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K3收款付款条件说明(含数据表结构)

K3收款付款条件说明(含数据表结构)

K3收款付款条件说明(含数据表结构)
K3收款付款条件说明(含数据表结构)

K/3收款付款条件说明(含数据表)

1、收款条件

1.1、收款条件维护

收款条件是销售业务人员与客户进行销售业务时对收款事项的约定,在企业中往往由于客户不同,收款条件也不同,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在本系统进行设置。

收款条件的主要作用是在制作销售出库、销售发票时,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收款条件计算出业务的应收款日期,方便业务人员进行收款提醒或财务人员进行账龄分析。

收款条件设置完毕后,需要在客户资料中关联收款条件,这样才能在后续的销售业务中应用到。

收款条件的维护主要包括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

1.1.1、增加收款条件

增加收款条件时,需要填写收款条件的内容,主要如下表格,提供两种结算

收款日期计算逻辑:

1)信用天数计算方式,收款日期=起算日+后()天。

2)月结计算方式,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复杂些,有两种情况:

A.如果选择的是起算日()加()天逢()日方式,计算的预计收款日期在逢()日或之前,则预计收款日期为此设置的逢()日;如果计算的预计收款日期在逢()日之后,则预计收款日期为下个月的此设置的逢()日。

例:

选择预计收款日按起算日(单据日期)加(45)天逢(10)日,销售发票日期为7月18日,则计算的预计收款日期为9月10日。

如果销售发票日期为7月30日,则预计收款日期为10月10日。

B.如果选择的是起算日()加()月逢()日方式,计算的预计收款日期在加()月后计算出的所在月设置的逢()日。

例:

选择预计收款日按起算日(单据日期)加(1)月逢(10)日,销售发票日期为7月1日,则计算的预计收款日期为8月10日。

如果销售发票日期为7月30日,则预计收款日期为8月10日。

1.1.2、删除收款条件

收款条件如果被基础资料客户或者单据引用,不允许删除。删除时系统提示:已有业务发生或被使用,不能删除。

1.1.3、修改收款条件

收款条件如果被基础资料客户或者单据引用,还可以允许修改。

收款条款修改时进行了网络控制。

修改收款条件时,对于已经发生的销售发票或销售出库单的收款日期将不会再发生变化,只会影响后续未发生的业务。

2、付款条件

2.1、付款条件维护

当企业与供应商达成了供给关系以后,一般会约定,在今后的采购业务中,如何支付货款,如月结30天、月结60天、货到30天、货到60天等。

K/3系统提供了全面的付款条件管理。用户可使用【系统设置】→【基础资料】→【采购管理】→【付款条件】来添加、删除、修改付款条件。

2.1.1、添加付款条件

如图3-20,当用户执行【系统设置】→【基础资料】→【采购管理】→【付款条件】功能时,系统显示付款条件维护界面。在该界面运行菜单【文件】→【新增项目】或直接单击工具按钮“新增”,系统弹出付款条件对话框(图3-21)。该对话框中,各字段的含义如表3-21,用户录入各字段的值后,点击工具按钮“保存”将保存所新增的付款条件。

图3-20 付款条件维护界面

图3-21付款条件对话框

表3-21付款日期字段说明

2.1.2修改付款条件

当付款条件保存后,用户可对付款条件进行修改。用户选中一条付款条件,执行付款条件维护界面菜单【编辑】→【修改】或单击工具按钮“修改”,或者双击需要修改的付款条件,系统弹对话框(图3-20),用户可修改付款条件中任何字段的内容,不管该付款条件是否已经使用。

2.1.3删除付款条件

当用户创建了付款条件且该付款条件未被使用时,可删除该付款条件。删除的方法是,在付款条件维护界面,选中一条付款条件,然后执行菜单【编辑】→【删除】或单击工具“删除”或使用键盘“Delete”键。删除前系统提示“是否删除所选资料?”,用户可确认删除,或中止删除操作。

2.2、付款条件使用

2.2.1、设置供应商付款条件

在基础资料中设置了付款条件后,就可以在供应商中引用付款条件,如图3-21。用户可直接从下拉列表中选择一个付条件或用F7选择。

2.2.2、付款条件在单据中的应用

当供应商设置了付款条件,在外购入库单、委外加工入库单、外购发票、采购费用发票、进口单证新增或关联生成时,系统根据付款条件自动计算单据的付款日期,计算逻辑如下:信用天数计算方式,付款日期=起算日+后()天。月结计算方式,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复杂些,有两种情况:

