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房地产60年营销史

中国房地产60年营销史

中国房地产60年营销史
中国房地产60年营销史

1949-1978 一股外来的营销劲风

一、1953年,楼花

是指未完工的物业,即在建物业。楼花买卖也称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与购房者约定,由购房者交付定金或预付款,而在未来一定日期拥有现房的房产交易行为,其实质是房屋期货买卖,买卖的只是图纸上的房屋。“楼花”一词,巧妙之极:如果把已建成的房屋看成建设完成后的果实,楼的果实尚未结出,那么能买到的只是“楼花”。

1953年,30岁的霍英东成立立信置业有限公司,一改当时的现楼销售政策,提出“预售楼花”,并提倡分期付款。随后其他地产商纷纷仿效,成为香港地产一大经营特色。炒楼花也因此被老外戏称为“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并波及到东南亚,之后传入中国大陆。楼花与成品房的买卖,已成为我国商品房市场中房屋销售的两种主要形式。

二、1956年,引入境外设计公司

1956年,贝尔高林景观设计公司进入中国,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境外设计机构。之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内地的多数是香港地区的设计公司,如1980年进入的何显毅建筑事务所、1987年进入的许李严建筑设计事务所等。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在于早期的发展商大多是华裔,来自中国香港、东南亚甚至日本。

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中国的境外设计单位开始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转变成以欧美国家为主力的军团,如1992年进入的美国SOM、1997年进入的德国维思平、2001年进入的加拿大KFS等等。目前,中国境内的境外设计单位已经“普及”,且扩张到了中国建筑版图中的每一个角落。

三、20世纪80年代,楼盘模型

据置业国际董事总经理罗志聪介绍,售楼处楼盘模型展示,早期是80年代置业国际在考察加拿大房地产营销时发现,并引进到香港的。后来,这种方式也被地产人士从香港传到深圳。

1979-1988 中国地产营销创世纪

四、1980年,外销

外销是外向型经济的一个标签,意指产品面向境外客户销售。中国各地区的资源优势不同,吸引来的境外客户也有所区别,如:北京作为世界名城、国际大都会,吸引的是全球各国的客户;中国台湾地区的客户垂青的是上海地产;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珠三角洲一带,香港市场是房地产外销市场的代名词——1993年,深圳外销比例达到历史最高的22.3%。

据深圳市鼎太风华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治政说,全国第一个外销项目是1980年深房集团开发的东湖新村,全部港销购房的香港客户可以入深圳户籍。同时,东湖新村还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第一个引进外资开发的住宅项目,第一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等等。

五、1987年,土地拍卖

1987年12月1日下午4时,深圳会堂,轰动全中国的第一宗土地拍卖正式开始。当天到场的有地产人士、香港专家、几十家国内外媒体、全国17个城市的市长,甚至中央领导。时任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经理的骆锦星举牌,以超出底价300多万元的525万元夺标,为拍卖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中国土地有偿使用的沉重铁门,自此轰然打开。

六、1989年,房地产营销

1989年,万科开发天景花园。项目周边房价约1800元/平方米,而天景花园的楼面地价已超过2800元/平方米,房价要达到4300元/平方米才能收支平衡。在没有第三方策划顾问机构介入的情况下,万科被动地完成了一次高成本下的自营自销,中国原始的较完善的第一次地产营销由此而诞生。

七、1989年,小区的概念规划

天景花园的设计,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第一次完整借用华侨城旅游区的规划概念,来规划住宅小区。也是中国较早的以概念规划方案与概念规划总体为基础进行公开招标。技术人员第一次与开发商走在一起,与开发商进行沟通对话,开发商介入项目的前期,对项目的定位和规划起着重要作用。

八、20世纪80年代,按揭

资料显示,1993年9月28日,个人按揭贷款在上海首次亮相,号称中国银行史上第一笔按揭贷款;而民间又有说法,中海集团才是第一个引进银行按揭购房模式的开发商;同时,据建设银行一位高层人士透露,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市建设银行罗湖支行成交了中国大陆地区第一笔按揭贷款。

九、1989年,报纸广告、楼书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地区的报纸尚不允许随便投放房地产广告,凡打投广告都要通过非常严格的审查。天景花园竞拍成功的万科,急于把项目快速地以理想价格售出,不得不求助于广告。奈何大陆严格的审查制度,只得把目光投向香港。1989年7月22日,香港文汇报,出现了一版地产广告——“天景花园……”建国以后的第一本楼书也应运而生。

1995年,初涉地产行业的京基地产在梅林开发了第一个项目——碧荔花园,是深圳最早的欧式风格住宅,也是全国第一个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的环保小区。在这个项目上,诞生了中国较早的彩色地产广告。

十、1989年,工地包装

为了把天景花园打造成为精品社区,1989年初,万科派出香港物业考察团,冯佳任团长,一人发了2000块钱,到香港进行见习。这是中国较早的公派香港房地产考察团。

考察团到了香港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偷香港的房地产资料——公寓,工地,成熟的住宅小区,甚至楼书……名为物业考察团,实际上是考察香港的地产营销。

这一考察团对于香港地产经验的汲取,又成就了大陆地区房地产行业开发的种种第一,譬如:1989年,天景花园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在工地导入了VI系统,成为第一个进行工地包装的楼盘。

1989-1998 专业营销代理行问世

十一、1991年,物业管理

1991年7月18日,中海物业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首任总经理丁步华。自始,中海第一个将“物业管理”的概念引进大陆,开启了中国大陆房地产物业规范化、流程化管理的先河。

十二、1991年,会所

1991年,万科威登别墅入伙。这里修建了中国房地产早期的会所。除了会所,威登别墅在产品上也进行了创新,成为中国大陆最早一批配电梯的6层商品公寓,也是大陆最早拥有架空层车库的商品物业之一。

十三、1992年,复合地产

房地产是传统产业,又是一个迈向新经济的产业,当传统房地产承袭新经济血脉的时候,房地产便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直面新经济浪潮对传统房地产的巨大压力,选择一个全新的领域与房地产概念加以整合、对接乃至联姻,将大大提高房地产的附加值和竞争前景,这就是“复合地产”。

