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_赵福全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_赵福全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_赵福全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_赵福全

CN 11-5904/U J Automotive Safety and Energy, 2011, Vol. 2 No. 2111 — 121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赵福全,吴成明,潘之杰,刘卫国,刘 巍

(吉利汽车研究院,杭州 311228)

摘 要:面对中国交通事故伤亡率高的现状,企业、学校、研究机构都加大了对汽车安全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加快了安全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品化进程。自主品牌汽车C -NCAP 五星高分的获得标志着中国被动安全技术的飞跃性发展。进一步开展对行人保护、后排乘员保护、防后碰鞭打保护以及骑自行车人保护等被动安全研究的同时,主动安全系统、预碰撞系统、智能化汽车网络系统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更高层次的乘员、车和环境等相关主被动安全技术的统合协调,将推动零碰撞零伤亡汽车安全理念的实现。国家级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大课题的设立、法规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将会成为汽车安全技术快速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汽车安全;主动安全系统;行人保护;防后碰鞭打保护;预碰撞安全;智能化交通系统中图分类号:U 491.6

Status and prospect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in China

ZHAO Fuquan, WU Chengming, PAN Zhijie, LIU Weiguo, LIU Wei

Geely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Hangzhou 311228, China )Abstract: Investments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have substantially been increased due to heavy casualty in traf ? c

accident in China. It thereby accelerates the improvement of R&D capability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The fact that the domestic-brand vehicles have achieved C-NCAP 5-star rating marks a great leap forward in terms of passive safety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research of passive safety is further performed with regard to pedestrian protection, rear-row passenger’s protection, whiplash protection and cyclist protection. Meanwhil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ctive safety, pre-crash safety and intelligent automotive network system have become the focuse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high level active and passive safety technology regarding to passenger, vehicle and environment will promote the accomplishment of safety philosophy of zero crash and zero casualty. The subject establishment of state-leve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regulations constitution and perfection thereof will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of rapid growth of auto safety technology.Key words: automotive safety; active safety; pedestrian protection; whiplash protection; pre-crash safety;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收稿日期/ Received : 2011-04-14

基金项目 / Sported by : 浙江省汽车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2009E10013)第一作者/ First author : 赵福全(1963-),男(汉),辽宁, 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 E-mail: zhaofq@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0905544.html,

近几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 826万辆和1 807万辆,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 800万辆,蝉联全球第一[1]。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7 000万辆达到了新的高峰,不断增长的汽车交通事

故所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难题。为减少交通事故伤亡率、提高汽车乘员保护能力,汽车安全技术逐渐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引进先进汽车安全技术和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是中国汽车产业必须经历的过程。

1 中国汽车安全的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人民安全意识的提高,中国产生的交通事故在逐年减少,但交通事故伤亡率的不断增长体现出中国汽车安全整体水平较低(见图1),虽然在汽车产销和保有量上有很大突破,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

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以提升国内汽车安全零部件的整体效能。消费者、主机厂、供应商之间相互影响有效地刺激了国内汽车安全技术和产业化的进步。

2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主要来源于世界著名品牌汽车企业与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所带来的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的技术已经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日欧美的汽车品牌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整车安全集成理念,大量的安全零部件则由奥托立夫、博世、德尔福、TRW 以及江森等历史悠久且具有强大研发实力的零部件生产商进行开发。目前国内引进了比较成熟的被动安全技术并用于新的车型,中国各大研发机构也在国际的基础上进行了汽车安全相关方向的深入研究,被动集成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开发先进汽车安全技术尤其是主动安全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

2.1 主动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技术,又称预防安全技术,是指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技术。主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底盘主动安全技术、安全预警技术和综合安全技术等,整个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如图2所示。

底盘主动安全技术主要以底盘控制技术为核心,最终采用底盘部件执行安全相关控制。其应用最早始于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 ABS ),特别是1995年随着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ESC )投入市场,底盘主动安全技术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后续诸如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CC)及碰撞缓解制动系统(collision mitigation brake system, CMBS )等主动安全系统先后研发成功,底盘主动安全技术已经由单纯制动控制技术向集成转向控制发展。

安全预警技术通过对危险情况识别并对驾驶员进行预警提示。随着视觉技术应用的发展,以视觉传感器为代表安全预警系统被广泛应用,其中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ane departure warning, LDW )及盲点监测预警系统等已经大量应用于豪华汽车上。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正朝着多功能、集成化方向发展,而与被动安全技术及3G 通讯网络的结合后,集主被动于一体的综合安全技术

成为未来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

图1 交通事故次数、伤亡人数及伤亡率

汽车工业发展100多年以来,汽车安全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之中,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汽车安全技术越来越受到全球的重视。

欧洲经济委员会(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an , ECE)及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EEC)的 ECE/EEC 法规、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Euro-NCAP )、全球技术法规(Global technical regulations ,GTR )以及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FMVSS )中汽车安全相关内容突出了全球汽车产业在这一方面所取的成果。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2006年引进了NCAP 新车评价体系,并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了适合于自己的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 评价体系,揭开了中国汽车安全技术飞速发展的序幕。国内消费者从以往的只重外表不重质量的观点逐渐转变为以车辆的安全性能为选购的首要标准,C-NCAP 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星级评价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鉴别车辆的安全性能,正因为有这样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有力地促进了国内汽车企业在汽车安全技术研发和安全配置上加大投入力度,不仅为了达到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而是更深层次地去挖掘和满足消费者的安全需求。中国整车的安全性能要求逐步提高,对汽车零部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零部件供应商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加大

113

赵福全,等: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2.1.1 底盘主动控制技术

汽车主动安全控制通常是通过底盘主动安全控制实现其执行功能。其中电子制动控制是底盘主动控制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 )在底盘主动安全控制技术中具有里程碑地位。如

图3所示,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探测的数据比较驾驶员操作意图和汽车实际运行状态,并通过差速制动方式对车辆施加补偿横摆力矩,控制车辆的转向特性变化,提高侧向稳定性,进而减少交通事故数量。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署

(National Highway

图2 汽车主动安全路线图

图3

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结构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1142011年第2卷第2期

Transportation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 在分析美国7个州1997年到2004年的交通事故数据发现: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可以减少34%乘用车单车事故以及59%的运动型多功能车(sports utility vehicle, SUV)单车事故[2]。在美国,2012年以后生产销售的乘用车要求必须装配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

诸如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ESC)、电动助力转向技术(electrical power steering, EPS)及侧倾稳定性控制系统(roll stability control, RSC)等底盘主动控制系统已经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但是各个系统彼此孤立,并没有实现安全性能的最大化。而底盘一体化控制系统,通过融合制动、转向及悬架主动控制技术,通过各个系统的层级控制实现车辆安全控制的最优化。

