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14生物的进化(试题部分) 2021版高考生物(新高考)复习教案

专题14生物的进化(试题部分) 2021版高考生物(新高考)复习教案

专题14生物的进化(试题部分) 2021版高考生物(新高考)复习教案
专题14生物的进化(试题部分) 2021版高考生物(新高考)复习教案

专题14 生物的进化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考点考向

1

现代生物进化

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本专题内容包括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课标全国卷对生物进化的考查不是很多,

近五年仅有的两次考查集中在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和基

因频率的相关计算上。素养考查方面主要聚焦生命观念中的进

化与适应观,通过证据或实例,引导考生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方法

和批判性思维去解释生物的适应性进化。复习时应注重对基因

频率、种群、基因库、物种、隔离等基本概念的掌握,加深对新

物种形成基本观点的理解,并能运用此理论说明物种的进化过

(1)利用对比法理解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

区别。

(2)利用抗药性的形成等实例分

析理解生物进化理论

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

2

共同进化与生

物多样性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真题探秘

基础篇

基础集训

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考向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1.(2020届皖南八校摸底,1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因生物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B.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突变是不定向的,杂合子自交一般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 B

2.(2019广东湛江调研,5)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金丝猴的进化,合理的叙述是()

A.自然选择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B.新物种形成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必然改变

C.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隔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B

3.(2020届山西长治一联,1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地理隔离是导致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

C.自然选择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 B

考向2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

4.(2020届湖北武汉起点监测,20)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平衡的“理想状态”与种群“J”型增长的“理想状态”基本相同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该种群中,若隐性基因频率为20%,则显隐性个体比例为24∶1

D.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的基因频率相等,则栗色个体数等于黑色个体数

答案 C

5.(2018浙江11月选考,17)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

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

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

答案 D

考点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考向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1.(2019福建三明高二期末,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C.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进化的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答案 A

2.(2019河南洛阳尖子生一联,16)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如果生存环境相似则会产生相似性状的演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在趋同进化过程中()

A.不同物种的基因库趋于相同

B.自然选择对不同物种的影响效果相近

C.同一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不存在相互选择、相互影响

D.不同物种将演化为形态结构相似的同一物种,从而打破生殖隔离

答案 B

3.(2020届辽宁六校协作体开学考,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定向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

B.环境引起的变异也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会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D.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下来

答案 D

综合篇

综合集训

提升一生物进化与物种的形成

1.(2020届吉林长春一模,2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的

D.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即形成了新物种

答案 B

2.(2020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二调,40)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使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得以延续和传递

B.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推知,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答案 B

3.(2019河南信阳期末,6)约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两个种群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b表示自然选择过程

C.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

D.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才能最终达到c

答案 D

提升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2020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二调,39)某小麦种群中,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A.50%和40%

B.50%和62.5%

C.62.5%和50%

D.50%和80%

答案 B

2.(2020届湖北重点中学期初联考,22)假设迁入某海岛的果蝇初始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中aa 占1/100;每种基因型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果蝇初始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1

B.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基因频率为0.99

C.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占1.98%

D.子一代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均与子一代相等

答案 A

3.(2019福建厦门期末,13)某动物种群中,BB、Bb、b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60%、20%,假设该种群中BB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则子一代中BB∶Bb∶bb的比例为()

A.1∶2∶1

B.9∶15∶25

C.0∶2∶1

D.9∶30∶25

答案 D

应用篇

应用集训

应用生物进化的实例分析

1.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引起细菌抗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如图是细菌抗药性逐渐增强的部分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抗药性的逐渐增强是抗生素对其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人体内菌群失调,从而导致内环境紊乱

C.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D.易感菌群中出现具有一定抗药性的细菌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答案 D

2.某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控制;另一种脚趾是联趾(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如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w基因频率的增加,可能是小岛的环境发生改变的结果

C.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

D.蜥蜴中所有W基因与w基因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

答案 B

【五年高考】

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2019天津理综,6,6分)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的是()

下列叙述错误

..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答案 B

2.(2018海南单科,18,2分)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答案 B

3.(2018江苏单科,4,2分)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 A

的是()

4.(2017江苏单科,7,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 A

5.(2016北京理综,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 A

6.(2016江苏单科,12,2分)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 C

7.(2015安徽理综,5,6分)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50%

C.42%

D.21%

答案 C

8.(2015课标全国Ⅰ,32,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答案(9分)(1)1∶11∶2∶10.5(每空2分,共6分)