A):如果选择的是起算日()加()天逢()日方式,计算的预计付款日期

在逢()日或之前,则预计付款日期为此设置的逢()日;如果计算的

预计付款日期在逢()日之后,则预计付款日期为下个月的此设置的逢

()日;

例:

选择预计付款日按起算日(单据日期)加(45)天逢(10)日,购货发票日期为7月18日,则计算的预计付款日期为9月10日。

如果购货发票日期为7月30日,则预计付款日期为10月10日。

B):如果选择的是起算日()加()月逢()日方式,计算的预计付款日期

在加()月后计算出的所在月设置的逢()日。

例:

选择预计付款日按起算日(单据日期)加(1)月逢(10)日,购货发票日期为7月1日,则计算的预计付款日期为8月10日。

如果购货发票日期为7月30日,则预计付款日期为8月10日。

图3-22供应商付款条件设置界面

3、收款、付款条件—操作界面同数据库表的对应关系3.1、收款条件维护界面

3.2、支付条件数据库表

t_PayColCondition:支付条件表,收款条件、付款条件概要信息存储在这个表中

t_PayColConditionEntry:支付条件明细表,收款条件、付款条件的明细信息都存储在这个表中

3.3、操作界面同数据库表的对应关系

3.3.1、查询语句

Select

A.FID,A.fclasstypeid,A.fnumber,A.fname,

B.foptmode,B.ffststdate,B.fsecstdate,B.flstday,B .fday,B.fdaymon,B.fdate

From T_Paycolcondition A left join t_PaycolconditionEntry B on A.FID=B.FID Order by A.FID

3.3.2、对应关系

3.3.3、说明

Fclasstypeid:支付条件类型码:收款条件为1007737;付款条件为1007736 Fnumber:支付条件编码

Fname:支付条件名称

Foptmode:支付类型:“信用天数方式”为0,“月结方式”为1

Ffststdate:信用天数起算日:以单据日期起算为0,以单据末日期起算为1 Fsecstdate:月结天数起算日:以单据日期起算为0,以单据末日期起算为1 Flstdate:月结天数计算条件:按月累加为0,按天累加为1

Fday:信用天数“后XX天”

Fdaymon:月结天数“加XX月”或“加XX天”

Fdate:月结天数“逢XX日”

[本文完]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 6014389 题目: 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实现 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开始时间: 2012 年 12 月 09 日 完成时间: 2012 年 12 月 26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引言 (4) 1 需求分析 (5) 1.1任务与分析 (5) 1.2测试数据 (5) 2 概要设计 (5) 2.1 ADT描述 (5) 2.2程序模块结构 (7) 软件结构设计: (7) 2.3各功能模块 (7) 3 详细设计 (8) 3.1结构体定义 (19) 3.2 初始化 (22) 3.3 插入操作(四号黑体) (22) 4 调试分析 (22) 5 用户使用说明 (23) 6 测试结果 (24) 结论 (26)

摘要 《数据结构》课程主要介绍最常用的数据结构,阐明各种数据结构内在的逻辑关系,讨论其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以及在其上进行各种运算时的实现算法,并对算法的效率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进行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这次课程设计我们主要是应用以前学习的数据结构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结合起来才完成了这个程序。 因为图是一种较线形表和树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在线形表中,数据元素之间仅有线性关系,每个元素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并且在图形结构中,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图中任意两个数据元素之间都可能相关。因此,本程序是采用邻接矩阵、邻接表、十字链表等多种结构存储来实现对图的存储。采用邻接矩阵即为数组表示法,邻接表和十字链表都是图的一种链式存储结构。对图的遍历分别采用了广度优先遍历和深度优先遍历。 关键词:计算机;图;算法。

c#窗体设计之树形文件结构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10364725.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IO; namespace 树形窗体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 private void Form1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folderBrowserDialog1.RootFolder= Environment.SpecialFolder.MyComputer; folderBrowserDialog1.ShowNewFolderButton = false; if(folderBrowserDialog1.ShowDialog()!=DialogResult.OK) return; TreeNode Node ; treeView1.Nodes.Clear(); Node = treeView1.Nodes.Add(folderBrowserDialog1.SelectedPath); createchildNode(Node); Node.Expand(); } private void createchildNode(TreeNode fu) { TreeNode child; string path=fu.Text;

