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蔡勒公式(巧妙计算星期几)

蔡勒公式(巧妙计算星期几)

蔡勒公式(巧妙计算星期几)
蔡勒公式(巧妙计算星期几)

蔡勒公式

蔡勒(Zeller)公式,是一个计算星期的公式,随便给一个日期,就能用这个公式推算出是星期几。

公式

W = [C/4] - 2C + y + [y/4] + [13 * (M+1) / 5] + d - 1

(或:w=y+[y/4]+[c/4]-2c+[26(m+1)/10]+d-1)

若要计算的日期是在1582年10月4日或之前,公式则为

w=y+[y/4]+[c/4]-2c+[13(m+1)/5]+d+3

其中意义:w:星期; w对7取模得:0-星期日,1-星期一,2-星期二,3-星期三,4-星期四,5-星期五,6-星期六

c:世纪(前两位数)

y:年(后两位数)

m:月(m大于等于3,小于等于14,即在蔡勒公式中,某年的1、2月要看作上一年的13、14月来计算,比如2011年1月1日要看作2010年的13月1日来计算)

d:日

[ ]代表取整,即只要整数部分。

下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纪念日那天(2049年10月1日)来计算是星期几,过程如下:

w=y+[y/4]+[c/4]-2c+[26(m+1)/10]+d-1

=49+[49/4]+[20/4]-2×20+[26×(10+1)/10]+1-1

=49+[12.25]+5-40+[28.6]

=49+12+5-40+28

=54 (除以7余5)

即2049年10月1日(100周年国庆)是星期五。

再比如计算2006年4月4日,过程如下:

w=y+[y/4]+[c/4]-2c+[26(m+1)/10]+d-1

=6+[6/4]+[20/4]-2*20+[26*(4+1)/10]+4-1

=-12 (除以7余2,注意对负数的取模运算!)

注:蔡勒公式只适合于1582年(我国明朝万历十年)10月15日之后的情形。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根据哥白尼日心说计算出来的数据,对儒略历作了修改。将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间的10天宣布撤销,继10月4日之后为10月15日。

后来人们将这一新的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格里历或公历。

计算代码

1582年10月4日之后的计算代码如下:

c代码:

#include

int main()

{

int year,month,day;

while(scanf("%d%d%d",&year,&month,&day)!=EOF){

int i,j,k;

int c=year/100;

int y=year-c*100;

int week=int(c/4)-2*c+int(y+y/4)+int(13*(month+1)/5)+day-1;

while(week<0) { week+=7; }

week%=7;

switch(week)

{

case 1: printf("Monday\n"); break;

case 2: printf("Tuesday\n"); break;

case 3: printf("Wednesday\n"); break;

case 4: printf("Thursday\n"); break;

case 5: printf("Friday\n"); break;

case 6: printf("Saturday\n"); break;

case 0: printf("Sunday\n"); break;

}

}

return 0;

}

C++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year,month,day;

while(cin >> year >> month >> day){

if ( month < 3 ) {

year -= 1;

month += 12;

}

char b[7][10] = {"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 urday"};

int c = int(year / 100), y = year - 100 * c;

int w = int(c / 4) - 2*c +y +int(y/4) +(26 * (month + 1)/10 ) + day - 1;

w = ( w % 7 + 7 ) % 7;

cout << b[w] << endl;

Pascal代码:

program clgs;

var a,b,c,d,x,y:longint;

begin readln(a,b,d);

if b<3 then begin b:=b+12; a:=a-1; end;

y:=a mod 100;

c:=a div 100;

x:=y+trunc(y/4)+trunc(c/4)-2*c+trunc(13*(b+1)/5+d-1);

while x<=7 do

x:=x+7;

writeln((x-1)mod 7+1);

readln; readln;

end.

其他公式

对于计算星期数的公式还有如下的公式:

1.Week=(Day + 2*Month + 3*(Month+1)/5 + Year + Year/4 - Year/100 + Year/400) % 7

(其中的Year是四位数,如2011。“%”号是等式除7取余数)

该式与蔡勒公式有点区别:“0”为星期1,……,“6”为星期日!

该式可能与蔡勒公式的计算都是较为复杂,但有改进的地方:对于世纪这个概念不被引用,直接就是计算年代数(4位数)的,即不用再把世纪和年代数(后两位)分开。

2.基姆拉尔森计算公式

W= (d+2*m+3*(m+1)/5+y+y/4-y/100+y/400) mod 7 在公式中d表示日期中的日数+1,m表示月份数,y表示年数。

注意:在公式中有个与其他公式不同的地方:

把一月和二月看成是上一年的十三月和十四月,

例:如果是2011-1-10则换算成:2010-13-10来代入公式计算。

例:2011-10-17计算时:d=18,m=10,y=2011。

Java代码:

string CaculateWeekDay(int y,int m, int d)

{

if(m==1) m=13;

if(m==2) m=14;

int week=(d+2*m+3*(m+1)/5+y+y/4-y/100+y/400)%7;

string weekstr="";

switch(week)

{

case 1: weekstr="星期一"; break;

case 2: weekstr="星期二"; break;

case 3: weekstr="星期三"; break;

case 4: weekstr="星期四"; break;

case 5: weekstr="星期五"; break;

case 6: weekstr="星期六"; break;

case 7: weekstr="星期日"; break;

}

return weekstr;

}

3.(Year+Year/4+Year/400-Year/100-年基数+月基数+Day)/7=……余Week(星期几)。【注:式中分数均取整。】

年基数:平年1,闰年2,

月基数:

1、平年:一月0, 二月3, 三月3, 四月6, 五月1, 六月4, 七月0, 八月3, 九月5, 十月0, 十一月3, 十二月5.