图4 为丰田公司车辆动力学管理(vehicle dynamics integrated management, VDIM)系统功能图,底盘一体化控制系统已经是未来底盘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图中,EBD 为电子制动力分配(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 BAS为制动辅助系统(brake assist system)

图4 车辆动力学管理(VDIM)系统功能图

2.1.2 安全预警技术

如图5所示,安全预警技术通过超声波、视觉及雷达等传感器探测道路环境信息,通过分析各类信息对驾驶员进行提醒及预警,进而减少事故的发生[3]。目前,在车内应用了大量的视觉传感器,通过内部视觉传感器可以探知驾驶员是否瞌睡,进而进行瞌睡预警提醒;通过外部超声波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可以辅助驾驶员完成泊车操作;而毫米波雷达及视觉传感器可以探测车辆前方行人和车辆,对车辆的碰撞可能性进行预警。伴随视觉技术的发展,以单目视觉传感器为基础的安全预警系统将更广泛的应用于车辆上,而与其它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将进一步提高安全预警技术的鲁棒性和安全性。2.1.3 综合安全技术

随着主动安全技术及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汽车安全技术逐渐形成为以“碰撞事故”为核心,通过事故前主动安全技术避免、事故中被动安全技术有效缓解及事故后远程救援三个阶段的综合安全技术来实现最小事故伤亡的目标。如图6所示,根据碰撞的风险,各个阶段通过不同系统完成安全控制,通过综合各类安全控制系统功能,并融合各个系统优点,使交通事故伤亡最小化。

为推动主动安全技术应用,国外一些政府或开发部门设立了多个合作组织及多项合作项目,例如欧洲的FOT(Field Operational Test)项目、PReVENT项目、德国的INVENT项目、美国的ACAS项目等。各大零部件供应商和主机厂通过参加各种组织和项目,完善了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标准,推动了主动安全技术的产业化。以沃尔沃汽车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为例,该系统包括了自适应巡航(ACC)、车道偏离预警(LDW)、电子稳定性控制(ESC)及碰撞缓解制动(CMBS)等功能,该系统能够避免低速下车辆追尾风险,减少约60%由于追尾事故导致的的颈部软组织损伤事故。为满足市场需要,各零部件供应商也先后开发出集主被动安全技术于一体的安全产品,如博世公司的CAPS系统、大陆公司的Conti-Guard系统、TRW公司的认知型主

动安全系统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产品已经呈现出功图5 安全预警技术

115

赵福全,等: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能集成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国内主动安全技术的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清华大学开发的THMR-V 智能车辆装备了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charge coupled device camera, CCD)及导航系统,实现智能驾驶功能[4]。吉利汽车提出了GTMS 安全开发理念,以交通事故零伤亡为开发目标,结合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前/后碰撞预警系统及G-Netlink 系统于一体实现碰撞前、碰撞中和碰撞后对乘员的安全保护。

2.2 被动安全技术

被动安全技术的产生起源于欧美,随着相关技术的产生及运用,交通事故中所产生的伤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见图7)。

中国汽车被动安全内容主要体现在车身结构设计、被动安全零部件以及约束系统匹配上。80年代末我国只有两所院校开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到1994年已有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内的十个单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5]。目前在整车布置、高强度钢运用、溃缩吸能理论方面逐渐趋于成熟,得益于国内主机厂与高校的努力,车身整体安全结构的设计已经基本完善。中国早期的被动安全零部件仅限于普通三点式安全带,同时期因为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认知度不够导致安全带的使用率极低,这也是造成中国交通事故高伤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成为国际市场,国外大量的优质零部件供应商涌入中国占领汽车零部件市场,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汽车安全技术,预紧限力式安全带、充气式安全带、

图6

综合安全技术功能图

图7

德国被动安全技术发展进程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1162011年 第2卷 第2期

多级安全气囊、溃缩吸能式转向管柱等已经在大量车型上得到应用。中国的汽车安全零部件供应商在市场开放的优势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些企业同时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被动安全零部件产品,提高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2.1 乘员约束系统

被动约束系统的兴起源于1958年沃尔沃发明的三点式安全带,事实证明安全带能够有效降低交通事故伤亡率。随后美国就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究发展安全气囊,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欧洲、日本已经发布文件,规定所有的上市车辆必须配备安全气囊。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到今天,拥有了更多更为先进的车内乘员

保护装置。

安全带是最早在中国市场上得到普及的被动安全装置, 三点式安全带已经成为标配安全装置。在普通三点式安全带的基础上已经升级出预紧三点式安全带、预紧限力式安全带以及气囊安全带等具备更多功能的安全带,预紧限力式安全带在中国市场上也逐渐开始替换普通三点式安全带成为各类车型的标准配置。国内各汽车生产厂商在积极引进更加智能的电机式安全带,电机式安全带(见图8)通过预碰撞报警系统检测到有碰撞危险时,电动安全带卷收器通过收紧安全带来消除安全带松弛量,配合以预碰撞主动安全系统可

以更好的约束乘员并减少可能产生的伤害。

图8

电机式安全带

图9 溃缩吸能式转向管柱

中国对安全气囊的研究起步较晚,真正取得成果的时期是在“九五”至“十五”期间国家将安全气囊列为汽车零配件重大发展项目,1999年10月中国发布的《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对推动中国汽车安全气囊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6]。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近几年通过引进美国公司的安全气囊生产技术,开发出填补中国汽车安全气囊空白的产品。目前中国已经具备开发驾驶员安全气囊、乘员气囊、侧气囊、侧气帘、膝部气囊以及多级气囊的实力,同时拥有系统的技术体系和完备的生产线。尽管中国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智能安全气囊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未有突破。

溃缩式转向管柱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转向管柱配合安全气囊的使用能有效保护乘员在事故发生时承受最小的伤害。由于溃缩式转向管柱可以大大减少驾驶员胸部所受到的伤害,在转向管柱方面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同时产生了溃缩吸能式转向管柱(见图9),中国的大部分车型也开始采用新兴的转向管柱技术。目前C-NCAP 正面碰撞评价中对转向管柱在三坐标的位移量都进行了考量,对转向管柱安全匹配性能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欧洲对汽车座椅安全性能尤为重视,其研究主要考察汽车座椅的可靠性、防鞭打功能等方面。欧洲Euro-NCAP 就有专门针对座椅后碰鞭打性能的评估,全球几大汽车座椅生厂商在防鞭打研究上有着重大的贡献,开发出了座椅溃缩吸能结构、主动防鞭打头枕以及智能自动调节座椅等能够对颈部起到较佳保护的座椅装置(见图10),而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座椅供应商还处在初级阶段。考虑到这方面推动力的不

