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福建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2013福建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1、行政裁决的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国家立法机关 D.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

2、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这首诗说明了( )
1

A.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
B.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联系

4、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做( )。
A.平件 B.加急件 C.特急件 D.急件

5、行政案件的审判权由( )独立行使。
A.人民法院 B.审判员 C.合议庭 D.审判委员会

6、小范因自己的手表丢失,怀疑是同桌小蔡所为,便要搜查小蔡的衣服口袋,小范的这一行为被老师发现后及时制止。小范的行为( )。
A.是合法的,因为这是维护自己财产权的行为
B.是非法的,因为这是侵犯小蔡人身自由权的行为
C.是非法的,因为这是侵犯小蔡荣誉权的行为
D.是合法的,因为这是小范找回手表的有效方式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 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C.绝对的观点和相对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8、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方法是( ) A.归纳演绎方法 B.分析和综合方法 C.矛盾分析方法 D.抽象和具体的方法
9、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10、行政案件的审判权由( )独立行使。
A.人民法院 B.审判员 C.合议庭 D.审判委员会

11、小范因自己的手表丢失,怀疑是同桌小蔡所为,便要搜查小蔡的衣服口袋,小范的这一行为被老师发现后及时制止。小范的行为( )。
A.是合法的,因为这是维护自己财产权的行为
B.是非法的,因为这是侵犯小蔡人

身自由权的行为
C.是非法的,因为这是侵犯小蔡荣誉权的行为
D.是合法的,因为这是小范找回手表的有效方式

12、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这首诗说明了( )
1

A.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
B.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 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C.绝对的观点和相对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14、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项规定体现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 )。
A.一致性 B.矛盾性 C.对立性 D.排斥性

15、现阶段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在( )。
A.一定范围内存在 B.一定时期内存在
C.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D.一定时期内的一定阶层中存在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7、行政裁决的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国家立法机关 D.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政机关

18、物质的运动是( )。
A.暂时的 B.绝对的 C.时动时静的 D.不可把握的

1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20、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量的变化 B. 一切变化和过程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事物范围的扩大
2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说明( )
A.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可能发生质变 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定限度的
2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23、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项规定体现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 )。
A.一致性 B.矛盾性 C.对立性

D.排斥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