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习题案

八年级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习题案

八年级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习题案
八年级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习题案

(2012北京)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6.(2012?福州)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D.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27.(2012?福州)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2)调整好后,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6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再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要获得清晰的实像.光屏应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012泉州)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立竿见影B.水中倒影C.杯弓蛇影D.海市蜃楼

(2012泉州)27. (5分)下面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请你和他一起完成这项探究:

(1)小明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最

小的亮点F(如图14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

f=__________cm;将一支高1.5 cm发光棒放在`凸透镜前

30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实像。[来源:学*科*网Z*X*X*K]

(2)把该发光棒立于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了3 cm高的像,

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9 cm B.12 cm C.18 cm D.27 cm

(2012茂名)25. ( 5分)如图l5(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l)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C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______(填“A”或“B”)侧观察腊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图15(乙)是小明测蜡烛的像B离玻璃板最近处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________cm。(4)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梅州)10.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 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5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 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 点;如果水面升至b 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 点,则( )

A .P 点在S 点的下方,Q 点在S 点的上方

B .P 点在S 点的上方,Q 点在S 点的下方

C .P 点在S 点的上方,Q 点在S 点的上方

D .P 点在S 点的下方,Q 点在S 点的下方 (2012桂林)21.请在图13中画出经过透镜 折射后的光线。

(2012桂林)23.如图15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 如果有3mm 厚和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 ′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15乙所示。

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 甲 乙

图15

(2012哈尔滨)50.(5分)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器材如图.(凸透镜的焦距是lOcm,刻度尺上标记着点,相邻两点间距为10cm)

(l)实验前,蜡烛、凸透镜、光屏摆放和调整好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凸透镜放在D点,当图中光屏上承接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时,蜡烛应放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清晰的像,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咸宁)11. 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得益于光导纤维的发明和使用,利用光导纤维传输信息时实际上是光的一种__________现象(填“全反射”或“折射”);值得注意的是,少数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而用眼过度导至近视,使远方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__(填“前”或“后”),需要配带用__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2012常州)5 .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21.(4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2)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012连云港)22.(10分)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

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

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

(2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rn.。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__1(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__1(选填“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苏州)23.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____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2012苏州)24.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2)如图乙所示,AO为入射光线,O为入射点,MN是法线.根据光的折射特点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并用字母γ表示折射角.

(2012泰州)44.(6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如图8.作出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012无锡)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

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2012呼和浩特)11.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甲实验中,珍珍同学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

(2)在乙实验中,图中光屏上成有清晰的像,像和蜡烛相比是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如果将蜡烛逐渐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凸透镜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2012陕西)1.24.(4分)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带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2012上海)2. 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45o,反射角为()

A. 0 o

B. 30 o

C. 45 o

D. 90 o

(2012成都)26.(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中使用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如图18(甲)所示,当他将

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调为28 cm时,移动光屏,在屏上可看到

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实像。在此基础上,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节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2012成都)2.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

B. 当你向竖直悬挂的平面镜走近时,你在镜中所成的像越来越大

C.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

D. 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km/s

(2012内江)45.(2分)如图所示,A′O′J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你大致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2012杭州)35.(6分)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把光线按原来方向返回。反光镜结构如右图所示,两手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光线AB人射到其中一平面镜,

(l)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2)证明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

