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二一章一节习题

必修二一章一节习题

必修二一章一节习题
必修二一章一节习题

第一章第1节测试卷

1.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 .①②③为同素异形体

C .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 .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2.2008年由德、法、美及波兰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合成了非常罕见的4526Fe 原子,有关4526Fe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一种新元素B.4526Fe 与5626Fe 互为同位素

C.4526Fe 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D .这种铁原子发生衰变放出两个质子后变成4326Fe

3.(2010年枣庄市高一检测)32S 与33S 互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2S 与33S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

B .32S 与33S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 .32S 与33S 具有不同的电子数

D .32S 与33S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3C 和14C 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 .1H 和2H 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 .14C 和14N 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相等

D .6Li 和7Li 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5.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原子质量数为A ,含N 个中子,它与1H 原子组成H m X 分子。在a g H m X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a A +m (A -N +m ) mol

B.a A +m

(A -N ) molC.a A (A -N ) molD.a A (A -N +m ) mol 6.已知R 2+

核外有a 个电子,b 个中子,表示R 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 A.b a R B.a +b -2 a +2RC.a +b +2 a +2R D.a +b -

2 a -2R 7. 235 92U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235 92U 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

有关235 92U 说法正确的是( )

A.235 92U 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235 92U 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235 92U 与238 92U 互为同位素

D.235 92U 与238 92U 互为同素异形体

8.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

A .D 3O +

B .Li +

C .O

D -D .OH -

9.某氯原子的质量是a g,12C 原子的质量是b g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 /a

B .m g 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m /(aN A ) mol

C .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单位)

D .n g 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7n /b

10.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11.从某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反映出

A.质子数和中子数B.质量数和核外电子层排布的电子数

C.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层排布的电子数D.中子数和电子数

1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13.在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共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14.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A.Al3+B.Mg2+C.Be2+D.H+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H)

C.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16.在1~18号元素中,同一原子的原子核外的第三电子层和第二电子层所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是()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大于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H,He)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D.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8.有a X n-和b Y m+两种简单离子(a、b均小于18),已知a X n-比b Y m+多2个电子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一定是含有3个电子层的元素B.a-b+n+m等于10或等于16

C.Y是质子数不大于5的元素D.Y不可能是含2个电子层的元素

19.35Cl是氯的一种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5Cl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8B.1

18mol的

1H35Cl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 C.3.5 g 35Cl2气体的体积为2.24 LD.37Cl和35Cl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20.A元素原子的第二层比B元素原子的第二层少3个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与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A2B3B.BA2C.AB4D.B3A2

21.(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包含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_______。

(2)对31T1828O分子及其所含的原子完成下列填空:分子内的质子数是_________,分子内的电子数是______,分子内的中子数为______,分子内各原子的质量数之和为_______。22.对于有关3517Cl-微粒,请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所含质子数______;中子数______;电子数_____;质量数______。

(2)该微粒与3717Cl的关系是_______同位素_________。

23.(2010年九江高一检测)某元素的同位素A Z X,它的氯化物XCl2,1.11 g溶于水制成溶液后,需用1 mol·L-1的硝酸银溶液20 mL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试计算:(1)Z值和A值;

(2)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4.下列各小题中的物质均由核电荷数为1~10的元素组成,请填写分子式:

(1)最外层有4个电子的原子和最外层有7个电子的原子结合的分子是________。

(2)L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和只有1个电子的原子结合的分子是________。

(3)由两个原子核10个电子结合成的分子是________。

(4)由5个原子核10个电子结合成的分子是________。

25.画出下列各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二价金属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第三层电子数之和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

(3)质量数等于24,质子数等于中子数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

(4)得到1个电子能达到Ne原子结构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

26.(2010年河南郑州市高一检测)已知4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A>B>C>D,A 与B形成的A2B型的化合物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且其电子总数为30,C和D可形成4核10电子分子,请回答:

(1)4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C、D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7.已知X、Y、Z都是核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依次递增。X原

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

(1)X的名称是________,Y的名称是________,Z的名称是________。

(2)由Y和Z组成,且Y和Z的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

(3)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X2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_

和________。

(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4∶2∶3,该盐

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

第一章解三角形 章节总体设计 (一)要求 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1.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章重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且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示范、引导。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的知识,就是“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及其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设置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2.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加强与前后各章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复习和应用已学内容,并为后续章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能使整套教科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高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本章内容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从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新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思考题 (修改稿) 1、什么是水土保持林? 以调节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保障和改善山区、丘陵区农林牧副渔等生产用地、水利设施。以及沟壑、河川的水土条件为经营目的地森林。 2、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 ②成活率、保存率低。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 解决的问题 ③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太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 ④科学研究远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 ⑤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 ⑥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 ⑦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治轻管 3、水土保持林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防护作用:调节地表径流作用、水源涵养作用、减灾作用;固持土壤、地表侵蚀防治作用、重力侵蚀防治机理与作用;区 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对气候要素的影响。 2)营林技术:立地条件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造林密度与种植点配置、整地技术及季节、造林方法与季节、幼林 抚育管理。 3)空间配置技术:防护林体系及林种划分、坡面配置、沟道配置、水边周围配置、径流林业、快速绿化。 4、简述水土保持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①优质高产林木生长木材形成的机理及调控 ②森林植被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 ③森林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基础理论研究

④土地荒漠化形成的生态学机制 ⑤森林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的研究 ⑥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预防机理的研究 ⑦人工生态林植被演替及近自然人为干扰机制研究 ⑧林木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⑨林业生态工程构建与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⑩荒漠化预防及综合治理技术 11 优质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 12 经济林、竹藤、花卉良种栽培与高效利用技术 13 森林灾害防治技术 14 美国的“新林业” 15 德国的“近自然林业” 16 印度的“生态林业” 17 以色列的“径流农林业” 5、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是什么? 降雨、水分贮存、径流、水分消耗 6、降雨的三次再分配是什么? 1)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下木、灌木和活地被物) 2)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 3)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 附:(1)林冠截留作用* 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2)林冠截留量 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 (3)截留率 该时段内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之比。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3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③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算法的概念(p5) 1. 解;第一步:输入任意正实数r,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输出圆的面积S 2. 解;第一步:给定一个大于l的正整数; 第二步:令; 第三步:用除,得到余数; 第四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成立,则i是n的因数;否则,i不是n的因数; 第五步:使的值增加l,仍用表示,即令; 第六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P19) 1.解;算法步骤: 第一步,给定精确地d,令i=1 第二步,取出的到小数点后第i位的不足近似值,记为a;取出的到小数点后第i位的过剩近似值,记为b, 第三步,计算 第四步,若m

1.1算法与程序框图(P20) 解; 题目:在国内寄平信(外埠),每封信的质量x (克)不超过60克时的邮费(单位: 分)标准为,试写出计算邮费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算法如下: 第一步,输入质量数x 。 第二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输出y=120,否则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判断 是否成立,若是,则输出y=240,否则,输出y=360,算法结束。 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

(注释:条件结构) 2.解:算法如下: 第一步,i=1,S=0. 第二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执行第四步。 第三步,,i=i+1,返回第二步。 第四步,输出S. 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 (注释:循环结构) 3. 解:算法如下: 第一步,输入人数x,设收取的卫生费为y元。

(完整版)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c =,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思考题汇总