(2)A基因纯合致死(1分)1∶1(2分)

考点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9.(2018海南单科,24,2分)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B

10.(2018课标全国Ⅰ,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分解者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教师专用题组

1.(2014海南单科,23,2分)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

B.4∶4∶1

C.1∶2∶0

D.1∶2∶1

答案 B

2.(2014江苏单科,8,2分)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答案 B

3.(2014北京理综,4,6分)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答案 C

4.(2014广东理综,3,4分)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距(如图),花距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距变异的方向

B.花距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距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答案 C

5.(2010全国Ⅰ,4,6分)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答案 B

【三年模拟】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64分)

1.(2020届湖北重点中学期初联考,2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所以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有性生殖的出现导致基因突变频率增加,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答案 C

2.(2020届河北邢台一模,16)进化的红皇后假说认为,在通常的情况下,物种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物种间存在相互牵制的生态关系,例如一些昆虫取食时,植物会产生某种有毒物质抵制昆虫,昆虫也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植物产生有毒物质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的作用

B.一定浓度的有毒物质会诱导昆虫产生相应的解毒基因

C.具有抗毒性和不具抗毒性的昆虫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该假说认为一种生物的进化会导致其他生物的进化

答案 D

3.(2020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二调,38)若选取基因型为Aa,性别比例为1∶1的某种昆虫组成一个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A不利时,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B.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唯一因素

C.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A和a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D.该种群随机交配一次会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答案 D

4.(2019福建福州期末,2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由交配是保持种群基因频率不变的充分条件

B.自然选择直接对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进行选择

C.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都要经过地理隔离

D.“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 A

5.(2020届浙江名校一联,12)果蝇种群中某个体X染色体上增加了一个相同片段,使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的原材料

B.该条形眼果蝇是新物种,与正常椭圆形眼果蝇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C.该条形眼果蝇的基因种类数与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种类数不完全相同

D.若该条形眼果蝇出现,说明变异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

答案 C

6.(2020届安徽芜湖一中月考一,40)金虎尾科植物起源于南美洲,之后逐渐迁移至北美洲再扩散到非洲和亚洲。如表列出了金虎尾科植物在不同大洲的主要花部系统和传粉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花对称性花萼腺体传粉者南美洲两侧对称10个油脂腺体美洲特有的集油蜂中美洲、北美洲辐射对称无花内自交非洲辐射对称无收集花粉的蜜蜂科昆虫

亚洲两侧对称无收集花粉的大蜜蜂

A.南美洲金虎尾科植物具有油脂腺体是与集油蜂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B.中美洲和北美洲缺乏集油蜂,导致金虎尾科植物发生适应性进化

C.非洲和亚洲的金虎尾科植物具有相同的进化过程

D.随着金虎尾科植物的迁移和进化,物种多样性增加

答案 C

7.(2019湖北恩施一模,6)现有各自可随机交配、混合后也可随机交配的两个果蝇种群,其基因型及个体数量见表,其中种群2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仍只有AA、Aa两种,但将种群1和种群2中基因型为Aa的果蝇混合后,随机交配子代中各种基因型个体均存活。请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1种群2

基因型Aa aa AA Aa

个体数量500500500500

A.种群1和种群2中a基因频率相等

B.若种群1中A基因频率变化,则种群1肯定发生了突变与基因重组

C.若只将两种群Aa的雌雄果蝇混合,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

D.种群2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只有AA、Aa的原因是含a的配子不能存活

答案 C

8.(2020届湖北天门、仙桃、潜江联考,10)许多动物在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大量繁殖,形成一个如图所示的瓶颈模式,图中●为抗药性个体,瓶颈部分表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进化的方向

B.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

C.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时,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下降,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

D.使用杀虫剂后,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反而增加,是因为抗药的害虫个体繁殖能力增强了

答案 C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9.(2020届山东潍坊期中,29)多氯联苯(PCB)是一种致癌物质,工业上常作绝缘油、润滑油等。现有甲、乙两块土地,甲地一直受PCB严重污染,乙地曾受PCB污染,但近两年乙地未检测出PC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微生物的全部基因分别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乙地某微生物种群中,与分解PCB有关的基因的频率近两年不再发生变化

