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爱低收入家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爱低收入家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爱低收入家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爱低收入家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爱低收入家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共青团平阳县委胡剑波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党历来重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党的十七大报告就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教育公平提出明确要求。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差距,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教育的差距,还是在扩大。仍有一些孩子不具备必要的学习生活环境,甚至有的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没有保障。近年来,教育部门的助学政策,共青团的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妇联的春蕾计划,民政部门的扶贫助学行动等等,为这些家庭贫困的孩子送去了希望。一些青少年通过这些助学行动,圆了大学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但是这些善事背后的一些问题:

1、在资源综合利用上。由于没有统一的政策和做法,不同的部门和团体各自开展活动,许多捐助企业和个人参与助学帮困活动时,经常出现重复捐资,挫伤捐助者对参与爱心帮困行动的积极性。对青少年来说申请的方式和渠道不同,造成有的青少年多人帮,有的青少年没人帮,出现重复资助,浪费资源的现象,资源利用效率被大打折扣。

2、在社会认识层面上。社会捐助方对成绩优秀学生结对资助率高,甚至重复结对帮扶他们也是很乐意的。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和“问题生”则受冷落。学生及家长中存在争做贫困学生现象,各助学单位对贫困生标准没有明确、科学、统一的标准。

3、在全程跟踪资助方面。社会助学虽然帮扶的单位和个人不断的增多,主要是“一助一”结对模式,只能是暂时性解决少数

特困生就学困难,其单一性、临时性和随意性比较强,有的学生在短期帮扶后出现资助“断粮”现象。

4、在助学标准方面。各部门的助学标准不一,小学生、初中生资助额是200—600元/年不等,高中生、大学生资助额是1000—3000元/年不等。由于助学标准不同,出现了一些青少年家长想方设法找资助标准高的资助单位,或是多部门申请多渠道补助等现象。

针对目前助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建议:

一、建立组织推动机制。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由共青团、妇联、教育、文明办、民政局(慈善总会)、新闻部门等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由联席会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全市扶贫助学工作。

二、建立规范运作机制。

1、制定科学、规范、详细的贫困生评定标准,制定和完善低收入家庭子女、特殊低收入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扶贫助学的实施办法,向社会公布后实施。

2、推进“多口进一口出”的助学工作模式。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和民政部门是贫困青少年申报的主要窗口,基层学校、基层共青团对贫困青少年家庭情况进行初审,民政部门审核后进行公示,最终将名单汇总到联席会议讨论决定。

3、建立贫困青少年信息档案库。确定一个部门,将贫困青少年的个人资料、录学取通知、承诺、感谢信、照片以及资金发放凭证等资料做成信息档案库,方便后期的联系与管理。

三、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规范对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

法,将助学资金纳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严肃工作程序,确保专款专用。建立“按生拨款”制度,推行“助学卡”,有效保障贫困地区学生完整地接受义务教育。审计部门对扶贫助学基金或扶贫助学专项资金运作情况每年作出审计,其结果在一定范围或向社会公布。向社会公开助学银行账号,方便企事业单位和各界群众直接捐款。

四、建立后续资助机制。

1、开展受助生意识教育。向受助学生致发信函,教育受助生常怀感激之情,把社会的信任、把自己的感激转化成学习的巨动力,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及时向资助人报告学习情况,不忘回报社会。

2、增强贫困家庭“造血能力”,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把扶贫助学与职业教育结合,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为当地培养地方技术性、实用性人才。把扶贫助学与计划生育工作结合,切实解决“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恶性循环问题。

3、更注重于大学生的情感资助、智力资助、优教资助。建设助学大学生交流平台,人生规划、求学成才、生活交友、实践就业等问题上给予引导,积极动员企业和部门通过提供资金扶持和勤工助学岗位等相结合的方式结对大学生。为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缓解了生活压力,也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五、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突出抓好助学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强烈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对弱势群体予以关注并给予大力支持。对企业、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

捐赠(资金)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对捐资助学贡献较大的个人或单位予以表彰,形成全社会关心弱势学生,热心公益事业的道德风尚。

