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一讲 《长生殿》和清代重要戏曲

第十一讲 《长生殿》和清代重要戏曲

第十一讲 《长生殿》和清代重要戏曲
第一节 清代戏曲概况
一、明末清初的“苏州派”
1. 什么是苏州派? 参看《游本》p213。
明末清初出现的苏州派,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戏曲流派。
属于这个流派的戏曲家主要有李玉、朱素臣、朱良卿、毕万后、叶雉斐等,都是苏州人,他们有着共同的创作倾向,所以被称为“苏州派”。
苏州派戏曲家在创作上的特点是较多地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题材上有较大的突破,描写重大的政治斗争,揭露黑暗的作品多了,写儿女私情的作品少了;写现实的人和事,特别是市民的的生活和斗争的作品多了,写虚无缥缈,神灵鬼怪的作品少了。艺术上讲求本色当行,熟谙音律,注重舞台效果,作品大都戏剧冲突紧张,语言通俗易懂,便于演出。
2.李玉。 参看《游本》p213。“一人永占”和《千锺禄》(自学)
3.朱素臣和《十五贯》。 参看《游本》p216,《朱本》下编第二册p226。

二、《清忠谱》
1.作者:李玉和毕万后、叶雉斐、朱素臣等共同定稿。
2.主题思想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时代气氛。
以天启年间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阉党魏忠贤黑暗统治为题材,赞扬了东林党人周顺昌的清廉正直,疾恶如仇的品格,也赞扬了以颜佩韦为首的市民支持正义,反抗暴政的勇敢斗争精神。与中学课本所选张溥(pǔ)的《五人墓碑记》记载的是同一件事。
作品把市民的政治斗争搬上舞台,是戏曲史上前所未有的。
3.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以戏曲形象直接表现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场面。
①把史载的事件加以集中表现,使戏剧冲突更尖锐。
②在舞台调度上运用台前幕后紧密配合的手法,明写暗写自然结合,渲染了千百人在行动的气氛,尽管场面纷沓,然而头绪井然。
③ 通过各类人物在同一件事中的不同表现,以及特有的动作语言,使形形式的人物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现。
4.《闹诏》一出简析。《朱本》下编第一册p360
※解题中说明了内容。
史载逮捕周顺昌的经过是:当时京城来的锦衣卫差使,气焰嚣张,激怒群众,打死了一名校尉。当天下午,同情周顺昌的苏州知府劝群众离散。过了八天后,锦衣卫才悄悄地把周顺昌带走,到了郊外;才宣读逮捕诏书。
而此出却改为群众请时巡抚毛一鹭欺骗群众,说是请周顺昌进门商讨,当周进门后,却下令关大门,读诏书,上刑具。群众发现受骗,冲开大门,打死一名校尉,毛一鹭到抱头鼠窜。八天的事集中在一天表现。
体现上面的第一个特点。
※可分为四层次:
第一,锦衣尉仗势逼迫地

方差役。通过县差之口描述群众围观场面。
第二,群众派代表向太守和知县请愿。台前几批人物上下,幕后几阵声浪起落。(重点阅读)
第三,毛一鹭玩弄阴谋,骗得周顺昌入府。
第四,群众暴动,太守救下周顺昌。
体现上面第二个特点。
※出场人物先后有:
锦衣卫和县差:一是嚣张蛮横,一是备受欺凌,逆来顺受。
太守知县:同情周,却不直接出面,鼓动群众请愿。
群众代表中的生员:有正义感,可是说话吞吐,仓皇。
群众中的下层人们:见义勇为,挺身而出,说话一针见血。
毛一鹭:丑角形象,奸诈可恶。
周顺昌:立场坚定,可是思考周密,规劝群众。
以上体现第三个特点。

