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早期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治疗的研究进展

早期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治疗的研究进展

早期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治疗的研究进展

早期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治疗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7-08-31T15:50:42.8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作者:张雪锋

[导读] 临床中治疗的方法因人而异,所以在治疗时应选择有效的、适宜的治疗方式,方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祥云县人民医院672100)

【摘要】近年来,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在治疗期间治疗费用较为昂贵,预后常出现不良情况,该疾病已严重影响各国的公共健康。在临床中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一经诊断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认真权衡,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在进入透析前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4-5期患者接受治疗的主要方式有:口服磷结合剂、限磷饮食、骨化三醇等治疗,以有效改善活性维生素D缺乏或是引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人体肾脏主要是用来维持磷代谢平衡,它能够为激素的合成提供重要场所,如甲状旁腺激素的靶器官相似,在慢性肾衰竭早期,患者身体会出现矿物质与钙磷代谢代谢异常,这会逐渐导致肾脏功能丧失,继而阴道心血管、肾性骨营养等并发症,而矿物质和代谢紊乱会增加患病率与死亡率。临床中对早期慢性肾脏病开始逐渐重视,维持适当的钙磷代谢平衡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最为关键,本文笔者将对早期慢性肾脏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治疗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1控制血磷、血钙

对患者的磷摄入量进行有效控制,这是控制患者体内血磷水平的最有效的方式,建议每日摄入磷的量不超过800mg,一般摄入的食物中动物的内脏、豆类含磷较多,所以患者在饮食中注意,尽量避免吃这些食物。有时为保证患者营养的需求,无法做到有效控制磷的摄入。经食品卫生专家研究,典型的北美地区的饮食,每日摄入磷的量一般介于800mg-1500mg,而且有一半以上的都被人体所吸收,而且含磷酸盐较多的食物也会增加磷的吸收,这给肾病患者带来很大的风险,所以在饮食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了解食物标签磷含量的配比,这对于患者而言有利于改善患者高磷血症。对于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而言,通过饮食控制磷与蛋白质的摄入,此外有报道称,处于晚期慢性肾脏病未接受透析的患者,在饮食上对磷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使骨参数达到正常化,虽然饮食控制磷的摄入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但是在控制血磷方面还是能够获得较佳的临床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所摄入的食物中虽然或多或少的会摄入到磷,但只要注意尽量较少摄入含磷丰富的食物就能够有效控制磷的摄入量,患者自己也要严格限制饮食中磷的摄入,而对于蛋白质的摄入需要注意不能过于严格控制,过于严格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健康。除此以外,很多专家学者曾在研究中发现,单纯饮食限磷对患者骨骼疾病、血管钙化的发生有一定阿影响,所以单纯在通过饮食来控制磷的摄入不科学,还应通过治疗高磷血症,进而达到临床治疗效果[1]。

2磷结合剂

当下,磷结合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降低血磷水平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早期慢性肾脏病的预后,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虽然在临床中还缺少证据证实,但是这种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逻辑,所以很多专家都建议这种治疗方式,近年来,又有进步一研究支持了上述治疗方式,选用磷酸结合剂治疗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与非透析患者都会使患者预后获益[2]。在临床中也有多次试验表明使用磷结合剂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血磷水平,有效改善患者骨病与组织钙化的预后,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而选用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具有更好的优势。经相关人员研究调查,磷结合剂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磷,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而这种降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肾性骨病,对其治疗有着一定的益处,特别是正对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效果更佳明显。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磷结合剂前首先应考虑到哪种药物最适合患者使用,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而言,在使用含钙磷结合剂时应注意患者是否适用,由于钙在人体内的平衡以及钙过多时身体的代谢临床中并未进行确定,有时候钙的摄入过多存在人体内不易排出,会在人体内存在大量的钙,而钙在体内潴留会给人带来危害,如血管、组织钙化等,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患者血钙水平给予相应措施。使用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同样具有降低血磷的功效,而且会减少高钙血症的风险,所以在给患者进行含钙磷结合剂时应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指导,尽量避免使用大剂量的钙盐。在近几年的临床治疗总碳酸镧是一种高效、安全、新型的不含钙的磷结合剂,镧这种元素也广泛存在与食物及自然界中,在正常人的饮食中每日可摄入微量的镧。经临床应用碳酸镧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血磷,与碳酸钙相比较,还能够增加高钙血症的风险。

3控制甲状旁腺激素

根据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及骨病临床实践建议,血全段甲状旁腺标准范围介于150-300pg/ml之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是早期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治疗的重点,只有控制磷潴留才能避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总的来说控制血磷水平依旧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重点[3]。

4临床中其他几种治疗方式

中药灌肠:在临床中使用中药保留灌肠主要是通过结肠透析促进大便的排泄,这样能够是多余的水份、毒素从体内排出,进而增强体内钙磷的排泄,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中药药浴:其主要原理是以皮肤为透析膜进行物质的交换,通过药物的皮肤渗透使患者皮肤血液循环增强,排出毒素,加强体表的新陈代谢,将皮肤的钙磷沉积物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此外还具有镇静、止痒等效果。一般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占少数,将患者甲状旁腺切除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亢奋较为严重的患者,这样的患者无法选择药物治疗所以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4]。

结语:

综上所述,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是导致慢性肾衰患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在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患者钙磷的摄入量十分关键,临床中治疗的方法因人而异,所以在治疗时应选择有效的、适宜的治疗方式,方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旭,张东亮,刘文虎等.早期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144-145,150.

[2]霍亚平.慢性肾脏病骨矿代谢紊乱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2,27(4):838-840.

[3]姜鸿,徐志宏,张凌等.慢性肾脏病3~5期透析前患者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的调查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7):360-364.