117赵福全,等: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足,2012年新版C-NCAP已根据中国追尾事故的特征制定了对座椅防后碰鞭打性能的评价规则。

儿童保护是对整车安全性能评价的一条重要指标,欧洲已经实施了完善的汽车儿童保护法规,对整车的儿童保护设计、儿童乘员约束系统的性能以及CRS 的使用都做出了规范,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中儿童乘员的伤亡率。中国儿童乘员伤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儿童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2010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已发布《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讨论稿,通过规范中国汽车儿童座椅市场以提高儿童座椅产品的质量并刺激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开展对儿童乘员保护方面的研究。

2.2.2 车外人员保护技术

欧洲早在1987年便成立专门负责行人安全保护研究的WG10工作组并于1998年提出了完备的行人保护实验方法,目前欧洲和日本的NCAP体系对行人保护评估已经日臻成熟。欧洲汽车生产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行人保护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欧洲车辆的前部造型经过长期优化可以有效减少行人碰撞时受到的伤害,奥托立夫也开发出了可以减少行人头部伤害的发动机罩气囊。

中国虽然汽车保有量在2亿辆左右,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众多人口,以及混合交通为主的路面交通情况更加导致了人-车碰撞交通事故中极高的行人伤亡率,行人的死亡率占到事故总死亡率的26%,高于其他各类交通事故的人员死亡率[7]。

中国近几年才开始开展行人保护方面的研究,2009-10-30国家发布了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的法规标准,体现了中国政府及汽车生产企业对行人安全的重视。目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完整的能够进行超过7个模块的冲击实验,包括头部模块(成人与儿童)对发动机罩冲击试验、腿部模块对保险杠冲击试验、大腿模块对发动机罩边缘冲击试验的行人保护实验室,其他汽车生产商的行人保护实验室正在积极建设中。

自行车作为中国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下同样面临着受到机动车辆碰撞的危险,根据中国交通现状,相关高校针对驾驶自行车人与车辆碰撞时的碰撞速度、骑车人与汽车接触位置、骑车人运动规律、人体损伤力学等方面进行事故再现、事故模拟,建立以中国人体特征为参数的碰撞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并寻求减少骑车人伤害的解决办法[8]

2.2.3 安全车身及仿真模拟

高标准的汽车安全不仅仅只依靠车辆所配备的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合理的车身设计理念和乘员约束系统的高效匹配是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关键因素。

安全车身的理念起源于德国,经过汽车安全技术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演变成以欧美为主的高强度车身理念和以日本为主的溃缩吸能理念;在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汽车高新材料的出现和对节能减排的呼吁,这两种理念的逐渐融合成为21世纪汽车安全车身结构设计的总体趋势。类似于丰田GOA(Global Outstanding Assessment)车身技术和本田G-CON车身理念所开发出的车型,在C-NCAP中的表现也都非常优异。中国通过引进先进的安全车身优化技术,在汽车高强度钢应用、发动机舱布置、前纵梁吸能盒优化、车门防撞梁设计以及高强度乘员舱的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

全球倡导节能减排,汽车轻量化已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之上兴起的高强度钢运用引领汽车被动安全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对于车身轻量化,高强度钢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使用比例逐年增加,同时汽车的耐撞性也随之得到提高。热成型钢技术在国产车型上也开始逐渐得到推广。目前热成型钢主要用于前横梁、B柱以及车门防撞梁等关键部位(见图11)。

整车碰撞安全性能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同时要图10 座椅防鞭打性能实验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1182011年 第2卷 第2期

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开发的实车碰撞试验,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实车实验的投入还可以缩短研发周期,对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见图12)。

经过几十年计算技术的发展,目前最常用的仿真模拟软件有MADYMO 、DYNA 和 ISIGHT 等软件,能够进行车身结构碰撞大变形模拟和标准假人在碰撞过程中的动态响应分析,还可以对法规碰撞试验进行仿真[9]。这些软件在安全车身开发、碰撞受害者保护措施优化、人体生物力学、碰撞试验用标准假人开发等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研究机构在碰撞过程的计算机仿真中也付出了大量心血,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CAE 建模分析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车身结构设计、约束系统匹配等工作。

2.3 安全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中国整车安全性能的起步时间较晚,中国引进国际NCAP 评价体系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才开始着手整车安全性能的策划与开发。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开发经验和全面的技术,自主品牌在很长一段时间依赖于欧

图11 车身钢材运用

美设计公司的支持,这些汽车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为主机厂的快速进步提供了帮助。目前中国一部分自主品牌已经能够进行相对独立的整车安全性能开发。

早期安全技术的开发和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供应商手中,安全气囊或安全带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安全性能。随着安全性能要求的提升,国际先进被动安全零部件供应商逐渐进入中国开办工厂并设立研发机构,目前国内主机厂也开始主动参与到零部件性能的控制上面,成为安全技术的掌控者,零部件供应商转变为给系统或零部件提供技术支持的角色。图13为中国汽车安全开发方式的转变过程。通过这种模式转变,逐渐深化了主机厂自身能力并掌握了汽车零部件的核心技术,从而有力地提升了在自主开发产品过程中的设计能力,使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出现了质的飞跃。建立汽车安全开发的理念,通过借鉴成熟的技术成果并深入研究转换成适合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安全技术,是目前国内各大主机厂的主要发展方向。

中国汽车整车安全性能的提升同时也有赖于国家对汽车安全的重视。目前中国各科研院校以及企业共拥有42个相关汽车安全实验室,基本能够完成国际上所有相关汽车被动安全实验。除此之外

,各大自主品牌

图12

计算机仿真模拟

119

赵福全,等: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汽车企业也加大了汽车安全技术研发力度和投入,纷纷建立起了用于安全研发的汽车安全实验室,并且通过建立一系列完备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方法将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如吉利的 “吉利全方位安全管理”(Geely Total Safety Management ,GTSM )则有效地推动了企业进行整车安全性能的开发。

汽车产业是全球化、全学科的一个现代化产业,它所涉及的范围几乎囊括了所有科学内容。目前中国高校广泛开展了与汽车安全有关的课题研究,其内容涉及了各种新兴学科,计算机软件工程、新型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人体生物力学、概率学、信息智能化等诸多方面,这些成果也是加速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有力因素之一。