数据库课后题答案 第7章 数据库设计

第7章数据库设计 1.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 答:这里只概要列出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六个阶段:( l )需求分析;( 2 )概念结构设计;( 3 )逻辑结构设计;( 4 )数据库物理设计;( 5 )数据库实施;(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这是一个完整的实际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不仅包括设计数据库本身,还包括数据库的实施、运行和维护。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往往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2 .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各个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答:各阶段的设计要点如下:( l )需求分析: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2 )概念结构设计: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 的概念模型。( 3 )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 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 )数据库物理设计: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 )数据库实施:设计人员运用DBMS 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3 .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部分形成的数据库模式。 答:数据库结构设计的不同阶段形成数据库的各级模式,即:( l )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 产品的概念模式,在本篇中就是 E 一R 图;( 2 )在逻辑设计阶段将 E 一R 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 Vi 娜),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3 )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 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4 .试述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答:数据库设计既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其主要特点有:( l )数据库建设是硬件、软件和干件(技术与管理的界面)的结合。( 2 )从软件设计的技术角度看,数据库设计应该和应用系统设计相结合,也就是说,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把结构(数据)设计和行为(处理)设计密切结合起来。 5 .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目标是什么?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答: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目标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充分了解原系统(手工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调查的内容是“数据’夕和“处理”,即获得用户对数据库的如下要求:( l )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由信息要求可以导出数据要求,即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 2 )处理要求,指用户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处理方式是批处理还是联机处理;( 3 )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6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数据字典的内容通常包括:( l )数据项;( 2 )数据结构;( 3 )数据流;( 4 )数据存储;( 5 )处理过程五个部分。其中数据项是数

二叉树的应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样本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名称: 二叉树的应用专业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姓名: 陈杰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高攀 完成日期: -04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题目、题目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课程设计的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题目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2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3课程设计的原程序代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4运行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课程设计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6参考书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经过以前的学习以及查看相关资料,按着题目要求编写程序,进一步加强对编程的训练,使得自己掌握一些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当中.在整个程序中,主要应用的是链表,可是也运用了类.经过两种方法解决现有问题. 1.2课程设计的题目: 二叉树的应用 1.3题目要求: 1.建立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算法 2.二叉树的先序遍历, 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输出 3.非递归的先序遍历, 中序遍历 4.二叉树的层次遍历 5.判断此二叉树是否是完全二叉树 6.二叉树的左右孩子的交换 2课程设计的实验报告内容: 7.经过递归对二叉树进行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遍历主要采用利 用队进行遍历。此后的判断此二叉树是否是完全二叉树也才采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表格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不同根数钢筋计算截面面积(mm2)

板宽1000mm内各种钢筋间距时钢筋截面面积表(mm2)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f)

受弯构件挠度限值 注:1 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 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注: 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 4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二叉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1) 1.1课程设计题目 (1) 1.2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 1.21 课程设计目的 (1) 1.22设计要求 (1) 1.3课程设计思想 (2) 1.4软件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 (2) 第二章概要设计 (3) 2.1 数据结构 (3) 2.2 所用方法及其原理说明 (3) 第三章详细设计 (4) 3.1详细设计方案 (4) 3.2 模块设计 (4) 3.21二叉树定义 (4) 3.22 树状显示二叉树设计 (7) 3.22 主函数设计 (10) 第四章调试和操作说明 (11) 4.1 调试 (11) 4.2 操作说明 (12) 第五章总结与体会 (12) 5.1本文的主要工作 (12) 5.2 存在问题 (12) 5.3心得体会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需求分析 1.1课程设计题目 树状显示二叉树: 编写函数displaytree(二叉树的根指针,数据值宽度,屏幕的宽度)输出树的直观示意图。输出的二叉树是垂直打印的,同层的节点在同一行上。 [问题描述] 假设数据宽度datawidth=2,而屏幕宽度screenwidth为64=26,假设节点的输出位置用 (层号,须打印的空格数)来界定。 第0层:根在(0,32)处输出; 第1层:因为根节点缩进了32个空格,所以下一层的偏移量(offset)为32/2=16=screenwidth/22。即第一层的两个节点的位置为(1,32-offset),(1,32+offset)即(1,16),(1,48)。 第二层:第二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3。第二层的四个节点的位置分别是(2,16-offset),(2,16+offset),(2,48-offset),(2,48+offset)即(2,8),(2,24),(2,40),(2,56)。 …… 第i层:第i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i+1。第i层的每个节点的位置是访问第i-1层其双亲节点时确定的。假设其双亲的位置为(i-1,parentpos)。若其第i层的节点是其左孩子,那末左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右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 [实现提示] 利用二叉树的层次遍历算法实现。利用两个队列Q,QI。队列Q中存放节点信息,队列QI中存相应于队列Q中的节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层号和需要打印节点值时需要打印的空格数。当节点被加入到Q时,相应的打印信息被存到QI中。二叉树本身采用二叉链表存储。 1.2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21 课程设计目的 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强有力手段,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应用、算法的编写、类C语言的算法转换成C(C++)程序并上机调试的基本方法,还要求学生在完成程序设计的同时能够写出比较规范的设计报告。严格实施课程设计这一环节,对于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养的培养和软件工作者工作作风的训练,将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1.22设计要求 1、课程设计题目每组一题,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 2、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3、设计语言C(C++)不限; 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含菜单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报告 系(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计科11005 姓名:张林峰 学号: 201003784 指导教师:詹泽梅 设计时间:2012.6.11 - 2012.6.18 设计地点:12教机房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2) 三、需求分析 (2) 四、总体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详细设计与实现[含代码和实现界面].. 8 六、课程设计小结 (15)