[4]黎艳培,丁文娟,潘玲等.慢性肾脏病骨代谢紊乱的相关分析[J].重庆医学,2014,(23):3073-3075.

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KDIGO伦敦研讨会纪要 2009年10月4-6日,慢性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KDIGO)国际机构在英国伦敦召开了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研讨会。其主要目的是汇总全球CKD随访资料,以预后为硬终点,评价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白蛋白与终点事件间关系,对现行CKD诊断和分期系统进行重新评估。 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肾脏及全科医师,检验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专家和社区卫生保健者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这其中既有现行CKD诊断系统的制定和拥护者,也有持不同观点的专家和学者。 唯一受邀参加此次高端学术研讨会的中国大陆学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和王芳医师对此次会议的背景及所获部分成果等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希望对我国临床医师有所助益。 背景 2002年,美国肾脏病学会(ASN)制定的肾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提出了CKD诊断的全新概念,用以代替既往的“慢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等名称,并制定了分期系统(见右表)。 表2002年KDOQI的CKD分期系统 分期描述根据严重度分类根据治疗分类 肾损伤伴GFR正常GFR?90 T代表移植 1 或升高 肾损伤伴GFR轻度GFR为60~89 2 下降

GFR中度下降 GFR为30~59 3 GFR严重下降 GFR为15~29 4 肾衰竭 GFR<15(或透析) D代表透析 5 注:GFR肾小球滤过率,单位为ml/(min?1.73m2) 2004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的KDIGO采纳了CKD的定义和分期系统并向全球推广,使其分别成为全球肾脏病相关医疗及学术交流的统一疾病分类名词和划分标准。 7年来,CKD领域的新研究不断涌现,尤其是在普通和高危人群中进行的早期CKD流行病学调查,如欧美、我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进行了CKD筛查研究。与2000年相比,目前在Pubmed上可检索到的CKD相关文献已增加1倍以上。肾脏早期评估计划(KEEP)、肾脏和血管终末期疾病预防(PREVEND)等多个CKD随访人群的建立,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CKD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 CKD流行病学研究的开展,唤起了公众和非肾脏病专科医师对CKD的关注,提高了CKD是公共卫生问题的意识,推动了CKD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获得了相当的社会效应。 问题 虽然2002年的CKD定义及分期系统堪称CKD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但由于受到当时循证医学证据的限制,仍可能存在不足。随着近年来相关证据的不断积累,对该系统的质疑和争论日益凸显,是否应对其进行修订也被提上日程。 过度诊断, 以KDOQI的CKD定义及分期为依据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的人群患病率为6%,16%,这一比率远高于肾内科医师的日常接诊量,且与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实际数量亦不成比例;此外,新增的CKD人群主要集中于CKD3期,且以老年人多见。上述结果引发了是否由于CKD的定义导致其患病率被高估的质

2021年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 s e 欧阳光明(2021.03.07) 慢性肾衰竭(附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概述】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 征,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肾功能代偿期;(2)肾功能失代偿期;(3)肾功能衰竭 期(尿毒症前期);(4)尿毒症期(表 48-1)。 表 48-1 我国 CRF 的分期方法(根据 1992 年黄山会议纪要) CRF 分期肌酐清除率(Ccr) 血肌酐(Scr) 说明 205 (ml/min) (μmol/l) (mg/dl) 肾功能代偿期 50~80 133~177 1.5~2.0 大致相当于 CKD2 期 肾功能失代偿期 20~50 186~442 2.1~5.0 大致相当于 CKD3 期 肾功能衰竭期 10~20 451~707 5.1~7.9 大致相当于 CKD4 期 尿毒症期<10 ≥707 ≥8.0 大致相当于 CKD5 期

注:肌酐分子量为 113,血肌酐的单位互换系数为 0.0113 或 88.5。如: 1.5 mg/dl=1.5×88.5= 132.75μmol/l ≈ 133μmol/l或1.5÷0.0113=132.74μmol/l ≈ 133μmol/l 晚近美国肾脏病基金会 K/DOQI 专家组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 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见附录: 慢性肾脏病)。显然,CKD 和 CRF 的含义上有相当大的 重叠,前者范围更广,而后者则主要代表 CKD 患者中的 GFR 下降的那一部分群体。 CRF 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狼 疮性肾炎等)、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 病等)、肾血管病变、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已成为CRF 的主要病因,在发展中国家,这两种疾病在 CRF 各种病因中 仍位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后,但近年也有明显增高趋势。双侧肾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 “缺血性肾病”(ischemic nephropathy),在老年 CRF 的病因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临床表现】

