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单篇文言文阅读训练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单篇文言文阅读训练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单篇文言文阅读训练
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单篇文言文阅读训练

单篇文言文阅读

主题1 人物传记

一、[2020唐山路南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也。少善《庄》《老》,能玄言,精解《丧服》《孝经》《论语》。及长,遍治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七年,卒于馆,时年五十二。植之自疾后,便不受廪俸,妻子困乏,既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乃得成丧焉。

植之性仁慈,好行阴德①,虽在暗室②,未尝怠也。少尝山行,见一患者,植之问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植之为棺殓殡③之,卒不知何许人也。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云姓黄氏,家本荆州,为人佣赁④,疾既危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黄氏差⑤,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其义行多如此。

(选自《梁书·儒林传》,有删节)

①阴德: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②暗室:特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③殓殡(liàn bìn):入棺待葬。

④佣赁:受雇为人做工。⑤差(chài):病愈,后作“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遍治.郑氏治:

(2)妻子

..困乏妻子:

(3)生徒为市.宅市:

(4)卒.不知何许人也卒: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

(2)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

4.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二段严植之的具体行为。(2分)

5.选文中严植之的什么特点最令你敬佩?(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②。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

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①审:确实。②功曹:官名。③岂:大概,或许。④圹(kuànɡ):墓穴。⑤窆(biǎn):落葬下棺。⑥柩(jiù):棺材。

1.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着重号词语含义的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

A.乃共克.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

B.具以白.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乖违

..——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士”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2)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3.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全文,以范式的口吻简要概述。(3分)

4.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旦①任事久,人有谤之者,辄引咎不辨;至人有过失,可辨者辨之,必得而后已。天禧初,进位太保②,复加太尉兼侍中,五日一赴起居,入中书,遇军国重事,不限时日入预参决。旦愈畏避,上疏恳辞。帝重违其意,止加封邑。荐可为大臣者十余人,其后不至宰相惟李及、凌策二人,亦为名臣。旦复求避位,帝睹其形瘁,悯然许之。

旦疾甚,遣内侍问者日或三四,帝手自和药,并薯蓣③粥赐之。旦与杨亿素厚,延至卧内,请撰遗表。戒子弟:“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④,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表上,真宗叹之。旦薨,年六十一。

(选自《宋史·王旦传》,有删节) ①旦:王旦,字子明,北宋名臣。②太保:官职名。后文的“太尉”“侍中”“宰相”均为官职名。

③薯蓣(yù):山药。④泰侈:骄奢过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辄.引咎不辨辄:

(2)悯然许.之许:

(3)帝手.自和药手:

(4)延.至卧内延: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人有谤之.者

②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

B.①帝重违其.意

②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C.①亦为.名臣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D.①旦与.杨亿素厚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旦愈畏避,上疏恳辞。

(2)表上,真宗叹之。

4.品析选文中加线的句子,体会文中王旦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2分)

5.如果宋真宗亲自为逝去的王旦撰写祭文,请结合选文说说他会从哪几个方面来表彰王旦。(2分)

主题2 读书学习

一、[2020廊坊安次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读书治学

为学之功①不在日用之外,检②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③,穷理④则读书讲义。至近⑤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⑥,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⑦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⑧然者上也悠悠⑨然者次也;懵懵⑩然者,又其次也。然而懵懵者非不向学,心未达也,诱而达之,安知懵懵者之不为汲汲也。惟悠悠者最为害于道,一曝十寒,以至皓首没

世,亦犹夫人而已。古之圣人进修贵勇,如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岂有瞬息悠悠之意哉!盖深悯学者之悠悠,而冀其奋然用力也。

《易》云:“日新之谓盛德。”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大凡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也,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故初学者贵有决定不移之志,又贵有勇猛精进之心,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

(选自《庭训格言》,有删节)

①功:功效。②检:自我约束。③事亲敬长:侍奉父母,尊敬长辈。④穷理:探究道理。⑤近:切近。

⑥切:重要。⑦蹉过:错过,错失。⑧汲汲:急切的样子。⑨悠悠:悠闲自在。⑩懵懵:无知的样子。○11皓首没世:到老头发全白了都默默无闻。○12汤:商汤。○13冀:希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检身则谨言慎行.行:

(2)至.近至易至:

(3)亦未必能有益.也益:

(4)盖.深悯学者之悠悠盖: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

(2)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

4.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强调了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5.结合选文,请你说说初学者怎样才能使所学技艺精湛。(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诸生问朱子读书之法。

朱子曰:“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也。”

生曰:“请问循序渐进之说。”

朱子曰:“以二书①言之,则先《论》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紊也。量力所至,约其程课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②。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志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③之患矣。是不惟读书之法,实乃操心之要,始学者之不可不知也。”

生曰:“其熟读精思何也?”