四、思考题 1.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1、地方立法工作。 2、人大监督工作 3、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和重大事项决定及重要人事任免工作。 4、地方政权建设。 2.贵州有哪些土壤类型,耕作条件有哪些特点? 答:贵州的土壤类型有:地带性土壤;非地带性土壤;耕作土壤 条件:1、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少,宜林地广,耕地少 2、耕作条件较差,中低产田面积广 3 、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更低后备资源不足 4、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 试述贵州能源的优势及自然风光的特点? 答:能源资源是指自然界可供开发利用、能产生能量的物质。贵州能源富集,主要有水力资源和煤炭资源组成,形成了水媒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资源优势。特点:1.森林美景多, 2.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 4、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P50~51 答:因为(1)、明朝时在贵州建立了行省,是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2)、在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是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5.试述中国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重要作用; 答: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历时6年之久,先后攻克32座县城,纵横驰骋于全省五分之四的地方,震撼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在转战贵州的期间,宣传北上抗日、反蒋抗日统一战线等主张,对团结贵州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6.“三大”战略的具体含义; 答:制定和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开饭带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7、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P64~65 答:“三线建设”改变了贵州的产业建设;经过“三线建设”,在贵州建成了航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鉴赏能力、以及初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梳理课文,探究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方法,在用问题推动学生思维深入的过程中推进课堂内容,形成鉴赏能力,再通过训练力求提升更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客观辨证地、客观地、理性地分析特定环境下人物性格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梳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人物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赏析。小说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的鉴赏与写作运用。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学案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一、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其中正面描写包括、、、、。 二、梳理作者塑造王熙凤的角度:、、、。 三、课前自主探究 1、请用一句话概括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2、王熙凤的出场给林黛玉什么感觉?这里用到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 3、从着装的色彩和饰品两个角度分析王熙凤服饰的特点。你认为,这样的服饰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4、我们透过林黛玉的眼睛看王熙凤的容貌,会有什么感觉? 5、找出文中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分析其作用。

四、课外积累《红楼梦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 一场辛苦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在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小说的环境和情节,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小说的第三大要素——- 人物。 这些人物中有一位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人称“胭脂虎” ,她 是谁呢?王熙凤。那这节课就看看,我们透过林黛玉的眼睛会看到怎样一 个王熙凤。 二、内容探究 首先来看大家的课前梳理:作者从哪些角度塑造王熙凤的?学生展示梳理结果: 四个方面:写出场、绘肖像(服饰,容貌)、见黛玉、回王夫人。接下来请大家展示自主探究的成果。 探究一:写出场 【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1、请用一句话概括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人未至而声先至) 2、王熙凤的出场给林黛玉什么感觉?这里用到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 “放诞无礼”。对比。把她的“放诞无礼”和其他人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作对比,突出了她大胆泼辣的性格,以及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探究二:绘肖像 服饰 【自主探究】从着装的色彩和饰品两个角度分析王熙凤服饰的特点。你认为,这样的服饰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答案(人教版)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 Mg2+、Fe2+、Cl-、HPO 42-、SO 4 2-、HCO 3 -)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 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 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四)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五)思考与讨论2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 2 与H 2 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 2 +H 2 O H 2 CO 3 H+ + HCO 3 -。 HCO 3 -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 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 2 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 2分压大于肺泡中CO 2 的分压,CO 2 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六)练习 基础题 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问题探讨 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 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 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 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拄、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 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鬲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董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槪括。 三、教学用具 (1) 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槪括。 (2) 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 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 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 特点是什么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毎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

