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评析

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评析

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评析
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评析

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评析

张岂之1,谢阳举2①

(1.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2.西北大学环境哲学暨比较哲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在西方历史上,康德首次提出了近代理性化大学理念,为现代大学的科学探索与人文理性的结合奠定了基础。洪堡的大学理念实际上是康德大学理念的实践。以后,纽曼提出了通识教育和智育是大学之本质的理念。二战前后的贾斯珀,首次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以存在哲学为基础的大学理念,其最突显之处在于强调大学应实现人的精神全面发展的整体性。二战后的美国在大学理念上颇有建树,虽声调不一,但总体上是力求实现人的发展,其指导思想是现代人文主义。

关键词:大学理念康德纽曼贾斯珀

中国大学的历史比较短,才100余年。在西方,欧洲中世纪就有大学,后来逐渐向近代大学转变。开始是意大利和法国,随后是英国和德国,至少从20世纪开始,美国后来居上,已建成全世界瞩目的高等教育体系。

我国的大学不能不受西方大学理念的影响。这就需要对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进行一些评析。本文的“大学理念”相当于“大学教育哲学”范畴。

一、康德:大学的理性化

在历史上,第一个对现代大学的学术目的、性质和秩序给出理念层次上规定的,可能是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nuel kant,1724—1804)。有关内容见《学部冲突》(也可译为《学科之争》)。该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哲学部与神学部的冲突”;第二部分是“哲学部与法律部的冲突”;第三部分是“哲学部与医学部的冲突”。这三个部分完成于不同的时间。作为一位哲学家,康德声称纯粹哲学必须探讨三大难题,即我能知道什么(形而上学);我应当做什么(道德哲学);我能希望什么(宗教哲学)。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第一个问题;《实践理性批判》研究第二个问题,并为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可是从批判理性出发,将性质上如此不同的问题放在一起解决,显然步履维艰。因此就有“两个康德”,一个是理性的康德,他反对任何虚假独断的教条,他说只有在受必然规律统治的物质世界,人类才能认识自然,纯粹理性不能证明上帝存在、灵魂不朽和意志自由;另一个是非理性的康德,承认有理性无能为力的精神世界,有不可思议的物自体世界,从道德至善上讲,有必要相信上帝的存在,必须要讲灵魂不死,相信意志自由。以上两方面就是冲突、矛盾。

康德至少在1793年就开始关注大学学部的现实冲突。1793年,他在《仅仅理性限度的宗教》一书的第一版前言中简要地讨论了这一问题,同年他在给学生的回信中说,哲学与神学的和平不过是一种假象,并对哲学家关于教义神学的所谓“理解”和沉默表示不满,他相信争论总有一天会来临。1794年10月前,70岁的康德完成了《哲学部与神学部的冲突》。1795年,有关方面禁止任何教授在大学讲授康德的

宗教哲学,直至腓特烈·威廉二世国王死后的第二年,即1798年,康德将前述三个部分放在一起,出版了最后一本著作:《学部冲突》。[1]大学是由各种不同学科的学者通过劳动分工而从事学术大生产的组织。简言之,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Learnd community)[2]。然而,在康德时代的普鲁士大学里,这样的学术共同体却难以发挥正常功能,因为在那里不允许自由讨论学术问题。而《学部冲突》就是为探讨冲突的深刻原因而写作和结集出版的,它旨在解决冲突,建立合乎历史进步的真正学术意义上的大学,这在教育史上是有开创之功的。康德所论及的重要内容有如下两点。

1.按照知识的划界(demarcation)标准确立学部的关系。众所周知,科学与知识的划界问题(被称为康德问题)在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康德按传统划分法,称大学中有三个高级部:神学第一,法律第二,医学第三;一个低级部:哲学部。“部”(faculty),康德指的是大学中较小的学术分支、团体。康德说高级部旨在保证人民的长期福利、公民权利与健康长寿,与政府效能及其权威性息息相关,所以不能与低级部混同,两者应保持距离。高级部需要维护自己的公共形象,确保自己应有的庄严持重。什么是低级部呢?简言之,在康德那里指的就是哲学部。康德说仅仅由于它依赖于理性,而理性是在人性之中,是人自己的事情,所以它被称为低级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哲学”与狭义上的哲学分支不同。康德说哲学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关于历史性知识(含历史、地理、语言学、人文学,以及所有自然科学的经验知识),另一部分则指纯粹理性的知识(纯粹数学和纯粹哲学、自然与道德的形而上学)。

他在书中声称:哲学部“在大学里必须建立;换句话说,一个大学必须有哲学部”。[3]

2.大学的品性:真理与理性。人有人的品性,比如正直、节制、仁慈等等;国家或制度也有其品性,评论一个国家或制度时,我们经常要看它是不是正义的。那么,一个大学的品性应该是什么呢?在《学部冲突》一书中,康德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大学学术共同体中包含一个教学独立于政府支配之外的学部(按:康德指的是哲学部)是绝对必要的①;没有任何外界对它下达指示,它可以自由评估一切。它仅关心那门科学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说仅关心‘真理’;在这样的学部中,理性有权公开立说,没有这种学部,‘真理’不会呈现;理性按基本性是自由的,在‘真’的问题上它不承认任何外在的命令。”[4]根据这段话,“真”是哲学部的核心价值,哲学部涵盖的各门学科的问题只能诉诸理性的规则来解决,而不是绝对地相信政府指示或命令。哲学部相信人能够依赖理性实现人世幸福的构想。正因为如此,康德主张哲学部的学术活动完全凭借批判理性自决。大学应独立,学术应自由,这是康德关于大学的直截了当的主张。在《学部冲突》一书中,康德没有就真理与理性作重复论述,这两者之所以在全书的阐述过程中被作为无须说明的东西反复运用,是因为它们是康德哲学体系中实质内容的一部分,康德已就此在其他著作里详细论述过。然而对于读者,不能就此书论此书,而要把这里的论述与康德的整体思想连接起来理解。正是基于此,我们说康德理想的大学的品性就在于自由和理性。

《学部冲突》一书可以称为现代德国式大学的独立宣言,因为它揭橥了近代理性化大学理念,奠定了现代大学科学探索与人文理性结合的基础。康德相信人有杰出的理性能力,理性实际上是惟一的武器和最高裁判,人的理性自由应当是大学存在的前提和发展动力。在历史上,该书发挥了其应有的实践作用。1804年,康德去世。1809年1月,洪堡(VonHum-boldt, 1767—1835)受命出任普鲁士教育部长。7月,他敦请腓特烈·威廉三世创建柏林大学(创建于1810年)。洪堡的大学理念包括:(1)大学是以纯学术研究为任务的教育机关。大学应该实施普遍人性与个性化教育,要向社会提供具有完美人性的人(这一点他受到好友席勒的影响)。(2)大学应兼顾研究与教学两方面。(3)大学不应受政府和教会等外界势力的干扰,而应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这些理念实际是康德理念的实践。柏林大学是德国现代大学的样板,德国的大学理念后来广泛传播,美国的大学体制便受到德国柏林大学模式的决定性影响。

当然,康德的大学观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事实上他过于强调理性化色彩,已引起后现代主义者包括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在内的批评,康德哲学的所谓主体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活生生的个体,而是理性构侦的先验自我。由此,康德认为大学要培养的人就是理性化的人,实际上这遮蔽了作为活生生的人的特点,陷于抽象,容易导致某种偏颇。从实质内容上看,有些后现代哲学如环境哲学中的某些派别已经开始超越理性化大学,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绿色大学理念。绿色大学理念首要一条就是走出绝对理性化范式,其次还包括,以可持

续生存为大学教育的指导原则,主张人文主义与科学精神结合,将环境知识引入课程体系,培养生态人格,参与环境活动,创造性地为生态社会转型作出积极贡献,并扩展数字化新教育技术等等,内容丰富,需要作专门研究。

二、纽曼:通识教育与智育

历史上第一个以“大学的理念”为名讲演和著书立说的人,是纽曼(John Henry Newman, 1801—1890)。纽曼,英国国教会牛津运动领导人之一。1878年被选为红衣主教。1851年受爱尔兰天主教会之邀,赴爱尔兰在都柏林主建一所新型天主教大学。1852年他就大学性质发表5篇演讲,又另写4篇讲演稿,同年汇集出版了《关于大学教育的范围和性质的演讲》。1859年,修订版命名为《大学教育的范围和性质》。到1873年,经过修订,又将《关于大学主题的演讲与论文》(1858年出版)编入其中作为第二部分,重新命名为《大学的理念》出版。纽曼在去世前的1889年又增入平日布道文和散记并加以提炼,出了第九版。书名中含有“理念”,即有柏拉图的理念意义,也有康德的影响。该书背景是:19世纪中叶,爱尔兰的天主教高等教育仍处于落后状态,爱尔兰天主教徒学生实际上得不到真正的大学教育。爱尔兰天主教界也意识到当时的情况,所以许多人呼吁爱尔兰建立在教学和学术研究层次上相当于剑桥、牛津的大学。在当时的背景下,纽曼面临大量问题。诸如如何区别大学与天主教堂的功能和目的,整合自然人、绅士人和教徒的身分,如何统一人文教育、职业教育与神学,如何界定世俗教育与宗教教育在大学中的地位,专门知识、基础知识、超越知识究

