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论文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通过最近大量的阅读书籍,对教科书第3章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
在我看来,建筑的造型艺术离不开生活,因为我认为任何的建筑都离不开人,建筑给人欣赏,给人居住,给人休憩等,所以它就要满足人们物质要求的同时,需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正如书上所说“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要求,是创造建筑形式美的主要依据。”所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要求,也就满足了人们的生活。
我主要讨论的是建筑的形态与构成。
首先,形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组成关系,包括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有形必然有态,态依附于形,两者不可分离。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在书上说,建筑形态构成是在研究形态与空间的艺术性,追求纯粹形体和空间的创造。我对此比较感兴趣,所以才选择这一块。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无以计数、千姿百态的形态。我对辽阳比较熟,在平常的生活中现如今想想,建筑的造型艺术无处不在,比如广场,辽阳的广佑寺广场,从广场的每一处都可以看出建筑的造型和艺术,首先,因为广场紧挨着广佑寺,是座寺庙,所以广场的卫生间也维和着寺庙的造型,和耸立的白塔不相冲突,还有周围的球形大理石,球形的喷泉,无疑不体现了建筑的造型,以及颜色的搭配,主要以冷灰调为主,身边的建筑许多许多,无论在哪儿,都离不开建筑,可见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
点、线、面、体被称为形态的要素。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如:点材沿一定的方向连续下去,就会变成线;线材横向排列,就会变成面;面材堆积起来,就形成体。我们可以把建筑的形态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像自然风化和水的冲刷形成的卵石等就是自然形态,尽管它没有生命,但它给人的感觉是有生命力的,具有强烈的扩张感。像人工形态可以细分为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两类,我们生活周边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很多,比如天然的石头和公园里的石头雕刻和一些抽象的造型。
在空间构成中点是相较小而集中的立体形态,是具有空间视觉位置的。点的主要特征在于它可以吸引人的视线从而导致人的心理张力,产生空间感。我个人比较喜欢点,因为点在建筑的整体形态中为了美化、点缀主题而设计,起画龙点睛的修饰作用。而且点具有运动感、空间感和力度感,点群无规律的运动变化呈现一种活跃、跳动的视觉感受;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渐变排列的电,产生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运动感同时产生空间深远感,起到扩大空间的效果;点之间距离最近,越容易产生密集、硬朗的效果,点之间距离最远,越容易产
生疏散的、轻盈的效果。
在空间构成中,线是相对细长的立体形。构成线的方式有硬质线材构成和软质线材构成;线的坚硬明确感富有节奏,像直线给人的心理感觉是坚硬、顽强、明确、单纯、简朴······具有男性性格特征,能够表达冷漠、严肃、紧张、挺拔、坚定、单薄、明确而锐利的感觉。如图。线还可以有柔和优雅感,像曲线形体具有女性性格特征,能表达流畅、优雅、活泼、轻快、柔软、旋律的感觉;而且线还有严谨的理智感和运动感,像螺旋线是最富有动态和趣味的曲线。这些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完全的被融入进去,正是我们身边的建筑,像我们学校二期工程的综合教学楼,给我的感觉就是比较简单、明确、沉稳;窗户的设计也是既漂亮又符合要求,我最喜欢的就是教学楼的窗户,太有美感了。
空间构成中得面,是比较明显的、薄的形体。面的构成方式有层面排列,插接面,薄壳,像薄壳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常被用作大型体育馆、剧场、车间的屋顶。像奥体体育中心就是典型的建筑,为沈阳无人不知,老师也常提起它,我坐车路过的时候也观察到它的韵律美,特别富有洒脱、自由、简洁、明确、向空间挑战的感觉。