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

慢性肾衰竭(附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 【概述】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肾功能代偿期;(2)肾功能失代偿期;(3)肾功能衰竭 期(尿毒症前期);(4)尿毒症期(表 48-1)。 表 48-1 我国 CRF 的分期方法(根据 1992 年黄山会议纪要) CRF 分期肌酐清除率(Ccr) 血肌酐(Scr) 说明 205 (ml/min) (μmol/l) (mg/dl) 肾功能代偿期 50~80 133~177 ~大致相当于 CKD2 期 肾功能失代偿期 20~50 186~442 ~大致相当于 CKD3 期 肾功能衰竭期 10~20 451~707 ~大致相当于 CKD4 期 尿毒症期 <10 ≥707 ≥大致相当于 CKD5 期 注:肌酐分子量为 113,血肌酐的单位互换系数为或。 如: mg/dl=×= μmol/l ≈ 133μmol/l或÷=μmol/l ≈ 133μmol/l 晚近美国肾脏病基金会 K/DOQI 专家组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 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见附录: 慢性肾脏病)。显然,CKD 和 CRF 的含义上有相当大的重叠,前者范围更广,而后者则主要代表 CKD 患者中的 GFR 下降的那一部分群体。 CRF 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狼 疮性肾炎等)、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 病等)、肾血管病变、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已成为 CRF 的主要病因,在发展中国家,这两种疾病在 CRF 各种病因中仍位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后,但近年也有明显增高趋势。双侧肾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缺血性肾病”(ischemic nephropathy),在老年 CRF 的病因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临床表现】 在 CRF 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 CRF 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早期,病人可以 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CRF 中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在尿毒症期,可出现急性心衰、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1.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在这类代谢紊乱中,以代谢性酸中毒和水钠平衡紊乱最为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在部分轻中度慢性肾衰(GFR>25 ml/min,或血肌酐<350μmol/l) 患者中,部分患者由于肾小管分泌氢离子障碍或肾小管 HCO3 -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因而可发生 正常阴离子间隙的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即肾小管性酸中毒。当 GFR 降低至<25 ml/min (血肌酐>350μmol/l)时,肾衰时代谢产物如磷酸、硫酸等酸性物质因肾的排泄障碍而潴留,可发生高氯血症性(或正氯血症性)高阴离子间隙性代谢性酸中毒,即“尿毒症性酸中 206 毒”。轻度慢性酸中毒时, 多数患者症状较少,但如动脉血 HCO -3 < 15 mmol/L,则可出现明 显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呼吸深长等。 (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肾功能不全时,

早期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治疗的研究进展

早期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治疗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7-08-31T15:50:42.8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作者:张雪锋 [导读] 临床中治疗的方法因人而异,所以在治疗时应选择有效的、适宜的治疗方式,方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祥云县人民医院672100) 【摘要】近年来,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在治疗期间治疗费用较为昂贵,预后常出现不良情况,该疾病已严重影响各国的公共健康。在临床中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一经诊断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认真权衡,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在进入透析前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4-5期患者接受治疗的主要方式有:口服磷结合剂、限磷饮食、骨化三醇等治疗,以有效改善活性维生素D缺乏或是引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人体肾脏主要是用来维持磷代谢平衡,它能够为激素的合成提供重要场所,如甲状旁腺激素的靶器官相似,在慢性肾衰竭早期,患者身体会出现矿物质与钙磷代谢代谢异常,这会逐渐导致肾脏功能丧失,继而阴道心血管、肾性骨营养等并发症,而矿物质和代谢紊乱会增加患病率与死亡率。临床中对早期慢性肾脏病开始逐渐重视,维持适当的钙磷代谢平衡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最为关键,本文笔者将对早期慢性肾脏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治疗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1控制血磷、血钙 对患者的磷摄入量进行有效控制,这是控制患者体内血磷水平的最有效的方式,建议每日摄入磷的量不超过800mg,一般摄入的食物中动物的内脏、豆类含磷较多,所以患者在饮食中注意,尽量避免吃这些食物。有时为保证患者营养的需求,无法做到有效控制磷的摄入。经食品卫生专家研究,典型的北美地区的饮食,每日摄入磷的量一般介于800mg-1500mg,而且有一半以上的都被人体所吸收,而且含磷酸盐较多的食物也会增加磷的吸收,这给肾病患者带来很大的风险,所以在饮食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了解食物标签磷含量的配比,这对于患者而言有利于改善患者高磷血症。对于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而言,通过饮食控制磷与蛋白质的摄入,此外有报道称,处于晚期慢性肾脏病未接受透析的患者,在饮食上对磷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使骨参数达到正常化,虽然饮食控制磷的摄入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但是在控制血磷方面还是能够获得较佳的临床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所摄入的食物中虽然或多或少的会摄入到磷,但只要注意尽量较少摄入含磷丰富的食物就能够有效控制磷的摄入量,患者自己也要严格限制饮食中磷的摄入,而对于蛋白质的摄入需要注意不能过于严格控制,过于严格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健康。除此以外,很多专家学者曾在研究中发现,单纯饮食限磷对患者骨骼疾病、血管钙化的发生有一定阿影响,所以单纯在通过饮食来控制磷的摄入不科学,还应通过治疗高磷血症,进而达到临床治疗效果[1]。 2磷结合剂 当下,磷结合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降低血磷水平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早期慢性肾脏病的预后,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虽然在临床中还缺少证据证实,但是这种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逻辑,所以很多专家都建议这种治疗方式,近年来,又有进步一研究支持了上述治疗方式,选用磷酸结合剂治疗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与非透析患者都会使患者预后获益[2]。在临床中也有多次试验表明使用磷结合剂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血磷水平,有效改善患者骨病与组织钙化的预后,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而选用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具有更好的优势。经相关人员研究调查,磷结合剂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磷,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甲状旁腺激素的水平,而这种降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肾性骨病,对其治疗有着一定的益处,特别是正对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效果更佳明显。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磷结合剂前首先应考虑到哪种药物最适合患者使用,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而言,在使用含钙磷结合剂时应注意患者是否适用,由于钙在人体内的平衡以及钙过多时身体的代谢临床中并未进行确定,有时候钙的摄入过多存在人体内不易排出,会在人体内存在大量的钙,而钙在体内潴留会给人带来危害,如血管、组织钙化等,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患者血钙水平给予相应措施。使用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同样具有降低血磷的功效,而且会减少高钙血症的风险,所以在给患者进行含钙磷结合剂时应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指导,尽量避免使用大剂量的钙盐。在近几年的临床治疗总碳酸镧是一种高效、安全、新型的不含钙的磷结合剂,镧这种元素也广泛存在与食物及自然界中,在正常人的饮食中每日可摄入微量的镧。经临床应用碳酸镧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血磷,与碳酸钙相比较,还能够增加高钙血症的风险。 3控制甲状旁腺激素 根据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及骨病临床实践建议,血全段甲状旁腺标准范围介于150-300pg/ml之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是早期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治疗的重点,只有控制磷潴留才能避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总的来说控制血磷水平依旧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重点[3]。 4临床中其他几种治疗方式 中药灌肠:在临床中使用中药保留灌肠主要是通过结肠透析促进大便的排泄,这样能够是多余的水份、毒素从体内排出,进而增强体内钙磷的排泄,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中药药浴:其主要原理是以皮肤为透析膜进行物质的交换,通过药物的皮肤渗透使患者皮肤血液循环增强,排出毒素,加强体表的新陈代谢,将皮肤的钙磷沉积物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此外还具有镇静、止痒等效果。一般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占少数,将患者甲状旁腺切除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亢奋较为严重的患者,这样的患者无法选择药物治疗所以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4]。 结语: 综上所述,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是导致慢性肾衰患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在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患者钙磷的摄入量十分关键,临床中治疗的方法因人而异,所以在治疗时应选择有效的、适宜的治疗方式,方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旭,张东亮,刘文虎等.早期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144-145,150. [2]霍亚平.慢性肾脏病骨矿代谢紊乱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2,27(4):838-840. [3]姜鸿,徐志宏,张凌等.慢性肾脏病3~5期透析前患者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的调查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7):360-364. [4]黎艳培,丁文娟,潘玲等.慢性肾脏病骨代谢紊乱的相关分析[J].重庆医学,2014,(23):3073-3075.

