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氧化硫脲

二氧化硫脲

二氧化硫脲
二氧化硫脲

二氧化硫脲

别名甲脒亚磺酸

英文名Thiourea dioxide, Amino-Imino-Methanesulfinic acid

分子式CH4N2SO2

分子量108.121

工业级二氧化硫脲质量标准:

二氧化硫脲99.13%

硫脲0.1%

硫酸盐< 0.17%

水分≤0.039%

铁(Fe) ≤0.0006%

为白色结晶颗料,无毒无味,熔点126。具有还原性强、热稳定性好、无毒无味、操作简便、储运方便等特点。是一种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的稳定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6.7克/升(20℃),饱和水熔液的PH值为5.0。即使在20-30℃的水溶液中也非常稳定,但在加热或碱作用下,会发生分解,游离出亚磺酸。不溶于醇、醚、苯等有机溶剂。

用途:主要用于染色工业以代替保险粉,其还原效率是保险粉的5倍, 而且比保险粉安全可靠,三废可处理,使用过程中和保险粉相比,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国外广泛应用于还原染料和硫化染料的染色、羊毛真丝的漂白分散染料染色织物的还原、各种着色纤维的彩色处理、染锅的清洗,还原电位高、特别适用于高温连续染色和漂白。此外,还应用于造纸工业中纸浆的漂白、废纸的脱墨。在高分子材料工业中用作合成树脂的催化剂、稳定剂,在照像、药剂、医药、香料等精细化工中及贵重金属的回收与分离方法也都有应用。

二氧化硫脲与保险粉应用在印染中的优缺点比较

保险色剥色,由于用量多,成本高。

A:二氧化硫脲在酸性条件下,性质稳定;但在水溶液中,尤其在碱性溶液中,它会逐渐分解,生成尿素和次硫酸,次硫酸是活泼的强还原剂,二氧化硫脲最终产物为尿素和硫酸钠,两者都不会是COD和BOD增加。

B:二氧化硫脲的还原电位高,还原能力强,做还原剥色剂使用,其用量约为保险粉的1/4到1/5左右。

C:98%的纯二氧化硫脲既无还原性也无氧化性,物理性、化学性都比较稳定。即使二氧化硫脲受到猛烈的撞击也不会爆炸,严重的受潮是不会自燃;因而,保证了安全运输、储存稳定性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D:二氧化硫脲耐热稳定性好,即使在高温(80~100℃)碱性容液中,其分解速率也比保险粉温和,所以二氧化硫脲做剥色剂利用率高,剥色能力强,而且,污染小,劳动保护较好,虽然单价较高,但用量少,成本反而低。

工艺提示

1. TD在常温水中,溶解度较低,提高温度可提高溶解度。因此,在化料时应该用50~60℃的温水溶解(注意,不能和碱剂同浴溶解,以免TD分解损耗)

2. TD在酸性浴中稳定,在碱性浴中分解成次硫酸,进而又生成新生态氢,产生强大的还原力。因此,加入烧碱可促进TD分解完全,提高利用率。同时有可以提高在水中的还原电位值。

3. 烧碱的加入,可以提高TD的溶解度。但化料时,不能和碱剂同浴溶解,以免TD分解损耗。(这点需特别注意)

4. NaOH用量在1g/l时,pH值为11.8。在2g/l时,pH值为12.0,在5g/l时,pH值为12.2,在10g/l时,pH值为12.3。(碱剂在实际工艺时请自行调整)

(备注:以上测试结果为NaOH工业级)

5. 保险粉稳定性差,在80℃以上热水中能快速分解。所以剥色时要先在75~80℃处>理,而后再升温至沸。这样,可减少保险粉的无效损耗,提高剥色效果。

我们做了许多实验,发现TD与H/S在剥活性染料上(由于各种染料的结构差异剥色结果有很大的差异)不过随着TD的用量的增加剥色效果会比H/S好。TD的价格比较高,不过用量用到h/s的20%~30%就有比较好剥色效果。(活性染料)在其它染料上效果就不是很明显。关于TD的毒性间题, 国外认为TD是非致癌物质, 经急性毒性试验表明为低毒化合物TD的污水的生物需氧量和污水的化学需氧量值表明, TD是无害的并对环境没有异常影响, 其分解产物尿素和硫酸钠也不增加污水的COD和BOD。由此可见, TD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化学品。

环氧乙烷的生产工艺探究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环氧乙烷的生产工艺探究 学生姓名:张亚鹏 学号:2010014434 所在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化工1001 届别:2014 届 指导教师:李淮芬

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承诺: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环氧乙烷的生产工艺探究》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没有弄虚作假,没有抄袭、剽窃别人的内容; 2.毕业设计(论文)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文中所有引用的他人观点、材料、数据、图表均已标注说明来源; 3. 毕业设计(论文)中无抄袭、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思想和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的情况; 4.本人已被告知并清楚: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将严肃处理,并可能导致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合格,无法正常毕业、取消学士学位资格或注销并追回已发放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等严重后果; 5.若在省教育厅、学校组织的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评比中,被发现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愿意接受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 学生(签名): 日期:年月日