2、闰年:一月0, 二月3, 三月4, 四月0, 五月2, 六月5, 七月0, 八月3, 九月6, 十月1, 十一月4, 十二月6.

如:1949年10月1日是星期几?

(1949+1949/4+1949/400-1949/100-1+0+1)/7=(1949+487+4-19-1+0+1)/7=345……6即该日为星期六。

所谓月基数,就是前几个月日数总和的7余数,如1月基数,前面月数的日数总和的7余数为0,则该月的基数就是0,如4月(闰年)基数,前面三个月的日数总和为:(31+29+31)/7=91/7……0 为了简化运算,先取各月7 余数,再相加,再取7余数:(3+1+3)/7……0,即4月基数为0,为了加快计算速度,通常是将平年和闰年的月基数编成基数表,直接查算。月基数,1、平年:一月0, 二月3, 三月3, 四月6, 五月1, 六月4, 七月0, 八月3, 九月5, 十月0, 十一月3, 十二月5. 2、闰年:一月0, 二月3, 三月4, 四月0, 五月2, 六月5, 七月0, 八月3, 九月6, 十月1, 十一月4, 十二月6.

周期问题——《巧算“星期几”》

周期问题——《巧算“星期几”》 教学目标: 1、根据时间、日期的知识,解决一些时间问题。 2、掌握计算共经过的天数: 从头到尾总天数除以7得出的余数是几,就从第一周期第一项开始数几,即可推知是星期几。算头不算尾、算尾不算头的总天数除以7得出的余数是几,就从第一周期第一项的下一项开始数几,推知是星期几。 教学过程: 一、实践畅销 1、探究1: 平南小学从2011年12月1日到2011年12月20日举行第三届英语节活动,活动一共举行了多少天? T::请独立思考,比一比谁能快速得出结果? S1:20天S2:19天 T:谁的想法对?用什么方法验证? S:可以将日期列一列。 S:可以列算式20-1=19 19+1=20 T:为什么要加1?(头尾都要算,所以要加1) 小结:计算从某年(月日)起到某年(月、日)共经过的天数,一般要连头带尾算,也就是经过的年数(天数)=结尾数-开始数+1。 板书:经过的年数(天数)=结尾数-开始数+1 2、试一试:根据上面的方法,算算经过的天数。 2012年的春节从2012年1月22日到2012年1月31日,经过了()天。 2008年3月10日到2008年4月10日,经过了()天。 T:先独立思考,再将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反馈:1)31-22+1=10天2)31-10+10+1=32天 3、探究2: 2012年第二学期从2月7日开学到2012年6月25日放假,一共有()天。 T:这道题的天数较多,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 先试一试,填一填,再集体反馈 反馈:可以用分段推算的方法。 注意考虑2012年是闰年,注意考虑到2月份有29天。 可以将这些天分段如下: 第一段:2月7日到2月29日,共23天。 第二段:3月共31天。 第三段:4月共30天 第四段:5月共31天 第五段:6月1日到6月25日共25天。 合计天数:23+31+30+31+25=140天 追问:如果开学那天是周二,放假那天是周几? S1:140/7=20,没有余数,所以是周二 S2:应该是周一。 T:有两种意见,哪一种对呢? 我们以一个周期来观察,可以发现第八天时,会与第一天的周几重复,也就是说当余数为1

期望 方差公式的证明全集

期望与方差的相关公式的证明 -、数学期望的来由 早在17世纪,有一个赌徒向法国著名数学家帕斯卡挑战,给他出了一道题目,题目是这样的:甲乙两个人赌博,他们两人获胜的机率相等,比赛规则是先胜三局者为赢家,赢家可以获得100法郎的奖励。当比赛进行到第三局的时候,甲胜了两局,乙胜了一局,这时由于某些原因中止了比赛,那么如何分配这100法郎才比较公平? 用概率论的知识,不难得知,甲获胜的概率为1/2+(1/2)*(1/2)=3/4,或者分析乙获胜的概率为(1/2)*(1/2)=1/4。因此由此引出了甲的期望所得值为100*3/4=75法郎,乙的期望所得值为25法郎。 这个故事里出现了“期望”这个词,数学期望由此而来。 定义1 若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值为i a (i =1,2,3 ,…),其分布列为i p (i =1,2,3, …),则当i i i p a ∑ ∞ =1 <∞时, 则称ξ存在数学期望,并且数学期望为E ξ=∑∞ =1 i i i p a , 如果i i i p a ∑ ∞ =1 =∞,则数学期望不存在。 [] 1 定义2 期望:若离散型随机变量ξ,当ξ=x i 的概率为P (ξ=x i )=P i (i =1,2,…,n ,…),则称E ξ=∑x i p i 为ξ的数学期望,反映了ξ的平均值. 期望是算术平均值概念的推广,是概率意义下的平均.E ξ由ξ的分布列唯一确定. 二、数学期望的性质 (1)设C 是常数,则E(C )=C 。 (2)若k 是常数,则E (kX )=kE (X )。 (3))E(X )E(X )X E(X 2121+=+。 三、 方差的定义 前面我们介绍了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它体现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是随机变量一个重要的数字特征。但是在一些场合下,仅仅知道随机变量取值的

数字信号处理常用公式(不惧怕繁琐的推导)