三、其他传奇和杂剧
看课本自学,要求把作者和篇名对上号。
1.李渔和《风筝误》,见《游本》p226。
2.《冬青树》,见《游本》p249。朱本下编第二册p260选其中《柴市》。
3.《雷峰塔》,见《游本》p250。
4.《吟风阁杂剧》,见《游本》p250。
四、“花部”和“雅部”
清中叶后昆曲衰落,戏剧形式又产生一次重要变化:“雅部”的衰落和“花部”的勃兴。
“雅部”指明中叶至清中叶流行了二百年之久的以昆曲演唱的传奇,“花部”又称“乱弹”,指清中叶兴起的地方戏。
“花部”取代“雅部”有一个长过程:以悠扬婉转见长的“雅部”,到后来节奏愈趋缓慢低沉,行腔转调过于细密,大多数人不能欣赏,日益衰落。清代康熙末,到乾隆中叶,是“花部”兴起的时期。各种地方戏以小戏形式在农村流行,以后逐渐发展为大戏,流入城市,与称为“雅部”的昆曲抗衡。从乾隆末期到道光末期,是“花部”的繁盛期。形成了几个主要声腔系统的大型剧种,逐渐占据了戏曲舞台的主导地位。
“花部”在形式上有显著的特点:在音乐上突破了昆曲以曲牌联套的结构形式,创立了一种名为版式变化体的新的戏曲艺术体制,从而把戏曲艺术的综合性、戏剧化和表现力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花部”的繁盛使中国戏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第二节 洪升和《长生殿》
一、洪升生平和作品
1. 生平。 参看《游本》p228。简单突出其中三点:
洪升(1645-1704),字日方(fǎn g)思,号稗畦。
①出生于明朝覆灭的第二年的浙江,青少年时代在反清斗争的动荡局势中度过。可知有遗民情绪和兴亡之叹。
②从课本引用的徐麟《〈长生殿〉序》中的话(“稗畦先生…交游宴乐,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无不心折。”)可知其有才华,性格耿直,孤傲,对现实不满,也敢于批评。

因《长生殿》在佟皇后丧期演唱,被革除国子监生籍,并牵连不少人。可知《长生殿》中有当权者不喜欢的东西。
2.作品:参看《游本》p229-230。
戏曲《四婵娟》。写四个才女故事。回顾徐渭的《四声猿》。

二、《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题材决定了主题的复杂性。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1.唐玄宗这个人物本身的矛盾。早年励精图治,平定宫廷内乱,使唐朝在开元年间达到了繁盛的顶峰。可是晚年沉溺于声色,不管朝政,任用奸相,酿成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平定动乱后唐朝也难以恢复元气,走上了下坡路。
2.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唐代人们的追怀,谴责,同情,以及感伤盛世难再等复杂的感情。
3.历来以这个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都存在着主题复杂的情况。
a.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历来有争议。同时代的陈鸿写的《长恨歌传》,主题与白居易之作就不同。(惩尤物,窒乱阶)
b.白朴的《长生殿》(元杂剧中有多种演李杨故事的杂剧,仅存此一种)
主题也是复杂的。以悲剧形式寄托对唐明皇的同情。作者把谴责讽刺的矛头指向文武百官,就这一点说,已着意解决对唐明皇的矛盾态度,但免不了还有破绽,几句泄露杨妃和安禄山私情的说白有损于李、杨故事的爱情主题。这是依旧说,删除未尽的痕迹。此外,囿于杂剧一人主唱的限制,不能充分塑造杨贵妃的形象。
c.宋传奇乐史写的《杨太真外传》,元诸宫调《天宝遗事》,明吴世美的传奇《惊鸿记》,明屠隆的传奇《彩毫记》体现了另外一个倾向:庞杂不精,渲染共宫闱秘事,有的涉入恶趣。
洪升《长生殿》是历来关于李杨传说的小说戏曲作品总结之作,“经十欲年,三易其稿”而成。初稿、二稿名为《沉香亭》、《舞霓裳》,分别加入了李白的故事和肃宗的故事,可见作者在选材和主题处理上有过犹豫选择和改动。洪升力求把政治内容和爱情内容相结合,把历史真实与神仙传统相结合,在题材的包容量上远超前人,在主题的处理上也是超过了前人。
※《长生殿》的双重主题
政治主题:谴责了唐明皇奢侈昏庸,“弛了朝纲”的罪过。
爱情主题: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精诚不散”的“钗盒情缘”。
(一)政治主题如何体现
1.扩展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对唐明皇的谴责有了更深的社会意义。
《贿权》(第3出)描写了杨国忠的权势。“穷奢极欲,无非及时行乐,纳贿招权,真个回天有方。”
《禊游》(第5出)描写了杨氏姐妹的气焰:“语行人,慎莫来前,怕惹丞相生嗔