青少年心理健康感想范文5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感想范文5篇 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心理 青少年心理健康感想范文一 我们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健康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但是心理的健康经常被我们忽视。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少年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青少年,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青少年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因此,青少年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学校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学校生活。 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感想范文二 首先,通过学习,使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了正确的认识。 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目标涉及到多个方面:有身体、精神、心理的整体和谐;有自我认同、自我更新与成长;有关怀、尊重与合群;有创造性人格;有应对挑战与困难的能力等。但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对不正当的心理需要,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给予正确引导。其次,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有关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调查报告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调查报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担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目前,我国的青少年人数约为3.2亿人,占总人口数的23.89%。中发[2004]8号文件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培养和教育好青少年,引导其健康成长,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其意义十分深远。 然而,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大量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致使青少年健康指数呈下降趋势,十分值得相关部门的关注。我们大洼县教育局关工委特就此对我县部分青少年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做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希望能够通过调查引起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关注,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制定相关政策。使广大青少年尽可能地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正确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及其危害 (一)网吧与游戏厅的诱惑 网吧和游戏厅是家长和老师恨之入骨的社会毒瘤,是侵噬学生美好心灵的地狱。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在青少年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据调查,

在上网的学生中,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占10%,他们以玩“在线游戏”为主。中学生占25%,以“暴力游戏”或“聊天”为主。部分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之中,表现出明显的网络痴症,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个别青少年因迷恋上网,无心学习,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网上交友,亦是潜伏着极大的危险性。经调查了解到,我县有一名高中女生通过网络聊天,和网友见面后消失3天,在家长、亲戚、同学的四处打探之下,终于找到,尽管安然无恙,但着实让家长、亲人、老师虚惊一场,而且还耽误了自身的学习。 此外,游戏厅尽管数量大减但仍有屡禁不止或变相地出现现象。他们以每小时2角钱的价格,吸引了一些游手好闲、又来钱不易的少年儿童。不仅对青少年的视力、身心都有着严重的影响,而且让个别青少年痴迷于此,懒于劳动、学习,荒废了学业。 (二)吸烟成瘾 拒了解,青少年吸烟的比例不亚于青少年玩网络游戏与聊天的比例。大部分上网的青少年都有吸烟习惯。在吸烟的青少年中,不仅有男生,也有一部分女生。虽然女生在调查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但是依然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遏制,女生的吸烟人数比例仍然有上升的可能性。因为女生吸烟出乎家长的意料,往往容易“瞒天过海”。青少年初次吸烟年龄渐小,有的受访者在12岁就已经嗜烟成瘾。调查结果不禁另人汗颜。 吸烟的危害不只是青少年所了解的会引起肺部疾病,其实专家研究吸烟还会诱发心脏病、眼病以及妇科疾病等。另外,青少年因为吸

革命传统关爱青少年成长的事迹材料

革命传统关爱青少年成长的事迹材料 校外辅导员宣讲革命传统、关爱青少年成长的事迹材料我是滨湖区育红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今天我要向大家讲述吴老多年来坚持宣讲革命传统、关爱青少年成长的感人事迹。 “育红小学所有少先队员们,我祝你们六一儿童节快乐。希望你们在此佳节之际不忘历史,好好学习……”如此亲切的话语,如此熟悉的音调,都来自于一位可敬又可亲的“他”。 一位经常被小朋友挂在嘴边念叨的“吴爷爷”;一位将宣扬革命传统思想为己任、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红领巾走进那 “红色之旅”的老人;一位有着坚定无产阶级革命信念的老战士。他是谁?他就是79岁的新四军老战士、离休干部吴成。 55年,对于历史来说,只是短暂的瞬间,然而,对于一个人 来说,却意味着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年,吴老用他的一生向党倾述着爱国爱党的忠诚;他 高举着“红色火炬”,将孩子们带进了烽烟四起的战争年代, 将“红色之根”深深植根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在与孩子 们的接触中,有的孩子经常对他说,觉得同学们对红军的历 史、党的历史知道的太少,让吴老多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就是这样一句话,吴老把它化成了动力。55年,风里来,雨里去, 向孩子们进行了5000多场讲座,参与人数更是达到了上百万人。55年,用他仅剩的左臂艰难的撰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稿,他说,他用他的左手一小时能写400余字,那么,让我们为他算算,那十几万字的文稿,花费了吴老多少个小时,多少个日夜啊。 当很多人只在为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努力时,我们的吴老却致力于这样一份没有一丝回报的工作;当人们在享受着亲情友情之时,他却那么的沉醉于孩子们中间;当人们休息闲暇之时,他却乐而不疲奔波于一所又一所的学校。一年又一年,就这样,吴叔叔变成了吴伯伯,又变成了现在“给我们讲故事的吴爷

