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十六题

毛概十六题

一、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它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集中群众的智慧,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战胜种种困难,创造种种奇迹,它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

要传家宝。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

3、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它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习近平强调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怎样客观公正看待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科学评价毛泽东的问题关系着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关系着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着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晚年犯有严重错误。文革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这两种态度都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毛泽东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邓小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党坚持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是什么?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和“进”主要就体现在以上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

(比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提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外交和国际战略的思想;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等等。)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而不是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什么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所坚持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等。毛泽东主张把我们的理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店”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绝不意味着抛弃或贬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又有了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如何认识党的性质新变化

在党的十六大中对党章进行了重大修改,党的性质表述也产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由先前的“一个先锋队”,变为“两个先锋队”,既是对我们党八十多年历史经验在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的一个科学概括,又是对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所面临的新情况所作出的正确应对。党是人民和全民族的先锋队,不仅包含着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而且还包括党能够对人民起到引领和指引的作用,对我们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把党的阶级性、先进性、群众性、民族性及代表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即坚持了党的阶级性这一根本属性,又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有利于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广泛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而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党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担负的历史重任,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带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由“一个代表”发展成为“三个代表”,“三个代表”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表表明党怎样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也是发展的。“三个代表”几十党近九十年来对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所起作用的高度概况,也是对党自身建设提出的性要求,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党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下应该发挥先进性、怎样发挥先进性的新认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其先进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具体和全面,它不仅提出了党的建设能否取得成绩的一个根本的标准,也为我也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总之,这次党章对党的性质的全新的概括,是我们党对自身性质的规定得最科学、最深刻和最全面的一次,并为十七大党章所继续采用,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五、在新形势下,为什么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1.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始终贯彻着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3.在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应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同时还面临着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种危险更加尖锐的摆在全党面前,必须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

5.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综上,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六、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但仍然难当发达国家或者超强国家的称号,根据具体国情,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举世属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军事与科技等各方面都在迅猛发展,跃居世界前列,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只能表示中国国民收入GDP总量排在世界第二,但中国的人均GDP 却与西方国家相差甚远。

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水平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加;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这些都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仍旧面临着众多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所谓社会主义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需要100年时间(1956——2050左右)

而这正代表了我国目前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国目前还不能称为发达国家的原因正在于此。

七、你认为我国当前的热点社会民生问题有哪些,为什么?

就我国城乡居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考察,有一些突出的问题,诸如近些年来大量生产和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住房问题、教育问题、物价上涨问题、就业问题、医疗问题等,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普遍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

(一)城乡居民对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

现阶段,我国己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既给发展带来了活力与动力,也引起了以人民内部矛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矛盾的经常的、集中的、大量的产生。目前,大部分城乡居民感到我国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以下利益冲突引起的社会矛盾:

第一,城乡之间的矛盾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发展的推动下,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被放大。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且呈现出持续的趋势。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享有水平差距加大。城乡居民身份识别的政策性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享有与提供模式,至今没有改变。城乡居民享有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距,使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居民。

第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总量和资源配置不断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和向中部地区倾斜,我国东、中、西部差距迅速拉大,东、中、西部之间,甚至同一个省份的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在效率优先的原则下,如今已经转化成了民生的差异。

第三,经济体制调整、社会结构转型引起的人际矛盾大量出现。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所有制布局,整个社会分为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被制度安排所人为压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调整和社会转型,我国社会主体正趋于多元化,社会组织正在重组,原先同质的社会群体分化趋势明显,人员流动加快。在以竞争性释放社会主体生产生活积极性的改革发展中,社会利益结构急剧分化产生来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

第四,城市化发展、城市治理过程中的矛盾不断产生。

目前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城市管理对土地占有、房屋拆迁、城市公共秩序、城市公共

卫生要求的内在冲动与现实需要,引发了一系列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如今,这一矛盾已经呈现出经常性与突发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个体自发性与有组织性并存的特征,是目前中国社会比较引人关注的人民内部矛盾。从某些矛盾冲突的性质来看,其严重程度尤其令民众担忧。第五,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利益观念强化,民主愿望与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家长作风的矛盾对立,部分领导干部与群众在发展目标上、利益协调上、收入分配上、利益享有上的差距,以及部分领导干部的贪腐、搞不正之风、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所引起的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是目前在我国广泛存在的人民内部矛后,而且,这一矛盾还往往成为了其他矛盾的载体和汇聚地。

