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动技能若干问题

运动技能若干问题

运动技能若干问题
运动技能若干问题

1 如何理解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技”与“能”的关系?针对你说掌握的知识和体会进行论述。

何为“运动技术”,“运动技术”又称“动作技术”,是各种体育项目相关技术动作的总称,是指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的能力,有效地完成动作的合理方法。如,足球技术中的运球、射门、头顶球;武术运动中的弓步、马步、仆步等步型。不同运动项目都有完成运动技术的方法,对身体的刺激、影响、要求也不同。完成某项“运动技术”的合理性、有效性、经济性、实效性、规范性应是检查完成“运动技术”的标准。一个完整的“运动技术”包括技术基础、技术环节、技术细节三部分。

何为“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肢体动作系统。反映身体一定肌肉、骨骼、关节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活动,包括大脑皮质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性,即指在空间内正确运用肌肉工作的能力。按条件反射学说,它是一个动作连接一个动作,肌肉所感觉到的运动条件反射过程。运动技能的形成要经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过程。“运动技能”它一般分为掌握局部动作、初步掌握完整动作和动作协调完善等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完整的动作系统。如,当你学会了足球技术中的运球、射门、头顶球以后,它绝不是学习的终点,对于学会的运动技术还要反复地练习以达到合理运用,就成为“运动技能”了。

“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是两个不同层次。对某项“运动技术”的学习是提高某项“运动技能”的基础,“运动技能”的形成和运用是“运动技术”的高一个层次。

第二,“运动技术”突出教、学、练,“运动技能”突出反复多次持续练。要学会某项“运动技术”,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练完成。而掌握与运用某项“运动技能”则主要靠学生反复持续练习并配合科学、合理、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等方法整合实现。

第三,“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都要强调正确的“动力定型”。学会某项“运动技术”,强调正确规范的技术概念,一切围绕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来选择教学方法。而掌握与运用某项“运动技能”的水平与能力,则要在已形成正确“动力定型”之后,通过反复持续强化训练达成。

第四,“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学练,还表现在运动负荷安排不同,学习“运动技术”始终是在正误对比学练、小强度刺激中,完成所学的“运动技术”。掌握与运用“运动技能”则要在适宜的“运动负荷”刺激及反复训练中完成。

第五,学练“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评价不同。对某项“运动技术”标准评价,评出掌握某项“运动技术”的合理性、正确性、规范性、经济性、实效性。而对某项“运动技能”评价,则要体现熟练运用某项“运动技能”的水平与能力,并能反映出该项运动成绩。

第六,“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可以严格地区分为四个层次,通过学习顾渊彦教授学术思想,我们认为,学生在从事身体练习过程中,通过身体体验而获得的身体认知即是技术;当技术被学生通过实践所掌握和运用时,则是技能;当技能不断熟练运用,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能针对环境变化采取灵活应变,则是技巧;技能进一步地个性化发展,并在个人技术特点基础上,形成创造性技术动作,则是技艺。以上四个层次统称为“运动技能”学习。因此,“运动技能”学练实际上包含了“运动技术”学练。

总之,无论是“运动技术”还是“运动技能”,学生掌握的是某运动项目中的“运动技术”要领与方法;运用的是“运动技能”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最终个人能独立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 运动技能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请结合你的专项进行论述。

运动技能教学中应充分应用感觉器学习通道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强化视觉、听觉、触觉、位觉和本体感觉等学习通道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并且应注意,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感觉器的应用也要有所侧重的。人体感觉器学习通道如果应用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运动技能的教学是大有帮助的。以蛙泳教学为例。

1.1在泛化阶段,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蛙泳,要么是不知道蛙泳是怎么回事,要么是看过却当作欣赏过程,基本上是没有直观的蛙泳游泳的印象。因此,在这个阶段,老师要强化视觉学习通道的作用,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训练或比赛视频、老师的示范、技术动作挂图、动漫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蛙泳的整体技术的整体印象或者是局部的印象,建立蛙泳的正确概念。

1.2在分化阶段,由于有了视觉学习通道的强化作用,学生已经基本建立了蛙泳的基本概念。此阶段,练习中还会不断的出现多余的动作,还不断地受到错误信息的干扰,抗错误动作信息干扰的能力还不强,动作的动力定型不稳定。所以,老师要强化学生本体感觉学习通道的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蛙泳每个技术结构中“骨骼肌、肌腱、和韧带的压力、张力和形状的变化,并将这种变化的刺激传至大脑”,在老师的学习指导下,让错误的变化感受逐渐地为正确的变化感受所替代,最终形成正确的腿部、手部、整体配合技术的动力定型。另外,在蛙泳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必须在水中完成的,所以可以让学生在比较慢速的练习中体会技术动作,来增强学生的空间位置感觉。

1.3在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学生掌握俯卧式跳高技术的程度已由不熟练到熟练到自动化完成一连串的技术动作,甚至是在下意识的情况下,自动形成了过杆俯卧的姿势。此时,老师要做的就是,多采用听觉学习通道,把学生的练习情况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听老师简练语言的指导或提醒下主动去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让学生学会利用触觉去感受助跑和起跳的速度和节奏。例如,课堂中老师不时的发出“好”“重心高点”“转”等有效的语言,把此时学生的练习情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和完成动作的时机。