竟是什么关系,如何安排民族文学与希腊经典、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化在大学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大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世界观、心灵品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等。1852年5月至7月,围绕这些问题,他对爱尔兰天主教界作了系列讲演,获得巨大成功。

纽曼的《大学的理念》一书流传很广,开启了一门专门研究的领域,从那时起直到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了不少以“大学的理念”为名的研究著作或文集。纽曼最基本的主张是:“大学是进行通识教育的地方。这意味它的目的,一方面是智育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大学致力于知识的传播和扩展而非知识的增长。如果大学的目的是哲学与科学发现,我不明白大学需要学生做什么;如果是宗教训练,我不明白大学如何能成为文学和科学的活动场所。”[5]纽曼说这是大学的本质,很显然这样的大学是独立于教堂的。当然,他也强调,独立不等于没有关系,事实上纽曼认为没有教堂的辅助,大学则实现不了它的理念。他的大学理念含有以下内容。

1.大学应提倡通识教育(Liberal education),即普通教育、人文教育。“Liberal”原义是“自由的”,“liberal education”在古希腊指对自由人的公民教育。在教育发展史上,它的意义逐渐变成与专门化教育或技艺教育观不同的更广泛、更基本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有多种译法,如通识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自由教育。何谓“通识教育”?它不同于商业或职业教育。通识教育以自身为目的,是实现人自身目的性的一部分。比如哲学思想,它不能必然地带给你黄金,但却教你获得自由解放、道德尊严、知识真理等等。至于职业训练,那是实

现人的目的性的工具,尽管是必要的工具。一般而论,纽曼说,人类理性研究对象有三大主题,即上帝、自然和人。关于后两者的研究,他比之于两本书:“自然之书(科学),人类之书(文学)”②。这两者纽曼说:“差不多构成通识教育的主体”。[6]在“第七讲”中,他讨论了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关系。纽曼虽然强调人文教育,但并非一味反对学科分类和科学专业化,他要强调的是人文教育不止是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绅士”式的人,要使学生健康发展,为此大学应当使学生在更宽广全面的文化中完成他们的专业化。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不能狭义地将人文教育仅仅理解成经典文化文本的教育,实际上纽曼认为像古希腊奥林皮亚体育与文艺竞赛那类训练,就其深刻的人文结果内涵看,也属于通识教育的项目。其二,纽曼的讨论是基于西方背景的,当我们翻译的时候,常常面临仅就语言层面对应可能带来的危险。比如,有些英文术语在西方所指的实际对象或情境在我国历史上没有事实或缺乏真实对应的情境,在理解时应小心对待。例如,我们一谈到人文教育,就有人总是说文史哲不分,甚至拿所谓大文科混同一些学科界限,这是有误导性的说法。西方的学科分化自古以来是非常清楚的,只有分化基础上的超越和渗透,没有所谓学科模糊意识上的人文统一观。纽曼说的“liberal education”,就其是各种学科都要具备的共通的、广泛的知识讲,它是通识教育;就其是所有公民都应具备的理智能力和一般知识讲,它是普通教育;就其为了培养理智进而造就自由和负责的公民讲,它是自由教育;就其是基于人性,以人性为目的的教育而言,它是人文教育。可是,这些理解都应该参照西方的具体历史内容。再者,不

能误会纽曼是偏重人文教育,有人甚至于站到排斥科学的错误立场上来理解纽曼的观点。其实,科学教育在纽曼的大学理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也是西方历史背景造成的,在西方,科学与哲学以及人文一直是互为媒介的。

2.大学要培养“绅士”(gentleman)。这是英国世俗教育传统的内容之一。他说:“人文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基督教徒、天主教徒,而是绅士”[7]。在纽曼涉及的绅士人格中,有诸如有教养的、有高雅情趣的、坦荡的、公平的、冷静的、有知识的、高贵的、谦恭有礼的等等多种条目,纽曼说这些是大学在培养人方面的基本目标,从实质上看这些内容与道德伦理有交叉重叠的意义。

3.大学要培养出具有“哲学习性”(philosophicalhab-it)的人。这种人忠于求真并善于领会真理的意义,能以全面的眼光观察事物,能洞悉事物的普遍联系,能理解事物各方面的价值。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便是训练学生如何去认识事物。正由于这样的思考,他提出大学应首重智育(intellectual culture),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他认为,大学,顾名思义,应包括各种知识。至今,在现代西方大学里,除了经验科学、初等与高等逻辑学等,还有各种专门培养心灵规范的课程,如批判推理(critical reasoning)、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等等。

4.科学与宗教和平共处。在西方基督教国家,讨论大学理念而不涉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不可能的。在历史上科学与宗教有着非常复杂的联系,二者之间不总是友好的,可是两者又都是西方文化结构中不可替代的功能部分。问题是如何发展它们各自的长处而避开其短处,将

其不良冲突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发挥两者的积极互动。纽曼捍卫理性化

的世俗知识,维护这些知识之教学与探索的自由,他主张在大学中,科学家可以而且应该不受神学的干扰而自由工作,科学家与神学家应各守本位,互不侵扰对方领域。这与那些主张教授首先应是传教士并应坚决服从天主教的保守观点大相径庭,这标志着纽曼大学理念的现代性标准。不过,他相信科学与宗教知识源于共同的“上帝”,从根本上看,这两种知识模式不存在冲突,它们仅仅是差异而已。纽曼坚持在天主教大学里神学是基础,要求大学应同时传授宗教真理与科学及人文真理。

纽曼的大学理念有一个重大缺陷,他将大学的职能局限于传播知识和教育而忽视研究与发现的重要性。另外,他将人文教育中理智能力与道德、精神发展能力相对分开,即所谓大学、家庭、教会职能的三分模式,这是中世纪教会大学留下的传统,他还不能摆脱开来。

三、大学:实现人的精神全面发展的整体性

像任何领域的创始者总有不完善之处一样,康德和纽曼的大学理念(或观念)都有时代的限制。下面介绍20世纪的一位哲学家———贾斯珀(KarlJaspers, 1883—1969,有译为雅斯贝斯)的大学理念。

贾氏与海德格尔并称为德国存在主义的两大代表人物。海氏虽然是一位哲学巨人,可是政治上与纳粹有瓜葛,而贾氏不一样,他有历史的自觉。贾氏是纳粹主义的受害人之一。由于拒绝希魔,加上妻子是犹太人,1933年他被剥夺大学教席,1937年在海德堡大学被解除教授

职务,1938年其著作被禁止出版。贾氏曾说,如果真理与人类尊严在大学可以发挥作用,那么伪科学的种族主义优生学就难以主导医学;如果上帝和灵魂没有被逐出大学,精神病大检查就难以扩大化到不允许人们生育和生存的地步。[8]贾氏的《大学的理念》(初版于1923年,1946年他出版了新的《大学的理念》,1961年又重版),已成了“大学理念”的经典之作。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比较系统的,以存在哲学为基础的大学理念。贾氏的构想和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是共同体(community)。贾氏说:“大学是学者与学生求真的共同体”[9],“大学联合人们坚定地追求学术或科学知识以及智慧生活”。大学(Universitas)的本意就是师生共同体,和研究的统一体同等重要[10]。在西方大学里,共同体的意识左右着校政和师生心灵,而且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并运作于教学、研究与日常生活之中。如果你留意的话,西方大学里最令人喜欢的称呼就是“我们的共同体”。这应该说是西方亚文化传统之一,从古希腊学园经中世纪大学到现代大学,这个公共意识不断得以强化和具体化。

2.“求真”为核心。“大学是一切形式上无条件地求真的地方”

[11],“大学所公认的无非是求真的责任”[12]。这当然意味着大学始终笼罩在紧张的智力拼搏和交流气氛中。在古希腊,哲人们就坚信人类有求知的本性,贾氏说这就是求真理想。附带地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大学共同体的学术民主与求真的关系问题。贾氏援引了一条“知识精英原理”[13],认为民主是社会与政治生活的主张,大学虽然也是民主共同体,然而不能绝对地将民主概念延用于知识和思想领域,在

学术上不能简单地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有时候,大学必须设法保护少部分人求真的权利,不能牺牲求真而维护大学民主生活,否则平庸会取代创新。

