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析我国网络文化现状与发展

试析我国网络文化现状与发展

Cultural Studies?Intemet fortune

文化研究?网络财富试析我国网络文化现状与发展

周保卫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07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形态,即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作为网络化的产物,对当今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从网络文化的含义出发,阐释了网络文化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自己对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文化;现状;相关建议

计算机的功能的增强及电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的受众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文化形式即网络文化。我们都知道,文化就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当中所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的综合。那么网络文化,就是以网络为载体,在网络中产生出来的文化产品的综合。它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文化的特点

(一)网络文化的载体是电子媒介

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载体的高科技文化,也可以说是数字文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远古社会,由于经济和社会生产力低下,那时候的文化传承和交流主要停留在口头上,即以口相授。文字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古老的文化传承模式,人们可以把当时的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和文明,用工具把它们刻在龟甲上,刻在石碑上,亦或刻在竹简上,也可以把他们写在一锦帛上,已达到文化的记录和传承,这就是文字时代的文化表现形态。随着着造纸术的的发明和印刷术的广泛发展,文化的存在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发展,人们可以将这些文化和事件写在纸张上,装订成书,甚至可以批量化生产,使得这种文化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广泛的传播。这时的文化表现形态就是书籍文化形态20世纪中叶,计算机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得了更好的文化体验形式即数字化。人们可以享受以具有高技术和大容量为特征的文化。因此网络文化是具有独特的高技术的特征的文化载体形式。

(二)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的特征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可以表现在众多方面,首先,网络文化中文化主体的身份虚拟性。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们越来越用虚假的身份老进行人们之间相互交流的。在网络世界当中人们可以任意虚构自己的任何东西,年龄,身份和性别。甚至达到“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而且他们也不知道你是在哪里”。①其次是网络文化中内容及表现形式的虚拟性。虽然说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可以足不出户的看见世界各地的风景,可以“体验”到各个国家和地域的风俗和习惯所带来的感受。我们可以在北京就可以通过网络,观察到纽

约华尔街的商业气息,我们可以在家中就

可以看到阿尔卑斯山壮观的风景,但是所

有的这些感受和体验也都是电子技术的虚

假模拟而已,我们并不能通过网络来获得

这些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只有亲身经历,才

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美妙和乐趣。

(三)网络文化具有复杂性

网络文化由于它的受众比较复杂,文

化的来源也比较广泛,所以导致网络文化

本身也具有复杂性。在网络上,我们可以

看到各式各样的文化,可以接触到不同门

类的知识,其中有高雅的,令人感动的,

这些文化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和幸福

的体验,反之,网络里同样存在各种低俗

的,与人类文明相背离的一些文化,比如

黄色内容泛滥,因此会导致“黄色文化”

的产生,不但影响着网络文化的正常发展,

同时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展及网络受众,

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为社会带来种种不安定的因素。

(四)网络文化是一种交互性的文化

形式

文化在以网络的形式出现和传播之前,

是以口头形式,书籍形式等不同的文化载

体作为表现形式,这些文化的表现形式最

主要的缺点就是它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

流,总是以一方的主动传播和记载,另一方

即受众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从而失去了

文化内在的活力。而网络文化的出现,打破

了原有的被动的文化模式,在网络上,人们

之间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来达到文化

的传播,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

主动性,真正实现发言的平等性,人们在

网络里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去得到其他人的反对或赞同。这种互动性

的文化是非常典型的。据统计截至1997年

底,有28%的美国孩子曾经登录网络存取资

讯,也就是说有670—700万网民是“积极使

用者”,在这当中大约有85%—90%,也就是

590玩左右的网名会参与网络的现场即时交

谈,在FREEZONE调查问卷当中,有76.4%的

受访者表示,他们在网络上喜欢的活动就是

线上聊天,这些受访者向来都会例行公事

一样在FREEZONE网站上与人聊天。从这可

以看出,网络文化互动性的强大②。

(五)网络文化打破原有的局域性,

即具有全球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网络也避免不

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从一定意义

上来说,网络文化即网络的全球化。随着

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使用,各个国家的

文化个性都会通过网络来体现,各个国家

的文化在网络当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和体验

得到,原有的落后的地区封闭模式被打破,

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网络的发展当中,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人可以