2.4 国家汽车安全法规和标准的建立

中国目前发布的汽车安全相关法规有正面碰撞、侧面碰撞、气囊技术、安全带技术、安全带提醒装置、儿童座椅、行人保护法规等,相对于欧洲、美国和日本而言还不够全面,其基本内容大部分沿用欧盟的ECE/EEC 法规。由于中国在汽车安全研究的时间较短且开展范围小,技术能力以及经验的不足是导致中国在这方面欠缺的主要原因。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自主品牌以及高校的支持下,国家正在着手建立具有中国技术特色和交通特征的汽车安全法规,打破国际一直占据的技术壁垒。为加快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步伐,中

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对汽车安全法规的标准进行不断

图13 中国汽车安全开发阶段

完善,发布了安全带提醒装置、儿童乘员约束系统、行人保护方面的国家标准。表1为中国主要汽车安全相关技术标准。

表1 中国汽车安全相关标准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

GB 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 20071-2006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T 13594-2003汽车防抱制动系统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4166-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 21670-2008 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9949-2005道路车辆安全气囊部件GB/T 24551-2009汽车安全带提醒装置

GB/T 20913-2007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的乘员保护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GB 26134-2010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

C-NCAP 评价体系中涉及汽车被动安全只进行100%刚性壁障正面碰撞试验、40%可变形壁障正面碰撞试验和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目前在国内市场销售的车型在上市2年内都会进行C-NCAP 试验。通过对近几年C-NCAP 所测试过的车型进行比较,自主品牌车型的安全星级普遍比合资品牌的安全星级低。在2008年以前,C-NCAP 五星级车型几乎都被合资品牌所垄断(见图14),而到2009年已经有奇瑞A3的45.3分以及吉利熊猫的45.3分,2010年第4批进行的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1202011年第2卷第2期

吉利帝豪EC718已经创造出了可以与众多合资车型媲美的46.8分,这些成绩足以证明中国自主品牌在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方面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2006年制定的C-NCAP评估体系主要考察50 km/h正面100%刚性壁障碰撞试验中车辆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56 km/h正面偏置可变性壁障碰撞试验中车身结构的合理性以及50 km/h侧面碰撞试验的车身

侧面耐撞性。经过几年来对国内市场的刺激,中国汽

图14 中国自主品牌C-NCAP成绩

车的安全性能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这些考核项的指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国际NCAP评价方法和中国市场需求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评价标准,在2012年施行新的C-NCAP评价方法。正面偏置碰撞试验速度提高到64 km/h,针对家用轿车后排乘员的特点,碰撞试验中制定了对后排假人伤害的评估标准,增加了后碰鞭打实验和主动安全评估。选作的行人保护及儿童座椅评估项目也有力地刺激了中国汽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高等院校在此类安全技术方面的关注。

正因为社会各界对汽车安全的重视,所以才有了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飞速进步。

3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展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汽车技术同时也获得飞速提升,汽车安全技术逐渐涉及到汽车的各个方面,中国汽车安全的发展方向也必将走向全面、综合和创新。

1) 主动安全技术将成为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主流。

主动提醒装置被证明不能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主动安全的研究内容开始向主动介入、主动控制方向深入,随着技术不断发展,通过结合先进的电子技术集成为智能安全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车道保持系统、主动事故预防系统、CAR2X系统等主动安全控制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安全技术的主流;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综合的交通管理系统,结合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构成完整统一的安全体系,通过信息的沟通交流再进行汽车主动安全装置的介入控制,最终形成全智能化安全交通社会。

2) 中国汽车市场与欧美等国市场的被动安全技术差

异逐渐缩小。

在汽车安全方面仍然是全球大同的发展趋势。由于中国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国汽车市场与欧美等国市场的被动安全技术差异逐渐缩小。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安全研发中会逐渐考虑中国交通特性以及人员的驾驶习惯,特别是在吸收国际先进被动安全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被动安全技术。

由于中国混合的交通模式,行人和骑自行车人在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受害者,针对中国人体模型和骑车人模型在交通事故中伤害减少的研究是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碰撞相容性是从单一碰撞模式转向复杂碰撞模式必须开展的工作,通过深入调查中国交通事故状况,有计划性的对主要车型交通事故进行相容性实验的研究,能够最大程度延伸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范围同时提高汽车整体安全性能。

在车内乘员保护方面,根据中国交通事故中后碰追尾、钻入碰撞以及翻滚事故进行深入的调查,同时需要针对后排乘员在事故中头、颈、胸部位伤害机理,防乘员下潜,儿童约束系统匹配等情况展开研究。

3) 安全法规和标准的扩充是刺激中国汽车安全技

术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不久的将来会针对幼儿专用安全装置、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车载电子系统特性以及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主动安全标准是国家法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研究方向。

C-NCAP已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安全性能评价的核心体系,对汽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在相关方面的努力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在将来的发展中会趋于全面化、细节化,整车翻滚实验、多角度碰撞实验、自动驾驶机器人操作主动安全实验等将会被纳入新的评价体系中。

121

赵福全,等: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赵福全

博士,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技术副总裁、清华大学双

聘教授/博导,吉林大学及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导。1992年3月在日本广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发表英文、日文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5部。现为2006年4月被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 )授予Fellow 称号。主要从事汽车研发及管理工作。

Dr. ZHAO Fuquan (Frank ZHAO)

Ph.D., the vice president of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 He got his doctorate degree in Engineering Science of Hiroshima University in Japan in March of 1992.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100 academic dissertation papers in English or Japanese on automobile technologies. He written 5 English books. At present he is conducting automobile R&D. He is a part-time professor in Tsinghua University, Jilin University and Tongji University. He was accredited as a Fellow by th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SAE in April 2006.

4) 政府积极参与到汽车安全技术的开发中。通过组织如日本的AVS 、UTMS 等大型国家级安全技术推进活动并协同国家级的汽车安全实验室让汽车生产商、零部件生产商、高校以及社会各界参与进来,实施正向激励的政策鼓励汽车生产商增加汽车安全配置,提升整车安全性能。

国家积极推动汽车安全相关领域的安全研究和技术开发,如人体生物力学、高新技术材料、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等,除此之外政府需要设立中国人体模型特征、底盘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专项,集中优势资源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只有汽车安全相关学科和技术得到完善,才能有效促进汽车安全技术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立早.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蝉联全球第一[J].中国橡胶,

2011,

27(2): 9. LI Zao. Chinese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stands the topping of the word in 2010 [J].

China Rubber , 2011, 27(2): 9. (in Chinese)

[2] Dang J. Preliminary results analy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ESC) systems [R]. NHTSA document DOT HS 809 790, 2004.