。”金簪子,珍珠鞋也随便扔在草地里。
《进果》(第15出)这是重点片段之一。谴责了杨贵妃的奢侈。
踏坏禾苗,踏死瞎子。“那跑马的,乃是进贡鲜荔枝与杨娘娘的,一路上来,不知踏坏了多少人,不敢要他偿命,何况你一个瞎子!”(农夫语)。
驿马累死,驿站不堪其扰。“若说起驿马,连年都被进荔枝的爷每骑死了。驿官没法,如今走了。”(驿卒语)
农夫的话还表现了田家的劳苦:“田家耕种多辛苦,愁旱又愁雨,一年靠这几茎苗,收来半要偿官赋,可怜能得几粒到肚!每日盼成熟,求天拜神助!”
《疑谶(c hèn)》(第10出)描写了杨氏兄妹大建宫殿的奢侈。
酒保的话流露老百姓极大不满:“只为国舅杨丞相,并韩国、虢国、秦国三位夫人,万岁爷各赐造新第。在这宣阳里中四家府门相连,俱照大内一般造法。这一家造来,要胜似那一家的;那一家造来,又要赛过这一家的。若见得那家造得华丽,这家便拆毁了,定要与那家一样,方才住手。一座厅堂,足费上千万贯钱钞。”
郭子仪的话具有总结性:“可知他朱薨碧瓦总是血膏涂!”
2.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忠贞爱国的形象,衬托对权奸的痛斥。
郭子仪 :忧国忧民“外戚宠盛,到这个地步,如何是了也!”《疑谶》
为国剿贼立功。《剿寇》(第31出)
安抚百姓。《收京》(第34出)
雷海青:正义凛然。《骂贼》(第28出)重点。“安禄山,你本是失机边将,罪应斩首。幸蒙圣恩不杀,拜将封王。你不思报效朝廷,反敢称兵作乱,秽污神京,逼迁圣驾。这罪恶贯盈,指日天兵到来诛戮,还说什么太平筵宴!…我虽是伶工微贱也,不似他朝臣腼腆。安禄山,你窃神器上逆皇天,少不得顷刻间尸横血溅。(将琵琶掷净介)我掷琵琶,将贼臣碎首报开元。”
郭从谨:冒死直言。《献饭》(第26出)指出杨国忠是祸国殃民的祸首,而且直接指责唐玄宗昏庸:“那禄山包藏祸心日久,四海都知逆状。去年有人上书,告禄山逆迹,陛下反赐诛戮。谁肯再甘心铁钺,来奏君王?”

3.隐含着现实意义,探索明朝灭亡的原因,寄托亡国之思。
a.《自序》说明作者用意:“乐极生悲,垂戒来世,意即寓焉。”
b.把安禄山的反叛作为异族入侵来控诉,为前代所无。
如《骂贼》:“恨只恨泼腥膻莽将龙座淹。”《收京》郭子仪唱:“九庙灰飞,诸陵尘暗,腥膻满目狼籍。”又如《骂贼》痛骂仕新朝的人:“平日价张着口将忠孝谈,到临危翻着脸把富贵贪。早一齐儿摇尾受新衔。把一个君亲仇敌当作恩人感。咱,

