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摘要】如何让学生主动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教”是为了“不教”,如何让学生主动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我从教的十几年中,我不断摸索,现将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

一、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

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我采用以下办法:

1.设疑激趣:一般在开课伊始,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我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我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个跃跃欲试: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情境引趣: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农远资源,把历史资料或优美景色或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

3.多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

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树立信心

(一)在平等合作中树立信心

将师生关系由上下级转变为平等、合作关系,这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学信心的又一种办法。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鼓励学生上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和知识交流。所以,要彻底改变课堂上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有听从的现象,并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例如,要求学生查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句、段、篇的一些疑难或错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和成功的可能,人人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这样既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又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的信心,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及时正确反馈促信心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反馈,给

予及时、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要知道学生是十分看重教师对自己学习的反馈即评价的。教学评价不当,否定评价过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有实验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潜能的80~90%,甚至更高;否则仅能发挥其潜能的20~30%,甚至更低。自尊心是人的基本要求,只有采取满足措施,才能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我们的评价更多的是针对个体各方面的进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从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有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人皆可以为尧舜”,教师的欣赏、夸奖、激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带来更多的投入,带来巨大的信心。

三、教给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近二年来我校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及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了解学生,协助学生,给学生选择适合的探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其评价,提出了让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科学探究性活动之路。【关键词】 选择探究主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能力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究和发明,我们不应该把人才视着为现代化技术的附属品,而应该看成为主宰。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前最主要的是冲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专轨,培养学生创新的良好素质。以下从我们现有的科学教材来谈一点看法: 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至少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头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电蕊寿命、面粉的拉力、头发的盛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厕纸的吸水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例如:电蕊寿命——学生可利用电动玩具来测试不同牌子电蕊的寿命;头发的盛重力——学生可向家人或朋友搜集数根头发,然后绑上砝码或适当又已知重量的对象如硬币,测试过程中,增加重量直至头发被扯断为止,若可行的话,可尝试找出年龄或性别与头发盛重力之间的关系。近两年来我校在申报“绿色学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从“绿色学校”中的有关环保问题出发,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学校周边环境、废旧电池的回收……,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小学生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十分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讨论。在教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 通过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儿童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这不仅是科学家需要的,也是21世纪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黔西县铁石小学:王霞 空间主要研究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本质属性进行不同的变式,就会出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果使其中一组对边不平行,就变成了“梯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的成直角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同时四条边相等,就变成了“正方形”。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各图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使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丰富和逻辑综合。 2、在画图中形成空间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因此,教学学生学习几

浅谈语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水平的培养 语文水平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水平。也就是《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完全统一的”。无论是口头说,还是平时写作文、演讲,无非是把自己大脑中储存的语文信息调出来写在纸上。同时,在聆听别人讲话时,能否听得懂或在朗读课文时抓得住文章的要点等,与我们平时储存有大脑中的语言基础有很大的关系。语言水平基础较好的学生,不用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听懂得别人讲话,在朗读时抓得住文章的要点;语言水平较差的学生就比较吃力,听不懂或抓不住要点。所以,一个对典故一无所知的人,是否能够真正读懂杜甫的诗、辛弃疾的词;一个对成语一窍不通的人,能否充分领略到魏巍、秦牧散文的魅力,都是很难的。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把学生引导在课堂的“五大”环节(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轨道上,一点不漏,并且反复传授,学生也铭记在心,但仍然无法把这“米”做出熟饭来。 在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在持续积累语言,持续熟悉语言,把那些值得我们储存的“米”——语言的精华,存放在大脑中实行“氧化”才能转变为自己语言水平的养料,持续提升语言素养。把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是势在必行的。正如古代荀子曾说“不记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要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我们教师的观点变了,学生的意志就增强了,对祖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实行积累,由少而多,聚滴水而成大海,为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学生如何有效地积累语言,提升自身语文水平呢?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与成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聆听,在听中积累语言 “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味觉。”①听的作用仅次于看,它是汲取知识,积累口语材料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听话时,主体必须在一瞬间利用强化记忆储存信息并依靠快捷灵敏的直觉思维活动,才能在接收言语声波的同时理解语意并评判话语。由此,要有效使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多听。在课堂上,我们都能做到让学生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使其边聆听边思索,边领悟边积累。但对于课外的聆听、思索则为我们平时所忽视。俗话说:身边的一切皆学问。平时,让学生收听广播,看电视,听别人争辩等,都能促动其边听边思考,并能从中有收获,持续提升语文水平。如有一名初中生在家听见别人在辩论百家姓中的“仇”一字多音读法是否准确,于是就利用工具书查字典,消除自己的疑惑。这为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就得到巩固、提升。所以,要重视教导学生边聆听边思考身边的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提升自己语文水平的信息平台。 二、熟读多诵,在读诵中积累语言 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有课内、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基础、是先导,课外阅读是继续、是扩大。在课内应该训练学生养成准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课外语文学习提供举一反三的规律性指导。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实行阅读时,有时

