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时度假的起源及其正确定义(doc 13页)

分时度假的起源及其正确定义(doc 13页)

分时度假的起源及其正确定义(doc 13页)
分时度假的起源及其正确定义(doc 13页)

分时度假的起源及其正确定义(doc 13页)

度假产业产权式酒店相近业态的概念辨析

分时度假是国际上流行的度假产品形式,但在我国,对这一产品形态的理解仍存在许多歧见,而且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事实上,分时度假与产权式酒店和酒店式公寓分属不同业态,是不同质的,彼此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混为一谈。国内现在的产权式酒店大多只是概念的炒作而已,一些开发商动辄将它描绘成无风险、高回报的黄金投资产品是不正确的。酒店式公寓则在一些大城市有较多的成功先例,但它属于房产中的高端产品,因而也具有相当的投资风险。

最近几年,有关分时度假的报道越来越多,以它为主题的全国性大型研讨会也已经开了好几次了,国人对发展这一世界先进的旅游业态表现出了超常的热情。但遗憾的是,这一在国外获得飞速发展、并被实践证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度假产品形式,在我国却出现了南橘北枳的结果,有的甚至连其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楚,张冠李戴,断章取义,使这一本来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在我国一直停留在对概念的混乱争论与炒作上。一些最先试水的项目更是因为种种原因纷纷陷入困境,或者干脆收了一部分消费者的款项后销声匿迹,使媒体转而对它大加挞伐。一时间,“分时度假”四个字甚至成为和传销一样的欺诈行为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蓬勃发展中的房地产业也开始关注这一新鲜的名词,各种冠以“分时度假”的物业纷纷登场亮相,乱花渐欲迷人眼。其实,分时度假只是旅游度假的一种实现形式,它属于旅游业(确切地说是酒店业)范畴;而房产商所开发的“产权式酒店”或者“酒店式公寓”都是房地产的一种新的物业形态,它们与所谓的分时度假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将这三个不同层面、不同内涵、不同目标市场与经营方式的东西混为一谈,生硬地加以嫁接,除了吸引一时的眼球以外,并没有什么新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旨在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廓清,以便我们对这些披着时尚

国际上流传较广的两个定义:

¨美国佛罗里达州《分时度假房产法案》(Real Estate Timesharing Act CH721 Florida)中对分时度假的定义是:“所有以会员制、协议、租契、销售或出租合同、使用许可证、使用权合同或其他方式做出的交易设计和项目安排,交易中,购买者获得了对于住宿和其他设施在某些特定年度中低于1年的使用权,并且这一协约有效期在3年以上”,即称之为分时度假项目。

¨《欧盟分时度假指令》(European Union Timeshare Directive)中被定义为:“所有的有效期在3年以上、规定消费者在按某一价格付款之后,将直接或间接获得在1年的某些特定时段(这一期限要在1周之上)使用某项房产的权利的合同,住宿设施必须是已经建成使用、即将交付使用或即将建成的项目”。

三、传统的分时度假产品

传统意义上的分时度假是指在购买该产品后,在指定地点、指定时间免费使用住宿设施;在指定地点、选择时间免费使用住宿设施(时间选择并非完全随意,而是在一定的期限内选择,并且按先订先住的原则管理);或者选择地点、选择时间免费使用住宿设施,在这种情况下,时间选择仍要受一定的限制,住宿设施也确定为某种类型。

四、新型分时度假产品——分时度假交换

20世纪70年代之后,分时度假概念大量传入美国本土。当时经济繁荣时期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房地产商建器大批公寓房和度假别墅。7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机中,因油价上涨使美国经济进入紧缩期,房产大量闲置,房地产商急需解决积压房产的需求,客观上推动了分时度假产品在美国的发展。但引入分时度假概念并开始销售的美国经营者很快就发现一个问题:即产品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人们一旦购买了分时度假产品之后,只能年复一年地在同一度假地度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在分时度假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开发出

分时度假交换系统。拥有度假房产使用权的消费者,可以将自己的度假房产使用权,通过全球网络交换系统换取同等级别但位于其它地区的度假房屋使用权。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分时交换的概念从美国佛罗里达传播到英国和西班牙,分时度假交换系统的概念又回传到欧洲,这一概念的回传标志着这一产品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分时度假交换系统中,对于加盟的房产有明确的要求。如对于房间大小的一般规定是:度假饭店房间不小于18.6平方米;供两人住宿的套房在23.5平方米以上;供4人住宿的套房在41.8平方米以上;供6人住宿的套房60.4平方米以上;所有房间都必须备有单独卫生间,6人套房必须平均拥有1.5个卫生间。而消费者只需一次购买一定数量的“点数”,这些“点数”就成为他们选购产品的“货币”。他们可以使用这些“点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档次的度假村中灵活选择其“点数”所能负担的住宿设施。迪斯尼和希尔顿分时度假交换系统中均已采取这种模式。在分时度假设施的档次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如在豪华饭店住宿会员俱乐部,购买该产品的会员可在每年指定的期间内(一般是淡季),免费在豪华的度假地饭店住宿并使用娱乐设施,在其它时间入住享受折扣优惠。经济型饭店连锁交换系统,则是主要提供在经济型饭店中进行选择的分时度假产品。

除以价格区分的专项产品之外,一些以专项活动为主题的分时度假交换系统也开始形成,如高尔夫分时度假交换系统,专门选择有高尔夫球场地设施的度假村作为网络交换单位。

几个重要的概念:

¨点数点数制俱乐部用来测度房产价值的工具,点数多少与淡旺季、房产面积和度假地坐落地点有关。这种模式,相当于在度假地引入了一种新的流通手段。

¨点数制点数制(又称点数制),即顾客购买的不再是某处房产的一段时间的使用权,而是购买一定的点数(或称点数),以所购买的点数来选择消费标价已折合成点数的住宿和娱乐等产品。它可以推进全球化点数制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即通过点数制网络将各地的点数制俱乐部联合起来交换,使会员在度假需求上具有更大限度的自由选择性。

¨点数制俱乐部点数制俱乐部一般拥有几处度假地房产,不同房产有面积、档次等方面的差异。会员向供应商购买一定数量的点数,所有的住宿、娱乐产品也以点数标价。会员可以随意选择在一年的任何时间、选择网络内任意地点消费,并且对于房间的大小、住宿时间长短、每年来度假的次数等都可以自由选择。

五、分时度假的发展历程

世界上分时度假从源起到发展至今已经有40余年,在此期间具有重大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大致有:

¨20世纪60年代,法国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滑雪度假地首先开发了以分时销售的方式招揽客户,标志着分时度假产品的开始。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本土引入分时度假概念。

¨1974年,最早的交换系统出现。同年,RCI(Resot Condominiums International)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分时度假交换公司。这家总部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美国公司,在全世界90个国家拥有3300个分时度假村,会员家庭超过240万。

¨1976年,II(Interval International)公司组建。RCI和II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实力最雄厚的分时度假交换公司。

¨80年代初期,分时交换的概念从美国佛罗里达传播到英国和西班牙,分时度假交换系统的概念又回传到欧洲,标志着这一产品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0年代中期,90%以上的分时度假地都是专门为适应分时度假需求而新开发的,其发展规模也迅速扩大。

¨1984年之后,一批世界著名的饭店连锁集团和发展商进入这一领域,分时度假地房产的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990年,进入分时度假领域的迪斯尼公司率先推出了点数制(又称分数制)。

¨1992年,世界开发分时度假产品的度假村有3000处以上,拥有分时度假房产的家庭也达到近240万个。

¨1999年5月,RCI欧洲分公司完成了对点数制网络的检测,并于2001年前后将点数制网络推向全球。

¨1999年,全球分时度假物业销售额达到67.2亿美元,540万个家庭参与了分时度假网络。

¨1999 年8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提出天伦公司(天伦公司筹备组)在中国开发分时度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00 年9月,由首创集团、首旅集团和中旅集团联合发起组建的天伦度假发展有限公司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为首家享有全国经营权的分时度假专业公司。

六、分时度假的现状

(一)国外: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家分时度假集团,4500个采用分时制度的度假村,分布在81个国家,来自124个国家的400多万户家庭购买了度假权。分时度假房产业已成为年营业额65亿美元的全球产业。

主要企业及现状:RCI、II、万豪、希尔顿、凯悦、迪斯尼、美国度假协会(ARDA)、欧洲分时度假协会(ETF)等,发展形势良好。

(二)国内:刚刚起步。诸多企业开始对这一泊来的新旅游产品形态感兴趣,有关分时度假的消息频现于媒体,但由于对它存在许多错误的理解,有关解释大多含混不清,加上国内的市场与法制环境还没有使其健康发展的土壤,因此,一些先期试水的项目普遍只是在概念本身上红火了一把,其经营纷纷陷入困境。

主要企业及现状:

¨中房集团与美国RCI公司合作开发的网络系统中国房地产与分时度假联盟,挣扎于网络的建设和艰难的销售中;

¨首创旗下的天伦度假公司三年在全国设立100个度假村的计划已不知下文。

¨2001年,中国旅行社总社、中信安华集团、中宇集团、中股四家组成北京中安达旅游度假服务有限公司,计划在中国40个地方,每个地方建500栋别墅,建400到800个宾馆(每一栋房子都是160平方米,楼上有三个卧室,楼下是客厅、饭厅、厨房,两套半洗手间。度假卡是两万块钱一张,用40年,每年一

个礼拜。这样每年500块钱,再加上300块钱的物业管理费,一共是800块钱)。目前,由于资金不到位只在襄樊和山东建成两个。

¨其他企业还有:国内首家从事交换业务的“华夏之旅”、松散型饭店联合体“新旅网”、天津泰达度假交换有限公司(TRAC)、云南太阳度假交换有限公司、全旅运通(上海)度假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御都俱乐部等,运营状况都不理想,有些已经濒临破产。

七、我国发展分时度假产业的有利条件

从我国当前的宏观背景分析,与发达国家旅游分时度假系统产生初期的情况十分相似。不论是供给还是需求,都已基本具备了初期发展旅游分时度假交换系统的条件。

(一)房地产积压和饭店出租率下降

在经济过热时期,我国各地建起大批房地产项目,在经济调整之后,许多盲目开发的房地产由于价格高、市场定位不准等因素出现了严重的积压。据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这些城市还有6000多万㎡的商品房空置,商品房严重积压。这些积压的房地产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位于度假地和旅游城市。

房地产积压和接待设施出租率低的大背景为旅游分时度假交换系统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供给条件。与发达国家类似,可以通过将房地产项目转向和吸引度假地饭店加盟的形式,低成本发展旅游分时度假交换系统。

(二)度假概念逐步成熟

在我国,随着旅游消费的不断增长和旅游者的日渐成熟,经过初期单纯以观光为目的的发展阶段之后,度假旅游需求已经产生,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特别是城市周边的周末短期度假和节假日度假已具雏形。根据国际惯例的发展规律,度假需求从产生、发展到具备一定规模所需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我国在3~5年内,可望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度假市场。这一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将为旅游分时度假交换系统创造出旺盛的需求。

(三)可投资领域少,可利用资金相对充足

在我国,由于在工业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上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市场的威胁。在工业领域的投资需求不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领域内虽存在较大的资金需求,但由于经营单位分散,无法吸纳大额资金。资金需求较旺的第三产业中,投入产出效益好的产业也不多。所以,在总体资金短缺的背景下,对资金的有效需求却严重不足。近几年中,大量的资金投入市场空间相对狭窄的饭店业就是一个例证。在集团资金之外,我国城市居民储蓄居高不下,除对未来风险方面的预期过高等因素之外,没有合适的投资领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若能保持项目的良好运作,这部分资金也会对分时度假交换系统有很大的支撑力。

因此,对于市场前景良好的投资新领域,尤其是像旅游分时度假交换系统这样有国际成功先例的新概念,在基础条件发展成熟的条件下,不难吸引到市场上积极寻求项目的存量资金。

(四)已有多家大公司开始介入

在上述的背景下,我国已有一些组织开始介入旅游分时度假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除了开发分时度假产品和加盟国际网络的单体饭店、度假村之外,部分大型旅游集团和综合性集团已着手研究在我国建立大型旅游分时度假交换系统的可行性,并准备在条件成熟时拥有巨资进入。

八、我国发展分时度假产业面临四个问题

在具有一些比较有利的宏观背景和发展潜力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大规模发展分时度假产业时机还未成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政策性风险

按国际上开发旅游分时度假交换系统惯例做法,一般采用先销售消费权益卡、后购买(开发)度假村或者边售卡、边开发度假村的运作方式,加之发展大型分时度假交换系统所需的资金量较大,所以很容易被人与乱集资等国家政策明令禁止的行为挂钩,产生政策风险。

(二)消费预期较低

当前,中国国内的平均消费水平还没有达到分时度假的要求,在住房、汽车

等消费品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对分时度假的需求仅限于数量极小的高收入阶层。同时,由于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保险制度的不健全,居民普遍存在对预期收入降低、预期支出提高的心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居民对于旅游产品的消费也受到一定影响。