数学信号处理基本公式 1、傅里叶变换定义 连续正变换:X j ω = x t e ?j ωt dt ∞ ?∞ 连续反变换:x t =1 2π X j ω e j ωt d ω∞ ?∞ 离散正变换:21 ()(),0,1,,1N j nk N N N n X k x n W W e k N π--== ==-∑ 离散反变换:210 1()(),0,1,,1N j nk N N N n x n X k W W e n N N π---====-∑ 2、傅里叶变换性质 线性:[] )]([)]([))()((t g F t f F t g t f F βαβα+=+ 位移:)]([)]([0 0t f F e t t f F t j ω-=-; )]([)]([1010ωωωωF F e F F t j --=-. 尺度:设)]([)(t f f F =ω, )(||1)]([a F a at f F ω= . 微分:)]([)]('[t f F j t f F ω=,要求0)(lim =∞ →t f t )]([)()]([)(t f F j t f F n n ω=,要求()lim ()0(1,2,1)k t f t k n →+∞ ==- 积分:)]([1 ])([ t f F j dt t f F t ω= ? ∞ -,要求lim ()0t t f t dt -∞→+∞=? 帕塞瓦尔等式: () 2 2 1 ()()2f t dt F d ωωπ +∞ +∞ -∞-∞ = ?? ,)]([)(t f f F =ω 频率位移:若()ωj e X n x ?)(,则()() 00)(ωωω-?j n j e X n x e 时间共轭:若() ωj e X n x ?)(,则() ,)(**ωj e X n x -? 频率共轭:若()ω j e X n x ?)(,则()ω j e X n x * * )(?- 序列卷积:若)()()(n y n x n w *=,则)()()(z Y z X z W = 序列乘积:若)()()(n y n x n w =,则++---<

解析几何公式大全

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公 式 1、两点间距离:若)y ,x (B ),y ,x (A 2211,则212212)()(y y x x AB -+-= 2、平行线间距离:若0C By Ax :l , 0C By Ax :l 2211=++=++ 则:2 2 21B A C C d +-= 注意点:x ,y 对应项系数应相等。 3、点到直线的距离:0C By Ax :l ),y ,x (P =++οο 则P 到l 的距离为:2 2 B A C By Ax d +++= οο 4、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0 )y ,x (F b kx y 消y :02=++c bx ax ,务必注意.0>? 若l 与曲线交于A ),(),,(2211y x B y x 则:2122))(1(x x k AB -+= 5、若A ),(),,(2211y x B y x ,P (x ,y )。P 在直线AB 上,且P 分有向线段AB 所成的比为λ, 则??? ????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特别地:λ=1时,P 为AB 中点且??????? +=+=2221 21y y y x x x

变形后:y y y y x x x x --=λ--= λ21 21或 6、若直线l 1的斜率为k 1,直线l 2的斜率为k 2,则l 1到l 2的角为),0(,π∈αα 适用范围:k 1,k 2都存在且k 1k 2≠-1 , 2 11 21tan k k k k +-= α 若l 1与l 2的夹角为θ,则= θtan 2 1211k k k k +-,]2,0(π ∈θ 注意:(1)l 1到l 2的角,指从l 1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l 2所成的角,范围),0(π l 1到l 2的夹角:指 l 1、l 2相交所成的锐角或直角。 (2)l 1⊥l 2时,夹角、到角= 2 π 。 (3)当l 1与l 2中有一条不存在斜率时,画图,求到角或夹角。 7、(1)倾斜角α,),0(π∈α; (2)]0[,π∈θθ→ →,,夹角b a ; (3)直线l 与平面]2 0[π ∈ββα,,的夹角; (4)l 1与l 2的夹角为θ,∈θ]2 0[π ,,其中l 1//l 2时夹角θ=0; (5)二面角,θ],0(π∈α; (6)l 1到l 2的角)0(π∈θθ,, 8、直线的倾斜角α与斜率k 的关系

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

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 一、洛必达法则在第一章第七节中我们曾经讨论过无穷小的比较问题,并且已经知道两个无穷小之比的极限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既使它存在也不能用商的极限运算法则去求解.而由无穷大与无穷小的关系知,无穷大之比的极限问题也是如此.在数学上,通常把无穷小之比的极限和无穷大之比的极限称为未定式,并分别简记为和.由于在讨论上述未定式的极限时,不能应用商的极限运算法则,这或多或少地都会给未定式极限的讨论带来一定的困难.今天在这里我们应用导数的理论推出一种既简便又重要的未定式极限的计算方法,并着重讨论当时,型未定式极限的计算,关于这种情形有以下定理.定理1设(1) 当时,函数及都趋于零;(2)在点的某去心邻域内,及都存在,且;(3)存在(或为无穷大),则.也就是说,当存在时,也存在,且等于;当为无穷大时,也是无穷大.这种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分母分别求导,再求极限来确定未定式极限的方法称为洛必达(L' Hospita 1)法则.下面我们给出定理1的严格证明:分析由于上述定理的结论是把函数的问题转化为其导数的问题,显然应考虑微分中值定理.再由分子和分母是两个不同的函数,因此应考虑应用柯西中值定理.证因为求极限与及的取值无关,所以可以假定.于是由条件(1)和(2)知,及在点的某一邻域内是连续的.设是这邻域内一点,则在以及为端点的区间上,函数和满足柯西中值定理的条件,因此在和之间至少存在一点,使得等式(在与之间)成立.对上式两端求时的极限,注意到时,贝叽又因为极限存在(或为无穷大),所以.故