一.设计目的 1.能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结合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算法,分析并正确确定数据的逻辑结构,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存储结构,并能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算法。 2.提高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力。学生通过上机实习,验证自己设计的算法的正确性。学会有效利用基本调试方法,迅速找出程序代码中的错误并且修改。 3.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中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4.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5.培养根据选题需要选择学习书籍,查阅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根据《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的结构体系,设计一个基于DOS菜单的应用程序。要利用多级菜单实现各种功能。比如,主界面是大项,主要是学过的各章的名字诸如线性表、栈与队列、串与数组及广义表等,子菜单这些章中的节或者子节。要求所有子菜单退出到他的父菜单。编程实现时,要用到C++的面向对象的功能。 三.需求分析 菜单运用极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菜单运用起来极其方便。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行业出现多样化,也就需要各式

进销存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1.帐类表(KIND) 无索引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类型备注 1 帐类编号K_SERIAL byte 2 帐类名称K_NAME text*10 本表系统自动建立,共划分为15种帐类,不可增删 帐类编号帐类名称备注 0 上期结存进货,不参加进货统计 1 购入进货,购入时必需输入供货单位名称 2 自制进货 3 投资转入进货 4 盘盈进货 5 领料出库,领料必需输入领料部门名称 6 调拨出库 7 报损出库 8 盘亏出库 9 退库对低值易耗品,在用品退为在用库存 10 直接报废对于低值易耗品,在用品转报废 11 领用对于低值易耗品,在用库存转在用 12 调拨对于低值易耗品,在用库存减少 13 报废对于低值易耗品,在用库存报废 14 直进直出进出库,购入与领料对库存无影响 2.物品表(GOODS) 序号索引名称索引域唯一? 主索引? 1 G_CODING +G_CODING Y N 2 G_SERIAL +G_SERIAL Y Y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类型备注 1 物品内部编号G_SERIAL INT->long 系统内部唯一标识该物品 2 物品编号G_CODING TEXT * 10 用户使用此编号访问物品 &3 物品名称G_NAME TEXT*40 非空 &4 物品单位G_UNIT TEXT*8 非空 &5 物品规格G_STATE TEXT*20

6 物品类别G_CLASS INT 取自表CLASS 7 备注G_REMARKS MEMO 8 最小库存量G_MIN CURRENCY 为零,即无最小库存 9 最大库存量G_MAX CURRENCY 为零,即无最大库存 10 库存数量G_QUANT CURRENCY 控制出库数量 11 虚拟库存数量G_VQUANT CURRENCY 出库时用 12 库存金额G_AMOUNT CURRENCY 3.类别表(CLASS) 序号索引名称索引域唯一? 主索引? 1 C_CODING +C_CODING Y N 2 C_SERIAL +C_SERIAL Y Y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类型备注 1 类别内部序号C_SERIAL INT 系统内部唯一标识该物品 2 类别编号C_CODING TEXT *10 用户使用该编号访问类别信息 3 类别名称C_NAME TEXT*20 非空 4 出库类型C_KIND BYTE 1.移动平均 2..先进先出 3.后进先出 4.实际计价 *5.月末平均 5 备注C_REMARKS MEMO *6 底标志C_BOTTOM BOOLEAN *7 类别级别C_LEVEL BYTE 4.供货单位、使用部门(DEPART) 序号索引名称索引域唯一? 主索引? 1 D_CODING +D_CODING Y N 2 D_SERIAL +D_SERIAL Y Y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类型备注 1 内部序号D_SERIAL INT 系统内部唯一标识该部门 >0 供货单位 =0 库房 <0 使用部门 2 单位编号D_CODING TEXT*10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表格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注:1 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 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注: 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 4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TREE]采用左右值编码来存储无限分级树形结构的数据库表设计

