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球表面太阳光波长以及分布

地球表面太阳光波长以及分布

地球表面太阳光波长以及分布

地球表面太阳光波长以及分布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一部分到达地面,称为直接太阳辐射;另一部分为大气的分子、大气中的微尘、水汽等吸收、散射和反射。太阳辐射经过整层大气时,被散射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返回宇宙空间,另一部分到达地面,到达地面的这部分称为散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后,其强度和光谱能量分布都发生变化。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比大气上界小得多(全球平均45%),在太阳光谱上能量分布在紫外光谱区几乎绝迹(0.29μm以下的紫外线几乎全部被吸收),仅剩3%左右,在可见光谱区减少到44%,而在红外光谱区增至53%。详见附图。

另外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99%以上在波长0.15~4.0微米之间。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4微米),43%在红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0.475微米处。在地面上观测的太阳辐射的波段范围大约为0.295~2.5微米。

减反射膜的厚度经过特殊设计,刚好为入射光的波长的四分之一。计算过程如下,对于折射率为n1薄膜材料,入射光波长为λ0,则使反射最小化的薄膜厚度为d1:

d1=λ0/4n1尽管,通过上面的公式,选用相应厚度、折射率膜和相应波长的光,能使反射的光减少到零,但是每一种厚度和折射率只能对应一种波长的光。在光伏应用中,人们设计薄膜的厚度和反射率,以使波长为0.6μm的光的反射率达到最小。因为这个波长的能量最接近太阳光谱能量的峰值。

如果减反射膜的折射率为膜两边的材料的折射率的几何平均数,反射将被进一步降低。即

如果镀上多层减反射膜,能减少反射率的光谱范围将非常宽。但是,对于多数商业太阳能电池来说,这样的成本通常太高。

1太阳系和地球系统元素的丰度详解

第一章 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元素丰度是每一个地球化学体系的基本数据,可在同一或不同体系中用元素的含量值来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时间)、横向(空间)上的比较,了解元素动态情况,从而建立起元素集中、分散、迁移活动等一系列地球化学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在探索和了解丰度这一课题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近代地球化学。 研究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化学基础理论问题的重要素材之一。宇宙天 体是怎样起源的?地球又是如何形成的?地壳中主要元素为什么与地幔中的不一样?生命是怎么产生和演化的?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和规律。 1.1 基本概念 1.地球化学体系 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C 、T 、P 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连续。 这个体系可大可小。某个矿物包裹体,某矿物、某岩石可看作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某个地层、岩体、矿床(某个流域、某个城市)也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从更大范围来讲,某一个区域、地壳、地球直至太阳系、整个宇宙都可看作为一

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研究元素在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分布(丰度)、分配问题,也就是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量”的研究。 2.分布与丰度 所谓元素在体系中的分布,一般认为是元素在这个体系中的相对含量(以元素的平均含量表示),即元素的“丰度”。其实“分布”比“丰度”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体系中元素的丰度值实际上只是对这个体系里元素真实含量的一种估计,它只反映了元素分布特征的一个方面,即元素在一个体系中分布的一种集中(平均)倾向。但是,元素在一个体系中,特别是在较大体系中的分布决不是均一的,还包含着元素在体系中的离散(不均一)特征,因此,元素的分布包括: ①元素的相对含量(平均含量=元素的“丰度”);②元素含量的不均一性(分布离散特征数、分布所服从的统计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球化学对元素特征所积累的资料(包括太阳系、地球、地壳)都仅限于丰度的资料,关于元素分布的离散程度及元素分布统计特征研究,仅限于在少量范围不大的地球化学体系内做了一些工作。 3.分布与分配 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中(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等)的整体总含量; 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或区段中的含量; 分布是整体,分配是局部,两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例如,地球作为整体,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地球中分配的表现,把某岩石作为一个整体,元素在某组成矿物中的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岩石中分配的表现。 4.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各地球体系中常用的含量单位有两类,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1.2太阳系的组成和元素丰度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 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 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 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 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 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 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