慢性肾脏病宣传手册

慢性肾脏病宣传手册 慢性肾脏病宣传手册 陈香美 一、您知道肾脏位置、大小和结构吗? 人体有左右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腰部脊柱的两旁。肾脏的外 形如蚕豆,外缘隆起,内缘中间凹陷。每个肾脏约长9-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两个肾脏的形态、大小和重量都大致相似,左肾较右肾略大。 肾脏的主要结构包括:(1)肾小球:完成肾脏滤过功能,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毒物;(2)肾小管:重新吸收肾小球滤出的有用物质(糖、氨基酸、小分子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局部分泌某些调节因子,排泌某些代谢产物和药物使之清除, 调节机体酸碱和水的平衡;(3)集合管和肾盂:尿液排出管路,参与机体水平衡调节。 二、人的肾脏有哪些主要功能? 1.生成尿液,维持水的平衡:肾小球就像筛网一样,当血 液流经肾小球时,体积大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等不能通过筛网,故不能从肾小球滤出,仍留在

血管内;而体积小的成分,如水分、钠、氯、尿素、糖等, 能通过筛网,经肾小球滤出,流进肾小管内,这些液体叫作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途中,肾小管有重吸收功能,99%“原尿”。 水分被吸收回到体内,营养成分几乎也被全部重新吸收;此 时,只剩下机体的代谢废物和很少的水分,就形成了尿液(称 。人体每个肾脏约有130万个肾小球,每天滤出原为“终尿”) 尿180升,形成尿液 1.8升左右。当人体内水分过多或少时, 由肾脏进行对尿量的调节,保持体内水的平衡。 2.排出人体的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 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同时,会产生一些代谢废物,如尿素、 尿酸,肌酐等,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把这些 废物从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急慢性肾 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则会发生代谢废物在体 内蓄积,引起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乱。 3.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 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分泌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骨髓造血,生成红细胞; 肾功能不全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就会引起贫血。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及防治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及防治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330006 涂卫平危志强 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s CKD)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有关资料显示,我国CKD的患病率约9.4%。目前,慢性肾脏病在我国呈现“三高 一低”的状态,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低知晓率。因此,加速开展对慢性肾脏 病的筛查和防治,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1.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公布的K/DOQI有关CKD评估、分类和分层的临床实践指南中, 提出了CKD及其分期的概念。 1.1. CKD的定义: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肾脏损害(kidney damage)或肾小球滤过率(GFR) 低于60 ml/min/1.73m2持续至少3个月;肾脏损害是指肾脏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肾损害的实验 室检查指标(如血、尿成分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1.2. CKD的分期及防治目标(见表1)。 表1. 美国KDOQI专家组对CKD分期方法的建议 分期特征GFR水平防治目标-措施 (ml/min/1.73m2) 1. 肾损害伴GFR正常或升高 90 CKD诊治;缓解症状; 延缓CKD进展 2 肾损害伴GFR轻度降低60-89 评估、延缓CKD进展 降低CVD)患病危险; 3 GFR中度降低30-59 减慢CKD进展; 评估、治疗并发症 4 GFR重度降低15-29 综合治疗;透析前准备 5 ESRD(终末期肾病)<15 如出现尿毒症,需及时替代治疗* *注:透析治疗的相对指征为GFR=8-10 ml/min,绝对指征为GFR < 6 ml/min;但对晚期糖尿病肾病,则透析治疗可适当提前至10-15 ml/min。 CKD的概念一经提出即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将肾损害及GFR的水平作为CKD诊断、分期的重 要依据,而淡化了基础疾病。CKD定义可以促进CKD的早期发现,并且根据GFR诊断CKD,进行 病情程度分级,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 CKD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所有各种类型的慢性肾脏疾病的统称,它不能代替具 体肾脏疾病的诊断。 2.慢性肾脏病的防治 2.1.加强卫生宣教,筛查高危人群,重视早期防治 众所周知,CKD发病率高,而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没有症状。因此,加强各层面人群 的卫生宣教和健康筛查对CKD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意义重大,具体措施有:①.对正常人群,

