、患者自愿住院 B、医疗机构不能同意患者要求的随时出院 C、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要求随时出院 D、医生应尊重患者的权利 E、有伤害自身危险情形的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 8、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病理资料的保管年限是 A、10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E、30年 二、A2 1、精神障碍患者杜某有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的危险情形,但其监护人对医疗机构作出需要住院治疗的诊疗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并在收到诊断结论之日起规定期限内向其他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提出了再次诊断的要求。该期限是 A、3日 B、7日 C、10日 D、15日 E、30日 三、B 1、A.2 B.10 C.15 D.25 E.30 <1> 、接受精神障碍医学鉴定委托的机构,应当指定几名以上具有鉴定资格的医师共同进行 A B C D E <2> 、医疗机构对于精神障碍类病人的病历资料保存时限不得少于多少年 A B C D E

《经济法规》课程标准

《经济法规》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经济法规》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时:70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运输(客运)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加强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治观念并使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课题一经济法基础理论 基本要求: 1、了解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地位与作用。 2、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及其构成、法律行为与代理、诉讼时效、经济法律责任等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重点:经济法律关系及其构成。 课题二企业法 基本要求: 1、了解企业法的概念,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以及全民企业厂长职权和职工代表大会职权。 2、掌握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的条件及事务管理、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合伙企业设立、合伙企业财产及事务执行(特别是合伙人与第三人的关系)、入伙和退伙的有关内容。 重点:合伙企业设立、合伙企业财产及事务执行(特别是合伙人与第三人的关系)。 难点:入伙和退伙的有关内容。 课题三公司法 基本要求: 1、了解公司的立法及原则,以及公司的分立、解散和清算。 2、熟悉公司财务会计的有关规定。 3、理解公司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4、掌握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以及股份的发行和转让、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转让、公司合并的有关内容。 重点: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难点:股份的发行和转让、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转让。 课题四外商投资企业法 基本要求:

1、了解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立法概况。 2、掌握外商投资企业的具体含义、设立的条件与程序、组织形式、出资方式、经营管理的有关内容,并能明确加以区分,理解它们各自的特征。 重点:外商投资企业的具体含义、设立的条件与程序、组织形式、出资方式、经营管理的有关内容。 课题五破产法 基本要求: 1、了解国有企业破产的立法概况。 2、掌握破产及破产法的概念、国有企业的破产条件和破产程序、破产财产与破产债权的范围。 3、熟悉破产财产的分配顺序。 重点:破产及破产法的概念、国有企业的破产条件和破产程序。 课题六合同法 基本要求: 1、了解合同法的立法概况。 2、熟悉合同的概念和分类。 3、掌握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合同的含义及其种类,合同的作用、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与解除、无效合同的处理、违反合同应承担的违约责任等基本知识。 4、掌握合同运行的全过程,以及合同担保的几种形式。 重点: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与解除、无效合同的处理、违反合同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难点:违反合同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课题七工业产权法 基本要求: 1、了解我国工业产权法的一般原理与基本制度。 2、掌握商标权与专利权取得的条件、申请程序、权利内容与权利保护的有关内容。 重点:商标权与专利权取得的条件、申请程序、权利内容。 难点:权利保护。 课题八反不正当竞争法 基本要求: 1、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概况及意义。 2、掌握不正当竞争的概念、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表现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重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表现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课题九产品质量法 基本要求: 1、了解产品质量立法概况。 2、掌握产品质量法的原则,我国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及产品生产者、销售者的质量责任。 重点:产品质量法的原则,产品生产者、销售者的质量责任。

精神卫生法及规范培训考试试卷

精神卫生法及规范培训考试试卷 姓名: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共8道,每道5分,共40分) 1、精神卫生是指开展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促进公民心理健康的各项活动。 A 管理 B 收容 C康复 D 护理 2、()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民政、公安、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精神卫生工作。 A 县级 B 市级 C省级 D 部级 3、据卫生部调查,中国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约有()万人。 A 1000 B 1200 C1400 D 1600 4、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天。 A 8月20日 B9月7日 C10月10日 D 10月20日 5、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由()卫生行政部分组织制定。 A 市卫生局 B 省卫生厅 C卫计委 D 国务院 6、除了下面哪一项都是制定精神卫生法的目的()。 A 规范精神卫生服务 B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C保障精神卫生医务人员权益 D 发展精神卫生事业 7、下列哪项不属于严重精神障碍()。 A 精神分裂症 B癔症性精神障碍 C分裂情感障碍 D 偏执性精神病 8、精神卫生法从哪天开始施行()。 A 5月1日 B9月7日 C10月10日 D 10月20日

