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中国的国防战略

论中国的国防战略

漫谈中国的国防战略

作为一个业余军事迷,本人一直关心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国防战略问题。近期在看了由戴旭主编、程亚文导读,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不战之困》后,让我对中国的国防战略产生了新的认识,故特地将这些观点汇集成此文,供网友们一阅。

一、防卫范围

世界各国在制定本国国防战略时都要划定一个基本的防卫范围,讨论中国的国防战略时也同样如此。我将中国国防的防卫范围按照政治边界、经济边界和军事战略(技术能力)管控边界分成三个层次:

1.政治边界

所谓“政治边界”就是指国际外交上所承认的一国领土范围或本国政府认定的领域边界。

政治边界通常是历史的产物,就像中国人对中苏、中蒙边界的划定虽有各种想法却也无可奈何。

政治边界未必总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如中日争议的钓鱼岛等。但对本国政府而言,如果不能守住政治边界就有“丧权辱国”嫌疑,在国内政治上会很被动,因此政治边界通常是制定国家国防战略的底线。

2.经济边界

所谓“经济边界”是指对于一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关键影响,本国领土、领海以外的地域或水域。

一国的经济边界往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扩张。二战前大英帝国的全球殖民地网络和二战后的英联邦宗主国关系,日本二战中谋求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都属于此类。

中国的南海争端既是一个政治边界问题,也是一个经济边界问题:在现代海洋石油开发技术出现前,只有中国对南海提出过主权要求,而周边国家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才纷纷对南海宣示主权。目前虽然中国声称“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但中国的这个立场却很难得到国际海洋法(公约)的支持。主要的难点不在于“谁先发现”南海诸岛,而在于谁能在长期“有效管理”南海诸岛。

目前中国还没有划定明确的经济(安全)边界,但可以依据石油和铁矿石等类战略物资的来源上划出几个重要的贸易通道。

3.军事战略(技术)管控边界

所谓“军事战略(技术)管控边界”是指对本国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战略要点或地理空间。

军事战略管控边界通常是一国的军事威慑能力所能达到的最大边界。英国占领的扼守地中海要津的直布罗陀,前苏联二战后占领的日本北方四岛,美国将太平洋上的三个岛链作为本土防卫前沿和全球军事基地均属于传统的军事战略管控边界。而现代意义上的军事战略管控边界则包括了空天边界和网络边界。

军事战略管控边界通常是随着一国军事技术进步和国力扩张而逐步而成的。前面提到的各大国的海上战略要点不仅是“海权制胜论”的产物,也是同时代的海上作战武器水平和国力的体现。

军事战略管控边界取决于军事技术发展水平的现代例子就是俄罗斯提出要建立的空天防御系统。该系统旨在防范美国利用空天飞机可以在“一小时内全球达到,全球打击”的技术优势,在1922年的《巴黎航空公约》所规定的领空(空气空间的极限——平流层外缘40000米)上方对他国安全产生的潜在威胁。

关于有的国内专家所提出的“中国军队3000公里海空控制范围”和“8000公里外拦截战争”等说法兼有上述三种边界划分方法的考量。

4.中国的选择

中国对国家防卫边界的战略选择应是:维持政治边界;拓展经济边界;积极布局军事战略管控边界。

所谓“维持政治边界”是指,鉴于中国大多数的陆地边界划分问题已经解决,目前存在争议的主要是海上边界,且许多边界争议已存在多年,因此整体上应保持争议地区的稳定,寻求通过谈判寻找双方能接受的争端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应遵照国际规例来解决此类争端(如国界河流划分国界依据主航道;山地划分国界依据制高点;海洋边界划分将有人居住和管理的岛屿作为领海基准点等),而非轻言动武。

所谓“拓展经济边界”是指,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战略资源和市场的对外依赖度正逐步提高,为此不仅需要对重要的贸易通道和主要资源来源地的安全问题加以关注,还要制定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所谓“积极布局军事战略管控边界”是指,中国除了要靠发展蓝海海军保护自身的海外利益之外,也要提升应对敌对势力从领空与外层空间分界线(40000米)上方对本国战略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以及网

络防护能力。

二、防卫对象

1.防卫对象的类型

任何国家在制定本国的国防战略时都要首先回答“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的问题。

一般而言,各国都把直接威胁本国主权完整的内部分裂势力和外部敌对势力作为主要的防卫对象。但俄罗斯军方智库在制定国防战略时老把“中国采用武力回收远东地区”作为一种可能来防范则有点太不着边际。但奇怪的是,虽然剥夺日本主权完整性的是美国,但由于意识形态原因,日本反而把中国作为潜在的防范对象。