朱子曰:“《论语》每章,不过数句,易以成诵。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闲静一④之中以须其浃洽⑤可也。《孟子》每章或千百言,反复论辨,虽若不可涯者,然其条理疏通,语意明洁,徐读而以意随之,出入往来,以十百数,则其不可涯者,将有以得之于指掌之间矣。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有删节)

①二书:《论语》和《孟子》这两本书。②彼:指示代词,那个内容。③躐(liè):超过,逾越。④燕闲静一:安闲宁静,专一不变。⑤浃(jiā)洽:融会贯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通.一书而后及一书通:

(2)字求.其训求:

(3)则志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

患:

(4)虽若不可涯.者涯: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闲静一之中以须其浃洽可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也。

(2)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4.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从朱子的读书方法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四位老弟足下:

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①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②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清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③牧豕④,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

①馆:这里指学堂。②家塾:家中的学堂。③负薪:背柴。④牧豕:放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观四弟来信甚.详甚:

(2)然出外从.师从:

(3)苟.不能发奋自立苟:

(4)亦.可读书亦: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此何.意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C.且.苟能发奋自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D.即清净之.乡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

(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4.选文中四弟为什么一定要外出找学堂?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5.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主题3 品德修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④,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⑤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⑦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本指古代女子出嫁,父母将佩带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④口无择言:意思是出口皆合道理,没有不合法度的话。⑤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⑥谨敕:谨慎自饬。⑦刻鹄不成尚类鹜:比喻模仿虽不逼真,但也还近似。鹄,天鹅。鹜,鸭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妄是非正法.法:

(2)乐.人之乐乐:

(3)数郡毕.至毕:

(4)郡将下车辄.切齿辄: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2)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3.选文中,作者对自己的侄子提出了哪两个方面的劝诫?(3分)

4.作者认为杜季良为人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改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①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②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③无师友之讲习规饬④也。诸生试内省⑤,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⑥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凝沮⑦,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①害:妨害、妨碍。②偷刻:刻薄。③素:一向。④规饬:规劝教导。⑤内省:省察内心,自我反省。

⑥馁:丧失勇气,害怕。⑦凝沮:沮丧。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卒:

(2)万一有近于是.者是:

(3)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咎:

(4)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遂:

2.下列句子中,与“皆其不知而误蹈”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B.执策而.临之(《马说》)

C.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2)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

4.作者认为诸生不幸有过失的客观原因是什么?(2分)

5.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邺平之后,见徙入关。思鲁①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笃②,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③财,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④缊褐⑤,我自欲之。”

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⑥之一也。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⑦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①思鲁:作者的长子颜思鲁。②课笃:督促读书。③徇:谋求。④藜(lí)羹:藜草煮成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⑤缊褐:破旧的粗衣。⑥百行:古代士大夫所订立身行己之道,共有百事,称之为百行。

⑦卷束:卷起束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吾命.之曰命:

(2)我自欲.之欲:

(3)人不厌其求假.焉假:

(4)未尝

..不肃敬对之未尝:

2.下列句子中,与“以申供养”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B.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

(2)先有缺坏,就为补治。

4.第一篇短文中,作者认为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做到什么?(2分)

5.阅读这两篇短文,你能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主题4 治国谏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秋七月,公主①尝衣贴绣铺翠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节)

①公主:太祖之女。②襦(rú):短袄,外套。③饬:装饰。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入宫中衣:

(2)太祖谓.曰谓:

(3)此所用翠羽几何

..几何:

(4)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念: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

3.下列选项中,与“不以天下奉一人”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B.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2)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5.请结合选文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陛下年甫弱冠,肇①开帝业。贞观之初,躬行节俭,内外康宁。而顷年已来,敦朴之理,渐不克②终。

昔子贡问理人于孔子。孔子曰:“懔③乎若朽索④之驭六马⑤。”子贡曰:“何其畏哉?”子曰:“不以道遵之,则吾雠⑥也,若何其无畏?”故《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人上者奈何不敬?陛下贞观之始,视人如伤,恤其勤劳,爱之犹子。每存简约,无所营为⑦。顷年已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而故欲劳役之哉?恐非兴邦之至言,岂安人之长算⑧?

臣诚愚鄙,不达事机,略举所见,辄以上闻圣听。

(选自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有删节)

①肇:开始。②克:能够。③懔(lǐn):恐惧,这里是小心谨慎的意思。④索:粗绳子。⑤六马:指用六匹马驾的车子。⑥雠(chóu):仇恨,怨恨。⑦营为:建造宫室。⑧长算:长远的打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贞观之初,躬.行节俭躬:

(2)昔.子贡问理人于孔子昔:

(3)臣诚愚鄙.鄙:

(4)辄以上闻圣听

..圣听: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视人如伤,恤其勤劳,爱之犹子。

(2)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3.根据你的积累,下面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 )

A.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用“弱冠”表示二十岁左右。

B.选文中提到的《书》指的是《尚书》,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

C.“贞观之初”中的“贞观”与“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都是帝王年号。

D.《十渐不克终疏》的“疏”与《出师表》的“表”一样,都是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

4.魏徵认为“为人上者”要敬畏百姓的原因是什么?(2分)

5.针对唐太宗的言论,魏徵提出了怎样的谏言?(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殷帝辛,天下谓之纣。纣用费中①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纣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②。”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③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④之大白旗⑤释箕子之囚封⑥比干之墓。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⑦,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于是周武王为天子。而封殷后为诸侯,属⑧周。

(选自《史记》,有删节)

①费中:人名。下文的恶来、微子、比干、箕子等均为人名。②争:同“诤”,规劝。③详:通“佯”,假装。④县:悬挂。⑤大白旗:“太白旗”,指挥军队用的一种旗帜。⑥封:聚土为坟。⑦续殷祀:承续殷的祭祀,意思就是延续殷的后代。⑧属:归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诸侯以此益.疏益:

(2)乃与大师、少师谋.谋:

(3)不得.不以死争得:

(4)殷民大说.说: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

(2)纣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4.请结合选文分析周武王伐纣成功的原因。(2分)

5.与纣王的拒谏相比,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善于纳谏的君王,请举出课内文章中出现的一位,并用文章原句说说其纳谏的成效。(2分)

主题5 写景状物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5分)

新城游北山记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晁补之《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①介然:界限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稍西.西:

(2)二三子相顾.而惊顾:

(3)声切切不已.已:

(4)二三子不得寐.寐: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与之.语,愕而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乃.记之而去

C.山风飒然而.至曲肱而.枕之

D.然往往想见其.事也其.此之谓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5.选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链接材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山林好事者,或以菊比君子。其说以谓岁华晼晚①,草木变衰,乃独烨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虽寂寥荒寒,而味道②之腴,不改其乐者也。神农书以菊为养性上药能轻身延年南阳人饮其潭水皆寿百岁。使夫人者有为于当年,医国庇民,亦犹是而已。菊于君子之道,诚有臭味③哉!

《月令》以动植志气候,如桃桐辈,直云始华④,而菊独曰菊有黄华,岂以其正色独立,不伍⑤众草,变词而言之欤!故名胜之士,未有不爱菊者,至陶渊明尤甚爱之,而菊名益重。又其花时,秋暑始退,岁事既登,天气高明,人情舒闲,骚人饮流,亦以菊为时花,移槛列斛,辇致觞咏间,谓之重九节物。此虽非深知菊者,要亦不可谓不爱菊也。

(选自范成大《菊谱并序》,有删节)

①晼(wǎn)晚:本义是太阳将落,这里是时间晚、季节迟的意思。②味道:体会、玩味道理。③臭(xi ù)味:气味。比喻同类。④华:花。这里是开花的意思。⑤伍:同伙,同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乃独烨然秀发.发:

(2)以动植志.气候志:

(3)至陶渊明尤甚.爱之甚:

(4)骚人

..饮流骚人: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神农书以菊为养性上药能轻身延年南阳人饮其潭水皆寿百岁。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医国庇民,亦犹是而已。

(2)此虽非深知菊者,要亦不可谓不爱菊也。

4.人们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选文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钴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①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②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③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④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潨⑤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选自柳宗元《钴潭记》,有删节)

①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②亟(qì):屡次。③芟(shān):割草。④崇:加高。⑤潨(cóng):水流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荡击益.暴益:

(2)啮.其涯啮:

(3)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余:

(4)尤.与中秋观月为宜尤: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毕至石乃.止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C.延其.槛

其.真无马邪(《马说》)

D.则.崇其台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2)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

4.钴潭的水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5.本文和《小石潭记》都属于“永州八记”,是作者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时寄情山水的作品。请结合本文结尾的两个问句,分析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主题1 人物传记

1.(4分)(1)研究(2)妻子儿女(3)买(4)最终(每小题1分)

2.(2分)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每处1分)

3.(4分)(1)(他)性情淳朴孝敬,恭谨厚道,不凭自己的长处凌驾于别人之上。(2)严植之不肯接受,送钱送粮给他,让他回家。(每小题2分)

4.(2分)严植之两次无私救助素不相识的病人。(意思对即可)

5.(2分)示例: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仁慈友善,乐于助人;不图回报,无私奉献。(任答一点,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严植之)从小精通《庄子》《老子》,能够谈论老、庄的玄理理论,对《丧服》《孝经》《论语》有很精妙的理解。到成年以后,他广泛研读郑氏所注的《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他)性情淳朴孝敬,恭谨厚道,不凭自己的长处凌驾于别人之上。天监四年,开始设置五经博士,各经博士都开设学馆教授学生,命严植之兼任五经博士。严植之的学馆设在潮沟,学生常有数百人。严植之讲解经义,五学馆的学生一定都来(听课),听他讲授的学生有一千余人。天监七年,严植之在学馆去世,死时五十二岁。严植之从患病以后,就不肯接受俸禄,妻子和孩子的生活因此贫困窘迫。严植之死后,(他的)丧柩没有地方寄放,他的学生为他家买了宅院,才得以完成丧葬事宜。

严植之生性仁慈,喜欢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情况下,也未曾懈怠。(严植之)年轻时曾在山中赶路,见到一个患病的人,严植之问那个病人的姓名,病人不能回答。(严植之就)载着他一同回家,为他请医抓药,(病人)过了六天就死了,严植之又为他买棺办理殓殡事宜,最终也不知道这病人是什么人。(严植之)曾沿着栅塘走,见到一个病人躺在塘边,严植之下车询问病人的情况。(病人自己)说是姓黄,家本来在荆州,受雇为人做工,患上了病,病已经很严重危急了,船主将要开船的时候,把他丢在岸上。严植之内心十分同情他,就把他载回家,为他治病。过了一年姓黄的人病愈,他请求终身做严植之的奴仆来报答严植之的大恩。严植之不肯接受,送钱送粮给他,让他回家。严植之像这样的仁义之举有很多。

1.(3分)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把握。D项,“恨不见吾死友”的意思是“遗憾的是没见到我的死友”,故句中的“恨”指的是“痛心、遗憾”。