C.对同一种微生物来说,甲地与分解PCB有关的基因的频率比乙地大

D.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属于共同进化的范畴

答案 C

10.(2020届山东青岛期初调研改编,7)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女士带领其团队官方发布了两项重大科研突破。其一就是解决了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并在“调整治疗手段”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青蒿素“抗药性”的产生是由其生存环境所决定的基因突变导致的

B.青蒿素的广泛应用可以导致疟原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大

C.随青蒿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疟原虫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发生变异

D.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是因为青蒿素的选择导致其产生了新物种

答案ACD

三、非选择题(共18分)

11.(2020届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月考二,39Ⅰ)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的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9分)

(1)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

(2)若以某二倍体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

是。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子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完全来自亲代中的父本的概率为。

(3)“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

答案(1)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定向改造生物性状(2)基因重组1/8(3)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2.(2019湖北武汉二模,29)某草原中有黑尾鹿种群,也有其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1905年以前,该地黑尾鹿群保持在4 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理由

是。

(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对该草原群落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原因是。

(3)美洲狮和狼一般不能将所有的鹿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启示是。

答案(1)美洲狮和狼吃掉的大多是鹿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鹿群的发展(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鹿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3)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复习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 科学的推测:①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③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在36亿年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原始地球特点: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表面笼罩着原始大气。 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 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生命起源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

的。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根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①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顺序比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②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过渡类型。 ③蛋白质分子差异比较: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 的差异越大。——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命科学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首要介绍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来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进而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形成过程——“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以及代表著作《物种起源》。然后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遗传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以及自然选择作用例子的介绍,向学生展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学习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进化发展的知识,更能使学生接受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生物进化的内容,对于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有所了解,但是仍停留在表面,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以及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清楚,并且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 (2)学会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观点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学会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性和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理论分别进行讲解,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四个主要论点的探讨,学会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学习,感悟生命延续的规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强化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基本论点 2. 教学难点: (1)生物的适应性 (2)自然选择的作用 五、教学主线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情景导入 由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物种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多样的物种的由来,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介绍拉马克的观点,让学生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一。屏幕展示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的历程 八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目标: 知识目标: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石及化石挂图的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我国出土的化石的事例及其研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结合生物进化历程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教育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重点: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三、教学难点:化石所证明的四个结论。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由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1:学生阅读课本53页资料分析1。 学生讨论分析: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生物化石能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 教师归纳总结:说明生物是在不断地进化的,生物进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3.案例分析2学生观察分析始祖鸟的一些形态特点。 学生讨论得出:始祖鸟具羽毛、有翅、有牙齿、翅尖有趾爪、具有脊椎骨的长尾这些特点。讨论在这些特点中哪些是鸟的特点?哪些不是?是哪一类生物的特点?象分析马的变化一样来分析归纳出始祖鸟是处在爬行类和鸟类之间的过度类型是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祖先。说明现代生物间有亲缘关系。 4.案例分析3出示若干恐龙化石挂图。 (1) 介绍我国许多地方发现了不少恐龙化石和恐龙蛋的化石。指出恐龙属于古代的爬行动物,科学家对恐龙化石研究得出恐龙生活在大约1亿至2亿年前,遍布海、陆、空,陆地上有的恐龙体形巨大。 (2) 教师放事先录好的恐龙在地球上生活时间的自我介绍磁带。

(完整版)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 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 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4、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6、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a、从宏观上看: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属于保护色,较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不能适应环境,易被捕食者捕食,因此,突变产生后,后代的个体数受到限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地衣死亡,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裸露并被烟熏黑,使得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而大量生存,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被捕食者捕食而大量被淘汰。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生物的进化公开课教案

生物的进化公开课参赛教案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节着重讲述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教材首先在初中生物课的基础上,以“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为主线介绍自然选择。 接着进一步阐述这个学说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并且指出近些年来,生物学家将遗传学、生态学等研究成果引入到进化论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 关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教材着重讲述了两方面的内容:宏观与微观,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关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教材着重讲述了突变在种群中出现的数量,以及突变对生物体生存的影响等。 关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教材举例介绍了生物如何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关于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教材主要讲述了物种的概念、隔离和物种的形成这三方面的内容。首先,简要介绍物种的概念,然后讲述隔离的概念和类型,再后举例讲述了经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的物种形成方式。 教材在最后进行了内容的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四个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了解。 本节中关于种群的内容,可为第八章《生物与环境》中有关种群的内容打下基础;有关进化的原材料、物种的形成等知识需要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中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等内容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四、重点难点及分析 1、重点和难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