采用左右值编码来存储无限分级树形结构的数据库表设计 之前我介绍过一种按位数编码保存树形结构数据的表设计方法,详情见:浅谈数据库设计技巧(上) 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是:只用一条查询语句即可得到某个根节点及其所有子孙节点的先序遍历。由于消除了递归,在数据记录量较大时,可以大大提高列表效率。但是,这种编码方案由于层信息位数的限制,限制了每层能所允许的最大子节点数量及最大层数。同时,在添加新节点的时候必须先计算新节点的位置是否超过最大限制。 上面的设计方案必须预先设定类别树的最大层数以及最大子节点数,不是无限分级,在某些场合并不能采用,那么还有更完美的解决方案吗?通过google的搜索,我又探索到一种全新的无递归查询,无限分级的编码方案——左右值。原文的程序代码是用php写的,但是通过仔细阅读其数据库表设计说明及相关的sql语句,我彻底弄懂了这种巧妙的设计思路,并在这种设计中新增了删除节点,同层平移的需求(原文只提供了列表及插入子节点的sql语句)。 下面我力图用比较简短的文字,少量图表,及相关核心sql语句来描述这种设计方案: 首先,我们弄一棵树作为例子: 商品 |---食品 | |---肉类 | | |--猪肉 | |---蔬菜类 | |--白菜 |---电器 |--电视机 |--电冰箱

select count(*) from tree where lft <= 2 and rgt >= 11 为了方便列表,我们可以为tree表建立一个视图,添加一个层数列,该类别的层数可以写一个自定义函数来计算。该函数如下: CREATE FUNCTION dbo.CountLayer ( @type_id int ) RETURNS int AS begin declare@result int set@result=0 declare@lft int declare@rgt int if exists (select1from tree where type_id=@type_id) begin select@lft=lft,@rgt=rgt from tree where type_id=@type_id select@result=count(*) from tree where lft <=@lft and rgt >=@rgt end return@result end GO 然后,我们建立如下视图: CREATE VIEW dbo.TreeView AS SELECT type_id, name, lft, rgt, dbo.CountLayer(type_id) AS layer FROM dbo.tree ORDE R BY lft GO

数据库结构设计

一、数据库结构设计步骤 二、需求分析 三、概念结构设计 四、逻辑结构设计 五、数据库物理设计 数据库结构设计 一、数据库结构设计步骤 一般可将数据库结构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即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 下面各节分别介绍各阶段设计内容和具体方法。 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具体了解应用环境,了解与分析用户对数据和数据处理的需求,对应用系统的性能的要求,提出新系统的目标,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设计奠定基础。一般需求分析的操作步骤如下所述。 1.了解组织、人员的构成 子系统的划分常常以现有组织系统为基础,再进行整合,而新系统首先必须达到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完成当前系统中有关信息方面的工作,在原有系统中,信息处理总是由具体人来实施的。我们要了解组织结构情况、相互之间信息沟通关系、数据(包括各种报告、报表、凭证、单据)往来联系情况。 具体弄清各个数据的名称,产生的时间与传递所需时间与周期,数据量的大小,所涉及(传送)的范围,使用数据的权限要求,数据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其影响,各个部门所希望获得的数据的情况等。 然后了解每个人对每一具体数据处理的过程,基本数据元素来源于哪些地方、获取的途径、处理的要求、数据的用途,进而弄清数据的构成、数据元素的类型、性质、算法、取值范围、相互关系。 在上述调查基础上,首先画出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能图。我们以一个学校的基层单位——某大学一个系的管理为例来简要说明。 系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能如图7.1所示。

图7.1 系管理体系结构图 作为管理层经常需要的信息和工作有: .查询老师个人基本情况及打印相应内容 .查询与统计科研项目情况及相关报表 .查询与统计论文著作情况及相关报表 .上级部门及其他部门来文管理与查询(要求能全文检索) .系部发文管理 .任务下达、检查及管理 .信件、通知的收发及管理 .日程安排调度及管理 .设备仪器计划及管理 .设备入库与库存情况管理与查询 .设备借还领用管理及相应报表 .耗材计划与领发管理及相应统计报表 .图书管理及借还情况查询 .学生毕业设计文档管理 .专业与班组编制与查询 .教学文档管理及查询(安排与检查,包括课表、考试日程安排、监考安排等).学生成绩管理与查询和统计 .教师、学生、实验室课表管理及查询 .学生基本情况管理与查询(包括社会活动、奖惩、家庭情况及学校校友管理)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之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

##大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 院(系):计算机工程学院 学生: 班级:学号: 起迄日期: 2011.6.20 指导教师:

2010—2011年度第 2 学期 一、需求分析 1.问题描述: 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实现 图是一种较线性表和树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在线性表中,数据元素之间仅有线性关系,每个数据元素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在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并且每一层上的数据元素可能和下一层中多个元素(及其孩子结点)相关但只能和上一层中一个元素(即双亲结点)相关;而在图形结构中,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图中任意两个数据元素之间都可能相关。 生成树求解主要利用普利姆和克雷斯特算法求解最小生成树,只有强连通图才有生成树。 2.基本功能 1) 先任意创建一个图; 2) 图的DFS,BFS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的实现 3) 最小生成树(两个算法)的实现,求连通分量的实现 4) 要求用邻接矩阵、邻接表等多种结构存储实现 3.输入输出

输入数据类型为整型和字符型,输出为整型和字符 二、概要设计 1.设计思路: a.图的邻接矩阵存储:根据所建无向图的结点数n,建立n*n的矩阵,其中元素全是无穷大(int_max),再将边的信息存到数组中。其中无权图的边用1表示,无边用0表示;有全图的边为权值表示,无边用∞表示。 b.图的邻接表存储:将信息通过邻接矩阵转换到邻接表中,即将邻接矩阵的每一行都转成链表的形式将有边的结点进行存储。 c.图的广度优先遍历:假设从图中的某个顶点v出发,在访问了v之后依次访问v的各个未曾访问过的邻接点,然后再访问此邻接点的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并使“先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先于“后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被访问,直至图中所有已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都被访问到。若此时图中还有未被访问的,则另选未被访问的重复以上步骤,是一个非递归过程。 d.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假设从图中某顶点v出发,依依次访问v的邻接顶点,然后再继续访问这个邻接点的系一个邻接点,如此重复,直至所有的点都被访问,这是个递归的过程。 e.图的连通分量:这是对一个非强连通图的遍历,从多个结点出发进行搜索,而每一次从一个新的起始点出发进行搜索过程中得到的顶点访问序列恰为其连通分量的顶点集。本程序利用的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算法。 2.数据结构设计: ADT Queue{ 数据对象:D={a i | a i ∈ElemSet,i=1,2,3……,n,n≥0} 数据关系:R1={| a i-1 ,a i ∈D,i=1,2,3,……,n} 基本操作: InitQueue(&Q)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队列Q。 QueueEmpty(Q) 初始条件:Q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若Q为空队列,则返回真,否则为假。 EnQueue(&Q,e) 初始条件:Q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e为Q的新的队尾元素。 DeQueue(&Q,e) 初始条件:Q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删除Q的队头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ADT Queue

树形结构数据表的设计

树形结构的数据库表Schema设计 程序设计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树形结构来表征某些数据的关联关系,如企业上下级部门、栏目结构、商品分类等等,通常而言,这些树状结构需要借助于数据库完成持久化。然而目前的各种基于关系的数据库,都是以二维表的形式记录存储数据信息,因此是不能直接将Tree 存入DBMS,设计合适的Schema及其对应的CRUD算法是实现关系型数据库中存储树形结构的关键。 理想中树形结构应该具备如下特征:数据存储冗余度小、直观性强;检索遍历过程简单高效;节点增删改查CRUD操作高效。无意中在网上搜索到一种很巧妙的设计,原文是英文,看过后感觉有点意思,于是便整理了一下。本文将介绍两种树形结构的Schema设计方案:一种是直观而简单的设计思路,另一种是基于左右值编码的改进方案。 一、基本数据 本文列举了一个食品族谱的例子进行讲解,通过类别、颜色和品种组织食品,树形结构图如下:

二、继承关系驱动的Schema设计 对树形结构最直观的分析莫过于节点之间的继承关系上,通过显示地描述某一节点的父节点,从而能够建立二维的关系表,则这种方案的Tree表结构通常设计为:{Node_id,Parent_id},上述数据可以描述为如下图所示: 这种方案的优点很明显:设计和实现自然而然,非常直观和方便。缺点当然也是非常的突出:由于直接地记录了节点之间的继承关系,因此对Tree的任何CRUD操作都将是低效的,这主要归根于频繁的“递归”操作,递归过程不断地访问数据库,每次数据库IO都会有时间开销。当然,这种方案并非没有用武之地,在Tree规模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于缓存机制来做优化,将Tree的信息载入内存进行处理,避免直接对数据库IO操作的性能开销。 三、基于左右值编码的Schema设计 在基于数据库的一般应用中,查询的需求总要大于删除和修改。为了避免对于树形结构查询时的“递归”过程,基于Tree的前序遍历设计一种全新的无递归查询、无限分组的左右值编码方案,来保存该树的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附代码)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猴子选大王;建立二叉树;各种排序;有序表的合并;成绩管理系统;院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一.目的与要求 1. 巩固和加深对常见数据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2. 掌握基于数据结构进行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 3. 掌握用高级语言实现算法的基本技能 4. 掌握书写程序设计说明文档的能力 5. 提高运用数据结构知识及高级语言解决非数值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说明 1. 项目一 (1) 对设计任务内容的概述 学生成绩管理** 任务:要求实现对学生资料的录入、浏览、插入和删除等功能。 输入:设学生成绩以记录形式存储,每个学生记录包含的信息有:学号和各门课程的成绩,设学生成绩至少3门以上。存储结构:采用线性链式结构。 (2) 详细设计 LinkList *create():输入学生成绩记录函数; void print(LinkList *head):显示全部记录函数 LinkList *Delete(LinkList *head):删除记录函数 LinkList *Insert(LinkList *head):插入记录函数 void menu_select():菜单选择 void ScoreManage():函数界面

(3) 程序流程图 (4) 程序模块及其接口描述 该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菜单选择:void menu_select(); 提供五种可以选择的操作,在main函数中通过switch语句调用菜单menu_select()函数,进入不同的功能函数中完成相关操作。

数据库设计各阶段

1.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步骤 按规范设计的方法可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数据库物理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2.需求分析 需求收集和分析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阶段。明确地把它作为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十分重要的。这一阶段收集到的基础数据和一组数据流图(DataFlowDiaˉgram———DFD)是下一步设计概念结构的基础。概念结构对整个数据库设计具有深刻影响。 而要设计好概念结构,就必须在需求分析阶段用系统的观点来考虑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及其处理。如何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呢?在众多的分析方法中,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Analysis,简称SA方法)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SA方法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描述系统。然后把一个处理功能的具体内容分解为若干子功能,每个子功能继续分解,直到把系统的工作过程表达清楚为止。在处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时,它们所用的数据也逐级分解。形成若干层次的数据流图。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处理过程的处理逻辑常常用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数据字典(DataDictionary,简称DD)则是对系统中数据的详尽描述,是各类数据属性的清单。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来讲,数据字典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结果。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通常包括以下5个部分: (1)数据项,是数据最小单位。

(2)数据结构,是若干数据项有意义的集合。 (3)数据流,可以是数据项,也可以是数据结构。表示某一处理过程的输入输出。 (4)数据存储,处理过程中存取的数据。常常是手工凭证、手工文档或计算机文件。 (5)处理过程。 3."概念结构设计 如同软件工程中重视需求分析与规范说明的思想一样,数据库设计中同样十分重视数据分析、抽象与概念结构的设计。概念结构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之 一。"概念结构独立于数据库逻辑结构,独立于支持数据库的DBMS,也独立于具体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归纳总结,其主要特点是: (1)能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的模型,或接近真实的模型。 (2)易于理解,从而可以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3)易于更动。当现实世界改变时容易修改和扩充,特别是软件、硬件环境变化时更应如此。 (4)易于向关系、网状或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概念结构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它比任意一种数据模型更独立于机器,更抽象,从而更加稳定。描述概念结构的有力工具是E-R模型。P.P.S.Chen把用E-R模型定义的概念结构称为组织模式。设计概念结构的策略有3种: (1)自顶向下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然后逐步细化。 (2)自底向上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将它们集成,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二叉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广西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软件181班 学号 姓名冯孔丽 成绩 学期 2019-2020-1 指导教师

1课题:.将学生信息以学号为关键字存储在二叉搜索树中,然后按照学号查询 和删除指定学生的信息。 2设计要求: (1)从键盘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英语和数学成绩,计算每个学生的成 绩总分,存储在二叉排序树中。 (2)按照输入的学号查询指定的学生信息,若找到,则输出找到的学生信息,否则输出“查找失败”提示信息。 (3)按照输入的学号删除指定的学生信息,若二叉排序树中存储指定学号 的学生信息,则删除此学生信息,否则,输出“删除失败”提示信息。 3 程序设计 (1)数据设计:二叉搜索树 (2)编码 ○1Main.java package com.gkd; import com.binaryNode.BinaryNode; import com.binaryTree.BinaryTree;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BinaryTree binarytree=new BinaryTree(); boolean iscontinue=true; while(iscontinue) { printOperate(); int userInput=scanner.nextInt(); switch(userInput) { case 1: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学生的学号:"); int stuNumber = scanner.nextInt();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学生的姓名:"); String stuName = scanner.next();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树的遍历