2加强学生的表象训练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回忆技术动作过程,达到练习的目的。就是让练习者在大脑中对完整的技术动作进行演练,利用已有的本体感觉和正确的视觉效果在大脑中反复对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模拟演练和比较,强化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虽然这不是一种具体动作练习,但却能达到理想的表象效果。运动技术表象训练一般用于技术动作的学习阶段,特别是初学运动技术的人。其实,我们很多一线的老师就是在不自觉中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使用回忆技术动作的表象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俯卧式技术动作练习中,老师会提醒学生们要充分利用练习间隙注意观察其他同学完成动作的过程,并结合自己已经建立的正确的完整技术动作印象,反复地在大脑中进行回忆想象强化技术动作的印象。应该注意的是,在回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伴随不自觉的动作,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表象训练和动作训练有机结合的表现,老师应给予学生积极地鼓励。例如,在站立状态不自觉的小幅度地完成过杆技术动作。通过适当的心理训练我们还要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一线的老师也是从学生过来的,在学习俯卧式跳高技术动作的初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来要学生对俯卧式跳高技术动作进行表象训练外,还要在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初学的时候要适当地降低横杆的高度,让学生体验俯卧式跳高的技术动作,体验成功的感觉,克服恐惧高度的心理。同时,我们还要确实加强保护措施的落实,如加宽加长海绵包等以保护落地后冲出海绵包的学生。总之,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不仅能消除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恐惧心理,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实际上对于老理论与方法探索。

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四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1、什么是运动技能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2、人们是如何从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某一运动技能的 3、为什么掌握某些运动技能会促进或阻碍另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用哪些方法可使运动技能的学习之间发生促进作用呢 本章学习要点: 1、运动技能的概念、与心智技能的关系和分类 2、学习的概念、运动技能学习的阶段、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途径——练习 3、运动技能迁移的含义、种类、迁移产生的原因以及促进运动技能迁移的方法 第一节运动技能概述 一、运动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按照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活动方式,如写字、游泳、修理自行车、安装收音机,都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动作技能,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们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生产劳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各类动作操作;而心智技能则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某些心智活动方式,如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背出数学公式,进行公式运算、逻辑推理等。 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种,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完成体育运动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将种种动作活动方式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运动技能主要是借助于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实现的。如打高尔夫球主要体现为对球和杆的操作,跳远则主要体现为外显的肌肉反应。 运动技能具有三个特征: 1、具有一定的任务目标,运动技能总是指向一定的操作目标。 2、运动技能是自主运动,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 3、运动技能需要身体、头或肢体的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这是运动技能区别于人类其他技能的基础。 二、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 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是运动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组成部分,而外部动作是心智技能的最初依据和经常体现者。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时,人总是手脑并用,既需要运动技能,也需要心智技能,例如在体育比赛中要想获胜,除了动作技术要熟练,还需要一定战术的配合。 运动技能主要表现为外显的骨骼肌的操作活动,而心智技能主要表现为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两者最主要的区分在于活动中哪种技能占主导成分。如笔算主要是头脑中的“心算”,用手加以记录,所以属于心智技能;体操运动主要是骨骼肌的活动,也需要头脑中进行一定的想象活动,所以属于运动技能。 三、运动技能的种类 运动技能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小肌肉群技能和大肌肉群技能、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等。 1、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

舞蹈基本动作技能训练

第 4 次课教案 年月日星期 ════════════════════════════章节: 舞蹈基本动作技能训练(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掌握组合第一部分的动作顺序和动作要领,并熟练表演第一部分组合;培养学生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良好学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动作的连贯表演 动作的准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提要: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组合《舞蹈基本动作技能训练》第一部分 动作顺序: 前奏曲:团身抱膝(1×8) 双手分掌至两侧,腿伸直(1×8) 第一段: [1×8] 上身立直,向前弯腰,展压胯两次。 [2×8] 同[1×8] [3×8] 低头。还原看一点;仰头,还原看一点。 [4×8]向左歪头,还原;向右歪头,还原。

[5×8]头从前向右顺时针涮头一周。 [6×8]同[5×8] [7×8]“1”拍头转向点,“2-4”拍头甩向3点,“5-8“头慢转向一点,双腿向前伸直绷脚,双手两侧搭地。 第二段: [1×8]左、右各绷、勾脚一次。 [2×8]双脚同时勾绷两次。 [3×8]双脚向外划圈。 [4×8]双脚向里划圈。 [5×8]右腿小抬腿25°,放平;反面一次。 三、复习、巩固 四、结束: 1、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组合《舞蹈基本动作技能训练》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小结:

最新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作业)word版本

第一章 1.简述运动技能的四个特征 (1)指向目标,即动作技能都有操作目标; (2)动作技能的操作具有随意性; (3)动作技能需要身体、头、和/或肢体的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4)为了实现技能的操作目标,需要对动作技能进行学习或再学习; 2.在金泰尔的分类法中,动作技能分类的两个纬度分别是什么? (1)操作的环境背景特征:①调节条件 ②尝试间变化 (2)表征技能的动作功能:①身体定向 ②操纵 3.在金泰尔的分类系统中调节条件是指什么? 调节条件是指技能操作中必然存在并影响操作者运动特征的环境背景。

第二章 1.什么是操作结果测量、操作过程测量?两者的差异?根据两者测量的方法举出三至四个运动教学中运动技能测量的例子。 (1)操作结果测量:指为了说明动作技能操作结果而进行测量。(2)操作过程测量:为了说明在动作操作过程中运动控制系统某些方面的操作状态而进行的一种动作技能操作测量。 差异: ①操作结果测量没有提供产生操作结果前肢体或身体行为的任何信息; ②没有关于运动过程中参与工作的肌肉系统的活动信息; 举例: 操作结果测量:①一英里跑或打一个字所用的时间; ②从发令枪响到起跑动作开始的时间; ③垂直纵跳的高度;

