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人教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4月14日,在没有任何国际调查结果的情况下,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所谓叙利亚政府的化学武器基地进行了轰炸。当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就一份“谴责美国以及盟国对于叙利亚军事行动”的草案进行表决。安理会15个成员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之中,只有中国、俄罗斯和玻利维亚投了赞成票。

大部分国家迫于美国的淫威,是不敢强出头的,但有一个国家例外,这个国家就是玻利维亚。玻利维亚投谴责美国的赞成票,就是拉美国家反美霸权主义的一次缩影,更是以玻利瓦尔为代表的拉美反殖独立民族精神的传承。那么,玻利维亚共和国的建立与“解放者”玻利瓦尔有何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因——殖民统治与掠夺

(1)教师简述:政治版图——“拉丁美洲”的由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的概况,指出拉美地区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2)图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源(内因

)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殖民统治与掠夺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内因)。

2.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外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归纳: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增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

目标导学二:概述拉美独立运动反殖斗争史实

1.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独立运动的时空状况。 提示:①独立运动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它分为南美洲北部战场和南美洲南部战场;②运动主力: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③时间起止:19世纪初至19世纪20年代末;④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2.阅读教材,评说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斗争的英雄事迹,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推断出“历史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同时依据史实,帮助学生构建“历史价值观”,升华历史情感。

3.拓展延伸:在阅读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民斗争事迹的基础上,讨论总结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战争的正义性;(2)有利的国际条件——美法革命的客观支持;(3)有一批杰出领袖:海地的杜桑·卢维杜尔、墨西哥的伊达尔哥、南美洲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4)革命措施正确,如玻利瓦尔建立根据地、解放奴隶、许诺战后分给士兵土地等;(5)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如海地支持玻利瓦尔;(6)参战将士英勇奋斗、吃苦耐劳、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

目标导学三: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探讨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2.教师在学生阅读和回答基础上,展示下图归纳总结原因。

目标导学四: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与影响

1.从历史要素角度,概括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程。

教师列表归纳:(学生完成下表内容)

2.拓展延伸:讨论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展示:英国武器先进,实力强大。英国殖民者调集军队镇压起义,甚至把派往伊朗和中国的侵略军调回印度。由于各地的起义军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再加上有的封建王公被敌人分化,在关键时刻动摇投敌,起义城市先后失陷,起义失败。

提示:(1)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是封建王公,这些人后来很多都被英国收买了,所以逐渐退出起义;(2)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组织不严密,较为松散,各自为战,敌人分化瓦解;

(3)英国实力远在印度之上;(4)缺乏统一指挥、发生内讧、叛乱和投敌等。

三、课堂总结

19世纪,在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激起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②同是反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拉美独立运动取得了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拉美人民团结协作、联合抗战,弱国最终战胜了强敌。而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最终起义失败。它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成城,弱国同样可以战胜强敌!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通过使用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创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历史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鼓励学生自学,通过历史问题的讨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但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学生对以往知识遗忘的较多,因此横向联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比如在问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同时期,中国也发生了类似的运动,你知道是什么吗”时,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正确回答。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至今,圣彼得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涅瓦河畔发表了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在会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提示:

4.读教材

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

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1.材料展示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3.展示图文材料

图一彼得一世倡图二中国军人强

导的某一习俗改革行给行人剪辫子

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不料沙皇接过侍从递给他的一把剪刀,立即亲自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不久以后,彼得一世发布敕令:剪胡子是俄国人应尽的义务,除神职人员外,禁止任何人蓄须。

设问:图一情景反映了彼得一世什么改革措施?图二情景是近代中国哪一次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以此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提示:剪胡须;辛亥革命;它们都受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改革社会陋习,对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先进技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4.教师补充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目标导学三: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

1.读教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P8“相关史事”,分析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提示:俄国经济落后;农奴起义不断,阶级矛盾激化;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读史料

材料展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

译文:凡是能够最大限度维护地主贵族利益的措施,我尽力去做到了(如让获得自由的农民赎买份地等措施)。

它说明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

3.读教材和漫画图,引导学生说出改革内容和农奴“解放”的实质。

提示:农民“解放”的实质: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掠夺。

4.讨论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提示:性质: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5.拓展延伸:试从背景、时间、领导人、目的、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来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三、课堂总结

学史为是了鉴今,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改革对俄国不同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重现”历史的基础,故本节课主要采用史料教学法,同时贯穿讲授法、问题教学法、阅读感悟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选择多样化的史料来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史料,在观点的碰撞中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由于受时间、教材等原因影响,讲授的知识很难深化,缺乏前后联系、比较及知识的迁移,以致学生对俄国历史的了解较为片段化。

第3课美国内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国有线电视C-SPAN分别于2000年、2009年和2017年对一个由美国历史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三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2016年4月特朗普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他可以做的非常有总统的样子。“开玩笑的说,我可以比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总统都像总统,除了林肯。”特朗普说,“因为,你没法超越林肯!”