目录 前言 (2) 1 环氧乙烷的介绍 (2) 1.1环氧乙烷的定义 (2) 1.2环氧乙烷的物理性质 (2) 1.3环氧乙烷的主要应用领域 (4) 1.4环氧乙烷的应用发展概况 (4) 1.5环氧乙烷应用技术开发动向 (5) 2 乙烯环氧化反应基本原理[12] (5) 2.1乙烯环氧化法 (5) 2.2平行副反应: (5) 2.3环氧化反应 (6) 3 乙烯氧气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工艺流程 (6) 参考文献: (9)

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是一些真菌,如曲霉属、青霉属及镰孢属,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易引起人和动物病理变化和生理变态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证实,真菌毒素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可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部分真菌毒素已被证实具有致癌、致畸、致细胞突变的“三致”作用。据世界粮农组织(FAO) 报告,全球每年约有25%的农作物遭受真菌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数千亿美元。 几种典型的真菌毒素及其危害: 迄今发现已有300 种真菌毒素,粮食中主要真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展青霉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等。不同种类的毒素有各自的特点及危害。 (一)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 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AFT是一类结构相似的物质,包括B1,B2,G1,G2,M1,M2,P1,R1等十七种异构体。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可发出荧光,根据荧光颜色的不同,可以把黄曲霉毒素分为B族和G族。AFT耐热,加热到280℃是才发生裂解而破坏,所以一般的烹调加工很难将其清除。AFT 在中性、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在PH9-10的强碱性溶液中,能迅速分解,产生钠盐,但此反应是可逆的,在酸性条件下又能形成带有荧光的AFT。 1、易受污染的食品 黄曲霉毒素对粮食食品的污染非常广泛,主要受污染的食品有:花生及其制品、玉米、棉籽、大米、小麦、大麦及豆类及其制品。其中花生及其制品、玉米污染严重,其次是大米、大麦,豆类很少受污染。 2、对人体的危害 AFT按急性毒性分级属于极毒类,其LD50为0.24~0.32mg/KgBW(雏鸭)对人主要引起急性中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脑病。 黄曲霉毒素的慢性中毒发生在高温高湿地区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表现类似雷耶氏症,如1963年发现于泰国的神经系统疾病,每年泰国有几百名1-13岁的儿童,由于类似于雷耶氏症的急性脑病和内脏脂肪变性而死亡。 大量的动物试验表明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只是由于缺乏有力的人类流行病学证据,世界卫生组织将黄曲霉毒素定为人类的可能致癌物,但由于黄曲霉毒素可以引起几乎所有实验动物的癌症,包括灵长类动物,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Ⅰ类可能致癌物。 (二)赭曲霉素(Ochratoxin ,OT) 赭曲霉素是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的某些种产生的二级代谢产物,基本结构为苯甲酸异香豆素,包含7 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 在自然界分布最广泛,毒性最强,对人类和动植物影响最大。它是一种稳定的无色结晶化合物,溶于极性溶剂和碳酸氢钠溶液,微溶于水,在紫外线照射下呈绿色荧光。OTA的溶点为134℃,其甲醇溶液在冰箱中保存一年而不会分解。赭曲霉素耐热,焙烤只能使其毒性减少20%,蒸煮对其毒性不具有破坏作用。 1、易受污染的食品 赭曲霉素的产毒菌较多,包括赭曲霉、疣孢青霉和碳黑曲霉,在自然界分

环氧乙烷的制取

《化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乙烯制取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姓名:张正元 学科、专业:应用化学0911 学号: 0920109124 指导教师:刘垚 完成日期: 2012年7月1日 苏州科技学院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1) 1.1基本数据 (1) 1.2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 1.2.1内容 (1) 1.2.2具体要求 (1) 2、设计方案简介 (1) 2.1反应过程分析 (2) 2.2催化剂的选择 (2) 2.3反应器及混合器的选择: (3) 2.4影响因素(反应条件)的分析 (3) 3、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5) 3.1 氧化反应部分 (5) 3.1.1 工艺流程草图 (5) 3.1.2 流程草图说明 (5) 3.2 环氧乙烷回收和精制部分 (6) 4、物料衡算 (6) 4.1 由设计任务书已知数据 (6) 4.2乙烯催化氧化制取环氧乙烷得物料衡算框图 (7) 4.3衡算过程 (7) 4.3.1确定反应混合气(RP)组成 (8) 4.3.2确定混合分离气(SP)的组成 (8) 4.3.3确定新鲜原料(FF)和循环气(RC)组成 (9) 的循环气SPC的组成 (10) 4.4.4确定未脱CO 2 4.4.5确定SRC的组成 (11) 5、数据校核及结果评价 (12) 5.1数据校核 (12) 5.2结果评价 (12) 6、计算结果一览表 (13)

7、工艺流程及控制点说明 (13) 7.1工艺流程说明 (13) 7.1.1环氧乙烷反应系统工艺流程 (13) 7.1.2二氧化碳脱除系统工艺流程 (14) 7.2控制点说明 (15) 7.2.1环氧乙烷反应系统控制点 (15) 7.2.2二氧化碳脱除系统控制点 (15) 参考文献 (16)