虽然存在着上述大量的社会矛盾,但大部分城乡居民认为,虽然有矛盾、有冲突,但总体上社会还是和谐的。在诸多诱发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因素之中,人们普遍认为贫富差距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劳动关系问题等,应当引起高度关注。他们认为,不同行业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劳资双方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是目前急需解决和处理好的社会问题。

(二)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目前,在城乡居民的眼中,我国社会存在的、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社会问题是物价上涨问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收入分配差距大问题;就业失业问题;住房价格高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养老保障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教育收费高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其中,除物价上涨、房价上涨是近些年国际国内新因素引发的以外,其余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

这一结果反映出了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民生差异和我国民生的总体概况,显示了目前我国民生问题的复杂性和民生需求的多样性。一是城乡居民面临的民生问题不一样,他们关注的焦点也不同。城市居民关注失业、住房价格,是因为城市居民没有农村居民所具有的对就业和住房的预期。对农村居民而言,即便无法在城镇实现就业,他还有最后的土地赖以谋生。对于住房,他有宅基地作为保障。农村居民认为医疗卫生是最大的问题,反映了一个客观事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还很落后。二是区域之间受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不同区域之间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不一样。东部发达地区己经提前进入小康社会的居民更多关注的是住房质量、居住环境、社会环境等与生活质量和享受相关联的民生问题。而中西部地区居民更多关注的是与基本生存、生活相关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收入等问题,反映了区域之间人们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

八、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有哪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1、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2、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3、发展基层民主。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5、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九、我国法律现状如何,如何看待法治与德治的作用和关系?

我国法律现状:

法律体系尽管已然形成,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立法尽管成就斐然,但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还不尽如人意;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虽然得到实施,但发展还不平衡;法制宣传教育尽管成绩巨大,但法治环境并未根本改善。

法治的作用: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其作用在于: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

德治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全社会正确估量道德的社会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党重视道德建设的自觉意识。第二,有利于在新形势下调整社会关系特别是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

“以德治国”,有利于积极主动地运用道德具有的特殊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功能,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之中,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使我国的经济社会能够在一个稳定、协调、健康的环境中,持续快速地向前发展。

第三,有利于加强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和塑造,有利于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有利于清除消极腐败现象。

“以德治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坚定共同理想和信念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只有从思想道德入手,狠抓“德治”,才能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升华人生境界,提高道德觉悟,进而从行为上、体制上清除消极腐败现象,使党风和社会风气得以根本好转。

关系:(ver.1)

1、依法治国需以以德治国为基础。

首先是因为道德是立法的基础,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来源之一,先进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价值目标之一,良好的道德规范是评价法律规范善恶的主要标准之一。

其次是因为道德是执法的基础,法律规范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能否公正地、准确地把握立法宗旨,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搜索的自由裁量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证据采信方面的自由心证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

再次是因为道德是守法的基础。大多数人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权利是现代法治的核心,如何将法定权利兑现成为现实权利取决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与权利

意识相对应的义务意识也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相关联。

2、以德治国需以依法治国为补充与保障。

以德治国着力于通过提高人的内心觉悟和建设人的动机文明,来端正人的文明行为;依法治国则着力于通过约束人的外部行为和建设人的行为文明,来开掘人的内心文明。

以德治国着力于建设个体文明,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群体文明水平的提高;依法治国则着力于建设群体文明,通过群体文明的提高,防范、震慑个体的越轨行为。

以德治国着力于强调人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治国着力于维护人的权利,强调人的权利意识,两者相得益彰。

关系(ver.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一项重大原则,指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详细来说,便是:

(1)法律的产生是以道德为基础的,法治建设需要思想道德建设先行,法治的运行和法律的实施都要靠社会道德的支撑,法治的完善也离不开道德制约。

(2)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要靠法制,也要靠教育来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品行和文化素质。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达到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