2.(4分)(1)两年后我将回来,将去拜访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

(2)太守心里虽然不相信,但难违他们的情分,就同意了。(每小题2分)

3.(3分)示例:我们是生死之交,元伯托梦给我,希望我去参加他的葬礼。(未以范式的口吻概述不得分)

4.(4分)元伯托梦给范式,告知自己的死期,希望好友能来相送;范式赶到,灵柩

才顺利下葬。故事富有传奇色彩,突显了二人友情深厚、心灵相通,表达了人们对真挚友谊的赞美和向往。

【参考译文】

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他年少时到太学游学,同汝南人张劭结成朋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道告辞回家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将回来,将去拜访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于是一起约定了日子。后来快到约定的日子,元伯将事情禀告母亲,请母亲准备饭菜等候范式。母亲说:“分开两年,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为什么这么确信?”元伯回答:“巨卿是守信用的人,一定不会失约。”母亲说:“既然如此,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那天,巨卿果然来到,到堂上拜见、喝酒,尽情欢乐而别。

范式在郡出任功曹。后来元伯病重卧床,临死时,叹了口气说:“遗憾的是没见到我的死友!”不久元伯去世。范式忽然梦见元伯喊他说:“巨卿,我在某天死

了,将在某时安葬,永远命归地府。您要是没忘掉我,或许能赶来吗?”范式忽然醒来,悲叹流泪,将情况告诉太守,请求前去奔丧。太守心里虽然不相信,但难违他们的情分,就同意了。范式便身穿为朋友服丧的丧服,到元伯下葬的那天,驱车前往。范式还没赶到,但棺柩已经上路了,到了墓穴,准备落葬下棺,但棺柩动不了。元伯的母亲摸着棺柩说:“元伯,你难道有所期待吗?”于是停下棺柩,过了一段时间,就见有人乘白车白马,一路号哭而来。元伯的母亲看着车马说:“这一定是范巨卿。”巨卿一到,就向棺柩叩头说:“走吧元伯!生死道路不同,从此永别了。”参加葬礼的人上千,都为他们挥泪。范式抓着棺柩的绳索在前面引路,棺柩这才向前移动。范式于是留下来住在坟墓旁边,为元伯修坟种树,然后才离开。

1.(4分)(1)总是(2)答应,允许(3)亲手(4)邀请(每小题1分)

2.(3分)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辨析。A项,代词,指王旦/助词,相当于“的”。B项,均为人称代词,指他的。C项,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介词,被。D项,连词,和,同/同“欤”,语气词。故答案选B。

3.(4分)(1)王旦更加害怕,(便想)回避,上疏恳请辞去职位。

(2)(王旦的)遗表呈上,真宗为之感叹。(每小题2分)

4.(2分)王旦说话时语气和缓,态度坚决,该句表现了他希望“子弟”俭办丧事的心理,表达了对“子弟”保持勤俭朴素家风的期望。(语气1分,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5.(2分)善于反省自己;举贤任能;节俭朴素;重视家教。(每点1分。任答两点,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王旦任事时间长,有人毁谤他,(他)总是反省自己,不加争辩;至于他人有过失,(他)可以争辩的就争辩,一定要争辩出结果,然后停止。天禧初年,(王旦)进位太保,又加太尉兼侍中,五天一次前往起居院,到中书省,遇到军国大事,不限定时间参与决策。王旦更加害怕,(便想)回避,上疏恳请辞去职位。皇帝难以违背他的意思,只增加他的封邑。(王旦)推荐可以有所作为的大臣十多人,其后没有位至宰相的只有李及、凌策二人,(他们)也是名臣。王旦又请求辞去职位,皇帝看到他身体有病,怜惜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王旦病重,(皇帝)派内侍探望,一天有时达三四次,皇帝亲手和药,并同山药粥一起赐给王旦。王旦与杨亿向来交好,邀请(杨亿)到卧室内,请(他)撰写遗表。(王旦)告诫家中子弟:“我家盛名清德,应致力节俭朴素,保守门风,做事不得骄奢过分,不要搞厚葬把黄金财宝放入棺柩中。”(王旦的)遗表呈上,真宗为之感叹。王旦去世,终年六十一岁。

主题2 读书学习

1.(4分)(1)行动(2)极,最(3)益处,好处(4)大概因为(每小题1分)

2.(2分)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每处0.5分)

3.(4分)(1)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找人探询请教,那么学业的长进通达,就不可

限量了。

(2)学习的人必须每天都有所进步,才能不虚度光阴。(每小题2分)

4.(2分)不可蹉跎时光,读书要用全力、要惜时。(意思对即可)

5.(2分)①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②要有勇敢、不断追求上进的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读书治学

做学问的功效不在日常生活之外体现出来,约束自身就要言谈和行动谨慎,在家里就要侍奉父母、尊敬长辈,探究道理就要读书讲论道义。最切近最容易的事,现在就可用力实行;最紧急最重要的事,现在就应当用力实行。用一天的力量,便有一天的效果。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找人探询请教,那么学业的长进通达,就不可限量了。如果现在全不用功努力,错失青春壮年的时光,即使以后再拜圣贤为师,也未必能得到好处。