1992年,碧桂园启动了第一个楼盘——顺德碧桂园,并于1994年创办了广东碧桂园学校,开创了教育地产的先河,第一个把复合地产概念融入到地产开发和推广中去的。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之下,复合地产救了珠三角房地产市场,与教育概念结合的顺德碧桂园首先走出了困境。其后,“运动/教育+地产”的复合地产经营模式愈演愈烈,让无数楼盘尝到了财气两旺的甜头。1999年奥林匹克花园首先开创运动地产的先河,其连锁快速扩张的模式亦挺管用。

若干年前的这种“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房子、会所、学校互相整合的泛地产模式,已成为众多楼盘现在的规定动作,譬如深圳华侨城的旅游地产,桃源居的教育地产以及艺术地产等等嫁接模式。

十四、1992年,样板间

1992年的万科天景花园,是姚牧民操盘。当时受香港的影响,天景属于卖楼花,需要给客户更直观的感受,所以万科装修了样板房,开在荔景大厦,开创了样板间的先河。

十五、1993年,排队

“排队”这个词,当下十分流行。要追溯起来,至少要上溯10余年。1993年,中海集团开发的海丽花园,创造了7天7夜的排队的纪录。

十六、1993年,户型面积解禁

如果万科天景花园代表着市场力量第一次介入房地产开发,解决的是“有无”问题,那么,深圳益田花园,则代表着房地产开发户型面积的桎梏的解禁,解决的是“市场”问题。1992年之前,所有房屋建设的面积大小、户型配比,统统由政府部门按照以前为国家干部开发福利房所参照的数据来定义,不容许有丝毫的变动。

1993年,益田花园第一个冲破桎梏,房型大小和面积全部由开发商参照市场来决定,户型甚至达到180平方米、200多平方米。

十七、认筹

认筹相当于内部认购,这种行销手段起源于香港,具体是哪个项目,已无从可考。深圳将其借鉴过来,但与香港不同的是,深圳将认筹的时间提前至取得预售证前进行,这种认筹的改变除了能让开发商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下一步销售策略的调整和价格定位等行为提供依据﹔而消费者可以在房少人多的情况下,得到优先购买权。

2005年3月30日,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从3月31日起,禁止一切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楼盘以任何形式开展所谓的“认筹”活动。“认筹”何去何从,尚待研究。

十八、1994年,展销会

1994年7月4日~24日,世联举办“1994年深圳小套型住宅展销会”,是早期展销会营销的代表。世联一次性地集中供应大量的信息。在这之前,世联自掏腰包,花了2000多块钱,制作了一批名片大小的广告卡片,内容是世联集中推出多套实用的小户型。在1994年,还从来没有人这样打过,这样的广告还是相当吸引人的。结果两周成交50余套,接待客户上千余人。

十九、1995年,购房入户

房地产低潮期中,为了刺激国民购房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典型的如1995年,深圳颁布政策,凡在关外购房,能够随房子带一个深圳户口。

2003年4月30日,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实行了近8年的购房入户政策终于正式宣告终止。

二十、1995年,售楼处

1995年,世联代理深圳上梅林的华茂花园项目。当时世联的一个销售代表提议“干脆到现场办公”。于是世联人搬着桌子到现场去接待客户,不用再从公司把客户带过去。这可能是早期售楼处的雏形。1996年,深圳深南花园售楼处,是世联代理的第一个售楼处。

二十一、1996年,地产软文

软文是相对于硬性广告而言,是“文字广告”。与硬广告相比,软文好似棉里藏针,收而不露,克敌于无形。追求的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狭义的软文,指企业在报纸或杂志等媒体上刊登的纯文字性的广告。这种定义是早期的一种定义,也就是所谓的付费文字广告。广义的定义,指企业在媒体上刊登的可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或可以促进企业销售的一种宣传性、阐释性文章,包括特定的新闻报道、深度文章、付费短文广告、案列分析等。

“在国内,我写地产软文是最早的,看1996年的报纸,都是半个版,”深圳市吉合田房地产顾问公司总经理、中国资深房地产顾问石旭升说。当时他是《投资导报》的地产版记者,很多早期的地产人都是看着老石的文章,成长起来的。

二十二、1997年,研讨会

1997年,位于深圳田面的“国际文化大厦”封顶时,世联将大厦3楼整个包装起来,组织了第一个研讨会。

二十三、1997年,策划招标

在遍访梁振英事务所、简福怡事务所等香港知名机构之后,1997年10月12日,深圳小梅沙酒店,特力地产组织了全国第一个项目全程策划招标——“深圳特力花园项目策划方案招标会”。最后,由世联出具的第一份全程整合营销报告,因更加贴近本土市场而一举中标。

二十四、1998年,半地下车库

1998年,万科的城市花园在产品的型态上有了较大的改变,采用人车分流、半地下车库、围合式布局,在当时领导了潮流。

1999-2008 多元地产营销大幕开启

二十五、1999年,万客会

1999年,万科成立“万客会”。当初万科想给客户寄资料,但又怕资料被客户视为垃圾扔掉,就想到成立组织,让他们入会,这样寄资料就不会被扔掉。后来万科参考了香港的新地会,成立了“万客会”,然后就在报纸上面登了一个入会需知的整版广告,并有入会的申请表,结果很快地就有2000多个会员。

买楼并不是经常事件,会员一直增加,如何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呢?万科开始精选商家。

受到清华大学校友通讯录的启发,万客会觉得应该有一种方式和会员进行沟通,于是开始做刊物。创刊伊始,仅仅提供一些卖楼的信息,没有成熟的思路,到了第六期刊物才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和雏形——要时尚,要传递给人们一些房地产信息。

2003年,万科将刊物定位为:“住的时尚,住的革命”,围绕“住”展开。万客会实际上是万科的战略营销,培养客户的组织。

二十六、2000年,赠送面积

2000年,置业国际代理水榭花都。原来的建筑设计是平淡无奇的高层,难以吸引消费者。置业国际经过调查研究,建议开发商设计了另一种户型模式——这就是直到5年后的今天,深圳乃至全国地产广泛借鉴的“6米挑高送大露台”的赠送面积。