高中生物《生物进化的实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高中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教学时以蜗牛的体色变异为切入口,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主要采取学生课下预习,应用“6+1”课堂模式,课堂上老师帮助学生分析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培养学生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种群、基因频率等概念;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达到高效、简洁、直观的效果; 讨论交流:阅读讨论、全班交流,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___六、课时安排 课标要求 2 课时,由于本校实行高效课堂,故尝试 1 课时 七、 教学过程 1、导 应用蜗牛的有利变异提出问题 “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 ”,这是苏东坡对蜗牛的描述,如果在蜗牛壳为黄色(aa )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棕色(Aa )蜗牛壳的变异个体,则棕色比黄色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思考:1.蜗牛的这种变异有利于生物进化吗?2.若棕色个体能很好地生 存下来,它体内的 A 基因如何才能传递给子代呢? 2、思 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时间为五分钟。具体见导学案 阅读教材第 100-104 页,完成以下问题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 种群 (1)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 种群的概念:是指 。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1)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 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基因库。 (2) 基因频率: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的比例为基因频率。 (二)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 变异类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可遗传变异来源 2. 可遗传变异的形成(1)形成:① ②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 。 (2)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相对的。衡量突变对生物体是否有利,要与 联系起来; 种群内具有某些突变性状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出生存和繁殖优势。 (三)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因素 1. 自然选择: 。 2. 原因: 逐渐淘汰, 的逐渐积累。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 ()

生物的进化历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济南版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3节内容 根据课标要求,在知识目标上,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在能力目标上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图片等,尝试推测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的进化趋势进行推理;在情感目标上,引导学生破除对生命的神秘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学习,知道了不同生物的结构、功能、生理特点以及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在内容安排上首先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其次才是进化的主要历程。目的是组织学生对不同类群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发现各类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点,找出不同类群生物的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趋势。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轻松解决重难点问题。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用进化树的形式介绍这一内容可以通过直观又简洁的方式使学生接受这个知识。这里面涉及到的生物种类虽然基本上都是学生曾经学习过的内容,但是已经隔了一段时间。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我先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在完成进化树的填图之后,纵观全局,引导学生总结出进化的总趋势,并且点出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自共同祖先这一真理。让学生明确保护生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人。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比较信息的能力,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目标 明确保护生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人,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 三、重点难点 1.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方法,提高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说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制作生物的进化树卡片、化石标本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和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所以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讨论为主,并渗透启发式和配以多媒体放映 六、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设计过程

初中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解读生物进化树,推测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总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2.能力目标:掌握生物学探究方法——比较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生物是进化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爱护生物,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测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树解读 难点:解读生物进化树 三、新课导入 视频动画导入。通过刚刚的动画,我们看出,现在身边形形色色的生物在几十亿年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而这个单细胞生物,几十亿年间经历了怎样的演化过程,才形成了现在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题“生物进化的历程”。 四、新课讲授 首先出示“岩层与化石关系示意图” 。 提出问题:你能从此图中看出不同地层中化石的出现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越深层越古老的地层当中出现的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晚期地层中出现的化石结构越复杂,生物也更为高等。 教师:科学家们纵向比较不同地层中出现生物化石的早晚,从而绘制出这个生物进化树。 PPT 出示生物进化树图片 教师:这棵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了地质年代的延伸,也就是时间的延伸,树干代表了不同生物类群他们的共同祖先,也就是在同一条主干上她们有共同的原

始祖先,树枝代表的是相互关联的生物进化线索,要特别注意分支出现的位置和分支点的高低。 PPT 动画展示植物的进化历程。 教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植物是怎样进化的?原始生命出现了营养方式的分化,而自养的那些就成为了原始的单细胞藻类,然后进化出了原始的苔藓和蕨类植物,其中一部分蕨类植物又进化成了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请尝试跟你的同桌复述一遍,植物的进化历程。 学生:同桌相互复述植物的进化历程。 教师:仿照植物的进化历程,我们再来看动物的进化历程。 PPT 播放动画,全体学生随动画一起说出动物的进化历程。然后用名称和箭头在学案上写出植物动物的进化历程,并思考学案第三题(有人认为生物进化树还不够全面,你认为怎样修改才能更完善?)。PPT 循环播放进化树构建的进化历程,学生边看边写,写完后组内可以交流,并派代表写到黑板上。 学生回答:进化树上应该加上微生物。 教师:点拨黑板上的进化历程,提醒学生注意在动植物类群前加“原始”,并抛出问题“为什么要加原始二字?” 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上【能力提升】的两个问题