定理1成立.注若仍为型未定式,且此时和能满足定理1中和所要满足的条件,则可以继续使用洛必达法则先确定,从而确定和,即.且这种情况可以继续依此类推.例1求.分析当时,分子分母的极限皆为零,故属于型不定式,可考虑应用洛必达法则.解、注最后一个求极限的函数在处是连续的.例2求.解、注例2中我们连续应用了两次洛必达法则.例3求.解、例4求、解、注(1) 在例4中,如果我们不提出分母中的非零因子,则在应用洛必达法则时需要计算导数,从而使运算复杂化.因此,在应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时,特别要注意通过提取因子,作等价无穷小代换,利用两个重要极限的结果等方法,使运算尽可能地得到简化.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学习教材136页上的例10?(2) 例4中的极限已不是未定式,不能对它应用洛必达法则,否则要导致错误的结果.以后在应用洛必达法则时应特别注意,不是未定式,不能应用洛必达法则.对于时的未定式有以下定理.定理2设(1)当时,函数及都趋于零;(2) 当时,与都存在,且;(3)存在(或为无穷大),则.同样地, 对于(或)时的未定式,也有相应的洛必达法则.定理3设(1)当(或)时,函数及都趋于无穷大;(2)在点的某去心邻域内(或当时),及都存在,且;(3)存在(或为无穷大),则.例5求、解、例6求、解、事实上,例6中的不是正整数而是任何正数其极限仍为零.注由例5和例6可见,当时,函数都是无穷大,但三个函数增大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最快,其次是,最慢的是.除了和型未定式外,还有型的未定式.这些未定式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水处理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水处理公式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要使用到的东西,在这里我总结了几个常常用到的计算公式,按顺序分别为格栅、污泥池、风机、MBR、AAO进出水系统以及芬顿的计算,大家可有目的性的观看。 格栅的设计计算 一、格栅设计一般规定 1、栅隙 (1)水泵前格栅栅条间隙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2)废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最大间隙40mm,其中人工清除 25~40mm,机械清除16~25mm。废水处理厂亦可设置粗、细两道格栅,粗格栅栅条间隙 50~100mm。 (3)大型废水处理厂可设置粗、中、细三道格栅。 (4)如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废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2、栅渣 (1)栅渣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以采用以下资料。 格栅间隙16~25mm;0.10~0.05m3/103m3(栅渣/废水)。 格栅间隙30~50mm;0.03~0.01m3/103m3(栅渣/废水)。 (2)栅渣的含水率一般为80%,容重约为960kg/m3。 (3)在大型废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3、其他参数 (1)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2)格栅前渠道内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3)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小角度较省力,但占地面积大。 (4)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一般宜设在室内,或采取其他保护设备的措施。 (5)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6)大中型格栅间内应安装吊运设备,以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栅渣的日常清除。 二、格栅的设计计算 1、平面格栅设计计算 (1)栅槽宽度B 式中,S 为栅条宽度,m;n 为栅条间隙数,个; b 为栅条间隙,m;为最大设计流量, m3/s;a 为格栅倾角,(°);h为栅前水深,m,不能高于来水管(渠)水深;v 为过栅流速, m/s。 (2)过栅水头损失如

解应用题必备的公式

解应用题必备的公式 【求分率、百分率问题的公式】 比较数÷标准数=比较数的对应分(百分)率; 增长数÷标准数=增长率; 减少数÷标准数=减少率。 或者是 两数差÷较小数=多几(百)分之几(增); 两数差÷较大数=少几(百)分之几(减)。 【增减分(百分)率互求公式】 增长率÷(1+增长率)=减少率; 减少率÷(1-减少率)=增长率。 比甲丘面积少几分之几?” 解这是根据增长率求减少率的应用题。按公式,可解答为百分之几?” 解这是由减少率求增长率的应用题,依据公式,可解答为【求比较数应用题公式】 标准数×分(百分)率=与分率对应的比较数; 标准数×增长率=增长数; 标准数×减少率=减少数; 标准数×(两分率之和)=两个数之和; 标准数×(两分率之差)=两个数之差。 【求标准数应用题公式】 比较数÷与比较数对应的分(百分)率=标准数; 增长数÷增长率=标准数; 减少数÷减少率=标准数; 两数和÷两率和=标准数; 两数差÷两率差=标准数; 【方阵问题公式】

(1)实心方阵:(外层每边人数)2=总人数。 (2)空心方阵: (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中空方阵的人数。 或者是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总人数÷4÷层数+层数=外层每边人数。 例如,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一先看作实心方阵,则总人数有 10×10=100(人) 再算空心部分的方阵人数。从外往里,每进一层,每边人数少2,则进到第四层,每边人数是 10-2×3=4(人) 所以,空心部分方阵人数有 4×4=16(人) 故这个空心方阵的人数是 100-16=84(人) 解二直接运用公式。根据空心方阵总人数公式得 (10-3)×3×4=84(人) 【利率问题公式】利率问题的类型较多,现就常见的单利、复利问题,介绍其计算公式如下。 (1)单利问题: 本金×利率×时期=利息; 本金×(1+利率×时期)=本利和; 本利和÷(1+利率×时期)=本金。 年利率÷12=月利率; 月利率×12=年利率。 (2)复利问题: 本金×(1+利率)存期期数=本利和。 例如,“某人存款2400元,存期3年,月利率为10.2‰(即月利1分零2