3.大学功能三要素。贾氏强调在大学里学术传承、科学与学术研究、创造性文化生活三者应当统一。他反对大学功能的单一化,实际上这是德国现代大学在世界大学中的显著特征之一。“大学有三件要事:专业训练、人的全面教育、研究。因为大学同时是专业学校、文化中心和研究机构……三者是一个整体中的要素,孤立起来,大学的精神就死亡了”[14]。“大学旨在献身于科学与学术的追求。教学与研究则旨在促进思想文化,并追求真理”[15]。“大学的任务因此可分为研究、学术传播、文化教育三个功能。三者不可分离”[16]。关于教、研问题,他认为:“大学教育的本性是苏格拉底式的”[17];教学本身是对研究的刺激;研究则需要沟通整个知识领域,从长远看,研究的意义与创造力的持续只能依靠它与整体知识的交流。

4.大学独立与学术自由原则。大学的创造性源泉从哪里来?回答是大学独立与学术自由。贾氏认为“学术自由是真理授受义务应享有的特权,大学内外任何人不得剥夺”[18],这对大学如此,对大学人也是这样。贾氏还直截了当地声言:“大学与党派、教会、财团之间应保持区分,后者们总想方设法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它者”[19]。大学生活在现实中,不能不受社会政治生活和宗教信念的影响。

5.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整体性。什么是大学观念中最重要的部分?贾氏认为是人的精神整体性的实现。人文与科学的分化、科学与

学部内部的精专分工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学之“大”却在于它是包罗各种学术分工合作的学术共同体。贾氏认为大学的根本使命在于:它必须有助于人实现其统摄一切的精神自我。对于科学家,他说,“由于‘真’的范围远大于科学范围,所以科学家必须献身于对‘真’的追求,而不只是作为一个专家”[20]。通常人们称20世纪是科学辉煌胜利的世纪,科学几乎变成了新宗教,然而科学所发现的东西与其所遮蔽的东西差不多一样多,最大的遮蔽就是对人的存在的遮蔽,这就是对人的心灵和精神的忽视;除科学外,人需要人文关怀,有爱的浸润。所以20世纪绝大多数的哲学学派或运动,都对科学有不同程度的批判,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存在主义哲学推出更高的“存在”概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不能将其视为对科学和理性的反动,而要看成是历史的一个新起点的宣言。

6.交流的理念。如何使上述理念、原理得以实施?贾氏提出了“交流”的原理。贾氏的《大学的理念》强调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他认为:“成功的大学,必须有思想者的交流。学者、师生、学生之间必须互相交流”[21]。他甚至认为交流是大学生活的核心,这种交流包括跨学科的,也包括人际的。最佳的交流方式是苏格拉底式的思想对话。交流应该是主动的、自由的、积极的。

四、美国的大学理念

上文讨论的三位人物都是欧洲的,这容易造成错觉,以为北美的大学理念缺乏代表性,那就完全错了。事实上,以美国为例,至少从20世纪开始,美国的教育已摆脱了学徒时期,特别是二战后,已建成世界上

最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全美有3000多所大学,世界上近70%的比较好的大学在美国。谈到大学理念,特别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解决得最好的也公认是目前美国的大学(尽管美国人自己远不以为可以满意)。这与美国一大批教育哲学家的贡献分不开。上述三位人物的大学理念在美国受到不断广泛深入的研究,此外美国自身也拥有大批著名教育哲学家或对教育哲学有著述的专家。他们的成果值得我们重视。下面想着重介绍两点。

1.人文教育在美国

大学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获取知识还是职业技能?是教学生博取功名利禄还是教学生欣赏文化,承担起文明继承与发展的责任?是发展学生的心智还是让学生成为工具价值的存在?等等。对此,美国教育哲学家们的回答并不是一种调子。不过从总体上看,美国高等教育的总纲领是力求实现人的发展,主导美国大学教育指导思想的是现代人文主义③。

古希腊人文教育理念在20世纪得到美国教育界的回应。其中,哈钦斯(RobertM.Hutchins, 1899—1977)是典型代表。他倡导通识教育,认为人性是不变的,教育的目的是“人之为人的改善”[22]。人是以理性、道德和精神为标志的目的性存在,所谓改善人,就是指最充分地发展他们的理性、道德和精神能力。这种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但它是各个专业都必须接受的教育。通识教育意义重大,它是现代共和文化之基础,“一个共和国,一个真正的republic,只能靠理智训练维系正义、和平、自由和秩序”,因此“理想的共和国是学术共和国”。[23]每个

人通过学术才能成为共和国公民,人类才能共同拥有文明。所以在他那里,通识教育和自由教育两个概念可以互用,他说:“这就是合乎自由人的教育,这是自由教育,一切人如果要做自由人,都必须接受这种教育”[24]。

哈钦斯主张开设“经典巨著”课程(百本名著计划)。经典巨著(great-books)是西方文化的载体,理智思考是西方文化的灵魂。他把轻视经典巨著和通识教育等同于破坏西方独立思考的历史传统,甚至以为那是必将导致西方文化崩溃的敌人。他认为谁如果没有接受这样的教育,就不能称为西方文化人,不能称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还认为通识教育不局限于大学教育,它适应于一切自由人的教育,如果自由人没有这样的教育,那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自由的人。所以他强调,一个大学要办好,就必须实行通识教育。哈氏的教育思想与另一位人文主义、民主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明显不同。杜威是实用主义者,其教育哲学是以环境适应论为基础的,对此,哈氏完全加以否定,他认为杜威的教育理论必然导致教育流于庸俗化和与职业训练混同起来。

哈氏反对狭隘的科学主义(Scientism)教育观,以至于将科学主义与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反智主义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已引发出终将导致西方文明解体的教育混乱。他说:“如果只能从实验室获取知识,那末我们认为有知识的许多领域将意味着只能提供迷信和偏见,我们将无奈地得出结论:对人和社会的最重要方面,我们一无所知。如果我们着手通过最重要的学科来发展人的智力,我们不得已只能从这样的命题开始:实验和经验素材对我们用处有限。与科学主义者相反,许多

美国社会科学家相信: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能给予我们知识,而且是关于最重要问题的最有意义的知识。”[25]

推崇通才教育,事实上是美国教育界多数人的共识,包括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彼得斯(Richard S. Peters, 1919—)、马斯诺(AbrahamMaslow, 1908—1970)等等。奥克肖特(Michael Oak-shott)的观点也值得一提。他指出:“大学不是达到特殊目的的或者制造特殊结果的机器,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26],“大学是学术之家,一个学术传统保持和拓展的场所……”[27]人们的学习不是为了一些零碎信息,而是为了获得关于生存和世界“意义”的认识,人文学术关怀人的知觉、观念、信仰、情感、感觉、认知、鉴别力、公理以及一切构成人的条件和要素;人文学术是不能忽视的,一所大学必须自觉地营造文化环境,“我们必须记住我们是谁,我们是人文学术场所的安居者”

[28]。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70年代,这种通才信念在美国曾引发一场大争论。这导源于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事件。由于这件事,许多美国教育家和政治家开始怀疑,这是否意味着美国人文教育传统的失败和苏联精细专业化分工教育的成功?不过争论的结果还是通识教育继续成为主导。今天,人们在美国的高等学校中不难发现科学教育、美学教育、道德教育的互动互补,相得益彰,值得我们参考。

可以说关于教育的功能、价值之争论,严格而论在美国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他们关注的焦点毋宁说是在第二层次,即如何更好地在大

学实现科学与人文教育的整合。这种整合体现在课程表原理的讨论中。

2.美国大学课程表原理

大学生的心灵结构、知识体系结构、课程表结构三者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课程表在组织原理上要合乎知识系统性原理,还要符合学生心灵的认知特点。在美国,教育哲学家非常关注课程表工程。一些著名大学的课程表集中体现了所谓美国方式的高等教育特点,这些课程组织既有悠久的历史源头,又是美国人不断探索和改革的结果。

课程表与知识分类紧密相关。在历史上,首次提出科学知识系统分类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氏将科学知识分成理论的、应用的和生产的三类。理论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其目的在于知识(to know),它为其自身的原因而存在;应用的科学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最高的应用科学是政治学(包括伦理学),它的目的是行为(to do);生产科学包括生产艺术品、美的器具、工程学等等,它的目的是制作(to make)。除此以外,就是逻辑学,亚氏那时候不知道后人将会给他的逻辑学术加上“逻辑”这个名称,他自己没有把它当成独立的学科,但他视

之为学者必备的基本素养。

第二个对学科体系从知识特点上提出新看法的要数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孔德是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曾著有六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他的目的是要改造社会,而这必须转变人们的世界观、知识观。他相信实证科学的方法论原理能带我们迈入新时代的