共享网络当中的一切资源,从这个意义上

说,网络文化是具有全球性特点的文化。

网络文化作为文化形态一种新的表现

形式,其特点是多方面的,是十分复杂的,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网络文化的发展,人们

对其的认识也是逐渐发展变化的。

二、网络文化的发展及我国网络文化

的现状

网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科技的

发展和网络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如前所述,

文化的形态依次经历了口头传授、印刻和

纸质文化等发展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到目前为止人类社

会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科技革命。使得社

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都有了飞跃的

发展,尤其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产生,更

使人类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计算

机的产生和更新,是网络文化产生的基本

和最重要的前提。因为网络文化是以计算

机为传播载体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文

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更快更广泛的途径。

网络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现状如下:

首先,文化形态多样化,网络文化发

展势头强劲。由于网络的受众群体比较庞

大,在加上网络文化所具有的性质即交互性

和复杂性,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

生长环境,随着网络功能的不断加强和完

善,网络文化的发展也取得很大的进步,

在网络当中,不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得

到传播与继承,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其次,网络文化功能多样化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因为网络文化具有包容性强的特

点,所以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可以形成一个

比较便捷的途径。网络当中,网民们可以

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相互交流然

后汇成一些对国家社会发展有利的的信息,

推动社会良好和谐的发展,近年来,国内

一些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

度上是依靠网络和网民的力量。

但是我们也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网络

网络财富?Intemet fortune ?Cultural Studies

文化研究

文化发展当中还存在着许多稳日函待解决:首先,网络化的今天,文化知识产权收受到严重侵犯。由于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在在加上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多数网站上的书籍制品、音像制品等等的提供都是免费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原创者的切身利益,使他们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如前阵时期,国内作家协会集体上告某网站便是此问题的体现。其次,网络文化泛滥,严重危害社会发展。由于我国的网络监护技术不够发达,网络上大量充斥着黄赌毒等不良信息,低俗文化泛滥成灾,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和谐带来不利因素。最后,网络技术落后也是我国网络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在我国,据统计,美国微软公司的系统软件占我国软件市场的95%以上,并且我国的核心芯片都要靠美国进口。如果我国不尽快加大网络软件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发展。

三、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的相关建议(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现在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我国当前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也是依法治国,但是我国关于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欠缺和不足,只有制定相关的法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以法律的权威去治理网络发展中的违法乱纪现象,才能更好的维护网络和社会的发展前进。

(二)大力推进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开发,研发自己的网络系统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是科学技术的较量,在网络发展当中,只有加大力度创新,才能在世界网络发展中得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我国的网络技术系统对外国的过分依赖,对我国的文化安全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要大力培养网络高新技术人才,加大研发力度,在网络系统当中争取做到自给自足。

(三)加强国际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的任何领域的发展单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取得较大的发展的,只有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对方的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在对待网络文化时,我们要理性对待外来文化,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盲目接收。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国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吸收和利用网络文化当中有利的内容,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更好的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5.[2][美]唐.泰普斯科特.陈晓开,袁世佩译.数字化成长:网络时代的崛起[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80.

作者简介:周保卫(1986—),男,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古人玩蟋始于先秦而非唐朝

——秋蟀名谓与“蟋蟀在堂”时令考说

黄 杨

(南通市行政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摘要】蟋蟀之所以称“秋蟀”并非仅仅因蟋蟀是一种秋虫而得名,相反“秋”字却因“蟋蟀”而得名——甲

骨文“秋”字最初的形象是一只蟋蟀;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人们就开始在罐中养蟋;古人玩赏蟋蟀的历史并非在唐朝天宝年间才开始,而是早在先秦时期(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就开始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唐风·蟋蟀》就是古人玩蟋的历史见证;《蟋蟀》中“蟋蟀在堂”的时令仅是《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八、九月份,而非十月,因为“堂”并非“室”,而是介于“宇”(檐下)与“户”(厢门)之间的空间走廊。