二十七、2000年,楼盘推广名

在地产发展初期,项目的命名都很普通,用得最多就是“XX花园”这类公式。早期当然也有天景花园、威登别墅等等项目,但从2000年风和日丽开始,楼盘取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推广名,开始真正地成为一种时尚。形成对比的是,项目命名发展到如今,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深圳尖冈山华侨城项目,2004年启动至今已整整花了一年时间命名,名字还未确定。

二十八、2000年,电视广告

由于成本较高,以前的开发商极少打电视广告。早期的地产电视广告,以深圳风和日丽等一批优秀楼盘为代表,开发商为此耗资五六十万。这在今天看起来是稀松平常的事,但在当时不啻于地产营销的里程碑。

二十九、2002年,工程样板房

工程样板房最早始于2002年7月中海深圳湾畔工程样板房的公开展示,通过对设计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工程实质内容的详细展现,显示了开发商的扎实功底,加强了客户对开发商的信任度。

三十、2002年,情景洋房

2002年,天津万科花园新城独创情景花园洋房,其特色是7-8米的横厅,户户有露台,每层又各有特点,首层有小院,独立入户;二层通过露台入户;三楼的面积适中,跃层有共享空间。在立面上打破了公寓呆板的形式和封闭的关系,变化丰富。

2002年3月18日,万科集团规划设计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具体内容包括“户户带花园或露台的住宅”和“情景花园洋房”。

三十一、2002年,产品“说明书”

2002年7月10日,中海在深圳湾畔现场召开“中海深圳湾畔产品说明书暨新闻发布会”,向业主派发产品说明书。这是房地产行业第一次明确了房屋是作为一种产品的定义,使之更符合交易中的市场经济的特点。

三十二、2003年,网络营销

2003年6月2日,“阳光奇缘”网络游戏在深圳中海阳光棕榈园举行总决赛,冠军由中海地产的一名业主夺得。通过网络联络业主,宣传品牌,是中海集团在地产营销中的新尝试。

三十三、2004年,不收钱的认筹

2004年,深圳缇香名苑,是国内率先认筹而不收诚意金的楼盘。

三十四、2005年,海外营销

上海房地产市场交投日陷困顿,使诸多高档住宅及别墅的发展商将营销视线投向更为广阔的境外市场———上海物业在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北美、澳洲至非洲大陆的展示活动,纷纷酝酿。

正在策划明年1月份在马来西亚举办“上海-吉隆坡国际房地产推介会”的美润展览总经理袁国庆说,东南亚地区对华投资中,房地产投资约占总投资的24%,东南亚华侨逐渐成为中国房地产高端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

华润置地董事总经理陈凯表示,美国华侨对于上海高端物业市场仍保持旺盛购买力,并中长期看好。

在“投资客”消失之际,“境外客”成为宏观调控下的上海豪宅和销售型商业地产市场寄予厚望的资源。

三十五、2005年,整幢收购

2005年1月,澳洲麦格理银行下属MGPA以8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茂大厦,揭开了今年海外基金大举收购上海整幢物业的序幕。4月,高盛旗下Whitehall房地产基金1.076亿美元收购百腾大厦。此后的半年时间内,相继传出摩根士丹利收购世贸大厦和上海广场商铺,麦格里收购城市酒店公寓,新加坡嘉德置地与花旗集团合作,建立专用于中国房地产投资、规模达4亿美元的“凯德中国发展基金”(CCDF),花旗集团以5000万美元收购永新广场75%股权……

对于海外基金在中国物业市场空前活跃的表现,业内人士认为要两分而看:一方面,境外资本流入在给境内房地产行业提供大量资金支持,提升房地产供给水平,也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整体竞争状况,带动了投资性、特别是投机性购房,推动了国内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境外资本流入房地产行业,亦加大了国际收支失衡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三十六、2006年,"9070"小户型

一条“90/70”政策,打破了部分开发商日益习惯的房型“拿来主义”,在小户型研发势在必行之际,更多开发商将眼光聚集于如何在90平方米的空间内设计一房、两房。而这年,万科再度引领房型设计热潮,推出“90平方米3房2厅”产品,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十七、2007年,地王

2007年,包括万科集团、保利地产、招商局地产、金地集团、华润置地、首创置业、远洋地产等开发商开始在全国频繁天价拿地,这些开发商所到之处,频繁出现天价地的成交记录。

7月底,万科经过117次疯狂竞价后,天价拿得南京江宁一地块,最终成交价格高出底价12.03亿元。创造该区域新地王,万科拿地三天左右,整个江宁区二手房挂牌价平均涨了300元/平方米。

11月,上海新江湾城D3地块被新加坡仁恒置地以13.01亿元的价格拿得,楼面地价高达20000元/平方米。6月浙江绿城以1250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拿下D1地块,仅隔4个月后,新江湾城地块的楼面地价上涨幅度高达60%。

此外,刚刚在香港上市的远洋地产在杭州强势出手,以22.26亿元竞得杭州城北建筑面积约14.3万平方米的地块,楼面地价高达约15566元/平方米,接近甚至超过该区域在售住宅价格。

三十八、2008年,降价

2008年伊始,万科启动了地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降价活动。涉及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首战上海的短短几日特卖会便回笼资金2.57亿元。

07年10月20日,深圳首开记录。10月20日,万科以7500元/平方米的低价推出金域东郡;07年12月9日,广州万科大降价。12月9日,广州康王路万科金色康苑正式开盘,降价7000元/平;08年1月24日,成都万科降30%。1月24日,成都万科魅力之城四期电梯公寓降价达到30%;2月中旬,北京万科打折促销。北京万科紫台和万科四季花城日前也在进行打折促销;2月21日,上海万科10楼盘打折。万科选择在元宵节对上海10个楼盘进行九五折特惠销售;8月29日,上海万科8楼盘再降。万科上海“先下手为强”,率先抛出八个楼盘集中促销;9月7日,南京万科楼盘降价。南京万科拿出的第二处惠卖房源南京万科旗下红郡项目。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DOC)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2016年 巴曙松:中国房地产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观点地产网讯:4月12日消息,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在深圳出席活动时表示,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巴曙松指出,即使是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新屋销售和新开工面积之间的传导周期越来越长,这是典型的行业在逐步收缩的趋势。 关于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巴曙松认为,跟这些一线城市长期供应不足有关,如,与一线城市长期土地供应不足,容积率定得偏低,对于人员流动趋势判断没有充足的预见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个改变不了整个房地产行业逐步在往下回落的趋势。 对此,他提出建议要化弊为利,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其中强调城市土地建设。 他表示,房价上涨的城市基本上是老百姓用自己的货币选票选出的中心城市。下一步配套的改革要变成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比如深圳,如果地价上涨让很多制造环节在深圳有压力,就应该主动迁到东莞、惠州。相应的,深圳和东莞、惠州的地铁、城际的交通、生活的便利就要打破原来的土地制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制度,要有城市群的布局规划大格局。 巴曙松总结称,要把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顺势引导成建设未来城市群的正面发展动力。 2015年 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走上转型之路 目前,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从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情况