门槛,由此人类社会就会不断进步。在他那里,实证主义原理自然成为科学分类和课程表设置的根据。

亚氏科学分类法有些简单,孔氏的则过于强调一体性和连续性,二者都不能直接用作现代大学课程表原理。施瓦布(Joseph J.Dchwab,1909—,著有《作为探索的科学教学》、《课程表与学生意见》)则站在现代教育水平上,讨论了各门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的结构和关系,可作参考。他比较注重学科间差异性的互补关系。他曾就学科结构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总的看法:“用新的统一概念对从前分离的知识部门的整合,不应该使我们对某些真正差异性现象的认知产生蒙蔽;某些学科差异可能是永久性的。……科学统一的学说———即坚持全部知识是统一的,要么是一个独断,要么是一个奢望。没有任何证据足以使我们得出决定性的结论:所有学科最终将归于或应当归于一统”[29]。

照他的说法,生物与非生物不同,人与自然不同,历史与自然科学不同,数学与逻辑不同,等等。健全的课程表组织应使学生受到不同学科的教育。为此,首先我们得找出学科的相互关系,决定哪些应放在一起,哪些应区别开来,还要决定讲授时顺序的安排。其次,我们得弄清学科的概念结构,这种概念结构存在于每门自然科学和许多文科学科中,他把这种结构称为各学科的基本结构(the substantivestructure of each discipline)。再次,我们得考虑各门学科句法结构(the syntactical structure)的不同。根据上述分析,在设置课程表时应充分考虑知识的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要发挥师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从事探索式教

学。施瓦布的着眼点在于课程表的微观结构,即专门化知识的内在逻辑、概念体系与发现过程等。这尤其适合于高层次人才和创造性人才的严格训练。

与施瓦布不同,美国另一位课程表专家贝莱克(Arno A.Bellack,1919—)更注重宏观课程表原理的探讨。他给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我们能发展出什么样的总课程表结构,从而使得部分课程的自律不会导致全部课程流于无政府状态?”[30]他特别重视学科的宏观联系,这样的关系他认为有三种:(1)研究相似的问题或现象的那些相关性或类似性学科的关系。如社会科学各学科或自然科学领域内各学科的关系,各种社会科学虽然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为了描述和解释人类的社会与文化行为;各种自然科学也有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描述和解释物质和生物现象。(2)更大范围内知识领域的关系,比如数学、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的关系,再如斯诺提出的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3)知识与社会即人类事务之间的关系。[31]

贝莱克认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前者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智和审美等能力,要引导学生发现复杂世界中的秩序和意义,要帮助学生形成指导自己行动的原则和方法等。根据上述第一种关系,他建议自然科学、数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学者应当集于一堂共同探讨教学结构,在保证自身领域整体性的同时,恰当界定其在整体课程表中的地位。第二种关系牵涉到科学与人文鸿沟的填平,他建议从相反相成的视野出发,其一是为了使学生获得跨领域的有共性的概念图式、探索方法;其二是为了使学生得到超越个别领域界限的思想模式,如分析

的、经验的、关系的、道德的等等。根据第三种关系,应给学生提供解决社会和文化难题的机会,当然这样做时不能忽视理论的作用,因为没有对知识领域越来越多的理解,那些广泛复杂的问题无从解决。这里给我们一个启发,大学课程表不能简单地视为只是若干课程的排列,其中体现着一定的教育观念、教育哲学。

尽管目前大多数人公认美国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然而远非尽善尽美,美国人并不满足。布卢姆(Allan Bloom)就是有代表性的一位。他也是经典巨著和人文教育的鼓吹者,多年执教于美国大学人文讲坛,相信人文教育之主题是善和正义的生活。他认为这个最重要的教育观现在正被挤出美国大学课程表。[32]在他著名的《美国精神的终结》一书中,他严厉地批评了美国大学教育的失败和学生心灵的贫困。他提醒说,美国那种以民主人格为总目的的教育和文化传统正在被破坏,这表现为学生对美国制度起源和自由人权学说的轻视[33],还有经典巨著阅读的衰落等等。

以上对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作了简略的评介。至于这些理念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作用,这需要有专门的研究。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借鉴西方教育理念,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依据自己的国情,在理念上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有自身的特点。这将在其他专文中论述。

注释:

中石油19《西方艺术赏析》在线作业

在线考试 单选题 (共32道题) 收起 1.( 2.0分)《画家之母》是哪位德国画家? A、丢勒 B、达芬奇 C、罗丹 D、梵高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2.(2.0分)美术史上所记载的第一位画家是 A、达芬奇 B、凡艾克 C、乔托 D、委罗内塞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3.(2.0分)以下哪幅是乔托的作品 A、《犹大之吻》 B、《胜利女神》 C、《圣三位一体》 D、《雅典学院》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4.(2.0分)达芬奇的老师是 A、乔托 B、委罗基奥

C、乔尔乔内 D、凡·埃克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5.(2.0分)那个作品不是达芬奇的作品 A、《大卫》 B、《蒙娜丽莎》 C、《抱貂夫人》 D、《岩间圣母》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6.(2.0分)米开朗琪罗的晚年作品是 A、《摩西》 B、《美第奇陵墓的雕像》 C、《大卫》 D、《哀悼基督》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7.(2.0分)是哪个画派最早把自然风景主题引入绘画? A、巡回画派 B、印象派 C、超现实主义画派 D、威尼斯画派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8.(2.0分)世界上第一幅油画作品是 A、《花神》 B、《岩间圣母》 C、《蒙娜丽莎》 D、《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9.(2.0分)勃鲁盖尔的作品都是表现什么题材? A、风景 B、上层社会 C、农民生活 D、宗教故事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10.(2.0分)哪个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 A、鲁本斯 B、维米尔 C、拉斐尔 D、安格尔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11.(2.0分)《侏儒塞巴斯蒂安》的作者是 A、丢勒 B、委拉斯开兹 C、卡拉瓦乔 D、贝里尼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12.(2.0分)《浴后的狄安娜》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 A、浪漫主义 B、文艺复兴 C、洛可可 D、巴洛克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 论文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 你喜欢西方美术史上的哪个时期,举例并分析原因 经过一个学期的西方美术作品欣赏课程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西方美术史上的各个时期的著名画家及其作品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时期是19—20世纪的现实主义时期,因为现实主义时期的艺术作品都非常写实,很生动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情况等。而现实主义时期的艺术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法国的雕塑家罗丹。 罗丹,他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恢复了西方雕塑对人类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表现。然而,罗丹的一生却总是被人攻击和嘲讽的,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他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得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罗丹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思索中去,因此,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作品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一种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他的著名作品有很多,如《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吻》、《思想者》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青铜时代》和《思想者》。 《青铜时代》,它是罗丹依据真实人物塑造出的一个裸露的青年男性的人体雕塑,这个男子的左手微微握拳,右手抓住自己的头发,右腿弯曲着,右脚微微抬起,好像正要迈步的样子;头部微向后仰,眼睛微闭着,看似是睡意朦胧的状态,但身体却十分舒展,好似是即将要从梦中醒来想要伸展全身的样子。 这个雕塑最初被罗丹命名为“被征服者”,后在把雕塑中的棍子取消后才被改名为《青铜时代》,这个名字也重新为雕塑赋予了新的含义,它象征着人类刚刚从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启蒙时代,从刚刚摆脱了野蛮和蒙昧的状态,逐渐具有了清醒的意识,过渡到具有文明和智慧的时代。 这尊雕塑被塑造的十分真实,全身的轮廓结构十分均匀,体态非常的自然、生动,身体各处都被雕塑的十分细致,如他臂上的肌肉、四肢的各个关节等,好似就是有这样一个裸露的男子站在你的面前。体型完美匀称,躯体和四肢显得平滑而优美,虽是雕塑出来的人体但他的身体却看似十分柔软、富有弹性。这个男子似乎有着真实的呼吸和血脉的流动,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他舒展全身,正在解脱一切束缚,开始发出体内一切未被发掘的力量。裸露的身体表现了他具有普遍的人性的特点,也象征着人类只是刚刚从原始社会走出来的特点。 然而,罗丹的《青铜时代》也曾经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作品,这是由于这个裸露的男子被塑造的太过真实,因此在展览会上《青铜时代》被评论界一致认为是用真实的人体浇铸而成的,罗丹为此也曾向美术院提出抗议,直到罗丹当着众人的面没有参照任何模特便即兴塑造了一个男性裸体时,才打破了这一言论,获得了他应有的荣誉。 《思想者》,是罗丹晚年最伟大的杰作,它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罗丹的另一著名雕塑。它本是《地狱之门》的一部分,应立在地狱之门雕塑的门楣之上。在他的下方,是地狱之门,那里有一群在罪恶、苦难、痛苦、绝望中挣扎的人,思想者俯身低着头,看着他们,仿佛被眼前的这一幕惨景所震动,继而陷入了苦痛的沉思中。 后来,《思想者》被独立出来,成为了罗丹个人艺术道路上一个里程碑似地雕塑。这个