年产5.5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1]讲解

年产5.5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 摘要 本文是对年产5.5万吨环氧乙烷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本设计依据环氧乙烷生产工段的工艺过程,在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 本文主要阐述了环氧乙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业生产方法、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对主要设备如:混合器、反应器、环氧乙烷吸收塔、二氧化碳吸收系统,等进行物料衡算,对环氧乙烷反应器设备进行热量衡算,并对环氧乙烷反应器进行详细的设备计算和校核,确定操作参数、设备类型和材质,使用CAD绘制相应的工艺流程图,最后得出设备参数。 关键词:环氧乙烷;工艺流程;反应器;物料衡算。

PROCESS DESIGN OF ETHYLENE OXIDE WITH ANNUAL OUTPUT OF 55,000 TONS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ethylene oxide with annual output of 5,5000 tons wa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ion theory reasonable design scheme was developed. The status and role of ethylene oxid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the produce methods, the principle of produce and process were also interpred. Material balance of the main equipments, such as: the mixer, the reactor, the absorb tower of epoxyethane, and the absorb system of carbon dioxide have been calculated. Calculation of energy balance for the epoxyethane reactor were also carried out. Equipment calculations and checking of the reactor were carried on detail. The parameters, types and materials of the equipments were confirmed. Based upon, the high purity epoxyethane rectifier was draw using CAD. Finally, correspond measures for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ere given. KEY WORDS:epoxyethane;process;reactor;material balance。

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 1.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发现历史 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十万只火鸡突发性死亡事件被确认与从巴西进口的花生粕有关.进一步的 黄曲霉毒素B1 调研证明,这些花生粕被一种来自真菌的有毒物质污染这些研究工作最终使人们发现了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 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1,M2.其中M1 和M2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B1,B2,G1,G2,M1 和M2 在分子结构上十分接近.。 发展史 1960年,英国发现有10万只火鸡死于一种以前没见过的病,被称为“火鸡X病”,再后来鸭子也被波及。追根溯源,最大的嫌疑是饲料。这些可怜的火鸡和鸭子吃的是花生饼。花生饼是花生榨油之后剩下的残渣,富含蛋白质,是很好的禽畜饲料。科学家们很快从花生饼中找到了罪魁祸首,一种真菌产生的毒素。它被命名为“aflatoxin ”,就是全国人民在蒙牛的努力下学会的又一个科学名词——“黄曲霉毒素”。自那以后,黄曲霉毒素就获得了科学家们的特别关照,对它的研究可能是所有的真菌毒素中最深入最广泛的。目前发现的黄曲霉素有十几种。蒙牛介绍给公众的“黄曲霉毒素M1”主要出现在各种奶中。M就是“奶”的意思。它还有一个兄弟M2。其实M1和M2并不是黄曲霉菌产生的,毒性也并不是最强。毒性最强的排行“B1”,B表示蓝色,因为它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会发出蓝色荧光。除了亲兄弟B2之外,它还有堂兄弟G1和G2,因为在紫外光下发射黄绿色荧光而得名。B1 、B2和G1、G2,就是经常经常出现在农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代表。B1和B2被奶牛吃了之后,分别有一小部分会转化为M1和M2进入奶中。这就是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黄曲霉毒素在农产品中几乎无法避免,不想饿死的人类也只好无奈地吃下一些。世界各国,都只能设定一个“限量标准”。不超过那个标准,危害就小到可以忽略了。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被黄曲霉污染的粮食。这也就是那10万只可怜的火鸡被害的原因。或许会有敏感的读者想到:既然那些花生被污染了,那么它们榨的油呢?1966年,就有一篇科学论文探索过这个问题。研究者找了一批严重发霉的花生,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已经超标到不可思议的地步。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用ppb为单位,1ppb相当于1吨粮食中含有1毫克。中国的现行标准是花生中不超过20ppb,而那批花生中的含量是5500ppb,无异于毒药了。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

编号:No.22课题: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 授课内容: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反应原理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环氧乙烷物理及化学性质、用途、生产方法 ●掌握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反应原理 ●掌握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分析影响反应过程的主要因素 ●分析和判断工艺流程特点 思考与练习: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反应催化剂组成和特点 ●影响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反应过程的主要因素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工艺流程的构成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六章乙烯系产品的生产 乙烯是碳原子数最少的烯烃,由于它具有极其活泼的双键结构,因而其反应能力很强,且成本低、纯度高、易于加工利用,所以是有机化工中最重要的基本原料。通过乙烯的聚合、氧化、卤化、烷基化、水合、羰基化、齐聚等反应的实现,可以得到一系列极有价值的乙烯衍生物,如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醛、醋酸、醋酸乙烯、乙苯、聚乙烯等,由乙烯出发还可生产溶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合成洗涤剂、农药、医药等。乙烯系主要合成产品及其用途如图6-1所示。 目前,乙烯的产量在各种有机产品中居首位。就用途而言,乙烯最大的消费是塑料工业,其中尤以聚乙烯所需乙烯量最大,乙烯的其它消费依次为环氧乙烷、乙苯、乙醛、乙醇,还有醋酸乙烯、α-烯烃、卤代烷等。 第一节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 一、概述 1.环氧乙烷的性质和用途 环氧乙烷(EO)又叫氧化乙烯。它是无色易挥发的具有醚类香味的液体,能与水、醇、醚及其它有机溶剂以任意比例互溶。沸点 10.5℃, 熔点 -111.3℃, 燃点 429℃。环氧乙烷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爆炸范围为 3.6~80%(体积)。 环氧乙烷有毒,如停留于环氧乙烷蒸气的环境中10min,会引起剧烈的头痛、眩晕、呼吸困难、心脏活动障碍等,接触液体E0会被灼伤,尤其是40~80%的EO水溶液,较其它浓度的EO水溶液能更快地引起严重的灼伤。工作环境的空气中EO的允许浓度,美国职业防护与保健局(0SHA)1984年规定:8h的平均允许浓度为1ppm,废除了以前工作环境中最大允许浓度为50ppm的规定。