中国房地产各阶段发展史(非常详细)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 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 1981年,在深圳、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试点,在此之前,国内只有房地产开发,没有商品房开发,事业单位或是企业单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内部职工福利分配。 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 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 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7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市场经济之后变化很大,其中房地产开发相当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全国推广,于是他吹响了中国发地产开发号角,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 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1992年后,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1993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是已经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场形成了严重泡沫。于是下令停止银行贷款。政府开始第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了大量的烂尾楼和银行呆坏账。 1993年底紧缩性的调控政策落实,经济过热势头放缓,处在通货紧缩通道中,亚洲金融(行情,资讯,评论)危机爆发,日本、香港等地房地产泡沫破裂。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8至2003年)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分水岭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主要一个是取消福利分房,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种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还有价格政策,在这之前商品房的价格受到物价局的管制,不能随便涨价,是限价的。但是在这时候取消了这些管制,为后来开发商涨价提供可能,这以后开发商自己喜欢怎么定就怎么定,开始乱涨价。1998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998 里程碑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倡导贷款买房。 7月3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停止住房收入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被确定为基本方向。

我国房地产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末我国居民的住房一直是按福利分房的政策来解决。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按照分配住房的时间、数量和地点考虑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 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设想,指出改革的方向是住房商品化。首先改革围绕“三三”制补给出售新建住房政策进行试点。按照这个政策,个人购买住房的房价款,由个人、单位和政府各承担1/3,即个人只需支付房价款的1/3,就可以买到住房,其余房价款由单位和政府补贴。1987年9月,深圳经济特区率先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随后,福州、厦门、广州、上海等城市也开始试行。1988年4月,规定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从而使房地产市场有了法律上的保障。1989年,由于政治形势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1991年5月,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发展,加上浦东开发的带动作用,199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回升趋势。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从1992年兴起的。1992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而此前的“房改”、“地改”始终步履维艰。房地产业在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兴起,交易活跃。其重要标志是1992年前几个月社会各界普遍公认的一个社会新热点----“房地产热”的出现:全国前四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8.3%,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6%,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 14.6%,而商品房完成投资却增长78%,商品房销额增长63.3%.1992年下半年:膨胀.1992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迅速膨胀.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1991年底增长175%,新开工面积增长78.1%,利用外资增长228%,全年商品房销售额比1991年增长80%,房地产公司增加2倍. 1993年上半年达到顶峰.这期间,全国商品房完成开发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43.5%新开工面积增长136%;新增开发公司6000余家,至此,全国房地产开发公司已达19000多家. 1993年下半年----1994年3月:受挫折相持.1993年7月起,政府开始对房地产业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相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心态上看,很多人认为宏观调控是暂时 的,“年底将出现新一轮高潮”;二是从实际价格上看,很多大城市基本不见降价,“有价无市”的局面非常明显;三是完成的投资增速比上半年有所下降,但仍比1992年高.这种局面大致持续到1993年3月. 1994年3月至1995年:房地产进入理性回落、平稳发展阶段。1994年3月“两会”之后,房地产市场开始理性回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9%的经济增长速度和13000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计划,逐渐平静了社会上期望房地产市场出现新一轮高潮的心态。1995年是国家宏观调控继续深化的一年,在房地产领域,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房地产市场步入平稳发展阶段。住宅、办公用房、商业服务业用房等商品房的投资比重更趋于市场需求结构;地区差异有所缩小;用于炒作的资金和投机性的投资明显减少;中介咨询、物业管理也获相应的重视和发展。