(3)法律与道德功能不同,调整的社会关系层面不同,应根据所要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统筹兼顾、整体考虑。从法制建设的实践来看,法律的创制和运作必须以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指导,立法要注意法律的道义基础,根据客观实际,把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直接纳入法律的规范中。从道德建设的实践来看,道德的主要功能在于“扬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巨大的利益驱动面前,单纯的道德说教有时会显得苍白无力。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一开始往往也要借助于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

(4)“道德是法律的支撑,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把遵纪守法作为公民最基本的要求提出来。而法律所维护的,是最基本、也是最低限度的社会道德。

十、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A.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没有这样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导,就不可能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应该深入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落实到教学服务的每个环节。只有覆盖到所有教育平台,形成长效的教育机制,不断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加

以引导和熏陶,才能立德树人,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C.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创新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形成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课程,将核心价值观植根

于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引导家庭和社会主动配合学校教育,让

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学校的教育成果相辅相成。

D.注重实践教育、开发实践课程、让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连,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建设有情操有品位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内容。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力所能及的爱心活动,都可以

让青少年深刻领悟价值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各类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社会活动基地,都可以让青少年将价值观融入日常学习生活里;网络、校园文化、

学校周边人文环境,都可以使价值观鲜活地印刻在青少年的形象思维中。

E.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真正成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世范。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国民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首先需要师德高尚,如果老师、校长的品德低劣,培育核心价值观便无从

谈起。为此,必须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作

为教师聘任和考核的首要标准。

2.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

A.要求政府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企业和经济组织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时,都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

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

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良性互动。

B.要求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

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厉行法治,严

格执法,公正司法,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法制宣传教

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

法的意识,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

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现代社会

管理机制,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C.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创

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

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

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集聚强大的正能量。

3.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A.新闻媒体责无旁贷。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采编全流程、贯穿到每一条稿件、每一块版面、每一个节目之中。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要强化传播媒介管理和行

业自律,做到一切报刊图书、广播影视、舞台剧场都不为错误思想观点提供空间,

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职业能力。

B.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传播阵地建设。当前我国网民达6.18亿,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

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的特征使之成为错误思想观点的集散地和散布谣言

的高发区,一些严重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丑恶现象通过网络广泛传播。为此,需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C.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要把精神文化产品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重要载体,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文艺工作者要站在人类灵魂工

程师的高度,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用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传

递时代强音、推动社会进步。

4.让核心价值观成为风尚。

A.以诚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形成修身

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是道德实践活动的方向。诚信是社会道德

的根本要求,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准则。要大力宣传道德典型、持续评选道

德模范、不断表彰和奖励道德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形成学习先进、爱

护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活动,让诚信观念深入人

心。还要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中坚持专项教育和治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从制度建设入手,提高约

束力和惩戒力,让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成为社会共识。

B.志愿服务是道德实践活动的载体,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

式。通过强化志愿服务理念、开展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人人为我、我为

人人的社会风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人们心中,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要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奖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在扶危济困、应急救援、环境

保护等各个方面体现出志愿服务的献身精神,在照顾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

难职工、残疾人等各个方面表现出志愿服务的利他精神,真正让志愿服务进入社区、深入乡村、深入家庭。

C.公益广告的力量影响广泛。从电视、广播、报刊到各类新兴媒体,公益广告占有重

要的位置;从交通工具到公共场所,公益广告已经成为亮丽的风景线。我们要围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划选题、创新内容,继续壮大公益广告的声势,推

出一大批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格调高雅的作品,传播正风正气,传递社会的正能

量。

D.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优势。重要节庆日蕴藏着丰富教育

资源,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更应该成为培育和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还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让实体展馆与

网上展馆相结合,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

E.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努力挖掘其思想价值。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

的精神基因,对当代人的道德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尽心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理并提炼其文明精华,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和

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十一、谈谈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提出了建设新文化的奋斗目标。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的新中国,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还有新文化。同时,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地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一个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有重大战略意义:

1、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文化,能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和谐的环境。而且文化本身也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

3、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个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只有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赢得他国的尊重。