真菌毒素分析

真菌毒素分析 一般固体食品多选用浸渍、洗脱、索氏回流方法等,将样品和提取液混合后搅拌30~40min,或快速搅拌3min;液体食品则多选用液液分配的方法。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真菌毒素时,为了降低动物蛋白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同时为使与某些蛋白质结合的毒素(如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有效释放出来,在提取溶剂系统中可适当加入一些蛋白水解酶以提高回收率。必须对样品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在确保不损失待测毒素的前提下除去干扰杂质,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通常是将提取的有机溶剂经石油醚或正己烷处理,以除去脂质和杂质。但这一方法较为烦琐,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柱色谱法是最常用的净化方法,其具体方法虽因样品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操作是相同的。 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一直是制约真菌毒素与人类疾病研究进展的关键。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通常分为三类:①理化检测方法,包括层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液)质联用等;②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皮肤毒性实验、致呕吐实验、种子发芽实验等;③免疫化学检测方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进行真菌毒素检测,目前较为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三类方法中以免疫化学检测法灵敏度最高,但因需要特殊的抗体而受限制。 真菌毒素的分析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理化检测方法,分析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提取 从样品中提取真菌毒素回收率的高低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很大。食品基质严重影响真菌毒素的提取。食品基质不同,所采用的提取方法和溶剂系统各异。一般固体食品多选用浸渍、洗脱、索氏回流方法等,将样品和提取液混合后搅拌30~40min,或快速搅拌3min;液体食品则多选用液液分配的方法。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真菌毒素时,为了降低动物蛋白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同时为使与某些蛋白质结合的毒素(如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有效释放出来,在提取溶剂系统中可适当加入一些蛋白水解酶以提高回收率。 在食品和农产品基质中提取真菌毒素所选择的溶剂取决于待测毒素种类(一种还是多种)、毒素性质、毒素在提取溶剂中的溶解度、提取溶剂的毒性和价格、非测定成分(杂质)在提取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等。一般选用毒性小、极性大、价格低廉的溶剂系统。常用的真菌毒素提取溶剂包括甲醇、氯仿、丙酮、己烷、乙酸乙酯、乙腈和水的一种或多种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评价一种溶剂系统提取效果优劣的依据是回收率和提取时间,优良的溶剂系统应是毒素回收率高、干扰杂质少、提取时间短。如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vnialenol,DON)标准品添加到饲料中,用乙腈水(21:4,体积比)充分混合搅拌3min即可将毒素几乎全部提取出来,而要从天然污染的饲料中提取相当量的该毒素则需要16min,因此确定检测方法的回收率时应以天然污染的样品为基

化工设计:环氧乙烷的制取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2 二、设计方案简介 3 三、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6 四、物料衡算9 五、计算结果一览表16 六、工艺流程说明17 七、附图20 八、参考文献22

设计任务书 一、基本数据 用N2作为惰性致稳气时的原料气组成 反应器的单程转化率:12.3% 选择性:73.8% 环氧乙烷的吸收率:99.5% O2中夹带的0.00856mol,循环排放气中含Ar为12.85%,产品环氧乙烷中含Ar 0.00631mol。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 1、对环氧乙烷反应系统的物料衡算;

2、绘制环氧乙烷反应系统的工艺流程图(一张); 3、绘制二氧化碳脱除系统的工艺流程图(一张); 4、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具体要求 1、环氧乙烷反应系统的物料衡算方法参考《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吴指南主编)一书。 2、绘制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必须符合化工制图的规范,并且字 体必须工整。 3、编制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对计算过程与工艺流程的选择以及控点 的确定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设计方案简介 环氧乙烷(简称EO)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环氧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气体,沸点10.5℃。可以与水、醇、醚及大多数有机溶剂以任意比混合。有毒,易自聚,尤其当有铁,酸,碱,醛等杂质或高温下更是如此,自聚时放出大量热,甚至发生爆炸,因此存放环氧乙烷的贮槽必须清洁,并保持在0℃以下。 环氧乙烷是以乙烯为原料产品中的第三大品种,仅次于聚乙烯和苯乙烯。它的用途是制取生产聚酯树脂和聚酯纤维的单体、制备表面活性剂,此外还用于制备乙醇胺类、乙二醇醚类等。 一、反应过程分析: 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最早采用的方法是氯醇法,该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将乙烯和氯通入水中反应生成2-氯乙醇,2-氯乙醇水溶液浓度控制在6%-7%(质量);第二步使2-氯乙醇与Ca(OH)2反应,生成环氧乙烷。该法的优点是对乙烯的浓度要求不高,反应条件较缓和,其主要缺点是要消耗大量氯气和石灰,反应介质有强腐蚀性,且有大