4慢性肾脏病诊疗常规

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脏疾病的定义 慢性肾脏疾病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损害≥3个月,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肾损害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表现下列之一(1)肾脏病理形态学异常(2)具备肾损害的指标,包括血尿成份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者GF R<60ml/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表现。 1期为肾损害,GFR正常甚至上升(GFR≥90 ml/min?1.73m2) 2期为肾损害,GFR轻度下降,一般GFR在60-89 ml/min?1.73m2 3期GFR中度下降,即肾功能不全期.GFR在30-59 ml/min?1.73m2 4期,即肾功能衰竭期.肾脏功能已损害相当严重,此时GFR严重下降,在15-29 ml/min?1.73m2 5期,GFR降至15 ml/min?1.73m2以下或需进行透析 【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 (2)水钠代谢紊乱 (3)钾代谢紊乱:易于出现高钾血症;严重高钾血症(血清钾>6.5mmol/l)有一定危险,需及时治疗抢救。 (4)钙磷代谢紊乱: (5)镁代谢紊乱: 2.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3. 心血管系统表现 4. 呼吸系统症状 5. 胃肠道症状 6. 血液系统表现 7. 神经肌肉系统症状 8. 内分泌功能紊乱 9. 骨骼病变 实验室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 (3)血尿素氮、肌酐、尿酸 (4)二氧化碳结合力、电解质 (5)血甲状旁腺激素增高 (6)泌尿系超声 【诊断要点】 1. 诊断要点: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 3 个月。所谓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 (2)不明原因的或单纯的 GFR 下降<60ml/min(老年人 GFR<50ml/min)超过 3 个月。(3)在 GFR 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 以上三条中,第一条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据第二条做诊断时宜慎重或从严掌握。如第三条同时具备,则诊断依据更为充分。 2. 鉴别诊断: (1) CRF 与与肾前性氮质血症的鉴别: 在有效血容量补足 24-72 小时后肾前性氮质血症患者肾功能即可恢复,而 CRF 则肾功能难以恢复。 (2) CRF 与急性肾衰的鉴别: 往往根据患者的病史即可作出鉴别。在患者病史欠详时,可借助于影像学检查(如 B 超,CT 等)或肾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如双肾明显缩小,或肾图提示慢性病变,则支持 CRF 的诊断。 (3)慢性肾衰伴发急性肾衰: 如果慢性肾衰较轻, 而急性肾衰相对突出, 且其病程发展符合急性肾衰演变过程,则可称为“慢性肾衰合并急性肾衰”(acute on chronic renal failure), 其处理原则基本上与急性肾衰相同。如慢性肾衰本身已相对较重,或其病程加重过程未能反映急性肾衰演变特点,则称之为“慢性肾衰急性加重”(acute progression of CRF)。 【治疗方案与原则】 一、延缓或逆转早中期慢性肾衰进展的对策: 1.坚持病因治疗: 2.避免或消除 CRF 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 (1)严格控制高血压: (2)严格控制血糖: (3)控制蛋白尿: (4)饮食治疗:应用低蛋白、低磷饮食,单用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EAA/KA),可能具有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多数研究结果支持饮食治疗对延缓CRF 进展有效, 但其效果在不同病因、不同阶段的 CRF 病人中有所差别。 (5)其它:积极纠正贫血、减少尿毒症毒素蓄积、应用他汀类降脂药、戒烟等,很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二、早中期慢性肾衰的治疗措施 1.营养治疗 蛋白摄入量一般为 0.6-0.8g/(kg.d),磷摄入量一般应<600-800 mg/d;病人饮食中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包括大豆蛋白)应保持合理比例,一般两者各占一半左右;对蛋白摄入量限制较严格[(0.4-0.6)g/(kg.d)]左右的病人,动物蛋白可占 50%-60%。如有条件,病人在低蛋白饮食[(0.4-0.6)g/(kg.d)]的基础上,可同时补充适量

最新常 见 肾 脏 疾 病 的 诊 断 标 准

常见肾脏疾病的诊断标准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 1.起病焦急,病情轻重不一。 2.一般有血尿(镜下及肉眼血尿),蛋白尿,可有管型尿(如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常有高血压及水钠潴留症状(如水肿等),有时有短暂的氮质血症。B超检查双肾无缩小。 3.部分病例有急性链球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前驱感染史,多在感染后1-4周发病。 4.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数月内痊愈。 (二)急骤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进性肾炎) 1.起病急,病情中,进展迅速,多在发病数周或数月内出现较重的肾功能损害。 2.一般有明显的水肿、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也常有高血压及迅速发展的贫血,可有肾病综合征表现。 3.肾功能损害呈进行性加重,可出现少尿或无尿。如病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常于数周至数月内需以替代疗法延长生命。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随着病情发展,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出现。 2.可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表现中的一项(如血尿或蛋白尿)或数项。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可伴有肾病综合征或重度高血压。 3.病程中可有肾炎急性发作,常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诱发,发作时有类似急性肾炎之表现。有些病例可自动缓解,有些病例出现病情加重。 (四)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 1.无急、慢性肾炎或其他肾脏病病史,肾功能基本正常。 2.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而表现为单纯性蛋白尿或(和)肾小球源性血尿。 3.可排除非肾小球性血尿或功能性血尿。 4.以轻度蛋白尿为主者,尿蛋白定量<1.0g/24h,但无其它异常,可称为单纯性蛋白尿。以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为主者,无其它异常,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细胞以异常为主,可称为单纯性血尿。 (五)肾病综合征 1.大量蛋白尿(>3.5g/24h); 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h); 3.明显水肿; 4.高脂血症。 上述四条,前两者为必要条件。 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标准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