(2012?泰安)15.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镜

(2012烟台)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复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值估读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和; 2.在测量时要进行,因此会产生,可减小误差。 3.时间测量工具常用,时间国际单位是。 4.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 5.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一般也不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通常我们取地面为参照物。 6.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的常用单位有、。 7.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 (1)(2)。 8.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叫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中,我们用来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章声现象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发声停止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声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15℃空气中 的声速是 m/s。 2、乐音特征有、、。声音的高低叫,声音的强弱叫,每个发声体独具有的声音的特征叫。 3、音调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物理学里用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音调范围是。叫做超声波,叫做次声波。响度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有关。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来使声音更洪亮。 5、管乐器是靠发声的。长的空气柱产生( )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音。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和。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性耳聋和性耳聋。 7、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 8、噪声是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染一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四大公害,一些单位,噪声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①;②;③。 9、声的作用包括和 10、根据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11、外科医生用超声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的性质。 第二章光现象 1.是光源。 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是m/s =km/s。光进入其他介质后,速度要变小,但在空气中减小得很少,所以一般认为光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速度是相等的。2.光年是单位,1光年= 千米。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及答案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物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人们在远近不同处听到同一声音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声音从声源发出后在空气中传播 时 A、振幅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 C、频率不断减小 D、音调不断减小 2、以下各种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观众在剧院里听到的音乐声 B、升旗仪式上的国歌声 C、某同学听到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学习 D、大型乐队中利用锣的声音烘托演出的效果 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以上都有可能 4、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苍蝇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约为300~400Hz,当他们从你身边飞过时,你将 A、只能听到苍蝇的声音 B、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C、苍蝇和蝴蝶的声音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 5、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这种声纹即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在月球表面有岩石和尘埃,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就像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出声音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的空间没有空气,缺少声音传播的介质 D、原因不明 7、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 A、只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B、只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与声源的振幅和声源到人耳的距离等因素都有关 D、与声源的振幅和振动的频率都有关 8、敞口烧杯中装有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用大火继续对烧杯加热,这时水的温度 A、迅速升高 B、慢慢升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9、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2016年北师大八年级上第6章数据的分析单元试卷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组数据:12,5,9,5,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均数是9B.极差是5C.众数是5D.中位数是9 2.某市测得一周PM2.5的日均值(单位:)如下:50,40,75,50,37,50,4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50和50B.50和40C.40和50D.40和40 3.已知一组数据3,a,4,5的众数为4,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A.3B.4C.5D.6 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表.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参加全国数学联赛,那么应选() 甲乙丙丁 平均数80 85 85 80 方差42 42 54 59 A.甲B.乙C.丙D.丁 5.期中考试后,班里有两位同学议论他们所在小组同学的数学成绩,小明说:“我们组成绩是86分的同学最多”,小英说:“我们组的7位同学成绩排在最中间的恰好也是86分”,上面两位同学的话能反映出的统计量是() A.众数和平均数B.平均数和中位数 C.众数和方差D.众数和中位数 6.已知一组数据10,8,9,x,5的众数是8,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2.8B.C.2D.5 7.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那么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A.2,B.2,1C.4,D.4,3

8.为了估计湖中有多少条鱼,先从湖中捕捉50条鱼做记号,然后放回湖里,经过一段时间,等带记号的鱼完全混于鱼群中之后,再捕捞第二次,鱼共200条,有10条做了记号,则估计湖里有多少条鱼() A.400条B.500条C.800条D.1000条 9.某校初一年级有六个班,一次测试后,分别求得各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它们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 B.将六个平均成绩之和除以6,就得到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C.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中位数就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D.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不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10.有一组数据7、11、12、7、7、8、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位数是7B.平均数是9C.众数是7D.极差是5 二、填空题 11.一组数据2、﹣2、4、1、0的中位数是. 12.近年来,义乌市民用汽车拥有量持续增长,2007年至2011年我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依次约为(单位:万辆):11,13,15,19,x,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16.2,则x的值为. 13.李好在六月连续几天同一时刻观察电表显示的度数,记录如下: 日期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30号电表显示(度)120 123 127 132 138 141 145 148 … 估计李好家六月份总月电量是度. 15.商店某天销售了11件衬衫,其领口尺寸统计如下表: 领口尺寸(单位:cm)38 39 40 41 42 件数 1 4 3 1 2 则这11件衬衫领口尺寸的众数是cm,中位数是cm. 16.已知三个不相等的正整数的平均数,中位数都是3,则这三个数分别为.17.已知一个样本:1,3,5,x,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18.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参赛人中位数方差平均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数据的分析 知识讲解

