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卫生学绪论及第一章

卫生学绪论及第一章

卫生学绪论及第一章
卫生学绪论及第一章

1.医学科学的目标是

A.减轻痛苦

B.恢复健康

C.维护健康

D.促进健康

E.防止伤残

2.卫生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独立课程,重点研究

A.自然环境与健康关系

B.社会环境与健康关系

C.环境与健康关系

D.原生环境与健康关系

E.次生环境与健康关系

3.正确的健康概念是

A.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B.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好状态

C.无病就是健康

D.没有疾病和虚弱

E.有健康的躯体和正常的智商

4.公元前370多年以前,西方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提出A.人体的结构

B.消毒原理

C.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D.免疫接种的方法

E.大卫生的观念

5.20世纪人们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是由于

A.传染病死亡率太高

B.发明了治疗传染病的抗菌素

C.环境严重污染

D.城市人口增多

E.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6.生物圈的范围大致包括

A.11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B.15km深的地壳、海洋及11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C.5km深的地壳、海洋及1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D.20km深的地壳、海洋及3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E.1km深的地壳、海洋及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7.对原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B.其中存在有许多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有利的因素

C.其中良好的微小气候和优美的绿化等对健康都起促进作用

D.有些原生环境中存在某些异常现象

E.原生环境中不会存在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8.由于地球地质化学条件的区域性差异而使当地水、土壤或食物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入该元素的量,使出现居民体内该元素含

量过多或过少,并引起疾病。该病被称为

A.地方病

B.传染病

C.职业病

D.流行病

E.公害病

9.对次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B.与原生环境相比,其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C.次生环境比原生环境差

D.人类活动时不重视物质、能量平衡,就会使次生环境的质量变劣E.大量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将使次生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10.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体之间关系为

A.相互依存

B.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C.相互制约

D.相互对抗

E.相互独立

11.绿色植物从空气、水、土壤中吸取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自身成分,必须要进行

A.日光作用

B.光合作用

C.浓缩作用

D.中和作用

E.以上都不是

12.生物体之间通过食物链可传递

A.能量

B.物质

C.物质和能量

D.有机物

E.无机物

13.对食物链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食物链的关键是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的食物

B.可传递物质和能量

C.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可由无机界向有机界转移

D.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可由有机界向无机界转移

E.食物链只传递物质和能量,不传递疾病

14.人类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方式是

A.新陈代谢

B.生物转化

C.生物富集

D.化学反应

E.以上都不是

15.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何物质增加引起

A.SO

2

B.CO

C.CO

2

D.NO

2

E.NO

16.下列哪项是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A.自然灾害

B.环境污染

C.生态破坏

D.社会生活问题

E.以上都不是

17.下列哪项是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A.地方病

B.环境污染

C.生态破坏

D.社会生活问题

E.以上都不是

18.下列哪项是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A.地方病

B.自然灾害

C.生态破坏

D.社会生活问题

E.以上都不是

19.原生环境问题主要由何原因引起

A.自然力作用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等

B.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

C.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破坏

D.由于经济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

E.由于社会发展水平或结构的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

20.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

A.公害病

B.职业病

C.地方病

D.疫源性疾病

E.以上都不是

21.对生态系统描述错误的是

A.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

B.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

C.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局部范围,甚至一座山一个池塘D.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对整个系统影响不大

E.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所组成

22.生态系统中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有机界和无机界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

C.生产者、消费者、合成者和无机界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有机界

E.生产者、合成者、分解者和无机界

23.生态系统中,流动、传递、交换最频繁的物质包括

A.碳、氢、氧、氮、氯、氟六大元素

B.碳、氢、氧、氮、硫、砷六大元素

C.碳、氢、氧、氟、硫、磷六大元素

D.碳、氢、氧、钠、钾、铁六大元素

E.碳、氢、氧、氮、硫、磷六大元素

24.对生态平衡描述错误的是

A.是生物生存、活动、繁衍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B.人类的健康有赖于生态平衡

C.自然和人为因素均可影响生态平衡

D.生态平衡一旦形成,就不易破坏

E.人类必须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其他部分和环节保持动态平衡

25.哪种人为活动不会造成生态平衡破坏

A.过度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B.过度开发水利资源

C.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

D.适当海水淡化,解决缺水问题

E.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

26.水体富营养化与下述何种物质增加有关

A.氟、磷

B.氮、磷

C.碘、磷

D.氟、氮

E.碘、氮

27.某些物质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传递,并浓度逐级增高,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叫做

A.富营养化

B.生物转化

C.生物富集

D.环境自净

E.生物迁移

28.DDT在环境中可发生生物浓集,经过食物链四级浓集后,可使鸟

类体内的DDT含量为水中含量的

A.11万倍

B.51万倍

C.101万倍

D.151万倍

E.201万倍

29.下述哪项不是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富集作用的必备条件

A.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吸收

B.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

C.生物浓集过程多通过食物链进行

D.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E.污染物在环境中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

30.英国地球化学家Hanmil分析了220名英国人血液与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发现人体血液约多少种元素与地壳中的含量呈明显的相关性

A.20

B.30

C.40

D.50

E.60

31.对环境污染描述错误的是

A.可由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引起

B.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

C.不会造成环境理化结构的改变

D.对人类健康可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E.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

32.关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部分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分解成无害的简单化合物

B.大部分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分解成危害较小的简单化合物

C.污染物在环境中不会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新物质

D.污染物在环境中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E.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是有限的

33.环境的物理自净作用不包括

A.稀释

B.逸散

C.中和

D.凝聚

E.挥发

34.环境的物理自净作用不包括

A.混合

B.扩散

C.凝聚

D.沉降

E.还原

35.环境的化学自净作用不包括

A.氧化

B.水解

C.凝聚

D.吸附

E.还原

36.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自净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可通过生物作用净化

B.净化能力的大小受环境物理条件的影响

C.环境的自净作用是有限的

D.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污染物较易通过环境自净作用达到完全自净

E.一些性质稳定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等,很难通过环境自身自净作用达到完全自净

37.下列何种物质在环境中较易自净

A.有机氯农药

B.镉

C.多氯联苯

D.碳氧化物

E.汞

38.下列何种物质在环境中不易自净

A.多氯联苯

B.碳氧化物

C.氮氧化物

D.光气

E.漂尘

39.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被称为A.吸收

B.分布

C.转移

D.蓄积

E.代谢

40.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A.皮肤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汗腺

E.眼睛

41.呼吸道是环境污染物主要吸收途径的原因,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肺泡的总表观面积很大