【关键词】古代中国;秋蟀本相;玩蟋时代;历史考说

遍览国内有关蟋蟀方面的著作和册子,发现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老的斗蟋游戏仅始于唐朝天宝年间。这与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唐风·蟋蟀》和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尔雅》所反映的有关内容不甚相符。本文试结合秋蟀名谓问题,考识古人玩蟋的年代,以就教于蟋蟀界同仁。

蟋蟀的异名较多,有“旺孙”、“晴”、“吟蛩”、“趣织”、“促织”、“趋趋”、“纺绩”、“吟秋”、“寒虫”、“暗虫”、“蛩虫”、“蛬”等,俗称蛐蛐。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蟋蟀在堂”:“蟋蟀似蝗而小……一名,一名蜻,楚人谓之王孙,幽州人谓之趣织,督促之言也。

里语曰:‘趋织鸣,懒妇惊’是也。”趣织(cu-)趣,催促。《淮南子·时则训》:“凉风始至,蟋蟀居奥。”汉·高诱注:“蟋蟀,趣织也。”“蚟孙”亦作“王孙”。《方言》第十一:“蜻蛚,楚谓之蟋蟀,或谓之蛬,南楚之间谓之蚟孙。”吟蛩晋·崔豹《古今注》卷中“鱼虫”:“蟋蟀,一名吟蛩,一名蛩,

秋初生,得寒则鸣。一云济南呼为懒妇。”清·翟灏《通俗编》卷二九《禽鱼·趋趋》引明·沈德符《顾曲杂言》:“京师人呼促织为趋趋,盖促织二字俱入声,北音无入(声),遂讹至此。”明·毛晋《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卷下之下“蟋蟀在堂”:“愚常论之天下有不容尽之物,君子有独好之理,独促织曰莎鸡……曰蟋蟀、曰寒虫之不一其名,或在壁,或在户,或在宇,或在床下,因时而有感。”唐·白居易《闻虫》诗:“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宋·陈普《秋兴赋》:“蛩虫修其坯户,鹰鸷奋其搏攫。”蛬同“蛩”。《尔雅·释虫》:“蟋蟀,蛬,亦写作蛩,音琼。”唐·孟郊《秋雨联句》:“蛬穴何迫迮,蝉枝扫鸣哕。”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蛐蛐儿》:“七月中

旬,则有蛐蛐儿,贵者可值数金。有白麻头、黄麻头、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节须之别,以其能战斗也。”从训诂学角度考虑,“促织”、“趋织”、“蛐蛐”,皆为同音转化而来。蛐与秋谐音。正因为如此,楚人谓之的“王孙”(蚟孙——蟋蟀)在唐人王维笔下才成为“秋景”——《山居秋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幽人谓之的“促织”才成为“懒妇惊”魂的“督促之言”(《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蛐蛐又名秋蟀。南朝(陈)徐陵《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谓:“秋蟀载吟,竞鸣机抒。”此处“秋蟀”即指蟋蟀。一般人以为蟋蟀是一种秋虫,所以谓之“秋蟀”。这种“会意”的解释有一定的“合时性”。但是这种解释仅仅停留在表层的文化意义上,还未深入到深层的文字层面里。其实,甲骨文“秋”字形同一只蟋蟀——“”(甲三三五三)、“”(粹八七八)、“”(粹一一五一)。如果说“三三五三”之“秋”的“蟋蟀”之形还比较简单的话,那么“粹八七八”之“秋”的“蟋蟀”之形则比较具象;如果说“粹八七八”之“秋”的“蟋蟀”之形尚属自然象形符号的话,那么“粹一一五一”之“秋”的“蟋蟀”之形则赋有了浓厚的人文彩色。其中的“蟋蟀”已不是处在自然状态,而是进入到盆罐之中(即在“U”中)。这一“人文彩色”的注入表明,早在春秋战国之前,汉文字产生之初(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华夏族的先民就开始养玩蟋蟀了,并将它作为“秋”的象征。

蟋蟀的异名有一类别名与“鸡”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