生物的进化

第21讲生物的进化 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 最新考纲 1.现代生物进化理 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 多样性的形成(Ⅱ) 生命观念 进化与适应观:生物是不 断变化的,并与生存环境 相适应——适者生存 全国卷考 情 2018·全国卷 Ⅰ(29)、2015·全国 卷Ⅰ(32) 科学思维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 系;归纳与演绎;进化学 说的提出;批判性思维: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生物不是神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②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 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隔离???――→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②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 教材 VS 高考 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 (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需将两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2018·海南卷,18D)( ) (2)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2018·江苏卷,4C)( ) (3)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2017·江苏卷,7B)( ) (4)60Co 诱发基因突变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013·四川理综,5D)( ) 提示 (1)× 两种群是否为同一物种,关键在于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2)× 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3)√ (4)× 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 2.教材·拓展·拾遗

《生物的进化》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4)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生物的进化》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各类型的动物、植物的主要特征 2、根据各类型生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尝试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从中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小组游戏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能力。 教学重点: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 用比较的方法,利用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方法: 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侧重“复习+游戏+总结”的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复习各类型动、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收集各动、植物的图片及主要特征,有关课件、教具。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①复习上节课内容 以抒情的语言激发学生情感,进入情境。 ②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提问这形形色色的生物经历了哪些进化环节呢?从中引出今天的课题:生物

进化的历程。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①生物进化树 展示一棵苹果树,让学生说出其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对生物进化树的认识。 ②复习各类型的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利用课件图片,学生口述,回忆所学知识。 利用多媒体辅助,启发学生回忆,使学生对已学动、植物知识有一个整体印象。 ③小游戏:找位置,先发给学生生物进化树的图及各种动、植物的图,观察思考,然后按a、先把生物类型按动、植物分开;b、再按低等、高等分开;c、把它们贴在进化树上恰当的位置。 学生分工合作,分两大组,重点比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法、生活习性,然后进行贴图游戏竞赛。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 一、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生物进化树 2、植物进化历程 3、动物进化的历程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第七生物的进化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b、生殖

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a、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的教案.

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的教案 2019-11-18 知识目标 1.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意义。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及过程。 3.说出达尔文进化学说和其他生物进化学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知道达尔文论的实质。 2.能够较准确判断加拉帕戈斯雀的进化顺序。 3.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情感目标 1.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认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 课前准备 1.加拉帕戈斯雀喙进化的图片。 2.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网络等查询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生物是进化发展的,进化发展的证据有哪些呢? 2.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不是漫长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导入新课 我们这节课就研究一下生物进化的学说

二、新授 生物进化的学说(板书) (一)达尔文的进化论及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师: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达尔文,哪位同学能再介绍一下达尔文。 学生:(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通过研究提出了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的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生物进化学说。)新课标第一网 教师:达尔文为了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建立做了哪些工作?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学生1:达尔文在考察中仔细观察所到之处的地质和生物,深入比较了化石动物和现存动物的相互关系等,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学生2: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制,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要的食物和生存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 学生3: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就是竞争,谁能得到食物和生存空间谁就能够生存下来。 学生4:这样生存下来的都是在生存环境中获胜的,能很好的适应环境,生存能力较强的。 学生5:老鼠的生殖能力很强,如果没有生存环境的限制,那么地球早就是一个都是老鼠的世界了。 师总结: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也就是自然选择,大自然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原因之一是自然选择。下面我们以加拉帕戈斯雀的进化过程为例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加拉帕戈斯雀的进化图片并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进化主要原因为什么?设想一下如果加拉帕戈斯雀不改变取食的食物种类,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学生1:加拉帕戈斯雀的喙发生了变化,有的粗而尖,有的尖而长,有的变得粗壮。 学生2:我们发现角质喙的变化都和它们要食用的食物有关,都是为了有利于取食。 学生3:可能是拉帕戈斯雀太多了,昆虫不够了,一部分拉帕戈斯雀不得不改变所食的食物种类。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可能加拉帕戈斯雀的喙就不会发生改变。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第七章生物的进化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