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 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 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 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 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 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 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 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 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 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 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 得摸不着头脑。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 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 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教学设计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教材分析:该专题内容作为高二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的第一个专题,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影响很大。教材包括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和只有一个地球四部分以及五个“专栏” 、七个“思考与实践”题,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和开放。本专题的学习对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有重要意义,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下面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作为普通中学的学生,课前课后的任务完成质量较差,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立足于课堂。从学生的心理上来看:刚开始的地理课学生好奇心强、情感单纯而热烈,高中阶段正处于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的阶段。学生们受到多种传媒的影响,有着较广的知识面,对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所以作为教师要根据现状和学生的特征,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再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一定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并用图表表示,知道主要天体类型及特点 ②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基本概况(日地距离、能量源泉),太阳大气的分层和特点,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③能列表说出八大行星分类及特征,能在“太阳系模式图”中熟练判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根据材料归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①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对相关图、表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归纳总结; ②学会从相关资料中获取所需的知识,最后启发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③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唤起对浩瀚宇宙的求知欲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在探究地球生命物质存在条件和地外文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关心和爱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培养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①天体系统的层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②八大行星的分类及特征,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2、难点:如何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初步达成正确宇宙观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①引导启发式 ②探究式教学 ③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 发现学习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引入:06年8月国际天文联合会决议将冥王星赶出九大行星之列! (以热点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直接进入主题)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第一课时) 一、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教师简单介绍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盖天说→浑天说→地心说→日心说(伟大的哥白尼)其中突出日心说的科学家,使学生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 通过浏览第4页“专栏”使学生简单了解宇宙大爆炸

600亿年以后,地球脱离太阳系

孙四周的推算公式 注:t:时间 H:哈勃常数 RO:太阳半径 ln:自然对数 M:太阳质量 G:牛顿万有引力常数 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玛雅的2012世界末日预言,让很多人对未来充满恐慌。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吗?昨日,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孙四周老师,用数学公式向记者演绎了宇宙的未来,按照他的计算,在5000年后,太阳和现在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这些成果出现在孙四周新近出版的专著《空间相对论膨胀宇宙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在孙四周老师的身上,数学几乎是个“万能工具”。此前,他曾用几何方法证明了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为假,并因此而名声大噪。 有人说世界末日是2012 霍金说大约在200年后 孙四周说,都错了! 近年来,世界末日论一直是热门话题。随着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的热映和持续传播,2012更是被确切地指认为“世界末日”。这一论断和神秘的玛雅预言不谋而合,因而在世界范围内,不少公众因此恐慌莫名。 世界各国的不少科学家都投入到“世界末日”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据媒体报道,有着“自爱因斯坦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称的英国传奇人物霍金,也曾就此焦点问题发表看法,他出面辟谣说:2012不是世界的末日,我们不必惊慌。宇宙的末日会在大约200年以后到来,因此我们这一辈人是安全的。 “此言一出,无异于火上浇油。把宇宙的寿命向后推延200年,仍然没有卸去人们心头的重压。霍金的良苦用心显然没有起到预想的结果。”孙四周老师表示。 近日,孙四周出版了《空间相对论膨胀宇宙的数学原理》个人专著。在这本书中,他用5个公理和1个定义,揭示宇宙演化的数学原理。“由此得到的太阳系寿命等的计算结果,符合美国、德国等国科学家的最新预测。”孙四周表示。 根据孙四周的计算,他对本报记者说:“我们的太阳系现在正处于演化成熟期,相当于人类的30多岁。它仍然在膨胀,但是它很平稳。” “太阳系的消亡肯定不是在2012年,也不是在这以后200年左右。撇开电影的夸张和艺术化不说,科学大师霍金这次是错定了。”孙四周笃定地说。 究竟怎样计算宇宙的寿命? 究竟怎样计算宇宙的寿命?孙四周介绍,科学研究表明,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有起点和终点的。我们的宇宙是从很小的一个点开始,扩大而成现在这个规模。最初的宇宙,可以想象成比原子还小。经过膨胀,才有今天的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云、星际空间等等。 孙四周介绍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推得,宇宙从最初的膨胀到现在,大约用了137亿年。但是,实际的观测资料不断刷新,现在已经有观测到200亿年以外的星云的记录。尽管如此,科学界还是普遍认为时间总有一个起点,就是以宇宙从一个点开始膨胀那一刻为0时刻。 宇宙的膨胀,到现在也没有停止,而且有证据表明膨胀在加速。在孙四周的著作《空间相对论膨胀宇宙的数学原理》中,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宇宙在任意时刻的膨胀速度。孙四周介绍,这个公式是他根据相关的公理和定义推证出来的,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任意一个星系从小到大的膨胀过程,从而轻易地计算出星系解体的时间表。 “这样的公式在世界上是第一个,我感到很幸运”,孙四周自豪是自己发现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单选题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宣布:美国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了太阳系。这是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天体。据此完成1~2题 1.“旅行者”1号在发射后的飞行过程中 A.先后穿越了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 B.先后穿越了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这些行星轨道 C.穿越了密集的小行星带 D.观测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全部相同 2.若“旅行者”1号在今后的飞行过程中发现一颗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可推断该行星 A.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B.可能存在液态的水 C.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D.表面有肥沃的土壤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于12月2日凌晨1:30成功发射长征三号乙型运载火箭,随后把“嫦娥三号”运送至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与“玉兔”相拥直奔“广寒”,她们将实现中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继俄美之后,月球将喜迎中国访客。请回答3~4题 3.有关月球的叙述,据你的常识及所学知识判断,错误的是 A.月球是一颗卫星B.月球表面有很多月坑 C.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极大D.月球上的流星雨现象比地球壮观4.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 地球是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据此完成5~6题 5.地球具有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并不是因为 A.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自转周期适宜,昼夜温差较小 C.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D.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6.读地球所处天体系统简易层次图,正确的判断是