做学问的功效有三个等级:急切地学习,是上等;悠闲自在地学习,是次一等;茫然无知地学习,是又次一等。但是无知的人并不是不想学习,而是心里不通达;开导他使他通达,怎么能知道无知的人不会变成急切学习的人呢?只有悠闲自在地学习危害最大,晒一天冻十天,到老头发全白了都默默无闻,还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古代的圣人进修学业贵在勇于进取。如商汤《盘铭》上说:“如果能够做到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哪里有片刻的悠闲自在之意啊!大概因为深深怜惜悠然自在的学习者,而希望他们能奋发努力而已。

《易经》上说:“每天学习新的知识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极高尚的品德。”学习的人必须每天都有所进步,才能不虚度光阴。大凡人世间每一种技艺,开始学习的时候,其难度往往使人忍受不了,就好似不可能成功似的。如果放弃不再学习,那终将是一事无成。所以初学者可贵的是要有一经决定就不再改变的意志,还要有勇敢、不断追求上进的心,(这样的话)那么还有什么技艺是学不成的呢!

1.(4分)(1)通晓(2)探求(3)忧虑,担忧(4)边际(每小题1分)

2.(2分)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闲静一之中/以须其浃洽可也。(标对一处或两处得1分,标对三处得2分)

3.(4分)(1)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深入,熟练诵读然后精心思考,就可以了。

(2)让书中的思想都像出自我们自己的内心,这样之后就会有所收获了。(每小题2分)

4.(3分)①读书要学会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②文章要熟读成诵,才能领会文章的意义。③读书要学会自主地深入思考,才能学有成效。(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学生们向朱子询问读书的方法。

朱子说:“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深入,熟练诵读然后精心思考,就可以了。”

学生问:“请问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深入的方法。”

朱子说:“以《论语》和《孟子》两本书来说,则先读《论语》后读《孟子》,通晓了一本书而后推及另一本书。以一本书来说,它的篇目章节、文句、开头结尾、次序,也各有顺序而不可以打乱。根据(自己的)学力所能达到的程度,设定学习内容及其进程,严谨地遵守它,每一个字都要探求它的解释,每一句话都要探求它的意思。没有领会前面的内容,就不要去探求后面的内容。没有通晓这个内容,就不可(急于)去记住那个内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深入,就会心意坚定、道理明确而没有粗率简单、超出寻常顺序的忧虑了。这不只是读书的方法,其实是持执心志的要点,刚开始求学的人不可以不知道(这点)。”

学生问:“那熟练诵读然后精心思考是怎样的呢?”

朱子说:“《论语》每章,不过几句,很容易背诵。背诵之后,在安闲宁静、专一不变(的状态)中反复体会其中的意味,来等它融会贯通就可以了。《孟子》每

章有的有成百上千字,反复议论辨析,虽然好像没有边际一样,然而这些字句条理疏通,语意明白简洁,慢慢阅读,使自己的思想随着字句,出入往来几十上百次,那些好像没有边际的字句,将可以领会于指掌之间了。大抵上读书必须先熟练诵读,让书上的话都像出自我们自己之口;接着精心思考,让书中的思想都像出自我们自己的内心,这样之后就会有所收获了。”

1.(4分)(1)非常,很(2)跟随(3)如果(4)也(每小题1分)

2.(3分)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A项,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怎么;B项,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介词,到;C项,连词,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连词,表示让步,相当于“尚且”“犹”;D项,均是助词,相当于“的”。

3.(4分)(1)他发愤自我勉励的志向流露在字里行间。

(2)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地方?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就可以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2分)他认为家中的学堂离家太近,容易耽搁学习,不如外出安静。(意思对即可)

5.(2分)对比。强调了真立志(发愤自强)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四位老弟:

四弟来信写得很详细,他发愤自我勉励的志向流露在字里行间,但一定要外出找学堂,这是什么意思?不过说家中的学堂离家太近,容易耽搁(学习),不如外出更安静罢了。但是外出跟随老师学习,自然没有耽搁,如果是外出教书,那耽搁起来,比在家中的学堂还厉害。

而且如果真能发愤自强,那么在家中的学堂可以读书,即使是在旷野、热闹的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猪,都可以读书;如果不能发愤自强,那么在家中的学堂不适合读书,即使是在清净的乡间、仙境一样的地方,都不能够读书。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地方?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就可以了!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主题3 品德修养

1.(4分)(1)法度(2)以……为乐(3)全都,全部(4)就(每小题1分)

2.(4分)(1)耳朵可以听,口中不可以说。

(2)我常常替他寒心,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子孙效仿他。(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3分)①说话不能随便妄加议论;②结交朋友要慎重选择。

4.(2分)优点:豪侠仗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缺点:清浊无所失。(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我希望你等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自己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口中不可以说。好议论别人的长短,随意评论褒贬国家的法度,这是我最痛恨的。我宁死也不愿听到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对这种行为痛恨极了,之所以再向你们提起,就像女儿出嫁时,父母亲手给她结上带子,系上佩巾,并且再三叮嘱她到夫家不可出差错那样,想让你们不要忘记而已。

龙伯高为人朴实厚道,办事周密谨慎,说的话皆合道理,谦逊平易,生活节俭,廉洁公正,很有威望。我喜爱他,敬重他,希望你们效仿他。杜季良为人豪放任侠,很重义气,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人不论贵贱贤愚,他都和