二、判断题,如是错误的,请将错误的地方纠正,写在题后。(共6题,每题10分) 1、重性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如是错误,请纠正:。 2、对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2次() 如是错误,请纠正:。 3、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如是错误,请纠正:。 4、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如是错误,请纠正:。 5、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如是错误,请纠正:。 6、病情稳定患者。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病情基本稳定患者。3个月时随访;病情不稳定患者,2周内随访。() 如是错误,请纠正:。

卫生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卫生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卫生法律法规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助产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习和识读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了解国家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本课程是以医疗行为所涉及的法律和法律问题为对象进行分析和解决的一门实用性法律知识普及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素质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护理、助产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课程结构以就业岗位对就业人员法律知识的需求取向,以法律法规为线索,以“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通过案例分析、法条解读、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等活动,构建完整严谨的思维模式,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每个单元的学习都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课程内容涉及国家卫生领域法律法规。教学活动设计紧紧围绕了解护理、助产专业可能遇见的法律问题为主线,重点突出法律知识运用的培养,同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较为全面的法律知识储备和思维素质。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法律运用的能力。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为32学时。 2.课程目标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的掌握医学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根据我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及课程设置情况,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讨论式教学。课堂讲授要用通俗准确的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阐述各章内容,做到条理清楚,既要深入细致,又要重点突出,讲清重点或难点,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方面:重点讲授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理论,对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有关的法律制度作详细讲解。以法律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医疗行为过程当中当事双方之间的法律问题,并未其法律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一些具体的使用知识。 能力方面:作为护理学(三年制)专业的学科必修课,应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卫生法律法规的一般理论和知识及基本方法,培养出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使学生具有能辨证的分析医护活动中的法律现象和初步处理医护的法律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进护患良好关系的目的。 综合素质方面: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能进一步理解卫生法律法规的立法意义和作用,从而使这些未来的医

卫生法规精神卫生法练习题

卫生法规精神卫生法练习题 一、A1 1、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强迫精神障碍患者劳动情节严重的,应给予 B、降级 C、责令改正 D、吊销有关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 E、以上说法均正确 2、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拒绝对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作出诊断,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有关医务人员 A、暂停1个月以上3 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B、暂停3个月以上6 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C、暂停1个月以上6 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D、暂停6 个月执业活动 E、暂停6 个月以上12 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3、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在心理治疗活动中造成他人人身损害,应当 A、吊销执业证书 B、承担民事责任 C、承担刑事责任 D、给予警告批评 E、责令暂停6 个月以上1 年以下执业活动 4、心理治疗人员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的情形是 A、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在医疗机构以外开展心理治疗活动的 B、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的 C、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 D、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外科治疗的 E、以上说法均正确 5、不符合《精神卫生法》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擅自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相关诊疗活动,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范围为多少 A、2000~3000 B、3000~5000 C、5000~10000 D、10000 ~20000 E、20000 以上 6、以下哪一项不应是单位和个人应对精神障碍患者保密的是 A、姓名 B、资产 C、肖像

D、住址 E、工作单位 7、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但是哪项除外 A、尊重 B、理解 C、躲避 D、关爱 E、不得歧视 8、关于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说法正确的是 A、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 B、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应对其实施住院治疗 C、诊断评估有伤害自身危险的,应对其实施住院治疗 D、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的,应对其实施住院治疗 E、以上说法均正确 9、以下关于精神障碍医学鉴定的要求主要是 A、鉴定人应当到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机构面见、询问患者 B、鉴定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鉴定事项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C、鉴定机构、鉴定人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出具客观、公正的鉴定报告 D、鉴定人应当对鉴定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签名 E、以上均正确 10、以下关于精神障碍的再次诊断和治疗,说法错误的是 A、精神障碍患者已经发生危害他人情形,患者不同意入院治疗的,不能进行再次要求诊断和鉴定 B、患者或监护人要求再次诊断的,应当自收到诊断结论之日起 3 日内提出申请 C、承担再次诊断的医疗机构应当指派 2 名初次诊断医师以外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再次诊断 D、再次诊断不能确定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机构不得对其进行住院治疗 E、在相关机构出具再次诊断证明之前,精神障碍患者的收治机构应当按照诊疗规范的要求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 11、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历资料保存期限为 A、10 年以上 B、20 年以上 C、30 年以上 D、40 年以上 E、50 年以上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暂停6个月以上1 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者责令给予开除的处分,并吊销有关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①违反规定实施约束、隔离等