B.肺泡壁很薄

C.肺泡间毛细血管丰富

D.吸收的污染物,可不经过肝的转化

E.气体及蒸气状态污染物多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进入血流

42.污染物在消化道中主要吸收部位是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E.大肠

43.环境污染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条件

A.水溶性

B.脂溶性

C.水溶性和脂溶性

D.分子量小于500

E.分子量大于1000

44.能阻止水、电解质和某些水溶性差的物质进入机体的屏障是A.表皮角质层

B.连接角质层

C.表皮和真皮连接处的基膜

D.上皮角质层

E.真皮角质层

45.下列物质中可经皮肤吸收最快的环境污染物是

A.苯

B.苯胺

C.甲苯

D.二甲苯

E.甲醛

46.环境污染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

A.污染物与器官亲和力

B.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

C.脂肪组织分布的量

D.器官和组织所在的部位

E.以上都不是

47.哪种物质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A.汞蒸汽

B.汞离子

C.氯化汞

D.甲基汞

E.升汞

48.环境污染物在血浆中大部分与哪种蛋白结合,再转运贮存

A.球蛋白

B.白蛋白

C.组织蛋白

D.血红蛋白

E.肌红蛋白

49.金属硫蛋白,分子量约为为6000~10000,主要由肝脏合成,其中富含A.胱氨酸

B.半胱氨酸

C.组氨酸

D.蛋氨酸

E.羟脯氨酸

50.镉、汞、锌、铜、铁等金属离子常以金属硫蛋白形式贮存在

A.肝、肾

B.肺、脑

C.心、脑

D.胃、肠

E.心、肺

51.有机氯农药氯丹、DDT、六六六及多氯联苯(PCB)等环境污染物多贮存在何种组织

A.脂肪

B.肌肉

C.骨骼

D.肝脏

E.肾脏

52.接触某种化学物后体内不一定能检出该物质,但由该物质引起的机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这种情况称为

A.体内蓄积

B.物质蓄积

C.功能蓄积

D.生物浓集

E.生物转化

53.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物质蓄积可能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

B.物质蓄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

C.化学物的蓄积作用,是慢性中毒的基础

D.有效地排除体内的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

E.在体内检出环境污染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

54.环境化学物体内生物转化第一阶段反应的酶主要存在

A.内质网

B.线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

E.细胞壁

55.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经过体内的转化,多数情况下环境化学物的毒性降低

B.解毒作用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C.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及遗传特性,对生物转化的性质与强度均有重大影响

D.多数化学物进入体内经过生物转化可毒性增强

E.前致癌物可通过生物转化后变成终致癌物

56.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未解离的和脂溶性的化学物可重新吸收入血液而不易排除

B.尿中某些化学物的浓度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

C.测定尿中某些物质或其代谢产物能间接衡量一定时间内接触和吸收该物质的情况

D.化学物的解离度与尿的pH无关

E.解离的和水溶性的化学物一般可通过被动扩散排入尿中57.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环境化学物,对其排泄描述正确的是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速度成正比

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D.肺泡中毒气压力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

E.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

58.可经毛发排出的化学物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化氢

D.苯

E.砷

59.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绝对致死剂量(LD

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

01

C.最大耐受剂量(LD

D.半数致死剂量(LD

50

E.急性阈剂量(Lim

ac

60.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A.绝对致死剂量(LD

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

01

C.最大耐受剂量(LD

D.半数致死剂量(LD

50

E.急性阈剂量(Lim

ac

61.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A.绝对致死剂量(LD

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

01

C.最大耐受剂量(LD

D.半数致死剂量(LD

50

E.急性阈剂量(Lim

ac

62.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A.绝对致死剂量(LD

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

01

C.最大耐受剂量(LD

D.半数致死剂量(LD

50

E.急性阈剂量(Lim

ac

63.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A.绝对致死剂量(LD

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

01

C.最大耐受剂量(LD

D.半数致死剂量(LD

50

E.急性阈剂量(Lim

ac

描述错误的是

64.对LD

50

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B.又称致死中量

C.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

D.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E.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

50

呈正比

65.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B.在此剂量下的任何量都不应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

C.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D.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E.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

66.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

A.是表示化学毒物毒性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

B.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C.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D.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E.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67.急性毒作用带为

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E.以上都不是

68.慢性毒作用带为

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E.以上都不是

69.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大

A.LD

50

B.LD

C.LD

01

D.LD

100

E.ED

70.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

A.LD

50

B.LD

C.LD

01

D.LD

100

E.ED

71.衡量化学物质毒性大小的毒性指标数值由大到小的次序为

A.LD

50> LD

01

> LD

>ED

>Lim

ac

B.LD

100> LD

50

> LD

> LD

01

>Lim

ch

C.LD

01> LD

50

> LD

01

> Lim

ch

> Lim

ac

D.LD

100> LD

50

>MLD> LD

01

> LD

E.ED

0> Lim

ch

> LD

> LD

50

> LD

100

72.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出现机率最大的是

A.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B.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

C.机体代偿疾病前状态

D.患病

E.死亡

73.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出现机率最小的是

A.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B.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

C.机体代偿疾病前状态

D.患病

E.死亡

74.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A.伦敦烟雾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水俣病事件

D.米糠油事件

E.以上都不是

75.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慢性毒作用引起的是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B.四日市哮喘病

C.痛痛病事件

D.博帕尔异氰酸甲酯事件

E.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76.痛痛病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

A.铅

B.铬

C.镉

D.锰

E.锌

77.水俣病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

A.砷

B.汞

C.碘

D.氟

E.氯

78.米糠油事件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

A.甲醛

B.甲苯

C.多氯联苯

D.异氰酸甲酯

E.以上都不是

79.第1类人类致癌物不包括:

A.黄曲霉毒素

B.联苯胺

C.砷化合物

D.2-萘胺

E.甲醛

80.第1类人类致癌物必须有

A.对人致癌方面充分的证据

B.充分动物实验结果证明

C.经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有一定的线索

D.有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果

E.已建立了动物模型

81.在众多的环境致癌因素中,化学性致癌因素约占

A.50%

B.60%

C.70%

D.80%

E.90%

82.在众多的环境致癌因素中,物理性致癌因素约占

A.5%

B.10%

C.15%

D.20%

E.25%

83.60年代初期,震惊世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首次让人们认识到A.药物的副作用