洛必达公式+泰勒公式+柯西中值定理+罗尔定理

洛必达公式+泰勒公式+柯西中值定理+罗尔定理 洛必达法则洛必达[/url]法则(L'Hospital法则),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分母分别求导再求极限来确定未定式值的方法。 设 (1)当x→a时,函数f(x)及F(x)都趋于零; (2)在点a的去心邻域内,f'(x)及F'(x)都存在且F'(x)≠0; (3)当x→a时lim f'(x)/F'(x)存在(或为无穷大),那么 x→a时 lim f(x)/F(x)=lim f'(x)/F'(x)。 再设 (1)当x→∞时,函数f(x)及F(x)都趋于零; (2)当|x|>N时f'(x)及F'(x)都存在,且F'(x)≠0; (3)当x→∞时lim f'(x)/F'(x)存在(或为无穷大),那么 x→∞时 lim f(x)/F(x)=lim f'(x)/F'(x)。 利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的极限是微分学中的重点之一,在解题中应注意: ①在着手求极限以前,首先要检查是否满足0/0或∞/∞型未定式,否则滥用洛必达法则会出错。当不存在时(不包括∞情形),就不能用洛必达法则,这时称洛必达法则不适用,应从另外途径求极限。比如利用泰勒公式求解。 ②若条件符合,洛必达法则可连续多次使用,直到求出极限为止。 ③洛必达法则是求未定式极限的有效工具,但是如果仅用洛必达法则,往往计算会十分繁琐,因此一定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比如及时将非零极限的乘积因子分离出来以简化计算、乘积因子用等价量替换等等. 泰勒公式(Taylor's formula) 泰勒中值定理:若函数f(x)在开区间(a,b)有直到n+1阶的导数,则当函数在此区间内时,可以展开为一个关于(x-x.)多项式和一个余项的和: f(x)=f(x.)+f'(x.)(x-x.)+f''(x.)/2!*(x-x.)^2,+f'''(x.)/3!*(x-x.)^3+……+f(n)(x.) /n!*(x-x.)^n+Rn 其中Rn=f(n+1)(ξ)/(n+1)!*(x-x.)^(n+1),这里ξ在x和x.之间,该余项称为拉格朗日型的余项。 (注:f(n)(x.)是f(x.)的n阶导数,不是f(n)与x.的相乘。) 证明我们知道f(x)=f(x.)+f'(x.)(x-x.)+α(根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导出的有限增量定理有limΔx→0 f(x.+Δx)-f(x.)=f'(x.)Δx),其中误差α是在limΔx→0 即limx→x.的前提下才趋向于0,所以在近似计算中往往不够精确;于是我们需要一个能够足够精确的且能估计出误差的多项式: P(x)=A0+A1(x-x.)+A2(x-x.)^2+……+An(x-x.)^n 来近似地表示函数f(x)且要写出其误差f(x)-P(x)的具体表达式。设函数P(x)满足 P(x.)=f(x.),P'(x.)=f'(x.),P''(x.)=f''(x.),……,P(n)(x.)=f(n)(x.),于是可以依次求出A0、A1、A2、……、An。显然,P(x.)=A0,所以A0=f(x.);P'(x.)=A1,A1=f'(x.); P''(x.)=2!A2,A2=f''(x.)/2!……P(n)(x.)=n!An,An=f(n)(x.)/n!。至此,多项的各项系数都已求出,得: P(x)=f(x.)+f'(x.)(x-x.)+f''(x.)/2!?(x-x.)^2+……+f(n)(x.)/n!?(x-x.)^n. 接下来就要求误差的具体表达式了。设Rn(x)=f(x)-P(x),于是有Rn(x.)=f(x.)-P(x.)=0。所以可以得出Rn(x.)=Rn'(x.)=Rn''(x.)=……=Rn(n)(x.)=0。根据柯西中值定理可得 Rn(x)/(x-x.)^(n+1)=(Rn(x)-Rn(x.))/((x-x.)^(n+1)-0)=Rn'(ξ1)/(n+1)(ξ1-x.)^n(注:(x.-x.)^(n+1)=0),这里ξ1在x和x.之间;继续使用柯西中值定理得(Rn'(ξ1)-Rn'(x.))

C实现的根据日期得到今天是星期几

算法如下: 基姆拉尔森计算公式: W= (d+2*m+3*(m+1)/5+y+y/4-y/100+y/400) mod 7 在公式中d表示日期中的日数,m表示月份数,y表示年数。注意:在公式中有个与其他公式不同的地方: 把一月和二月看成是上一年的十三月和十四月,例:如果是2004-1-10则换算成:2003-13-10来代入公式计算。 但是在测试的时候发现有点出入,就是公式存在一点问题,得稍做修改: W= (d+2*m+3*(m+1)/5+y+y/4-y/100+y/400) mod 7 +1 代码如下: #region根据年月日计算星期几(Label2.Text=CaculateWeekDay(2004,12,9);) ///

///根据年月日计算星期几(Label2.Text=CaculateWeekDay(2004,12,9);) /// ///年 ///月 ///日 /// public static string CaculateWeekDay(int y,int m, int d) { if(m==1) m=13; if(m==2) m=14; int week=(d+2*m+3*(m+1)/5+y+y/4-y/100+y/400)%7+1; string weekstr=""; switch(week) { case 1: weekstr="星期一"; break; case 2: weekstr="星期二"; break; case 3: weekstr="星期三"; break; case 4: weekstr="星期四"; break; case 5: weekstr="星期五"; break; case 6: weekstr="星期六"; break; case 7: weekstr="星期日"; break; }