摘要 针对现实世界中许多关系复杂的数据,如人类社会的家谱,各种社会组织机 构 , 博弈交通等复杂事物或过程以及客观世界中广泛存在的具有分支关系或层次 特性的对象.如操作系统的文件构成、人工智能和算法分析的模型表示以及数据库 系统的信息组织形式等,用线性结构难以把其中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必须借助于 数和图这样的非线性结构,因此在以模拟客观世界问题,解决客观世界问题为主要 任务的计算机领域中树型结构是信息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树有着广泛应用。在树 型结构的应用中又以二叉树最为常用。 二叉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线性结构,所描述的数据有明显的层次关系,其中的每个元素只有一个前驱,二叉树是最为常用的数据结构,它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二叉树的遍历方式有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先序遍历的 顺序为: NLR先根结点,然后左子树,右子树;中序遍历顺序为; LNR先左子树, 然后根结点,右子树;后序遍历顺序为: LRN先左子树,然后右子树,根结点。由前序和中序遍历,有中序和后序遍历序列可以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对于给几个数据 的排序或在已知的几个数据中进行查找,二叉树均能提供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查找问题上,任何借助于比较法查找长度为Ⅳ的一个序表的算法, 都可以表示成一株二叉树。反之,任何二叉树都对应一个查找有序表的有效方法根 据树的数学理论,对于算法分析的某些最有启发性的应用,是与给出用于计算各 种类型中不同树的数目的公式有关的。 本文对二叉树以及二叉树的各种功能做介绍以及写出一些基本的程序,让我们 对二叉树的理解有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二叉树的遍历;左子树;右子树;递归

目录 1. 问题概述 (3) 1.1 问题描述 (3) 1.2 需求分析 (3) 1.3 设计内容和要求 (4) 1.4 流程图及结构图 (4) 2. 概要设计 (5) 2.1 数据结构设计: (5) 2.2 源程序代码 (7) 3. 调试分析 (13) 3.1 调试中的问题 (13) 4. 测试结果 (14) 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1. 原始单据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它们是一对一的关系:即一张原始单据对 应且只对应一个实体。在特殊情况下,它们可能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即一张原始单证对应多个实 体,或多张原始单证对应一个实体。这里的实体可以理解为基本表。明确这种对应关系后,对我们设计 录入界面大有好处。 〖例1〗:一份员工履历资料,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就对应三个基本表:员 工基本情况表、社会 关系表、工作简历表。这就是“一张原始单证对应多个实体”的典型例子。 2. 主键与外键 一般而言,一个实体不能既无主键又无外键。在E—R 图中, 处于叶子部位的 实体, 可以定义主键, 也可以不定义主键(因为它无子孙), 但必须要有外键(因为它有父亲)。 主键与外键的设计,在全局数据库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全局数据库的设计完成以后,有个 美国数据库设计专家说:“键,到处都是键,除了键之外,什么也没有”,这 就是他的数据库设计经验 之谈,也反映了他对信息系统核心(数据模型)的高度抽象思想。因为:主键是 实体的高度抽象,主键与 外键的配对,表示实体之间的连接。

3. 基本表的性质 基本表与中间表、临时表不同,因为它具有如下四个特性: (1) 原子性。基本表中的字段是不可再分解的。 (2) 原始性。基本表中的记录是原始数据(基础数据)的记录。 (3) 演绎性。由基本表与代码表中的数据,可以派生出所有的输出数据。 (4) 稳定性。基本表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表中的记录是要长期保存的。 理解基本表的性质后,在设计数据库时,就能将基本表与中间表、临时表区分开来。 4. 范式标准 基本表及其字段之间的关系, 应尽量满足第三范式。但是,满足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设计,往往不是 最好的设计。为了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常常需要降低范式标准:适当增加冗余,达到以空间换时间的目的。 〖例2〗:有一张存放商品的基本表,如表1所示。“金额”这个字段的存在,表明该表的设计不满足第三范式,因为“金额”可以由“单价”乘以“数量”得到,说明“金额”是冗余字段。但是,增加“金额”这个冗余字段,可以提高查询统计的速度,这就是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法。 在ROSE 2002中,规定列有两种类型:数据列和计算列。“金额”这样的列被称为“计算列”,而“单价”和“数量”这样的列被称为“数据列”。 表1 商品表的表结构 商品名称商品型号单价数量金额 电视机 29吋 2,500 40 100,000 5. 通俗地理解三个范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