(三)近期度假需求不旺

我国旅游者对于度假产品的需求虽已崭露头角、但在当前的消费水平和发展阶段,旅游度假市场要发展到能够支撑旅游分时度假交换系统的规模,尚需假以时日。中国目前每万人拥有的分时度假会员数是周边国家中最低的,仅为0.6人,而美国是60人。客观条件的不成熟要求开发商承担起培育市场的责任。

分时度假产品要求消费者具有随机的长假期,但在中国由于带薪休假制度没有落实,我国居民通常只有春节、五一、国庆三个固定的休假期,因而分时度假产品的“分时”优越性得不到体现,结果势必造成消费者赶在节日期间集中消费,住宿权益得不到保证,反而形成对产品的负面印象。

(四)国际化障碍

对于把分时度假网络发展为国际产品的设想,存在着国际化方面的风险。例如,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间都没有免签证制度,我国购买分时度假产品的会员在出国签证方面还可能出现麻烦。

产权式酒店

产权式酒店由分时度假演变而来。不同的是由消费者或个人投资者买断旅店旅游设施在特定时间里的使用权,发展为进而买断产权而不仅是买断时段,即酒店将每间客房分割成独立产权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一般并不在酒店居住,而是将客房委托给酒店经营分取投资回报,同时还可获得酒店赠送的一定期限的免费入住权。但对产权式酒店来说,分时度假权益只是作为产权式酒店的附加值。

产权式酒店的回报率大小和风险高低完全取决于该酒店在未来的经营状况。

一、全球概况

据资料显示[WTO国际贸易组织,1996] ,全球产权式酒店1986~1995年

平均增长15.8%;1980年,有15.5万个家庭购买了全球500个旅游目的地的产权式酒店;到1995年,有35万个家庭购买了全球81个国家4000个旅游目的地的产权式酒店[Ragatzass.ciates,1992] 。80年代到90年代初,全球引入产权式经营的旅游目的地数量增长了6倍,90年代初,全球产权式酒店销售收入已达40亿美元,到2004年,全球产权酒店销售将达300亿美元。所有信息表明,产权式酒店将成为旅游及贸易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经营创新模式,同时成为最受大众家庭青睐的投资工具。

二、国内概况

在我国,“产权式酒店”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且多分布在深圳等沿海地区。“产权式酒店”已成为旅游经营业里一种重要的创新模式,也成为发达国家中备受中产家庭青睐的旅游投资方式随着国内经济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产权酒店在国内著名旅游及经济繁荣城市已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近两年已有几十家产权酒店诞生。如已成功运作并使业主获利颇丰的深圳雅蓝大酒店;在2002年完工的陕西汉中的“21世纪万龙大酒店”;倡导“e时代人性化商务空间”的厦门悦华酒店;“10%投资回报+房屋产权”、由新加坡开发的公寓式大酒店——青岛佳信大酒店;还有秦皇岛的维多利亚港湾,海南岛的三亚温泉大酒店,北京的快乐无穷大——龙庆峡(假日)乡村俱乐部、龙脉温泉等。

除极个别外,国内目前的产权式酒店普遍经营状况不良,开发商许诺的高回报率往往难以达到。(由上表可知,一般来说国内目前的产权式酒店如果要获得8%的年回报,则其平均入住率必须达到60%左右,而这正是中国3星级酒店的平均入住率。也就是说,在给予业主8%的年回报率之后,酒店管理公司本身将没有任何利润,这样的经营状况是不可能持久的。)

三、产权式酒店的实质

产权式酒店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开发商通过出售产权客房回笼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分散经营风险,并借助国际酒店网络提高客源质量,实现盈利。而投资房产者也可以跳出单一的“购房出租”模式,实现“异地置业”。

产权式酒店实际上为酒店起到了一个组合投资的作用。首先它不是集资形式的债务关系,投资这获得的是明确界定的产权;其次,它不是一般的购买房产,因为其产权除了单独界定的酒店中某间客房外,还包括酒店统一提供的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的享用权;第三,它不是股权,投资者自然不用承担酒店经营的风险,也不享有类似股东的权益。因此其实际意义是有效地解决了庞大的投资难于流动变现而个人闲散投资难于有效集聚之间的矛盾,从而寻找到两者双赢的结合点。

对投资者来讲,产权式酒店是一种风险小、回报稳定的投资方式,有明确的产权界定作为投资凭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增值预期;对宾馆酒店来讲,产权式酒店为直接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是实施滚动发展的有效措施;对当地政府来讲,又增加了新的税源。

酒店式公寓

酒店式公寓(Serviced Apartment)是融合了星级酒店的设施与服务、专业酒店管理公司的经营、提供低于酒店的价格和注重家庭特色于一体的自住式单位。其主要特征是:酒店式服务,强调经营管理,以及比较个人化的环境和家具。

一、酒店式公寓的市场定位

酒店式公寓主要的目标市场为四种人:长期出国的生意人(即外籍工作人员),长期在外的高级经营管理者,大企业的企划思想者,以及正在度长假的家庭。

结合中国的特点,酒店式公寓往往是购者不住(用于投资出租)、住者不购。

二、酒店式公寓的起源

酒店式公寓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和澳洲。当时欧洲老牌资本主

三、酒店式公寓在中国

酒店式公寓最早登陆中国是在90年代初的深圳。当时深圳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前沿,国际化程度最高、国际商务活动最活跃的特区,各家酒店式公寓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回报。

90年代后期,在北京、上海等地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中国大陆酒店式公寓的代表也出自这两个地方,如上海的雅诗阁、北京的财富中心、东方广场、福顿中心、国贸中心等。同时,在其他一些一二级城市也有零星面市或正在规划与开发。

如果区位合适,设计科学,价格适中,周边配套完备,有些代表性酒店式公寓的回报率和经营业绩可以达到比一般物业高一倍甚至数倍速的回报率,比如上海雅诗阁三居室的月租金高峰时达5000美元,年租金近50万元人民币。但由于酒店式公寓是以高度发达的商务活动会依托的,而目前国内这样的地方仍然屈指可数,同时,这一物业类型本身的专业化程度极高,对开发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加上售价普遍高达10000元/㎡左右,因而投资风险较大。从目前国内实践的结果来看,也是喜忧参半,忧多于喜。尤其是一些仅炒作概念的楼盘,销售状况并不理想。