[3] Prengler A. Developing integrated vision applications for

active safety systems [R]. SAE Paper, 09AE-0235, 2008.[4] Bishop R. Intelligent Vehicle Technology and Trends [M].

Norwood: Artech House, 2005: 40.

[5] 付锐,陈荫三.中国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现状分析[J].

中国公路学报,1996,

9(4): 95-99. FU Rui, CHEN Yinsan. A review of automotive passive

safety research in China [J]. China J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 1996, 9(4): 95-99. (in Chinese)

[6] 刘艳丰.我国安全气囊应用现状及发展特征[J].农业

科技与装备,2010,

196(10): 41-45. LIU Yanfeng. Present application of ABRS in China and

i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J].

Agri Sci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 2010,196(10):41-45. (in Chinese)[7] 王国林,鲁砚.人车碰撞事故仿真与行人保护研究[J].

汽车工程,2009,

31(1): 14-17.

WANG Guolin, LU Yan. A study on simulation of

vehicle-pedestrian collision and pedestrian protection [J]. Automotive Engineering of China , 2009, 31(1): 14-17. (in Chinese)

[8] 徐荡,朱西产,马志雄.汽车-行人和汽车-骑车人

的碰撞伤害及相关因素[J].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0, 1(4): 275-282. XU Dang, ZHU Xichan, MA Zhixiong. Injury and related

factors in vehicle-pedestrian and vehicle-cyclist collisions [J]. J of Automobile Safety And Energy , 2010, 1(4): 275-282. (in Chinese)

[9] 顾力强,林忠钦.国内外汽车碰撞计算机模拟研究的现

状及趋势[J]. 汽车工程, 1999, 21(1): 1-9. GU Liqiang, LIN Zhongq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he research on vehicle crash simul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J].

Automotive Engineering of China , 1999, 21(1): 1-9.(in Chinese)

近年来国内重卡的行业格局..

重卡的行业格局 一、简介 重卡是重型卡车的简称。这是一种地道的、传统的、非正式的对重型货车和半挂牵引车的称谓,包括大家在公路上看到的各种专用车(洒水车、消防车、公路清洁车、油罐车、搅拌车等等)、自卸车(拉土车,都有举升器)、货车(运货的,包括牲口之类)以及一些不多见的越野车(军用的多)。 准确的说,中国官方在汽车分类中从来没有“重卡”甚至卡车一说。“卡车”是个泊来词,来源于英文“Car”,而英文中表示大型货车的词应该是“Truck”而不是“Car”。 我国汽车分为两大类,即乘用车和商用车。商用车又分为客车、货车和半挂牵引车,下面就国家相关标准简要介绍一下货车的具体分类。 二、货车的分类 从2005年开始,我国将在汽车行业实行新的车型统计分类。首先看一下旧分类的相关情况。旧分类是1988年依照GB/T3730.1-88制订的,分为三大类,即载货汽车、客车和轿车,各类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进行了细分类,具体为:载货汽车分为(按照总质量划分):1、重型载货车(总质量>14吨);2、中型载货车(6吨<总质量≤14吨);3、轻型载货车(1.8吨<总质量≤6吨);4、微型载货车(总质量≤1.8吨)。 新的车型统计分类是在参考GB/T3730.1-2001和GB/T15089-2001两个国家标准,结合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制订的。它大的分类基本与国际较为通行的称谓一致,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由于各国在车型细分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对于乘用车和商用车之下的细分类是按照我国自身的特点进行划分的。新分类具体情况描述如下: 与旧分类相比,乘用车涵盖了轿车、微型客车以及不超过9座的轻型客车,而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的客车全部不属于乘用车。 货车是一种主要为载运货物而设计和装备的商用车辆,它能否牵引一挂车均可。半挂牵引车装备有特殊装置用于牵引半挂车的商用车辆。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叶盛基副秘书长 今天我想谈三点,一个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近十年来取得的发展,第二个是今年汽车工业经济整体的发展和运行情况,第三个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展望。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近十年来取得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了世界汽车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我们应努力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速相符合的发展速度(约为8%-10%)。中国汽车现在产销量刷新了全球汽车生产纪录,但2200多万辆并没有达到发展的高峰。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上限究竟是多少,有人说通过5-10年的发展,可以达到3500万辆甚至4000万辆,这个数字有可能吗?我觉得是很有可能的。但要说明的是,中国汽车目前的保有量是1.8亿,按照每个家庭1台车测算,至少是3个亿,往上高估一点是4—5个亿。现在的居民汽车保有量是1.8个亿,离4—5个亿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是朝阳产业。近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年增长率都超过15%,高的超过了30%,虽然里面有国家政策刺激消费的因素,但中国汽车消费存在很大的刚性需求。整个产业的发展势头和发展速度都超过了国外同行的预料。 但是在自主品牌方面,发展形势却不乐观,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远高于自主品牌,且自主品牌占有率逐年下滑。如果不重视自主品牌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在未来十年有没有都还是个问题。没有民族品牌的支持,也就勿论工业支柱了。但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品牌汽车更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另外在出口方面,出口量也是逐年下滑,形势比较严峻。整体而言,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稳定的时期,从产量大国到汽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大民族品牌,掌握关键技术,掌握核心技术。 (二)201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整体的发展和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的汽车工业发展形势整体比较平稳,发展速度略高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刚性需求比较稳定,截至8月,产销量均超过150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8%-10%,但从局部来看,自主品牌的工作做得还是不够,需要引起注意。就出口而言,截至8月一共58万辆,所以全年能否超过80万辆是个问题。

2019中国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2019中国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1、2019年H1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 自2018年5月起,车辆销售迎来了28年来首次下滑。而中国车市持续陷入了持续12个月的低迷状态,乘用车市场历月销量与往年相比持续下滑。今年六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销量迎来了增长,而商用车却在继续下降。 近日,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6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89.5万辆和205.6万辆,比上月环比增长2.5%和7.5%,比上年同比下降17.3%和9.6%。其中,乘用车产销的环比增速高于全行业。 累计方面,2019年1-6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13.2万辆和1232.3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和12.4%,产量降幅比1-5月扩大0.7个百分点,销量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 据了解,此次汽车市场的止跌回暖,正好恰逢国五与国六切换季(6月份尾气排放标准升级),自6月初开始的厂家协同经销商开展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促销,利用一切渠道最终实现国六的“硬着陆”,从而激发了乘用车市场零售由负转正,这为6月份汽车销售的增长做了很大贡献。 然而,近六个月部分国产自主企业的汽车销量同比增长,有的甚至同比大幅暴增。6月奇瑞汽车销售46496辆,同比增长6.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7253辆,同比增长14.2%。除此之外,一汽红旗在6月的销量成绩极为抢眼,突破8000辆,同比增幅167%,一举刷新

