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一、世界政治地理的形成
大约在16世纪以前,受自然地理环境特别是海洋的制约,地球上各个大陆之间基本还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在亚洲、美洲和非洲大陆上,某些地区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大陆封建帝国。
地理大发现开辟了东西方之间的海上航路,使人类社会从大陆时代向海洋时代过渡。它打破了以农为本、自给自足的地区性经济格局,使新旧大陆之间广泛的经济交往成为可能,世界开始联结成为统一的整体。伴随着欧洲人从文明世界的边缘走上前台,欧洲殖民统治和欺凌奴役的阴影,开始笼罩全球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1494年,在罗马教皇的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了第一份瓜分世界的条约《托德西利亚斯条约》。根据此条约,大致从亚马孙河口到里约热内卢划一南北线,所有新发现的海洋和陆地,在此线以西者属西班牙,以东属葡萄牙。
16世纪到18世纪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制度确立时期。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打败了封建专制制度,荷兰、英国和法国相继加入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的行列。18世纪末,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纷纷独立,美洲大陆的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与此同时,首先由英国开始,法、德、意、俄、美、日等国相继兴起产业革命。它们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大小不等的宗主国,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876~1914年,英、俄、法、德、美、日6国的殖民地面积增加了一倍以上,相当于这6个宗主国面积的4倍。
到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的世界政治地图已经形成。



二、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斗争形成的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地域结构及其表现形态。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不是亘古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继承性。首先,世界政治格局有一个形成、发展和变革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格局要代替旧的格局。其次,新格局的产生是旧有格局中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的结果,旧的格局在冲击下不断调整,并产生新的特点,逐步向新的格局过渡,因而新旧格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只有掌握旧的格局中各种因素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其特点,把握新旧格局演变的脉络,才能比较深刻地了解当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世界政治地图表现了一定时期各种类型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政治体系的区域划分和组合对立关系。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则可以体现区域或者全球政治现象的发展过程。意识形态斗争、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是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

原因。

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关于多极化的说法多种多样,但是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得到国际公认。与两极格局阵线分明、相互对峙、针锋相对和全面对抗的态势不同,多极化的世界政治地图呈现出既有矛盾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的复杂局面。应该说,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与两极格局的分化和瓦解相伴的。

1.苏联集团的分化。苏联和东欧国家原来就存在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矛盾。因为领土划分和确立势力范围方面的矛盾,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关系首先在1948年破裂。波兰在经济上照搬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匈牙利则紧跟苏联政策,搞个人崇拜。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发生骚乱,苏军甚至出兵布达佩斯,运用武力对两国加以控制和干涉。1960年,阿尔巴尼亚和苏联的关系破裂。1968年,苏联出兵布拉格,武装干涉捷克共产党改革进程。在远东地区,中苏关系在50年代后期出现紧张,60年代急剧恶化,两国甚至于1969年在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上游的珍宝岛发生严重武装冲突。

2.美国集团的分化。法国传统上是欧洲大陆型国家,与英美有一定矛盾。战后因经济困难和政治不稳,需要美国的援助和支持。50年代末,法国经济恢复并有新的发展,特别是戴高乐重新执政后,奉行独立自主政策,改善与中苏两国的关系,实现法德合作,注意发挥法国在西欧的核心地位。联邦德国和日本在60年代经济有很大发展,对原来依附美国的地位渐生不满,转而调整对外政策,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巨变,柏林墙倒塌,两德统一,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组织则减少军事色彩,加强政治职能。1991年苏联解体,以欧洲和德国分治、东西方冷战、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和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为特征的美苏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4.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在联合国中改变了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一些地区性大国如南亚的印度、北非的埃及、南美的巴西逐渐崛起,削弱了超级大国对地区问题的发言权和控制力。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一员,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中国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世界实力出现,甚至被视为触发从两极向多极转化的标志。

目前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想搞一极独霸,但没有经济实力;经济实力雄厚的欧洲和日本,前者向政治一体化迈进,后者一心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国际坐标未定、但地位和作用重要的俄罗斯,拥有1亿多人口、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实力;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高

速增长的中国;占全球4/5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五、合作和冲突是国家间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

地缘可以解释为边缘,是与地理环境相关的概念。关于合作,教材主要讲述一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基于地理的联系,为保证地区安全,摆脱超级大国的操纵和控制而建立区域性国际组织。关于冲突,教材则以阿以冲突为例,讲述地区冲突的地理因素。

从全球来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代国际政治的两大主题。第三世界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面对超级大国的争夺和干预,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联合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提高对本地区事务和问题的发言权和控制力。许多发达国家也不希望发生冲突和战争,它们强烈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因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诸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使得国际形势动荡不安。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继续存在,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2)美国、日本和西欧经济摩擦和贸易争端加剧,争夺世界经济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3)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恶化,南北关系紧张;(4)原先在两极格局下被掩盖和压制的国家间的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等,重新出现并日益突出,甚至酿成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