B.化学物的致畸性

C.化学物的致癌性

D.化学物的致突变性

E.药物的致癌性

84.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结局不包括

A.畸形

B.早产

C.肿瘤

D.死胎

E.遗传性疾病

85.突变发生在体细胞,结局主要是

A.发生肿瘤

B.抵抗力下降

C.常见病增多

D.发生畸形

E.以上都不是

86.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非特异性损害不包括

A.常见病的发病率增加

B.人体抵抗力下降

C.肿瘤的发生率增加

D.多发病的发病率增加

E.劳动能力降低

87.可影响环境污染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污染物的A.理化特性

B.剂量

C.强度

D.作用持续时间

E.联合作用

88.下列毒物毒性最大的是

A.CCl

4

B.CHCl

3

C.CH

2Cl

2

D.CH

3

Cl

E.CH

4

89.对人体有毒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

A.最低需要量

B.最高需要量

C.最高容许限量

D.最低容许限量

E.以上都不是

90.人体必需的元素及化合物,其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呈现出一种

A.S形曲线

B.抛物线

C.直线

D.V形曲线

E.以上都不是

91.人体必需的元素及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

A.最高容许浓度

B.最低供给的限量

C.最低容许限量

D.最高容许浓度及最低供给的限量

E.最高需要量

92.体内毒物蓄积若要达到最大蓄积量,至少需要几个生物半减期

A.4

B.5

C.6

D.7

E.8

93.人体红细胞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的人,对哪种化学物特别

敏感

A.硝基苯类化合物

B.多氯联苯

C.甲苯

D.三氯乙烯

E.以上都不是

94.对人体有毒的元素及化合物,其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常呈现出一种

A.S形曲线、抛物线、直线

B.抛物线、抛物线、V形曲线

C.S形曲线、直线、V形曲线

D.抛物线、直线、V形曲线

E.以上都不是

95.剂量-效应关系,它表示化学物

A.摄入量(剂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B.毒性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C.摄入量(剂量)与生物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D.摄入量(剂量)与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E.以上都不是

96.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毒性、摄入量、生物半减期

B.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

C.理化特性、毒性、摄入量

D.摄入量、理化特性、作用时间

E.蓄积部位、摄入量、生物半减期

97.在每日摄入量一定的条件下,经过一个生物半减期时,体内蓄积量就可达到最大蓄积量的

A.25%

B.30%

C.50%

D.75%

E.90%

98.在每日摄入量一定的条件下,经过2个生物半减期时,体内蓄积量就可达到最大蓄积量的

A.25%

B.30%

C.50%

D.75%

E.90%

99.异丙醇本无肝毒性,但异丙醇与肝毒物四氯化碳同时作用于机体时,后者的肝毒性比其单独作用于机体更强,这种现象被称为

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加强作用

D.拮抗作用

E.独立作用

100.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使用阿托品,这是利用了阿托品对有机磷农药的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加强作用

D.拮抗作用

E.独立作用

型题】

【A

2

101.卫生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生活环境、食物、生产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B.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C.医学统计方法

D.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预防措施的原则

E.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02.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在日本富山神通川下游地区,因某锌冶炼厂排出废水,使水及水稻受到污染,造成居民中出现以骨骼系统病理改变为主的一系列疾病,该病可能是

A.水俣病

B.痛痛病

C.地甲病

D.克山病

E.大骨关节病

103.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在日本富山神通川下游地区,因某锌冶炼厂排出废水,使水及水稻受到污染,造成居民中出现以骨骼系统病理改变为主的一系列疾病,该病可能由何污染物引起

A.铅

B.铬

C.镉

D.锰

E.锌

104.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石油化工厂废水污染,并通过水-鱼-人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引起居民中大量出现以感觉障碍、共济运动失调、视野缩小、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眼球运动异常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疾病,该病可能由何污染物引起

A.汞

B.镉

C.铅

D.砷

E.铬

105.1984年,在印度博帕尔某化工厂,由于贮气罐泄漏,造成厂周围居民区15万多人中毒, 250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此次泄漏的化学物是

A.异氰酸甲酯

B.三氧化二砷

C.多氯联苯

D.四氯乙烯

E.三氯乙烯

106.1968年日本某一食用油厂在炼油时,食用油被污染,造成1万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色素沉着、无力、呕吐等中毒症状,且有16人死亡。此次公害事件是由于食用油被何种化学物污染

A.异氰酸甲酯

B.三氧化二砷

C.多氯联苯

D.四氯乙烯

E.三氯乙烯

107.20世纪60年代初,震惊世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造成28个国家地区中出生8000多个短肢畸形儿。此事件的发生,使医学界首次认识到母体安全的化学药物不一定对胎儿安全,此后人们开始重视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的A.慢性作用

B.急性作用

C.致畸作用

D.致癌作用

E.致突变作用

【B型题】

A.地球化学性疾病

B.寄生虫病

C.大气污染

D.酗酒

E.传染病

108.主要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109.主要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110.主要属于社会环境问题

A.粉尘

B.氰化合物

C.苯等有机溶剂

D.病原微生物

E.硫化氢

111.火力发电站主要存在的污染物是

112.电镀厂主要存在的污染物是

113.皮革制造厂主要存在的污染物是

114.家具、制鞋等企业主要存在的污染物是

A.生物转化

B.生物富集

C.食物链

D.富营养化

E.生态平衡

115.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为

116.生物体之间,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的食物,并为其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这种链状关系为

117.含有大量氮、磷的污染物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的感官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这种现象为

118.有些污染物,在生物体之间可沿着食物链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叫

A.极毒

B.剧毒

C.中等毒

D.低毒

E.无毒

(mg/kg)为1~50属于

119.大鼠口服LD

50

120.大鼠口服LD

(mg/kg)为51~500属于

50

(mg/kg)>15,000属于

121.大鼠口服LD

50

A.第1类的对人类致癌物

B.动物致癌物

C.可疑致癌物

D.免疫抑制物

E.致畸物

122.联苯胺

123.铅

124.甲基汞

A.公害病

B.职业病

C.传染病

D.食物中毒

E.地方病

125.痛痛病属于

126.克山病属于

127.矽肺属于

A.联合作用

B.相加作用

C.协同作用

D.加强作用

E.拮抗作用

128.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超过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129.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为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130.一种化学物对某一器官或系统无毒作用,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作用时,使其毒作用增强

131.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使得毒效应大于或小于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132.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小于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致癌作用

D.致畸作用

E.非特异损害作用

133.1984年发生在印度博泊尔的异氰酸甲脂中毒事件的健康损害属于134.20世纪60年代初,震惊世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的健康损害属于

135.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属于

136.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居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增加的现象属于