4、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科学文化的国家软实力,是国家崛起、民族昌盛、经济科技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既是社会的文化生产力,又是国家软实力。在当代社会,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实现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而政治、经济、科技等均属于硬实力发展的范畴,这自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而社会、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软实力的发展范畴,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和文化基础,而且在特定意义上说,这还是不可忽视、不可偏废、不可替代的文化哲学和精神基础。科学文化发展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支撑。

十二、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1.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面临众多难题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需要很多代人的共同努力。因此中国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

3.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广泛坚持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中国实行对内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同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勇敢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获得了在闭关锁国条件下不可能获得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各种人才,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发展的优势。

4.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

5.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今天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来强大了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始终是中国政府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发展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

6.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纵观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的规律。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

7.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的中心任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世界意义。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8.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的机遇,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改革。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一个民主法治的中国,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必将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9.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3亿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无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增添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因素。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十三、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1、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

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而是在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

2、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

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深化合作促

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在现在由西方国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情况下导致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重在推进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成果,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应继续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平衡发展,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基础;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国际关系中坚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

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变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十四、谈谈经济新常态提出的现实背景

新常态提出的现实背景是旧常态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中国经济正从中等人均收入水平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但同时面临整体经济发展增长减速、产能过剩、内需、外贸、投资均不足等问题。而旧常态的增长模式是高增长,不平衡式的增长,是以GDP为中心、以投资为主导、对技术进步重视不足的粗放式增长。旧常态的增长模式难以与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必然促使经济转向新的增长模式并且实现与之对应的新常态。

具体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1、高投资难以为继

旧常态提倡的以投资为主导,实则是通过人为政策刺激而实现的增长,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上违背经济规律和资源环境约束的、不可持续的增长。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又是非常缓慢的过程;在投资率处于畸高水平、且资本存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资本增长率趋于下降是必然结果。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新常态是经济发展变化所必然导致的供给面变化的结果。

2、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开始出现下降。

(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率,或者说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一般而言,决定潜在增长率的因素主要有技术与生产率、资本增长率和人口结构与劳动供给。——用在自己理解,不用作答)

中国潜在增长率下降,首先是因为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逐年减慢,并于2010年达到峰值,此后开始绝对减少。相反,人口抚养比则由下降转为提高。而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国国民储蓄率将趋于下降,使得依靠投资主导的增长模式难以获得有效的资本供给。

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过去依靠低劳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能源成本实现高速增长的数量型扩张模式无法继续下去了。

而从出口增速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中国出口行业的整体优势有相当明显的下降。然而,从数量型扩张转型到质量型增长;从依靠低要素成本转型到依靠科技创新;从依靠传统比较优势转型到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却需要相当漫长艰辛的努力,所以,中国经济增速必然长期放缓,单纯依靠货币信贷和财政债务刺激无法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3、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难以承受过高的速度

过去十几年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这个代价难以估量。我们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重金属污染、食品药品质量等等,都达到令国人集体关注的严峻程度,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已经达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

而我们治理污染、保护水资源、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仍然力度不够,惩罚措施仍然不够严厉。这些问题必须给予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则必然要放缓经济增速。

4、三期叠加的必然结果

中国当前的经济位置,即“三期叠加”: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即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动力正在变弱;结构调整阵痛期要求经济法阵要化解落后产能并全力创新;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表现为前期刺激政策带来债务肿瘤从良性成长为恶性的后遗症。原有的旧常态模式不能适应现有的经济位置,三期叠加的必然结果便是新常态的出现。

从旧常态进入新常态,虽表现为经济减速换挡,但本质上是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进入新常态,产能出现相对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依靠高强度投入铺摊子的空间越来越小,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由生产能力大规模扩张转向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提高效率和效益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主旋律。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背景下,新常态就是从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阶段跃升的过程,是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必经历程。

十五、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应作何调整?