---------------------------------------------------------------最新资料推荐------------------------------------------------------ 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 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CKD-MBD)活性维生素 D 在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旁亢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修订版)《活性维生素 D 的合理应用》专家协作组慢性肾脏病(CKD),特别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存在着矿物质代谢的紊乱,其可以引起全身多系统的损害,包括骨病及心血管疾病。 根据 K/DOQI 指南的建议,从 CKD3 期就应开始进行有关的检测和治疗。 监测的指标包括矫正的血清总钙、血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矿物质代谢紊乱的重要表现类型之一,其不仅可引起骨骼的严重损害,而且可以加重钙磷代谢异常,引起皮肤痰痒、贫血、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血管疾病等。 活性维生素 D 是治疗 SHPT 的重要药物,不仅有利于继发性甲旁亢相关骨病的治疗,也有利于 SHPT 所致的全身其他脏器损害的好转。 但是使用活性维生素 D 不加监测,又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因此,必须合理使用活性维生素 D,并严格监测血 iPTH、钙、磷和钙磷乘积(CaxP)等。 一、 CKD 患者校正的血清总钙、血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目标值根据 CKD 的不同分期,要求血 iPTH 及钙、磷水平 1 / 14

维持在目标值范围。 见表 1。 钙磷乘积应55mg2/dl2(4.52mmol2/l2)表 1 CKD 不同时期 iPTH 及血钙、磷水平的目标范围PTH 目标范围CKD 分期钙磷维持水平CaP3 期35~70pg/ml(3.85~7.7pmol/L)8.4~9.5mg/dl(2.10~2.37mmol/L)2.7~ 4.6mg/dl(0.87~1.49mmol/L)4 期70~110pg/ml(7.7~12.1pmol/L)5 期 150~300pg/ml(16.5~33pmol/L)8.4~10.2mg/dl(2.10~2.54mmol/L)3. 5~5.5mg/dl(1.13~1.78mmol/L)*血钙应以矫正钙浓度为标准,矫正钙=血清总钙+0,8x(4 一血清白蛋白浓度 g/dl);5 期患者血钙、磷浓度应尽量接近目标值的低限为佳**CKD5 期患者血钙、磷浓度应尽量接近目标值的底限为佳二、继发性甲旁亢的治疗原则(一) 降低血磷 1. 限制饮食中磷的摄人:每日摄人量控制于800‐1000mg 以内。 2. 磷的结合剂的使用:用于饮食限磷仍不能控制血磷在靶目标范围者。 (1) 含钙的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醋酸钙等,并于餐中服用,以最大程度发挥降血磷的作用。 (为防止高血钙,由含钙的磷结合剂提供的总钙量不应超过1500mg/d,包含饮食在内的总钙摄人量应低于 2019mg/d)。 (2) 有高血钙时应停用如含钙的磷结合剂,有条件可选择不含

慢性肾脏病的诊断

慢性肾脏病的诊断、筛查和预防慢性肾脏病(CKD)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肾脏本身的损伤及其严重程度,早期 CKD(G1~G2 期)通常无明显症状,G3 期开始,有可能出现因贫血导致的乏力以及多尿等症状。 1. 发现和诊断 CKD 可因定期的常规健康体检而发现;也可因其他的急 / 慢性疾病例行检查时偶然发现异常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而评估个体具有 CKD 的高危因素;或进一步探查和肾脏以及尿路有关的症状 / 体征(比如血尿)时发现;亦有通过人群筛查发现异常的实验室结果并最终诊断为 CKD。 KDIGO 把 GFR 和白蛋白尿作为 CKD 定义和分类的重要基石,并强调病因诊断的重要性(即所谓病因 /GFR/ 白蛋白尿(CGA)分类系统)。这样有助于优先诊治基础疾病,来延缓 CKD 进展。 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检查来确定 CKD 的诊断并明确其病因,但是需要这些具有诊断价值的异常结果持续存在超过 3 个月。仅仅单次GFR 或白蛋白尿的结果用于诊断 CKD 是不够充分的,有可能会导致较高的假阳性。KDIGO 把 eGFR 的降低定义为疾病的进展。 2. 估计及测量 GFR 评估肾脏情况最首要的就是看 GFR 的水平。一般在机体处于稳态时测量血清肌酐的浓度,通过特定的公式(已有数个公式可用,例如 CKD-EPI 的血肌酐公式)来估算 GFR(eGFR)的数值。这些以血肌酐为基础的公式受肌肉含量(萎缩 / 肥厚)、熟红肉的摄入、

药物导致肾小管分泌肌酐异常(如甲氧苄胺 / 磺胺甲恶唑)等影响。有建议使用胱抑素 C(CysC)的浓度来估计 GFR 值,虽然以CysC 为基础的 GFR 估算公式和肌肉含量、饮食等无关,但会被炎症、肥胖、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服用激素等影响。 有一些 GFR 估算公式没有在老年人中得到很好的验证,还有一些公式不适用于亚洲以及非洲人群。即使用性别和年龄来校正不同人群的肌酐生成差异,eGFR 在预后判断方面仍有不足。使用血清肌酐、血 CysC 或者二者联合的新 eGFR 公式,诸如全年龄段方程(FAS),可以提高结果准确性。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测量 GFR(mGFR)比 eGFR 更有意义,比如要对拟行单肾切除的潜在活体供肾者进行远期风险分层。利用尿路清除技术测得的 mGFR 虽有一定作用,但程序繁琐且价格昂贵。而血浆清除技术测得的 mGFR,利用了碘海醇或核素标记的酚酞盐等对比剂,则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不足。 3. 测量蛋白尿 在 GFR 正常时,尿液中异常的蛋白质(白蛋白或总蛋白)常被认为是诊断 CKD 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有好几种方法可以检测蛋白尿(或白蛋白尿):简便的试纸定性法、实时尿白蛋白浓度测试、随机尿的尿蛋白 / 肌酐比(UPCR)或尿白蛋白 / 肌酐比(UACR)、收集 24 小时尿液做尿总蛋白定量测定或白蛋白排泄率。上述各种测定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以及低收入国家中,试纸定性法被广泛用于尿蛋白质的检测,这种方法可以近似