小学语文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能力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 读写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写记的实践。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的读写习惯的培养。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多记。用笔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做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勤做笔记可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读后做笔记会产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研究新问题。 二、运用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4)默读。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5)与人分享你读过的好书。古人云“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会与同伴分享读书的乐趣,把读书的喜悦扩散,这样可以收获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 (6)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课改后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宽裕,首先,合理利用零碎时间,例如,在课间或饭间读一篇简短的文章;其次,利用整块时间,在保证休息的前提下每天晚上用四十分钟的时间集中精力的读一篇文章并记下读书心得,照此法练习,不出半月学生便可感受到自己阅读能力的明显提高。 三、要精讲多读,注重学生情感的融入。 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然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教师再适当引导。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这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个性化阅读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学生的一切,使学生受益终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特别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刚刚开始从识字阶段向阅读阶段过渡,加强这一阶段小学生的阅读指导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四、尊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

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是文学学习生涯的开端,对未来的更高层次教育有着奠基的作用,而未来的教育非常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并付诸于行动,共同探讨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必先让学生明白自学的重要性,并从身边寻找熟悉的事例来证明,可以请学生的兄长来客串,和学生谈谈自学感悟,也可以列举一些高考成功人士的自学实例,使学生产生榜样心理,从而产生自学兴趣。也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渐渗透,向学生介绍一些新知识,把学生的目光带到课外,激发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兴趣,比如向学生介绍高科技发展的信息,如激光技术、载人航天飞船、克隆技术等,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未来的“文盲”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具备自学能力的人。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介绍现代科技状况,让学生想象未来世界,或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在课堂上表演,进行综合摹仿。这些内容,符合学生的口味,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学兴趣。

另外,小学生的兴趣是极不稳定的,必须及时跟踪,时时提醒,也可以建立自学兴趣小组,相互监督,相互促进,逐渐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自学感言和师生共同交流。 二、预习复习,多读多疑 课堂四十分钟时间非常有限,一些后进生学习能力较差,匆忙之中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回过神来,发现学习效果不好。因此,教师应该提倡学生预习和复习。预习,其实就是自学的一种能力体现,不少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预习往往也只是流于形式,仅仅在字词句上下功夫,而对于课文的修辞手法、中心思想和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却思考得很少。教师应该知道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并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真正重视起来。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也是升华阶段,不仅要形式多样地掌握旧知,还要拓宽思路,探索新知,做到“温故而知新”。在复习旧知时,要做到条理化、系统化,做到“横成片,竖成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和运用,同时通过系统整理知识,既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索新知时,要发散思维,拓宽思路,做到举一反三,充分发挥想象,发展创新思维,要把目光伸向课外,伸向世界,运用旧知去接触新知,认识新知,解释新知,从而巩固新知变为旧知。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黔江区水田乡中心小学校黄义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选好读物,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计划读书;学会方法,提高效率;内外结合,拓展空间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建议: 一、选好读物,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因此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明确目的,计划读书;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所以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许多孩子读书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书?读了这本书对自己会有哪些帮助?这样无目的,漫无边际地胡乱阅读,终其一生也很难有建树。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地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孩子明白: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浅谈重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重点小学语文阅读能 力的培养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单位:河南省新密市来集镇郭岗小学 姓名:卢新颖 邮编:452382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是我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方面进行了一点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多姿多彩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已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我结合教学实践,就阅读教学进行了一点探讨。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通过读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有

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途径

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途径 (河北省阜城县崔庙镇砖门完小)滕爱红我认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真正地让孩子们多动手、动嘴、动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地从传统教育束缚中解脱出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由于几千年旧的传统教育的影响,儿童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都被束缚着。他大声疾呼冲破旧的教育传统,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提出“六个解放”,即解放他们的脑袋,让他们敢于冲破束缚,大胆地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干;解放儿童的眼睛,引导他们去看清事物的本质;解放儿童的嘴,鼓励他们大胆地讲和问;解放儿童的空间,支持他们自由到社会和自然中去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摆脱繁重的课业负担,去思考人生,着意创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天的学生被解放了吗?实事求是地说,还是没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从教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提高课堂效率,讲课追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课堂俨然成了教师展示教学技巧的舞台;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和几个尖子生在唱戏,其余学生当观众,课堂中缺乏广泛的、多向的交流,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被忽视;在阅