定义: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期。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首次系统阐释了新常态,他认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高速:从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到8%的中高速增长,这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

优结构:从结构层面看,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正在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新动力:从动力层面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另外,新常态还有两个特征:

多挑战:从风险层面看,新常态下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

新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应该做何调整:

经济新常态,从根本上说,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就是要‘激活力’,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就是要‘补短板’,把该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就是要‘强实体’,把该给的政策给足,夯实发展的微观基础。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应该做如下调整:

1.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发现新增长点,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全知全能转为有限理性,从主导作用转为补充作用,从调结构转向推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发现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主要靠市场发现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

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要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要有以创新、技术、质量为内涵的新增长点来代替过去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增长点不仅是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我国全面摆脱‘三期叠加’风险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2.优化经济结构。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多元化增长动力;促进研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变当前“三驾马车”的结构,根据新形势下的特点,加大基本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大力促进信息、旅游等潜力巨大的新型消费,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促进居民合理的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保证内需平稳均衡发展,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推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进步;坚持生态战略,全力打造绿色竞争力。

3.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解决产能过剩、资产负债表危机、金融领域“钱多但钱贵”、新型城镇化等问题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深化改革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去杠杆、防风险是一项中长期任务。货币政策需要平衡好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目前就业相对良好,物价基本稳定,所以货币政策实施的重点,可以更多地放在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环境以及防范金融风险和重大改革推进上。

4.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可以缩小东中西部的区域差距,而且可以减少能源资源从西部转移到东部的成本,也可以减少人员大量流动带来的社会成本。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是我国培育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大手笔、大举措,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支撑。成功实施这三大战略,将使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站上新高度,获得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形成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5.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当前,我国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尤其是在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要推出具体有力的改革举措,并加强政策落实。打破传统利益结构,重构发展的激励体系,全面纠正我们在建设市场经济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扭曲。

6.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十六、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1、由于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同时,社会矛盾有所增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2、“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中回答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国家这一根本问题。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我国20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以后,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发展战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各项改革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改革战略。旨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以建设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为目标的全面法治战略。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从严治党”——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战略基础,是关键的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动力,是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主体。因此,抓住“四个全面”,就抓住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根本、全局和整体。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两条根本路径或抓手,全面从严治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为顺利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主体。这样,“四个全面”就构成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五位一体”中的根本、核心和精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五位一体”的实现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五位一体”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五位一体”的基本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五位一体”的政治保证。

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毛概题库整理第八章(一)

第八章第一节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A 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都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手段 B.不再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D.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2.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依据是A 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B.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C.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D.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3.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的经济改革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加速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D A.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C.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确立,是由D A.按劳分配制度决定的 B.市场经济决定的 C.对外开放决定的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5.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上层建筑领域的相应改革是D A.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B.打破垄断,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 6.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B A.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B.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C.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D.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7.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D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 B.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C.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大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D.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在C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二届三中全会 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就是在于能否始终A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毛概考试试题选择题

毛概考试试题选择题 毛概是大学一门必修课程,为了让大家熟悉考试题目的题型,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概考试选择题,希望都能通过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的是(D ) A、李大钊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毛泽东 2、毛泽东思想是( C) A、毛泽东同志的著作 B、毛泽东同志的讲话 C、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C ) A、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 B、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4、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哪一次会议确立的?( B) A、六大 B、七大 C、七届二中全会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B )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社会主义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A )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由几个部分组成谁?( C) A、四部分 B、五部分 C、六部分 8、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C ) A、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 B、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9 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哪一次会议确立的(C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哪一次会议确立的(C )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1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C) A 、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以人为本 12、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哪次会议(A ) A、十六届三次会议 B 、十六届四次会议 C、十六届五次会议 1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C ) A、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 B、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4、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有下列三种做法,你认为哪种是 正确的?( C) A、认真通读毛泽东的所有著作 B、掌握和了解毛泽东的几部主要著作的观点 C、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16、近代中国(1840起)社会性质是什么?(B ) A、封建主义社会 B、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C、半资本主义社会 17、阻碍近代中国独立发展的首要力量以及给中国带来灾难和祸害的根源是什么?( B) A、封建主义统治 B、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的政治、经济 C、官僚资本主义剥削 18、近代中国面临两大任务是什么?( C) A、民族独立 B、人民解放 C、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