执业医师卫生法规讲义0701

第七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考点1: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考点2:报告 什么情况上报 ①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 ②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③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 ④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 怎么上报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2小时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2小时内)——①本级人民政府,②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③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县级人民政府(2小时内)——市级人民政府(2小时内)——省级人民政府报告(1小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接到应急报告时,凡是应当报告的,应当在几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E.5小时 『正确答案』A 考点3:法律责任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 ②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③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 ④拒绝接诊病人的; ⑤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对违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未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机构,应给予的处理不包括 A.通报批评 B.责令改正 C.给予警告 D.停业整顿 E.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正确答案』D 某地相继发生多例以急性发病、高热、头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因不明的疾病,被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地乡卫生院以床位紧张为由,拒绝收治此类患者,被患者家属投诉。县卫生局经调查核

旅游法规课程标准

旅游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酒店管理授课单位:管理系 学时:64 编写执笔人:常向鹏 学分:4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目前职业资格考试(导游从业资格考试)的主要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旅游法规与政策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旅游接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投诉,而且熟悉旅游团队及散客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能够预防并处理旅游接待中的各种问题和事故,掌握旅游政策法规业务相关知识和法律运用技能,并依此提升自己的实际带团操作的能力,提高其应变能力。 前导课程:《旅游业导论》、《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知识》 同步或后续课程包括:《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行社计调实务》、《顶岗实习》。 二、课程设计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课程设计以完成旅游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将岗位的与旅游政策相关的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对能力和知识的要求确定教学项目,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项目教学内容,将分散在各单行法规中知识按照工作项目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 课程学习改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学习和操作为中心,学生的操作改以往以练习为主为完成现在的模拟和现实的真实工作任务为主。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学生能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运用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诚实、守法、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热爱本职工作,为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本课程面向旅游管理与服务岗位(群),根据岗位(群)工作内容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的选择课程内容,以旅游政策法规相关部门(如法院、旅游质量监督所等)和校内仿真的实训室等作为上课场所,采用教、学、做三者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在仿真或者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旅游政策法规业务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的政策法律的运用能力。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中严谨、守法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法律意识,端正学生在导游讲解等职业活动的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并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民族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宗教政策和发展旅游的有关政策,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规范。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领域中自觉运用党和国家政策、旅游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独立处理各旅游法律纠纷和旅游突发事件的能力。具体包括:(1)了解我国及国际的旅游政策、法律法规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旅游接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投诉;(2)熟悉旅游团队及散客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能够预防及处理旅游接待中的各种问题和事故,特别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3)能够在真实的旅游接待活动中灵活运用旅游政策法规相关知识及导游服务技能,依法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带团中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并获得实际带团操作的能力,使旅游政策法规专业知识与实际旅游接待业务相结合。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精神卫生法》及相关知识竞赛题目参考答案

《精神卫生法》及相关知识竞赛题目 一、填空题: 1.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 患者的人身自由。 2.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禁止对精神障 碍患者实施家庭暴力,禁止 3.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对处于职业发 4家庭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关爱,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提高精神障碍预防意识;发现家庭成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帮助其及时就诊,照顾其生活,做好看护管理。 5.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 6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应当遵循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格尊严的原则,保障患者在现有条件下获得良好的精神卫生服务。 7.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者是精神障碍患者,推诿或者拒绝为其治疗属于本医疗机构诊疗范围的其他疾病。 8.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 法律保护。全社会应当尊重精神卫生工作人员。 9. 10.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结论表明精神障碍患者应当住院治疗而其监护人拒绝,致使患者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或者患者有其他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情形的,其监护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共七章85条,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12.1838年,世界上第一部《精神卫生法》在法国诞生,其内容包括精神病人与罪犯的区别、对精神病人的人道处理、精神病人治疗设施的管理义务等,这部法律强调保护精神病患者的权益和财产,不得非法拘禁精神病患者。 13. 2001年WHO调查160个成员国中,已有3/4 的国家有了精神卫生法,立法的内容逐渐演变为强调体现对人的尊重,重视患者基本权利的保护。 14.我国香港地区于20世纪50年代制定了精神卫生法规,现行的《精神健康条例》也多次修订,台湾于1990年颁布《精神卫生法》,2007年进行了修订。 15.2001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地方性法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2002年4月7日起正式施行。 二、是非题(请在框内打√或X) 1.“精神卫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精神病学”范围,还包括心理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两大方面。√ 2.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以根据条件增补心理援助内容。X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卫生法规》试题及答案(卷十)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卫生法规》试题及答案(卷十) 一、A1 1、医疗机构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报告。有权接受其报告的单位是 A、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B、药品检验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E、药品生产主管部门和药品经营主管部门 2、以下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描述中,正确是 A、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发生的 B、药物不良反应就是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 C、药物的不良反应专指药物本身的“三致”作用 D、大剂量服用催眠药而致中毒也是药物不良反应 E、将氯化钾快速静脉注射而致死亡是药物不良反应 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的人员应由 A、医学技术人员担任 B、药学技术人员担任 C、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D、护理技术人员担任 E、医学、药学及有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 4、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的过程