操作过程测量:①动作过程中肢体经过的高度; ②动作过程中肢体运动速度; ③运动中加速或减速的模式; 2.简述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及区别。(1)简单反应时:指测试情景中只包含单一刺激并要求被试者做出单一反应动作,这时所测的反应时称为简单反应时。 (2)选择反应时:指测试情景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每个信号需要特定的反应形式,这时测得的反应时为选择反应时。 (3)辨别反应时:指测试情景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但被试者只需对其中的一个做出反应,对其他信号不做反应,这时测得的反应时为辨别反应时。 区别:①从刺激信号的数量来判断是不是简单反应 时;②从做出的反应的信号数量来判断是不是辨别反应时。 3.将反应时分段的含义是什么?

运动技能题

运动迁移双塑(塑造)向(方向)探讨研究 用运动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解诀,体育科研方法 不规则研究与规则性 关键词:高原现象双塑性迁移与干扰运动技能体育教学 1.什么是高原现象?举例说明动作技能形成中高原现象的成因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这种“高原现象”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不胜枚举。目前,经常出现优秀运动员在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在专项提高训练中达到较高的水平后,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这在运动训练学中被称为“高原现象”。 以地市级体校为例 多数地市级体校把向上级体校或专业运动队输送运动员, 在各级竞技比赛中夺取奖牌的数量作为教练员的责任目标, 并把完成目标的结果与教练员的福利、待遇挂钩。而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运动员, 在校期间大多处于运动技能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期, 运动技能提高缓慢, 甚至停滞、下降。教练员为了完成其责任目标, 往往采取“揠苗助长”式的训练方法, 进行大运动量、高强度超负荷的训练, 或使用不合理的营养补剂, 违犯了运动训练的科学规律, 影响了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也使不少未突破高原现象期而具有良好运动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被淘汰, 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地市级体校的学生年龄在13~ 17 岁之间,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和运动技能形成的高原现象时期。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 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均要经过初期努力高原现象晚期努力一时不振现象生理心理巅峰等5个时期, 如图所示。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是指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经过初期努力时期的学习,运动技能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运动技能水平长时间提高缓慢甚至停滞、下降的现象。它发生在运动技能学习的低水平期, 此时运动员的年龄一般在14~ 18 岁( 个别项目如体操、 跳水等以及少数运动员例外) ,高原现象持续的时间较长, 可持续1 至2 年, 甚至多年。 高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青少年运动员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期, 身体素质的生长发育落后于他所掌握的专项运动技术对其力量、速度、耐力等指标的要求。 b由于身体生长发育, 使青少年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四肢长度、重心高度等生理解剖特征不断发生变化, 导致运动技术动作改造没有完成。 c 由于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处在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 其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加之他们不具备必要的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因此不可能做到对运动技术动作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控制知识分享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控 制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一) Unit One 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概述 Chapter One 动作机能的分类 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都可以统称为动作技能。 技能(skill):1.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操作的动作或任务;2.以操作质量为表征。运动技能(motor skill):指有特定操作目标,涉及自主身体或肢体运动的技能。 动作(action):由身体和/或肢体运动产生的指向目标的运动。 【疑】百度——身体:指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有时特指驱干和四肢。既然身体包括四肢,关于动作的解释不就可以直接定义为由身体运动产生的指向目标的运动嘛。也许是翻译的问题,body和limb的意思还是不一样的,原因也许就在这吧。 运动(movement):构成动作或运动技能的肢体或肢体联合的行为特征。 一维分类系统 通常我们根据技能间的相似特征来对动作技能进行分类。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技能的共同特征将技能进行归类。每一种共同特征包含两个范畴(注意并非二元范畴),用一个连续区间的两端来表示。 【疑】两个范畴和二元范畴有何不同呢? 1.参与操作的技能肌肉系统的大小:大、小肌肉群 2.动作开始和结束的特征:连续动作技能--任意动作开始和结束;重复性活动

分立技能--指定动作开始和结束;单一性活动 3.环境背景的稳定性:开放性动作技能--支撑面、操作对象和/或操作中处于运动状态的其他人 封闭性动作技能--支撑面、操作对象和/或操作中处于静止状态的其他人 【疑】有绝对的封闭性动作技能吗?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开放性动作技能。 大肌肉群动作技能(gross motor skill):指需要大肌肉系统参与工作才能实现操作目标的动作技能。 小肌肉群动作技能(fine motor skill):指需要小肌肉群参与动作控制才能实现操作目标的动作技能;包括手眼协调动作和高度精确性的手指、手腕动作。 分立动作技能(discrete motor skill):指具有明显开始和结束界限的运动技能,一般由简单动作构成。 连续动作技能(continuous motor skill):指没有明显开始和结束界限的运动技能,一般由重复性技能构成。 序列动作技能(serial motor skill):指由一系列分立动作构成的动作技能。 封闭性动作技能(closed motor skill):指操作环境稳定或者可以预知,操作者可以控制动作开始时间的动作技能。 开放性动作技能(open motor skill):指操作环境不稳定、无法预知,操纵对象或操作背景处于运动状态,并且动作开始时间由外界条件决定的运动技能。 分类法(taxonomy):根据事物构成元素间的特征关系而建立的分类系统。