A.①是总星系B.②是太阳系C.③是河外星系D.⑤是地月系 下图为2009年10月16日黎明时分出现的水星、金星、土星“三星伴月”图,据此回答7~8题 7.图中的天体系统级别有 A.1级B.2级C.3级D.4级 8.当“三星伴月”出现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A.北半球,向南移动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D.南半球,向北移动 9.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 2018年8月,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着陆区,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就位探测(下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否为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待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天体 B.2018年12月20日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天体 C.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天体 D.“嫦娥四号”探测器就是天体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14、白天与黑夜 一、教学内容及知识类型 1.地球的外部结构:地轴、北极、南极。(事实性知识)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个小时。(事实性知识) 3.自转就是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概念性知识) 4.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概念性知识) 5.利用实验器材演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地球的外部组成部分。(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3、利用地球自转的定义,解释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二)科学技能 1、系统的观察,发现地球昼夜更替与太阳和地球本身有关。(程序性知识的分析水平) 2、能通过实验,演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程序性知识的创造水平) 3、能利用地球自转解释不同地区昼夜变化情况。(程序性知识的运用和分析)(三)科学态度 1、对地球的昼夜更替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地球昼夜更替的秘密。 2、更细致的观察,观察到的现象就更真实。 3、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15、昼夜与生物 一、教学内容及知识类型 1、昼夜更替是有规律的。(概念性知识) 2、昼夜更替对植物有影响。(概念性知识) 3、昼夜更替对动物有影响。(概念性知识) 4、昼夜更替对人的影响。(概念性知识) 5、根据昼夜更替规律研究植物的生长规律,设计花钟。(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

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根据昼夜更替规律研究昼夜更替对植物的影响。(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2、根据昼夜更替规律研究昼夜更替对动物的影响。(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3、动植物具有昼行性和夜行性的区别。(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二)科学技能 1、能对“昼夜更替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吗”的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观察实验的实验步骤。(程序性知识的创造水平) 2、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程序性知识的运用和分析水平) (三)科学态度 1、对动、植物随昼夜更替产生变化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研究其中的规律。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将自己的意见公开,主动与别人合作交流。 16、四季更替 一、教学内容及知识类型 1、地球的外部结构:地轴、北极、南极。(事实性知识) 2、地球围绕太阳转。(事实性知识)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事实性知识) 4、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事实性知识) 5、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概念性知识) 6、利用实验器材演示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地球的外部组成部分。(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2、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经验,编写二十四节气歌。(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3、通过对地球公转的研究,推论四季形成的原因。(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太阳系形成与地球诞生