浅谈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

288浅谈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汤超 唐山市国文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远古时期,人类主要依靠天然洞穴,野外群居,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种植作物,伴随着文明的不断进化,人类懂得了如何搭建房屋遮风避雨,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中国社会逐渐出现了大量房屋建设,宫殿林立,统治阶级的产生注定了权力的私有化,物质的私有制,所以渐渐地出现了房屋买卖和占有。 关键词:房地产;发展历程;买卖;私有制 我国房地产行业源于人类文明的初始,到西汉时期才产生比较正规的房屋买卖,当时人们并不怎么在意这个行业,但这却是一个萌芽的开端,封建社会制度转为专制,到了唐宋时期房屋买卖才得到比较广泛的发展,许多达官显贵开始通过自己占有房屋的面积大小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以致出现现今残存的所谓古代庄园,现在的庄园其实都是古代达官显贵的府邸。近代社会以后,常年战乱不断,以致房地产行业几近灭绝,因为战乱年代无法保障资金的财产,更多的商人和官员将眼光转移到金银和首饰之上,新中国建国以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巩固,领导阶级幻想创造一个公有制的国家,人人均等,人人平均,在新建的律法之中,严格规定废除房地产私有制,严禁个人买卖房屋或者对外租赁,所以房地产行业在法律制度下逐渐消失,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中介行业渐渐苏醒,有了复苏的迹象,目前我国房地产中介行业已达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接下来我简单描述一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 1 房地产中介(经纪)公司的产生 房地产中介公司其实就是在房屋买卖过程中的一个枢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房地产行业中起到了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降低房屋交易过程中的成本,使房屋买卖更加有保障性,从而维护了买卖双方的共同利益,所以房产中介公司才可以在房地产市场中存活下来,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包含房屋买卖、租赁、互换、抵押物品等多种交易,房屋买卖伴随着房地产中介的产生,两者相伴而生,相辅相成。 2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几个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将近 30 多年的岁月里城,在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改建、乡镇改造的国内大形势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为经济复苏、房地产初步发展、房地产行业初具规模、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等四个阶段。 2.1 房地产行业的复苏 建国以后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人民经济得到很大改善,1980 年以后,国家对于居民城镇住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开始允许个人房屋自由买卖,但是土地依旧公有制,政府正式出台了土地有偿使用、个人建房、房地产建设综合开发等政策,中共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这明确宣告了从此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诞生。 自从法律制度健全以后,全国 80% 以上的房屋所有人基本颁发了房产所有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为房地产市场中出现不正当交易创造了条件,做好了铺垫。 2.2 房地产的初步发展 房地产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为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产生和民间个人交易的形成。初步发展时期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主要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政府各个事业部门事业单位性质建立的房屋交换站、房屋交易所和民间房地产交易市场,这类官方承办的房地产公司机构承担了当时社会人民交易服务的职责,人们手里多余的房产可以通过正当渠道自由买卖了,第二类是工商部门批准的房产中介企业,90 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大城市均出现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中介,第三类是民间自由买卖房屋的个人,这类人或许以前从事过房地产行业,熟知房屋信息,懂得房屋交易过程中的相关法律,但是他们的基本文化不高,所以常常遭到同行人士的蔑视,通常被人称为“房纤手”、“房虫子”,虽然在房地产市场中挣到了一些钱,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大的发展。 2.3 房地产市场初具规模 随着少数人群的房屋自由买卖,渐渐地房地产中介公司被人们所接受,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前,房屋买卖并不被允许,但现今却成为一种模式,随着国家经济制度的改革,经济活动的权限也被慢慢房款,随之社会上便出现一部分经济条件好的人群开始以个人名义购买多套房屋,等待房屋价格上涨之时,以高价卖出,巨大的利润诱惑了太多的人,这时房地产行业已初具规模。 2.4 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 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民经济较之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人民依旧是将自己的钱存至银行,每年只是吃利息,从而导致货币流通不畅,国内消费水平低下,政府为了鼓励国民消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昨天在查阅中国房地产历史文献的时候,冷不丁得看到上面一段话,感触颇深。二十年前的一句话也似乎正在映射现在我们的住房情况。 如果你知道这是什么的话,你就会明白,二十多年前ZF就不准备让所有人都买得起房。如果你买不起房,那么商品房和你是无关的。至于未来如何,也决不能让你露宿街头。 纵观长达三十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你还会发现很多很有趣的事情。 例如“中国人是有买房传统的”,“政府每次放水都是为了拉动经济发展”,“任何调控都可以控制房地产市场”,这些其实都是伪命题。 “周易八卦,五行占卜”,中国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算命。同样,购房者咨询我最多的问题就是:未来房价到底怎样?我该如何选择购房时机。 其实这个答案完全可以用历史证明。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翻开中国30年来的房产历史卷轴,让大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历史漫长但有其韵味,也可直接翻阅至底部) 一、中国房地产市场诞生

1980年是中国房地产的元年,这一年邓老把房子定义为商品。房改和土改同时被推动,中国房地产正式成为了一个产业,开始缓慢的种子发芽阶段。 不过当时很多人担忧文革重袭,不敢拥有私产,而且也期盼单位免费分房,房地产业的规模很小。 1984年,邓老肯定了房地产行业的意义,排除了杂音,地产的黄金10年到来。 1987年,深圳进行了首次的公开土地拍卖,催化全国房地产加速发展。 所以,1987年才是中国地产开始进入商业化的时间点。 二、中国第一个房地产泡沫破裂 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独立建省成立海南省,大批的人来到海南淘金,这些人里就有潘石屹,冯仑,易小迪等人。中国第一批房地产获利者正是这些人。 1991年,国务院进行24个省份的房改,全国房地产进入起飞阶段,同时中国地产的首个泡沫开始蓄积。 1988年房地产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则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257%。 地产泡沫时期,当时流传着“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这一段时期,随着传统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房地产作为商品被严格禁止,绝大部分房产通过计划配置,无偿使用。房地产业也因此而基本上处于极度萎缩和萧条的状态。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房地产业开始逐渐复苏并得 到发展繁荣,总的来看,以1998年停止福利分房制度为界, 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房地产制度改革阶段(1978-1997年) 1.1理论突破和试点时期(1978年-1991年) 1978年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 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 1981年,再深圳、广州开始搞商品房试点。 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 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 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1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1.2全面实施住房制度及调整改革时期(1992年-1997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视察后认为深圳市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值

得全国推广,吹响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总号角,沿海城市最先开始开发房地产。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呢制度全面推行。 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同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失控,土地市场出现泡沫。政府开始第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泡沫破裂,造成了大量的烂尾楼和银行坏账。 199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意见》,明确了住房公积金是职工个人住房基金,规范了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体制,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 2第二阶段:房地产全面市场化阶段((1998年至今) 2.1平稳发展时期(1998-2003年) 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在东南亚 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硬着陆,连续8个季度经济增速下滑。为了遏制进一步下滑的危险,中央政府决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央政府在当年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最具代表的是取消福利分房、按揭贷款买房政策,通过市场、个人信用来解决住 房及住房的消费能力不足问题,系列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 1998年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倡导贷款买房。 1998年7月3日,国发(1998)2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