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探讨

万方数据

294 图1河源市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 图2河源市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 体仅能基本维持生活现状。在此次对120户低收入家庭专题调研中.只有47.5%的低收入家庭认为“收入是比较稳定”.有43.3%认为“收入不稳定.但还可以维持日常支出”,有9.2%认为“入不敷出”。 1.3.1生活消费水平低下。仅能基本满足生存需求2007年农村低收人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72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2.5%。其中食品消费占生活消费总额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高达54.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6.7个百分点: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8.3%。 1.3.2低收入群体医疗教育费用较大2007年,农村低收入家庭在医疗、教育支出年人均312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12.6%。比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城镇低收人家庭在医疗、教育支出年人均l406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20.8%,比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城乡低收入家庭在子女教育和医药费的比重偏高.医疗教育费用偏大。 1.3.3居住质量较差.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目前城乡高收入居民的住宅已向楼房式、庭院式、花园式发展,而低收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年末拥有住房面积分别为30.7m2和25.1m2.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5m2和3.8m2。在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城乡高收入居民的精神生活已日益充实.而低收入居民则相对贫乏。2007年,河源市低收入城市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人均支出810元。比高收入居民低727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28元:全市低收入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人均支出223元,比高收入农民低102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6元。 2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成因 2.1文化素质低。就业能力差 在100户低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的6岁以上成员中。初中文化水平以下就占85.7%,其中,初中文化程度占46.2%。小学文化程度占30.2%,未上学的占8.7%。而大专及以上的比例只有3.2%。在100户中仅1l户有外出从业人员,只占11%。选取连平县的17户调查中。无一户有外出从业人员。他们极少有一技之长。大部分是单纯从事农业。或在农闲时间靠打散工为生。专题调研结果显示.120户低收入家庭中,有58户认为”造成家庭贫困”的原因是”没有稳定工作”,占48.3%。由于低收入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不高,掌握专业技能差.从而导致获得高薪职位的机会就越小,收入水平也越低.陷入贫困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加大。 2.2教育费用较大。人口多劳力少。家庭负担很重专题调研结果显示.120户低收入家庭中,有68户认为“造成家庭贫困”原因是“家里有小孩上学”,占56.7%:有54户认为“目前家庭最大的困难”原因是“小孩上学费用高”。占45.0%;有9.1%家庭的小孩或老人需要照顾。低收入家庭几乎每一劳动力就要抚养两个人。而且低收入家庭中每3个适龄劳动力中就有1个人没有收入来源。加上家庭结构一般都是三代同堂,上有老,下有小,造成家庭负担更重。 2.3健康状况差。医疗费用大,因病或因残致贫由于低收入家庭收入不高、消费水平低。营养状况差,家庭成员的患病机率往往高于一般家庭。专题调研显示.120户低收人家庭中,28.3%的家庭有疾病或者残疾的成员。而且低收人家庭成员患病后常因无钱治病,致使小病拖成大病、重病,既导致劳动收入减少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同时又造成巨大的医疗费用开支.家庭贫困程度进一步加重。 3低收入群体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3.1收入少支出大.低保标准偏低 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城乡低收人家庭收入来源大多比较单一,主要依靠经营农业和打工的收入。同时低收入家庭的工作都不稳定,低保标准又低,如河源市区城镇有l户低收入家庭中,家有4口人,全年总收入仅7000元,有2个小孩读小学,工作断断续续,收入时有时无,每月靠借款来维持生活。专题调研显示.100%领取低保金的被访者表示现行的低保金标准不能应付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开支。 3.2居住环境差。难于维持生计 低收人群体的收入首先只能满足衣食住行日常开 支,改善居住条件的能力有限。专题调研显示,120户万方数据

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健康成长 随着农村打工潮的出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县涌现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本人曾主持完成市级课题《农村“学校-家庭—社区”互动合作模式》研究,对留守儿童的现状有较深的了解,本文以审视的目光主要就我县“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对策进行阐述。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现状 1.家庭监护现状堪忧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1)隔代监护—由祖辈(健在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这种监护的方式,打工父母虽然放心,却有着难以克服的弱点: ①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放纵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而较少精神、道德、品行上的管束和引导。 ②祖孙年龄、观念差距大,“代沟”明显,难以有效沟通。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艰苦”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这种矛盾在共同的生活中常常发生碰撞。 ③监护人往往岁数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监护的“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最多的有7个),再加上缺乏家教技巧,教育起孩子来费力、费时、费心,效果不佳。 (2)上代监护—“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