历史纪录,实现连续16个月同比增长。 此外,我国部分省市正值国六标准刚刚实施,部分车企也已经升级改款,而另一部分还没有符合国六标准的车型也将在改款来临前失去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而消费者也可能在目前的阶段出现持币观望的态度,因此,如果在这之后没有新利好政策出台的话,7月汽车市场上的销量可能会迎来断崖式的下滑也未可知。 据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整体汽车市场并没有发生本质性销售增幅变化,“跌跌不休”的车市只是被全行业大力度清理库存而被按下了暂停键,但本已步履维艰的经销商感受到的并非如释重负而是雪上加霜,行业翘首期盼的车市回暖还遥遥无期。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预测:今年的汽车销售或将负增长。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

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对国内经济发展主要产生四个方面的影响:外资投资减少、国内投资者信心降低、出口贸易受阻及国内消费者信心不足,特别对后者影响深远。在这样的全球积极萧条大环境下,国家颁布了: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为我国汽车工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接下来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一.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最根本的是收入水平的影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五个层次理论,只有人们在获得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会产生较高层次需要满足的欲望。尽管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了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但对我国消费者而言,按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还是买不起轿车的,就算是买得起轿车也用不起。且由于竞争激烈,车市行情不稳定,降价趋势明显,导致消费者持续保持观望态度,持币待购心理增强,纷纷延缓购车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我国有相当多的消费者要买车只能是想想而已,购车欲望并不会很强烈。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影响。国内部分汽车消费者还存在落后的消费观念:一是把消费汽车放在身份的位置上,把消费汽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二是把消费汽车看成是“超前消费”或是一种“时尚”。这种观念并没有考虑他们出自何种目的买车,当中从众心理起着较大的作用。就是由于这些落后的消费观念,导致有部分消费者有较强的消费汽车的欲望,尽管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钱买车。 目前城市家庭购买汽车的价格档次比例最大的是10~13万元这一档车,其次是10~20万元的这一档次。除了买车的款项,还要考虑到油价、汽车维修保养、保险、各项税费等支出。依照目前我国居民已有的收入水平,如果要购

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通常,汽车带给我们喜悦和方便,因为现代汽车既具美感,又经济实用,但汽车的实用性只有在公路交通顺畅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遗憾的是,许多居住大城市的中国人在拥车之后,并不能真正享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和便利,原因就是堵车现象令人心烦。 如今,生活日益富足的中国人当中,有很多人巳经圆了拥车梦,或正在编织拥车梦。再加上中国开放门户,降低进口汽车的关税,允许更多优质而又低廉的外国汽车进入中国市场,这会让更多中国人的拥车欲望得实现。于是,在汽车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前,人们或许应当关注,因汽车消费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会成为今后中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的一个巨大障碍。 例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道路上每天有680 人丧命,远远高出作为全球汽车大国的美国,每天死在道路上的115 人。另外,中国因汽车污染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 除了环境污染之外,汽车增加带来的其他社会和环境问题还包括能源消耗上升、交通拥挤、有车者炫耀财富和权力,大规模修造道路造成农地减少,引起农民不满等等。 如果中国不能在汽车需求大量暴增前做好准备,则汽车带给中国人的将不是喜悦和便利,而是更多的烦恼和寸步难行。另外,中国也不得不因汽车消费上升而加快在世界上寻找更多的能源。 中国则在近几十年来,因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加上文明的进步,社会和环境都有极大的改善,但是改善的速度赶不上经济步伐。具体而论,以前因愚昧而破坏生态环境(比如滥砍树木)的现象,如今已受到遏制,但追求物质文明却又悄然带来另一种环境破坏(如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所以,当中国向第一世界挺进时,也应当在社会共识和价值取向之中,纳入更多第一世界的要素。使用汽车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工业生产所制造的环境污染不同,前者的社会成本是很难量化的。因应汽车消费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不像对付工厂将污水排入江河那样简单。 因此,中国需要一个超然的权力部门来设计中国汽车使用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既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比如中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减少公家车措施,就可以演变成为一项很好的制度。 为了减轻道路压力,中国各级政府正在大力兴建道路,而修路的投资一般通过收取过路费来回收,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对个人而言,当用车的效用远远大过边际成本时,只要堵车所造成的成本在可承担范围内,拥车还是划算的,而那些公家车使用者,根本就不需多考虑用车的成本。 一旦消除公家车消费的弊病后,用车者和汽车厂商都理应承担社会和环境的成本,就好比日本的做法,向用车者索取高额的过路费,迫使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代步。索取的费用再进一步用于建造更多的道路,或治理环境污染,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让汽车所造成的种种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目录 第一章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行业发展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一、行业政治环境因素分析 二、行业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三、行业技术环境因素分析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 创建阶段(1949~1965年):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

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原来那个各自独立的散、乱、差局面改变成现在的以大集团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eign car companies have mov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automotive busines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ilding, gr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three stages, at this stag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 good momentum, with car related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4S shops mushrooming in major enterprises set off car craze network expansion is not as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lower oil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 discussion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heating up. Keywords: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sales model, the bottleneck Prospects

我国乘用车市场状况分析

我国乘用车市场状况分析 5月份乘用车销售点评 销售呈现平淡走势。5月份生产41.35万辆,销售39.36万辆,销售率逐月有所下滑,5月95.19%,4月96.96%、3月97.26%。销量较4月份减少7.48万辆,-15.97%。轿车、SUV和微型客车都为两位数负增长,MPV为零增长。本世纪6年来,5月车市均平淡,销售都低于4月份,今年没有脱离那个轨迹,长假阻碍应是缘故之一。 同比增长接着回落。不管是单月,依旧1~5月累计同比,增幅差不多上连续回落。就轿车增幅而言,1月93.77%、2月75.73%、3月43.25%、4月48.86%、5月34.25%;1~2月85.83%、1~3月66.97%、