为什么特朗普说“你没法超越林肯”?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说明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1.读教材和“美国南方种植园”图文,归纳美国内战的背景(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①政治上:美国独立后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的联合政权;②领土扩张;③经济上: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2.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南北矛盾的表现:①关税之争;②奴隶制禁止与否问题;③废奴运动;

④南北双方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归纳总结:(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2)南北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3)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

目标导学二:《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作用

1.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内战初期的战争形势,理解“两部法律”出台的重要性。

归纳总结:(1)时间:1861年4月;(2)军事失利;(3)民众诉求。

2.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态度的演变。

列表归纳林肯态度的演变:

3.阅读史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材料二:1863年元月1日起,凡是当地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空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设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一法令?该法令的颁布有何作用?

提示:(1)《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目标导学三:评价林肯的历史贡献

1.读教材,总结林肯在内战中的主要活动。

2.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设问:华盛顿的主要功绩是什么?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有何贡献?

提示: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赢得了国家独立;战后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北美人民称他为“合众国之父”。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目标导学四:美国内战的意义

1.引导学生联系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性质,分析美国内战的性质。

提示:美国内战实际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读教材,帮助学生认识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

提示: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

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知识拓展】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内战的比较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巩固都不是一件易事,就算是资本主义经济十分发达的美国,如果没有150多年前的那场南北战争,如果北方没有取得胜利,那么它的历史将改写,资本主义经济史或许也将改写。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美国内战》一课的重点是要体现林肯在内战期间的作用,而难点则在于分析内战的起因。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素质水平和知识基础,要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还在于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分析内战爆发的原因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依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能会向学生介绍一大堆的历史背景资料,再让学生总结出一二三四几点原因。这种较理性的分析不适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让他们感性地、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

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3.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

外患:美国两次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通商,民族危机严重。

倒幕:倒幕派武装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扫除了障碍。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出“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等。促进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附图解)。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讨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史实进行佐证。

4.拓展延伸: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三、课堂总结

成为亚洲强国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和朝鲜,给中国等国人民带来灾难。历史证明:强而必霸的道路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同样遭受列强侵略的中国开始借鉴日本成功之路实行改革,但戊戌变法却失败。它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国总统特朗普乘坐“空军一号”飞赴新加坡,于6月12日,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加坡签署联合声明。

2018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同乘中国高铁赴天津,出席中俄友好交流活动。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于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式,“外星人”出场引动热潮。

今天的飞机、汽车、火车、高铁等先进科技与哪几次工业革命有关?为什么科技在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电的应用

1.阅读教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方面思考)

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的发明和运用过程。

设问:图一现象是谁发现的?它与图二、图三的发明有何关系?图二、图三的发明有何意义?

提示: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图解发明】

提示: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3.读教材和图文史料,了解爱迪生在“电气时代”的发明创造。

设问: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发明创造的名称。简要概括爱迪生在电器发明上的贡献。

提示:图一是电灯、图二是留声机、图三是电影摄影机、图四是碱性蓄电池。爱迪生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

目标导学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内燃机的发明过程。

归纳整理:

2018-2019九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2019九年级历史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25分) 1.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种人 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从根本上确立封建制度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严刑峻法 C.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D.推行县制 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4.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A.君权的强化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 5.科举制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对唐朝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在隋朝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发展②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③进士科、明经科是重要的考试科目④解答内容须遵循《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清朝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7.都江堰、秦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A.杰出的水利工程B.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 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8.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是 A.“仁”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法治” 9.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A.元旦到来时,放烟花、鞭炮 B.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 C.说书人在娱乐场所“瓦肆”讲小说《水浒传》 D.人们传诵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 10.中国古代文化、科技光彩熠熠,下列人物与称号对应正确的是 A.张仲景——诗圣B.王羲之——医圣 C.吴道子——画圣D.杜甫——书圣 11.“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她”是指 A.古代中国B.古代希腊C.古代埃及D.古代印度 12.悠悠驼铃,漫漫古道,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中充当了和平使者的是

(完整版)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

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归纳 第1课古代埃及 目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 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 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目标: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单元总结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