中国房地产经纪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中国房地产经纪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来源:时间:2007-8-8 14:09:00 作者:编辑:黄文才 (一)1949年以前的中国房地产经纪业 中国房地产经纪业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兴起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早在宋代就有“典卖田宅增牙税钱”的记载(《宋史》一七九卷第一三二志)。据元《通制条格》卷十八《关市》记载的内容,在元代就大量存在从事房地产经纪活动的人,当时从事房地产经纪活动即房屋买卖说合的中介被称为“房牙”。这一称谓一直沿用到清代。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我国一些随着通商口岸城市,如上海,出现了房地产经营活动,于是房地产掮客应运而生。房地产掮客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有买卖、租赁、抵押等。在上海,房地产掮客大致分为两大类,一为挂牌掮客,以“房地产公司”、“房地产经租处”、“房地产事务所”挂牌。挂牌掮客一般在报纸上刊登房地产出卖或空屋出租出顶广告,待顾客前来固定经营场所询问,成交收取若干佣金。第二类为流动掮客,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而以茶楼作活动场所,交换信息,撮合成交,收取佣金。掮客对于活跃房地产市场,缓解市民住房紧张,促进住房商品流通,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多数经营作法不正,投机取巧,又加上旧政府管理不严,放任自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混乱。 (二)1949年以后中国内地房地产经纪业的发展 解放初期,民间的房地产经纪活动仍较为活跃。当时整个房地产经纪活动比较混乱,一部分不法房地产经纪人员用欺骗、威胁等手段,对房东、房客或房屋主、卖主进行敲诈,索取高额费用,并哄抬房价。在20世纪50年代初,政府加强了对经纪人员的管理,采取了淘汰、取缔、改造、利用以及惩办投机等手段,整治了当时的房地产经纪业。 随后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由于住房作为“福利品”由国家分配,整个社会的房地产资源配置并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因此,在这一时期房地产经纪活动基本消失了。 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中,房地产经纪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活跃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1996年2月《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2001年8月5日修改)颁布施行后,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地位逐步为社会所承认。据不完全统计,到1996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已近万家,同时从事中介、代理、咨询服务的专职、兼职房地产经纪人员有几十万人,而且房地产经纪企业和经纪人员的数量还在迅速增加。 当然,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经纪业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发展得较早、较快,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则发展较晚、较慢。深圳早在1988年就成立了“深圳国际房地产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仅1993年一年批准成立了近70家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上海自1993年12月出现了首家房地产经纪机构——“新民经纪人事务所”,到2005年4月底,已有房地产经纪机构9800家,其中分支机构9060家,从业人员23842人。

中国房地产10年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 10年发展历程 前言:近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快速推进,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从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短短几年时间, 纵观国内, 从沿海开放城市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中国大地上几乎所有城市商品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下面是我通过阅读几篇文章总结出来的近十年来中国房地产的发展。 正文:从 1998年到 2008年这段时期是中国房地产史上最引人瞩目的十年, 而2008年则是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上最关键的一年。以下是分四个阶段来简述这段时期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的各种政策以及房地产企业所采取的对策和对策产生的原因。 一:起步阶段的房地产行业现状及企业行为 在 1998年之前, 城市居民住房一般是由国家分配的公共用房, 大多是根据个人的职务级别、对社会的贡献来分配,完全免费。后来出现了廉租房, 一些分不上公共用房的居民可以租住, 租金很低。在这一时期, 这些房子一般是由单位或政府组织实施的, 因为资金缺乏, 所以房子的没有品质可言。 1998年中国停止实物分房,实行货币化分房。住宅开始走向商品化。这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 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全面实行货币化分房,房地产交易市场随之出现,中国房地产业正式起步。由于这一时期房地产市场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 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了大量利润,为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中国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2000年,政府启动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发展,此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都在增长。由于此时整个经济正处在通货紧缩阶段,政府在 2001年又采用扶持政策以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力度来拉动经济增长, 这时候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局部过热的现象。

中国房地产中介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

中国房地产中介 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分析 经济与管理学院 84080102班 陈威敏 中国房地产中介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房地产中介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行业。说它熟悉,是因为几乎每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说它陌生,是因为如果我们不买卖租赁住房,我们也许一辈子也不会跟它打交道。房地产中介的起源,发展,现状和将来的发展前景会是怎样的呢?我在这段时间查了些相关的资料。 什么是房地产中介? 狭义的房地产中介是指在房地产市场中,以提供房地产供需咨询、协助供需双方公平交易、促进房地产交易形成为目的而进行的房地产租售的经纪活动、委托代理业务或价格评估等活动的总称。广义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是指覆盖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为房地产的生产、流通、消费提供多元化的中介服务。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咨询、房地产经纪和房地产估价三种形式,显然这是对房地产中介作了狭义的理解。今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 综合起来讲,房地产中介服务是为房地产投资、开发和交易提供各种媒介活动的总称,它包括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等活动。 房地产咨询是指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其提供信息、资料、建议,或为其提供房地产专项研究、市场调查与分析、项目策划、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服务并收取费用的一种有偿的中介活动。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咨询业可以为房地产投资者提供包括政策咨询、决策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等在内的各种咨询服

务,也可为房地产市场交易行为中的客户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咨询等中介服务。 房地产价格评估是指以房地产为对象,由专业估价人员,根据一定的估价目的,遵循估价原则,按照估价程序,选用适宜的估价方法,并在综合分析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对房地产在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进行测算和判定的经营活动。 房地产经纪是由房地产经纪人(个人或机构,统称经纪人)完成的促进房地产市场交易顺利实现一系列居间、代理、行纪等中介活动,是以提取佣金为经营特征,为房地产买卖、交换、租赁、置换等提供信息及信托劳务工作的中介服务。 房地产中介的起源 中国古代和近代市场中为房地产买卖双方介绍交易﹑评定房地产商品质量﹑价格的居间行商称之为宅行。宅行是中国房地产中介机构的前身,现称房地产中介,房产超市,不动产门市等。史书记载:宅行,清朝年间,宅行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北,天津一代。旧时,人们将宅行从事房产经纪的经纪人称呼为‘房牙子’。房牙子是旧时宅行里以说合房产买卖或租赁为职业的人,今称房地产经纪人。 房地产中介的现状 随着中国房地产使用制度改革在各个地区的强力推进,中国房地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住房福利制度的终止和货币化分房制度的起动,对全国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手房市场在各地开始兴起。于此同时,中国房地产 中介市场也经历了从无到有,进入了飞速的发展时期。房产中介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育、成长和壮大,得益于房地产市场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 房地产中介业成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启动房地产市场,带动