肾内科健康教育-文档

肾内科健康教育书 以我关心、耐心、爱心 换您放心、安心、舒心 肾病早期症状 病状一: 小便泡沫多,长久不消失,这表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较多。 病状二: 尿变色。尿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时,立即就诊。 病状三: 尿量过多或过少。正常人尿量平均为1500毫升,每天4-8次。如没有发热、大量出汗、大量饮水等,小便量出现聚减或徒然增多时,就要到医院检查了,看看是不是肾脏病变。 症状四: 夜尿。正常人在60岁以内,一般不应该有夜尿,如果年轻人夜尿增加,很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 症状五: 水肿。早晨起床后眼皮或脸部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水肿会出现在双脚裸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症状六: 腰痛。无明确原因的腰背酸痛,应检查肾脏、脊椎及腰背部肌肉等。

慢性肾衰竭(CRF)健康教育 慢性肾衰竭是发生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代谢产物的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一、病因: 1、肾脏本身疾患,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及肾结核等。 2、继发于全身疾病的肾脏病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 3、慢性尿路梗阻,如输尿管结石、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 4、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肾炎。 二、主要症状: 1、胃肠道表现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初期以厌食、腹部不适为主,以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粘膜出血,甚至有消化道大出血。 2、血液系统表现主要为贫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下降程度密切相关。另一表现是出血倾向,常有皮肤瘀斑、鼻出血、月经过多、外伤后严重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3、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是肾衰竭的早期症状之一。 4、皮肤瘙痒是常见症状,有时难以忍受;尿毒症面容:面部肤色常较深且萎黄,有轻度浮肿感。 5、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可导致水肿、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三、饮食指导: 1、透析前应予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每日限制在30克左右(0.6g/kg/d),且要求60%以上的蛋白质必须是富含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牛奶等;透析后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1.0-1.2g/kg/d);尽量少食花生、蚕豆、绿豆、赤豆等植物蛋白。 2、供给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 3、有少尿、水肿、高血压和心力衰竭者应限制水、盐摄入。 四、休息与活动: 1、避免过劳、受寒感冒。 2、在严重贫血、出血倾向、心力衰竭及骨质疏松时,要注意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负担。 3、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缓解期可适当活动,但应避免活动量过大,谨防骨折。 五、用药指导: 1、肠道透析药如生大黄、肾衰宁、包醛氧化淀粉等,经胃肠道不吸收,可长期使用,其有腹泻、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一般不需停药。 2、常用降压药有:心痛定、洛订新、代文、波依定、特拉唑嗪、替米沙坦等,注意在使用降压药过程中,从卧位起床时先床边坐几分钟,然后缓慢站起,以防体位性低血压及晕厥。 3、常用纠正贫血药有:宁红欣、叶酸、速力菲等,注意速力菲应饭后服用并忌茶,如有黑便可能与速力菲中的铁剂有关,不需紧张。 六、康复指导: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由于钙代谢失常引起骨质疏松,要注意安全,防止骨折,因有凝血异常,要防碰伤跌伤。 2、因免疫功能低下,贫血、营养不良等易致感染,要积极防治。 3、定期随诊。 4、发生瘘管、血管通道阻塞或有感染应随时就医。

肾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版详解

血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血尿的定位诊断 (一)肾小球与非肾小球血尿的判断 1.管型尿:如能发现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更是肾小球血尿的的特征,但尿沉渣中红细胞管型数量不多,普通显微镜检查容易遗漏,如能用位相显微镜检查,则较易观察到管型。 2.尿蛋白测定:血尿伴有明显的蛋白尿常是肾小球血尿。若肉眼血尿,而其尿蛋白>1g/24h,或定性>++,则提示肾小球疾病。但必须指出,有些肾小球疾病可无蛋白尿,而仅表现血尿。 3.尿红细胞形态:用位相显微镜(PCM)观察尿沉渣,是确定肾小球性血尿的主要方法,肾性血尿畸形红细胞率>80%。1982年,Fairley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以鉴别血尿的来源,Fairley诊断标准如下: (1)尿红细胞:①5个/H.P为“+”;②6~20个/H.P为“++”; ③21~50个/H.P为“+++”;④51以上/H.P为“++++”。 (2)均一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 (3)变形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外形呈2种以上的多样变化。 (4)混合形血尿:正常、变形红细胞均在“+”以上,以偏多的一种为诊断依据。 (5)判断结果:变形红细胞血尿,或以其为主的混合形血尿,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均一红细胞或以均一红细胞为主的混合形血尿

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4.尿红细胞平均容积和分布曲线分析:采用自动血细胞计算仪测定新鲜尿标本红细胞平均容积和分布曲线,如平均容积≤72fl,且分布曲线呈小细胞分布,则说明血尿多源于肾小球。 (二)上尿路与下尿路出血 1.上尿路出血:多呈暗棕色尿,无膀胱刺激征,有时可见蠕虫样血块;有时伴肾绞痛;有血块者通常不是肾小球疾患,而是输尿管、肾盂出血或肾肿瘤出血。 2.下尿路出血:尿三杯试验对诊断下尿路出血特别有帮助。嘱病人排尿于3个玻璃杯中,不要间断,第1杯10~15ml,第3杯10~30ml,其余排入第2杯中,作肉眼观察及显微镜检查。如第1杯细胞增多(初段血尿)则为前尿道出血;第3杯红细胞增多(终末血尿),则多为膀胱基底部、前列腺、后尿道或精囊出血;3杯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程血尿),则为膀胱颈以上的出血。 二、血尿的根底疾病诊断 (一)肾小球疾病:已确定为肾小球性血尿者,再进一步作相关的筛选性检查,分清其为原发或继发,例如检查血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和补体等,以排除狼疮性肾炎等,从而最后明确其根底疾病。肾活检可提供组织学的诊断,对40岁以下血尿病人的诊断尤有价值。随着肾组织形态学检查技术的完善与精确,已使更多的所谓原因未明的血尿得以明确为肾小球疾病。 (二)非肾小球疾病:若为非肾小球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是肾