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5、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为不利变异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受到限制,因此,当时种群中浅色基因的频率为95%,黑色基因的频率为5%。到20世纪中期由于黑色基因控制的性状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并繁殖后代,浅色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被淘汰,使后代数量大量减少。浅色基因的频率下降为5%,黑色基因的频率上升为95%。结果是淘汰了不利变异的基因并保留了有利变异基因,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6、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地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了解了生物圈中 的延续之后,就很自然地过渡到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及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的学习。从知识的角度看,前面两章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本章的内容是前两章的延续。生物进化历程,又是在生命起源的基础上来学习,而生命的起源是科学关注的焦点至今尚无定论。生物进化的历程更是大家看不见的,不能亲身经历的事情,生物进化的历程极其漫长而复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能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比较的方法。因此探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应是本节的重点。 设计思路: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很多,教材中只列出了最重要的也是基础的“比较”的研究方法。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应采取如下策略:1、教师准备多种动植物的化石图片或化石标本,以增强其感性认识。比较出不同地层中的生物的结构特点,生活环境的特点,进化的地位。 2、准备始祖鸟和现代鸟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始祖鸟和现代鸟的异同,引导学生体会比较的方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上的应用,以及始祖鸟是爬行动物进化到现代鸟类的中间过渡类型的观点。 3、教师出示一张表格,见下表,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人与这些不同生物的差异,以及所说明的问题。在分析比较之前,教师C的细胞色素.

简单介绍为什么可以用细胞色素C进行不同类型生物进化的比较的原因。 十种生物和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 生物名称与组成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别 0猩猩黑 1猕猴11狗12马13鸡21鱼金23 4 4菌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的基础上的,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教学。 运用课件,将动物和植物的类群以及特征分别列成表格(各种动植物在表格中出现的顺序应打乱)。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①请将这些动物或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并说明你这样排列的理由?②从你以排列好的动物或植物的复杂程度进行考虑,你认为生物进化的历程还有什么特点?③如果再从 生活环境的不同加以考虑,你认为生物进化的历程还有哪些特点?请归纳以上讨论所得出的生物进化历程的三个特点。 比较出生物的结构、生活环境及地位。 运用课件:制成生物进化的系统树的框架,各类生物放在一侧,然后让学生以拖动的方式把各类生物放在系统树的相应的位置上,这样既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 质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生物优质课评比活动教案学设计

生物进化优质课说课稿 说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1章第2节第一学时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北师大版的书,在我县已经应用多年,该书编排比较便于学习,活动的安排及彩色插图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主要以陈述句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接受,这是北师大教材的一大亮点,这也是我对北师大教材的认识。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生物课学习,爱学习的已经有一定的生物基础,而不爱学习的学生,基础知识还很欠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给予教学,既要关注学困生,也要注重培养优等生,让大家能共同完成学习。 说课题: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2节生物的进化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认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比较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3、进一步复习巩固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分析,对地层、化石、始祖鸟的比较,认识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设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比较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激励学生保护生命,热爱生物圈,形成 生物圈是一个大家庭的观点。 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认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比较法。 (2)、通过化石资料的分析,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难点:通过完成化石资料分析,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说教法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说教学资源准备: (1)生物化石课本图片和课件相结合进行教学 (2)动植物化石及始祖鸟化石课件复原模型 说课时本节教学内容安排3课时,这节课为第一课时 说教学过程设计 1.通过谈话导入课题 活动1:认真观察图片资料,分析什么是化石?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二节生物的进化(第一课时) 大方县猫场镇初级中学:张引雪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列举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2.能简单说明生物进化规律 3.在阅读和观察相关生物化石图片过程中锻炼信息分类、汇总和分 析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对中国保护相关文物方面的法律了解后培养爱护文物,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所记录的生物进化的趋势 教学难点 从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中总结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生命起源的五种观点,同学们还记得它们分别是哪五种观点吗?(学生回答: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化学进化论)而其中化学进化论是目前大多数科学家所认同的生命起源的观点。那么是不是最初的生命形成了就不会发生改变呢?(学生回答:不是)对,我们把生物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一代又一代地改变,叫作生物进化,那么生物又是怎

样进化的,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学习——生物的进化来一一找到答案。 展示35亿年前的生物图片,4亿年前的地球想象图以及今天的地球景观图并提问,以上三幅图中的生物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学生看图讨论后回答:时间离我们越近生物越多越复杂高等等。),对、也就是说生物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他们一直都是进化着的。 我们没有生活在地球形成的年代,没有生活的遥远的恐龙时代,而在我们所生活的今天也没有时空穿梭机让我们回到遥远的时空,那么,在我们没有亲眼见证生物进化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来研究生物的进化的呢?这就与生物留在地层中的化石息息相关了。(展示生物化石图片)下面,同学们来讨论这几幅生物化石图片,回到下面几个问题:1、什么是化石,2、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学生通过讨论得出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2、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化石和化石的形成,那么又怎样通过化石来研究生物进化的趋势呢?下面来观察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并且讨论交流你们从图片上得到的信息,比较不同地层中生物的区别,从地层的形成年代来总结生物进化的趋势(学生讨论并总结得出:形成早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这表明,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