《大学理念与文化》的理解

《大学理念与文化》的理解 大学是一个国家科学和教育水平的象征,同时也是与世界学术界进行对话的条件,也是引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先锋。通过一个学期对大学理念与文化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美国,欧洲,许多名校的大学理念和文化。也了解到了国内许多名校的文化。当然也分析了许多现代大学存在的问题,例如大学中仍然存在严重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短短的一个学期,学到的知识确实很多,内容丰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些名校的办学理念,这些理念,确实和国内很多大学存在差距。而且,我认为,正是办学理念的不同,才造成了教育的差距。下面我将从这里主要从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高品位的人文环境、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大学理念的了解。 我国大学凭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一些大学同样也多少滋生出有悖大学本性的,尤其在快速扩张发展下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新问题。在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此起彼伏的冲突中,大学的作为与时代和社会之精神灯塔的角色和地位有渐渐偏离之势。对大学的反思及对其本质属性的审视,使我们认识到,解决大学的问题,还是该从它是理想主义的精神所在寻找出路。大学的功能和使命决定了它必须是一个理想化的所在,在大学里,师生享有可以充分追求真理、激发思想、探知识、发展能力的自由和空间。如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所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①离弃了大学的这一基本属性,大学已经不是大学。大学精神无疑是大学的一种独有的价值取向,是对大学行为提供普遍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不是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就其特点而论,有如青年学者任剑涛所言,大学精神具有相对于政治组织体制而言的独立性,相对于意识形态而言的自由性,相对于组织化社会自我确认特性而言的批性,相对于重视功利的社会习性而言的创造性和传播知识的超脱性,相对于社会分工专门定势而言的包容性的特点。大学精神最重要之处,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而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就是一种与庸俗实用主义相区别的,坚持自己人类社会的道德良心、人类社会的文化希望、人类社会的科学脊梁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如哲学家赵鑫珊所说:大学不仅应该是人类智慧的大脑,人类思想感情的宝库,还应该是人类照亮黑暗、驱除愚昧的良知和火把,是反映时代的脉搏和人间喷薄而出的浩然正气,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胆识、勇气、志向和智慧。这种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使得大学有一种"人不敢言,我则言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的英雄气概。蔡元培先生初任北大校长时的革故鼎新,一是否定了大学的官僚体制的附庸属性和读书一做官一发财的培养目标,确定了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术机构;二是批判了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明确了大学不是专门学院以及"学"与"术"的区别;三是奠定了学术自由、囊括大家、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他所做的一切,就在于坚持和弘扬一种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理想主义的大学精神反映大学的共性,是所有大学都不能放弃的价值信念。 由此可见,大学对国家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也不可替代,这使大学成为国家实力的象征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抹去哥廷根大学、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的历史,那么德国的科学、艺术、哲学还留下多少?如果现在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现代中国?因此,大学绝对不能把自己的知识使命和国家的政治前途对立起来,更不能放弃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发展必须负起的责任。牛津大学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在于它在脱离政治三百年后,返回它的古老传统并重新与政治和谐共处。

西方大学理念

问题:西方大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经典的大学理念,这些理念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极大的影响,试对它们做以论述,并结合我国实际,反思我国当下大学存在的问题。 答:纵观西方大学理念的发展,从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前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大学理念的萌芽,到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到西方近代洪堡对近代大学理念的开拓与完善、纽曼对古典大学理念的坚守、范·海斯的“威斯康星理念”、再到20世纪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理念诠释、赫钦斯对传统及经典大学理念的捍卫、克拉克·克尔对大学理念的当代调和。西方大学理念的发展有一个不断探索与坚持的过程,而在这其中,可以总结出西方经典大学理念的构成要素和核心观点: 1.大学自治 克拉克主编的《国际高等教育百科全书》使用institutional autonomy,其意为“高等院校自治”,内涵包括机构管理、资金控制、教职员聘任、招生、课程和评价六个方面,这代表了学术界的共识。 大学并非天生享有自治的特权,而是办好大学的内在规律使然。《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明确指出: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 21 世纪大学发展的永恒原则。大学要健康发展、成长壮大,自治不可或缺。“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 2.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与人们常说的“普通教育”、“博雅教育”、“自由教育”、和“人文教育”等属于同一范畴,是与专业教育及职业教育相对应的,以启迪人性之健全和谐发展的教育。从中西方都有着通识教育传统,中国的古代的“四书”、“五经”教育,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四艺”、“七艺”的传授;乃至到近现代,这种传统受到科学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的挑战,但人们并不能忽视通识教育的意义。人们之所以要重视通识教育,是因为通识教育是最能通晓人性之教育,从根本上促进人格健全和谐发展,是培养人们所期望人才之根本。 3.学术自由 西方的学术自由传统自西方大学产生之初就被确立。洪堡系统地对其加以阐述。他认为,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国家的利益实际上是一致的,因为学术自由能促进大学的繁荣,而繁荣的大学和发达的科学正是国家的利益所在。因此,国家应为大学的自由与宁静创造条件,而不是让大学直接服从于国家的种种眼前的需要。 “学术自由”既满足了社会人对知识与人类理想追求的需要,也满足了个体的人对人性完满的需要。“学术自由”既实现了人类社会对大学的期望和要求,也实现了大学自身生存发展的要求和目的。有学术自由之风气,方有学者科学研究、自由探索知识、真理之环境。因而,“学术自由”内涵的建构是大学理念构

西方艺术赏析在线作业

西方艺术赏析在线作业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西方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8-03-05 10:15:40 一、单选题 1. 米勒表现了三个妇女在麦收以后的原野上,在捡拾别人丢弃的麦穗的作品是()。 A. 《播种者》 B. 《拾穗》 C. 《倚锹的男子》 D. 《晚钟》 答案 B 2. 下列画家不是新印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 毕沙罗 B. 修拉 C. 西涅克 D. 雷.诺阿 答案 D 3.

鲁本斯有一幅作品典型地代表了巴洛克的艺术,这幅作品是()。 A.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B. 《最后的晚餐》 C. 《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 D. 《盲人的寓言》 答案 C 4. 被称为“森林歌手”的巡回画派画家是()。 A. 列维坦 B. 列宾 C. 克拉姆斯柯依 D. 西施金 答案 D 5. 德国的一个艺术理论家,叫格罗塞,他写了一本很着名的书叫()。 A. 《红楼梦》 B. 《艺术的起源》 C. 《拉奥孔》 D. 《物种的起源》 答案 B

6.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产生于()。 A. 19世纪 B. 20世纪 C. 17世纪 D. 18世纪 答案 A 7. 下面不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的是()。 A. 《西斯廷天顶画》 B. 《大卫》 C. 《哀悼基督》 D. 《蒙娜丽莎》 答案 D 8. 雕像《圣德列萨的幻觉》作者是()。 A. 委拉斯开兹 B. 贝里尼 C. 鲁本斯

D. 卡拉瓦乔 答案 B 9. 意大利巴洛克艺术最着名的代表是贝里尼和()。 A. 卡拉瓦乔 B. 鲁本斯 C. 委拉斯开兹 D. 达芬奇 答案 A 10. 18-19世纪的古典主义叫做()。 A. 旧古典主义 B. 新古典主义 C. 革命的古典主义 D. 学院古典主义 答案 C 11. 下面不是库尔贝的作品的是()。 A. 《播种者》

西方艺术赏析论文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思潮及代表性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 (学号:09290010211 姓名:马武林班级:城建土木二班)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始于十三世纪末期的意大利,粗略指涉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之间所经历的这四百多年时间。文艺复兴一词意指重生或复活,它是一个朦胧的概念,没有清楚的开始或结束日期,但通常可以涵括欧洲由野蛮的黑暗时代演进到一个在各个领域都有新发展的时代,而这些领域的成就均超越了伟大的古文明。 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本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一)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形成于13世纪末,鼎盛于15世纪至16世纪30年代,以乔托为奠基人,初期以乔托·迪·邦多纳(1267-1337)、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1510)等画家为代表,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画家为代表,是当时意大利成就最大的艺术流派。最终,生硬模仿前人技法的样式主义的流行宣布了佛罗伦萨画派的结束。 佛罗伦萨画派主要以宗教神话故事为题材。画家们遵循人文主义原则,用世俗化手法描绘至高无上的抽象的神,将神画成生活中的人的形象,并加以理想化,开一代人物画新风。作品表现的是神话故事和宗教人物,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力量。佛罗伦萨画派以油画和湿壁画成就较大,后者主要服务于教会、宫廷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别于欧洲中世纪绘画。 从技法上来看,该派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它也影响了温布里亚画派和帕多瓦画派。他们的画法细腻,画面明暗对比不甚强烈,