【X型题】

137.卫生学的目的是

A.预防疾病

B.消除各种致病因素

C.提高生命质量

D.促进健康

E.使人类不患病

138.生物圈含有

A.空气

B.水

C.日光

D.土壤

E.岩石

139.环境可分为

A.原生环境

B.次生环境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

E.污染环境

140.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有

A.生物因素

B.社会心理因素

C.人文因素

D.化学因素

E.物理因素

141.自然环境中包括

A.大气圈

B.社会圈

C.岩石圈

D.水圈

E.生物圈

142.生态系统四要素中的无机界包括

A.空气

B.水

C.绿色植物

D.土壤

E.太阳辐射

14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全面的考虑应包括

A.互相联系

B.互相制约

C.互相作用

D.互相依存

E.互相适应

144.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A.大气污染

B.酸雨

C.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危机

D.土壤资源破坏与生态恶化

E.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锐减

145.发生在日本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有

A.水俣病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米糠油中毒事件

D.四日市工业废气污染引起哮喘病事件

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146.生态系统由下述哪些要素组成

A.生产者

B.消费者

C.有机界

D.分解者

E.无机界

147.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分为

A.一级消费者

B.二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

D.四级消费者

E.五级消费者

148.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之间进行着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A.流动

B.传递

C.交换

D.消耗

E.循环

149.工业“三废”是指

A.废气

B.废烟

C.废水

D.废尘

E.废渣

150.环境污染物可来源于

A.工业生产“三废”

B.日常生活“三废”

C.农业生产

D.交通运输

E.自然灾害

151.与食物链有关的公害病是

A.水俣病事件

B.痛痛病事件

C.米糠油中毒事件

D.化学烟雾事件

E.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152.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流入水体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

A.氮

B.氟

C.碘

D.磷

E.砷

153.在环境中,污染物发生富集作用时,必须具备下述条件

A.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吸收

B.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

C.有食物链存在

D.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E.对环境产生污染

154.环境污染物在生物环境条件中进行分布、迁移、代谢时有哪些特点A.比非生物环境条件复杂

B.与食物链有关

C.大部分污染物可通过生物转化,转变成无害或危害较小的简单化合物D.迁移方式以稀释、扩散、溶解、沉降等物理作用为主

E.有一些物质可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新物质

155.环境污染物的自净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环境结构

B.环境状态

劳动卫生学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劳动卫生学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开课教学考试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 学时备注学期方式方式论文 0000A0001 2 54 1 讲授自然 辩证法考试公 0000A0002 1 36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讲授考试共必 0000A0004 3 64 1 英语高级阅读讲授考试 修0000A0005 2 英语听力与口语72 1,2 讲授考试课0000A0006 1 英语写作 30 2 讲授考试学 3 0710B0001 统计 软件及医学应用 54 2 讲授考试学位分子生物学技术位 3 0710B0003 54 2 讲授考试基课 0710B0002 医学统计学 3 54 1 讲授考试础课 3 1004B0003 高级流行病学 54 2 讲授考 试学 2 1004C0002 现代环境卫生学 36 2 讲授考试位 2 1004C0003 现代劳动卫生学 36 2 讲授考试专业 2 1004C0004 器官毒理学 36 2 讲授考试课 1 0710D0001 医学科研设计 18 1 讲授考查 1 0710D0003 细胞生物学18 2 讲授考查 1 0710D0002 组织化学技术 18 1 讲授考查选 1 1004D0001 社 会医学及卫生管理学 18 1 讲授考查修 1 0000D0003 文献检索 18 2 讲授考查课 1 0817B0001 现代仪器分析 18 2 讲授考查 1 0710D0004 细胞培养 18 1 讲授考查 1 1004D000 2 医学免疫 学 18 1 讲授考查非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补修《卫 生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不计补修课程学分参加学 术活动:听学术报告2-3次或参加国内不计学分教学学术会 议1次实践参加教学实践:指导本科生实验教学2次,助教2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一章

第1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教学任务: 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和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重点及难点: 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1、生命的起源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 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 化的结果 2、辩论:先有鸡蛋?先有鸡? 新课讲授: 一、概述 1、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含义 细胞: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一般由质膜、细 胞质和核(或拟核)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的种类:神经细胞(寿命最长) 细胞的特点:能分裂(生长)但分裂次数有限, 癌细胞:无穷分裂细胞,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分析人体细胞的元素组成可发现有如下规律: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 (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O 65% C 18% H 10% N 3% P 1.4% S 0.3% 其他元素少于3% (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 C 55.99% O 14.62% N 9.33% H 7.46% Ca 4.67% P 3.11% K 1.09% S 0.78% Mg 0.16% ①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在人体细胞干重中C的含量达到55.99% (鲜重中C的含量达18%) ②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4种:C、H、O、N。在细胞中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占组成细胞元素总量的90%左右。 ③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6种:C、H、O、N、P、S。这6种元素占细胞总量的97%。 (2)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018年幼儿卫生学大纲

2018年最新幼儿卫生 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幼儿卫生学》考核内容和要求绪论 【考试内容】 识记:幼儿卫生保健 理解:幼儿卫生保健的意义;幼儿卫生保健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第一节奇妙的人体 第二节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考试内容】 识记:人体的基本形态;细胞、组织、新陈代谢、酶的概念;骨的构成、脊柱的四大生理弯曲;呼吸的概念、呼吸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的分类;牙齿的结构;泌尿系统的构成、。 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骨骼、关节的特点;呼吸系统的特点;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幼儿牙齿的发育;幼儿皮肤的特点;幼儿甲状腺的特点;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幼儿视觉器官的特点;幼儿听觉器官的特点。 应用: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幼儿眼的卫生保健;幼儿耳的卫生保健。 第二章幼儿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第一节幼儿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幼儿健康检查 第三节幼儿生长发育评价 【考试内容】 识记:生长、发育的概念;形态指标、生长发育评价方法。 理解: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幼儿生长发育评价。

应用:幼儿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运用形态指标评价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第三章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卫生 第一节幼儿的营养卫生 第二节幼儿膳食的配置及饮食卫生 【考试内容】 识记:营养、营养素、能量的概念。 理解:营养与幼儿的生长发育;幼儿所需的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需要量;幼儿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幼儿膳食的特点;幼儿膳食的配置原则。 应用:制订科学的营养食谱;食谱质量检测;预防食物中毒;幼儿易缺乏的无机盐及产生的缺乏症;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四章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第一节幼儿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二节幼儿非传染性常见病及其预防 第三节幼儿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预防 【考试内容】 识记: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理解:传染病的基本特性;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特点;非传染性常见病的特点;幼儿常见寄生虫病特点。 应用: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护理;非传染性常见病的预防;幼儿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预防。 第五章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第一节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预防