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监管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类监护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易导致儿童养成不良行为。 有些比较敏感的儿童,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2. 亲情淡薄心理不良 “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亲情和关爱,容易引起“情感饥饿”。 (1)孤独的留守生活会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有的孩子因“情感饥饿”对父母产生怨恨,这也许会导致成年后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 (2)“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加上学习生活中难免出现的压力、矛盾和困难,如果得不到情感上的沟通和疏导久而久之,他们很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封闭、任性、自卑、胆小、逆反、摆阔、害怕交往、好逸恶劳、缺乏感恩的心、畏难等。 3.不良职业影响孩子 “打工”父母的职业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首先,通过学习,使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了正确的认识。 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目标涉及到多个方面:有身体、精神、心理的整体和谐;有自我认同、自我更新与成长;有关怀、尊重与合群;有创造性人格;有应对挑战与困难的能力等。但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对不正当的心理需要,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给予正确引导。 其次,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而现代社会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带来升学、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我们的老师也时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从低效而劳神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代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如网络成瘾、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学生、心理缺陷的学生等等,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培训中,聆听专家们列举的真实的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健康疾病,使我深深地意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身体力行,尽快地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再次,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学生心理问题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不能够只注重于各项制度的制定、实施,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经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学生作为集体的一员,他们个体的心理感受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长,也关系到班集体的建设的成败。特别是听了王磊博士的如何分析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怎样激励学生,怎样进行心理辅导等,这些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措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使我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我们最应关注的,我们要提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的水平。对学生主要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改善心理稳定能力;增强智力和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心理优势和精神潜力,克服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对心理缺陷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训练和纠正教育,采取谈心、对话、座谈、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心理教育,也只有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班主任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最后,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学生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学生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以上这些,是我的一家之言,这次培训学习收获是巨大的,但体会可能肤浅。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使自己看到许多不足之处,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还需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缺少创新性等,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家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对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总结如下: 一、“心理健康”认识不足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宣传标语精选50条

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宣传标语精选 50条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未成年人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 2.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3.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 4.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责任在成年人、在全社会。 5.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 6.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精神文明再放异彩。 7.关爱下一代成长,保护青少年权益。 8.倾心呵护青少年,努力促进你成长。 9.履行公检职责,维护青少年权益。 10.纯真的笑脸,愿它永远绽放。

11.与青春共舞,与维权同行。 12.维护青少年权益,全社会责无旁贷。 13.维权青少年,守护为明天。 14.别让“未来”失落在今天。 15.情系祖国未来,保护青少年权益。 16.创建和谐社会,从青少年维权开始。 17.保护青少年权益,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18.精英也曾未成年过,社会维权应此开始。 19.依法保障合法权益,给青少年一片蓝天。 20.齐心营造合法社会,协力维护孩子权益。 21.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维护花朵我当先。 22.保障青少年权益,给孩子们一片蓝天。 23.关注国家未来,维护少年权益。 24.打造和谐,维护青少年。 25.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加快青少年维权。 26.把握青春年华,掌控权力利益。 27.维护青少年权益,撑起民族的未来。 28.维权如伞,只为人生雨季撑起一方晴空。 29.维护青少年权益,我们在一起。 30.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维护少年合法权益。

31.关爱青少年,重在维其权。 32.维护少年合法权益,需要全民的努力。 33.和您一起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4.少年维权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35.坚决依法维护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6.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37.年龄有别,权利无异。 38.检查在行动,为未成年人权益保驾护航。 39.关注青少年维权,构建祖国美好明天。 40.维护青少年的权益,就是维护人类的尊严。 41.为青少年维权,我们引以为荣。 42.保护未成年,温暖爱心田。 43.政府护法维权,青少年健康成长。 44.维护青少年,守护我们的未来。 45.青少年维权,给孩子多一些的保护。 46.维护青少年权益,检察需要您的参入。 47.大手牵小手,维权路上一起走。 48.让法律为青少年维权保驾护航。 49.让法律为青少年维权撑开一片蓝天。 50.为花季少年维权,让法律彰显尊严。

关爱青少年成长 对“沉迷手机”说不-2019年文档

关爱青少年成长对“沉迷手机”说不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在玩手机。”这是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看似充满调侃的意味,实则道出了当今青少年的生活写照。由于手机可以随身携带,随时观看,而且功能齐全,已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的最爱。 在公交站等车时,在朋友聚会时,在闲暇时,拿出手机刷微博、看微信,看视频……这种现象随处可以看见,特别是在校园里,“机不离手”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食堂、教室、宿舍、操场、走廊……视线所及的地方,都有“手机依赖症”们的身影。他们长时间低着头,盯着手机,手指在屏幕上熟练地飞舞着,仿佛掌握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其实绝大多数人只是在打发无聊的碎片化时间,浏览微博、QQ 微信等社交软件,并未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 当前,人们的手机使用正在由“碎片化”向“长时间”发展,手机沉迷现象愈演愈烈,不但挤占人们正常生活、娱乐、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对于青少年而言,手机沉迷还会影响他们尚未成熟的生理和心理,并催生诸多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警醒和关注。 青少年手机沉迷的原因 1.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使