现阶段中国需要防范的主要国家安全威胁对象包括:意识形态敌对势力(如美日军事同盟)、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如疆独、藏独)、地方分裂势力(如台独)、边界争议国家(如印度、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命脉(如石油)造成威胁的各类国家或经济利益集团;利用高技术手段(如网络攻击)破坏中国经济或社会稳定,及其它影响中国安全利益的个人、集团或国家,等等。

上述需要防范的安全威胁对象可能是单独的,也可能相互结合。

2.中国的选择

中国国防战略首选的防卫对象应是各类分裂势力;次选的防卫对象则是意识形态敌对势力;第三个选择是对中国海外经济战略命脉形成威胁的各种利益集团和恐怖主义;最后的选择则是长期存在边界争议的周

边国家。

或许有些人看来,这种防卫对象选择顺序属于本末倒置。不过从安全威胁的现实性和确定性角度看,这个顺序还是比较合理的。

三、防卫对策

一国在制定本国的安全防卫对策时依据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1. 国际安全形势

(1)关于威胁的现实性

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有“现实威胁”和“潜在威胁”之分。其中:(1)“现实威胁”是指在近期内可对一国的主权完整或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影响的各种威胁态势。对中国来说最紧迫的当然是“台独”、“藏独”和“疆独”等分裂实力。至于某些周边国家坚持把中国当成国家安全威胁更多的是出于政治考量,未必敢于挑起军事冲突。(2)“潜在威胁”则是指,目前不会对一国的主权完整和国家利益造成直接破坏,但长期来看是个问题。如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的变化(如冷战结束、全球化时代来临),尽管国内外敌对政治势力不敢轻言用武力改变中国的现行政治体制,但始终“亡我之心不死”。

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潜在安全威胁还包括,中国一旦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严重依赖他国的资源和市场很容易被人卡脖子。

中国有可能面临的潜在安全威胁更多地来自世界军事强国(如美国)在40000米领空边界以上所拥有的精确打击能力及正筹组的网络攻击部队等。这些威胁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削弱中国本土的防卫力量,并将中国

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置于易受攻击的境地。

(2)关于威胁的确定性

国内的分裂势力和政治敌对力量活动可视为确定的威胁。而国外的分裂势力和政治敌对力量所从事的恐怖袭击多属于不确定威胁。

利用传统军事技术手段对本国政治军事经济等目标安全造成威胁的可以视为确定威胁,而采用非传统的军事技术手段(如前面提到的美国的空间军事化措施和现代网络战等)对本国政治军事经济等目标安全造成威胁的可视为非确定威胁。

与军事斗争直接相关的威胁可视为确定的威胁,而与军事斗争关联不大,但可能会对一国的社会稳定造成影响或导致重大人命和经济损失的恐怖袭击(如“9?11”)属于非确定威胁。

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各种边界争议属于确定威胁,但这些边界争议是否会发展成为高烈度冲突则属于不确定威胁。

2. “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式选择

(1)应对传统安全威胁

从历史的角度看,应对传统安全威胁的本土防御样式随着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变化始终在不断变化。如中国古代用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入侵,近代用修炮台防止殖民者登陆和建立北洋海军抗击东方紧邻的侵略野心,以及建国后组建国土防空军打击空中来犯之敌等。

国外“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典型样式包括:用骑兵和城堡对抗骑兵;用巨舰大炮和航母对抗巨舰大炮;用空军和导弹对抗各类空袭等。

国外未来发展趋势是:用无人机对付有人机,用精确制导武器对付

非制导武器,用动向能武器对付天军,从防区内防御转变到防区外防御(如美国主导建立的欧洲反导系统和正在推动建设的亚洲反导系统)。

此外,世界各国为应对传统安全威胁正积极向提高精确打击能力和速战速决(如果美国从大规模核报复威慑转变为精确快速打击威慑,以谋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方式转变。

(2)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对应非传统样式威胁无论对中国还是其它国家政府来说都是新课题。但一些西方军事理论家把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也归在“非传统样式威胁”之列,则是张冠李戴了。

目前国外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如美国对付塔利班所采用的精确打击与特种作战兼顾)。尤其西方社会对于造成恐怖主义的根源(如巴以冲突和贫富国家分化),基本没有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故其对策难免有单纯军事观点和治标之嫌。

出现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原因十分复杂,因此对其进行防范往往不是仅靠动用军事力量就能成功。近来美国军事理论界不断重新引述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是政治的延伸”论点(即战争是总体战)证明,西方军事界也认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需要靠综合治理和持之以恒。