生物的进化教案_1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复习学案

练习题: 1.关于生命的起源,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生命肯定是在地球上起源的 B、原始的大气成分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是相同的 C最早的生物可能是由原始大气的成分先形成有机物,再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的 D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进行实验,产生了原始的生命 2.原始大气中不含() A.氢气 B.氧气 C.硫化氢 D. 一氧化碳 3.原始生命的摇篮是() A.原始陆地 B .原始海洋 C .原始大气 D .土壤 4. 生命起源的过程是() A.无机物一一有机物一- 原始生命 B.有机物一一无 机物——原始生命

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 D.原始生命 无机物一一有机物 5. 米勒的实验证明了() 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机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61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 A、原始生命 B、微生物 C、简单有机物 D、单细胞 生物 7.“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外星球” 这一生命起源的推测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理由是() A.米勒的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证据 B .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 形成有机物 C.陨石和星际空间发现了有机物 D .在其它星球上 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 8 .右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 .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C.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 D .丁的结构比丙的复杂 9、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 A 、数量越多 B 、种类越丰富 C 、越简单、越低等 D 、越复杂、越高等 10、 下 列 对 地 层 中 化 石 出 现 顺 序的 叙 述 , 哪一 项 是 不 正确 的 () A 、 较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较低等,较简单 B 、 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C 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化石 D 较晚近的地层中,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11、 已知物种A 的化石比物种B 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得晚,由此可知 () ①原始哺乳动物 ②原始鸟类 ③原始爬行动物 ④原始两栖动物 ⑤ 古代鱼类 () A 、物种A 比物种 B 数量多 结构复杂 C 物种A 一定从物种B 进化而来 化而来 12. 脊 椎 动 物 进 B 、物种A 比物种B 的 D 、物种B 一定是从物种A 进 化 的 历 程 是 :

新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复习巩固各类型的动物、植物的主要特征,根据各类型生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尝试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从中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4、在研究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技能。 二、教学重点: 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 三、教学难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牛羊在草地上吃草、小鸟在树上歌唱、青蛙在稻田里鸣叫,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图片。 2、问:刚才同学们看到了些什么?现在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样由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演变来的?在这几十亿年的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各种生物的进化历程又是怎样的呢? 3、引出新课: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探究新知 没有人能够亲历生物进化几十亿年的全过程,要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只有靠对各种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留下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来认识。 1、资料分析一 (1)学生阅读资料1。 (2)思考:通过阅读这则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交流 (4)引导学生分析并课件出示重点内容: ①、强调化石的概念。

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是生物进化史中的一幅幅真实的图画和可靠的文字。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并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生物的比较,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直接的证据。(课件出示各种生物化石。) ②、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的生物化石,真实的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那么化石的地层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③、引导分析交流,再小结:结构越简单、分类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结构越复杂、分类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 ④、通过对资料1分析,你能说出资料中的几类动物的进化顺序吗?你怎样得出这个进化顺序的?学生交流后教师课件出示 2、资料分析2 (1)、学生阅读54页资料2,思考:你从这则资料获得了什么信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2)、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 (3)、指名进行全班交流,同时教师课件出示:始祖鸟化石和始祖鸟复原图及始祖鸟身体特征的简单介绍。再出示始祖鸟与爬行动物和鸟类的比较。 (4)、小结:课件出示学生填空。 始祖鸟是________ 和_______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证明了生物进化历程,能从一种向另一种进化。 (5)、了解化石的作用。 ①、通过刚才的资料分析,你知道化石有什么作用? ②、小结:课件出示: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3、资料分析3 还有其他一些学科也为证明生物的进化做出了贡献。比如分子生物学通过比较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也做出了同样的推断。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它在生物的呼吸作用中负担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它不会也不能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请阅读课本54页资料,和黑板上提供的数据表,你能判断出在进化的历程中,谁和人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吗? (1)学生自学54页的资料3。 (2)认识细胞色素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