2020毛概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2020毛概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答案:B 参见教材56页。 2.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 )。 A.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市场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D.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3.在( )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D 参见教材59页。 5.我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鼓励支持扶持 C.利用限制改造 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答案:A 参见教材63页。 6.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几个步骤( ) A.一个步骤 B.两个步骤 C.三个步骤 D.四个步骤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 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B.公私合营 C.四马分肥 D.定息

答案:B 参见教材65页。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步是要建立( )。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9.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哪一年(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0年 答案:C 参见教材58页。 1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参见教材69页。 11.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 A. 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轻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毛概2练习题库试题及答案

练习科目:毛概第二章 一、单选题(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 A、A封建社会 B、B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C、C资本主义社会 D、D奴隶社会 正确答案为:B 2、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 A、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 B、B推翻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统治 C、C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统治 D、D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资本主义的统治正确答案为:C 3、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的最主要矛盾是()。 A、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C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D中华民族号封建主义的矛盾 正确答案为:A 4、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B无产阶级民主革命 C、C农民阶级民主革命 D、D城镇资产阶级革命 正确答案为:A 5、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是()。 A、1914 B、1915

C、1916 D、1917 正确答案为:D 6、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 A、A1918 B、B1919 C、C1920 D、D1917 正确答案为:B 7、()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A、A十月革命 B、B五四运动 C、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 D、D新文化运动 正确答案为:C 8、1939年,毛泽东第一次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科学理论。 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正确答案为:B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综上全部 正确答案为:D 10、()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A、封建主义

毛概选择题考试题库完整

1 单选题(1 号试卷) 1 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是 ? 空想社会主义 ? 儒家思想 ? 斯大林主义 ? 马列主义 2 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 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 ? 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 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农村根据地建设 3 ()进一步提出了人民专政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 会议之后 ?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之后 ? 整风之后 ? 三大改造之后 4 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人是p14 ?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 大钊 ? 周恩来 ? 独秀 5 思想写进党章是在 ? 党的七大 ? 党的六届七中全会 ?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 党的五大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论成果 ? 一 ? 二 ? 三 ? 四 7 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近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活动的实践 ?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 ?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相结合 ?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相结合 ?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理论 ? 思想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多选题(1 号试卷) 1 关于独立自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p13 ?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 ?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中国人民自己处理 ?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坚持独立自主就是不争取外援,不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2 群众路线就是 ? 一切为了群众 ? 一切依靠群众 ? 从群众中来 ? 到群众中去 3 以下对思想的理解错误的有 ? 它是个人的思想 ? 它包括晚年所犯错误 ? 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它没有完全坚持马列主义 4 以下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的理解错误的有? 二者毫无关联 ? 后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前者 ? 二者完全一样 ? 二者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5 对“实事”的含义作出的界定是p11 ?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部联系,即规律性 ?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 “实事”就是解放思想 6 以下对思想的历史地位正确的理解有 ? 它只是我们在革命时期必须要坚持的指导思想 ?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 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 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判断题(1 号试卷) 1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p9、p129 ? 对? 错 2 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p17 ? 对? 错 3 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其主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 对? 错 4 思想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意义。p16 ? 对? 错

毛概考试试题2017

毛概考试试题201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 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个标志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是(B)。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 2、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B)。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C)。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4、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确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是(B)。 A、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以农立国为主

5、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声的文章,是毛泽东的(D)。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纪念孙中山先生》 D、《论十大关系》 6、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报告是 (C)。 A、《党的八大报告》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7、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我国国内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是人民内部矛盾 C、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D、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敌我矛盾 8、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A、民主 B、法治

毛概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番号填在题首括号内) 1、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 )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D) 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 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新世纪的头二十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B) A、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B、全面实现小康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4、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D ) A增强大中型国有企业活力B完善宏观调控体系C改革旧的价格管理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D )。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二、多选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番号填在题首括号内) 1、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强调改革(ABD) A、也是解放生产力 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AC )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 C.照搬照抄,崇洋媚外的思想D、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思想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选题 1、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D) A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 .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2、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C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毛概各章节考试选择题重点_(整理过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 D )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六届三中 B、六届四中 C、六届五中 D、六届六中 2.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在( C )中确立的。 A、遵义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C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 小平理论 4.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B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5.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 C ) A、萌芽时期 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 D、继续发展时期 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 ) A、群众路线 B、思想路线 C、工人路线 D、农民路线