年产5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

年产5、5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 摘要 本文就是对年产5、5万吨环氧乙烷合成工段得工艺设计。本设计依据环氧乙烷生产工段得工艺过程,在生产理论得基础上,制定合理可行得设计方案。 本文主要阐述了环氧乙烷在国民经济中得地位与作用、工业生产方法、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对主要设备如:混合器、反应器、环氧乙烷吸收塔、二氧化碳吸收系统,等进行物料衡算,对环氧乙烷反应器设备进行热量衡算,并对环氧乙烷反应器进行详细得设备计算与校核,确定操作参数、设备类型与材质,使用CAD绘制相应得工艺流程图,最后得出设备参数。 关键词:环氧乙烷;工艺流程;反应器;物料衡算。 PROCESS DESIGN OF ETHYLENE OXIDE WITH ANNUAL OUTPUT OF 55,000 TONS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ethylene oxide with annual output of 5,5000 tons was design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ion theory reasonable design scheme was developed、 The status and role of ethylene oxid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Furthermore, the produce methods, the principle of produce and process were also interpred、Material balance of the main equipments, such as: the mixer, the reactor, the absorb tower of epoxyethane, and the absorb system of carbon dioxide have been calculated、Calculation of energy balance for the epoxyethane reactor were also carried out、Equipment calculations and checking of the reactor were carried on detail、The parameters, types and materials of the equipments were confirmed、Based upon, the high purity epoxyethane rectifier was draw using CAD、Finally, correspond measures for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ere given、 KEY WORDS:epoxyethane;process;reactor;material balance。 目录 第1章引言 (2) §1、1 环氧乙烷在国民经济中得地位与作用 (2)

饲料中真菌毒素生物脱毒的研究进展

饲料中真菌毒素生物脱毒的研究进展 张晓琳汪洋*李爱科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要:真菌毒素是某些有害真菌产生的分子质量小、化学性质稳定、具有毒害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存在不仅严重威胁着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也给畜牧业和食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物理、化学脱毒法存在着营养成分流失、脱毒不彻底等问题,而不能被广泛应用。生物脱毒法不仅避免了上述缺点,还具有作用条件温和、安全环保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脱毒方法。本文对饲料中常见真菌毒素的种类及其生物脱毒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生物脱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为研究人员探求实用高效、经济可行的真菌毒素生物脱毒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饲料;真菌毒素;生物降解;生物脱毒;微生物 中图分类号:S816.17;S37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真菌毒素(mycotoxins)是某些真菌在污染谷物或者食品的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害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由其引起的中毒症状被称作是真菌毒素中毒症状(mycotoxicoses)。目前,已经发现真菌毒素的种类达400多种,其化学、生物学和毒理学性质多种多样,主要的毒性作用包括致癌作用、遗传毒性、致畸作用、肝细胞毒性、中毒性肾损害、生殖紊乱和免疫抑制。真菌毒素的存在不仅给人类及牲畜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也造成了相应的经济损失。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5%的农作物被真菌毒素污染,约2%的农作物因污染严重而失去营养和经济价值,造成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1]。另外,2003年末至2004年秋,由于养猪行业大量使用发霉玉米,动物出现多种并发传染病,养殖场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据调查,仅河南省死亡猪只就达1 000万头。如果以平均每头100元计算,经济损失达10亿元;如果再考虑饲料转化率低下、动物药品消耗增加,则2004年中国范围仅养猪业损失就在100亿元以上[2]。因此,如何解决真菌毒素对粮食和饲料的污染,对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提高人类食品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毒素污染饲料的脱毒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脱毒法。虽然物理、化学脱毒法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存在操作困难、降低饲料的营养品质和适口性等缺点[3-4]。与物理、化学脱毒法相比,生物脱毒法具有作用条件温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复习过程