相对块状,封闭的形体有重量感,稳定、浑厚感。建筑都是由体块构成的,像单体、组合体、直面体、曲面体、有机体。几何多面体给人感觉简练、大方、庄重、安稳、严肃、沉着的特点;正方体、长方体给人稳重、朴实、正直、原则分明的感觉;锥形给人有力度、进攻性、危险感;球体给人饱满而完整的感觉;自由块体给人块的柔和流畅感。
在我们身边的建筑都是由点、线、面、体构成的,都离不开这些最基本的要素。
在建筑中,我们所涉及到的形状有:维和空间的楼面、墙面和顶棚;空间围合物上的门窗开洞;建筑形式的外轮廓。
建筑的造型表现:
1.三角形在建筑中的表现:
2.方形在建筑中的表现:
3.球体在建筑中的表现:
建筑的造型变化:
1.消减式变化:
2.增加式变化:
3.旋转式变化:
4.扭曲变化:
5.倾斜变化:
多元形体可组合成具有不同表现力的群体形象,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可以大体分为集中式组合、放射式组合、线式组合、组团式组合、网格式组合。不同的组合方式个人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建筑的魅力,我还是比较喜欢集中式组合,因为它集中,可以成为独立单体或在场所中得控制点。
集中式组合
建筑的造型与艺术当然离不开建筑的肌理,建筑的肌理表现可以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通常建筑肌理的创造是一种群体造型,形体小、数量多、面积广,造成星罗密布的感觉。肌理的造型特点是以群体的组织效果为主,以个体形态的表现效果为辅。偶然性态:指不可意识的重复形态,具有偶发性和复杂性。一般由于破坏产生的形态都为偶然形态,其特点是缺乏准确性但有着超越人类意志的魅力和奇妙的诱惑力。几何形态:具有理性、明快、准确、条理强,不足是呆板缺乏自由感,造型使用不当会显生硬和冷。有机形态:使人感到力量和速度,是不受约束的自然的变形设计,体现有机形的完整机能美。
肌理的光感效果,侧重以视觉为主的造型设计,如细密光亮的质面,反光强,感觉轻快活泼;平滑无光的质面,没有反光,感觉含蓄安静;粗糙无光的质面,感觉稳重生动。建筑肌理的触感效果是侧重以触觉为主的造型设计,比如人们对硬、滑、糙、热、干、湿等。我喜欢肌理的效果,我认为一个建筑甚至一群建筑的肌理效果可以丰富建筑的立体感。建筑平常经常用到石材、砖、混凝土、木材、金属、玻璃、面砖与陶瓷锦砖、涂料来做建筑的造型。现在大多数建筑都是
用砖、混凝土砌起来的,而很少用到石材了,不过我认为石材有时候可以给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石材耐久,自身色彩变化很多,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可以得到多种色彩、质感以及砌筑图案。与石材相比,玻璃现如今被普遍的应用,而且玻璃的质感、通透性和色彩等可以丰富的表达建筑的造型艺术,建筑外观上可以说是除了玻璃外别无它物,在建筑的造型上是不可获取的利用范围。涂料因为颜色丰富也可以使建筑在造型艺术上有变化。
我想好的、普遍的、容易利用的材料是建筑在造型艺术的塑造上最好的东西,并不是越贵越少的材料才能做出建筑完美的造型艺术,反而,我认为通过简单环保的东西做出同样为人称赞的好建筑才是我们生活中最好的。
下面我要讨论一下建筑的色彩造型艺术。首先,建筑离不开“人”,所以建筑的色彩当然也离不开“人”,色彩由于人们年龄、职业、性格、爱好和所处的环境与经历的不同是有差异的,人们对某些色彩的喜爱、厌恶和对不同色彩的印象,常常能影响人的情绪,并能导致人在行为上的不同反应。群众的色彩审美心理具有某个时期的趋向性,这是社会从众心理的影响。由于高密度的城市生活和大气环境的污染,人们对天空色、海洋色、田野色、草地色等大自然色更加垂青,浅蓝、湖绿、米黄等自然色调的流行就反映人们身居闹市对大自然的怀念和色调的精神调节,以及一种怀旧和复古思潮的影响。居住建筑室内的明朗淡雅、公共建筑大厅用古铜色浑厚的纹案装饰等也是自然与怀古的审美情趣的反映。
建筑物室内与室外的色彩有着不同的环境特点。环境开阔的大自然色彩丰富,强烈的阳光在照射在建筑物上,建筑物的形体在光影的作用下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它的外部体积的知觉量得到最充分的表现。环境对比或融合的色彩处理是环境设计中得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有助于建筑的造型艺术的设计。建筑的色彩造型是创造建筑整体形象的重要方面之一。
色彩可以在形体表面上附加大量的信息,使建筑造型的表达具有广泛的可能性和灵活性。