7.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C ) A、争取外援 B、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 D、利 用外贸 8.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 时间的人是( C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 江泽民 9.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B ) 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是硬道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姓“资”还是姓“社”的判 断标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12.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 党的( B )

毛概试题库

三、判断题 1. 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全部思想。 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4.近代以来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学习西方、完成革命。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和超越。 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7.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9.“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对 7.错 8.对 9.对 10.对 1.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5.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6.《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发表标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内正式确立。()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8.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9.党的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10.党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的重要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错误、 6.错误、 7.正确、 8.正确、 9.错误、10.正确 三、判断题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革命性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2.中共四大前后,党内有人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不敢出来作领导、打先锋,中国工人阶级天然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者。 3.为了早日实现革命目标,中国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 4.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5.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6.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是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 年有人主张,既然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8.中国军队实际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9.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10.无产阶级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对 7、错 8、对 9、错 10、对 三、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2、建国初期,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资本主义经济。

毛概选择题100题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涉及就业、扶贫、法治等多个方面。大会主题是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什么时候?100道题带你了解十九大报告,公考、考研用得上,赶紧收藏! 十九大报告自测100题 每题1分,共100分 单选题(65题) 0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新时期 B.新阶段 C.新征程 D.新时代 答案:D 02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砥砺前行 答案:B 0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____ ,为中华民族____。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A.谋幸福,谋未来

B.谋生活,谋复兴 C.谋幸福,谋复兴 D.谋生活,谋未来 答案:C 04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____”总体布局、协调推进“____”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A.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B.四位一体五个全面 C.五个全面四位一体 D.四个全面五位一体 答案:A 05过去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____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A.六十 B.七十 C.八十 D.九十 答案:C 06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____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A.六千多万 B.七千多万 C.八千多万 D.九千多万 答案:A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是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总的来看: (1)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 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 务。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 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着眼于调动经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各个方面的 积极因素。 (2)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 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 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 具体来说: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毛泽东多次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 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将“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作为判 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了“党

领导一切”的思想,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党的建设问题。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和建设靠我们来领导。如果我们把作风整顿好了,我们在工作中间就会更加主动,我们的本事就会更大,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加强对于国家工作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党对于国家机关的领导和监督,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对中央一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加强各级政府机关的由上而下的监督和由下而上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和机关中的下级工作人员对于国家机关的监督;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还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他强调,在我们这样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找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方针和政策。 总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如果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毛概期末考试选择试题汇总

團毛概期末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 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 A 、 C 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党的领导 、 2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三个有利于”标准 C 、 3 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A 实行公有制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 C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实行按劳分配 、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 B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 C )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 D ) 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 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 键和核心是(A ) A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 、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 、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 、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 突破是(D ) A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 、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 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6 、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 A 、 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 、 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 、 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7、 A 、 农业社会B 、现代化工业社会 C 、 工业化中期阶段 D 、工业化高级阶段 A 、 大城市B 、中等城市 C 、 小城镇D 、农村 9、

毛概选择题第8章5生态

第八章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单项选择题 1.( D)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 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生态文明 2.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 ( A) 的关系 A.人与自然 B.人与社会 C.人与人 D.人与身心 3.( A)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A. 十八大报告 B. 十六大报告 C. 十七大报告 D. 十七届六中全会 4.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建设( D)经济。 A.物质 B.节约 C. 消费 D.循环 5.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到(B)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2015 B.2020 C. 2025 D.2050 6.( C)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A.保护自然 B.顺应自然 C.尊重自然 D.改造自然 7.(B )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A.保护自然 B.顺应自然 C.尊重自然 D.改造自然 8.( A)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A.保护自然 B.顺应自然 C.尊重自然 D.改造自然 9.近代以来,随着改造自然能力的大幅提高,人类开始轻视自然、藐视自然,甚至以征服者、占有者的姿态面对自然,这是属于(C )范畴。 A.保护自然 B.顺应自然 C.尊重自然 D.改造自然 10. 深刻认识到一切物种均有生命,均有其独特价值,均是自然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是属于(C )范畴。 A.保护自然 B.顺应自然 C.尊重自然 D.改造自然