他们交往,(他的)父亲出丧时,邀请宾客,几个郡的人全都来了。我喜爱他,敬重他,却不希望你们效仿他。学龙伯高不成,还可以做一个谨慎自饬的人,也就是所谓“刻画天鹅不成还像鸭子”;学杜季良不成,就会堕落为世上的轻薄子弟,那就是所谓“描画老虎不成反而像狗”了。到现在,杜季良以后究竟会怎样还不可知,新来的郡守一下车就对他表示切齿痛恨,州郡官员把这情况告诉我,我常常替他寒心,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子孙效仿他。

1.(4分)(1)终于(2)此,这(3)罪过,过失(4)最终(每小题1分。有错该小题不得分)

2.(3分)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皆其不知而误蹈”的“而”为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A项,“而”为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B项,“而”为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C项,“而”为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D项,“而”为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故答案选C。

3.(4分)(1)所以(做人)不贵在没有过失,而贵在能够改正过失。

(2)各位同学自己想想,平日里也有缺少廉耻忠信的行为吗?(每小题2分)

4.(2分)缺少老师朋友的讲习、规劝教导。

5.(2分)要摒弃羞愧沮丧之心,勇于改过。

【参考译文】

改过

说到过失,即使大贤人也不能免除,但是不妨碍他最终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所以(做人)不贵在没有过失,而贵在能够改正过失。各位同学自己想想,平日里也有缺少廉耻忠信的行为吗?也有轻视孝亲爱友之道,陷入狡诈、刻薄的习气的吗?各位同学大概不至于这样。(如果)不幸有人有此过失,都是他不知晓而误犯,一向没有老师朋友的讲习、规劝教导的缘故啊。各位同学试着自我反省,万一有近似这样的行为,固然是不可以不极力地自我悔过。然而也不应当因此自卑,最终在改过从善的信心上失去勇气。(一个人)只要能一朝悔悟,洗去所沾染的坏习气,即使过去曾经是贼寇强盗,今天仍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君子啊。如果(有人)说我从前已经是这样,今天即使改过向善,别人也不会相信我,而且也无法补救以前的过失,反而会(因此)心怀羞愧和沮丧,从而甘心陷身于污浊以了此终身,(对于抱这样想法的人,)那我也只好绝望了。

1.(4分)(1)教导、训诲(2)喜爱(3)借(4)不曾,未曾(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2.(3分)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以申供养”的“以”是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A项,“以”是介词,依靠;B项,“以”是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C项,“以”是介词,按照,依照;D项,连词,表示结果,有“因而”的意思。故答案选B。

3.(4分)(1)(我)吃起饭来怎么会感到香甜呢?穿起衣服来怎么会感到温暖呢? (2)借来时如已有缺坏,就替别人修补好。(每小题2分)

4.(2分)督促孩子学习,让孩子勤习经史。(意思对即可)

5.(2分)①以诗书传家;教子有方;安贫乐道。②爱惜书籍;尊重知识。(每点1分,每点答出任一方面即可)

【参考译文】

邺城被(北周军队)平定之后,我们被逼迁徙至关内。思鲁曾经对我说:“我们没人在朝廷上做官,家里也没有积蓄的财物,我应当尽力干活赚钱,来维持家用。(现在,)我却常常被督促着读书,致力于经史之学,你可知道我这做儿子的,如何能安心学习呢?”我教导他说:“当儿子的固然应当把供养双亲的责任放在心上,当父亲的更应当把督促子女学习当作教育他们成人的头等大事。如果让你放弃学业去赚取钱财,使我能丰衣足食,(我)吃起饭来怎么会感到香甜呢?穿起衣服来怎么会感到温暖呢?如果你致力于先王之道,继承我们家祖辈相传的读书传统,(那么,即使)吃粗劣的食物,穿破旧的粗衣,我也十分喜欢。”

借别人的书籍,都应当爱护,借来时如已有缺坏,就替别人修补好,这也是士大夫该做的善行之一啊。济阳的江禄,在读书未结束时,即使碰上急事,也一定先把书卷束整齐,然后才起身,所以他的书都没有损坏,别人也不讨厌他来借书。有的人把书乱七八糟地堆放在桌上,那些分散的书卷,大多被孩童、婢女、侍妾点画弄脏,或遭到风雨侵蚀、被虫鼠蛀咬而毁伤,(这样做,)实在有损道德。我每次读圣人的书,未曾不严肃恭敬地对待它;废旧的纸张上如果有《五经》的文义以及圣贤的姓名,就绝不敢把它用在污秽的地方。

主题4 治国谏言

1.(4分)(1)穿(2)对……说(3)多少(4)考虑(每小题1分)

2.(2分)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标对两处给1分,标对三处给2分)

3.(2分)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以天下奉一人”中的“以”是介词,是“拿,用”的意思。A项,“以”是介词,是“因为”的意思;B项,“以”是介词,是“拿,用”的意思;C项,“以”是动词,是“认为”的意思;D项,“以”是介词,是“依靠”的意思。故答案选B。

4.(4分)(1)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

(2)我凭借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每小题2分)