四、酒店式公寓的规划设计原则

目前,市场上酒店式公寓的种类、规模、卖点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只要是真正的酒店式公寓,均应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换句话说,成功的酒店式公寓,一般都具备以下必备的特征):

¨地段应该选择在市中心的商务区;

¨大多设计在一个城市综合体内,以便通过“空间借用”提供充足的商务、休闲、社交及生活配套设施,做到资源共享;

¨户型设计不宜过大,一般以一居室、一室一厅为主,两室一厅为辅,个别项目有少量的三居室、四居室。但基本的家居功能要齐全,能满足第一居所的需求,注重家居氛围;

¨单元数量一般在150~200套左右,总建筑面积1~1.5万㎡最佳;

¨要有足够的公共服务支持系统,包括健身房、洗衣房、餐饮、酒吧、图书室、商务中心、智能化系统、豪华大堂、前台、控制室等。

[参考文献]

①刘赵平,《分时度假·产权酒店——饭店业和房地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②张泽一,《试析我国旅游创新中的分时度假》,[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4);

③罗守贵、张国安、高汝熹,《分时度假在中国的市场发展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

④魏小安、刘赵平、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⑤刘春鸣,《谈产权酒店、时权酒店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海南,2003;

⑥《产权式酒店热销隐含风险》,新经济,2003(3);

⑦贺飞、秦宜德,《旅游地产市场不温不火分时度假前景诱人现实尴尬》,中国房地产报,2003-12-17

⑧MacKinnon , J. G. “Critical values for cointegration tests,”in Long - run Economic Relationships: readings in Cointegration edited by R. F. Engle and C. W. J. Grang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 pp. 176 – 223.

⑨McCue, Thomas E. and John L. Kling, “Real estate returns and the macroeconomy: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date, 1972-1991,”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 Vol. 9 (1994), pp. 277-288.

⑩Renaud Bertrand, “The 1985 to 1994 global real estate cycle: An overview,” Journal of Real Estate Literature, Vo l. 5 (1997), pp. 13-44.

微积分起源发展

微积分的起源与发展 主要内容: 一、微积分为什么会产生 二、中国古代数学对微积分创立的贡献 三、对微积分理论有重要影响的重要科学家 四、微积分的现代发展 一、微积分为什么会产生 微积分是微分学和积分学的统称,它的萌芽、发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研究解决抛物弓形的面积、球和球冠面积、螺线下面积和旋转双曲体的体积的问题中,就隐含着近代积分学的思想。作为微分学基础的极限理论来说,早在古代以有比较清楚的论述。比如我国的庄周所著的《庄子》一书的“天下篇”中,记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三国时期的刘徽在他的割圆术中提到“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和体而无所失矣。”这些都是朴素的、也是很典型的极限概念。 到了十七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白尼创立日心说,伽利略出版《力学对话》,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规律--航海的需要,矿山的开发,火松制造提出了一系列的力学和数学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成了促使微积分产生的因素,微积分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是必然的。归结起来,大约有四种主要类型的问题:第一类是研究运动的时候直接出现的,也就是求即时速度的问题。 已知物体移动的距离表为时间的函数的公式,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反过来,已知物体的加速度表为时间的函数的公式,求速度和距离。 困难在于:十七世纪所涉及的速度和加速度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例如,计算瞬时速度,就不能象计算平均速度那样,用运动的时间去除移动的距离,因为在给定的瞬刻,移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都是 0,而 0 / 0 是无意义的。但根据物理学,每个运动的物体在它运动的每一时刻必有速度,是不容怀疑的。 第二类问题是求曲线的切线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来源于好几个方面:纯几何问题、光学中研究光线通过透镜的通道问题、运动物体在它的轨迹上任意一点处的运动方向问题等。 困难在于:曲线的“切线”的定义本身就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古希腊人把圆锥曲线的切线定义为“与曲线只接触于一点而且位于曲线的一边的直线”。这个定义对于十七世纪所用的较复杂的曲线已经不适应了。

童话的概念与起源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完全借助幻想来表现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理想、愿望。“童话”英语为fantasytale,即“幻想故事”(金山词霸为fairytale)台湾《中华儿童百科全书》中解释为: “童话就是写给小孩子看的故事,不过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这故事是想出来的最可爱的故事。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人来看待,让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朋友,让好的愿望能实现,让一切有趣的事情都能发生。” 童话源远流长,最早的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与传播。童话与神话传说有着渊源关系,都以幻想为主要特征。 神话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是远古时期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当原始人类由于生产力低下还无法解释给自己带来巨大危害、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的时候,他们就幻想在这强大的自然力背后,有一个能掌握和驱使自然的人,那就是神。人们凭借幻想去描述神的行为和生活,就产生了神话。随着社会发展,神话的表现内容不断扩大,发展到对宇宙的起源、生命的产生及各种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希腊神话中,地母盖娅生天父乌位诺斯,普罗米修斯用黄土造成了血肉之躯,智慧女神雅典娜给人以灵魂等;我国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攒黄土造人”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在对神的故事的叙述中,人们逐渐发现了自己,萌发了要描述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意志的愿望,同时又希望自己也能像神一样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意愿。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人们就幻想在另一个世界里去实现这一切,以此来排遣自己的渴望。由幻想造成的这种变异故事就是童话。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童话慢慢地演变成一种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寄托美好理想的方式。 创造神话与童话的幻想,都是以现实为依据的。神话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神,但不管千变万化,这些神都是按照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特征设计的,只不过形象是怪异的,力量是超人的;神话中的神化世界、鬼怪世界、天堂、地狱,都是按照当时社会来描摹的;神话中神与神之间的关系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异的体现。童话中的万物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童话中展示的神奇世界也都是源于生活而生成的。童话与神话根本的不同,是两者表现内容不同。神话描写神的故

汉族的发展和文化#精选

简单梳理汉族的发展和文化 班级:10政治(本)姓名:元通学号:20100304041091 如果问:“你是一个什么民族”?你可能说你是汉族,但对于汉族,你又了解什么?又知道一些什么呢?汉族在我们大家庭中是占大多数的,有多少人知道汉族的形成和汉文化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梳理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汉族的形成: 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汉族的起源是多元的,而且既有主源又有支源。炎黄集团是汉族的一个主源,正是因为炎黄集团与汉族有族源关系,汉族世代尊黄帝为鼻祖,称之为“人文初祖”;至今位在陕西中部的黄陵县,传说为黄帝之墓的黄帝陵,在数万株千年古柏的簇拥中耸立在桥山上,成为汉族起源的象征。 汉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夏、商、周、楚、越等族从部落到民族的发展过程,又经历了夏、商、周、楚、越等族