编号:No.22课题: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授课内容: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反应原理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环氧乙烷物理及化学性质、用途、生产方法 ●掌握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反应原理 ●掌握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分析影响反应过程的主要因素 ●分析和判断工艺流程特点 思考与练习: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反应催化剂组成和特点 ●影响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反应过程的主要因素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工艺流程的构成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六章乙烯系产品的生产 乙烯是碳原子数最少的烯烃,由于它具有极其活泼的双键结构,因而其反应能力很强,且成本低、纯度高、易于加工利用,所以是有机化工中最重要的基本原料。通过乙烯的聚合、氧化、卤化、烷基化、水合、羰基化、齐聚等反应的实现,可以得到一系列极有价值的乙烯衍生物,如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醛、醋酸、醋酸乙烯、乙苯、聚乙烯等,由乙烯出发还可生产溶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合成洗涤剂、农药、医药等。乙烯系主要合成产品及其用途如图6-1所示。 目前,乙烯的产量在各种有机产品中居首位。就用途而言,乙烯最大的消费是塑料工业,其中尤以聚乙烯所需乙烯量最大,乙烯的其它消费依次为环氧乙烷、乙苯、乙醛、乙醇,还有醋酸乙烯、α-烯烃、卤代烷等。 第一节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 一、概述 1.环氧乙烷的性质和用途 环氧乙烷(EO)又叫氧化乙烯。它是无色易挥发的具有醚类香味的液体,能与水、醇、醚及其它有机溶剂以任意比例互溶。沸点 10.5℃, 熔点 -111.3℃, 燃点 429℃。环氧乙烷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爆炸范围为 3.6~80%(体积)。 环氧乙烷有毒,如停留于环氧乙烷蒸气的环境中10min,会引起剧烈的头痛、眩晕、呼吸困难、心脏活动障碍等,接触液体E0会被灼伤,尤其是40~80%的EO水溶液,较其它浓度的EO水溶液能更快地引起严重的灼伤。工作环境的空气中EO的允许浓度,美国职业防护与保健局(0SHA)1984年规定:8h的平均允许浓度为1ppm,废除了以前工作环境中最大允许浓度为50ppm的规定。

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 真菌是微生物中的高等生物,是一类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叶茎,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的微生物。自然界中的真菌分布十分广泛,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用来加工食品,但在特定情况下又可造成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些真菌本身不仅作为病原体引发人类疾病,其代谢产物真菌毒素(mycotoxins)也对人及动物造成危害。真菌毒素是农产品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人畜进食被其污染的粮油食品可导致急、慢性真菌毒素中毒症(myco—toxicc)ses)。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玉米、大米及花生等是居民的主要食品原料,每年因霉变而导致25000t粮食不能食用。出口粮食由于真菌毒素超过输入国限量标准而遭警告或降低等级的现象时有发生。某些食物中毒、慢性病及癌症的发生与摄入含有真菌毒素的食品有关。1985~1992年,我国河南、广西、河北、安徽和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共发生由赤霉病麦或霉玉米导致的人畜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vnivalenol,DON)中毒15起。特别是在1991年春夏之交,我国部分省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受灾严重的安徽、江苏、河南等省正值小麦收获季节,暴雨使小麦的收割、脱粒等操作无法进行,导致大量小麦发霉,仅安徽一省就有13万多人因食用霉变小麦而发生急性中毒,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一、真菌毒素的种类 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发现了300多种结构不同的真菌毒素,其中已经被分离鉴定的有20多种。Hesseltine就真菌毒素对农业及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性,对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黄曲霉毒素,其次为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0TA)、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橘青霉素(citrinin)、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ST)、展青霉素(patulin,Pat)、圆弧偶氮酸(cycloplazonlc acid,CPA)等,该项调查进行之时伏马菌素(fumonisins,FMs)尚未被发现。调查还发现,被真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的农产品是玉米、花生和小麦。因此,真菌及其毒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二、真菌毒素生长环境及其食物中毒特点 真菌毒素的形成与真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大部分真菌在20~28℃都能生长,在30~100℃,真菌生长显著减弱,在0℃几乎不能生长。一般控制温度可以减少真菌毒素的产生。温度25~33℃、相对湿度85%~95%的环境最适合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也最容易形成真菌毒素。真菌食物中毒是指产毒霉菌寄生在粮油食品或饲料上,在适宜条件下产生有毒代谢物,人畜摄食后导致的中毒。真菌毒素病的特点:无传染性;抗生素治疗无效;暴发常由某种食物引起;常有季节性;检查可疑食物,可发现真菌毒素。此外,根据真菌毒素作用的靶器官或真菌毒素引起的病理现象,可将真菌毒素分为肝脏毒、肾脏毒、神经毒、震颤毒等。 三、防止真菌毒素污染的措施 真菌毒素对人和动物都有极大危害,但在自然界中要完全避免真菌毒素对食物的污染是很不容易的。目前仍没有十分可靠的方法可以完全去除农产品中的真菌毒素,因此,需要综合的预防和控制真菌毒素的污染,要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防止产毒真菌直接污染食物,是防止真菌毒素污染食物的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 预防真菌毒素污染食品,必须做好两点。 ①隔离和消灭产毒真菌源区,尽量减少产毒真菌及其毒素污染无毒食品,造成二次污染。要防止粮食、油料等原料不被真菌污染,把好粮食、油料的入库质量关,如入库粮食不仅要作水分、杂质、带虫量以及一些品质指标的检测,而且应作粮油的带菌量、菌相及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 ②严格控制易染真菌毒素及其毒素的食品的贮藏、运输等环境条件,抑制微生物在食品

现代微生物学技术复习大纲(14级)