A、发现 B、报告 C、评价 D、控制 E、监督 5、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 A、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高于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B、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药物尚未达到正常剂量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C、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药物出现的各种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D、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E、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6、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实行 A、医师或临床药师报告制度 B、临床药学室收集报告制度 C、逐级定期报告制度 D、通过互联网直接上报制度 E、直接上报、逐级反馈制度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检测64学时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 为切实推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通过对现有的国内外食品行业状况的分析,食品相关工作岗位的调研,确定开设《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它是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加工专业的必修课。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食品工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凸显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不得不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的食品工业越来越需要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因此,食品标准与法规这门课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前导课程是《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工艺学》等。后续课程《食品质量与管理》、教学实习等,衔接合理,共同构成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在掌握部分必要的化学基础和食品安全概论性知识后,通过本课程和《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学习掌握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的能力,并为后续的《食品质量与管理》提供具体内容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概念,食品标准与法规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掌握食品安全法、相关标准的地位与作用,熟悉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并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体系文件编制。(2)掌握食品法规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的程序,能够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在食品生产中应用。(3)应具备以下能力:①运用标准化方法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②运用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食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的能力; ③能够进行有关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技术培训,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进行协调处理的能力。

精神卫生法考试题

临汾市精神病医院 《精神卫生法》学习内容测试 姓名:科室:分数: 一、填空题: 1.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2.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暴力,禁止精神障碍患者。 3.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对处于职业发展特定时期或者在岗位工作的职工,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家庭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关爱,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提高精神障碍意识;发现家庭成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帮助其及时就诊,照顾其生活,做好看护管理。5.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6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应当遵循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尊严的原则,保障患者在现有条件下获得良好的精神卫生服务。 7.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者是精神障碍患者,推诿或者拒绝为其属于本医疗机构诊疗范围的其他疾病。 8.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 保护。全社会应当尊重精神卫生工作人员。 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职业保护,提高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并按照规定给予适当的。 10.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结论表明精神障碍患者应当住院治疗而其监护人拒绝,致使患者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或者患者有其他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情形的,其监护人依法承担责任。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共七章条,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12.1838年,世界上第一部《精神卫生法》在诞生,其内容包括精神病人与罪犯的区别、对精神病人的人道处理、精神病人治疗设施的管理义务等,这部法律强调保护精神病患者的权益和财产,不得非法拘禁精神病患者。 13. 2001年WHO调查160个成员国中,已有 3/4 的国家有了精神卫生法,立法的内容逐渐演变为强调体现对人的尊重,重视患者权利的保护。 14.我国地区于20世纪50年代制定了精神卫生法规,现行的《精神健康条例》也多次修订,台湾于1990年颁布《精神卫生法》,2007年进行了修订。 15.2001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性法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2002年4月7日起正式施行。 二、是非题(请在框内打√或X) 1.“精神卫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精神病学”范围,还包括心理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两大方面。 ( ) 2.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可以根据条件增补心理援助内容。 ( ) 3.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