他们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其各种需要就难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由于在校的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对一些新鲜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同时,由于通过手机可以获取很多在书本上无法得到的信息,现阶段,每天在手机网络上都存在着各种各样大量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信息甄别的能力,青少年就会对手机慢慢的形成依赖,最终导致手机的沉迷。 2.现阶段社会的原因 随着我国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式各样的APP在为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为青少年在手机使用的过程中设置了很多陷阱,需要他们去识别,比如说现在比较流行的微信、陌陌、QQ 等APP,在方便青少年交流的同时,在这些交际软件中出现的不健康现象也在影响着青少年手机网络的安全,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一旦青少年的抵制诱惑的能力较差,很有可能沉迷其中并不能自拔。 3.手机功能与内容的原因 与以往只能打电话、大短信的普通手机不同,现在的智能手机,通过其各自的手机应用系统,为手机使用者提供便捷、高效和多功能的使用体验,手机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手机中的各个功能来完成自己的生活所需,而青少年更是利用了手机的多功能性,频繁的应用手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青少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个青少年

低收入家庭原因和对策

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正文内容 社会调查基本情况 2011暑期社会实践——民和县……镇农村低收入家庭调查总报告 第一部分 为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了解基本国情,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根据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的有关规定,我小组按照院方有关要求,积极配合与组织了暑期的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城乡差距,帮助大学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社会,更多的关注农村,明确大学生更的使命和肩上的责任。也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农村低收入人群,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帮扶与资助农村低收入家庭的活动中,让他们的生活得到更多的帮助,做出大学生应有的努力!我们特组织了此次调查。 本次活动,流程基本分为准备期、实施期、总结期、汇报期四个阶段。从团队的组织、项目的申报,到材料的准备,收集;从后期的实地考察、采访,再到前往有关部门反映调查情况等等。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基本上按照学校有关要求,完成了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大量与农民生活情况有关的资料,而且也发现和记录了不少在当今农村低收入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这一切都不仅使我们掌握了十堰市地方政府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更使我们发现了在农村问题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本文根据农村低收入家庭情况问卷调查资料,分析研究民和县农村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状况和致贫原因,反映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呼声,希望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保护低收入群体的政策提供参考。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10年的5919元。但在体制不断转换的过程中,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高平均收入条件下的低收入群体则不容忽视。特别是农村一部分人的贫困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由于地区的差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 “三农问题”受众人瞩目,低收入群体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更加有效地扶助低收入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与政府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焦点问题。我们以一百户农户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农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找准敌手农户贫困的根源,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在活动前期,我小组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认真制作好了《农村低收入家庭情况问卷调查报告》和《2010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反馈书》,作为调查资料,并且事先向有过社会实践经验的学长和老师们咨询有关的事项,准备好了学校开除的证明和介绍信,为前往目的地的调查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陲,素有“青海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223米,最低海拔1650米,相对高差2570米。县境南北长约69公里,东西宽32公里,地形呈东西窄、南北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十分显著,光热资源比较充足,黄河、湟水河经南、北流经县域,形成了著名的黄河谷地和湟水谷地。除盛产粮食作物外,还盛产瓜果蔬菜,在全省享有“瓜果之乡”的美称。县府所在地川口镇是古丝绸之路(辅道)和唐蕃古道(南道)的必经之地,是东下兰州、西上西宁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屯兵镇守的战略要地。今109国道、兰青铁路、兰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县辖22个乡镇,318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回、土、藏等14个民族,全县人口3 9.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4.8%。 民和是农业大县。近年来,民和县以特色农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主导地位已经形成。冬小麦、优质马铃薯、杂交油菜、精细蔬菜、制种、全膜双垄集雨栽培等优势作物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全县特色农作物占到总播种面积的76%以上。畜牧业、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民和特色农业的发展令人瞩目。民和建设农业示范园区,是以省委打造“河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和地委“建设全省最大的菜篮子基地和集散中心”为契机,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上,按照“园区引领、产业带动、基地推进、项目支撑、服务保障”的总体思路,全面启动高原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计划按照“一区多园,点状分布”的建设模式,投资35381万元,利用三年时间,努力建设包括一个综合功能区、七大核心示范园和十二个十大辐射基地。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菜、花卉苗木繁育、特色精品农产品生产、特色养