南日中学师生共用导学稿 班级姓名 年级:初三年级学科:科学整理:钱敏达审核: 内容:§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课型:新授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托勒密与“地心说”;哥白尼与“日心说”。 2、了解关于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 3、知道地球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的。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地心说、日心说、星云说。 2、难点:星云说。 课后作业 1.提出黑洞理论和无边界设想的科学家是( ) A、哈勃 B、霍金 C、伽利略 D、哥白尼 2. 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 其主要观点——大约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中。 拓展与提高 1.英国人提出的理论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 第二,宇宙不是的一般系统。 新课预习 一、太阳系的形式与地球的诞生 1.“地心说”: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宇宙体系学说。 2.“日心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 “”宇宙体系学说。 3. 太阳系: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由内向外,有水星、、、、木 星、、、和冥王星,它们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二、太阳系的形成 1.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 然后,剩余的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轨道的近圆性—公转轨道是。 三、其它学说: (1)灾变说:也叫撞击说,认为慧星等其它天体和太阳相撞后,它们的残骸渐成行星。(2)遭遇说:其他天体经过太阳附近,吸引出太阳内部物质形成行星。 课堂练习 1.当代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霍金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设想已成了现代宇宙学说最重要的基石,关于黑洞,下列说法得不到支持的是…………………………………( )。 A、是质量为太阳的l、44到2倍的恒星在晚年爆发形成超红巨星后塌缩而成 B、是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在晚年爆发形成超红巨星后塌缩而成 C、黑洞直径仅几千米,但密度大得难以想像,它能把靠近它的一切东西永久吞没 D、人们看不见黑洞,但天文学家能测出它的存在 2.下列说法不是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的是() A、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自转的方向一致 B、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同一平面 C.除了水星和金星,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转,而且绕转的方向一致 D.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是在以太阳为中心的一个球面上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宇宙是原始火球大爆炸形成的 B.星云是指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星云很庞大C.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 D.八大行星都是主要由石质和铁质构成的 4.“地心说”的集大成者是希腊科学家___。“地心说”的核心是地球是宇宙的___,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_________。 5.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____,建立了____宇宙体系学说,核心是:太阳是宇

高中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

太阳系中的有趣科学2019尔雅答案

…………………………………………………^_^………………………………………………… 太阳系天体概览 1【单选题】以太阳为中心,从内到外地球的位置在太阳系中排第几位? 答案:3 A、5 B、4 C、3 D、2 2 【单选题】下列哪一颗行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答案:D A、金星 B、火星 C、地球 D、木星 3 【判断题】夏季大三角包括织女星、牛郎星和天津四。答案:√ 4 【判断题】在地球上,人类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测到人造卫星。答案:错误 行星的运动 1 【单选题】“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这句话出自于哪一本着作? 答案:《尚书》 A、《尚书》 B、《春秋》 C、《论语》 D、《孟子》 2

【单选题】在古代中国,火星在哪个星之间徘徊被认为是大凶的天象? 答案:帝星 A、木星 B、水星 C、帝星 D、谷神星 3 【判断题】行星的逆行使得地球中心说收到了很大的挑战。答案:正确 日心说的提出 1 【单选题】创立日心说的是下列哪一位人物? 答案:尼古拉·哥白尼 A、尼古拉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达尔文 2 【多选题】下列哪些关于开普勒定律的内容描述是正确的? 答案: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相等时间内,行星运动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A、行星沿着正圆轨道运行 B、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 C、相等时间内,行星运动扫过的面积是不相等的 D、相等时间内,行星运动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3 【判断题】伽利略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答案:正确 太阳系各大行星运行规律 1 【多选题】下列哪几个定律成功解释了开普勒定律? 答案: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A、牛顿运动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1太阳系和地球系统元素的丰度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 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元素丰度是每一个地球化学体系的基本 数据,可在同一或不同体系中用元素的含量 值来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时间)、横向 (空间)上的比较,了解元素动态情况,从 而建立起元素集中、分散、迁移活动等一系 列地球化学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 是在探索和了解丰度这一课题的过程中,逐 渐建立起近代地球化学。 研究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化学 基础理论问题的重要素材之一。宇宙天 体是怎样起源的?地球又是如何形成的?地 壳中主要元素为什么与地幔中的不一样?生 命是怎么产生和演化的?这些研究都离不开 基础概念太阳系的组成及元素丰度地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 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和规律。 1.1基本概念 地壳元素的丰度区域中元素分布的研究 1. 地球化学体系 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我们把所要研究 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 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 理化学状态(C T、P等),并且有一定的 时间连续。 这个体系可大可小。某个矿物包裹体, 某矿物、某岩石可看作一个地球化学体系, 某个地层、岩体、矿床(某个流域、某个城 市)也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从更大范围来 讲,某一个区域、地壳、地球直至太阳系、 整个宇宙都可看作为一个地球化学体系。