慢性肾功能不全健康教育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健康教育 一、概念 慢性肾功能衰竭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可分为四期: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3)肾功能不全衰竭期;4)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常见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高血压、多囊肾、SLE、梗阻性肾病、糖尿病等。 二、治疗原则 1.原发病和诱因治疗 2.饮食疗法 3.替代疗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 三、护理措施 1、病室或居室应保持充足的阳光、安静清洁,温度适宜,空气清新。 2、监测血压、尿量、体重变化,并做好记录。 3、加强饮食管理: 1)慢性肾衰竭的病人应当低蛋白饮食,这样可以减轻肾脏负担,延缓肾功能恶化,可采用优质蛋白饮食,即富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肉等)。 2)忌食含有大量植物蛋白的食物,如豆制品,因为豆制品富含植物

蛋白,含必需氨基酸少,而非必需氨基酸多,过多摄入会加重氮质血症。同时要控制坚果类食物,如瓜子、花生等。 3)钠盐的控制:患者若有低血钠现象,不用忌盐;如患者有水肿、血压升高,则要用少盐饮食,每日控制2-3克,患者尿少、血钾升高时,应限制钾盐摄入量,禁食含钾多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蘑菇、土豆、莲子、瓜子、瘦肉。 4)采用麦淀粉:一般的米、面等主食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不利于尿素氮的下降,麦淀粉无此弊端,热量又高,故可用麦淀粉代替主食。也可以多食藕粉、粉丝、凉皮等。 5)慢性肾衰竭病人在饮食烹调上应多蒸,少用油炸和煎炒,因为后两种烹饪方法可产生多量的甲基胍,后者是很强的尿毒症素。 4、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皮肤、口腔及外阴护理,避免受凉,感冒。穿宽松棉质衣服,合脚鞋袜。 四、出院指导 1、出院后生活规律,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切忌劳累。 2、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时切勿使用对肾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 3、出院后一定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或药量。 4、对伴有高血压肾病患者,应定期测量和记录血压,做到按时按量服药,保证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 5、出院后定期复查,慢性肾衰病人应每月复查尿素氮、肌酐,如病情有变化及时住院治疗。

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发表者:杨爱成(访问人次:962) 一、营养治疗对慢性肾脏病的意义 限制蛋白质饮食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 、特别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施行低蛋白饮食、尤其极低蛋白饮食治疗时,为防止营养不良,建议给病人同时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或必需氨基酸制剂。但是,已有研究表明,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在延缓肾损害进展上疗效优于必需氨基酸制剂。研究表明,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 酮酸制剂治疗有如下益处: ①减轻氮质血症,改善代谢性酸中毒; ②补充机体所缺必需氨基酸,改善蛋白质代谢; ③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 ④提高脂酶活性,改善脂代谢; ⑤降低高血磷,改善低血钙,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⑥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CKD 进展。 [附录1 :CKD 定义及分期] 二、营养治疗的实施方案 (一) 透析前慢性肾脏病(非糖尿病肾病) 病人 1.1 蛋白入量 CKD 第1 、2 期原则上宜减少饮食蛋白,推荐蛋白入量0.8g/ kg·d。从CKD 第3 期起( GFR < 60ml/ min·1.73m2) 即应开始低蛋白饮食治疗,推荐蛋白入量0.6g/ kg·d ,并可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0.12g/ kg·d。若GFR 已重度下降( < 25ml/ min·1.73m2 ) ,且病人对更严格蛋白限制能够耐受,则蛋白入量还可减至014g/ kg·d左右,并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0.20g/ kg·d。由于复方α-酮酸制剂含钙(每片含钙50mg) ,因此服药量较大、尤其与活性维生素D 同时服用时要监测血钙,谨防高钙血症发生。在低蛋白饮食中,约50 %蛋白应为高生物价蛋白。2.1 热量摄入 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时, 热量摄入需维持于30 ~35kcal/ kg·d。 3.1 其它营养素 各种维生素及叶酸应充分补充。当出现高磷血症时磷入量应限制在800mg/ d 以下(最佳入量为500mg/ d) 。 (二) 透析前糖尿病肾病病人 1.1 蛋白入量 从出现显性蛋白尿起即应减少饮食蛋白,推荐蛋白入量0.8g/ kg·d。从GFR 下降起,即应实施低蛋白饮食,推荐蛋白入量0.6g/ kg·d ,并可同时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0.12g/ kg·d。 2.1 热量摄入 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时,病人的热量摄入应基本与前述非糖尿病肾病病人相似,但是,肥胖的2 性糖尿病病人需适当限制热量(总热量摄入可比上述推荐量减少25 0~500kcal/ d) ,直至达到标准体重。由于病人蛋白入量(仅占总热量的~10 %左右) 及脂肪入量(仅能占总热量的~30 %均被限制,故所缺热量往往只能从碳水化合物补充,必要时应注射胰岛素保证碳水化合物利用。 3.1 其它营养素 与非糖尿病肾病CKD 病人要求相同。 [附录2 : GFR 计算公式] (三)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病人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推荐蛋白入量为112g/ kg·d ,当病人合并高分解状态的急性疾病时, 蛋白入量应增加至113g/ kg·d ;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推荐蛋白入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