及部分蛮、夷、戎、狄融合成华夏民族的阶段,最后形成于汉代漫长而复杂的三个历史阶段。 1.夏、商、周、楚、越诸族的相继崛起,汉族的形成起始于夏、商、周、楚、越诸民族相继崛起。 2.华夏民族在大融合中铸成,作为历史上发生的东西,民族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是不断发展着,变化着。 3.汉族在“大一统”中形成。中央集权“大一统”封建国家更集中、更强大,使统一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使华夏民族完成了向汉族的发展和转化;华夏民族发展、转化为汉族的标志是汉族族称的确定,汉族之名自汉王朝始称。 总之,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潮流的席卷之下,杂居得愈久,民族心理沟通得愈深,汉族先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越快,汉族这个由许多民族混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发展,终于成为世界第一大族。

八年级生物下册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漂市一中钱少锋 杭信一中何逸冬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课标要求: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生命起源的四种学说,米勒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结论,其中米勒实验的原理及实验结论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教材中资料分析部分呈现的素材有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学说的观点,原始地球的大气特点和气候、地质条件,米勒实验的装置。 教学设计: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这是行星的形成。 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洋。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

“数学”简介含义起源 历史与发展

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 由于生活和劳动上的需求,即使是最原始的民族,也知道简单的计数,并由用手指或实物计数发展到用数字计数。在中国,至迟在商代,即已出现用十进制数字表示大数的方法;又至迟至秦汉之际,即已出现完满的十进位值制。在成书不迟于1世纪的《九章算术》中,已载有只有位值制才有可能的开平、立方的计算法则,并载有分数的各种运算以及解线性联立方程组的方法,还引入了负数概念。刘徽在他注解的《九章算术》(3世纪)中,还提出过用十进小数表示无理数平方根的奇零部分,但直至唐宋时期(欧洲则在16世纪S.斯蒂文以后)十进小数才获通用。在这本著作中,刘徽又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逼近圆周长,成为后世求圆周率更精确值的一般方法。虽然中国从来没有过无理数或实数的一般概念,但在实质上,那时中国已完成了实数系统的一切运算法则与方法,这不仅在应用上不可缺,也为数学初期教育所不可少。至于继承了巴比伦、埃及、希腊文化的欧洲地区,则偏重于数的性质及这些性质间的逻辑关系的研究。早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即有素数的概念和素数个数无穷及整数惟一分解等论断。古希腊发现了有非分数的数,即现称的无理数。16世纪以来,由于解高次方程又出现了复数。在近代,数的概念更进一步抽象化并依据数的不同运算规律而对一般的数系统进行独立的理论探讨,形成数学中的若干不同分支。 开平方和开立方是解最简单的高次方程。在《九章算术》中,已出现解某种特殊形式的二次方程。发展至宋元时代,引进了“天元”(即未知数)的明确观念,出现了求高次方程数值解与求多至四个未知数的高次代数联立方程组的解的方法,通称为天元术与四元术。与之相伴出现的多项式的表达、运算法则以及消去方法,已接近于近世的代数学。在中国以外,9世纪阿拉伯的花拉子米的著作阐述了二次方程的解法,通常被视为代数学的鼻祖,其

安全文化的概念起源及其内涵-13页精选文档

二、安全文化的概念、起源及其内涵 安全文化及其模式则是在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INSAG)提出的。众所周知,当今全球能源日趋贫乏,核能逐步受到各国的重视。据统计,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核发电量超过总发电量的70%。但是人们至今不会忘记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和1986年4月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安全地利用核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安全文化及其模式在核电厂成功应用,则迅速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对安全文化的极大兴趣。安全文化不断地被应用到城市防灾、减灾和一些企业安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出版物中,给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我国大部分专家认为:“安全文化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种社会的、大众的、开放的文化,在企业中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即企业要把实现生产的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以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为制约机制,以实现生产的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动力机制,建立起企业运行机制。 安全文化是一个由表面到本质,由形式到内涵结构严谨的系统。它由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精神智能层次和价值规范层次所构成。 器物层次:包括人类因生产、生活、生存和求知的需要而制造并使用

的各种安全及防护、保护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工具。 制度层次:包括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减灾安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一切制度化的社会组织形式及人的社会关系网络。 精神智能层次:包括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哲学、安全文学、安全艺术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安全或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理论。 价值规范层次:包括人们对安全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三、安全文化的发展及状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对于现代的安全系统工程,企业的事故预防不仅充分依靠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安全的硬手段,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科学的软技术。但是,过去尽管做了很多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工业社会还是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故痛苦,在经过深刻的反省和系统科学的分析后,人们发现,在安全文化提出之前,我们在事故致因的认识中,对于“人因”的认识还存在着深层次上的欠缺,这就是:在常规认识到的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这些因素的全面归纳,就是人的文化,人类的安全文化,她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和行为,从而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

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设计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与专家解读】 早期中华文明: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本课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二是了解中国早期国家特征。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要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认识。这里需要知道考古学家对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所作的区系划分,以及主要区系各自的特点。中国早期国家特征是指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统治特征(周朝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放在西周表述)。从石器时代到西周,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无法充分发挥,因此我们需要知道它们两者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了解中国早期国家特征是本专题学习的重点。早期国家与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国家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主要在于都是世袭王朝,具有职官、军队等国家机器;不同点主要在于以部族联合或分封制为基础,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不同点是理解早期国家“特征”的关键。由于夏朝缺乏直接资料,这方面的问题可以主要在商朝、西周讲述。商朝讲述“内外服”问题,亦可涉及神权政治因素。西周主要讲述分封制,显示出其比商朝进步之处。(引自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时空观念:了解史前时期的人类文明遗址的存在阶段与早期国家的朝代更迭;通过史前文明遗址图及商周形势图,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空间多元一体的特征,“中国”概念的变化对中华文化形成的影响,理解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史料实证:通过学习文明遗址考古资料,了解传世文献与考古材料相结合

汉族简介

汉族简介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是主体民族,约占全国人口92%。还有55个少数民族。汉族是外族对华夏族的称呼。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汉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民族迁徙和融合,使汉族不断得以发展兴旺,逐渐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中国各地皆有分布。 汉族,即广义的汉人,“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就史料记载汉族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远古的华夏部落,为当代中国主要民族。 在历史上, 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 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汉族又称为汉人、华人,唐人、秦人、桃花石。 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体族群。占中国人口90%以上,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4.5%。 汉族的人口如果从其族源夏民族算起开始约有200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时已有2000万人左右了。在汉族形成的两汉之时,汉族人口已达5000余万人,到唐代前期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之间,到北宋大观年间达