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研究元素在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分布(丰度)、 分配问题,也就是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量”的研究。 2. 分布与丰度 所谓元素在体系中的分布,一般认为是元素在这个体系中的相对含量(以元素的平均含量表示),即元素的“丰度”。其实“分布”比“丰度”具有更广泛的涵义:体系中元素的丰度值实际上只是对这个体系里元素真实含量的一种估计,它只反映了元素分布特征的一个方面,即元素在一个体系中分布的一种集中(平均)倾向。但是,元素在一个体系中,特别是在较大体系中的分布决不是均一的,还包含着元素在体系中的离散(不均一)特征,因此,元素的分布包括:①元素的 相对含量(平均含量=元素的“丰度”);② 元素含量的不均一性(分布离散特征数、分布所服从的统计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球化学对元素特征所积累的资料(包括太阳系、地球、地壳)都仅限于丰度的资料,关于元素分布的离散程度及元素分布统计特征研究,仅限于在少量范围不大的地球化学体系内做了一些工作。 3. 分布与分配 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中(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等)的整体总含量; 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或区段中的含量; 分布是整体,分配是局部,两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例如,地球作为整体,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地球中分配的表现,把某岩石作为一个整体,元素在某组成矿物中的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岩石中分配的表现。 4. 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各地球体系中常用的含量单位有两类,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1.2太阳系的组成和元素丰度

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

1、 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质量的99.86% 。 2、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约占71.3%。太阳的大气 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从内向外分为 、 和 三层。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 层,温度约是6000℃。 3、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 ,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它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 年;黑子数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 年。 4、科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发现了星系的运动特点:(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2)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 ;(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 。 5.下列天体系统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 .太阳系、总星系、银河系 B .银河系、总星系、地月系 C .宇宙、太阳系、地月系 D .地月系、银河系、宇宙 6.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A .日地距离适中 B .有月球绕转 C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D .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7.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A .体积是九大行星中最大的 B .质量是九大行星中最小的 C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绕日公转运动 D .太阳系中惟一有生物的行星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是一颗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气态球体,主要成分为氢。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常看到的光球层。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的黑色斑点,它的活动周期平均为11年,天文学家把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称之为“太阳活动峰年”,把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称之为“太阳活动谷年”。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表现。2.月球 (1)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上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空气,昼夜温差很大。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2)月球表面特征。环形山(也叫月坑)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月球表面没有生命存在,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找到生命存在过的迹象。 3.太阳系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阳。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以太阳为中心绕太阳公转,围绕太阳做椭圆形公转。八大行星依照与太阳的距离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其次是土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都有光环,这是由大小不同的冰块和石块构成的。在火星和木星这间还有小行星带。 (3)彗星是由冰物质(指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所形成的“大冰球”,它常拖着长长尾巴。彗星主要由彗发、彗核、彗尾三部分组成。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它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彗星的绕太阳自东向西公转,与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反。 (4)流星 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它们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生了光和热,这种现象叫流星现象。如果没有燃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表,叫做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做陨石。吉林一号陨石是世界上最大的陨石。 4.银河系 银河系由恒星(像太阳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和星际物质组成。宇宙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地球月球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 5.恒星的演化 (1)哈勃望远镜发现星系运动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大爆炸理论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大爆炸将引起宇宙永远膨胀下去,不断地扩大,我们将看到所有星系的星球老化、死亡,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3)“地心说”和“日心说” “地心说”是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托勒密完善的一种宇宙体系学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球都环绕着地球而运行的一种学说。“日心说”在16世纪由伽俐略于建立,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太阳是不动的,其他天体围绕太阳转。 (4)恒星的命运 【例1】日珥主要发生在太阳的哪一部分?()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核心 【例2】1998年,北京大学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为了向北京大学百岁生日献上厚礼,经中国科学院同意,由北京大学校友陈建生院士和他领导的北京天文台观测宇宙学课题组提出申请,将他们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7072号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大学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接受了他们的