建筑色彩造型的特点有:背景和图形的双重性,建筑的图形特征与视点距离,环境和自身的特征有关;建筑内容的规定性,建筑色彩的使用要考虑到建筑的性质和功能特征,如幼儿园建筑可以使用鲜艳、明快得色调,而医院建筑应使用柔和、安宁的色调等;建筑色彩的面积效果,建筑工程中使用的色彩一般是大面积的,但为了突出某个方面也可以局部使用小面积的色彩以形成对比;建筑色彩的时空变化性,因为建筑师立体的,建筑色彩又具有空间效果,在光源的照射下,同样色彩的建筑形体表面,由于受光条件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色
彩,建筑的受光面、背光面及阴影面色彩有很大差别,而落影对建筑色彩造型的影响更加有趣味性。
我认为建筑的造型艺术中建筑的色彩造型艺术是很重要的一块。建筑的色彩造型要考虑到建筑的环境、建筑的内容和审美理想,在建筑色彩造型设计中,从普通的建筑内容及各种组合关系中吸取具有美感的、最本质的视觉焦点,把它们纳入形式的组织之中,使之处于突出的地位,剔除那些妨碍表现主题的成分,在此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关系使之相映成趣,这样才能表达建筑师的审美理想,只有再引发了普遍共鸣时才有意义。
建筑色彩造型有多种形式,点式、线式、面式是建筑色彩造型中几种最基本的形式。
点式造型。色点的分布可以是规则的或是自由的,它们常常施加于关键部位形成重点构图,具有强调作用,也起着活跃气愤的作用。
线式造型。丰富多彩的线形可以构成丰富多彩、造型优美的立面图案。线具有连续性,它很容易将不同的部分连成一体,用色彩表现各种线形可以使线的性格得到强调。
面式造型。大面积色彩对比的造型效果鲜明、简洁,在群体环境中,面形有较强的影响力。
建筑在城市景观环境中常起背景的作用,大面积浓重鲜艳的色彩容易产生刺激的感觉,所以在建筑中使用色彩,除图形色和小块点缀色外,一般应采用较低纯度的清淡色。屋顶,建筑顶部的轮廓是通过屋顶与天空的色彩对比显示出来的。在建筑的造型上还要协调好建筑屋顶对墙面的衬托作用;墙面,墙面色的选择要考虑建筑的性质,墙面与墙面上的门窗开洞、细部构件等小型色块构成的图底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建筑的外貌;我认为建筑面积的用色最好是明度高、纯度低,色彩品种少的,这样的颜色较为普遍而且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建筑门窗的建筑造型上,门窗框色彩采用暗色可以使窗洞颜色加深,加强墙面与窗洞的明暗对比,使窗洞的外轮廓更加清晰;采用明亮的浅色时,窗框与玻璃之间形成明暗反差,使窗框本身的图形显示出来。这些都是建筑的造型上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很好的运用色彩来创造出建筑的造型艺术的品味。
像《建筑论》这一书中,作者提到“最为高尚的东西就是美的。”我个人并不认为这一观点是对的,或者说这个观点太片面了,我们在不断追求高尚的同时,还要考虑“人”的因素,最华丽的建筑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最破旧的建筑不一定是垃圾的,这个观点在我讨论的开头我也有提到,建筑的造型艺术是一种学问,美事一个物体内部所有部分之间的充分而合理的和谐。还有书中的作者总是重复的“艺术由偶然和观察所生育,由使用和实验所抚养,而知识和理智则使其变得
成熟。”这句话是我最喜欢的,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这一观点,而且给了我启迪,让我学会了怎样去欣赏优雅,并使我对建筑的造型艺术上有了更深的体会。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筑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建筑艺术凝结了一定时代、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精神气质。不论是建筑还是标志设计都是从造型的美观性即艺术创作的形式法则出发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创作,二者从出发点上有根本的一致性,其次二者都是最终作用于某一人类活动服务的。这就又回到了建筑离不开人的这一观点。
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所有的理论也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所以真正值得研究的就是生活本身,在建筑造型艺术上,生活是它坚强的后盾,只有了解生活才能在建筑设计中得到更高的提高。所以我想要并且渴望成为生活中细心敏锐的观察者,这样才能拿到建筑设计大门的钥匙,这也将成为我以后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