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四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1、什么是运动技能?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2、人们是如何从一窍不通到熟练掌握某一运动技能的? 3、为什么掌握某些运动技能会促进或阻碍另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用哪些方法可使运动技能的学习之间发生促进作用呢? 本章学习要点: 1、运动技能的概念、与心智技能的关系和分类 2、学习的概念、运动技能学习的阶段、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以及运动技能形成的途径——练习 3、运动技能迁移的含义、种类、迁移产生的原因以及促进运动技能迁移的方法 第一节运动技能概述 一、运动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按照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活动方式,如写字、游泳、修理自行车、安装收音机,都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动作技能,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们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生产劳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各类动作操作;而心智技能则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某些心智活动方式,如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背出数学公式,进行公式运算、逻辑推理等。 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种,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完成体育运动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将种种动作活动方式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运动技能主要是借助于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实现的。如打高尔夫球主要体现为对球和杆的操作,跳远则主要体现为外显的肌肉反应。 运动技能具有三个特征: 1、具有一定的任务目标,运动技能总是指向一定的操作目标。 2、运动技能是自主运动,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 3、运动技能需要身体、头或肢体的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这是运动技能区别于人类其他技能的基础。 二、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 运动技能与心智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是运动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组成部分,而外部动作是心智技能的最初依据和经常体现者。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时,人总是手脑并用,既需要运动技能,也需要心智技能,例如在体育比赛中要想获胜,除了动作技术要熟练,还需要一定战术的配合。 运动技能主要表现为外显的骨骼肌的操作活动,而心智技能主要表现为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两者最主要的区分在于活动中哪种技能占主导成分。如笔算主要是头脑中的“心算”,用手加以记录,所以属于心智技能;体操运动主要是骨骼肌的活动,也需要头脑中进行一定的想象活动,所以属于运动技能。 三、运动技能的种类 运动技能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小肌肉群技能和大肌肉群技能、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等。

运动技能学

运动技能学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技能:有特定操作目标,涉及自主身体或肢体运动的技能。 2、技能:经过练习二获得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3、有限容量理论(中心资源理论):人们完成各种活动时所需要的注意资 源都源于同一个中心源。 4、心里不应期:对非常接近的两个刺激的第二个刺激的应答的延迟现象。 (PRP)这是技能操作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5、倒U原则:应激或激活,指的是有压力多引起的激动水平。 6、学习:由练习或经历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技能绩效的变化。 7、绩效:在特定的时间和情景下某项技能的执行水平。 8、言语指导:简短、精炼的短语,可以将操作的注意引向重要的环境线 索,或者提醒操作者关键的技术动作。 9、内隐学习:无意识地获取有关环境变化规律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习者 无法用语言将所获得的知识表达出来。 10、过度练习:超过实现特定操作标准所需练习量以外的附加练习。 11、分解练习:将某运动技能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后分别进行练习。 12、整体练习:从技能的开始到结束完整地进行练习。 13、个体差异:是人们在完成某些任务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持久差异。 14、能力:指个体所具有的遗传的、相对持久的、稳定的特质,存在于各种 运动和认知技能中。

结果反馈(KR):提供与操作结果,或是否达到运动目标有关的信息。 15、绩效反馈(KP);提供与操作过程(运动特征)相关信息。 二、简答、论述、分析 1、高水平的运动技能表现: (1)较短的动作时间 (2)较高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3)较少的体能和心理能量消耗。 2、运动技能的三种成份: (1)姿势成分:为动作提供支持平台 (2)身体的移动成分:是身体和肢体移动到动作位置 (3)操作成分:产生动作。 3、技能的分类: (1)开放性运动技能与闭锁性运动技能 (2)连续性运动技能、非连续性运动技能 (3)小肌肉群运动技能和大肌肉群运动和技能。 4、反应的种类: (1)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 (2)辨别反应和选择反应 5、人的信息加工系统: 信息输入→人脑对信息的储存和分析→信息输出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 制定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和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从事心理技能训练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计划制定过程中,教练员和运动心理学工作者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并且完成必要的工作内容。 1.个人评估和明确起点水平 运动员个人评估包含问卷、交谈、统计、自我检验及运动项目分析等,以便了解运动员个体的缺点所在、心理技能起点水平、生涯规划以及运动项目所需的特殊生理条件、技术、心理等特征信息或相关资料等。运动员心理技能起点水平最好是数量化的指标(如可用肌电反馈仪测定放松和表象能力),自我报告的量表形式(如可用马斯滕表象量表测定表象能力)虽也能进行前后对比,但客观性较差,需要运动员认真、如实、准确地填写。明确起点水平的目的,一是为将来检查心理技能训练效果;二是在训练过程中能使运动员不断地获得“逐步提高”的反馈信息,强化运动员坚持练习的动机。 2.确定训练任务与目标 在运动项目分析和个人评估后,分析运动员个体的优势和弱势所在,以及提供一个概念的架构,并与教练员、运动心理学家进行讨论,就可确定需要致力于改进的一些不合适的习惯和有效发展的目标与策略,即需要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心理技能。 训练目标也可以以要达到的具体参数为指标。如放松训练的指标