5.(3分)①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②力戒奢侈,节俭为本。③克己律己,以身垂范。④正家风,严家教。⑤珍爱生灵,防止滥杀。(每点1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秋七月,公主曾经穿着贴着绣花铺着翠羽的外套进入宫中,太祖对她说:“你应当把这件衣服给我,从此以后不要再用这些东西作装饰了。”公主笑着说:“这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啊?”太祖说:“不是这样的。主家穿这样的衣服,宫中的内亲外戚一定都会效仿。京城里的翠羽价格高,老百姓追求利益,辗转贩卖交换,伤害生灵的事就逐渐扩大。这实在是由你造成的。你生长在富贵人家,应该感念珍惜这份福气,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公主很惭愧,并表示歉意。公主于是侍候着坐着,与皇后一同说:“陛下做天子已经很久了,难道不能用黄金装饰小轿,乘坐着出入宫廷吗?”太祖笑着说:“我凭借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我只是考虑到我为百姓守着这些财富,怎么可以随便乱用。古人说可以凭一人来治理天下,不可以用天下人来侍奉一个人。如果以自我奉养作为终生意图,怎么能让天下人来敬仰你呢?以后不应再说这样的话。”

1.(4分)(1)亲自(2)从前,往日(3)见识短浅(4)臣下对皇帝听闻的敬称(每小题1分)

2.(4分)(1)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伤口,体恤他们的勤恳辛劳,爱惜他们如同爱惜(自己的)孩子。

(2)百姓没有事干就会放纵懒散,经常(被)役使就容易驾驭。(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2分)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项,“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4.(2分)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宁(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5.(2分)减轻百姓劳役,爱惜民力。(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陛下年龄刚到二十,就开创了帝王的基业。贞观初年,(陛下)亲自实行节俭,内外安乐宁静。然而近年来,陛下敦厚质朴的治理(精神),渐渐不能够坚持到底了。

从前子贡向孔子请教管理百姓的方法。孔子说:“要像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六匹马拉的车那样小心谨慎。”子贡问:“为什么这么担心呢?”孔子说:“不用仁义之道来引导百姓,百姓就会仇恨我。(如果这样治国,)怎么能不担心呢?”所以《尚书》上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才安宁。”统治百姓的国君怎么可以不敬畏百姓呢?贞观初年,陛下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伤口,体恤他们的勤恳辛劳,爱惜他们如同爱惜(自己的)孩子。自己总是保持简朴节约,不建造宫室。近些年来,(陛下却)着意于奢侈放纵,忽视了谦逊节俭的美德,轻易使用劳力,还说:“百姓没有事干就会放纵懒散,经常(被)役使就容易驾驭。”自古以来,没有因为百姓悠闲安乐而导致国家倾覆灭亡的,哪有担心百姓放纵懒散而故意向他们施加劳役的呢?这恐怕不是兴国安邦的正确言论,怎么能作为安抚百姓的长远打算呢?

臣实在愚昧无知、见识短浅,不通晓事理的关键,大致举出所观察到的事物,就奉上让陛下知晓。

1.(4分)(1)更加(2)谋划(3)能够(4)同“悦”,愉快(每小题1分)

2.(2分)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标对一处或两处给1分,标对三处给2分)

3.(4分)(1)费中善于奉承,贪图财利,殷人不亲近他。

(2)纣逃跑了,穿上他的宝玉衣,投火而死。(每小题2分)

4.(2分)①纣王任用奸臣,迫害忠臣;②纣王生活荒淫无度。(每点1分)

5.(2分)示例1:鲁庄公;齐师败绩。

示例2:齐威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参考译文】

殷的帝王辛,天下人称他为纣。纣任用费中掌管国家政事。费中善于奉承,贪图财利,殷人不亲近他。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毁谤中伤别人,诸侯们因此更加疏远(纣)了。纣淫乱没有止境。微子屡次劝诫,他都不听,于是微子与大师、少师谋划,最终离开了他。比干说:“做臣子的,不能不以死规劝。”于是极力对纣诤谏。纣发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个孔穴。”(纣便)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脏观看。箕子害怕了,就假装疯癫成为奴隶,纣又把他囚禁起来。殷朝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 【福建省龙岩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3分) 蒙骜①伐魏 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②高都、汲:地名。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⑤持: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夹岸数百步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⑵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 【答案】(一)(13分)5.(3分)?军队?只,仅仅?逃跑 6.C(3分) 7.?(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4分) 8.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 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3分,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 【参考译文】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

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 【广东省】(二)(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9.A(约定) 【解析】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 10.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解析】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 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许允妇临事不惊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 收之。其妇出戒允曰: “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 “‘ 举尔所知’ 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其妇自若,云: “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 “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 “无预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 “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不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 选自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 【注释】 ①虎贲(b ēn): 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②举尔所知: 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③ 才流: 指才能品级。④才具: 才能,才干。⑤会止便止: 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练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 为称职与不( )