数据的分析 【学习目标】 1. 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会求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 2. 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代表的不同的数据特征. 3. 了解极差和方差的意义和求法,体会它们刻画数据波动的不同特征.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掌握分析数据的思想和方法. 4. 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 数据的分析 知识要点】 要点一、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对于n 个数123n x x x x 、、、…,我们把()1231 n x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 .计算公式为()1231 n x x x x x n = ???++++. 要点诠释: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1)当一组数据较大时,并且这些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附近上、下波动时, 一般选用简化计算公式x x a '=+.其中x '为新数据的平均数,a 为取定的接近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 (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 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特殊值的影响. 若n 个数12n x x x 、、…的权分别是12n w w w 、、…、,则112212......n n n x w x w x w w w w ++++++叫做 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要点诠释:(1)相同数据i x 的个数i w 叫做权,i w 越大,表示i x 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简便运 算. 要点二、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的概念: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 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 据中. (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数据各占一半. 2.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 个;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就没有众数.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八年级物理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试题及答案 【篇一:初中物理中考试题】 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 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在 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小明打开一瓶矿泉水,喝几口后,瓶内矿泉水的属性(或特性) 发生了变化的是 a.密度 a.与赛程同步 b.质量 c.导电性 d.比热容 2.北京奥运会盛况通过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向全世界转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b.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 d.与运动员同步 b.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d.分子之间有空隙 b.质子和电子 d.分子和电子 c.凝华 d.熔化 c.与地球自转同步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分子的体积很小 a.中子和电子 c.原子核和电子 a.凝固 b.液化 3.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准确嗅出毒品。这一事实 说明 4.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 子的组成是 5.早晨,我们常看到花草上有露水,这一物态变化是 6.如图1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则乒乓球 a.下落, 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 b.下落,因为用力对它吹气 c.不下落,因为它上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d.不下落,因为它上 方气体流速小,压强小7.乘客之所以会在汽车突然刹车时向前倾倒,其原因是 a.汽车和乘客都没有惯性 c.汽车和乘客都有惯性

b.乘客有惯性 d.汽车有惯性 b.一支铅笔的质量约0.5kg d.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s 图1 8.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n c.洗热水澡时合适的水温约80℃ 9.潜艇从海面开始下潜,直至完全浸没。这一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 a.压强和浮力都不变 c.压强和浮力都减小 b.压强和浮力都增大 d.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10.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a.落回地球 b.飞向太阳 d.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绕地球运动 11.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压u 不变,开关s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电流表的读数增大 c.电压表的读数增大 b.电流表的读数减小 d.电压表的读数减小 12.图3中能反映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ab c d 图3 1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可从0℃的水中吸热 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100℃水的内能比0℃水的内能大 d.物体的内能不会为零 14.材料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光导纤维促进了现代通信的发展 b.桥梁的建造自古就有,建桥不再依赖材料科学的发展 c.高纯度大直径的硅单晶(半导体材料)促进了集成电路的发展 d.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物理、化学特性,它将引发新的工业革命 ★15.凸透镜和平面镜均能使物体成虚像,比较它们所成的虚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八年级上-数据的分析

一、理论知识 关键在于概念清楚。 1.总体和样本 总体:在统计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总体。其中每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说明:样本的选取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很多种,也就是可以有很多个样本。 4.极差、方差、标准差 ①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②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222121 ()()...s x x x x n ??= -+-+? ? 方差性质:设数据12,,...,n x x x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2s ,则数据12,,...,n ax b ax b ax b +++的平均数为ax b +, 方差为22a s

③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222121 ()()...s s x x x x n ??==-+-+? ? 二、典型题型 1.概念判断 例题1-1:为了了解某市2012年中考数学各分数段成绩分布情况,从中抽取15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 C ) A.150 B. 被抽取的150名考生 C. 被抽取的15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 D.某市2012年中考数学成绩 15名同学,结果如下表: 每天使用零花钱(单位:元) 0 1 3 4 5 人数 1 3 5 4 2 D ) A.众数是5元 B.平均数是2.5元 C. 极差是4元 D.中位数是3元 说明:A.众数是3;B..平均数=0113354452 2.9()15 ?+?+?+?+?≈元 C. 极差=5-0=5 D.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为3元 2.数与差的计算及应用。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极差、方差、标准差 例题2-1: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刚在他所在班的50名同学中,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 ,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如下的条形统计图: (1)求这1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多少户? 说明:样本的情况可代替总体的情况,即样本中用水量不超过7t 所占的比例与总体中相同。 注意中位数的定义。

八年级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归纳与例题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与经典例题 1.解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考查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问题的关键。 2.平均数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 x x a =+,其中a 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4.极差 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5.方差与标准差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s 2 = 1n [(x 1-x )2+(x 2-x )2+…+(x n -x )2 ];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能力训练】 一、填空题:

1.甲、乙、丙三台包装机同时分装质量为400克的茶叶.从它们各自分装的茶叶中分别随机抽取了10盒,测得它们的实际质量的方差如下表所示: 2.甲、乙、丙三台机床生产直径为60mm 的螺丝,为了检验产品质量,从三台机床生产的螺丝中各抽查了20个测量其直径,进行数据处理后,发现这三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60mm , 它们的方差依次为S 2甲=,S 2乙=,S 2 丙=.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你认为生产螺丝质量最好的是__ __机床。 3.一组数据:2,-2,0,4的方差是 。 4.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希望中学开展了“环境与人类生存”主题研讨活动,活动之一是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进行社会调查,并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评比。初三(3)班将本班50篇学生调查报告得分进行整理(成绩均为整数),列出了频率分布表,并画出了频率分组 频率 ~ ~ ~ ~ ~ 合计 1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班90分以上(含90分)的调查报告共有________篇; (2)该班被评为优秀等级(80分及80分以上)的调查报告占_________%; (3)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 5.据资料记载,位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1918~1958这41年间,平均每年倾斜1.1mm ;1959~1969这11年间,平均每年倾斜1.26mm ,那么1918~1969这52年间,平均每年倾斜约_________(mm)(保留两位小数)。 6.为了缓解旱情,我市发射增雨火箭,实施增雨作业,在一场降雨中,某县测得10个面积相等区域的降雨量如下表: 区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降雨量(mm) 10 12 13 13 20 15 14 15 14 14 则该县这10个区域降雨量的众数为________(mm);平均降雨量为________(mm)。 7.一个射箭运动员连续射靶5次,所得环数分别是8,6,10,7,9,则这个运动员所得环数的标准差为________。 8.下图显示的是今年2月25日《太原日报》刊登的太原市2002年至2004年财政总收入完成情况,图中数据精确到1亿元,根据图中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1)2003年比2002年财政总收入增加了_______亿元; (2)2004年财政总收入的年增长率是_______;(精确 到1%) (3)假如2005年财政总收入的年增长率不低于2004年 甲包装机 乙包装机 丙包装机 方差 (克2 ) 31.96 7.96 16.3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认为三台包装机 中, 包装机包装的茶叶质量最稳 定。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 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 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拓展: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所有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声。 知识点3:声速 知识提炼: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每秒(m/s),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拓展:(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3)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介质直接传入人耳而听到的声音叫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人耳的声音叫回声,要想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或等于0.1秒,若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知识点1: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识提炼: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传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就听到了声音。 拓展: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部分发生障碍,都会引起人听力下降或失去听觉,形成耳聋。耳聋分两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是由于传导部分出现了障碍引起的,(如外耳道闭锁畸形、外耳道被异物堵塞、中耳积液、鼓膜破裂、耳垢、耳硬化致使声音无法由外耳道、耳膜或中耳传导至耳蜗神经)听觉神经并未损坏,可以治疗或通过其他途径听到声音:另一种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神经损伤而引起的,这类耳聋不易医治。 知识点2:骨传声 知识提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

第4题图55%25%20%4元3元2元③②①③②① 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分析》知识点 知识梳理 1.解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考查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问题的关键。 2.平均数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x x a =+,其中a 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4.极差 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5.方差与标准差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 标准差=方差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能力训练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分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分别为:3,3,4,4,5,5,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2 B. 4 C. 4.5 D. 5 2.数据2、4、4、5、5、3、3、4的众数是( ) A. 2 B. 3 C. 4 D. 5 3.已知样本x 1,x 2,x 3,x 4的平均数是2,则x 1+3,x 2+3,x 3+3,x 4+3的平均数是( ) A. 2 B. 2.75 C. 3 D. 5 4.学校食堂有2元,3元,4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每人限购一份).如图是某月的销售情况统计图,则该校师生购买饭菜费用的平均数和众数是( ) A. 2.95元,3元 B. 3元,3元 C. 3元,4元 D. 2.95元,4元 5.如果a 、b 、c 的中位数与众数都是5,平均数 是4,那么a 可能是( ) A. 2 B. 3 C. 4 D. 5 6.已知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若甲组数据 的方差=0.055,乙组数据的方差=0.105,则( ) A.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波动大 B. 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波动大 C.甲组数据与乙组数据的波动一样大 D. 甲、乙两组数据的数据波动不能比较 7.样本数据3,6,a ,4,2的平均数是4,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教案资料