有:第一,放松深度绝对值降低,如果某一运动员的起点水平是肌电2.4μV,经过放松训练,要求该运动员能最后放松到肌电值为1μV;第二,放松时间缩短,如起点水平是20~30 分钟做到完全放松,目标可定为系统训练后能在3 分钟以内做到完全放松;第三,个体自我觉察能力,系统放松训练后,自我评价的放松水平与实际的放松水平间的差距比训练前减小。 3.制定具体内容 对于运动员来说,要想持续地保持和提高运动成绩,就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在制定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影响运动成绩的各个心理因素,并且遵循一定的工作顺序。训练步骤越具体越好,应包含训练任务、时间安排、练习的内容与要求、如何与技术训练结合、心理咨询与指导等。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都应围绕技术训练和比赛发挥这两个目标,系统式单一实施训练计划的过程是“学习——练习——应用”的过程。

教育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 一、填空题 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课程。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本体功能。 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 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结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教学艺术。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___智育____。 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这种课程就是______学科课程______。 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___素质______教育。 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条教学原则是___因材施教_____原则。 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____教学模式_____。 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__教学评价______。 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__卫生___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课程计划 ______。 15.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__创新____教育。 16.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__班级__教学。 17.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统称为___教学方法__。 18. 在教育研究中,表示研究方法、资料、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__信度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D ) A.一般因素 B.基本因素 C.组成因素 D.构成要素 2. 狭义的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 (C ) A.传授方法 B.传授手段 C.传授进程 D.传授技术 3. 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就是 ( C ) A.课堂作业 B.课外作业 C课外活动 D.课外参观

运动技能学原理作业

1.运动技能是如何发生的 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间的协调性。换言之,运动技能也就是指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里大脑精确支配肌肉收缩的能力。这需要用精确的力量和速度依一定的次序和时间去完成所需要的动作。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提高,有赖于人们对人体机能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 运动技能的形成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建立过程,并有其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只是每一阶段的长短,随动作的复杂程度而不同.一般说来,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或称三个过程。 一、泛化过程 学习任何一个动作的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及自己的运动实践,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的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由于人体内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特别是本体感觉)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另外因为皮质内抑制尚未确立,所以大脑皮质中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这个过程表现在肌肉的外表活动往往是动作僵硬,不协调,不该收缩的肌肉收缩,出现多余的动作,而且做动作很费力。这些现象是大脑皮质细胞兴奋扩散的结果。在此过程,教师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而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二、分化过程 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初学者对该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除。此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加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了分化阶段,因此练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这是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如有外人参观或比赛),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日趋准确。 三、巩固过程 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此时,不仅动作准确、优美,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出现自动化,即不必有意识去控制而能做出动作来。在环境条件变化时,动作技术也不易受破坏,同时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与动作配合得很好,完成练习时也感到省力和轻松自如。 形成运动技能的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各过程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在学习掌握新动作时,泛化过程很短,对动作的精细分化能力强.形成运动技能快。运动新手在学习新动作时,泛化过程较长,分化能力较差,掌握动作较慢。动作越复杂,泛化过程就越明显,分化的难度也就越大,形成运动技能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大。 但是,动力定型发展到了巩固过程,也并不是可以一劳永逸了。一方面,还可在继续练习巩固的情况下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使动力定型更加完善和巩固;另一方面,如果不再进行练习,巩固了的动力定型还会消退,技术愈复杂,难度愈大,消退得也愈快。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更有利于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解释下列术语 动作 动作技能 熟练操作 练习 心理练习 集中练习 分配练习 整体练习 局部练习 随机练习 区组练习 情境干扰效应 固有的反馈 增补的反馈 结果的知识 觉错能力 反应时(间) 运动时(间) 运动能力倾向测 验答案

步。其最适当的解释是。(1)被试缺乏学习动机;(2)练习过多导致疲劳;(3)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4)缺乏适当的指导。 8.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1)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2)学习应循序渐进;(3)防止过早出现疲劳;(4)先要有准备动作。 9.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1)发现法;(2)讲解法;(3)示范法;(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方法。 10.动作技能教学一般通过示范与指导相结合进行,而不宜采用发现教学法,较恰当的理由是。(1)学生一般不能发现新的动作技能;(2)学生自己尝试的动作方法往往不够准确;(3)通过发现而出现的错误动作难以纠正;(4)以上三者都是可能的解释。 11.普通人每秒只能对外界刺激的变化进行两次调节,而熟练的钢琴家每秒能弹奏10个以上的音符。最适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解释是。(1)钢琴家有特殊天赋;(2)熟能生巧;(3)人脑中已形成的产生式系统能自动进行;(4)通过练习,注意分配能力增强。 12.根据动作技能能力倾向测验的原理,测量手指的灵活性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下述技能的学习:(1)编织; (2)射箭;(3)铅球; (4)画画。 13.下列动作技能不易遗忘的是。(1)打太极拳;(2)骑自行车;(3)游泳;(4)广播操。 14.草书毛笔字主要需要下列运动技能。(1)大肌肉的;(2)小肌肉的;(3)连续的;(4)不连续的。 15.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的早期(即认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能陈述动作技能的规则; (2)体验动作技能学习的有效感;(3)对要完成的动作任务形成目标意象(goal image) ;(4)既要形成目标意象,又要形成目标期望。答案 四、研究与设计 1.观察一位中学或小学优秀体育教师的上课情况,并做详细记录(要求教师在课内教学生掌握某项体育动作)。或者收集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分析教师在教学时运用了本章介绍的哪些动作技能学习的原理。 2.观察并比较初入学儿童与熟练的书写者在书写常用汉字时的不同特征。 3.以情境干扰效应为例,说明什么是动作技能的学习以及如何测量这种学习。 4.认知领域中的知识和智慧技能学习的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理解,动作技能学习的第一阶段重点也在于理解。试分析这两个领域的学习在理解阶段学习的目的和条件的差异。 5.试分析练习在智慧技能学习领域和动作技能学习领域中的相同和不同作用。 6.假定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练好毛笔字,你认为本章阐述的哪些原理可指导教师的教