一、名词解释 1、真菌毒素:是真菌的代谢产物,主要产生于碳水化合物性质的食品原料,经产毒的真菌繁殖而分泌的细胞外毒素。 2、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食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3、纯培养:纯培养是微生物学中把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 2.4、H抗原:细菌的鞭毛具有抗原性,称为鞭毛抗原或H抗原。同细菌的H抗原具有特异性,常作为血清学鉴定的依据之一。 3.5、酶免疫技术:免疫酶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它以酶作为标记物,与抗体或抗原联结,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作用后,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作抗原抗体的定性和定量,亦可用于组织中抗原或抗体的定位研究,即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目前应用最多的免疫酶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4.6、核酸探针:核酸探针是指能识别特异核苷酸序列的、带标记的一段单链DNA或RNA 分子。即它是能与被检测的特定核苷酸序列(靶序列)互补结合带标记的单链核苷酸片段。 7、生物芯片:基因芯片是指按照预定的排列顺序,采用原位合成或显微点样技术,将数以万计的寡核苷酸分子(探针)固定(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很小的面积内所组成的微点阵列。 8、生物传感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包括酶、抗体、抗原、微生物、细胞、组织、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作识别元件,将生化反应转变成可定量的物理、化学信号,从而能够进行生命物质和化学物质检测和监控的装置。 9、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10、大肠菌群: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好氧及兼性厌氧,37℃经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11、免疫球蛋白:凡具有抗体活性以及与抗原有关的各种球蛋白(Ig)。 12、荧光免疫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分子上标记荧光色素,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反应,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发荧光的抗原抗体反应物。 13、电子染色:为了加大反差,要对生物样品进行染色以增加电子散射能力,称为电子染色。 14、O抗原:又称菌体抗原,指存在于细胞壁、细胞膜与细胞质上的抗原。 15、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16、表面抗原:表面抗原指包围在细菌细胞壁外层的抗原,主要是荚膜或微荚膜抗原。 17、内毒素:内毒素是指在细菌活的状态下不释放出来,但当细菌自溶或使用人工方法使细

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分析

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分析 摘要:真菌毒素作为产毒细菌的代谢物质,它大量出现在粮谷及饲料当中,产毒真菌具有分布广的特点。现代农业技术和食品加工工艺虽然较为先进,然而真菌却还是会在作物的生长、储存以及加工中造成危害,并且这些危害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产毒真菌就将会在食用坚果、油料种子、谷物等粮食作物中繁殖与生长。与此同时,这些真菌真毒也可能会由于畜禽食用含有真菌毒素的实物而进入到其蛋和乳中,进而进入到食物链当中。真菌毒素拥有致癌性、毒性、致畸性等危害,能够引发人畜肾中毒、肝中毒以及生殖异常,因而对其进行检测也就变得十分必需了。 关键词: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分析 真菌毒素也被学者们称之为毒菌毒素,它是产毒真菌的代谢物,它广泛存在于饲料和粮谷中,一旦人畜食用了被真菌毒素污染过的粮食、饲料,极有可能会出现癌症、肝中毒等严重后果,所以这也是人畜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威胁之一。从一份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世界上大约四分之一的谷类作物都受到了真菌毒素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已达到数十亿美元。所以,对粮谷、饲料和畜牧产品造成最大危害的问题之一便是真菌毒素污染的问题。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并通过本文,针对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 1 生物鉴定检测方法 这种检测方法主要是运用真菌毒素可影响家禽、微生物以及水生动物等生物的细胞来检测真菌毒素是否真正存在,其专一性较差、灵敏度低,通常情况下仅作为化学分析方法的佐证。同时,它的优势在于检测物质无需高纯度,一般用于定性。一共包含十种:(1)植物实验;(2)饲喂实验动物试验;(3)鳟鱼试验;(4)鸡胚试验;(5)鸭胚试验;(6)荧光反应;(7)组织培养检测法;(8)对微生物遗传因子影响试验;(9)细菌发光试验;(10)抑菌试验。 2 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又被称之为薄层色谱法,它主要应用于分离、分析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过程中,是最早、最广的检测技术。为能有效提升薄层色谱的分辨率,部分样品黄曲霉素检测往往都是应用高效薄层层析方法,当薄层分析仪出现之后,高效薄层层析法和薄层色谱法可以实现自动化定量定性,最小黄曲霉毒素量将无需利用目测,分析的速度将得到极大提升,同时结果也将变得更精准。Otta等把光度计和高压薄层色谱法相结合,并对10个样品中黄曲毒素B1、B2、G1、G2情况进行分析,很多食品中均可以实现检测,利用高压薄层色谱法把样品进行分离和提纯,通过光度计实现定量,完成了低耗、有效、快速定量多种食品中的AFT,同时薄层色谱法在镰刀菌毒方面也有大量运用。TLC分离效率及其检测精度伴随高效薄层色谱法和薄层扫描仪的应用与发展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进而在真

年产8万吨环氧乙烷车间分离精制工段工艺设计

题目:环氧乙烷车间分离工段工艺设计 化工设计任务书 1、设计任务:3.0-15.0万吨×××/年 2、开工率:取8000小时计算 3、符号说明:W:总质量流量Kg/hr。G:总摩尔流率Kmol/hr。w:组分重量流率Kg/hr。g:组分摩尔流率Kmol/hr。下标m:干基。 4、供电、供水、供惰性气体、供气、机修等公用工程由总厂安排、配套提供。 5、去其他条件由设计者根据确立的设计方案确定。