劳动卫生学 复习题(含答案版)

填空 1. 职业卫生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 2、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职业损害,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统称为职业性病损。 3、肌肉活动时的能量来源有ATP-CP系列、需氧系列、乳酸系列。 4、举出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的名称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或者癌症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性有害因素、物理性有害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 5、毒物的联合作用包括独立、相加、协同和拮抗作用。 6、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7、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 8、. 列举几种非电离辐射射频辐射、红外线、紫外线和激光。 9、职业中毒的诊断应有充分的资料,包括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调查、和症状和体征以及必要 的实验室检测 11、驱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依地酸二钠钙。驱汞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二巯基丙磺酸钠 12、慢性汞中毒的典型临床症状为易兴奋症、口腔炎、和震颤 13、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为氯气、氨气和氮氧化物等。 14、窒息性气体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和化学性窒息性气体两类。 15、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为一氧化碳、氢氰酸和氰化氢等。 16、主要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干扰氧的传递一氧化碳被吸收入血液后。 17、氰化氢中毒的临床可分为四期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麻痹期。 18、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 19、急性苯中毒在尿中可能检出的代泄产物为酚。 20、有机磷农药多数品种遇碱后易被分解破坏,而敌百虫农药遇碱后可生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 21、矽肺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X线形态表现是圆形小阴影,是矽肺诊断的主要依据。 22、矽肺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结核、自发性气胸、肺及支气管感染和肺心病等。 24、中暑按发病机制可分为热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25、根据损伤的程度.噪声所致的永久性听阈位移分为听力损伤和噪声性耳聋。 28、由于皮肤和肺是职业致病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和直接作用器官,故职业性肿瘤也多见于此。 29、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职业性致癌物可分为三类:确认的致癌物及生产过程、可疑致癌 物、潜在致癌物。 30、预防性卫生监督,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厂矿企业,职业卫生设施必须与生产项目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31、自然通风是以风压和热压作用是空气流动所形成的一种通风方式。 32、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检查、离岗时检查和应急健康检查。 33、常用的采样方式有个体采样和定点区域采样。 名词解释 动力定型(dynamic stereotype):当长期在同一劳动环境中从事某一作业活动时,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渐形成能提高该项作业能力的能动作用,这种现象称动力定型。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进入体内的毒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固有的复杂生化过程,在体内酶的作用下,经受各种生化过程,其本身的化学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称为生物转化。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

(完整版)幼儿卫生学第一章练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幼儿卫生学研究的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 研究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B 研究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 C 研究婴幼儿的营养 D 研究婴幼儿的卫生保健 2、关于幼儿卫生学的主要任务的说法,错误的是(D ) A 研究婴幼儿的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B 探寻影响婴幼儿健康的因素 C 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D 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 3、关于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身心发展平稳 B 身心不成熟 C 对外界适应能力强 D 对疾病抵抗力强 4、关于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卫生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是婴幼儿身体发展特点的需要 B 是家庭、社会对婴幼儿的期望的需要 C 是婴幼儿教师职责的需要D以上说法都对 5、对于如何学好幼儿卫生学的说法,错误的是(D) A 掌握幼儿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B 用科学的卫生知识指导实践 C 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简答题: 1、幼儿卫生学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卫生学 第一节: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第一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2、下列不属于运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是(D ) A 骨 B 骨骼肌 C 骨连接 D 骨髓 3、关于婴幼儿骨骼特点及保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婴幼儿的骨骼生长较慢 B 婴幼儿的骨骼较软 C 不良姿势易导致脊柱变形 D 婴幼儿皮肤娇嫩,不易多做户外运动 4、为促进婴幼儿骨骼健康成长,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A 多吃含钙、磷丰富的食品 B 适当补充维生素C C 少做户外运动 D 少接受阳光照晒 5、关于婴幼儿肌肉特点及保育的正确叙述是( D )

环境卫生学 题库大全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气;水;土壤 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幼儿卫生学打印教案

幼儿卫生学 教 案 授课教师:陈琼 授课专业:幼教

绪论 班级: 教学任务 1、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幼儿卫生学的意义和方法 2、知识目标:知道幼儿卫生学的概念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好幼儿卫生学课程的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重点及难点: 幼儿卫生学的概念和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1 课时 幼儿卫生学是研究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营养和身心保健的一门科学,也是幼儿师范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学科。 主要任务研究婴幼儿的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寻影响婴幼儿健康的多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学好本学科的知识,应当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技能,结合见习和实习适动,丰富感性知识,已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以科学的卫生知识指导实践。同时,要求未来的幼儿教师要模范遵守各项卫生制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为幼儿树立榜样。 复习题

?1、幼儿卫生学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2、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卫生学?

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第一节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 班级: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使学生了解人体各系统和各器官的生理解剖结构、功能。 2. 掌握幼儿身体各系统和各器官的生理特点以及采取的相应卫生保健 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幼儿身体各系统和各器官的生理特点。 2. 与幼儿生理特点相结合的卫生常规知识。 细胞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功能不同,形态也就不同。 结构相同、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间质构成组织。比如,上皮组织。 不同类型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集合在一起,就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比如,脑、眼、耳、心、肝、脾,肺、等等。 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组成系统,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的生理功能。人体中各个系统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进行,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最新劳动卫生选择

劳动卫生选择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1、劳动卫生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A 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 B 研究劳动过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 C 劳动者在过去过程中对健康的损害和职业病的发生、发展情况的学科 D 研究劳动过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和改善生产环境的学科 E 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和改善生产环境的学科 答案:E 难度:易 考点:1.劳动卫生职业病学概述了解劳动卫生的内容 2、劳动卫生学研究的目的在于 A 预防职业病 B 治疗职业病 C 研究职业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 D 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提高生产率 E 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答案:D 难度:易 考点:1.劳动卫生职业病学概述了解劳动卫生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3、生产过程是指 A 生产工艺过程中劳动者的班组、工作时间、操作体位和方式,体力和脑 力劳动比例关系

B 劳动生产场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工艺所需人为环境及污染物等 C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使用原料和产品等 D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环境和劳动组织、操作体位和方式等 E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各种污染因素和不良环境条件等 答案:C 难度:易 考点:1.劳动卫生职业病学概述 1.1 生产过程定义 4、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 A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接触了化学物质 B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 C 工人接触了有毒物质引起的机体病理改变 D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E 能引起职业病的化学物质 答案:B 难度:易 考点:1.劳动卫生职业病学概述 1.1 什么是职业有害因素 5、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化学和物理因素 A 全部是有害的 B 其作用决定于条件 C 多数无害仅少数有害 D 多数有害仅少数无害 E 根据水溶性决定其有害或有益