关爱留守儿童,促其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促其健康成长 --------天度镇教育系统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汇报材料近年来,随着打工潮风起云涌,城镇化迅猛发展,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已经衍生成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聚焦社会焦点,正视问题,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爱留守儿童,还他们一片蓝天净土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我镇教育系统积极应对,采取得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我镇留守儿童的现状 我镇现有学校所,在校学生人,其中留守儿童人,占总人数的。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普遍不爱学习,贪玩调皮成绩差,存在明显性格问题,要么狂躁自大,爱出风头,要么胆怯自卑,内向缄默,孤僻,缺乏与同学交流沟通的自信心。 这些留守儿童长年与父母难以见面,缺乏有效沟通,更谈不上父爱母爱。爷爷奶奶绝大多数已年过花甲,长年患有老年病,无力更好的管教孩子,只局限于吃饱穿暖。家庭教育,亲情关爱,甚至洗澡讲卫生都成问题。 二、我镇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心理素质差 我镇大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短时相聚,所以普遍缺失父爱母爱,亲情荒芜,造成不少留守儿童遇事优柔寡断,性格孤僻,性格内向,喜独处,不善于与人沟通。自卑自闭,心灵空虚,身心寂寞,逆反心理严重,自暴自弃,

爱发脾气。有的甚至制造恐怖气氛,充当孩子王,留守儿童校园暴力已见端倪。 2、学习成绩差 根据调查了解,我镇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他们普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自控能力差。上课易走神,不按时完成作业。有的甚至逃学,逃课,外出上网,把网吧、游戏厅当成自己的家。 3、生活习惯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父教母管,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表现在不讲卫生,早晚不洗脸,不洗足,刷牙走过场,作息无定时,生活不规律,不吃正餐,喜吃零食,甚至垃圾食品造成营养不良,抵抗疾病的能力弱。 4、品行不端正 约12%的留守儿童无法感受到父母关爱。心灵饥渴,价值观人生观扭曲,加之隔代教育的纵容溺爱,放任自流,因而违犯校纪校规,小偷小摸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不能自拔。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镇从多方面入手,采取了得力措施。 三、主要措施 1、织密织细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立体网 镇校班三位一体,建立立体网,从上到下关爱留守儿童。镇上负责统计摸清全镇各校留守儿童底子,要求学校建立关爱留守儿童会,校长任会长,主管副校长抓日常事务,各班班主任就是现成的爱心爸

青少年心理健康_案例分析

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裕展希望小学 一、案例描述: 杨某某,女,12岁。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家里只有妈妈和弟弟。一次,我通过日记了解到:她在日记里写到在家里要干很多家务,妈妈、弟弟都欺负她,她感觉只有到学校才快乐,很不愿意回家。在日记的结尾,她写到: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妈妈?难道这也是爱吗?我讨厌我的妈妈。我看了日记后,心被震撼了,一时手足无措,六年级的孩子竟然如此多愁善感,如此敏感,有如此怪异的想法和心理。 二、问题分析: 1、存在问题: A、该生胆小畏怯,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长存在封闭思想。 B、心理积怨了许多仇恨,心灵得不到释放,想法无处交流,快乐痛苦得不到肯定和分享。 2、原因分析: A、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理解爱是什么?难以体验家庭的温暖,从而陷入失望、怨恨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小学生都有极强的慰藉心理,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她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但案例中的孩子却缺少这份慰藉,从而产生交往障碍。 B、家庭因素:由于中国传统的男女观念,部分家庭、家长存在重视男孩,忽视女孩的封闭思想,给予女孩关心少,重视少,甚至忽略其存在。这给女孩子心理造成阴影,好像我可有可无,从而否定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逐步形成自卑、压抑心理。要是

学习不好、表现差的孩子就更严重了。由于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帮助不够,父亲又常年外出务工,还遭到弟弟的欺负,出现了日记里的一幕。 C、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这些同学产生失落感,缺乏自信,背负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但从日记里的反映来看,说明我们老师平时很关注她,让她产生了依恋学校,喜欢学校的心理。 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转折期,小孩子的思想开始慢慢有个性,更有自己的主观意识,该生家庭情况异常复杂。该生的问题属于心理问题,疏导不好,很容易产生心理偏执的心理问题。 三、辅导方法: 1、询问基本情况,全面了解学生。找孩子谈心,诱导孩子说出她的心里话。从谈话中知道,原来孩子在幼儿时就应母亲不重视自己在邻居旁说不让自己读幼儿园,还说女儿长大了是别人的,只想好好供弟弟读书。于是心理有了结,加之平时处处被母亲忽视和惩罚,自此心里便不想与母亲交流。通过了解得知她的心是如此的脆弱和敏感。了解了孩子心中的苦与闷,找出孩子的心理症结,为接下来要实施的疏导策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准备。 2、与孩子交谈,了解内心世界。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必须站在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当听到她所说的那些生活故事的时候,我的心头一震。我用朋友似的语气与她交流,倾听她的诉说,她是那样的滔滔不绝,我感到我的责任。我尽量用平和的语气,积极的处事态度影响她。我鼓励她要摆脱阴影,积极面对,关心父母,与弟弟和睦相处。我跟她分析,弟弟经常打骂她,其实是想跟她玩耍,喜欢她的状况,让她从心里喜欢这个弟弟。 3、家访。与孩子父母交谈。加强对母亲的思想疏导,破除封闭思想,给予关心爱护。家长的思想解决后,孩子的压抑心里得到缓解,母子关系有所缓和。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汇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邮编:单位:姓名:郑锡恩[内容摘要]:在现代社会健康不仅仅包括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然而有许多人关注的更多是自身以及亲人们的生理健康而忽视了自身及亲人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广大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社会各界人士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关注 一、由“全国3000万青少年有心理问题专家呼吁尊重孩子”引发的思考 “在2010年7月31日举办的:“如何做好青少年行为指导和情绪释放”的公益讲座上,几十位家长前来向长春市心理卫生中心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取经。专家建议家长,情绪波动反应是出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理特点,并不是病,少打击多尊重,才能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25.4﹪.据调查显示,14﹪的大、中学生出现抑郁情绪,17﹪的人出现焦虑情绪,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1]全国有如此之多的青少年患有心理疾病须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中学生的家长和老师们的关注。青少年患有心理疾病的成因是什