10441万余人(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11月版)。 汉族所用的汉语属汉藏语系。经过数千年的互动演化,现代汉语分为九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话、平话、晋语。 语言学界传统认为现代汉语分为七大方言,近几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此外,有的学者还将闽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的语言状态。尽管如此,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汉字,就没有汉族。 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 汉代以后,在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下,汉族人口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年)人口达1.5亿,(何炳棣

图形的起源与发展

图形的起源与发展 图形的发展可以说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以图画为手段,记录自己的思想、活动、成就,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行沟通和交流。当时绘画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欣赏美,而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被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媒介,这就成为最原始意义上的图形。 在人类社会的言语期与文字期中间其实还存在着一个图形期,如法国南部的洞穴艺术,据推测,洞穴中的图形要比埃及和中国的象形文字早3万多年。那时的人们为了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信息传递,设计了许多图画标记,以视觉符号的方式表达思想,并逐渐进行改良简化、相互统一,使它日趋完美。在北美洲印第安人的岩洞壁画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简练、具有标志化特征的图形符号。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图形标志也逐渐统一和完善起来,这时,文字产生了。文字的出现使信息可以跨越时间、空间进行广泛而准确地传播,使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就创造了利用木片在湿泥板上刻画的所谓“楔形文字”,基本属于象形文字。我国的中文汉字也是源于图画的象形文字,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陶器上,已经出现了类似文字的图形,如:日、月、水、雨、木、犬等等,与其代表的物象非常相似。古埃及也发明了以图画为核心的象形文字,这是原始图形向文字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随后,单纯的象形文字逐渐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为表现更广泛、更抽象的含义,人们开始采用表音、表意等其它

手法来创造更多内容的文字,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 与此同时,图形的发展空间却更加扩展了,各种标识、标记、符号、图样的产生,丰富了图形的内容。从西班牙古代摩尔人留下的建筑和镶嵌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虚实相生”的图样。中国的“太极图”是流传至今的典范图形。在我国民间还出现了多种多样、形式丰富的吉祥图形,如:双喜、四喜、连年有余、五福捧寿……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更给现代图形带来了广阔的天地,使其真正实现表述信息的广泛传播。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立体派绘画大师毕加索创作的《和平的面容》利用同构手法将和平的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同处一个时代的荷兰著名版画家埃舍尔更是对绘画的可能性作了大量的探索,以极大的兴趣研究和再现交错型图形,使一些语言无法表现的思想得以再现,创作了许多“智力图像”,如:曲面带、魔镜、天与水、昼与夜、瀑布、上升与下降等,对形态虚实的共存互换、平面和立体的空间转化、变形与写实的交错语言等形象进行了创造,扩展了视觉艺术的表现空间,表现出埃舍尔特有的视像思维的才能。 图形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超现实的自由创造,在版面设计中展现着独特的视觉魅力。在国外,图形设计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图形设计师的地位已伴随着图形的表达方式所引起的社会作用,日益被人们所认可。20世纪中期,世界各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图形设计大师,如日本的福田繁雄、等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智慧、促进了视觉语言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的礼仪起源和发展

中国的礼仪起源和发展 中国自古就以交际礼仪之邦着称于世,其漫长的礼仪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的草创时期、礼仪的形成时期、礼仪的发展和变革时期、礼仪的强化时期、礼仪的衰落时期、现代礼仪时期和当代礼仪时期等8个时期。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 1、礼仪的萌芽时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中,人类逐渐开化。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例如,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打扮自己。他们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 2、礼仪的草创时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 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不仅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并且开始从事农耕和畜牧。在其后数千年岁月里,原始礼仪渐具雏形。例如在今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生活距今约五千年前的半坡村人的公共墓地。墓地中坑位排列有序,死者的身份有所区别,有带殉葬品的仰身葬,还有无殉葬品的俯身葬等,此外,仰韶文化时期的其他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 3、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中国由金石并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金属器的使用,使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除消费外有了剩余并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因而出现阶级对立,原始社会由此解体。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5 世纪的夏代,开始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在此期间,尊神活动升温。 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不理解一些自然现象。他们猜想,照耀大地的太阳是神,风有风神,河有河神……因此,他们敬畏“天神”,祭祀“天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礼仪包含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若干准则,又是原始社会宗教信仰的产物。礼的繁体字“礼”,左边代表神,右边是向神进贡的祭物。因此,汉代学者许慎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谜语的起源与发展

谜语的起源与发展 一、什么是谜语? 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古时候称“瘦辞”或“隐语”。 谜语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解释。文义谜语是谜的统称,它包括文义谜(即灯谜)和事物谜(即民间谜),狭义的谜语仅指民间谜。 二、谜语的起源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那时各国大臣常用暗示、比喻的手法映射事物,以劝谏君主采纳自己的主张,逐渐形成了谜语。 开始的谜语只是一种人们打趣的方式,最后逐渐演变为一种谜语文化。 汉朝时,一些文人常用诗词、典故来制谜,出现了妙喻事物特征的事物谜和文字形音义的文字谜。 南北朝时,文人常以制谜、猜谜来斗智斗勇,制谜技巧日渐成熟。隋唐时谜语由民间进入宫廷,许多皇帝都喜欢猜谜。 北宋时期,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猜谜成为市民的一大乐趣。南宋时,每逢元霄节,人们将自己制作的谜语挂在花灯上,供人们边观灯边猜谜取乐。南宋都城临安的灯谜居全国之首,被誉为“灯谜之乡”。 明清时期元霄节猜灯谜更加盛行,并出现了研究谜语制作的专门机构。现在我们国家有“中国民间文艺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民团组织。 三、谜语的分类 一般地讲,谜语可以分为两大类(我们现在所说的谜语是指狭义的谜语),一类叫事物谜,就是常说的谜语;另一类叫文义谜,也就是常说的灯谜。 (一)事物谜 也叫民间谜语,儿童谜语。除了少量的字谜以外,事物谜的谜底大都是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和“物”。比如动物、植物、各种器具、用品、人体器官、自然现象、宇宙天体……它常常采用朗朗上口的民谣或者短诗歌的形式。比如: 猜字: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一个人,只有一寸长。打一字:府猜动物:有头无颈,有眼无眉,有尾无毛,有翅难飞。打一动物:鱼猜植物:有丝没有蚕,有洞没有虫,有伞没有人,有巢没有蜂。莲藕