运动技能学原理作业word精品

1. 运动技能是如何发生的 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间的协调性。换言之,运动技能也就是指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里大脑精确支配肌肉收缩的能力。这需要用精确的力量和速度依一定的次序和时间去完成所需要的动作。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提高,有赖于人们对人体机能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 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建立过程,并有其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只是每一阶段的长短,随动作的复杂程度而不同.一般说来,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或称三个过程。 一、泛化过程 学习任何一个动作的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及自己的运动实践,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的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由于人体内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特别是本体感觉)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另外因为皮质内抑制尚未确立,所以大脑皮质中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这个过程表现在肌肉的外表活动往往是动作僵硬,不协调,不该收缩的肌肉收缩,出现多余的动作,而且做动作很费力。这些现象是大脑皮质细胞兴奋扩散的结果。在此过程,教师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而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二、分化过程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初学者对该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除。此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加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了分化阶段,因此练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这是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如有外人参观或比赛),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日趋准确。 三、巩固过程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此时,不仅动作准确、优美,而且某些环 节的动作还可出现自动化,即不必有意识去控制而能做出动作来。在环境条件变化时,动作技术也不易受破坏,同时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与动作配合得很好,完成练习时也感到省力和轻松自如。形成运动技能的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各过程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在学习掌握新动作时,泛化过程很短,对动作的精细分化能力强.形成运动技能快。运动新手在学习新动作时,泛化过程较长,分化能力较差,掌握动作较慢。动作越复杂,泛化过程就越明显,分化的难度也就越大,形成运动技能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大。 但是,动力定型发展到了巩固过程,也并不是可以一劳永逸了。一方面,还可在继续练习巩固的情况下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使动力定型更加完善和巩固;另一方面,如果不再进行练习,巩固了的动力定型还会消退,技术愈复杂,难度愈大,消退得也愈快。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更有利于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四、动作自动化 动作自动化:随着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发展,暂时联系达到非常巩固的程度以后,动作即可出现自动化现象,所谓自动化,就是练习某一套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其特征是,对整个动作或者是对动作的某些环节,暂时变为无意识的,例如,走路是人类自动化的

《运动心理学》学习心得

一、学习心得 我通过对运动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充分的认识到学好运动心理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它对于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都是特别好的一门知识,学习了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情感、意志的特点,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人们参加各种运动项目时,在性格、能力和气质方面的特点及体育运动对个性特征的影响;研究体育运动教学训练过程和运动竞赛中有关人员的心理特点,如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赛前心理状态、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等。 从运动员心理选材角度来说,心理选材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确定出某个专项的关键性心理特征,方法有专家评判,多元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等。2、确定出关键性心理特征中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选材性心理特征。3、以较高水平运动员为参照体,制定选材模式,包括少年运动员的常模。4、对于根据以上模式选择出的运动员进行追踪研究,以检验这一模式的有效性并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选材模式。从解决传输系统问题和培训教练员角度来看,在教练员的培训过程当中,需要强调的重点是:1、使教练员具备从科学角度而不是经验角度理解运动员心理问题的意识,认识到科学和经验有时是不一致的。2、使教练员懂得有必要首先考察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心理学原则。3、使教练员具体掌握可操作性较强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和心理调节方法,以便在实践中应用。4、使教练员认识到心理技能训练同技能训练,身体训练一样是十分艰苦,长期的工作。身体是心理的物质基础,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但是心理对身体又有重大的影响。 我学习了运动心理学,还知道了运动心理学研究一下几个方面: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比如:在体育活动中存在自信心方面的男女性别差异吗?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2、研究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比如:有氧训练对人的焦虑水平有哪些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长期的运动训练会,促进或改变运动员的个性吗?体育活动,会加强残疾人生活中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吗。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比如:如何克服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 页脚内容1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姓名:王 班级:专硕一班 学号: 作业:结合自己的运动专项,确定一个关键技术,说明其分类,分析其运动技术的构成及所需要的运动能力,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