精品文档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代表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对“权”的理解 3、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该复习平均数的概念: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复习这个概念的好处有两个:一则可以将小学阶段的关于平均数的概念加以巩固,二则便于学生理解用数据与其权数乘积后求和作为加权平均数的分子。 在教材P136“讨论”栏目中要讨论充分、得当,排除学生常见的思维障碍。讨论问题中的错误做法是学生常见错误,尤其是中差生往往按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生搬硬套。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问学生平均数计算公式中分子是什么、分母又是什么?学生由前面复习平均数定义可答出分子是数据的总和、分母是数据的个数,这时教师可递进设疑:那么,题目中涉及的每个数据是每个占有耕地面积还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呢?数据个数是指A、B、C三个县还是三个县的总人数呢?这样看来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充分思考和相互讨论交流就铺好了台阶。 要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权的意义,可以再举一些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比如:初二.五班有4个 小组,在一次测验中第一组有7名同学得了99分,1名同学得了61分,第二组有199?61100?62?得出第二小组平均成名同学得62分。能否由名同学得到了100分、722绩这样的结论?为什么?这个例子简单明了又便于学生想象理解,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得99分的7个人比1个得61分的学生对平均成绩影响更大,从而理解权的意义。 在讨论栏目过后,引出加权平均数。最好让学生将公式与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作比较看看意义上是否一致,这样做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于对加权平均数公式的理解,也利于理解“权”的意义。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1、教材P136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1)、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讨论栏目在此处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2)、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3)、客观上,教材P136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P137的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2、教材P137例1的作用如下:

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全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全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2020年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 完成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2分) 1. 有一个质量为540克,体积是250厘米3的铝球,该铝球空心的。(填"是"或"不是") 2. 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水、盐水、酒精、水银的四个相同容器。液面高低情况如图1所示,则甲、乙、丙、丁容器中装有的液体分别是:、、、。 3. 人站在公交车上,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后倾倒,这是因为人的脚和车厢底板的___________作用,使脚的底部随车一起运动,而人的上半身由于___________而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出现上述现象。 4. 一艘潜艇在海面上时,其排开水的质量是1500t,此时潜艇受到的海水的的浮力为___________N;当它下潜到海面以下300m深处时,在其2m2的仓盖上受到的海水的压力是___________N。(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 5. 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舱口跳下,一开始降落伞尚未张开,运动员下落后的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重力空气阻力;当降落伞张开后,经过一定时间,运动员做匀速竖直向下运动,这表明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重力空气阻力。(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 坐沙发要比坐板凳舒服,这主要是因为沙发较易发生形变,增大了人与沙发间的,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选填"增大"或"减小")了压强。 7. 我国航天技术飞速发展,2003年10月15日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宇航员在太空中要穿特制的宇航服,宇航服的作用很多,你能说出其中的两点吗?一:;二:。 8.小民同学将一小铁块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8N,当把小铁块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那么这个小铁块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__N;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9.将一个长方形的物块平放和竖放在水中。两种情况下,物块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差是 大,压力差是大。(填"平放"、"竖放"或"一样") 10. 建设中的长江三峡水电站由于设计库容(蓄水量)极大,预计建成后将会对库区的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夏天的气温将比原来的下降2℃左右,冬天的气温将比原来升高2℃左右,造成这一影响的原因是:水的。 11.两长方体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受重力为10牛,B受重力为30牛,已知A对B 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3:2,则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5分) 12. 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水结成冰,质量不变 B. 百克铁块从沸水中取出后,质量和原来一样 C. 一吨黄沙比一吨棉花质量大 D. 把一块玉石雕刻成玉器,质量变小了 13. 一个鱼缸注满水,另一个注满水的相同鱼缸中浮有一只"小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漂浮在鱼缸中的"小船"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 把两个鱼缸分别放在台秤上,台秤的示数相同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 (新版)北师大版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1、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水平)的量: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2、平均数 (1)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 个数,,,,21n x x x 我们把 )(121n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 (2)加权平均数: ①、一组数据,,,,21n x x x 的权分加为123,,,....,n w w w w ,则称 112233123........n n n x w x w x w x w w w w w 为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如:对某同学的数学、语文、科学三科的考查,成绩分别为72,50,88,而三 项成绩的“权”分别为4、3、1,则加权平均数为:724503881431 ) ②、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f k 次(12f f n k f L ), 那么这n 个的平均数可表示为1122x f x f x f k k x n L ,这样的平均数x 叫加权平均数,其中 12,,k f f f L 叫做权。 如:某小组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有3人为85分,2人为90分,5人为100分,则该小组的平均分 为: 853*********.5325 3、众数 众数指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4、中位数 中位数指的是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次数的考察,中位数首先要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而且要注意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居于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才是中位数,特别要注意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唯一的,但众数则不一定是唯一的。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分析.doc