力的概念的起源

力的概念的起源 通过下面一些历史材料的综合,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力的概念最初是人类在劳动中通过肌肉紧张的感觉而产生的.后被自然科学家借用而成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的概念是经过许多力学工作者的琢磨加工,逐渐完善起来的.从力的概念的产生到力的概念逐步明确的过程中,力与碰撞过程始终紧密地连系在一起一、《墨经》对力的认识 在公元前480-380之间,中国的墨翟(约公元前478—392)及其子弟所著的《墨经》一书,对运动和力有明确的定义.在力的概念及许多力学知识方面,走在同时代的前列.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辉. 墨家考察了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作用,看到人们通过肌肉的动作,如举、持、掷、踢、蹬,可以使别的物体发生位置移动,从而总结出肌肉力的概念.《经》第二十一条指出,:“力,刑之所以奋也.”这里“刑”同形,指人体,物体;“奋”,指克服阻抗而运动.奋字在古汉语中的意义是很丰富的,诸如由静到动,由慢到快;由下而上等等都叫做奋.因而墨家的这句话可理解为:力是物体由静而动,由下而上,或由慢到快的原因.这是对力下的一个很正确定义.由于力不易见,而重是显而易见的,人人都能看得到,所以,墨家又以举重为例加以阐明.同条《经说》指出:“力,重之谓.下、与,重奋也.”这里“下”是指物体下坠;“与”是举物向上.意思是说,重是一种力,力和重相当,物体下坠、上举,都是基于重的作用的运动. 墨家把力和物体运动的原因联系起来,初步认识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当时,这是对力的概念的很了不起的很重要认识.特别是墨家已把力和重联系起来,把重看成一种力,可以说这是人类对力的最早的理性认识.《经》第一百二十七条的《经说》还指出:“凡重,上弗挈,下弗收,旁弗却,则直下.”即认为自由落体的轨迹必坚直向下.说明墨家对重量产生的力观察研究得十分深入. 墨家对阻力、惯性,浮力以及墙体和梁的受力等都有精细的分析.对力的平衡,扛杆、滑轮、轮轴和斜面的力学知识也有深入的理解. 二、古代原子论中的碰撞作用观点 远在公元前,古原子论奠基人之一伊壁鸠鲁(Epicurus 公元前342—270)

《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外历史纲要》(上)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习目标】 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存在的时间、分布的空间、分布的特点,从而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认识石器时代中国的文化遗存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3、运用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对早期国家的特征等史实进行历史解释。【教材研读】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3、生产关系的变化 ⑴原始社会分期 ⑵生产关系的变化 ?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说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而也推动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原始社会分期 按组织形式划分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按石器制作技术划分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母系氏族社会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

二、从部落到国家 部落 (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大约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阶段(特征)代表人物制度 三皇时代(名称众说 不一,神话色彩浓厚) 伏羲氏、燧人氏、神 农氏 尧年老时,根据各部 落首领的推举和考 察,由舜继承其位。 这种称为“禅让制”。五帝时代(五帝后期 和龙山文化时代,史 称“万邦时代”) 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帝 尧、帝舜。 国家 (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夏(约公元前2070 年—约公元前1600 年;我国最早的奴隶 的制国家) 禹建立(禅让方式— 公天下) 启继位(父死子继— 家天下) 桀亡国(约公元前 1600年) 王位世袭制; 夏王(最高统治 者),中央设有行政机 构、军事机构、司法 机构、宗教机构; 对夏部落实行直 接统治,其它部落间 接统治。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纣亡国(约 公元前 1046年)商朝 时间人物制度势力范围重要成就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年汤建立(约 公元前 1600年) 内外服制 东到大海, 西及陇山, 南跨江汉, 北及燕山。 甲骨文、青 铜器等 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殷朝。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商代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流形概念的演变与理论发展

流形概念的演变与理论发展 一、引言 流形是20 世纪数学有代表性的基本概念,它集几何、代数、分析于一体,成为现代数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在数学中,流形作为方程的非退化系统的解的集合出现,也是几何的各种集合和允许局部参数化的其他对象。〔1〕53物理学中,经典力学的相空间和构造广义相对论的时空模型的四维伪黎曼流形都是流形的实例。 流形是局部具有欧氏空间性质的拓扑空间,粗略地说,流形上每一点的附近和欧氏空间的一个开集是同胚的,流形正是一块块欧氏空间粘起来的结果。从整体上看,流形具有拓扑结构,而拓扑结构是“软” 的,因为所有的同胚变形会保持拓扑结构不变,这样流形具有整体上的柔性,可流动性,也许这就是中文译成流形(该译名由着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学家江泽涵引入)的原因。 流形作为拓扑空间,它的起源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谁解决的?形成了什么理论?这是几何史的根本问题。目前国内外对这些问题已有一些研究〔1-7〕,本文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流形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上述问题给予解答。 二、流形概念的演变 流形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高斯

( C.F.Gauss,1777-1855)的内蕴几何思想,黎曼(C.F.B.Riemann,1826-1866)继承并发展了的高斯的想法,并给出了流形的描述性定义。随着集合论和拓扑学的发展,希尔伯特(D.Hilbert,1862-1943)用公理化方案改良了黎曼对流形的定义,最终外尔(H.Weyl,1885-1955)给出了流形的严格数学定义。 1. 高斯-克吕格投影和曲纹坐标系 十八世纪末及十九世纪初,频繁的拿破仑战争和欧洲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绘制精确的地图,于是欧洲各国开始有计划地实施本国领域的大地测量工作。1817 年,汉诺威政府命令高斯精确测量从哥廷根到奥尔顿子午线的弧长,并绘制奥尔顿的地图,这使得高斯转向大地测量学的问题与实践。高斯在绘制地图中创造了高斯-克吕格投影,这是一种等角横轴切椭圆柱投影,它假设一个椭圆柱面与地球椭球体面横切于某一条经线上,按照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东、西各3°或1.5°经线范围内的经纬线投影到椭圆柱面上,然后将椭圆柱面展开成平面。 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是为了使投影边缘的变形不致过大。当大的控制网跨越两个相邻投影带,需要进行平面坐标的邻带换算。高斯-克吕格投影相当于把地球表面看成是一块块平面拼起来的,并且相邻投影带的坐标可以进行换算。这种绘制地图的方式给出了“流形”这个数学概念的雏形。 大地测量的实践导致了高斯曲面论研究的丰富成果。由于地球表面是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椭球面,绘制地图实际上就是寻找一般