森林培育思考题

1.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 素、生物因素。 2.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 林地段的组合 3.荒山荒地: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或在多年前森林植被遭破坏,已退化为荒山或荒地植被 的造林地 4.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5.森林培育阶段: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培育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郁闭成林、成熟、主伐更新的整个培育过程,是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建设事业。 6.立地指数法:在有林区,评价造林地立地质量的方法之一,是采用林分基准年龄时上层木所能达到的平均高度作为评定宜林地立地质量的指标(即立地指数法)。 7.林种:是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通常按照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来划分。 8.林木生长:林木由种子萌发,经过幼苗时期,长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林木,这就是林木的生长。 9.林木个体发育:即林木器官、组织或细胞在质上的变化,也就是新增加的部分在形态结构以至生理机能上与原来部分均有明显区别。在高等植物中,发育是指达到性机能成熟,指林木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质变现象。 10.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11.生态学特性: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 12.林学特性:主要是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3.林分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的株数。 14.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15.森林潜在生产力: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可称为气候生产力。(形成气候生产力的约束条件是自然森林植被与此气候条件相适的,而且其他各方面的条件都处于最佳状态),考虑立地:气候一立地生产力。 16.林分结构: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包括组成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年龄结构。 17.林木生长量:是指一定间隔期内林木各种调查因子(如树高、直径和形数等)所发生变化的量。 18.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polarity)。林木各种器官的极性强弱不同。一般来说,茎的极性较强,根和叶的极性都很弱或不明显。 19.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茎的极性较强,根和叶的极性都很弱或不明显。 20.定量间伐方法:根据林分的生长与立木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按照合理的密度,确定砍伐木或保留木的数量,称之为定量间伐量。 21.定性间伐方法: 根据林木分级情况,按利用观点预先确定间伐方法和采伐对象进行的间 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 大表姐贾元春 表兄贾宝玉 三表妹贾探春 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 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二、学习班小说,我们仍然要抓住小说的情节链。让学生装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点拨: 本文的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的行踪:

树木学思考题 北林

绪论和总论部分思考题 1.简述树木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2.植物分类学发展大致经过哪4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 3.克朗奎斯特系统将木兰纲分为6个亚纲,主要依据哪些性状? 4.简述树木分类所依据的主要性状有哪些? 5.植物种是怎样定义的? 6.树木的生命周期分哪几个时期,如何划分? 7.什么是树木年周期?观测树木物候有何实践意义? 8.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有何区别和联系? 9.何为植物的生活型和生态型? 10.试述中国木本植物的分布区特点及其代表性树种。 11.试按树种的经济用途分类,每类举出你所熟悉的2个树种。 12.按树种的生态要求(光、温、水、土壤酸碱度等)举出你所熟悉的2个树种。 裸子植物门部分思考题 1.简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简述裸子植物4个纲的区别点。 3.简述松杉目的主要特征。 4.松科、杉科和柏科有哪些主要不同点? 5.试述裸子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6.松属依据哪些特征区分为3个亚属? 7.说明红松和油松的水平分布区。 8.云杉属和冷杉属如何区分? 9.举出5种中国特有的裸子植物。 10.水杉的发现在科学和林业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11.柏科分为哪3个亚科?依据哪些性状? 12.简述侧柏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和用途。 13.圆柏属和刺柏属如何区别? 14.罗汉松、红豆杉和三尖杉从种子上如何区分? 15.麻黄有何经济用途?它的哪些特征表现出进化性? 木兰亚纲部分思考题 1.简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根据哪些性状认为木兰科是比较原始的类群?

3.试述木兰科和樟科有何异同点。 4.木兰属中多数树种分布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秦岭、淮河有哪些天然分布种?分布在什么地方?你知道北方引进栽培的有哪些树种,生长情况如何? 5.鹅掌楸属共有个种,间断分布在哪两个地区? 6.简述樟树的主要特征,分布范围及其经济用途。 7.木兰亚纲中有哪些树种是珍贵的用才树种、观赏树种或其他经济树种? 8.从形态上如何区分楠木属和润楠属及山胡椒属和木姜子属? 9.八角是著名的调味香料,同属的莽草却有剧毒,二者如何区分?八角主要产于什么地区? 10.小檗属植物有何经济用途? 金缕梅亚纲部分思考题 1.金缕梅亚纲有哪些单形科?简述它们的特征及分布。 2.简述金缕梅亚纲的特征,为什么说金缕梅科是本亚纲的演化中心? 3.杜仲有哪些经济价值? 4.榆科在本教材中介绍了6个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桑科和榆科有何异同点? 6.核桃的果实属哪个类型?由哪几部分组成? 7.简述板栗的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为什么人们称它为铁杆庄稼? 8.壳斗科我国有几个属?简要说明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 9.桦木属和桤木属如何区分? 10.木麻黄科和麻黄科如何区分? 五桠果亚纲思考题 1.茶科树种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及资源利用上有何意义? 2.如何识别椴树?椴树的经济用途有那些? 3.杨柳科中国有多少属和种?主要分布在那些地方?杨属5组如何区分? 4.北方杜鹃花科植物有哪些主要用途?已开发利用的有哪些种类? 5.柽柳科北方常见有哪几个属?如何区别?简要说明柽柳科树种共同的生态学特征? 蔷薇亚纲思考题 1.蔷薇亚纲最突出的特征有哪些? 2.绣球花科中常见的有哪些观赏花木? 3.蔷薇科4个亚科如何区分?