3.中国的选择

目前中国其实并没有特别现实的重大军事威胁需要应对(“台独”更多地停留嘴上;南海问题属于长期的边界争议,尽管有时可能会擦枪走火,但双方理智处理也可和平共处),有可能出现的威胁靠现有的军事力量基本能够应对。问题是对于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各种形式的恐

怖主义)和露出苗头的新形式安全威胁(如来自空天边界的超级大国精确攻击和网络攻击等),中国的准备还不算充分。

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下,中国尚可维持基本的战略平衡(或称“战略稳定”)态势,但本国疆域内自保有余,出国维权有难度。

由于存在军事技术差距,中国现有的军事实力尚不能对传统世界军事强国进行真正意义上战略威慑(甚至不足以保护战略物资进口通道),而所能采取的策略也就是用“经济利益再保险”的方式,靠经济共生关系(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避险。

中国有必要通过少量的投入发展先进武器(如发展各种定向能武器,以及新的精确制导武器等),用最小的代价让敌对势力的各种威慑能力失效。同时中国也应随着国力增强和军事技术进步在新的地理空间中构建新安全边界。

防范各种敌对势力结盟(如传统的意识形态敌对势力与新的恐怖主义力量和传统民族分裂势力等)结合起来始终是中国安全面临的头等重要任务,故中国有必要在周边构建多层“防火墙”(即建立盟友关系。这当然是要花钱的。)鉴于世界各国并非铁板一块,中国可采用远交近攻策略建立起自己的全球利益联盟、战略触角和战略支撑点,压缩敌对势力活动范围(和下围棋的理念有点相似)。

中国国家防卫对策的具体措施包括:(1)从大气层内的立体防御体系扩展为大气层外的立体防御体系。(2)加快军事物联网建设,提升对各种威胁国家安全的信息收集、甄别、汇总、分析、决策、执行和反馈能力。(3)提高防范敌对势力利用防区外武器进行袭击的能力。从建立

以要地防御为目标的点状反导体系,然后过渡到保护战略通道(运输线、油管等)防御为目标的线状反导体系,逐步发展成全疆域反导体系,并在国力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自己的防区外(即全球)反导体系。(4)大力发展各类战略打击力量,如战略空军、远洋海军、战略导弹打击部队和空天一体化导弹防御部队。(5)逐步削减陆军规模,在现有的基础上裁员二分之一,总规模不超过全部作战力量的三分之一。(6)采用前沿部署方式,对境外的恐怖主义进行压制。(7)采用被历史证明有效的“全民皆兵”战术并伴之现代物联网技术防范境内外的恐怖主义威胁。

四、主要挑战

归纳起来,中国的国防战略主要包含三点内容:(1)在维护国家边界最大化、经济边界最大化和军事战略管控边界最大化之间寻求某种平衡;(2)具备能同时应对传统国家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国家安全威胁的能力;(3)执行高性价比的有限威慑战略。第三点中的所谓“高性价比”是指,中国的国防战略应建立在国力能够承担,并能满足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最基本需要的基础上。而所谓的“有限威慑”是指,中国应拥有的足够强大常规战力和远程打击力量使与我国存在边界争议的国家以及台独势力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中国拥有的致命核反击力量和其它非对称综合反制措施能使潜在敌对大国同样不敢轻启战端。

要有效落实中国的国防战略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出现重大战略失误。这包括:(1)忽视对国家边界的立体防卫。这主要是指领帅机关对空天边界(即40000米高空以上的领空/外层

空间混合区域内)之上所存在的国家安全威胁缺乏足够重视。(2)避免出现国家安全威胁方向的判断失误。目前对中国的各种安全威胁中,各类分裂势力最值得警惕。至于南海争端表面上是政治边界争端,实际上更接近于经济边界争端。(3)防止出现指导思想上的失误。中国国防的指导思想应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大前提下,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尽管中国所奉行“积极防御”理念包括将各种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消灭在发源地,但也不意味着中国要在所有的边界争议地区持强硬立场。此外,“积极防御”战略也包括与周边国家合作主动出击清除恐怖主义分子行动基地。对于非友好国家的高技术武器威胁和网络威胁,“积极防御”战略包括尽快研发装备对等或不对等的反制武器。(4)避免战略与手段脱节。一国国家的国防战略的实现程度往往受制于一国的军事、经济、技术等综合实力大小。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上个世纪末期曾经受到伤害(如住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中国货船在波斯湾被美国军舰强行扣留)就是负面例子。总之,中国要在理想化的国防战略与可行的国防战略之间保持平衡,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土安全置于我国的国防实力能够支撑的基础上,避免设定不现实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