数学期望的计算及应用

数学期望的计算及应用 数学与应用数学111 第四小组 引言: 我们知道,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是随机变量的一种最完整的数学描述,而数学期望又是显现概率分布特性的最重要的特征数字之一。因此,掌握数学期望的计算并应用他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了概率论以后,我们计算数学期望一般有三种方法:1.从定义入手,即∑∞ == 1 )(k k k p x X E ;2. 应用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公式 ∑∞ ==1 )())((k k k p x q x q E 3. 利用期望的有关性质。但是还是会碰到许多麻烦,这里我们将 介绍一些解决这些难题的简单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数学期望。如果我们可以在学会怎么解决数学期望的计算之后,将数学期望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例如农业上,经济上等多个方面难以解决的难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除了最常用的三种计算方法之外还有哪些可以计算较为棘手的数学期望的方法。 1. 变量分解法 ] 1[ 如果可以把不易求得的随机变量X 分解成若干个随机变量之和,应用)(...)()()...(2121n n X E X E X E E E X E ++=++再进行求解得值, 这种方法就叫做变量分解法。这种方法化解了直接用定义求数学期望时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一种结果比较好计算,分开来计算便可以比较简单的获得结果。 例题1 : 从甲地到乙地的旅游车上载有20位旅客,自甲地开出,沿途有10个车站,如到达一个车站没有旅客下车,就不停车,以X 表示停车次数,求E(X).(设每位旅客在各个车站下车是等可能的) 分析 : 汽车沿途10站的停车次数X 所以可能取值为0,1,….,10,如果先求出X 的分布列,再由定义计算E(X),则需要分别计算{X=0},{X=1},…,{X=10}等事件的概率,计算相当麻烦。注意到经过每一站时是否停车,只有两种可能,把这两种结果分别与0,1对应起来,映入随机变量i X 每一种结果的概率较易求得。把X 分解成若干个随机变量i X 之和,然后应用公式)(...)()()...(2121n n X E X E X E E E X E ++=++就能最终求出E(X)。

解方程的公式

解方程的公式: 1. 加法方程,求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如:x+3.7=9.2 1.8+x=11.6 解:x=9.2-3.7 解:x=11.6-1.8 x=x= 2. 减法方程,求减数减数=被减数-差求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如:15.6-x=10 如:x-3.6=1.8 解:x=15.6-10 解:x=1.8+3.6 x=x= 3. 乘法方程求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如: 3.5x=7 解:x=7÷3.5 x= 4. 除法方程,求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求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如:x÷6.3=5 如:21.7÷x=7 解:x=5×6.3 解:x=21.7÷7 x=x= 用方程解决应用题 1、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解:解出所列方程.5、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解方程的公式: 1. 加法方程,求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如:x+3.7=9.2 1.8+x=11.6 解:x=9.2-3.7 解:x=11.6-1.8 x=x= 2. 减法方程,求减数减数=被减数-差求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如:15.6-x=10 如:x-3.6=1.8 解:x=15.6-10 解:x=1.8+3.6 x=x= 3. 乘法方程求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如: 3.5x=7 解:x=7÷3.5 x= 4. 除法方程,求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求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如:x÷6.3=5 如:21.7÷x=7 解:x=5×6.3 解:x=21.7÷7 x=x= 用方程解决应用题 1、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解:解出所列方程.5、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考研数学讲解之洛必达法则失效的情况及处理方法

洛必达法则失效的情况及处理方法 【本章定位】 此部分内容不需要特别掌握,关键是要用这部分的讲解来让读者记住使用泰勒展开式的重要性! 。 洛必达法则是计算极限的一种最重要的方法,我们在使用它时,一定要注意到该法则是极限存在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洛必达法则 )()(lim )()(lim x g x f x g x f a x a x ''=→→的三个条件: (1)0)(lim =→x f a x (或∞),0)(lim =→x g a x (或∞); (2))(x f 和)(x g 在a x =点的某个去心邻域内可导; (3)A x g x f a x =''→)()(lim (或∞)。 其中第三个条件尤其重要。 其实,洛必达法则的条件中前两条是一望即知的,所以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不用去细说,而第三个是通过计算过程的尝试验证来加以说明的,由于验证结束,结论也出来了,也就更加没有细说的必要了。所以在利用洛必达法则解题过程中,往往只用式子说话,不必用文字来啰嗦的。 而对于极限问题?+∞→x x x x x 0d sin 1lim 来说,因为x x g x f x x sin lim )()(lim +∞→+∞→=''不存在(既不是某个常数,也不是无穷 大),而可知洛必达法则的第三个条件得不到验证。此时,我们只能说洛必达法则对本问题无效,绝对不能因此而说本问题之极限不存在。 实际上,我们利用“将连续问题离散化”的方法来处理,可以断定这个极限是存在的。 【问题1】求极限?+∞→x x x x x 0d sin 1lim 。 【解】对于任何足够大的正数x ,总存在正整数n ,使ππ)1(+<≤n x n ,也就是说总存在正整数n ,使r n x +=π,其中π<≤r 0。 这样+∞→x 就等价于∞→n ,所以

污水处理基本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基本计算公式 水处理公式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要使用到的东西,在这里我总结了几个常常用到的计算公式,按顺序分别为格栅、污泥池、风机、MBR、AAO进出水系统以及芬顿、碳源、除磷、反渗透、水泵和隔油池计算公式,由于篇幅较长,大家可选择有目的性的观看。 格栅的设计计算 一、格栅设计一般规定 1、栅隙 (1)水泵前格栅栅条间隙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2) 废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最大间隙40mm,其中人工清除25~40mm,机械清除16~25mm。废水处理厂亦可设置粗、细两道格栅,粗格栅栅条间隙50~100mm。 (3) 大型废水处理厂可设置粗、中、细三道格栅。 (4) 如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废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2、栅渣 (1) 栅渣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以采用以下资料。 格栅间隙16~25mm;0.10~0.05m3/103m3 (栅渣/废水)。 格栅间隙30~50mm;0.03~0.01m3/103m3 (栅渣/废水)。