一运动技能的概念:1)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相当精通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有意识的注意的一种操作。2)运动技能是协调运动的能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描述如何进行运动的规则,二是因联系与反馈逐步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活动,运动技能不是运动技术和能力而是练习者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即程序化知识的操作状态。 二运动技能的分类: 1一维分类系统 1)按肌肉参与程度的大小分为大肌肉群运动技能和小肌肉群运动技能(①大肌肉群运动技能运用大肌肉群,而且经常要求全身肌肉的参与。②当一种技能局限在较狭窄的空间内进行并要求较精巧的协调动作时,一般由小肌肉的运动来实现的运动技能称为小肌肉群运动技能。) 2)按动作开始和结束时的特征分为连续运动技能和分立运动技能(①连续技能指以连续、不间断的一系列动作方式所完成的技能。②分立运动技能指完成这种技能的时间相对短暂,动作以非周期式的形式完成,各环节之间无重复。) 3)按环境背景的稳定性分为开放性运动技能和封闭性运动技能(①一种运动技能的完成主要依靠内部的、由本体感受器输入的反馈信息来调节时,这种技能叫封闭技能。②当一种运动技能的完成主要依赖于周围环境提供的信息,而正确地感知周围环境成为运动调节的重要因素时,这种技能就叫开放技能) 2 二维分类系统 1)环境背景主要是指技能操作的环境背景,其中涉及了两种特征。(固定环境背景、运动环境背景) 2)动作功能动作功能又分为两种①身体定向:是指身体位置的改变或保持②操纵有些动作技能需要我们改变或保持操纵对象的位置,而另外一些技能则不需要进行操纵。三能力:个体完成特定技能操作时相对稳定的潜质或特征。 运动能力:专门与运动技能操作相关的能力。 运动能力的分类: 1)知觉运动能力(多肢体协调性、控制精确性、反应定向、反应时、手臂动作速度、速度控制、手灵敏性、手指灵敏性、手臂的稳定性、手腕手指速度、瞄准能力) 2)身体能力:(静态性力量、动态性力量、爆发力量躯干力量、伸展柔韧性、动态柔韧性、全身协调性、全身平衡能力、耐力)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发展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发展 运动技能从开始学习到形成熟练的技巧,有的人把这一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有的人划分为三个阶段,还有人把它划分为两个阶段。三十多年来传统的划分是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阶段。其实无论怎样划分,阶段之间并无明确的具体界限,也不受固定时间的限制,各阶段总是互相联系,互相交错的。因此任何一种划分方法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人为的主观成份,划分得越细,主观的成分就越多。划分运动时相的目的,主要是便于人们研究和论述问题。 一、运动时相的划分 美国运动生理学家贝克尔和扬把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发展,划分为学习动作的粗略阶段与学习动作的熟练阶段两个时相。现分述如下: (一)学习动作的粗略阶段 1.外在表现与生理原因 (1)动作不准确,不协调、僵硬,多于动作较多。 (2)动作不连贯,缺乏节奏和韵律。 (3)错误动作较多。 (4)分不清动作的主要环节与次要环节。 (5)不能用语言来描述完成动作的情况。 (6)动作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破坏。 生理原因 (1)兴奋在大脑皮层扩散,是不该收缩的肌肉收缩,内抑制过程建立不完善。(2)兴奋与抑制尚未建立起连贯的定型。 (3)分化抑制不完善。 (4)分化抑制不完善和反馈调节不巩固。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未建立起巩固的选择性的联系。 (6)条件反射建立不巩固。 2.在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 (1)由于学生尚未建立起精确的肌肉感觉,学习动作主要靠视觉分析器的作用。因此本阶段的教学应注意所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如示范等),使 学生在模仿学习中通过视觉反馈逐步建立肌肉感觉。 (2)由于学生对所学习的新动作缺乏感性认识,抓不住主要技术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出重点,不宜过多的要求技术细节,以利于 分化抑制的建立。 (3)利用保护、帮助、降低难度动作等方法,使学生再不能独立完成动作的情况下,提高肌肉运动感觉,以及消除防御性反射对练习的干扰。(4)尽可能的应用直感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主要是发挥视觉作用,而直感教学法则综合利用视觉、听觉、皮肤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例如, 对镜练习、运用各种标志物、限制物(如游泳打腿的限制圈)、动作节拍 器、配乐练习等。 (5)教材安排及教学要求,应注意贯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的原则。选用的辅助练习应与教材的动作结构相似。 (6)教师对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多做正确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动作要求,多从正面提出希望,以利于加速阳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例如,用做的对、做得好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动作;对其不正确的动作,不用不对不好或

0-3岁早教—大运动能力训练内容安排

0-3岁早教—大运动能力训练内容安排 1个月 1、训练宝贝俯卧抬头。让宝贝俯卧,大人在他的头部上方摇铃铛,鼓励宝贝跟着铃声抬头,每天练习2-3次。 2、训练宝贝转头。将宝贝抱在身上,让他的脸向着前方,另一个人在宝贝的背后忽左忽右地伸头、摇铃或呼唤宝贝的名字,逗引他左右转头,以增强颈部肌肉的控制力。 2个月 1、抬头:抬头训练,即竖抱抬头、俯腹抬头和俯卧抬头(具体方法见1月计划)。经过训练,宝宝不但能抬起脸部观看前面响着的摇铃,而且下巴也能短时间离开床,双肩也能抬起来。这样就丰富了孩子的视觉信息,增强了颈部张力。 2、在训练俯卧抬头的同时,可以用手顶住孩子的足底,虽然此时他的头和四肢尚不能离开床面,但两个月的宝宝会用全身的力量向前蹿行,这种类似爬行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与8个月时爬行不同,练习的目的不是教孩子爬的技能马上会爬,而是通过练习,促进孩子大脑感觉统合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开发智力的潜能,激发快乐情绪的重要方法。 3、转头练习:将宝宝背靠在妈妈胸腹部,面向前方,爸爸在妈妈背后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伸头呼唤宝宝的名字或摇动带响的玩具,逗引宝宝向左右转头。 4、坚持“行走”练习:两个月的宝宝的步行反射是原始反射之一。如果得不到巩固和强化,就会在30-40天前后消失。如果每天坚持练习2-3次,每次走10步左右,这种本领就会一直保持。经过每天的强化练习,宝宝在10月前后就能独立行走。早期站立行走,视野比躺着扩大,认知能力大大加强、加快。但是对早产儿、佝偻病患儿不宜进行“行走”练习。 5、常常轻捏婴儿的10个手指和指尖,捏时告诉他手指名称(对牛弹琴)。