2. 要避免战术性失误。这主要是指指所采取的国家安全防卫措施要有针对性。例如:(1)与传统的军事斗争方式追求的是同类武器的数量优势和饱和打击能力不同,现代传统军事斗争样式追求的是将各种军事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系统、网络)外,并向“隐身化、无人化、精确化、突击性”转变。(2)现代军事斗争正从以往的有形边界作战向无形边界(如网络边界、空天边界等)作战转移。为了避免在未来的军事斗

争中处于被动局面,有必要研究在新的物理空间作战样式和相应法律问题。(3)要避免用传统军事斗争样式应对现代非传统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发生不确定性,目标难以识别等特点,因此用传统的军事斗争手段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往往效果有限,需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注重克服各种短板。这包括:(1)解决如缺少核心关键技术;现有军事资源互通互联性差,难以整合为一个网络系统等硬件问题。(2)需要解决领帅机关习惯于传统机械化战争,部队编成和训练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多兵种协同作战要求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问题。(3)需要有更多的同时熟悉机械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军事斗争特点的人才进入高级指挥岗位,并培养能同时承担传统军事斗争和非传统军事斗争任务的合格战士。(4)加强国防文化建设。在国民中普及现代国家安全常识,并进行基本军事技能和应对常见恐怖袭击事件的培训。

总之,中国的国防战略指导思想要破除“军事万能论”,注重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一体化的防卫策略,同时在具体的战术层面上要分清轻重缓急和勇于创新。

附:关于中国南海问题的补充说明

1. 南海现状

虽然府中国政府在各种不同场合都用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的措词来表述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但中国政府的这个立场并没有得到国际法和南海周边各国的认同。下图显示的是南海周边各国对边界划分的不同主张:

注:本图引自网易军事(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10887782.html,/)专文:二七大师:“虾兵蟹将欺龙王---从南海石油说起”

图中显示南海周边各国主张的边界线发生交叉的海域有:(1)菲律

宾与马来西亚对同一海域提出主张;(2)菲律宾与越南、马来西亚对同一海域提出主张;(3)马来西亚与越南对同一海域提出主张;(4)越南与印度尼西亚对同一海域提出主张;(5)中国与越南对同一海域提出主张;(6)中国与越南、印尼对同一海域提出主张;(7)中国与菲律宾对同一海域提出主张;(8)中国与越南、菲律宾对同一海域提出主张;(9)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对同一海域提出主张。从这种不同国家对同一海域的边界主张看,南海问题并非中国一家在维护自身权益,而是周边国家都在争取各自权益。

2. 中国的尴尬之处

中国政府对南海主权的立场具体体现在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该声明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2海里领海宽度,并宣布此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但受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影响,中国地图上画出的九段线内许多海域要么成为公海,要么与他国经济水域重叠。换句话说,即使它国承认中国对南海岛礁的所有权,也会出现经济水域争议。

3. 南海岛礁管辖权难题

目前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的控制现状如下图:其中紫色三角为中国控制岛礁;黄色三角为越南控制岛礁;绿色圆点为马来西亚控制岛礁;蓝色圆点为菲律宾控制岛礁。

注:(1)本图引自网易军事(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10887782.html,/)专文:二七大师:“虾兵蟹将欺龙王---从南海石油说起”

(2)右边的图是按照中心线划界时中国可实际可控制的海域。

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定,一个国家对岛礁的所有权体现在两个方面:(1)发现权;(2)能实施有效管理。如果说中国在前一点上还说的过去(最早可追溯到郑和下西洋),对后一点则做得不够好(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岛屿被他国所占)。在承认即成事实的国际惯例下(如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之争),中国在国际法庭上胜诉的概率不大。

鉴于“不用武力解决边界争端”已成南海各国共识,而合作开发又停留在纸面上,导致“先来后到”成为处理南海问题一个潜规则。

3. 关于中国用武力解决南海争端的可行性

目前有些军方鹰派人物力主武力解决南海争端,但南海一旦开战,

则中国的海上贸易生命线将被掐断,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有百害而无一利。考虑到南海问题是个长期的历史遗留问题,且经济价值对周边小国更重要,对中国的实际经济战略利益比较有限,其解决思路不妨在周边国家承认中国主权的情况下,允许其拥有合作开发南海资源的优先权。这是另外一种“以资源换主权”的思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