(2) 栅渣的含水率一般为80%,容重约为960kg/m3。 (3) 在大型废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 3、其他参数 (1) 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2) 格栅前渠道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3) 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小角度较省力,但占地面积大。 (4) 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一般宜设在室,或采取其他保护设备的措施。 (5) 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6) 大中型格栅间应安装吊运设备,以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栅渣的日常清除。 二、格栅的设计计算 1、平面格栅设计计算 (1) 栅槽宽度B

七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梳理

关于一元一次方程所涉及的各种问题的公式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3)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 2.和差倍分问题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3.等积变形问题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底面积×高=S?h=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V=长×宽×高=abc 4.数字问题 一般可设个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百位数字为c. 十位数可表示为10b+a,百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 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5.市场经济问题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2)商品利润率=×100% (3)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4)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5)商品打几折出售,就是按原标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如商品打8折出售,即按原标价的80%出售. 6.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1)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2)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7.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8.储蓄问题 利润=本金×利润率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四年级奥数日期和时间地计算含问题详解

日期和时间的计算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在日期的计算中发现和识别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能列式解答. 2.学会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能说明解答的基本依据. 3.感受简单的分析、推理等方法. 二、内容提要与方法点拨 1.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余数要小于除数. 2.找准有一定变化规律的周期,如1年有12个月,1周有7天,1小时是60分,1分是60秒等. 三、例题选讲 例12008年元旦是星期二,那么,2012年元旦是星期几? 解:从2008年元旦到2012年元旦这四年中,2008年是闰年,其余三年是平年.四年的天数加上2012年元旦这一天,共有 366+365×3+1=1462(天) (或365×4+1+1) 一共是1462÷7=208(周)……6(天) 从星期二开始算,第六天是星期日.所以,2012年元旦是星期日. 这道题还可以这样算: 365÷7=52……1,平年有52周余1天,闰年就有52周余2天. 直接算出每一年的天数除以7的余数的和 2+1×3+1=6,从星期二开始算,第六天是星期日. 有一类数学问题是围绕每月天数、日期数和星期几的天数等关系展开的.解答这类问题的焦点往往在它的余数上. 我们知道,在一年的12个月中,每个月最少有28天,最多有31天,一个星期有7天.而 一个月的天数÷7 = 4……(余数),余数可以是0、1、2、3. 下面,我们根据这个除法算式进一步弄清有关的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1)由上式知,一个月的星期几的个数最少有4个,最多有5个. (2)当余数为0时,即这个月只有28天(平年的2月),那么,这个月所

有的星期几分别有4个.同时,这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最后一天就是星期几 的前一天.例如,2月1日是星期二,2月28日就是星期一. (3)当余数为1、2、3时,即这个月多于28天.多出了几天,就有几个星 期几是5个的,而且是连续的.例如,7月有31天,当7月1日是星期二时,7 月28日是星期一,7月29日、30日、31日就分别是星期二、三、四,则这个 月的星期二、三、四各有5个. 多出的几天及对应是星期几也可以放到月头考虑,在此不一一分述. 想一想:某年的六月一日是星期五,这个月有5个星期()和星期(). 例2某年的3月份正好有4个星期三和4个星期六,那么这个月的1日是星期几? 有4个星期还多3天。这3天是连续的而 且不能是星期三和星期六,因此,也不可 能是在星期三和星期六之间的星期四和星 期五。这样,只能是星期一、星期二和星 期日。 即这3天按顺序是星期日、一、二(29日、30日、31日)。所以,三月一 日是星期日(如图)。 例3有一个月,星期四的天数比星期三多,星期日的天数比星期六少,这个月的20日是星期几? 解:要求某月某日是星期几,一般可以由这个月的第一日或最后一日是星期 几推出. 由条件“星期四的天数比星期三多,星期日的天数比星期六少”可知这个月 的星期三、星期日只有4个,而星期四、星期六都有5个.从而推知在星期四和 星期六之间的星期五也应有5个.这个月有31天,31÷7=4…3,而且1日是星期 四,31日是星期六. 再由1日是星期四知,8日、15日、22日也是星期四,得知20日就是星期 二.或由31日是星期六,31-20-7=4,推算出20日是星期二(如图).

Excel公式处理文本有妙招

前面我们在《菜鸟进阶:Excel公式应用初步》中介绍了Excel公式应用的基础知识,以及几个简单实用的实例剖析:《销售情况统计》、《家庭收支管理》和《业绩奖金计算》等,并介绍了Excel日期与时间计算的常见实例,今天我们介绍Excel公式处理文本的实例剖析。文章末尾提供原文件供大家下载参考。 阅读导航: 一、判断单元格数据类型是否为文本 有时,我们需要判断单元格中是否包含文本,这时可以借助ISTEXT函数。 二、确定文本字符串的长度 当需要确定文本字符串的长度时,利用LEN函数可以很容易得出答案。 三、从文本字符串中提取字符 有时我们可能需要从文本字符串中提取字符,比如从姓名字符串中提取出姓,从包含国家和城市的字符串中提取出城市名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供我们使用的常用函数有三个:LEFT、RIGHT和MID。 下面我们用三个实例进一步的体会它们的使用方法: 1. 使用LEFT函数提取姓名字符串中的姓字符 2. 使用RIGHT函数提取城市名称 3. 使用MID函数提取区域字符参阅专题: Excel常用函数 及实例剖析 四、将数值转换为文本并以指定格式显示 在某些任务中,我们需要将数值转换为文本,并以指定的格式显示,比如在将金额小写转换为大写格式的过程中,就有这种需求。这时在公式中利用TEXT函数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五、在文本中进行替换 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将文本字符串中的一部分替换为其他文本,可以在公式中使用这两个函数:SUBSTITUTE和REPLACE。 一、判断单元格数据类型是否为文本 有时,我们需要判断单元格中是否包含文本,这时可以借助ISTEXT函数(具体函数功能以及用法请参阅《Excel常用函数及实例剖析》),如图1所示,在B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STEXT(A2)”。如果单元格中包含文本,则返回值为TRUE,反之,返回值为FALSE。