3个月 1、这个月,家长要继续训练宝宝俯腹、俯卧抬头,方法可以和宝宝2个月时的方法相同。要使宝宝俯卧时头部能稳定地挺立达45°-90°,家长可以用前臂和肘能支撑头部和上半身的体重,使胸部抬起,脸正视前方。家长不要忘记用手抵住宝宝足底,教宝宝练习爬行。 2、家长要每天坚持做宝宝被动体操及“三浴操”。 3、家长还要锻炼宝宝四肢的肌肉。家长可以在宝宝手脚上系上可以发声的玩具。随着宝宝四肢的不规则运动,玩具也在空中摇晃起来,并发出响声,宝宝的视线随摇晃的玩具移动,从而吸引宝宝的兴趣,使宝宝达到全身运动的目的。 4、家长要教宝宝练习翻身:家长在两次喂奶中间,可以把宝宝放在硬板床上,先让宝宝仰卧,然后把宝宝左腿放在右腿上,家长左手握宝宝左手,右手指轻轻地推宝宝背部,使宝宝主动向右翻身。(3个月宝宝发育指标)妈妈还可以把玩具放在宝宝身体一侧,逗引他翻身去抓,然后家长握住宝宝一侧手臂,另一只手在宝宝背后轻轻地辅助他翻身,把他的身体引向玩具一侧。 当宝宝身体呈俯卧位后,他会很自然的做抬头练习,宝宝吃力的尝试抬头,并且左顾右盼,还经常用肘部撑着前胸,抬一抬胸部。这些笨拙的行为动作在成人看来是在“受苦”,实际上,宝宝会从中体验到快乐,并发出“嗯嗯”的声音,以示他在努力学习,这样锻炼可以开发宝宝的各种能力。每日数次,3个月末宝宝就会自己翻身了。 4个月 1、家长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训练宝宝俯卧抬头。如:家长站在宝宝身边并和他说话,使他的前臂支撑全身,他可以将胸部抬起,抬头看你。家长还可以在前方用玩具逗引,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移动玩具。家长可以观察宝宝的反应,并做记录。

国外运动员心理训练特点及常用方法

国外运动员心理训练特点及常用方法 《国外体育动态》1997年第48期 近年来,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国体育界在大力加强体育科技工作计划的同时,都把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和应用列为重点。例如澳大利亚为迎接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从1995年即开始筹划优秀运动队的心理训练工作。他们首先派4位运动心理学专家跟随几个主要项目参加第25届奥运会的比赛,以便更多地了解和熟悉重大比赛的特点和积累赛前心理训练及临场心理咨询的经验。同时,还以重金从国外招聘有经验的运动心理学专家加盟澳大利亚心理学科技服务队伍。他们计划选派7~8位心理学专家从1996年初开始定点跟队工作,一直跟踪到悉尼奥运会提供临场心理咨询。可见他们对运动心理学工作的高度重视。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从60年代起就开始对运动员实施系统的心理训练,他们把心理监测、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作为一项完整的工作纳入整个训练计划之中,并保证经常化、系统化地实施,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他们通过对心理训练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各种不同形式的心理训练对运动员心理过程的影响可以从各项生理、生化以及大脑神经活动等方面明显地反映出来,如生理活动过程中的肌电、皮肤电、皮肤温度、心率、脑电和指端血容量等;生化指标中尿液的儿茶酚安排出量反映出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大脑细胞神经介质的释放特点等。这类研究不仅为评价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变化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客观指标,而且进一步验证了心理训练的科学性。同时,许多运动心理学家都开始尝试应用生物反馈技术对运动员进行强化心理技能的训练,其应用前景颇为广阔。 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运动认知不仅深入到了肌肉认知的层面,而且已经将大脑的部分认知过程提高到思维工程的角度去研究,包括思维的方式、思维的程序、思维内容的性质、思维的唤起和中止、目标设置等。总之,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应用研究已经在愈来愈多的国家以更大的力度朝着广泛而深入的方向发展。 一、国外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特点 1.更加重视跟踪性的系统应用和研究 因为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也和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身体能力一样受后天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和增强。所以,心理技能的训练也应遵循一般技能训练的规律,必须坚持长期地、系统地进行才能获得显著效果。心理训练不是魔术,那些指望采取心理训练的方法一学就会、一会就用、一用就灵、立竿见影等急于求成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任何一项心理调控的技术,必须通过反复系统的练习才能增强,才能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发挥其效力。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运动心理学家兰德尔博士,多年来对优秀射箭运动员所实施的心理训练就特别强调其系统性。他们的心理训练通常是以一个奥运周期(4年)来划分阶段的,他为每位需要进行心理训练的运动员制订一个较详细的训练计划,让运动员了解训练的目的步骤,并要求运动员定期到他的实验室接受各种心理生理指标的检测。同时,他也跟踪运动员参加各种重大国际比赛,包括奥运会。 加拿大著名运动心理学家特瑞·奥里克博士更是长年跟踪滑雪及冰上运动项目的国家队到训练基地和比赛现场,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对运动员的心理帮助不仅在运动场上,而且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2.更加强调运动员心理技能的增强而不只局限于心理障碍的克服 心理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增强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而不是消极地去克服已经出现的心理障碍。心理学家把人的心理状态分为三种水平:异常状态、正常状态和超常状态。 做为一名优秀运动员仅具备常人所有的正常心理状态是不能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独领风骚取得成功的。优秀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超常人的体能和极少数人才能掌握的高难动作,而且还要具备超常人的心理能力,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比赛场上,在心理负荷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