国内外著名大学校训(中英文对照)

国外著名大学校训(中英对照版) 1、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与真理为友. 2、杜尔大学 Drew University Freely have you received; freely give 自由地接受;自由地给予 3、夏威夷大学 University of Hawaii Above all nations is humanity 人性超越国界/人性超越种族 4、斯坦佛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5、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这句话可追溯于新约圣经的约翰福音第八章32节“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英文是: “And ye (you) sha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King James version)。 6、利哈伊大学 Lehigh University Man, the servant and interpreter of nature 人类是大自然的理解者和仆人或:理解自然;服务自然 7、北达科他大学 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Intelligence, the Basis of Civilization 才智是文明的基础 8、麻省理工学院 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nd and Hand 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这真是工程院校的校训。反映了MIT的创建者的办学理想 - 教育的内容一定要有它的实践意义。 9、华盛顿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rength through Truth 力量借助于真理 10、康涅狄克大学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He who transplants sustains “He who transplants sustains” 也是康州的州训,它反映了当初北美的殖民者的信念:上帝(He) ,把他们从英格兰迁移(transplant) 到北美大陆,会继续帮助他们,供给(sustain) 他们。用一个长句子表达这句话,可以是:“God, who transplants us, sustain us.” Or “God, who the colonists believed had Transplanted them from England to the New World, where he continued to sustain them.”

西方美术欣赏期末考试答案哦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荷马史诗》分为下面哪两部分?()(1.0分) 1.0分 ?A、 《伊利亚特》;《麦克白》 ?B、 《伊利亚特》;《奥德赛》 ?C、 《奥德赛》;《李尔王》 ?D、 《伊利亚特》;《李尔王》 我的答案:B 2 下面哪一个是埃及最大的室外雕像?()(1.0分) 1.0分 ?A、 兽首雕像 ?B、 狮身人面像 ?C、 公主雕像 ?D、 神灵雕像 我的答案:B 3 下面哪一项是法国浪漫主义出现的标志?()(1.0分)1.0分 ?A、 画作《圣母玛利亚》在卢浮宫的出现 ?B、 画作《梅杜萨之筏》在卢浮宫的出现 ?C、 画作《哀悼基督》在卢浮宫的出现 ?D、 画作《国王和王后》在卢浮宫的出现 我的答案:B 4 下面哪一个不是卡拉瓦乔的作品?()(1.0分) 1.0分 ?A、 《召唤使徒马太》 ?B、 《女占卜师》

《多疑的多马》 ?D、 《博士来拜》 我的答案:D 5 绘画中把物体变成几何体的概念是下面哪一位提出的?()(1.0分)1.0分 ?A、 乌切诺 ?B、 马萨乔 ?C、 杜尚 ?D、 塞尚 我的答案:D 6 下面哪一国人的建筑过分使用科林斯柱式?()(1.0分) 0.0分 ?A、 希腊人 ?B、 埃及人 ?C、 罗马人 ?D、 中国人 我的答案:A 7 下面哪一个不是毕加索的作品?()(1.0分) 1.0分 ?A、 《星夜》 ?B、 《母与子》 ?C、 《亚威农的少女》 ?D、 《弹曼陀铃的老人》 我的答案:A 8 库尔贝是()运动的代表画家:()(1.0分) 1.0分

现实主义 ?B、 存在主义 ?C、 古典主义 ?D、 浪漫主义 我的答案:A 9 《走下祭坛的圣母玛丽亚》的作者是下面哪一位?(1.0分)1.0分 ?A、 乔尔乔内 ?B、 乔托 ?C、 拉斐尔 ?D、 弗朗契斯卡 我的答案:C 10 下面哪一个不是戈雅的作品?()(1.0分) 1.0分 ?A、 《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 ?B、 《裸体的玛哈》 ?C、 《着衣的玛哈》 ?D、 《农民的晚餐》 我的答案:D 11 下面哪一个不是多立克式的别样称呼? (1.0分) 0.0分 ?A、 多立安 ?B、 陶多丽 ?C、 陶立安 ?D、

2020春中国石油大学石大远程《西方艺术赏析》第二阶段在线作业答案

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单选题(共15道题) 收起 1.( 2.5分)《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下午》作者是 ?A、修拉 ?B、梵高 ?C、高更 ?D、马奈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费里贝热尔酒吧间》的作者是 ?A、莫奈 ?B、马奈 ?C、德加 ?D、修拉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唯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全部八次展览的画家是 ?A、修拉 ?B、马奈 ?C、毕沙罗 ?D、莫奈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主张艺术科学化的是哪个画派? ?A、新印象派 ?B、印象派

?C、后印象派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弗拉基米尔之路》的作者是 ?A、克拉姆斯柯依 ?B、列宾 ?C、列维坦 ?D、西施金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超现实主义以谁的理论为基础? ?A、弗洛伊德 ?B、狄德罗 ?C、瓦萨里 ?D、贡布里希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泉》的作者是 ?A、提香 ?B、达维特 ?C、安格尔 ?D、普桑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以下哪幅是达维特的作品? ?A、《荡秋千》 ?B、《浴后的狄安娜》

?C、《马拉之死》 ?D、《占卜者》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1808年5月3日的枪杀》的作者是 ?A、热里柯 ?B、戈雅 ?C、透纳 ?D、德拉克洛瓦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热里柯表现法国波旁王朝丑闻的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梅杜萨之筏》 ?C、《1808年5月3日的枪杀》 ?D、《马拉之死》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雨·蒸汽·速度》是由哪位浪漫主义艺术家画的? ?A、戈雅 ?B、透纳 ?C、德拉克洛瓦 ?D、热里柯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米勒的作品中表现三个妇女在麦收后的原野上捡剩下的麦穗的作品是 ?A、《晚钟》 ?B、《拾穗》

《西方艺术赏析》第一次作业

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单选题 (共15道题) 1.(分)威尼斯画派开始把什么作为艺术表现对象 A、幻想 B、神 C、人 D、自然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分 2.(分)世界上第一幅油画作品是 A、《花神》 B、《岩间圣母》 C、《蒙娜丽莎》 D、《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分 3.(分)勃鲁盖尔的作品都是表现什么题材 A、风景 B、上层社会 C、农民生活 D、宗教故事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分 4.(分)《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的作者是 A、鲁本斯 B、伦勃朗 C、提香 D、安格尔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 5.(分)《侏儒塞巴斯蒂安》的作者是 A、丢勒 B、委拉斯开兹 C、卡拉瓦乔 D、贝里尼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分 6.(分)《浴后的狄安娜》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 A、浪漫主义 B、文艺复兴 C、洛可可 D、巴洛克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分 7.(分)接受主义美学是西方美学思潮之一,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以下哪国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分 8.(分)名作《画家之母》的作者是 A、丢勒 B、达芬奇 C、罗丹 D、梵高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 9.(分)关于艺术欣赏性质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A、不可言传性 B、不可穷尽性 C、历史批判性 D、主观差异性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分 10.(分)关于中世纪艺术,错误的表达是 A、表现了神 B、表现了人性的回归 C、表现了宗教情感 D、表现了神化了的人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分

11.(分)艺术史上第一位画家是 A、达芬奇 B、凡·埃克 C、乔托 D、委罗内塞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分 12.(分)以下那幅是乔托的作品 A、《犹大之吻》 B、《胜利女神》 C、《圣三位一体》 D、《雅典学院》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 13.(分)达芬奇的老师是 A、乔托 B、委罗基奥 C、乔尔乔内 D、凡·埃克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分 14.(分)哪个作品不是达芬奇的作品 A、《大卫》 B、《蒙娜丽莎》 C、《抱貂夫人》 D、《岩间圣母》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分 15.(分)米开朗琪罗的晚年作品是 A、《摩西》 B、《美第奇陵墓的雕像》 C、《大卫》 D、《哀悼基督》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分 多选题 (共10道题) 收起