压力元件公司劳动卫生学调查

某压力元件有限公司劳动卫生学调查 (作者汤丽霞)河南航天压力元件有限公司为更好地适应市场,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的能力,2002年进行了搬迁改造,并于 年底投入试生产。为检验设备在运行当中可能产生的危害是否符合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我所于2003年12月22~24日对该公司生产设 备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卫生学调查与评价,现将结果报 告如下。 1内容与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 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职业健康教育,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调查该厂总平面规划设计,生产工艺流程 及设备设置以及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等的落 实情况。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分别依据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 生标准(GBZ-200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 业接触限值(GBZ2-200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199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等。 2建设项目概况 2.1 一般情况该公司现有职工154人,(工人85人),特种作业人员11人,包括:电焊工2人、空压工2人、电工3人、司机2人、热处理工2人。公司现使用生产设备主要有普通车床(C616A、 CJ0632-CI、C3616),数控车床(CNC616A、CNC3616P)铣床(×8130)以及钻床、剪板机、折弯机、电焊机、氩弧焊等生产设备。 2.2主要有毒有害因素 2.2.1 毒物因素零件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冷却液挥发、蒸发在空 气中的苯、全烃以及氩弧焊使用锰焊条时产生的锰烟等;

幼儿卫生学重点讲义

《学前卫生学》 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生长发育 1.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最重要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 2.脊柱生理性弯曲: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3.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4.“婴儿抚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 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6.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 7.隐睾:婴儿出生后,一侧或两侧睾丸未降至阴囊 8.腕骨钙化:八块腕骨,全部钙化,大约在10岁 9.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10.关节:可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 11.前囟晚闭:是指前囟在1岁半尚未闭合。 12.促进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营养,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体格 锻炼;合理的生活安排;以及积极防治各种常见病,传染病和寄

生虫病 13.生理性远视:5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一般到5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正常视力)。 14.上行性泌尿道感染:细菌经尿道上行,到达膀胱、肾脏,所引起 的泌尿道感染,叫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15.婴幼儿的耳咽管的特点: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 第二章婴幼儿营养 / 1.维生素A的来源:一类来自动物性食品中的维生素A,另一类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 2.含锌丰富的食物:锌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奶、蛋等。 3.添加辅食的目的:补充乳类中营养成分的不足,增加营养促进生长发育,为断奶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做好准备。 4.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的因素: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乳糖和氨基酸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植酸和草酸可与钙形成不溶解的钙盐,不利于钙的吸收。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类、虾皮、紫菜、海带、芝麻酱等。 5.热能:由食物所供给的产热营养素在代谢过程中氧化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热能。 6.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因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劳动卫生名词解释

劳动卫生名词解释 1.职业性病损: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和工作相关疾病。 2.工作有关疾病:是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或接触病史。 3.氧需:劳动1min所需要的氧量。其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呼吸器官的功能。 4.氧债:氧量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 5.静力作业:又叫静态作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6.动力作业:动态作业,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7.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①化学有害因素②物理有害因素③生物有害因素),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统称职业性有害因素。 8.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9.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10.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11.蓄积: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12.粉尘:是指直径很小的固体微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天然生成,或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为原因而生成。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性质):1无机粉尘2有机粉尘3混合性粉尘。 13.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μ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 14.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考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3夏季露天作业。 15.声强: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用能量大小表示声音的强弱称为声强。其决定于单位时间内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声波能量,通常用“I”表示,单位W/M2。 16.声强级:用对数来表示声强的等级,通常规定以听阈声强I0=10-12W/ M2作为基准值来度量任一声音强度I,取常用对数,则任一声音声强级的计算公式:LI=lgI/I0。 17声压级:SPL,单位分贝(dB),并以1000Hz的纯音的听阈声压为基准声压,定为0dB,与被测声压的比值,去对数后即为被测声压的声压级。 18.等响曲线:利用与基准音比较方法,可得出听阈范围各种声频的响度级,将各个频率相同的响度的数值用曲线连接,即绘出各种响度的等响曲线图。 19.铅吸收:有密切铅接触史,尚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尿铅≥0.39μmol/L(0.08mg/L)或0.48μmol/24h(0.1mg/24h);血铅≥2.40μmol/L(50μg/dl);或诊断性驱铅实验后尿铅≥1.440μmol/L 而<3.84μmol/L者。 20.铅线:口腔卫生不好者,在齿龈与牙齿的交界边缘上可出现由硫化铅颗粒沉淀形成的暗蓝色线。 21.中毒性肺水肿:是指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后所引起的肺间质及肺泡腔液体过多积聚为特征的疾病,最终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刺激性气体所致的最严重的危害和职业病常见的急症。 22.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肺水肿的一种类型,是刺激性气体中毒,创伤,休克,烧伤,感染等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的以进行性呼吸窘迫,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幼儿卫生学》模拟试题(二)