中国房地产20年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20年发展历程 1988 -1993 疤痕记忆 1990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55号令,标志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肇始,但很快地,第一次房地产泡沫在深圳、海南、北海等地出现。政府开始第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了大量的烂尾楼和银行呆坏账。 1993 -1997 负增长 紧缩性的调控政策落实,经济过热势头放缓,处在通货紧缩通道中,亚洲金融(行情,资讯,评论)危机爆发,日本、香港等地房地产泡沫破裂。 1998 里程碑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倡导贷款买房。 7月3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停止住房收入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被确定为基本方向。 10月29日,以回龙观、天通苑、建东苑等为代表的19个首批经济适用房项目在北京房地产交易中心展示。 央行颁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并特意安排1000亿元的贷款指导性计划。 评述: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延续5年的房地产颓势就此得以扭转。当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亿元,比上年增加13.79%,改变了上一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增长态势。政策背景是,通货紧缩的经济局势使得政府决定催热房地产拉动内需,这一影响深远的决策是亚洲金融危机后改善市场需求的转折点,其效应持续了10年,并使得房地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热不仅造就了大批中国富豪,也成为政府官员落马的主要泥潭。易被人忽视的是,中国在当年首次提出要建立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和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 1999 - 2003 白银年代 1999年末班车 3月,北京春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在国贸举办,出现前所未有的观展人流,个人首次代替单位成房展会购房主流。 4月,建设部出台《城镇廉租房管理办法》,5月1日起实施。 9月,各地陆续停止福利分房。社会映像:结婚率大增。 10月,北京发布文件规定,已购公房可上市交易。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1992年后,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1993年底宏观经济调控后,房地产业投资增长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5至2002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四阶段:价格持续上扬,多项调控措施出台的新阶段(2003年以来) 2003年以来,房屋价格持续上扬,大部分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明显。随之而来出台了多项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 详细: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历史大致这样:首先从1981年开始,在深圳和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的试点,在这以前,国内只有房地产开发,没有商品房开发,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单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内部职工福利分配的,包括政府造房子也是用于福利分配,没有房地产市场。由于当时搞试点比较成功,后来就小范围的开始试点开发。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搞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城市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房地产开发非常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于是他就吹响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号角,由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是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大城市,但时间不长,由于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泡沫。 1993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失控,

浅谈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历程 【摘要】房地产业是进行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和风险性的产业。从2002年开始,我国房价节节攀升,房地产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直备受关注。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本文根据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规范、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业存在问题发展趋势泡沫经济宏观调控对策 1.1 我国房地产发展历史 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已超过五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2年以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20平方米。 八十年代以前,没有人公开地把房地产看成商品,更不会把它作为商品来买卖。它自然就不会形成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房地产业,这一亿万价值的巨大商品开始起动,开始流通。八十年代的中国房地产业是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是房地产业的第一次高潮,使住房这一大商品的属性得到了明确。进入九十年代,党和政府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制定了政策依据。1991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中要求:“城镇住房建设要保持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适当加快房地产综合开发和住宅商品化进程”。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出现走向商品经济的第二次高潮。而其重要标志就是,房地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意义突出地显现出来。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及中国入世后投资环境和法律与国际惯例靠拢,国外公司和企业将以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尤其是外资机构的进入,则有利于改善房地产开发的融资环境,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已经到来。

2019年整理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一、中国地产发展30年回顾从1978年的土地相关法规的调整算起,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伴随着改革开放经历了30年的风雨历程,但是,即便如此,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仍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一个以政策为主导的政府市场。 2003年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逐渐处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之中,中央与各地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以及各级市场在不断博弈中发展和成熟。 1、房地产发展的四个阶段 1978~1991年的理论突破与起步阶段 土地法、规划法的制定与实施,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深圳(罗湖区)房地产开发经验的示范作用,开始逐渐向全国推广。 1991~1995年非理性炒作与调整阶段 以邓小平南巡为标志,中国南方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的高潮,其中炒作最为严重的包括海南、大亚湾、北海等地,而随后急速的“硬着陆”,使这些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随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低迷期。 1995~2003年相对稳定的协调发展阶段 整体说来,这一阶段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得最好得一个时期,整体表现稳健,市场价格与销售量平稳增长,各地市场全面稳步地成长,中国得房地产业进入一个稳步上升的通道。 1995年,在经历了之前的炒作与调控之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处在一个萎缩的状态。随着中国的福利分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政府需要全面启动商品房市场以完成分房制度的转化。处在改革前沿的深圳市,随即推出一系列的措施,以刺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蓝印户口制度,之后这一政策在上海、大连等地得到推广。. 2000年初,中国的福利分房制度终止,货币化分房方案全面启动,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并稳步发展,这同时也直接刺激了商品房市场的发展。 2003~2007年,调控、反调控与总体反思阶段 2003年中后期,国内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过热的现象,政府为了稳定市场发展,开始进行全面的宏观调控,而2005~2006年则是政策出台最为密集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政府先后出台了10多项政策措施,从土地、信贷、经济适用房、房价、产品结构,以及外资管理等多方面,来全面反思国内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因此,当诸多的政策落到实处之后,常常不是被夸大,就是被缩小。 2006~2007年,热钱、炒作、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房价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政府随即开始不断紧缩信贷,以期为“高热”的楼市降温。 2007年~2010年,房地产行业全面调整的阶段 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逐渐显露,不断升温的房价开始快速回落,伴随这一回落的还有商品房的成交量。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的全面衰退迹象逐渐明显,国内经济也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持续紧缩的信贷政策下,房地产行业发展减速明显,行业内调整的深度与广度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加强,整个行业伴随经济调整进入新一轮的全面调整期。 从近期的经济与行业发展情况看,这一调整的过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最快会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而要全面的回暖,可能需要到2010年及更远的未来。 、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特点2 从2000年全面终止福利分房制度到今天,中国商品房市场的全面启动和发展的时限并不长,期间也没有经历过一次完整的调整周期,同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结构,使得房地产行业的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历程.