么呢?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呢?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笔者是通过案例的形式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本文选取的案例皆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由于考虑到对案例中的主人公的隐私权的保护,本文案例中的人物皆是用化名。在本文的第三部分笔者阐述的是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与途径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矫正青少年的心理偏差。 二、青少年出现心理疾病及心理偏差的成因 (一)、案例一:黄色信息是造成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小睿与晓宁是邻居,小睿是个游手好闲的小伙子,虽是个中学生然而却常常出没于与学校及不相称的场所如电子游戏厅与舞厅酒吧等地方,过早地接触到许多不求上进的社会青年。晓宁是个老实巴交的中学生,性格内向胆怯,很怕惹事生非。从性格上而言,小睿与晓宁是大相径庭的两个人,然而黄色信息却让这两个人成为了同样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 有一天,小睿正愁着怎样弄到钱玩电子游戏,小睿路过晓宁的家门口,看到晓宁家有几辆自行车,小睿计上心头便于晓宁商量能否把自行车卖掉换钱。老实巴交的晓宁听到小睿要卖掉他家的自行车换钱,他吓坏了,连忙拒绝了小睿的要求。小睿迫切想弄到钱去玩电子游戏,小睿并不是苦口婆心地劝说晓宁卖自行车,而是神秘兮兮地从背包里面掏出一本黄色书籍。小睿将书籍递给晓宁叫他看看,晓宁抵制不住黄色书籍的诱惑,拿过黄色书籍津津有味地欣赏起书中的妙龄女郎。自看了黄色书籍起,晓宁的思绪中充满了对女性身体的渴望,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案例--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通江县太平小学周彬生 案例背景: 学校的德育教育在班主任工作和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以前很多教师认为一个好教师能给学生上好课,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就算做到尽心尽责了。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个体差异。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去探究的。我们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真正解决孩子种种纠结,才是我们的成功。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人们的意识思想变化无常,农村家庭组合的不稳定是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重组家庭不少,单亲孩子数量增多,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深远的。而今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这些孩子大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孤独、忧虑、失望,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随心所欲等都有表现,不少孩子因长期留守或家庭原因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教育人敢于面对现实,担当起教书又育人的的双重任务。努力培养学生优良德行势在必行。 主要做法: 一、开展大家访活动,通过家校沟通唤醒家长对孩子的爱。 我们太平小学把每年三月和十月定为“家访月”。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班级每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监护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情况,学生在家身心健康和学习情况,学生自身习惯和爱好等;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健康、品行各方面信息。以便共同管理,同心关注孩子健康成长,这对经济不发达的我们这一带农村地区,孩子读书成才“走出大山,走出农村”成为家长们唯一的希望。所以关注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我们在家访中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 健康的概念已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心理健康, 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心理健康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呢?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历来有不同的看法马斯洛和米特尔曼, 曾提出十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⑨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 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的前提下, 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甚至有学者把心理健康的标准定得十分复杂, 多达十类七十五条标准。亦有许多作者发表过关于心理健康的见解, 均为小异。 我认为, 所谓心理健康, 最概括最一般地说, 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在关系协调, 心理的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据此能促使人体、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 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地指出,心理健康为: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有效的生活。翟宏川等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智力正常;② 情绪稳