中国高校理念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的大学理念的历史发展里程,探讨了中国古代的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中国现代大学理念的产生、繁荣与创新,以及建国后中国大学理念的发展情况,剖析了当前转型时期中国的大学理念的特点。 [关键词]中国大学大学理念演变 随着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人们对大学理念进行了更多的反思,希望能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理念的创新,以适应大学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重视哲学理念的文化古国,关于大学的理念,我们的先哲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理念思想。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大学理念 尽管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在19世纪末受西方影响才产生的,但是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孕育了丰富的教育思想,我国古代虽无现代大学之形,却在很早就有了进行高等教育的机构。中国古代进行高等教育的机构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那时称之为“太学”。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有太学、国子监和书院。 中国古代大学从汉代以后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古代官学,其教育机构主要是:太学、翰林院和国子监;二是古代书院。前者始于汗朝,发展于隋唐朝,完善于宋朝,以“学而优则仕”为目标。在古代官学的发展中,董仲舒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通过兴办教育,兴办太学,学习儒学,提倡教化,人们才能懂得礼仪,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董仲舒将太学定位在为当朝者培养统治人才这样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太学后来逐步演变为翰林院和国子监。无论是叫太学还是翰林院、国子监,它们都是朝廷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主要功能都是在为当朝者培养统治人才。 古代书院,是我国传统大学的另一重要形态。它最早见于唐代,书院刚开始时只是一种藏书楼或学者们讨论学术问题的场所,后来才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机构。古代书院其实质就像今天的民办大学。中国古代书院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不求功名、循循善诱、学术自由的风气。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将儒家的办学思想进一步总结与发展了书院的教育理念。他在《白鹿洞书院教条》中明确提出:“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人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己也”。朱熹在书院教条中指出“其所以学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分别阐述了书院自由讲学和自学读书的特点,以及阐述了书院办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和接物之要,体现了知、行合一,学、问相济,思辨结合思想,以及教育的非功利思想。这些传统书院的办学理念,对今天的大学教育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西方大学理念

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评析 张岂之1,谢阳举2① (1.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2.西北大学环境哲学暨比较哲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在西方历史上,康德首次提出了近代理性化大学理念,为现代大学的科学探索与人文理性的结合奠定了基础。洪堡的大学理念实际上是康德大学理念的实践。以后,纽曼提出了通识教育和智育是大学之本质的理念。二战前后的贾斯珀,首次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以存在哲学为基础的大学理念,其最突显之处在于强调大学应实现人的精神全面发展的整体性。二战后的美国在大学理念上颇有建树,虽声调不一,但总体上是力求实现人的发展,其指导思想是现代人文主义。 关键词:大学理念康德纽曼贾斯珀 中国大学的历史比较短,才100余年。在西方,欧洲中世纪就有大学,后来逐渐向近代大学转变。开始是意大利和法国,随后是英国和德国,至少从20世纪开始,美国后来居上,已建成全世界瞩目的高等教育体系。 我国的大学不能不受西方大学理念的影响。这就需要对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进行一些评析。本文的“大学理念”相当于“大学教育哲学”范畴。 一、康德:大学的理性化

在历史上,第一个对现代大学的学术目的、性质和秩序给出理念层次上规定的,可能是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nuel kant,1724—1804)。有关内容见《学部冲突》(也可译为《学科之争》)。该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哲学部与神学部的冲突”;第二部分是“哲学部与法律部的冲突”;第三部分是“哲学部与医学部的冲突”。这三个部分完成于不同的时间。作为一位哲学家,康德声称纯粹哲学必须探讨三大难题,即我能知道什么(形而上学);我应当做什么(道德哲学);我能希望什么(宗教哲学)。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第一个问题;《实践理性批判》研究第二个问题,并为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可是从批判理性出发,将性质上如此不同的问题放在一起解决,显然步履维艰。因此就有“两个康德”,一个是理性的康德,他反对任何虚假独断的教条,他说只有在受必然规律统治的物质世界,人类才能认识自然,纯粹理性不能证明上帝存在、灵魂不朽和意志自由;另一个是非理性的康德,承认有理性无能为力的精神世界,有不可思议的物自体世界,从道德至善上讲,有必要相信上帝的存在,必须要讲灵魂不死,相信意志自由。以上两方面就是冲突、矛盾。 康德至少在1793年就开始关注大学学部的现实冲突。1793年,他在《仅仅理性限度的宗教》一书的第一版前言中简要地讨论了这一问题,同年他在给学生的回信中说,哲学与神学的和平不过是一种假象,并对哲学家关于教义神学的所谓“理解”和沉默表示不满,他相信争论总有一天会来临。1794年10月前,70岁的康德完成了《哲学部与神学部的冲突》。1795年,有关方面禁止任何教授在大学讲授康德的

西方艺术赏析-在线作业-

西方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5 交卷时间:2018-03-05 13:44:38 一、单选题 1. 《不相称的婚姻》的作者是()。 ? A. 普基寥夫 ? B. 苏里科夫 ? C. 彼罗夫 ? D. 费多托夫 答案 A 2. 油画的创造者是()。 ? A. 达芬奇 ? B. 米勒 ? C. 凡.埃克兄弟 ? D. 拉斐尔 答案 C 3. 《时髦婚姻》的作者是()。 ? A. 雷.诺滋 ? B. 米勒 ? C. 荷加斯

? D. 庚斯博罗 答案 C 4. 《侏儒赛巴斯蒂安》作者是()。 ? A. 卡拉瓦乔 ? B. 委拉斯开兹 ? C. 鲁本斯 ? D. 贝里尼 答案 B 5. 《荡秋千》的作者是()。 ? A. 弗拉戈纳尔 ? B. 华托 ? C. 布歇 ? D. 鲁本斯 答案 A 6. 艺术欣赏的目的是()。 ? A. 进化人的灵魂 ? B. 就是让人们理解艺术 ? C. 就是让人们接受 ? D. 就是让人们产生审美愉悦

答案 A 7. 《大湾岛上的一个星期日下午》作者是()。 ? A. 雷.诺阿 ? B. 莫奈 ? C. 修拉 ? D. 德加 答案 C 8.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作者是()。 ? A. 高更 ? B. 莫奈 ? C. 梵高 ? D. 塞尚 答案 A 9. 下列不属于巡回画派艺术家的是()。 ? A. 列宾 ? B. 克拉姆斯科依 ? C. 苏里柯夫 ? D. 伦勃朗 答案 D

10. 最著名的希腊艺术作品是()。 ? A. 《胜利女神》 ? B. 《艺术的哲学》 ? C. 《蒙娜丽莎》 ? D. 《尼罗岛的维纳斯》 答案 D 11. 文艺复兴的艺术作品的主题是()。 ? A. 人 ? B. 动物 ? C. 神 ? D. 教堂 答案 A 12. 下列不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主要画派的是()。 ? A. 威尼斯画派 ? B. 希腊画派 ? C. 佛罗伦萨画派 ? D. 罗马画派 答案 B 13.

春中国石油大学西方艺术赏析在线考试

春中国石油大学西方艺术赏析在线考试第1题世界上第一幅油画作品是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2题《浴后的狄安娜》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3题那个作品不是达芬奇的作品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4题《侏儒塞巴斯蒂安》的作者是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5题达芬奇的老师是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6题哪个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7题《画家之母》是哪位德国画家?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8题以下哪幅是乔托的作品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9题主张艺术科学化的是哪个画派?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10题超现实主义以谁的理论为基础?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11题哪件作品最能代表巴洛克时期艺术特征?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12题是哪个画派最早把自然风景主题引入绘画? 您的答案: D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13题美术史上所记载的第一位画家是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14题 米开朗琪罗的晚年作品是 您的答案: B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15题勃鲁盖尔的作品都是表现什么题材? 您的答案: C 题目分数: 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西方现代艺术赏析尔雅答案解析

1.现代艺术导论 1. [单选题]请问西方现代艺术的灵魂是什么? A.怀旧情结 B.新之崇拜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你认为西方现代艺术的本质是() A.再现性 B.表现性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A.《泉》 B.《欧米哀尔》 我的答案:A 4.[单选题]你认为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是() A.创新精神 B.怀旧情结 我的答案:A 5.[多选题]以下作品中,属于现代艺术的有() A.罗丹的《欧米哀尔》 B.范安格尔的《泉》 C.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D.埃菲尔铁塔 我的答案:ACD 6.[多选题]“艺术模仿说”的代表人物是() A.德谟克利特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我的答案:AC 2.印象主义艺术:阳光下的诗篇 1.[单选题]被誉为“印象派之父”的艺术家是() A.爱德华·马奈 B.爱德华·德加 C.克洛德·莫奈 D.雷诺阿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若一物体不吸收任何光谱色,则该物体呈现出什么颜色? A.灰色 B.白色 C.黑色 D.七彩色 我的答案:B 3.[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A.《奥林匹亚》 B.《阳光下的裸女》 C.《草地上的午餐》 我的答案:C 4.[单选题] 这幅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3.jpg A.《印象·日出》 B.《睡莲》 C.《威尼斯大运河》 我的答案:A 5.[单选题] 构图上被称之为“钥匙孔美学”的是哪位艺术家() A.爱德华·马奈 B.埃德加·德加 C.克劳德·莫奈 D.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我的答案:B 6.[单选题] 《阳光下的裸女》的作者是谁? A.爱德华·马奈