读过程中,把理解教材当做目的和中心,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师生成了教材的奴隶,阅读过程中的顿悟、美感、灵性、想象被忽视。这种长期以来的“牵引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独特个性,磨灭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随着当代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健全和个性的发展,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大大增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阅读教学仍然一味要求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文本,就不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努力实践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践行“对话型”语文教学,“对话型”语文教学,是指以小学语文课堂为特殊空间,以文本为凭借,师生均以主体的身份参与交谈和交流的一种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而且还指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 一、创设“多元对话”的情景。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动情。

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闲在个人。”“教”是为了“不教”,如何让学生主动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兴趣,是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 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曾指出:“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很成熟时,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就能达到叶老所说的“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二、抓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课堂教学是预习的继续。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课前、课上紧密配合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的。 在每开始讲一篇新课文,我都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对于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先是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我结合讲授新课来解决。并继续教学法提要求。例如,预习时学生不注意分析课题,我就在讲授新课时带领他们分析课题的作用,并要求再预习时注意思考课题与内容的关系。又如,预习时学生注意了每段内容的理解,而忽略了各段之间的关系,学习新课时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找前后文的内在联系,并要求他们在下一次预习时也用这种方法。学生看到自己预习中的问题,随着课堂的学习逐步得到解决,对预习更感兴趣了,自学能力也从中得到了提高。 三、教给学生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传授给他们一系列的学习方法。教给小学生自学方法,语文教师要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讲清要领,使小学生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另外,语文教师还应记住,教给小学生学习方法,不能笼统地空讲知识,一定要结合所学课文,特别是小学生学过的比较熟悉的课文来讲,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理解、掌握要领。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实例从空间观念的培养前提、如何培养、怎样发展、如何积累、进而培养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来进行论述,采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实物,多媒体运用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感知想象 前言: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空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它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1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这部分知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成为老师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 小学生的空间意识往往是在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结合“空间与图形”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1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表象,它是在对同一类事物的多次感知以后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突破单纯认识建立初步空间意识 小学生从幼儿开始就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欲望中,从小就通过接触各种图形来认识事物,从而逐步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这些图形粗浅的表象2,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间观念的萌芽。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进行小学教育的宝贵资源,从最初的看图识物到接触实物都是进行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如水杯、电视、门窗、书本、纸盒、房屋、街道等让他们认识了线、面、体、角等相关的初步知识;“太阳从东方升起”认识方向;汽车的行驶,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从风车、摩天轮、螺旋桨的转动等观察到旋转现象等等。教师应该针对这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丰富的现实原型形成他们最初的空间知识。从简单有趣的开始,抓住特点,让小学生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 空间意识的初步形成,有助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通过引导,突破单纯的认识,能够具有粗浅的抽象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特点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活动的。” [1]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生的思维慢慢地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2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浅谈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14207604.html, 浅谈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天萍 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40期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强调学生自己读和写”。“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少做题,多读书”。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段;阅读 小学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肩负着历史的责任;认识到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的建设人才;认识到过去的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实践少,“导致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偏低”,这样下去,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的竞争,学生将来是不能参与激烈竞争,挑起建设祖国重担的。 因此,我教学中,力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一、对于文字浅,图文对应的课文,要求学生图文对照,自学课文。三年级下册《春的消息》的教学中,我采用先让孩子们图文结合,观察图画,然后有感情的朗读,在诵读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领悟课文内容,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追寻春天的足迹,感受春天的美好。因此,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利用图画来理解课文内容。 二、对于人物语言、动作多的课文,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例:《这条小鱼在乎》,课文表现了小男孩珍惜生命,爱护动物。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接着让每个学生边读边用动作表演,使其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再接着分小组,一人读书,其余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动作,根据课文语句意思,互相纠正动作;最后,推出代表上台表演,全班评价是否正确表演出了课文内容。于是让学生思考小男孩语言、行动表现了他什么?这样教学,教师讲得少,学生实践多,兴趣高,人人参与都有所得,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三、借助学生课前搜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让学生利用它自学课文。例:《朱德和母亲》,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课前我让学生了解: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课文中讲了朱德和母亲的哪些故事“围绕朱德勤劳孝顺讲了哪些故事?”上课之前请孩子做一个人物介绍,新授课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題,去阅读课文。第一步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步自学课文理解“你认为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朱德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三步自读,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学结合其思考,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从教10多年,在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到,传授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重要。语文的自学能力包括许多方面,我觉得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以及积累语言的能力很有必要。有了这些能力,学生学习语文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我的做法是: 一、学习课文前要指导学生预习。 1、指导预习方法。预习要放在课内进行,一般在培养的起始阶段,每教一篇课文之前安排一节预习课,教师对学生指导的重点要放在让学生会思考会阅读上。 指导应面前全班学生,对多数学生碰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当然,对学习上有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 2、提出预习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要学生在预习时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畅,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要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些课文有中心句,可让学生在预习时找出,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捕捉佳词警句,并对这些词句作初步的评析。 3、提供预习提纲。为了激起学生的预习兴趣,指引学生正确的思路,可以提供预习提纲,让学生看问题去预习课文。 例:《黄山奇石》一课的预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闻名中外形状奇特陡峭笑呵呵尽管 (3)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石头的名称?(用笔划出)奇石之名都与该奇石的形态有关,想想人们为什么给这块石头取这一名字? 预习提纲应精心设计,要努力做到四点:一要有针对性,针对教材的实际。二要启发性,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质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三要有趣味性,对课文的预习提纲要形式乐趣。四要难易适当,一些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不要占很多篇幅。 好的提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舍得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 4、预习要有检查。跟任何工作一样,有布置就得有检查。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要做到三次检查。第一次是学生自学时巡视,及时指出犯错误之处和解答疑难。第二次是学生自习后,对学生的预习,按提纲检查,纠正读音和字形上的错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以便在教学时弥补不足。第三次是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答疑,当学生提出带有普遍性的疑问时,可放在讲读课文时再解决,而不要急于肤浅地回答,以免学生一知半解。 5、课文学习前指导学生预习,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也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找准重点、难点,创设台阶,降低难度。 二、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文章的题目与课文的内容,主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忽视对课题的理解。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教会学生按“从题入手、看题思文、扣题读文”的方法,审清题意。 1、从题入手。就是审清题意并学习判断中心词,课题总是言简意赅的,教师应教会学生借助字典或已有知识,初步懂得题目意思用自己的话解释较复杂的课题。 2、看题思文。就是看了题目后就想想文章可能写什么内容。当然不是要学生重新构思一篇作文,而是能就题目提出些问题。通常是就记叙文六要素提问,如学习《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可提问:是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是怎样做的?这样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水南小学林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了。因为,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从积极意义来说,课堂“教学”正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在平常教学工作中,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引起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更应该赞扬,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阅读就会成为令人愉快的活动,那么,