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判别公式;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由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 想. 2.结合的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使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3)德育目标 让学生体验到所有一元二次方程都能运用公式法去解,形成全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感受公式的对称美、简洁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设计 (1)教学的重点 1.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熟练地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的难点: 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判别公式的应用。 (3)教学设计要点 1.情境设计 上课开始,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利用昨天所学“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和总结配方法的一般步骤,为下一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做准备。 然后让学生思考对于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能否用配方法求出它的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处理 (1)回顾配方法的解题步骤,用配方法来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2)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并补充理解判别公式的分类与应用。 (3)在小黑板上补充课后思考题:李强和萧晨刚学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看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1)=0, 李强说:“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而萧晨反驳说:“不一定,根的情况跟m的值有关”.那你们认为呢?并说明理由. 3.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由特殊的解法(配方法)引导探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形

洛必达法则

洛必达法则洛必达法则(L'Hospital法则),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分母 分别求导再求极限来确定未定式值的方法。 设 (1)当x→a时,函数f(x)及F(x)都趋于零; (2)在点a的去心邻域内,f'(x)及F'(x)都存在且F'(x)≠0; (3)当x→a时lim f'(x)/F'(x)存在(或为无穷大),那么 x→a时 lim f(x)/F(x)=lim f'(x)/F'(x)。 再设 (1)当x→∞时,函数f(x)及F(x)都趋于零; (2)当|x|>N时f'(x)及F'(x)都存在,且F'(x)≠0; (3)当x→∞时lim f'(x)/F'(x)存在(或为无穷大),那么 x→∞时 lim f(x)/F(x)=lim f'(x)/F'(x)。 利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的极限是微分学中的重点之一,在解题中应注意: ①在着手求极限以前,首先要检查是否满足0/0或∞/∞型未定式,否则滥 用洛必达法则会出错。当不存在时(不包括∞情形),就不能用洛必达法则,这 时称洛必达法则不适用,应从另外途径求极限。比如利用泰勒公式求解。 ②若条件符合,洛必达法则可连续多次使用,直到求出极限为止。 ③洛必达法则是求未定式极限的有效工具,但是如果仅用洛必达法则,往往 计算会十分繁琐,因此一定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比如及时将非零极限的乘积因 子分离出来以简化计算、乘积因子用等价量替换等等. 泰勒公式(Taylor's formula) 泰勒中值定理:若函数f(x)在开区间(a,b)有直到n+1阶的导数,则当 函数在此区间内时,可以展开为一个关于(x-x.)多项式和一个余项的和: f(x)=f(x.)+f'(x.)(x-x.)+f''(x.)/2!*(x-x.)^2,+f'''(x.)/3!*(x-x.)^3+……+f(n)(x.)/n!*(x-x.)^n+Rn 其中Rn=f(n+1)(ξ)/(n+1)!*(x-x.)^(n+1),这里ξ在x和x.之间,该余项 称为拉格朗日型的余项。 (注:f(n)(x.)是f(x.)的n阶导数,不是f(n)与x.的相乘。) 证明我们知道f(x)=f(x.)+f'(x.)(x-x.)+α(根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导出 的有限增量定理有limΔx→0 f(x.+Δx)-f(x.)=f'(x.)Δx),其中误差α是在limΔx→0 即limx→x.的前提下才趋向于0,所以在近似计算中往往不够精确;于是我们需要一个能够足够精确的且能估计出误差的多项式: P(x)=A0+A1(x-x.)+A2(x-x.)^2+……+An(x-x.)^n 来近似地表示函数f(x)且要写出其误差f(x)-P(x)的具体表达式。设函数 P(x)满足 P(x.)=f(x.),P'(x.)=f'(x.),P''(x.)=f''(x.),……,P(n)(x.)=f(n)(x.),于是 可以依次求出A0、A1、A2、……、An。显然,P(x.)=A0,所以A0=f(x.); P'(x.)=A1,A1=f'(x.);P''(x.)=2!A2,A2=f''(x.)/2!…… P(n)(x.)=n!An,An=f(n)(x.)/n!。至此,多项的各项系数都已求出,得: P(x)=f(x.)+f'(x.)(x-x.)+f''(x.)/2!?(x-x.)^2+……+f(n)(x.)/n!?(x-x.)^n. 接下来就要求误差的具体表达式了。设Rn(x)=f(x)-P(x),于是有 Rn(x.)=f(x.)-P(x.)=0。所以可以得出Rn(x.)=Rn'(x.)=Rn''(x.)=…… =Rn(n)(x.)=0。根据柯西中值定理可得Rn(x)/(x-x.)^(n+1)=(Rn(x)-Rn(x.))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