专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教学设计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教材分析:该专题内容作为高二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的第一个专题,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影响很大。教材包括天体系统、太阳系、太阳和只有一个地球四部分以及五个“专栏”、七个“思考与实践”题,教学内容相当丰富和开放。本专题的学习对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有重要意义,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下面的专题学习做好铺垫。二、学生分析 作为普通中学的学生,课前课后的任务完成质量较差,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立足于课堂。从学生的心理上来看:刚开始的地理课学生好奇心强、情感单纯而热烈,高中阶段正处于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的阶段。学生们受到多种传媒的影响,有着较广的知识面,对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所以作为教师要根据现状和学生的特征,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再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一定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并用图表表示,知道主要天体类型及特点 ②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基本概况(日地距离、能量源泉),太阳大气的分层和特点,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③能列表说出八大行星分类及特征,能在“太阳系模式图”中熟练判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根据材料归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①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对相关图、表进行比较分析,并且归纳总结; ②学会从相关资料中获取所需的知识,最后启发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③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唤起对浩瀚宇宙的求知欲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②在探究地球生命物质存在条件和地外文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关心和爱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培养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①天体系统的层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②八大行星的分类及特征,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2、难点:如何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初步达成正确宇宙观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①引导启发式 ②探究式教学 ③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 发现学习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引入:06年8月国际天文联合会决议将冥王星赶出九大行星之列!(以热点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直接进入主题)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第一课时) 一、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教师简单介绍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盖天说→浑天说→地心说→日心说(伟大的哥白尼)其中突出日心说的科学家,使学生 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 通过浏览第4页“专栏”使学生简单了解宇宙大爆炸 转:茫茫宇宙中到底有些什么?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新教材七年级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第四章知识点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④表面温度约6000 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光球层(肉眼可见)(太阳黑子)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色球层(耀斑、日珥) 日冕层(太阳风) 4、太阳活动 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 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 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5、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 6、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 小差不多) ③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7、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8、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9、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 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月球上物体重力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⑤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10、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1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是人类居住的星球。 行星地球太阳系中已知的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呈椭圆形,长半径为 0公里,偏心率为0.0167。轨道近日点为1.471亿公里,远日点为1.521亿公里,平均1.496亿公里。地球公转一周需时365.25个平太阳日。平均公转速度为29.79公里/秒。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时23小时56分 4.09秒平太阳时,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为23.45°。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质量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地球内部质量的不均匀分布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共同影响,使地球自然表面极为复杂。所以人们通常把平均海平面及其向陆地连续延伸的部分所构成的大地水准面(又称地球体),作为地球形状的模型。这个理论连续表面上的每一点都与重力的方向垂直。但是大地水准面还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曲面,也不适于作为描述地球几何形状的参考面,于是,人们进一步用一个与大地水准面相接近的旋转椭球面作为地球形状的参考面。根据多年的测定,这个旋转椭球面的赤道半径为6.378139×106米,两极半径为 6.356755×106米。由于测算手段的不断改善,地球半径和扁率的精确数值也随时不断修正。根据对人造卫星运动的观察得到的扁率为1/298.257。地球质量[包括大气圈(层)]为5.976×1024千克。地球的体积为1.083×1021立方米。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20千克/立方米。 地球表面的起伏和海陆分布在地球的总表面积为5.100×108平方公里中,大陆面积约为1.48×108平方公里,约占29%;海洋面积约为3.62×108平方公里,约占71%。以平均海平面为标准,地球表面上的高度统计有两组数值分布最为广泛。一组在海拔0~1000米之间;另一组则在海平面以下4000~5000米之间。前者占地球总面积的21%以上,后者占22%以上。大陆上的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达8848米,最低点为死海,达-397米,海底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到11022米。 地球的重力场和磁场地球重力作用的空间称为地球重力场。作用在地球表面上的重力是地球质量产生的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地球自转所引起的离心力对重力的影响在赤道上最强,并随纬度的不同而呈有规则的变化。同时,由于地球不同部位的密度分布得不均一,也引起重力的变化和异常。因此,重力异常可以提供地球不同部分密度变化的信息。 地球具有一个强有力的、犹如一个位于地心的磁棒(磁偶极子)所产生的磁场。这个从地心至磁层边界的空间范围内的磁场称为地磁场。地磁场是非常弱的磁场,其强度在地面两极附近最强,还不到10-4特斯拉;而赤道附近最弱。磁偶极子的轴线称为磁轴。磁轴与地面的交点称为地磁极。磁轴与地轴的交角大约11°。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不仅随地而异,也因时间不同而有变化。在地质历史期间磁极经常逆转,并且磁极围绕地理的极点旋转。地球磁场的起源和它在地史期间的变化,与地核的结构和物质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电流有关。 高层大气的电流活动是产生外源电磁场的原因。电离层中的电流体系可引起地磁场的日变化,极区高层大气受带电粒子的冲击而产生极光和磁暴。太阳和地球中间有称为太阳风的等离子体。地球磁场在向太阳的一面受太阳风的作用而压缩,在背太阳的一面则被拉伸,从而使地球磁场在地球周围被局限在所谓的磁层之内。磁层的外边界则称为磁间歇区。 地球磁场的存在使地球免受太阳风的直接影响,磁层的存在对大气的成分和地面气候起重大的作用,并因此而影响到地球上生命的发展。 地球的构造和成分地球是由不同状态、不同物质的圈层构成的。地球的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 3层组成。地球表面则由水圈和大气圈所包围,后二者又维系着生物圈的存在。地壳包裹着整个地球内部的薄壳。质量只占全球的 0.2%。大陆地壳与海底地壳有明显的