第1页(共4页)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重庆市2012-2013学年幼儿教育专业 《幼儿卫生学》模拟试题(二)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方式 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幼儿肘关节较( ) ,用力牵拉手臂,易发生牵拉肘。 A 、紧 B 、松 C 、大 D 、小 2、动静交替,劳逸结合,这符合大脑皮层的( )原则。 A 、优势兴奋 B 、镶嵌式活动 C 、建立动力定型 D 、保护性抑制 3、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是( )。 A 、蛋白质、脂类与碳水化合物 B 、矿物质、脂类与碳水化合物 C 、蛋白质、糖类与碳水化合物 D 、维生素、脂类与热源 4、夜盲症的病因是缺乏(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5、测体温前,先要看看体温计的水银线是否在( )以下。 A 、30度 B 、35度 C 、37度 D 、40度 6、幼儿感染性腹泻 ,多发生在( )。 A 、春夏 B 、秋冬 C 、夏秋 D 、春冬 7、预防接种是保护( )的重要措施 A 、病人 B 、医生 C 、环境 D 、易感者 8、有利于钙吸收的维生素是(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9、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 )。 A 、患者 B 、病原携带者 C 、病人 D 、易感者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无黄疸型肝炎症状的是( )。 A 、病初类似感冒,相继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B 、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C 、精神不好、乏力 D 、平时不爱哭的小儿,表现出烦躁、好发脾气 11、止鼻血一般压迫鼻腔( )可止血。 A 、5分钟 B 、15分钟 C 、10分钟 D 、20分钟 12、保护易感者最有效的方式是( )。 A 、与病人隔离 B 、不接触病人 C 、不去公共场所 D 、进行各种预防接种 13、智力以思维发展为核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 )、想象力。 A 、记忆力 B 、平衡力 C 、协调力 D 、理解力 14、( )是最基本的、最低层次的需要。 A 、安全需要 B 、生理需要 C 、尊重需要 D 、爱的需要 15、晨间检查的步骤是( )。 A 、问、摸、看、查 B 、摸、看、问、查 C 、查、摸、问、看 D 、问、查、摸、看 16、合理安排就餐时间和正确分配食品的( ),是对膳食制度的最基本要求。 A 、种类 B 、数量 C 、大小 D 、形状 17、每餐热量分配中,早餐占( )。 A 、15%~20% B 、25%~30% C 、35%~40% D 、45%~50% 18、保育员和教养人员应熟悉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早期症状,以便做到( )。 A 、早诊断 B 、早发现 C 、早治疗 D 、早隔离 19、室内微小气候不包括哪项( )。 A 、气温 B 、气压 C 、气流 D 、气湿 20、下列属于幼儿园建筑物主体的是( )。 A 、盥洗室 B 、隔离室 C 、储藏室 D 、厨房 21、冬季,应使幼儿园的室内气温维持在( )摄氏度左右。 A 、12-14 B 、14-16 C 、16-18 D 、18-20 22、活动室是幼儿园儿童活动中心,每名幼儿所占面积不应小于( )平方米。 A 、1.5 B 、2 C 、2.5 D 、3 23、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是( )。 A 、横着刷 B 、顺着牙缝竖刷 C 、用劲刷 D 、随便刷 24、给幼儿配备的桌椅应按卫生要求制作,即( )制作。 A 、身高 B 、体重 C 、班级 D 、年龄 25、利用日光为光源称为采光,单侧采光时光线应来自于( ) A 、前面 B 、后面 C 、左侧 D 、右侧 26、预防龋齿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3岁后幼儿学习刷牙,( )各一次。 A 、早上 B 、晚上 C 、早晚 D 饭后 27、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 )的机构。 A 、教育 B 、保育 C 、照顾 D 、教育和保育 28、孩子流鼻血时,让其别紧张,头( ),张口呼吸。压迫鼻翼10分钟可止血。 A 、后仰 B 、略低 C 、热敷 D 、平视 29、对1-8岁小儿,用手掌根部按压胸骨偏下,使胸骨下陷约〔 〕厘米左右 A 、1 B 、2 C 、3 D 、4 30、疾病中属于传染性疾病的是〔 〕 A 、麻疹 B 、扁桃体炎 C 、中耳炎 D 、急性结膜炎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衡量儿童生长发育的三把尺子分别是年龄别身高、____________、身高别体重。 2、幼儿膀胱的特点是由 到 排尿 。 3、幼儿小肌肉群发育的 ,大肌肉群发育的 。 4、健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5、为儿童测体温,体温计一般应放在儿童的__________中间。 6、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能光讲道理,要利用一切机会,比如出现可能发生危险的情 景,及时对幼儿进行 ,让幼儿对什么是“危险”有深刻的印象。 7、口对口吹气法是国外学者一致推荐的一种简便的 的方法。 8、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 、 和 。 9、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应教育幼儿遵守幼儿园 制度、 规则,懂得“水”、“火”、“电”的危险,不要捡拾小物件。 10、儿童发烧时刻服用退烧药,亦可采用 降温法,用凉水浸湿毛巾敷在病儿前额。 11、营养素一般分为六类,即 、脂类、 、矿物质、水和 。 三、判断题并改错(每题1分,共20分) 1、窗玻璃面积与地面积之比(采光系数),幼儿园活动室不低于1:7。( ) 2、水不是营养素,但对人健康有益,应保证幼儿每日的需水量。( )

幼儿卫生学第一章练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幼儿卫生学研究的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研究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B 研究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 C 研究婴幼儿的营养 D 研究婴幼儿的卫生保健 2、关于幼儿卫生学的主要任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研究婴幼儿的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B 探寻影响婴幼儿健康的因素 C 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D 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 3、关于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身心发展平稳 B 身心不成熟 C 对外界适应能力强 D 对疾病抵抗力强 4、关于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卫生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婴幼儿身体发展特点的需要 B 是家庭、社会对婴幼儿的期望的需要 C 是婴幼儿教师职责的需要D以上说法都对 5、对于如何学好幼儿卫生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掌握幼儿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B 用科学的卫生知识指导实践 C 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简答题: 1、幼儿卫生学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卫生学

第一节: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第一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1、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2、下列不属于运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A 骨 B 骨骼肌 C 骨连接 D 骨髓 3、关于婴幼儿骨骼特点及保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婴幼儿的骨骼生长较慢 B 婴幼儿的骨骼较软 C 不良姿势易导致脊柱变形 D 婴幼儿皮肤娇嫩,不易多做户外运动 4、为促进婴幼儿骨骼健康成长,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多吃含钙、磷丰富的食品 B 适当补充维生素C C 少做户外运动 D 少接受阳光照晒 5、关于婴幼儿肌肉特点及保育的正确叙述是() A 婴幼儿精力充沛,肌肉不易疲劳 B 小肌肉发育早,大肌肉发育晚 C 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要长D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6、关于婴幼儿关节和韧带的特点及保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婴幼儿肘关节较松 B 勿用力牵拉孩子的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 C 脚底的肌肉、韧带较结实 D 为促进脚弓的形成应进行适度的运动 7、下列不属于呼吸系统的是() A 肺 B 气管 C 支气管 D 胃 8、发声是什么器官的功能() A 咽 B 喉 C 气管 D 肺 9、关于婴幼儿呼吸系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呼吸频率慢 B 声带不够坚韧 C 鼻咽部的细菌不易侵入中耳 D 声带坚韧 10、针对婴幼儿的呼吸系统的特点,我们应采取的保育措施错误的是() A 多组织户外活动 B 教会幼儿擤鼻涕 C 保护嗓子 D 大声喊叫,锻炼嗓子11、关于保护婴幼儿嗓子的做法正确的是() A 教孩子唱大人的歌 B 顶着寒风唱歌 C 夏天玩的大汗淋漓马上吃冷食 D 得了伤风感冒要多喝水少说话 12、婴幼儿易得中耳炎的原因及保育措施正确的是() A 声带不够坚韧 B 多组织户外活动 C 教会幼儿擤鼻涕 D 保护嗓子