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_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农林复合技术原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农林复合系统? 复合农林业,又称农林复合系统,是一种采用适合于当地栽培实践的一些土地经营方式,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将作物与林木或牲畜同时结合或交替生产,使土地生产类得以提高的土地持续利用系统。 2、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时期? (1)原始复合农林业萌发时期 大约发生在旧石器时代中后期,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是刀耕火种,可称为游耕或轮垦方式。 (2)传统复合农林业形成时期 发生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经历公元前25~21世纪)。 (3)现代复合农林业蓬勃发展时期(解放后,上世纪50年代——至今) 3、我国现代农林复合业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1)原始的复合农林业萌芽时期(旧石器时代的中后期——新石器时代) 方式:①游耕:在开垦的地上种植农作物,1—2年后另寻土地开垦种粮。②轮垦:在同一个地方间隔若干年重新复垦。 (2)传统能力复合形成时期(公元前2000年前后开始——解放前) 该时期,缩短土地休闲期,延长耕作年限,使得森林减少,所以需人工种植林木,实行农作物与经济林间作。 夏朝:出现以家庭为单元的私有制农业→春秋战国时期:庭园经营、间作套作→东汉:在人、水的情况下形成桑基鱼塘→唐宋时期:“麦桑复合”→清:“桑、羊、猪、渔结合”、桑、羊(湖羊)互惠结构 (3)现代复合农林业蓬勃发展时期(解放后,上世纪50年代——至今)

①局部试点,重点突破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初——50年代末) “防沙治沙,保护农林业生产”、“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 ②扩大规模,普及推广阶段(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期) “改善农田小气候,防御自然灾害”,此时期出现了“综合防护林体系思想”,次时期防护林的特点:窄林带,小网格为主。 ③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 “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简称“三北局”,位于宁夏。 “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 4、什么是农林复合系统的物种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食物链结构?及技术结构? (1)物种结构:是指复合农林业系统中生物物种的组成、数量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 (2)时间结构:是指复合系统中各种物种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的积累与资源环境协调吻合的状况。(3)空间结构:是指复合农林业系统各物种之间或同一物种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可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4)食物链结构(营养结构):是生物间通过营养关系连接起来的多种链状和网状结构。 (5)技术结构 利用人的智慧,来调节系统。 5、简述农林复合系统的基本特征? 相对单一物种而言: (1)多样性 (2)系统性 (3)复杂性 (4)集约性 (5)稳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其稳定性) (6)高效性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课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专业班《文化与生活》第三课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计42) 1.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也是——的集中表达。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B.民族文化民族情感 C.民族精神民族信仰D.民族生活民族习惯 2.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的多样性 A.民族文化B.民族习惯C.国家精神D.国家文2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百花园。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④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B.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5.故宫、泰姬陵、巴特农神庙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它们的不同建筑艺术体现了建筑文化的A.多样性B.社会性,C.趋同化倾向D.积极作用 6,我国为抢救和保护珍贵和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发布《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通知》之后,全国已提交名录项目多达1 315项,其中501个推荐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予以公示,珍贵实物云锦织机、高山木雕、仿宋针灸铜人以及传统艺人的制瓷、染织、刺绣、等技艺展示也与百姓实现了近距离接触。该活动 A.是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B.有助于强化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C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掌握民间艺术D.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7.中华民族是一个敬尚祖宗的民族,但许多国人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继承,值得庆幸的是不乏有珍视古人遗存者。之所以珍视古人遗存,是因为 A.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C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D.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的 8. 9.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D.网络技术的推广10.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段,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 ) 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 C: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思维也不知不觉进 入了我们的生活中。这主要说明( ) A.我国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B.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林业经济学思考题