发展历史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历史大致这样:首先从 1981 年开始,在深圳和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的试点,在这以前,国内只有房地产开发,没有商品房开发,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单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内部职工福利分配的,包括政府造房子也是用于福利分配,没有房地产市场。由于当时搞试点比较成功,后来就小范围的开始试点开发。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搞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城市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房地产开发非常成功, 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于是他就吹响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号角, 由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 特别是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大城市,但时间不长,由于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泡沫。 1993 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场迅速形成了非常严重的泡沫。于是朱镕基总理一声令下:停止银行贷款。银根收紧后使刚刚起来的房地产市场立马遭到重创,造成的结果是从 1993 年下半年到 1998 年上半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始终波澜不兴。 1998 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分水岭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开发商在 1998 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在但是到了 1998 年下半年, 6 月份左右,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主要一个是取消福利分房,也就是意味着所人们要取得住房,都要到 市场上去买房,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种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这政策的第一效应就是“ 赶末班车”——凡是有钱的单位纷纷购买现房,把当时市场上所有当时卖不掉的现房一扫而空。这时的房改政策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而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又创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不断地降低利率,还有按揭门槛降低,当时首付只要 30%、 20%,有的银行甚至提出零首付。还有价格政策,在这之前商品房的价格受到物价局的管制,不能随便涨价,是限价的。但是在这时候取消了这些管制,为后来开发商涨价提供可能,这以后开发商自己喜欢怎么定就怎么定,开始乱涨价。于是 1999 年至 2003年为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增长期。2003 年到达高峰,暴露出房价过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房地产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4 年开始实施宏观调控,主要特征是收紧土地与信贷两个闸门,以调控供给为主。 2005 年中央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主要特征是供给与需求双向调控,以调控需求为主。从 2005年下半年开始 2006 年,成交量开始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史

1.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史 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已超过五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2年以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20平方米。 房地产业是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是房地产业的第一次高潮,使住房这一大商品的属性得到了明确。进入九十年代,党和政府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制定了政策依据。1991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中要求:“城镇住房建设要保持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适当加快房地产综合开发和住宅商品化进程”。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出现走向商品经济的第二次高潮。而其重要标志就是,房地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意义突出地显现出来。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及中国入世后投资环境和法律与国际惯例靠拢,国外公司和企业将以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尤其是外资机构的进入,则有利于改善房地产开发的融资环境,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已经到来。 我国房地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整个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到目前为止,全国房地产企业已达到3万多家,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已突破1000万人,并且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楼盘和高素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人才。除房地产开发业外,十年来,还逐步形成了以评估、经纪、咨询为内容的房地产中介业,以及以经营管理楼宇、小区为主的物业管理业,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房地产业的产业构架体系。全国各地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各地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房地产经营模式,它们中有成功楼盘的开发,也有成功的中介经纪和成功的物业管理。<1>

房地产发展史(DOC)

房地产发展史 一、房地产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按时间段来划分,中国房地产市场大约划分为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 1990年至1998年,是我国房地产业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房地产业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无序”,二是“调控”。 由于行业刚刚起步,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土地的出让方式以协议出让为主,只要有一张合同,即可随意转让,于是便有了海南(楼盘)、惠州(楼盘)、北海(楼盘)等地的“击鼓传花”倒卖土地的乱象。那个时候,开发商凭一纸土地协议即可“卖楼花”,土地款未付清卖楼款就能回收,投资回报率甚至可以高达500%以上——从政府、银行、开发商、媒体到消费者,整个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式都是无序的。 针对这一状况,1993年开始主掌中国经济的朱镕基副总理施以重拳,用“关水龙头”的方式,责令银行对企业的期货、股票、房地产类投资停止贷款,开始了第一轮的宏观调控。直至1997年8月份中央北戴河会议,重又“将城市居民住宅的开发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这一方针,结束了接近5年的宏观调控。 提速阶段。 1998年至2003年,是我国房地产业的提速阶段。这一阶段也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停止福利分房”,二是“按揭贷款”。 这两项举措使得房地产业的发展猛然提速,199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较1997年实现大幅度增长,首次突破1亿平方米大关。之后,我国房地产业持续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 调控阶段。 2004年至2013年,是我国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频出阶段。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政策多,时效短”,“保障房”。 “国八条”、“国五条”、“新五条”接连推出,120平方米普通商品房实行一年即为“90/70”(90平方米占比必须在70%以上)所替代。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法规是“截至2004年8月31日,所有商品房用地停止以协议方式出让,必须实行‘招、拍、挂’”,被业界称为“8·31大限”。这是我国房地产业真正开始走向规范与良性运行的分水岭!也是行业的资本属性开始显露“推手”面目的起点 这一阶段另一重要事件是“保障房”。2011年“十二五”启始之年,启动了“五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宏伟计划。这一计划标志着我国房地产业从此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时期。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中国新建各种住宅近200亿平方米,其中超过100亿平方米的商品房住宅,有效地提升了超过1亿个家庭的住房水平。201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额已突破8万亿元,如加上每年投入使用的400余万套保障房部分,规模更加宏大。

我国房地产发展史

新中国的房地产发展 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末我国居民的住房一直是按福利分房的政策来解决。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按照分配住房的时间、数量和地点考虑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 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设想,指出改革的方向是住房商品化。首先改革围绕“三三”制补给出售新建住房政策进行试点。按照这个政策,个人购买住房的房价款,由个人、单位和政府各承担1/3,即个人只需支付房价款的1/3,就可以买到住房,其余房价款由单位和政府补贴。1987年9月,深圳经济特区率先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随后,福州、厦门、广州、上海等城市也开始试行。1988年4月,规定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从而使房地产市场有了法律上的保障。1989年,由于政治形势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1991年5月,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发展,加上浦东开发的带动作用,199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回升趋势。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从1992年兴起的。1992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而此前的“房改”、“地改”始终步履维艰。房地产业在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兴起,交易活跃。其重要标志是1992年前几个月社会各界普遍公认的一个社会新热点----“房地产热”的出现:全国前四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8.3%,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6%,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14.6%,而商品房完成投资却增长78%,商品房销额增长63.3%.1992年下半年:膨胀.1992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迅速膨胀.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1991年底增长175%,新开工面积增长78.1%,利用外资增长228%,全年商品房销售额比1991年增长80%,房地产公司增加2倍. 1993年上半年达到顶峰.这期间,全国商品房完成开发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43.5%新开工面积增长136%;新增开发公司6000余家,至此,全国房地产开发公司已达19000多家. 1993年下半年----1994年3月:受挫折相持.1993年7月起,政府开始对房地产业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相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心态上看,很多人认为宏观调控是暂时的,“年底将出现新一轮高潮”;二是从实际价格上看,很多大城市基本不见降价,“有价无市”的局面非常明显;三是完成的投资增速比上半年有所下降,但仍比1992年高.这种局面大致持续到1993年3月. 1994年3月至1995年:房地产进入理性回落、平稳发展阶段。1994年3月“两会”之后,房地产市场开始理性回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9%的经济增长速度和13000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计划,逐渐平静了社会上期望房地产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