高中地理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测试题

高中地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测试题 2019.2 本试卷共4页,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1.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昼夜温差过大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D.平均温度过低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 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 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B.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口径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一片天然喀斯特洼地中。2017年3月开始开放免费参观,但为保证天眼正常工作,日接待规模控制在2000人以内。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了两颗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的新脉冲星,引起世界关注。图a为天眼俯拍图,图b为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4.平塘县大窝凼建设“中国天眼”的自然优势之一是() A.地势较高,与天体距离更近B.纬度较高,观测星空范围大 C.喀斯特地貌,储水条件良好D.盆状地形,便于望远镜建设 5.“中国天眼”发现的两颗新脉冲星所属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6.“中国天眼”建成后,当地受益最大的产业部门是() A.工业B.农业C.旅游D.通讯 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的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我国贵州省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顺利“睁眼”。该望远镜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自落成至2018年2月,已发现9颗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7.与脉冲星所在天体系统层次相同的是() 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8.如果发现类似的地外文明,其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可能有() A.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B.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C.来自恒星的光照稳定D.与其他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风暴轻轻擦过地球:2012年3月10日新浪网,新一波太阳风暴8日抵达地球,因喷发物质没有直接朝向地球,实际影响小于原先预报的“5年来最强”,电网、卫星或现代导航系统基本未受干扰。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研究员昆切斯说,太阳风暴发生在格林尼治时间8日11时(北京时间19时)左右,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开始冲击地球磁场,但冲击角度把风暴对地球磁场的实际影响限制在最低程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9.太阳风暴的爆发() A.是太阳辐射增强造成的B.是太阳大气剧烈变化的显示 C.表现为黑子数目减少、耀斑面积增大D.表现为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增强10.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 A.光球B.色球C.火星D.日冕 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有关机构监测分析,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坠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结束它的历史使命。 完成下列各题。 11.“天宫一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