只为你蒙面可羞惭!”
c.暗示对亡明的悼念。
《弹词》(第38出)把李龟年流落江南之地从潭州移至南京,“不提防余年值离乱,逼拶得岐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衰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脸上长街又过短街。那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剑门关尘蒙了凤辇鸾舆,马嵬坡血污了天姿国色。江南路哭杀了瘦骨穷骸。可哀落魄,只得把《霓裳》御谱沿门卖,有谁人喝声采!空对着六代园陵草树埋,满目兴衰…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 “拶”读音有二,zā意为逼迫;zǎn意为刑具。
(二)爱情主题如何体现
1.“尽删太真秽事”(徐灵昭序)详尽地描写了爱情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自序》“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隐去了寿王妃的史实以及与安禄山关系的传说。
描写爱情的发展详尽。
a.定情。册封为贵妃,钿盒金钗定情。《定情》(第2出)
b.二次波折。第一次:私宠虢国夫人(6,7,8,9这几出描写)
唐明皇宠幸虢国夫人,杨妃妒忌,不服旨意。搅散聚会,被逐出宫门。而两人分别后均互相怀念:“万岁爷细问娘娘回府光景,似有悔心。现今独坐宫中,长吁短叹,一定是思想娘娘。”(高力士语)“谁想佳人难得自他去后,触目总是生憎,对景无非惹恨。”(皇唱)杨妃后剪发赠君王表明感情,至晚复召回宫。
第二次:复召梅妃(18,19两出描写)
唐明皇不忘旧情,复召梅妃。杨妃不见驾到夜怨不眠,清晨到翠阁吵闹,唐明皇百般掩饰,安慰,终于和好。
两次波折看到,杨妃的爱情要求不仅是要做一个宠妃,而且要求唐明皇忠于爱情,时刻保护自己的爱情。在《献发》中唱:“过蒙宠眷,只道君心可托,百岁为欢。”使这个形象有了令人同情之处。
c.盟誓。七月七日长生殿,向牛郎织女盟誓,愿白头到老,愿生生世世永为夫妇。
2.让两人在死别后感情升华,更执着更真挚。
a.马嵬坡事变的处理与《梧桐雨》的处理有所不同:
《梧桐雨》中:李:“妃子,不济事了,六军心变,寡人自不能保。”杨恳求:“陛下,怎生救妾身一救!”李:“寡人怎生是好!”
《长生殿》中,杨自求身死:“是前生,事已定薄命应折罚,望吾皇急切抛奴罢,只一句伤心话…”“臣妾受皇上深恩,杀身难报,今事势危急,望赐自尽,以定军心。陛下得安稳至蜀,妾虽死犹生也。算将来无计解军哗,残生甘愿罢,残生甘愿罢!”李:“妃子说哪里话,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要他做甚!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舍弃你也

!”最后“以社稷为重”。写出两人感情之深,死别之无奈。
b.唐明皇的感情在痛悼中升华,更执着更真挚。
剧中用了《闻铃》(29出,选段见《游本》p237),《哭像》(32出,在蜀地建一塑像纪念),《见月》(41出,回到宫中见月伤怀),《雨梦》(45出,在皇宫中闻雨声梦见玉环未死)等片段表达唐玄宗的感情。
c.杨玉环死后游魂不息,始终不忘旧情。
剧中用《情悔》(30出)《神诉》(33出)等加以表现。
“只有一点那痴情,爱河沉未醒,说到此悔不来惟天表证。纵冷骨不重生,拼向九泉待等。”(《情悔》)
土地告诉织女:“虽则保奏他仙班再居,他却还有痴情几许。只恐到仙宫但孤处,愿永证前盟夫妇。”织女感慨:“是儿好情痴也。”(《神诉》)
3.让两人在月宫团聚,实现宿愿。
把爱情写完满,实现生生世世永为夫妇的宿愿,补足了遗憾,不再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4.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
a.在特殊人物身上描写了以感情为基础的爱情。
《传概》(第1 出):“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
《絮阁》(第19出):高力士的劝告:“告娘娘省可闲烦恼,奴婢看万岁爷与娘娘呵,百纵千随真是少,今日这翠钿凤舄(xì),莫说是梅亭旧恩情好,就是六宫中新窈窕,娘娘呵,也只合佯装不晓,直恁破工夫多计较!不是奴婢擅敢多口,如今满朝臣宰,谁没有个大妻小妾,何况九重,容不得这宵!”可见杨妃对爱情的追求,不仅仅做一个宠妃,还要求忠诚的爱情。
与《牡丹亭》不同之处:其一:从天渊之别的地位逐步发展到对等地位。
其二:从不专一到专一。
其三:从外貌吸引到共同爱好再到深挚感情,
生死不渝。
(上引见《复印》1988.1.《长生殿的深层意蕴和现实意义》)
b.歌颂爱情具有“感金石,回田地”(《传概》)的力量:“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与死。”(《传概》)“情一片,幻成人天姻眷。但使有情终不变,定能偿夙愿。”(《重圆》50出)