2017 2018年九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九年级历史试卷2018.1) (分。50全卷考试时间为分钟,满分100说明:1. 本次考试分试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只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2.) 分。3分,共7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他生活在巨人辈出的时代,他的祖国曾宣称:我们宁愿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缺少一个他。他1. 的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被称为西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的代表作品是A.《蒙娜丽莎》 B.《俄底浦斯王》 C.《哈姆雷特》 D.《天方夜谭》 2.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亚历山大东征B.郑和下西洋C.丝绸之路开通D.新航路的开辟 3.“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下列对这一“变化”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他此时正在运送大批外国雇佣兵,来从事其制造死亡、荒凉和暴政的勾当……他已完全不配当一个文明国家的元首。”这句话节选自美国的《独立宣言》,这里的“一个文明国家”指的是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西班牙 5.《大国崛起?美国》中的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他们分别领导了美国的 A.独立战争、南北战争B.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南北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D.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处死了国王 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作出的贡献有 ①颁布《民法典》②领导法国赢得独立 ③打击欧洲封建势力④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8.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里“新的时代”是指 A.蒸汽时代B.文艺复兴时代C.殖民时代D.火车时代 9. 1963年美国黑人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说到:“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就像一束巨大灯塔所放射出来的希望之光,就像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的黎明。”马丁·路德·金所说的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 A.华盛顿B.拿破仑C.林肯D.亚历山大二世10.“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空想到科学”尝试的史实是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建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九年级历史第1 页(共5 页)

2018-2019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1—3课 (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 4.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原因: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为:扩大公民权力——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①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②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③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训练男人为军人,训练妇女为合格母亲。 7.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帝国,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8.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公元前8世纪建立罗马城——公元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四世纪末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2.主要战争及人物: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汉尼拔 3.主要法律:《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阿勒斯坦地区。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3.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规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建主服兵役。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4.改革后果: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便是形容西欧森严的等级制度。 5.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鼓励基督教发展,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教区人“什税一”给教会。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6.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第8课西欧庄园 1.形成:9世纪开始流行,11世纪时,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对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的复习,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发展脉络,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时间脉络和对基本事件有清晰的定位。 2、通过对本册历史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历史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国际主义精神和唯 物主义历史观,让学生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领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四大文明古国与古希腊罗马日本大化改新三大宗教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基督教会的演变新航路开辟的因果和影响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讲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时反馈,教师有的放矢,重点难点点拨。 【教学流程】

讲明本册考点 人类文明 的开端 解 疑 析 错 归 纳 拓 展 迁移 .拓展 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知识考点:人类文明的开端 、亚欧封建社会和古代文明交往方式、步入近 代的运动与革命和改革、殖民掠夺与殖民抗争和无产阶级的抗争、工业革命 考点一:古代文明 (一)考点回顾 一、 上古人类文明 1.大河流域的文明: ① 约公元前 3100 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② 公元前 1894 年古巴比伦王国成立,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 一部著名的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法典的实质是保护 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③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基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 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3.在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 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4布匿战争:罗马战胜迦太基的战争。公元前 27 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亚欧封建社 会和古代文 明交往方式 典例 剖析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世界历史 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 战灾难→ 二 月 革 命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执行反人民政策) <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 十 月 革 命 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党) <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练习巩固 1、完成第5页“练一练·选择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D ) A.2月 B. 3月 C. 10月 D. 11月 2、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

2018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导学案 (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一、新时代的曙光: (一)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二月革命的性质:__________ (二)俄国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___年____月____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领导人:______ 主力:____和_____ (8)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三)巩固苏维埃政权外交:__________; 二、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内) 3.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国际) 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抄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四、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有何启示?(抄写) 革命道路(方式):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俄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启示:1.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了胜利。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是哪次运动中?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谁?(抄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六、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的归纳为“社会主义有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对应的历史史实是: (1)社会主义有空想到科学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理论到实践标志:__________ (3)由理想到现实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首次宣传社会主义的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经济上(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新经济政策: 时间:____________ 实施者:列宁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上(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教案(含反思)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1: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 导语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2010年12月31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改革的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 导语3: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赏?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 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 归纳总结:赫鲁晓夫改革及评价

(1)政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2)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3)评价:取得过一些成效,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阅读教材,对比赫鲁晓夫改革举措,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材料展示: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会上勃列日涅夫提到,美国军费一年达到1500亿美元,并说这是庞大的天文数字。然而,从1973年起苏联的军费就超过了美国。1971年,苏联军费支出为740亿美元,1973年增至860亿美元,1975年又增至1023亿美元。到了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军费开支都超过了2000亿美元,但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50%—60%,而这种畸形的军事投入在苏联却是一种常态。 归纳总结:(1)经济上:“新政策”;(2)军事上: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3)评价: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图解改革】苏联模式的形成与改革图解 目标导学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展示: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这位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一上台便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这个政策导致了1989年“东欧剧变”的发生。图为1986年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开幕式上。 设问: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戈尔巴乔夫在思想、政治、经济上的改革特点(或措施)。 提示:思想上多元化,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政治上多党制、议会制代替共产党和苏维