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我认为,最好办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读。因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往往想了解老师的学习经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我一有时间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最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我和我的学生们聊莎士比亚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聊冰心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聊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聊所有我知道的和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就这样影响了大批学生行动起来。在我的带动下,抽时间读书成了班里很自然的事情,同时我也和学生们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我班里就有一些孩子,一到课间就往书架跟前涌,一到外面玩儿就盘腿打坐读起书来,一到讨论问题时就说那本书里怎么讲,甚是可喜。读书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余活动。其次,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时老师要因势利导。学生情趣不一,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也不一,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根据学生不同的志趣与爱好区别对待,诱发其阅读兴趣,逐渐培养其阅读探求的主攻方向。 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驱散懒散,使学生奋发。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会学生预习方法,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南宋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

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授之以渔,方能“不用扬鞭自奋蹄” ——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学生习方式,即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预习自学能力导读默读读书方法 张田若先生说:“学习是学生的一项脑力劳动,通过脑力劳动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任何人的任何学习都要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也就是自学。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获得,所以,阅读教学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鉴于以上认识,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给预习方法,掌握自学规律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一篇课文,并不是从老师讲课开始的,而是从学生预习开始的。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要上一、两节预习指导课,着重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一)查找与本课有关的教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通过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要求边读、边想、边记,力求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正确地、经常性地利用工具书,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关键的作用,要特别重视学生对工具书的运用。凡是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理解的字、词,我没有当众公布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查字典,自己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自学的习惯,而且掌握了自学规律,提高了自学能力。(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四)根据课后问题,找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含义深刻不易理解的句子。(五)学会自我质疑:①依据课题提出问题;②依据人物的言行提出问题; ③依据重点段、重点词语提出问题。 二、课中精心导读,提高自学效率

语文(心得)之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论文之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个工具就是教给儿童学习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方法匮乏,更严重的是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低下,以致于许多学生一旦离开教师便不知如何学习。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1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需要教师“安排”,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因此,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故教师不仅要备好预习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如何做预习。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主要内容有:朗诵课文二至三遍,数

一数有几个自然段;把本课中你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课文各段落是按什么顺序串联起来的,即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在学习中你没弄懂的问题是什么,写下来与次日同学交流交流;关于这篇课文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点评,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再对此次预习作业进行总结,对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给出不同的自学提示及要求,尽量是预习作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检查预习作业时应重点放在认真程度和习惯的养成上而不是正确率上;在预习作业的评价上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注意维持学生的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其次,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总分总式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等于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学生有了这把钥匙,就有了获取知识的自由和能力。当前,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强调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化”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目标,知识规律,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学习各类知识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呢?首先我们要从三方面入手 1、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生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能力。 2、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如今,知识的更新日益迅速,知识海洋浩瀚无垠。然而,学校不可能把学生一辈子需要的知识教给他。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走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