初中数学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数据分析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数据2,3,5,5,4的众数是 ( ) (A )2 (B )3 (C )4 (D )5 2、某市在一次空气污染指数抽查中,收集到10天的数据如下:61,75,70,56,81,91,92,91,75,8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A )78 (B )81 (C )91 (D )77.3 3、某男装专卖店老板专营某品牌夹克,店主统计了一周中不同尺码的夹克的销售量如下表: 尺码 39 40 41 42 43 平均每天销售量/件 10 12 20 12 12 如果每件夹克的利润相同,你认为该店主最关注的销售数据是(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 众数 (D )中位数 4、12位参加歌唱比赛的同学的成绩各不相同,按成绩取前6位进入决赛。如果小颖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后,要判断能否进入决赛,小颖需要知道这12位同学成绩的 (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 众数 (D )中位数 5、某学校在开展“节约每一滴水”的活动中,从七年级的100名同学中任选出20名同学汇报了各自家庭一个月的节水情况,将有关数据(每人上报节水量都是正整数)整理如下表: 节水量x/t 5.15.0<≤x 5.25.1<≤x 5.35.2<≤x 5.45.3<≤x 人数 6 4 8 2 请你估计这1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大约是 ( ) (A )180 t (B )300 t (C )230 t (D )250 t 6、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 参赛人数 中位数 方差 平均数 甲 55 149 191 135 乙 55 151 110 135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到如下结论: ①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输入汉字个数≥150为优秀);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复习提纲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复习提纲 《运动的世界》复习提纲 运动:物理学中把 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动与静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 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 性,相对于 来说的。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 的路程。 速度 公式:v = ,导出公式:S = ;t = 。 单位:①国际单位: ;②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 快与慢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测平均速度:原理:用 测出距离S ,用 测出时间t ;利用公式 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单 位:①国际单位: ;②常用单位: ; 时间和长 时间 测量工具: 。 度的测量 单 位:①国际单位: ;②常用单位: ; 长度 测量工具: ; 使用方法:◆看:① ;② ;③ 。 ◆放:① ;② ; ◆读:①估读到分度值的 ;②视线与刻度线 。 ◆记:记录的结果应包括 和 。 (1)定义: 和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 ;②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 而不能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练习:☆09茂名·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 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 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 间图象。 ☆09济南·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实 验科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请你读出 图中四种测量仪的读数:⑴a 图中物体重力是________,⑵b 图中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___,⑶c 图中温度计是示数为________ __,⑷d 图中量筒中所盛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 运 动 的 世 界 误差 t/min v m/s 5 4 3 2 1 0 2 4 6 8 10 t/min S / m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甲 乙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mL 50 40 30 20 10 — 3 1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45分)(选出一个正确或最优的答案)A 2. B 3.D 4.B 5.A 6.B 7.C 8.B 9.C 10.B 11.B 12.C 13.D 14.D 15.B 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声源处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不能通过头骨传播 D.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2.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B)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3. 蝙蝠夜间在空中飞行从来不会撞到墙壁等障碍物上,是因为(D ) A. 蝙蝠有夜视能力 B. 只要有月亮,蝙蝠就能看得清楚 C. 蝙蝠嗅觉灵敏,可以代替眼睛的作用 D. 蝙蝠发出超声波并接收在障碍物上反射波,根据反射波可以判断障碍物位置 4.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m远。若人通过平面镜观察视力表,当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时,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B ) A.1m B.2m C.3m D.4m 5.下列关于光学器件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照相机在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投影仪在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放大镜成的虚像是倒立、放大的D.平面镜成等大的实像 6. 对红外线和紫外线,正确的说法是(B ) A、红外线是可见光,黑夜中会特别清楚 B、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所以人需要适当晒太阳 C、紫外线是不可见光,可以用热力杀死细菌 D、红外线是不可见光,可以用来识别钞票的防伪标记 7.如图1中,哪个图表示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C ) 图1 8.分别取凹透镜和凸透镜各一个,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那么能在纸上出现最小、最亮光斑的是(B ) A、凹透镜 B、凸透镜 C、两个透镜都可以 D、两个透镜都不可以 9. 图2中的四幅图哪两幅图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 C) 图2 A、②和① B、③和① C、②和④ D、③和④ 10. 如图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下图的(B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