1~4月61.27%、1~5月55.09%。这种回落没有出现大的起伏,讲明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高增长处于平稳回落的态势。 价格连续小幅下降。5月份乘用车价格连续小幅下降走势,比4月份价格下降0.15%,降幅缩小0.3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4.38%。轿车价格连续4个月走低,近趋于稳定,环比与上月持平,比年初价格降幅已达1.25%;运动型乘用车价格受消费税调整因素阻碍,通过前期连续上涨后价格有所回落,环比由上月上涨0.22%转为下降0.95%,比今年年初和去年同期价格分不下降1.24%和4.37%;微型客车价格由降转升,环比上涨0.53%,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6.7个百分点。 新车开卖当月差不多热销。新车、改型车亮相不断,POLO劲情、劲取工厂下线,C301奔腾杭州展出,2.0L桑塔纳3000上市。5月进入中汽协会统计的新上市车型的销售,神龙公司凯旋1716辆、吉利金刚LG-1/1415辆、东南蓝瑟638辆、江铃陆风风尚153辆。新车开卖当月多数热销。

“十三五”中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

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将保持5%-6%的平稳增长态势。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十三五”期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工业化及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汽车消费向中西部及二、三线城市转移等,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5%-6%的增长速度,预计2020年汽车产量将突破3000万辆。 图表十二五与十三五期间汽车产销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在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49.7万辆,基本完成50万辆的规划目标,成为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保持15%左右的增速,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45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80万辆,公共交通、专用车、汽车租赁和公务用车等购买达65万辆。

图表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产年销量预测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汽车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目前,国内已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以吉林长春为代表的东北产业集群;以上海市为代表长三角产业集群;以湖北武汉为代表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环渤海产业集群;以重庆、四川为代表西南产业集群;以广州为代表珠三角产业集群。 图表我国主要的汽车产业集聚区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近年来中西部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我国汽车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趋势明显。国家政策

鼓励汽车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投资审批、设备减免税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我国主要整车企业正加快向中西部布局的步伐。如上海大众落户新疆、上海通用第四工厂落户武汉、一汽大众和沃尔沃落户成都等。 图表中国主要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西部建厂情况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概要本文回顾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通过论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寻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着眼未来探讨我国汽车工业未来方向 关键词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正文 汽车是惟一的一种“零件以万计, 产量以百万计, 保有量以亿计”的“第一商品”, 它的巨大市场潜力, 不断产生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 使之成为各种高新技术争相应用的强大载体。 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走过发展汽车工业、从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道路。 汽车的生产和使用, 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 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流水线大生产方式首创于汽车工业, 精益生产方式也同样产生于汽车工业;这两种生产方式都对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它独特的“门到门”快速运送性能, 改变了人们的日常活动半径, 大大提高了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效率。 一,起步与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的标志是1953 年7 月15 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动工兴建。建国初期,我国汽车工业在国家计划经济指导下发展,集中资金兴建了第一、第二汽车制造厂两个中型货车生产基地。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6 年10 月开工生产,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我国汽车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汽车行业步入快速稳定增长期。整个行业在经2002 年的爆发,2005 年的恢复性调整以后,自2006 年以来已经步入一个长达5~8 年(甚至更长)的稳定快速增长期。2011 年中国汽车保有总量为7802 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 万辆,占83.81%。其中家用轿车的保有量为3443 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44.13%。以去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中国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数量已从2001 年不到 2 辆,增加到2010 年的近15 辆。 二,发展中的问题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从诞生至今, 已经年逾半百。但是她似乎还没有长大, 她伴随建国后的动荡, 走过了艰苦曲折的路程。 改革开放之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汽车工业一直生产着属于国外三四十年代的产品。汽车被定位为“生产工具”, 私用轿车被当作“资产阶级的奢侈品”而禁止生产。改革开放后,大搞引进合资,引进国外的资金与技术, 使我国生产的汽车跃上20 世纪90 年代的水平。但是从整体上看, 在质量、品种和规模上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自主发展的能力差距更大。这就造成了同类产品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进, 甚至重复引进的局面。这使得我国汽车工业,落入了一个“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已经开始生产国际先进的汽车, 但却并未跳出这一怪圈。我国汽车工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的国企,近年来更热衷于引进生产国外品牌的汽车。 三,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如一汽,广汽热衷于引进国外品牌,不外乎合资获利丰厚而又轻而易举。这样的举动使得“引进—消化”政策成了“只引进, 不消化”的空头口号。 对外方的技术依赖习惯愈加根深蒂固, 加上外方紧握技术大权, 使中方坠入“缺乏能力—只能依赖—越依赖越缺乏能力—越缺乏能力越依赖……”的“第二怪圈”。这就直接性的导致了 我国汽车市场上外国品牌遍地开花,而国产品牌却很少的现状。虽然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着重要责任国有企业沉溺于引进国外品牌,我国的民营企业却扛起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 的重担。 近几年来,解放、红旗几乎销声匿迹,但是吉利、奇瑞、江淮却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

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市场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攀升,汽车保险、维修、美容、二手车交易等“后市场”需求也日趋增多。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正迎来快速增长。 2016年我国全年共销售汽车2802.8万辆,连续8年蝉联全球第一并再创历史新高,蓬勃发展的汽车市场的背后,是庞大的汽车“后市场”产业。每1元的购车消费会带动0.65元的汽车售后服务,汽车维修、零配件更换、翻新美容、二手车交易、废旧车拆解等汽车“后市场”行业正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汽车行业内有一个“1:8”的规律,即每生产1元的汽车,将产生8元的汽车后市场价值。在发达国家,汽车整体利润中20%为整车销售利润,20%为零部件供应利润,而其余的60%均在汽车售后服务领域中产生。换句话说,汽车后市场利润一般是汽车销售利润的三倍。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到2015年底,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突破1.7亿辆,每年的汽车销量均超过2000万辆。汽车的维修养护等后期需求,已经塑造了一个巨大的汽车后市场。截至2015 年底,全国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就已突破8000亿元。 由于市场潜力巨大,不少资本都看中了这片蓝海。自2014年以后,中国汽车后市场迎来了大规模的资本入驻。当年我国资本市场上有关汽车行业的相关投资达到150多件,其中多数投资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及汽车后市场两个领域。与前一年相比,2014年在汽车后市场方面的投资频次增加了9倍以上。而在2015年以后资本的涌入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 资本再一次向汽车后市场密集出手。例如,上汽集团倾力打造的中国汽车后市场O2O电商平台“车享家”宣布获得了A轮融资,资本规模达亿元级别。京东商城与北迈网签约,推进汽车零配件数据标准化进程,优化汽配供应链,深挖汽车后市场B2C的需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汽车后市场平台车码头也正在加大开店速度,加速市场布局。 行业发展形势 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约8000亿元,并由2015年“群雄逐鹿”的格局迈入2016年“合纵连横”的阶段。 1、消费以4S店及连锁店为主认可O2O模式 汽车维保渠道集中在4S店及连锁店,一线城市除广州外维保主要渠道均为4S店,其他城市连锁店比例相对较高。 买单主体影响渠道选择。有车险理赔的支撑,车主倾向于选择4S店;更换轮胎及油漆钣金等类别,自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一)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 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 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 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 万辆和 2,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和 %,高于上年同期和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 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收入水平方面,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不会出现急剧的增加或减少。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保有量偏低、刚性需求快速提升的二三线地区为汽车销量增长提供空间。截至 2016 年 6 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亿辆,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 46 个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达 6,000 万辆,占比全国汽车保有量三分之一,二三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在改善性、强制性报废及个性化购车需求驱动下, SUV、豪华车和新能源汽车等中高端细分市场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汽车消费升级趋势将会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2.