年产8万吨环氧乙烷车间分离精制工段工艺设计 近期,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产业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国内该行业的龙头企业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5月11完成的股票发行中,合计募集资金22.93亿元,超募金额高达17.5亿元,成为了精细化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也更加凸显出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产业的无穷魅力和广阔前景。 环氧乙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能够衍生出乙二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乙二醇醚等多种精细化工产品,进而可以延伸生产合成洗涤剂、乳化剂、抗冻剂、增塑剂、润滑剂、杀虫剂、熏蒸剂等四五千种产品,应用领域极其广泛。 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学品之一的聚醚单体,可用于生产高性能的混凝土减水剂。环氧乙烷衍生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聚乙二醇等,在化妆品工业和制药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化妆品工业中,可以作为稠度调节剂,用于膏霜、牙膏和剃须膏等的生产;在制药工业中,可以作为软膏、洗剂和栓剂的基质。与此同时,聚乙二醇还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用晶硅切割液的主要原材料,在橡胶工业中则可以用作润滑剂和分散剂,在化纤工业中可以作为可染聚酯的聚合单体等,此外在塑料、造纸油漆、电镀、农药、金属加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也均可以“大显身手”。 近两年来,我国环氧乙烷产量虽然大幅增加,其衍生精细化学品产量也明显提高,但是依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许多产品依赖进口来解决。据海关统计,2000年我国环氧乙烷大宗衍生产品乙二醇的进口量只有105万吨,2006年达到406万吨,2007年达到480.2万吨,同比增长18.3%。即使在遭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市场需求明显萎缩的2008年和2009年,我国乙二醇进口量依然达到521.6

年产5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

年产5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

年产5.5万吨环氧乙烷工艺设计 摘要 本文是对年产 5.5万吨环氧乙烷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本设计依据环氧乙烷生产工段的工艺过程,在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 本文主要阐述了环氧乙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业生产方法、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对主要设备如:混合器、反应器、环氧乙烷吸收塔、二氧化碳吸收系统,等进行物料衡算,对环氧乙烷反应器设备进行热量衡算,并对环氧乙烷反应器进行详细的设备计算和校核,确定操作参数、设备类型和材质,使用CAD绘制相应的工艺流程图,最后得出设备参数。 关键词:环氧乙烷;工艺流程;反应器;物料衡算。

PROCESS DESIGN OF ETHYLENE OXIDE WITH ANNUAL OUTPUT OF 55,000 TONS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ethylene oxide with annual output of 5,5000 tons wa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ion theory reasonable design scheme was developed. The status and role of ethylene oxid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the produce methods, the principle of produce and process were also interpred. Material balance of the main equipments, such as: the mixer, the reactor, the absorb tower of epoxyethane, and the absorb system of carbon dioxide have been calculated. Calculation of energy balance for the epoxyethane reactor were also carried out. Equipment calculations and checking of the reactor were carried on detail. The parameters, types and materials of the equipments were confirmed. Based upon, the high purity epoxyethane rectifier was draw using CAD. Finally, correspond measures for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ere given. KEY WORDS:epoxyethane;process;reactor;material balance。

第二章食品中真菌毒素.

第二章食品中的真菌毒素 概述 曲霉与毒素 镰孢菌毒素 青霉与毒素 其他真菌毒素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食品中典型真菌毒素及毒性。 熟悉食品中真菌毒素产生环境和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去毒技术。 了解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 第一节概述 一、真菌毒素的概念 真菌:真菌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真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具有毒性代谢产物。 霉菌: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菌丝体的真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大多数真菌毒素是由霉菌在植物性食品上代谢产生。 青霉孢子穗的电镜照片 曲霉属青霉菌落 发酵工业常见常用的霉菌 黑曲霉 米曲霉 二、真菌毒素的种类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300多种化学结构不同的真菌毒素,其中由粮食及饲料在天然条件下生成的,而且已经被分离出来且证明有毒、化学结构清楚的真菌毒素有20多种。 与食品关系较为密切的真菌毒素有: 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 岛青霉素、黄天精、桔青霉素、展青霉素。 单端孢霉素类、玉米赤霉烯酮、丁烯酸内酯等。 三、真菌产毒的特点 一种菌种可产生几种毒素 如岛青霉可以产生黄天精、红天精、岛青霉毒素等。 同一毒素可由几种霉菌产生。 如黄曲霉毒素可由黄曲霉和米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 自然界中,并不是所有黄曲霉都产生黄曲霉毒素,例如,我国在食品酿造中使用的黄曲霉菌种,就是不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种。 四、真菌产生毒素的条件 真菌污染食品 在食品上繁殖 五、影响真菌产毒的因素 影响真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水分、温度、基质(食品)、湿度、空气流通等。 1、水分 真菌生长繁殖主要的条件之一是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食品的水分活度Aw越低,食品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