劳动卫生学 考试试题 第一套 附答案

预防医学专业职业卫生考试试题第一套附答案 一、选择题(分*40=20分) A型题 1.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常见的心身疾病 A.中毒性类神经病 B.冠心病 C.原发性高血压 D.支气管哮喘 E.消化性溃疡 2.构成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的三个因素是 A.劳动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 B.易感者、病原、作用途径 C.易感者、接触机会、接触强度 D.接触方式、劳动者、有害因素种类 E.以上都不是 3.职业有害因素对职业性损害产生的机会和程度的主要取决因素不包括 A.生产环境因素 B.遗传因素 C.细胞免疫状况 D.生活方式 E.职业卫生服务状况 4.根据三级预防的原则,第二级预防不包括 A.劳动者的定期健康检查 B.早期识别职业性病损 C.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监护 D.对可疑及确诊病人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 E.对受损者做劳动能力鉴定 5.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是否发生职业性疾患主要取决于 A.接触浓度(强度)和时间 B.接触机会 C.接触方式 D.人体的健康状况 E.每次接触量 6.某喷漆女工,近期发现有时眩晕,皮下有出血点,经医院检查,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含量明显降低,应该对该职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抓紧治疗 B.由临床医师进行职业病诊断 C.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 D.详细了解该职工的职业史 E.申请职业病鉴定 7.经过测定,某制衣厂工人的劳动强度指数28,按照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该工种劳动强度属于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E.Ⅴ级 8.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 A.通风排毒 B.降低生产环境中毒物浓度 C.个人防护 D.安全生产管理 E.个人卫生 9.慢性铅中毒主要损伤 A.消化、造血、神经系统 B.神经、消化、循环系统 C.消化、血液、泌尿系统 D.消化、造血、心血管系统 E.消化、造血、免疫系统 10.刺激性气体的刺激反应不包括 A.眼结膜充血、流泪 B.流鼻涕、打喷嚏 C.呛咳、胸闷 D.接触性皮炎 E.咽痛、咽部充血 11.有关苯在体内代谢,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部分苯以原形从呼气排出 B.极少部分苯以原形经肾排出 C.部分苯氧化成酚类由尿排出 D.苯代谢产物可与硫酸盐结合随尿排出 E.一部分以原形储留在体内

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生理学是以生物体的基本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医学 (1)动物实验:急性实验(在体实验、离体实验);慢性实验 (2)人体实验 3生理学研究水平:系统和器官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整体水平。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 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 稳态:内环境理化因素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意义: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最基本的特点是稳态。 稳态是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是内环境理化因素、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恒定,

这种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实现。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负反馈。稳态是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 、机体内存在三种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 1 )神经调节: 概念: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反射。 反射( reflex ):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特点: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影响范围局限。(

2 )体液调节: 概念: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类型: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神经 - 体液调节。 特点: 缓慢、广泛、持久 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 神经 - 体液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此时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 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神经 - 体液调节。 ( 3 )自身调节: 概念: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幼儿卫生学复习

《幼儿卫生学》复习 1 第一章幼儿生理解剖及生长发育特点考点:1、幼儿解剖生理特点 2 、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特点 3 、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4、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保护幼儿的听力与视力 5、测评 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状况 一基础知识 1 概念 1 )幼儿卫生学—— 2)新陈代谢—— 3)青枝骨折—— 4)牵拉肘—— 5)腹式呼吸—— 6)优势原则—— 7)镶嵌式活动原则—— 8)动力定型—— 9)人工自动免疫—— 10)生理性远视—— 11)生长—— 12)发育—— 2、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及及保育要点。 3、婴幼儿呼吸系统特点及保育要点。 4、婴幼儿循环系统特点及保育要点。 5、婴幼儿消化系统特点及保育要点。 6、婴幼儿泌尿系统系统特点及保育要点。 7、婴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8、皮肤有哪些生理功能婴幼儿皮肤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9 、婴幼儿眼睛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10 、婴幼儿耳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11、婴幼儿神经系统特点及保育要点。 12、幼儿免疫系统的保育要点。

13、婴幼儿生长发育有哪些一般规律 14、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15、乳牙有哪些生理功能婴幼儿应怎样保护乳牙和六龄齿 16、为什么婴幼儿易患中耳炎如何预防中耳炎 17、正确、科学的性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二练习 (一)填空题 1幼儿卫生保健常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比较法等,在实践中往往是综合应用的。 2人体内的组织有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四大类。 3人体内的八大系统是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在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 的调节下,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运动系统是由骨______ 和________ 三部分组成。组成人体的骨骼共有______ 块长骨骼需要以 _、磷为原料,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 __________ 和________ 婴幼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素。 5幼儿穿的鞋过小会影响_______ 的正常发育,由于走路、站立过长或运动不适 当容易使脚弓塌陷,形成 __________ 。 6呼吸系统由________ 和________ 组成,呼吸道包括_____ 、____ 、_______ 气管和支气管。 ______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婴幼儿以 _____ 呼吸为主。 7循环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血液循环系统由 _______ 和 ______ 组成。 8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和肛门等。其中 ______________ 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9婴儿吃奶期间开始长出的牙叫________ 牙,一般在______ 出牙,共_____ 颗,左右出齐。6岁左右最先萌出的恒牙叫为____________ 又称_________ 共_____ 颗。10泌尿系统包括_____ 、______ 、_______ 和尿道组成。 11大自然赋予人类维持生命、促进健康的三件宝是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 。12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的______ 系统。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_______ 。它对人体的 _________ 、 _______ 及____________ 等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生长激 素是由内分泌之王脑下 ________ 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________ 时分泌旺盛。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是 _____ 腺,它是关系到儿童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的内分泌腺。

环境卫生学___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内分泌干扰物: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有机氯化合物、二噁英、毒杀酚、五氯酚钠及某些重金属等。 3一次污染物: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4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 5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也存在着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 6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7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8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所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9迁移:指环境物质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的位移过程。 10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再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迁移的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11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反应(定量反应或定性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 12转化:化学物(或污染物)在环境中主要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化学物的转化。 13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joint toxic effect):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联合作用的类型包括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 14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包括非遗传因素和遗传因素。 1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是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和效应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16健康危险度评价(HRA):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 第三章大气卫生 17气溶胶:大气气溶胶是液体或固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自然状态下的大气气溶胶主要来源于岩石的风化、火山爆发、宇宙落物以及海水溅沫等。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