林业经济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1、林业的概念 是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合理利用,从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并且能够持续经营森林资源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生产部门。 2、为什么说林也是有多重产业属性 (1)生物性的物质生产 (2)采伐、采集性的物质生产 (3)工业性的物质生产 (4)间接性的物质生产 (5)非物质性的生产 (6)为教育科研服务 3、林业的根本问题、特点 林业的根本问题就是科学地、正确地处理好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关系 林业的特点: (1)周期性、自然性、再生性 (2)风险性 (3)效用多样性 (4)社会性 4、林业在社会经济中主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多种产品的物质生产系统 (2)农业物质产品的保障和支持系统 (3)人类生活环境的保障系统 (4)全球生态平衡的维持系统 5、什么是林业碳汇? 林业碳汇:一般指从空气中消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 6、胡锦涛在09年9月对林业下的任务 “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7、我国森林覆盖率建国前、现在 8.6% 20.36% 1、1961年国家颁布《关于研究林权、保护山林和发展林业若干政策的规定》谁造谁有的政策 2、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 3、1981年林业“三定”工作,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机制 3、简述我国林业建设的重点 (1)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3)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 (4)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5)要严格保护生态多样性 (6)要大力保障木材供应 (7)要大力发展木本粮油

《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三.doc

《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三、课时:五课时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宁府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荣府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二姐贾迎春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大表姐贾元春 表兄贾宝玉三表妹贾探春3456 2019-03-3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三、课时:五课时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

必修3思考题答案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问题解答 【想一想】古代没有形成真正科学而系统的生物学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有: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生产力发展水平底;神学、宗教、传说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近代科学认识和方法还未出现。其中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受宗教神学的影响。?【想一想】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给我们的启发有哪些?达尔文在考察中得出的结论和林耐的结论有什么不同? 启发: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同:林耐认为生物是神创的,因此物种是不变的。达尔文则认为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生存竞争,通过自然选择,最适者生存下来。 ?【议一议】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这种说法对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提示:对。说明理由时要联系牛顿和达尔文的成就给神学的打击。如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它证明了今天的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延续亿万年的发展过程的产物。 ?【自我测评】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进化论是怎样传入我国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核心观点是: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生存竞争,通过自然选择,最适者生存下来。 ?1894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在《国闻报》的增刊上发表,系统地介绍了进化论。进化论传入中国,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阅读与思考】上面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反映的是达尔文进化论从出版后到20世纪以来遭到巨大的抵制。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宗教习惯的影响很大;科学的发展是艰难而曲折的;要学会分辨真理,相信科学。 ?从时代背景分析,你认为上面两段文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否存在差别?为什么? ?有差别。材料二中所表现的反对和抵制较之材料一要小一些。随着时代发展,科学在进步。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问题解答 ?【议一议】大机器工厂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提示:用机器进行生产;实行工厂制管理;使用蒸汽机作动力。 【议一议】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从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国际格局变化和科学文化事业进步等方面分析影响。如经济上: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迅速推广后,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读一读】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看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艰辛历程正是这句话得到真实写照。它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就必须依靠勤奋的努力。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发明的? 发电机、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内燃机、柴油机、电报、塑料、人造纤维、人造染料等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