西方教育理念

“西方教育理念”屡次被误读网传哈佛校训不实 2014年有望成为名副其实的“教改年”。刚刚开年,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端出“教改大餐”。 在被公开报道的改革举措中,既有宏观层面的制度性变革,也有具体的课程教学和考试改革。比如旨在均衡教育资源、治理择校难题的北京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大幕开启,东城区率先公布的改革方案被评价为“要逆天”;期末考试,北京、杭州等地的一些小学低年级告别了传统试卷,代之以游戏;浙江今年将有11所高中推行“无班级管理”,试行“走班教学”。 和以往一样,在这些教改行动中不乏“他山之石”,像浙江的“走班教学”,教育部门和学校都不讳言其中有欧美高中教育的影子。 一直以来,西方教育都是我们对中国教育进行批判的依据,是教育改革的模板。这无可厚非,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必然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的教育实践。但这种学习和借鉴首先要建立在全面真实了解的基础上,然后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社会心理择善而从、择时而动,否则,南橘就可能变成北枳。 但遗憾的是,随着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我们发现,我们对国外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误读。误读倒也罢了,更可怕的是,有时候误读会误导我们的行动。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这一说法最近广为流传,甚至连某权威大报的官方微博都对此进行了推送,社会舆论更是以此为据,对中国学前教育展开了又一轮批评和抨击。如今,在德国生活多年的人士经过严谨的调查考证,证明“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完全是不求甚解导致的误读。 这种误读误解国外教育的事例着实不少。被当作励志名言被广泛传播的哈佛校训已经被证实是子虚乌有。被很多家长奉为教子指南的畅销书、号称最早于19世纪在德国出版、后人从哈佛大学的藏书馆里发掘出来的《卡尔维特的教育》,经媒体调查后发现这是一本彻头彻尾的伪书。本人不幸还跟风买了这本书,后来一位在德国生活的同学告诉我,她在德国查

超星孙乃树西方艺术欣赏期末考试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下列哪位画家致力于构图的研究
?
乔托
A、
?
B、
曼泰尼亚
?
马萨乔
C、
?
D、
桑德里· 波提切利
我的答案 :D
2
乔托最著名的是在哪个方面的成就
?
架子画
A、
?
音乐
B、
?
壁画
C、
?
小说
D、
我的答案 :C
3
“浪漫主义狮子”是指谁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
戈雅
A、
?
籍里科
B、
?
C、
德拉克洛瓦
?
提香
D、
我的答案 :C
4
《阿卡迪亚的牧羊人》是谁的代表作
?
列尼
A、
?
布格罗
B、
?
卡拉奇
C、
?
普桑
D、
我的答案 :D
5
《丢勒自画像》中丢勒将自己画的和谁很像
?
上帝
A、
?
B、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耶稣
?
酒神
C、
?
太阳神
D、
我的答案 :B
6
发面阿伽门农墓的人是谁
?
埃文斯
A、
?
卡特
B、
?
索菲亚
C、
?
舍里曼
D、
我的答案 :D
7
《人渔故事》中的人渔姑娘爱上了谁
?
渔夫
A、
?
B、
渔夫的大儿子
?
C、
渔夫的二儿子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我深信,只有高度的文化建设,才能造成现代强盛的民族和国家,对美和艺术的理解, 是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美育”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多接触艺术,包括了解一些艺 术史,经验证明:人们对于美的鉴赏和理解力,是要靠学习才能获得的————是知识之所 赐。 西方艺术往往让人觉得驳杂繁芜,高深莫测,让人不明就里,不知所措。对西方数千年艺术发展概况的解读,体验到西方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领略到西方艺术典雅精致的风 格和浓浓的人文情怀,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入艺术的现场,感悟艺术之趣、历史之真,知 性之美。从这本书中,学有所获,常有所思,偶有所悟,其乐融融。 西方美术发展的精神基点,始于与自身的认识上。“美术”一词,在西方指非功利主义 的礼堂艺术,或主要指为纯审美而创作出的有形艺术。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表达思想感情 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纵观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状态,由于不同的民族历史传 统和相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丰富而又相对复杂的艺术景观。 西方美术的真正起点在希腊。尽览西方美术发展的线索,有过三次高峰时期。第一,古

希腊古罗马时期;第二次,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次,19世纪。 对于文艺复兴,在我学这门课以前的记忆里,留下足迹的仅仅是文学作品,远远不知道 美术作品的丰富、无限和逼真。到此刻才了解到艺术的无垠天地。 历史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中世纪是基督教统 治西方的一千年,人们的思想,生活都受到基督教义的全面渗透和压抑。这个时期的人们缺 乏创造力,缺乏自主思想,只为了上天国而活着,而文艺复兴唤醒了西方人的创造力。文艺 复兴为世界文化史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说:“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 革命。”就文艺复兴在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只有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繁荣时 代可以和它相提并论。文艺复兴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不朽的珍品。而近代先进的 艺术文化,是在文艺复兴艺术文化的基础上诞生,成长起来的。虽然文艺复兴是一次内容复 杂多变的艺术风潮,但它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典型和共通的原则,方法以及形式。 文艺复兴-----这个人类终于迎来的属于自己的曙光,这个时期的人们尽情地歌颂人, 歌颂人性,歌颂人的美是文艺复兴美学观的主旋律。美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艺术大变革中

大学的理念和高校的社会责任

大学的理念和高校的社会责任 提要:"大学的理念"不同于"高教的理念",也不同于"办大学的理念"。大致来说,可以把"大学的理念"分为三种类型:英国式的、德国式的和美国式的,三者的核心内容分别是教研并重、校园生活和社会服务。本文拟概括这三种类型的大学理念,讨论它们与当代中国社会的相关性,并论证这样一个观点:不仅美国"赠地学院传统",而且德国洪堡的大学理念和英国纽曼的大学理念,也可以看作与大学的社会责任密切相关。 关键词:大学,理念,教研并重,校园生活,社会服务 "大学的理念"一词在国人近年来对高校改革的讨论中,屡有所闻。本文先界定"大学理念",然后概括高教史上影响巨大的三种大学理念,并讨论它们与当代中国社会的相关性。 一.什么是"大学的理念"? 中文的"大学"一词是对于拉丁文的universitas的翻译,其最初的含义是"学生公会"或"教师公会"。大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最初很大程度上是民间的甚至是自发的:众多学生聚集在城市,聘请教授为他们传授知识;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都组织成民间社团,也就是所谓universitas。13世纪初的巴黎是这种意义上的universitas的集中地。1231年,教皇发布敕书《学问之母》,承认大学有权制定它自己的规章、规则、课程设置和标准学位,被认为是巴黎大学的"大宪章",而巴黎大学也因此而被看作是最早的作为一种正式建制的大学之一。 中文的"大学理念"一词,是从德语的"die Idee der Universitaet"和英语的"the idea of a university"翻译过来的。这两个词中文也可以译为"大学的观念";之所以通常都译成"大学的理念",可能是因为想以此来强调形成这个说法的文化背景。现代大学制度是在费希特、谢林、黑格尔、施莱尔玛赫尔这样的哲学家,以及洪堡、纽曼这样的教育哲学家的深入参与之下建立起来的。对于这些哲学家来说,有形的文化作品和社会建制是无形的理念的外在表现;文化和制度离开了内在的理念,就成了一具僵尸。大学的理念,也就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的生命。当然,理念之体现于外总是不完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理念与特定时期的文化和制度的关系又是一种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此外,在现代社会中,大学是一个生长在特定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经济体系、福利国家制度和经济全球化等等)之中的生命体,因此我们又要重视大学的内在理念和大学的外在功能之间的矛盾。大学的理念与大学的建制的关系、大学的理念与大学的功能的关系、大学的理念或理想与大学的现实的关系,这些问题对于办好大学都具有关键性意义,而哲学的思考可以对澄清和处理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但我们要防止把"大学的理念"理解为"高教的理念"。高等教育是现代国家三级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学校-中的一个层次,而大学-university-则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University本来就含有"综合性"的意思,甚至可以说"综合性university"的说法是同义反复,而"非综合性university"的说法是自相矛盾。当然,我们不必拘泥于西方人对university的理解;我们可以说,大学-university-在国外是指综合性大学,在中国则是指一般意义上的高等学校,因而"大学的理念"在中国就是指"高教的理念"。这当然可以,但我们因此就不仅要明确西方人讲的"大学的理念"与中国人讲的"大学的理念"涉及的并不是同样的对象,而且要考虑,在中国谈论西方人所谈论的那种"大学的理念",也就是综合性大学的理念,是否仍然有必要。笔者以为,在中国谈论综合性大学的理念是很有必要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综合性大学是很有必要的,而这样的大学是不同于其它类型的高等学校的。说这样的话并不是指其它形式的高等学校-特色高校、专科学校、社区学院等等-比综合性大学低人一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以不同的形式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办学效益,因此高低优劣主要是在各自范畴之内区分出来的。比方说,社区学院虽然在办学层次和规模上不如综合性大学,但一所优秀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