(三)两个主题的关系。
1. 爱情主题是主线,政治主题为副线,始终以歌颂两位主人公为主。
“专写钗盒情缘”(《例言》)
“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传概》)

2. 作者尽量弥合两个主题之间的裂痕。
a. 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奸相逆藩。
《疑谶》中郭子仪之语:“杨国忠窃弄威权,安禄山滥膺宠眷,把一个朝纲弄得不成模样了!”
《侦报》(第20出)郭子仪语:“内有奸相,外有逆藩。


剧中还戏剧性地描写了杨国忠和安禄山的明争暗斗关系,较集中的有四出:
《贿权》(3出):杨尊安卑。 安临阵失机,解京正法,安贿赂杨求情。
《禊游》(5出):两人关系旗鼓相当。 安靠谄媚唐明皇得宠。追踪杨氏姐妹香车,见杨避而不见,杨愤恨而无奈。
《权哄》(13出):两人公开争吵。从朝门外吵到君前。杨告安有谋反之心,安请求镇守外藩。唐明皇批准。杨国忠怀恨:“我将他威风抹倒,谁知反分节钺添荣耀…但愿禄山此去,做出事来,方信我忠言最早,圣上圣上,到此际可也悔今朝。”
《侦报》(20出):杨逼安速反。通过郭子仪派侦探,侧面表现:“前日杨丞相又上一本,说禄山叛迹昭然,请皇上亟加诛戮…此是密本,原不发抄,只因杨丞相要激安禄山速反,特着塘报抄送出去的。”
b.让两位主人公忏悔赎罪。
作品中对唐明皇仅表示痛惜而非痛恨。认为爱情是对的,只是过分了:“乐极而哀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同时“嘉其败而能悔。”(《自序》)
剧中反映两人皆悔。《情悔》(30出)让杨妃忏悔:“只想我在生所为,那一桩不是罪案,况且兄弟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
《献饭》中让唐明皇后悔:“此乃朕之不明,空教我噬脐无及,恨塞饥肠。”
作者认为:“这一悔能使万孽清。”(《情悔》中马嵬土地之语)悔罪成了杨玉环成仙的关键:“幸游魂悔罪,已登仙籍。”(《传概》)
以忏悔洗清两人罪过,使其造成的“弛了朝纲”的社会恶果不至于影响对两人爱情的歌颂。

3.两主题的配合仍不够协调。
忏悔缺乏生活基础,缺乏说服力。

三、《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一)规模宏大的艺术结构。
以唐玄宗和杨玉环悲欢离合的经历为主线,以社会政治生活的演变为穿插,形成规模宏大的艺术结构。
以二十四出《惊变》为转折点,分为上下两大部分。
上半部分是宫廷和民间的交叉,日益深挚的爱情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交织。
下半部分是天上和人间的交叉,天上的忏悔和人间的惨淡相互映照。
上半部分的华贵奢侈与下半部分的冷落凄凉互为反衬。

(二)曲词清丽流畅,充满诗意。
见《游本》p237。
四、《长生殿·惊变》导读。 《朱本》p235
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本出可分为“小宴”和“惊变”两部分。全剧的转折点。
前半部分的“小宴”气氛热闹欢乐,后半部分一转为紧张凄凉。说明了帝妃沉溺享乐与社会危机的因果关系。表达主题。
这是全剧情调前后变化的转折点。联系全剧结构的特

点来认识。

2.渲染了两人爱情的深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所罕有的”的主题的流露,在帝王的身上着意表露出凡人的感情。

3.语言典雅华贵,抒情气息浓。
注意深宫小宴与《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郊外秋景、与《牡丹亭·惊梦》的小庭深院的晚春景致的区别。雍容华贵的景致和气氛。
注意前后部分用语的不同。重点:前后两段[南扑灯娥],用语相呼应,但情调气氛完全不一样。

复习思考题:1.解释以下名词:苏州派,花部和雅部。
2.简述《清忠谱》表现群众斗争场面的成就。
3.简述《长生殿》主题思想的复杂性。
4.结合《惊变》一出说明《长生殿》的结构艺术。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