定、心境乐观;③意志健全、行为协调;④注意集中度;⑤完整统一的人格;⑥积极向上、面对现实,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⑦适度的反应能力; ⑧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⑨自我认知;⑩创造性、成就感。具体到青少年来说, 英国国家健康服务中心, 健康咨询服务站年提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是:①能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② 心理持续健康发展;③与年龄和智力水平相适应的游戏、学习能力;④发展的道德观和是非观;⑤行为协调、反应适度。可见,除正常的智力外, 心理健康应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稳定的情绪、健全的意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协调的行为等方面。 下面以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案列为依据,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在青少年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描述 某某,女,17 岁。父亲常年外出务工,家里只有妈妈和弟弟。一次,我通过访谈了解到:她在日记里写到在家里要干很多家务,妈妈对她很苛刻,什么事情都偏向弟弟。她感觉只有到学校才快乐,很不愿意回家。在日记的结尾,她写到: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妈妈?难道这也是爱吗?我讨厌我的妈妈。我看了日记后,心被震撼了,一时手足无措,孩子竟然如此多愁善感,如此敏感,有如此怪异的想法和心理。 三、问题分析 1、存在问题: A、该生胆小畏怯,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长存在封闭思想。 B、心理积怨了许多仇恨,心灵得不到释放,想法无处交流,快乐痛苦

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参与体育运动 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是一个社会进步必须关注的问题。从多年前到现在,经过每年的测试数据对比,显示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可见,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已相当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现在的学生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忽视了体育锻炼和体质的提升。沉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成为做题的工具。都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试想,如果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得不到保证,即使拥有再多的文化科学知识,恐怕也很难真正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一则“现职的科学家平均死亡年龄是52.23岁”信息不就是最好佐证吗?应该看到,青少年体质健康状态好坏事关中华民族素质的大事,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的学习目的原本是为今后的幸福生活和成功打下德智体美的基础,只有具备健康体魄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代才能担当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任。如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发展,也就是说,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现实之间,未能形成良性健康的对接。于是,人们沉湎于现代化的物质享受中忽视了应有体育锻炼。同时,社会发展带来激烈的竞争又迫使青少年过度承载着以体力和脑力为主体内容的学习任务,也无时间与精力体育锻炼之中。 为此,我感到全社会都应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一方面通过文化意识力量的干预来革除当前存在的滞后的消极的生活方式与理念,另一方面,惟有真正实现对应试教育及其评估体系的彻底改革,使个人的命运发展不再简单定格于“一考定终身”之上,从而使广大青少年减轻沉重的课业负担,有时间和兴趣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 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问题已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在亚洲,日本、韩国近年来在青少年的健康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使两个人的体质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教育部专家也已作出分析和采取相应措施,相信不久将会好转。 作为我们自己,更要积极应对,把握好学习与运动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体育锻炼,在紧张的学习中挤时间运动,既要掌握文化知识又需练就强健体魄,为培养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加倍努力。

低收入群体成因及对策思考

低收入群体成因及对策思考 耿车党政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四大建设中,又要从小处“着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走共同富裕道路。围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把基尼系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着力点在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区发展步入快车道、良性循环,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但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甚至产生新的低收入群体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据资料查询,今年二季度耿车镇涉及弱势群体的上访共15人次,占全镇上访量的37.5%,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上升趋势。反映的问题主要有:生活困难、疾病求助、下岗失业、由于突发事件受到伤害、住房、养老、低保、残疾人求助等。低收入群体的问题尤其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问题已逐渐成为我镇乃至全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低收入群体形成主要原因 低收入群体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于家庭客观条件、经济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制约,也有来自主观行为、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据调查问卷统计主要原因有: 1.自身素质原因。大部分低收入群体文化水平较低, 1

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致不太能接受新观点、新事物,自我发展的空间狭小。同时,低收入群体还普遍存在着劳动力缺乏、劳动力素质不高、发展生产的资金缺乏等问题,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自力更生和发展。 2.自然灾害原因。低收入群体拥有社会资源量少,物质条件困难,社会关系有限,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较低。譬如: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他们受到的打击更严重,往往“致命”,长期难以恢复生活、生产。仅2010年我镇因雪灾、9.7汛灾、旱灾受灾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就近300人。 3.子女上学原因。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使子女上学对每一个家庭都是一笔沉重的开支,义务阶段外的教育费用更高,尤其是高等教育,一个大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1万多。而2010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5万元,农村人均收入只有7500元左右。这对于收入较低的家庭来说即使有捐资助学、助学贷款也无法承受。 4.因病致贫原因。2011年我镇有3.7万人(包括流动人口)参加了新农合,覆盖率达99.9%以上,基本上可以满足群众普通疾病的医疗保障。但如果发生大额医疗费用,个人需要支付的部分比例较高,低收入群体就难以承受,甚至雪上加霜,债台高筑。 二、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思考 低收入群体不仅需要通过增加收入,不断改善物质需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