- 1 -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初创时期(1949-1965) 1920年代,中国人曾经自己研制过几辆小卡车,取名:“民生”牌,由于日本政府发动侵略战争而被扼杀在摇篮里! 1949年10月,中央重工业部机器工业局开始着手筹建新中国的汽车工业。1950年4月,重工业部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任命郭力为筹备组主任,孟少农、胡云芳为副主任。 1951年3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批准第一汽车工业筹备组改为汽车工业管理局,任命张逢时为局长,***为副局长。 1953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内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 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隆重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放置在厂区中心广场。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1956年7月,国产第一辆解放牌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 1956年10月14日,第一汽车制造长正时交工验收;15日隆重举行了开工典礼。 1957年12月,洪都机械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8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1958年9月,一汽试制成功第一辆CA30型2.5吨军用越野汽车,上海汽车装配厂(上海汽车装修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1956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决定成立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处。由饶斌、齐抗负责。 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时期(1966-1980)

1966年4月,第一汽车制造厂首批20辆红旗牌三排座高级轿车送往北京。1967年4月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破土动工,举行开工典礼大会。9月工程全面开工。 1971年12月,一汽试制成功60吨矿用自卸汽车。 1979年9月15日,兵器部嘉陵机器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嘉陵牌CJ50型摩托车。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八十年代) 1982年5月7日,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正式在北京成立,饶斌任董事长。 1983年2月26日,一汽隆重举行生产汽车百万辆庆祝大会。 - 2 - 1983年4月,国家纪委正式批准微型汽车定点方案。4月11日,第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国家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有一定比例的汽车产品自销权。 1983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1984年1月,《中国汽车报》正式公开出版发行。1月15日,由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WC )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1984年5月,国营长安机器厂与日本铃木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达成生产ST90系列微型汽车技贸结合引进技术协议。 1984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研究汽车工业发展问题,提出“我国汽车工业要有大的发展”。 1984年10月5日,二汽襄樊基地举行奠基典礼。 1984年11月,国家计委批准第一汽车制造厂20万辆总体规划方案。11月16日,上海拖拉机汽车公司和泰国正大集团香港易初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的上海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成立。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概况 ?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 万辆和2,802.8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6%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5 和9.0 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历程及目前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参考国外汽车市场营销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国内汽车市场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 在1994 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 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 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 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 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 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 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4S店,一些简单的销售服务、营销策略开始应用和发展。直到2002年全国轿车产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全年轿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几乎没有淡旺季之分,汽车销售形势似乎一片大好,近一两年来年,汽车市场产品极大丰富、降价史无前例,但车市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暴起来,多数消费者对购车仍报以观望的态度。车市陷入低迷状态。2006年中国汽车需求将增长15%-20%,产能将增长20%,预计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06年仍将属于买方市场,巨大市场需求背后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和大件消费品,其营销也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复杂。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2009年全球汽车产业集团排名 默认分类2010-04-08 09:39:25 阅读30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注:销量含重复统计,如上汽销量包含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大众也含一汽大众与上海大众。 随着雷诺-日产-戴姆勒汽车产业联盟成立后,汽车企业“拉帮结派”的情况可算是越来越严重。去年,菲亚特-克 莱斯勒,大众-铃木已经形成了联盟。 克莱斯勒的前总裁艾柯卡预言:全球汽车行业将会合并成为仅仅6家大型公司,他们将是通用、福特、日本汽车公司、德国汽车公司或者是一家法国汽车集团,以及剩下的其他公司组合而成的两三个公司。 如果对号入座,那么将是通用+上汽,福特+马自达,丰田+富士重工+大发+日野,大众+铃木,标致雪铁龙+宝马,雷诺+日产+戴姆勒,菲亚特+克莱斯勒+三菱。事实上,游离于联盟之外的就是本田和现代起亚,其它都格局已定,这实 际上意味着全球产业格局从“6+3”变成了“7+2”。 从全球来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汽车产业界有着“6+3”的格局,全球乘用车市场被6个汽车联盟和3个相 对独立的企业所绝对主导。 传统意义上的“6+3”,是指:通用+菲亚特+铃木+富士重工+五十铃;福特+马自达+沃尔沃;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菱,丰田+大发+日野,大众+斯堪尼亚,雷诺+日产+三星集团,另外有着本田、标致雪铁龙和宝马汽车。 然而时过境迁,传统意义上的“6+3”早在2005年开始就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首先,通用在2005年2月以15亿美元的代价放弃了菲亚特的股份;2005年10月,卖掉全部富士重工的股份;2006年4月,通用卖掉了五十铃的股份;通用在2006年和2008年分两次卖掉了所持的铃木的全部股份。 6大中的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也在2007年5月解体,戴姆勒以74亿美元出售了80%的克莱斯勒股权。而在2009年克莱斯勒破产重组之时,戴姆勒公司对所持克莱斯勒资产进行32亿美元的计提,彻底脱开关系。而在三菱中拥有的权益,也在2005年11月全部卖给了高盛,这一联盟宣告解体。 此外,福特出售了沃尔沃,更早之前,2008年11月,福特出售了所拥有的马自达20%的股份,这一联盟随着福特 与吉利正式签约后正式解体。 梳理新旧产业格局,这其中有一些显著变化,除了美国汽车的衰落、包括韩国汽车的崛起、中国汽车崭露头角。 原先“6+3”格局中,没有韩国企业。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作用,“韩国制造”面临的集体危机,韩国车企开始寻找买家。当时,现代收购了起亚、通用收购大宇、雷诺收购三星。 除了韩国企业外,通用入股菲亚特等一系列公公司,福特入主沃尔沃,戴姆勒奔驰重组克莱斯勒、雷诺日产同盟成立等等。从现在看,上一轮汽车产业格局从新划分,成功的案例仅有两个:现代起亚和雷诺日产。 作为10年产业周期的表现,在2008年,美国遭遇金融危机时,底特律三大开始了全球范围的产业重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