2018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2)

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文科综合由历史和思想品德两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历史部分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回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图是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欧美和亚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示意图。下列选项对图示解读不正确的是 A.①处的典型史实是美国独立战争 B.解决②处问题的唯一方式是革命 C.反映③处的典型事例是巴黎公社 D.历史总是在矛盾冲突与解决的过程中前进 2.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也是西方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要求打破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通过哪一法律文献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制度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A.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4.比较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的历史功绩,可以看出他们的相同之处是 A.反抗殖民统治 B.为民族独立而战死 C.摧毁了殖民统治 D.赢得了国家的解放 5.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之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活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A.鼓励人民富裕起来 B.对外掠夺 C.学习西方 D.工业强国 6.美国和日本是环太平洋地区的两个大国,下列与两同关系的发展演变直接相关的事件有

2017-2018年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秋季学期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 一二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是: ( ) ①埃及②波斯③巴比伦④印度⑤罗马⑥中国 A 、①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⑤ 2. 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来自:( ) A. 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巴比伦 D.古希腊 3.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排列中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①婆罗门②吠舍③刹帝利④首陀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4.佛教的发源地在:() A 、古代中国 B 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古代巴比伦 5、从发源地看,古代希腊文明不同于古代亚非文明之处是() A、以海洋为中心 B、在大河流域 C、远离海洋 D、以城市为中心 6.下列关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奴隶主阶级掌权 B、成年男性公民有机会参加政治生活 C、奴隶也享有民主 D、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 7.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来源于()人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罗马 D.古代希腊 8.自由、民主从古至今都是天赋人权。在古代社会里,曾有一个国家开出了一枝民主之花。你知道这个国家是() A.斯巴达 B.古埃及 C.雅典 D.古印度 9.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想研究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你准备去()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 10.《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 A.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B.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C.雅典是当时地中海霸主D.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 11.下列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的航程,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B.欧洲——亚洲——非洲——欧洲 C.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D.欧洲——非洲——亚洲——欧洲 12.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这件事指的是( ) A.文艺复兴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交通事业的发展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2019年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古代埃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提示:便于航行。 4.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二)象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象形文字字母—英文字母对照表” 2.教师提问:请学生猜测其中几个文字的含义并说说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1分; 11—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 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 说明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B.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2.有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材料中所描 述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C.工业革命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 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A.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B.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C.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4.1885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一文,日本从此开始“脱亚(亚洲)人欧(欧洲)”的进程。以下措施中,与这一政策相符的是(C) A.实行“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C.提倡“文明开化” D.对外侵略扩张 5.下列关于右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2014年,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推出“一战百年纪念 游”活动,以铭记历史,反思教训。回望百年前的欧洲,虽已变成一只“火药桶”,但当时引爆这个“火药桶”只是一点“火星”。它就是 A.涂油子弹事件B.国会纵火事件 C.波士顿倾茶事件D.萨拉热窝事件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941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发表第三任就职演说:“……八年前,我们身处打击之中——但是我们行动起来了。……”这里的“打击”是指 A.英国的殖民统治B.南方的分裂活动C.严重的经济危机D.德国的对外扩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

《古代埃及》 教材分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 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2018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最新

2018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世界历史的分期: ①世界古代:(早期人类出现——公元15世纪末):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②世界近代:16世纪初——19世纪末 ③世界现代:20世纪初——至今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印度、中国(自西向东)——大河流域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目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约从BC3500年出现小国;BC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BC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3)文明: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法老的陵墓):评价——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权于一身,国王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立:约从BC3500年起出现小国,约BC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BC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 汉谟拉比在位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楔形文字书写) (1)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地位/意义: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历史学科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历史成绩的优劣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中考总成绩的提高,影响到升学。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过去长期以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考试理想学校,我在复习中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复习备考安排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1、复习时间:20**年2月—4月上旬 2、复习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抓住主干知识。因为这一阶段是第一轮复习,重视课本,让学生认真听好课,抓住知识,抓线索,抓问题,抓重点。把分散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

变成主干知识网络。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第二轮:专题复习 1、复习时间:2021年4月中旬—5月中旬。 2、复习内容: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专题 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八、时事热点。在记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等形成概括性、本质性、特征性认识的能力。经过整理知识,系统化知识,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灵活应用课本知识作答。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第三轮:综合复习 1、复习时间:2021年5月下旬—中考前。 2、复习内容:注重政史综合综合、适应开卷考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复习方法:这一轮复习体现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全面系统而又重点突出,通过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用中考常见题型把初中阶段重点知识展现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