立体构成概念及起源

立体构成概念及起源 概念: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在立体造型中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即形态与形状的区别(知识点一)平面造型中我们称平面的行为形状,这个形状是物象的外轮廓。在立体造型中形状是指立体物在某一距离、角度、环境条件下所呈现的外貌,而形态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即形状是形态的诸多面向中的一个面向,形态则是诸多形状构成的统和体。形态是立体造型全方位的印象,是形与神的统一。 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所涉及的学科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造型、雕塑、广告等设计行业。除在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立体构成” 这门课程起源于 1919 年,是德国包豪斯学院在创办后确立的艺术流派: 包豪象斯构成理论: 在现代设计史上,包豪斯构成理论及其教育体系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成立于 1919 年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不仅有在建筑史上被称为设计经典的校舍,更有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思想。它奠定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成为现代设计师的摇篮.以至有人评价它是现代设计真正的开端。 包豪斯构成理论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欧洲的产业革命为它的产生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社会变革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催生婆,英国的产业革命在由手工转向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产品外观设计与产品的材料、工艺、结构、功能的矛盾急剧加深,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包豪斯以它敏锐的视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三、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规律进行; 这些无疑体现出现代设计的观念和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对当时设计思潮的批判和否定。包豪斯构成理论是美学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包豪斯构成理论教育的成功在于它的教育思想、教育审美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吸引了许多在艺术上卓有建树的大师加盟,使包豪斯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在校长格罗佩斯旗下,先后有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杜斯

辩论的起源与发展

辩论的发展与起源 只要有人与人相处的地方,就有辩论;只要有辩论的地方就有雄辩。雄辩,作为人类语言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寓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寓于人们本能的竞争潜意识之中;雄辩,作为辩论中一种独特的语言交流形式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雄辩在辩论中的特殊地位。 既然说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形式之一,那么,就可以说“辩”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雄辩作为辩论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人们的语言沟通中所起的作用也就非常重要了。 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正是人与人在相处之中无法躲避的竞争性、排他性和残酷性的反映。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胜与败的结果大抵是出于谋略加枪炮的对话;而在和平年代,枪与炮似乎不再为人们所崇仰。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因此就没有竞争了,人人都可以高枕无忧地去尽享天伦之乐了。 有赞成就会有反对;有建设就会有破坏;有深度就会有浮躁;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一样东西——语言。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即使把世界分成无数个具象的分支,那么,这无数的分支也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矛盾体彼此间的互相联系、互相排斥和互相依存中的一种载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属性,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导致不同的观点。这一切,都是产

生辩论的温床,也都是产生通过雄辩来宣扬某中立场观点的正确性的一种手段。 1. 西方之辩 其实,雄辩并不是近几年才发明出来的产物。仅就西方而言,早在古希腊时代,演说和辩论就破手社会重视,乃至连学校的教育也注重了多学生在演说能力方面和背诵名家警句方面的培养。这样,口若悬河者开始逐渐在社会上崭露头角。当时的雅典是比较开明的奴隶制城邦,政治上的民主、经济上的繁荣带来了思想领域的活跃。雅典学派林立,各种学说之间相互论辩极为盛行,因而,对有关“谈说之术”的研究也居于重要的地位。 公元前390年,苏格拉底在雅典创立了第一所修辞学校,对后世影响很大。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在其《苏格拉底、佛陀、孔子和耶酥》一书中曾经指出:苏格拉底的一生是“谈话的一生”。这位自诩为“雅典牛虻”的哲学家成天蓬头垢面,到处找人辩论,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记录苏格拉底辩论的一部分精彩的实录。 古罗马人先是传承了古希腊人的论辩风格,并将其推至各种领域,能言善辩、巧言令色者俯拾皆是,后经教育家们去粗取精,自成一体,使得演说论辩发展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不仅如此,古罗马还造就出一大批在语言修辞方面具有很高水平的雄辩家。西塞罗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演说和论辩造就了无数的辩士,辩士所及之处,也从先前的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物的起源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难点: 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方法: 1、教法:描述、讨论、资料分析; 2、学法: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 学生活动: 资料分析 教具准备: 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 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介绍“宇宙起源”的内容。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学生观察资料,分析讨论题 1、地球上的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 体,但是没有生物体赖以生存的气体---氧气,而现在的大气中,氧气的 含量占百分之二十一左右。 2、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火山爆发,熔岩横流,大气中缺少氧气,所以不 存在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3、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可以为生物体起源于太空这 一观点作证据之用。 4、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 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生命的起源是从无机物开始的这一说法就被 印证了。 小结:

物流概念的起源

物流概念的起源 人类社会有经济活动开始就有了物流,只是当时人们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文字定义。自18世纪末发明和使用汽车,使得运输业更加发达,推动和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从自货自运走向专业运输,产生了除生产和销售的第三方----专业运输者。50年代初,国外最早将物流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称"PD"及货物的配送,日本人将"PD"译为"物的流通"、"物资流通",后又称为物流、综合物流。 "PD"演变为"Logistic",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军队后勤保障供应系统中,成功地运用了"物流"技术,在军队的后勤供应中开创了物流的先河,美军后勤保障的英文名称为"LOGISTIC"。战后世界各地将"Logistic"替代"PD",中国将其译为"物流"。美军在后勤保障中成功地运用物流后,很快地又将此成果转化于工业上,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将"Logistic"用于工业,并用英文的"Logistic"(后勤保障)作为工业生产和销售的"物流"管理,"Logistic"就成了物流的代名词,并延续和流传于世界各国。物流被人们真正认识是二战以后,大约已有50年的历史。 物流发展的历程 广义上讲,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早在“物流”这样一个名词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其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物流随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由于大多数有关物流学及物流管理的著作都对物流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因此,有关物流发展历程的内容,读者可以参考《现代物流学》、《物流系统论》等著作,本书不再赘述。本书是从狭义的角度讨论物流的发展历程,即讨论“物流”这个名词产生之后的物流的发展历程。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物流发展及物流学科发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将物流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②第二阶段:20世纪60至90年代;③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物流的作用 关于物流的作用,概要的说,包括服务商流、保障生产和方便生活三个方面。服务商流 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就的那一刻,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除了非实物交割的期货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过程,即按照需方(购方)的需要将商品实体由供方(卖方)以适当方式、途径向需方转移。在这整个流通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继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物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商流活动都会退化为一纸空文。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物流的支持,就是这个道理。 保障生产 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物流活动,将所采购的原材料到位,否则,整个生产过程便成了无米之炊;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实现生产的流动性。就整个生产过程而言,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运输费用而降低成本,通过优化库存结构而减少资金占压,通过强化管理进而提高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使得有效达到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方便生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