11. 建设( D),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生态文明 12.下列不属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是(C ) A.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B.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C.拉动内需,形成消费型社会 D.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13. 下列不属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的是( C)。 A. 坚持自然恢复为主 B. 坚持保护优先 C. 坚持人工恢复为主 D.坚持节约优先 14.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要把( A)放在首位。 A.节约资源 B.预防为主 C.源头治理 D.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 15. 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要把( D )放在首位。 A.节约资源 B.预防为主 C.源头治理 D.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 16. 习近平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B )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 A. 发展经济 B. 生态环境保护 C.改善民生 D.国家治理 17.( D)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A. 十五大报告 B. 十六大报告 C. 十七大报告 D. 十八大报告 二、多项项选择题 1.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ABCD )。 A.主动保护自然 B.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C.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 D.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毛概模拟试题

模拟试卷(三) 添加:2007/7/8 作者:未知来源:未知录入:admin人气:1651 模拟试卷(三) 一、填空(共10题,每题1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和。 2、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的理论品质。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4、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 之间的矛盾。 5、_______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7、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8、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9、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 。 二、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 1、我们只有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突出的是。 A 、实践的观点B、群众的观点C 、发展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 2、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土地革命群众路线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领导3、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A.发展B.创新C.共同富裕D.革命 4、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关键看掌握在谁的手里。 A、控股权 B、管理权 C、经营权D 、人事权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权力制衡 D、人民的生存权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以发展经济为根本B、以人为本C、以全面发展为宗旨D、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 8、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公有资产占优势上B、控制力上C 、公有经济数量上D、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人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后的又一个奋斗目标 B、与小康社会没有必然的联系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D、是小康社会建设中提出的一个口号

毛概作业题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1、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一论述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B.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D.首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2、实事,是同志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简称。实事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3、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隆重举行。这次大会是在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和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效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在十二大上提出的重大命题是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D.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4、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其中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 A.少奇 B.周恩来 C. D.云 5、对和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评价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南方讲话 第二次作业

1、消除审批管理的“灰色地带”:在全国率先一次性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突破跑审批的“公章旅行”:18个办事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一颗印章敲定;打破市场监管的“九龙治水”:力推食药监、工商、质监“三局合一”,大部门制有望在省级层面破冰;……“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改革蹄疾步稳。不仅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处处吹响改革“集结号”,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社会体制改革 D.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间接动力 D.最终决定力量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至2020年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了部署,提出“六个紧紧围绕”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其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 D.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对中国走什么路、向何处去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回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B.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C.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毛概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揭秘毛概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理论成果? 答:原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总结。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除此之外,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2. 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

毛概模拟题及答案 2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C) A.发展生产力 B.人与自然的和谐 C.社会公平正义 D.积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2.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A ) (1分) 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 1.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C)(1分)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5. 我国的国体是(A ) (1分)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E.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标准答案:C 7.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是指(C )(1分) A.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 B.进行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政权 C.进行人民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D.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A )(1分) A.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B.继续照苏联的经验办 C.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D、吸收一切国家的经验 9. 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D) A.产品质量的竞争 B.经济资源的竞争 C.产品价格的竞争 D.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10.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生活宽裕是() A.根本目的 B.主要手段 C.根本方法 D.前提条件 ★标准答案:A 11.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B )(1分)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革命根据地建设 D.党的领导 1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当家作主 C.怎样实行民主 D.民主是什么 13. 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落后的农业国和先进的工业国的矛盾 14.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价值目标或核心价值是( C) (1分) A.民主法治 B.自由民主 C.公平正义 D.社会稳定 15. 2.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B ) A.和平 B.发展 C.民族独立 D.经济联盟 16.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当家作主 C.怎样实行民主 D.民主是什么 17. 我国实施改革的目的是 D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毛概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分析

毛概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是()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3、中国共产党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机遇与挑战 D、知识经济与革命信息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B、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C、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 D、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A、与时俱进B党的先进性C、执政为民D、执政兴国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二、多选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 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邓小平房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