执业医师卫生法规讲义0401

第四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考点1:概述 两个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监督 实验室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日常管理,维护及控制实验室感染等 考点2: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管理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的条件 ①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②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 ③具有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④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有设备,有人,有措施,有技术 考点3: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 工作人员培训 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工作人员健康监测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考点4:法律责任 工作人员感染高致病微生物及微生物泄露要及时上报。 否则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传播的严重后果的,依法撤职、开除,吊销(机构)有关许可证,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使_______致病的微生物。 A.人 B.动物 C.植物 D.A+B E.A+B+C 『正确答案』D 结核分枝杆菌,按危害程度分类,属于第几类病原微生物 乙型肝炎病毒,按危害程度分类,属于第几类病原微生物 A.第一类 B.第二类 C.第三类 D.第四类

E.第五类 『正确答案』B C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A.1名 B.2名 C.3名 D.4名 E.5名 『正确答案』B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标准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游政策与法规》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开设学期】:第一、二学期 【参考课时】:72学时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 【编制人员】:苑秀彬、王莉、王雅楠、郑艳 【参与企业】:董振威、龙凡、王焕宇 一、课程性质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职业技能训练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面向旅游管理与服务岗位,根据岗位工作内容,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的选择课程内容,通过在仿真或者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旅游政策法规业务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的政策法律的运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旅游法规与政策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旅游接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投诉,而且熟悉旅游团队及散客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能够预防并处理旅游接待中的各种问题和事故,掌握旅游政策法规业务相关知识和法律运用技能,并依此提升自己的实际带团操作的能力,提高应变能力。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规定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和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学生能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运用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诚实、守法、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热爱本职工作,为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①了解并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 ②了解民族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宗教政策和发展旅游的有关政策。 ③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规范。 ④掌握合同法律制度的相关知识。 ⑤熟悉旅游安全管理和旅游保险法规制度。 ⑥了解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 ⑦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的相关知识。 ⑧了解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二)能力目标 ①运用旅游法律法规解决实际带团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②运用所学知识签订旅游合同的能力。 ③提高学生依法办事、自主创业的能力。 ④在导游工作中正确运用及宣讲国家方针政策的能力。 ⑤处理旅游者投诉的能力。

精神卫生防控部分复习题

精神卫生防控部分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除医学院校外,( )应当为学生开设精神卫生课程 A.军事学院 B.农业院校 C.师范院校 D.工业大学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主管本行政区域的精神卫生工作。 A.卫生行政部门 B.民政部门 C.医疗机构相关部门 D.社区康复部门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应当组织医疗机构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A.卫生行政部门 B.民政部门 C.医疗机构相关部门 D.社区康复部门 4.( )应当为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精神科基本药物维持治疗,并为社区康复机构提供有关精神障碍康复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A.卫生行政部门 B.民政部门 C.医疗机构 D.社区康复部门 5.依据《精神卫生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B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可以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得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 C.心理治疗活动应当在医疗机构内开展 D.心理治疗的技术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6.依据《精神卫生法》,关于精神障碍诊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以精神健康状况为依据 B.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违背本人意志进行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 C.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当地民政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帮助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D.医疗机构接到送诊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可以拒绝为其作出诊断 7.医疗机构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导致人体器官丧失功能的外科手术时,应当向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无法取得患者意见的,应当取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并经( )批准: A.本医疗机构负责人和伦理委员会 B.主管医师 C.上级医师 D.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8.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历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年 A.10 B.20 C.30 D.40 9.依据《精神卫生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 B.可以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 C.可以利用约束、但不能利用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卫生法规》试题及答案(卷八)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卫生法规》试题及答案(卷八) 一、A1 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文书不包括() A、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B、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意见 C、输血记录单 D、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 E、献血员信息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遵循的原则 A、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B、沿用传统输血、病人失多少血,补多少的输血原则 C、随时与血站联系,急用急取的原则 D、根据临床需要,随用随取的原则 E、可以随时使用随时取 3、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输血科业务范围 A、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B、贮血发血 C、常规临床配血 D、参与输血会 E、组织义务献血

4、输血协议,由谁来签署 A、病人亲属代替 B、院方与患者 C、医、患双方 D、病人或亲属 E、医院 5、为安全输血,临床医生对需要输血的病人做哪些工作 A、让病人及家属自行解决 B、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手术回收血,动员亲友献血 C、向本院输血科申请 D、放弃治疗 E、申请组织献血 6、医院输血科应执行什么法律、法规、标准 A、本院法律法规标准 B、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强制性国家标准,卫生行业标准 C、国家法律和有关法规及本输血科标准 D、本院各种有关标准及法规 E、地方标准 7、科研用血也需要审批吗 A、需要 B、不需要