(2) 皆官得其人( ) (3) 举家号哭( ) (4) 寻还( ) (5) 早知尔耳( ) (6) 无预诸儿事。( ) 2. 选出“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 ) A. 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本文) B. 句读之不知( 《师说》) C. 臣之乡人( 本文) 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E. 帝核问之( 本文) F. 顷之( 本文)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 第一段中许允最终获释的原因是什么? 二、李夫人不欲见帝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 “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曰: “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 “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媠①见帝。 上曰: “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 “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 “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 “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 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 (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四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得分评卷人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得分评卷人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得分评卷人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得分评卷人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8—19题。(共5分)3826 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行)之而后艰.(知道艰难),乌有 ..(哪有)不行而知者乎披.(阅)五岳之图,以为知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解析)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2015?江苏宿迁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题。(9分)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1)禹锡终易连州:(2)观察使裴行 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为友:(2)为官:(3)为师: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解析:此题考? 宋难源视锏暮?义。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A把;B因为;C 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宋难晕牡姆?译。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 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1分)(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1分)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 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

部编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①,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佑、李忠义钁②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③,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④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节选自《李愬雪夜入蔡州》)【注释】①愬:李愬,带领部队夜袭的首领。②钁(jué):钁头,一种掘土农具,这里是挖的意思。③击柝者:打更的人。④元济:吴元济,叛军头领。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愬令惊之以混军声(使……惊惧) B. 使击柝如故(原来) C. 民争负薪刍助之(背) D. 进诚梯而下之(梯子)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4)参考词典解释,谈谈“相”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 《古汉语词典》“相”〈副〉的义项有:①互相;交互。②表示行为动作偏向一方。③递相;相继。 (5)李愬偷袭蔡州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请结合选文,分点简要概括其中的原因。 【答案】(1)D (2)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3)李愬用囚车把元济押送到京都长安。 (4)“相”,此处意为“互相”“交相”,写出了人马冻死之多,随处可见,极言气候之恶劣,正是敌人不备之时,夜袭的有利时机。 (5)风雪之夜出兵;让鹅鸭惊叫来掩盖军队行动的声响;让“击柝者”照旧打更,瞒天过海。 【解析】【分析】(1)ABC解释正确。D 梯,名词作状语。 (2)这句话的意思是:(到)半夜,雪越下越大。走了七十里,到达蔡州城。根据题目限断两处的要求,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槛车:押运犯人的囚车。诣:到。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李愬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ǔ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 ②三战三走 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为:是。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⑴是;跑; ⑵ C; ⑶愚;怯;无耻; ⑷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新)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文提出以下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中考说明》对阅读古诗文的相关要求如下: ①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②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③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④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用法。 ⑤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⑥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⑧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⑨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文言文阅读 考查要点 题型一:解释、判断、选择。(4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题型二:选择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考点: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题型三:翻译(一句或两句)。(4分) 考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重要句子。 题型四:主观问答。(2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态度,体会语言特色,分析表达技巧。 真题详解 (2017年陕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

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释】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3)将.十万骑驰沙漠()(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好乘汗马击剑云归而.岩穴暝 B.此一夫之.用甚矣,汝之.不惠 C.使各言其.志其.真无马邪 D.为.将奈何吴广为.都尉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 (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2)赏必行,罚必信 解析2017年陕西中考文言文阅读采用了课外阅读,来考查考试的文言阅读能力。第1题考查考生对实词含义的理解:“将”作为“带领,率领”之意;“贵”解释为“看重”;“善”和“被”考查学生对课内实词的掌握情况,提醒学生在平时备考时要关注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情况。第2题考查学生对虚词的理解。A项中的第一个“而”是转折连词,第二个“而”是顺接连词;B项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提前的标志;C项中第一个“其”是代词,指他。第二个“其”是语气词,难道;D项两个“为”都是担任。第3题考查学生对句意的理解。翻译时,首先大意须通顺;其次重点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第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来理解,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曹彰)回答说:“穿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而面临灾难义无返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行,惩罚一定信守诺言。”太祖大笑。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②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注:①肱:(gōng)胳膊。②义:遵守道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3分) ..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古来共.谈共:②夕日欲颓.颓: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请说说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昔周人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王充《仕数不遇》)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2)用老主亡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才美不外见.()(2)策.之不以其道()(3)泣涕.于途者()(4)是以未尝.一遇()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一食或.尽粟一石人或.问之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吾年少之.时学为文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武节始就. D. 其.真不知马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 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 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和“C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答案】(1)B (2)①(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②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3)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发司农之菜;募民兴利

部编中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B. 而或长烟一空/湖心亭一点 C.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增其旧制/其西南诸峰 B. 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 C. 感极而悲者矣/人不知而不愠 D.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水之乐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借写楼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 B. 文章第1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第2段情辞转为激昂。第3,4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及其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 C. 作者详写楼,略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作者既然圆满完成了楼记之作,也收到了规劝友人之效,可谓文章妙手。 D. 本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明年,政通人和。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1)C (2)A

2015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试题专题汇编

古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2015?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意思对即可。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2015?威武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2-23题 岁暮道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3.“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困什么而“愧”? “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 (2015?十堰中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3.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轼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 24.请你自选角度,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做点赏析。 角度一: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角度二:抒写作者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角度三:运用修辞,比喻,雕弓如满月,生动形象地展示力量,表明决心;引用,有射天狼,委婉指出边防重点。 (2015?襄阳中考)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初中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③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④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 ③鲁公治国________ 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 汝心之固公善之 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 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 (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筑径通之 / 设栏护之 / 又何忧焉? (2)改变;穷尽;修建;决断或决定

2019年江苏省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2019年江苏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汇总 一、常州卷 7.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乙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 ②威武不能屈 ③军于城父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 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4)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 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 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