C、自找血源 D、收集病人血样 E、亲属血样 8、医疗机构所需全血及其血液成分,需要哪级政府批准的血站负责提供 A、血站 B、由各医院批准 C、医疗机构自采自用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E、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9、输血前医务人员应严格核对那些内容 A、血型 B、配血单和血袋标签中的各项内容 C、配血单有无空项 D、血袋包装 E、人员名单 10、医院临床输血委员会,应负责哪些工作 A、负责业务讲座 B、负责临床输血会诊 C、负责突发事件的抢救 D、临床用血储存和指导 E、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

(完整版)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标准

~~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游政策与法规》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开设学期】:第一、二学期 【参考课时】:72学时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 【编制人员】:苑秀彬、王莉、王雅楠、郑艳 【参与企业】:董振威、龙凡、王焕宇 一、课程性质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职业技能训练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面向旅游管理与服务岗位,根据岗位工作内容,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的选择课程内容,通过在仿真或者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旅游政策法规业务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的政策法律的运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旅游法规与政策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旅游接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投诉,而且熟悉旅游团队及散客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能够预防并处理旅游接待中的各种问题和事故,掌握旅游政策法规业务相关知识和法律运用技能,并依此提升自己的实际带团操作的能力,提高应变能力。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规定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和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学生能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运用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诚实、守法、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热爱本职工作,为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①了解并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 ②了解民族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宗教政策和发展旅游的有关政策。 ③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规范。 ④掌握合同法律制度的相关知识。 ⑤熟悉旅游安全管理和旅游保险法规制度。 ⑥了解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 ⑦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的相关知识。 ⑧了解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二)能力目标 ①运用旅游法律法规解决实际带团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②运用所学知识签订旅游合同的能力。 ③提高学生依法办事、自主创业的能力。 ④在导游工作中正确运用及宣讲国家方针政策的能力。 ⑤处理旅游者投诉的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严谨、守法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法律意识。 ②端正学生在导游讲解等职业活动中的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酒店法规》课程标准

酒店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酒店法规 课程类型:必修课 适用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课程学分:2.5 总学时:45 1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目前职业资格考试(导游从业资 格考试)的主要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我国的酒店法规与政策基础知识, 能够分析和解决旅游接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投诉,而且熟悉旅游团队及散客导游服务程序 与服务质量,能够预防并处理旅游接待中的各种问题和事故,掌握旅游政策法规业务相关知 识和法律运用技能,并依此提升自己的实际带团操作的能力,提高其应变能力。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知识》 同步或后续课程包括:《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专业技能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2 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学生能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运用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 有诚实、守法、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热爱本职工作,为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良 好的专业基础。 2.1 能力目标 2.1.1 了解我国及国际的旅游政策、法律法规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旅游接待中出现的实 际问题和投诉; 2.1.2 熟悉旅游团队及散客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能够预防及处理旅游接待中的各种 问题和事故,特别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2.1.3 能够在真实的旅游接待活动中灵活运用旅游政策法规相关知识及导游服务技能,依法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带团中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并获得实际带团操作的能力,使 旅游政策法规专业知识与实际旅游接待业务相结合。 2.2 知识目标

2.3了解并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民族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宗教政策和发展旅游的有关政策; 2.4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规范。 2.1.4素质目标 2.3.1 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中严谨、守法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法律意识; 2.3.2 端正学生在导游讲解等职业活动的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 3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3.1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积极主动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 素养。建立了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 面。在过程性评价中关注学生解决项目任务等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沟 通及团体合作的态度、创新精神与能力。 3.2 课程设计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和设计,充 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课程设计以完成旅游管理与服务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将岗位的与旅游政策相关的工作 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对能力和知识的要求确定教学项目,以职业能力形成为 依据选择项目教学内容,将分散在各单行法规中知识按照工作项目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 4 课程内容、要求与学时安排 学习单元名 称训练项目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含素质要求) 学时 党的基本理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能够说出当前构建和 论和基本路中国国情介绍段党的基本路线和三 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2 线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能够正确维护自己的 我国宪法的基本知识宪法案例分析 制度;熟悉我国公民 的基本人权和基本义 人权,并能正确遵守 公民应尽的义务。 2 务。 了解环境污染的来能够从自己做起,在 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知识竞赛 源、危害;熟悉预防、 控制环境污染的措 日常生活中预防和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