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竞赛讲义)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竞赛讲义)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竞赛讲义)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竞赛讲义)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赛点简索】

●非金属元素的周期表中右上方(氢在左上方)。非金属元素价电子数较多,原子半径较小,易得电子,因此常表现出氧化性。

●非金属元素氢、氟、氯、溴、碘、氧、硫、氮、磷、砷、碳、硅、硼等十三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含氧酸盐的性质和重要反应)。

●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硼的特性及硼烷的结构和性质。

●含氧酸酸性强弱的递变规律以及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水溶液中的常见离子的颜色和定性鉴定和分离。

【热点难点】

在所有的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中,非金属占22种,除氢以外都位于周期表中的p区。它们为数虽然不多,但涉及的面却很广。首先是化合物种类繁多。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中,丰度最大的是非金属。80%以上的非金属在现代技术包括能源、功能材料等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突出的为氢作为能源,硅作为半导体材料,石英光纤作为通讯材料,还有特种功能陶瓷等等。在超导、激光、生物医药等高技术领域,非金属起着与金属同等重要的角色。

1、非金属单质的结构

非金属单质的晶体结构大多数是分子晶体,也有少数原子晶体和过渡型的层状晶体,但不论是哪种晶体类型,分子中的原子间大都是以二中心二电子共价键相结合的,每种元素在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数目大多数符合8 – N规则,即以N 代表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数,则该元素在单质中的共价数等于8 – N。对于氢、氦则为2 – N。

稀有气体的共价数为8 – 8 = 0,形成单原子分子。卤素为8 – 7 = 1,每两个原子以一个共价键形成双原子分子。氢的共价数为2 – 1 = 1,也属同一类型。ⅥA族的硫、硒、碲为8 – 6 = 2,形成二配位的链形或环形分子,ⅤA族的磷、砷则形成三配位的有限分子P4、As4或层形分子如灰砷、黑磷等。ⅥA族的碳、硅的8 – 4 = 4,则形成四配位的金刚石型的结构。

2.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

卤素与水的反应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卤素置换水中的氧:2X2 + H2O = 4H+ + 4X-+ O2

其二是卤素的水解反应:X2 +H2O H+ + X-+HXO (X=Cl,Br,I)3.硼和硼烷

(1)硼的外层电子构型和成键性质硼处于第二周期第ⅢA族,具有2s22p1的外层电子构型。硼原子具有下面三个特点:

(2)硼烷硼和氢不能直接化合,但用间接方法可以制备一系列硼和氢的化合物,它们和碳氢化合物相似,称为硼烷。最简单的硼氢化合物是乙硼烷,又称二硼烷B2H6。

硼烷剧毒,是液体燃料,在空气中能自燃,极易水解,可以跟NH3、CO起加合反应。

B2H6 + 3O2 === B2O3 + 3H2O B2H6 + 6H2O === 3H3BO3 + 6H2↑B2H6 + 2NH3 === [H2B(NH3)2][BH4]

4.碳的氧化物及其盐

碳有许多氧化物,其中最常见的是CO和CO2。

CO和N2、CN-等互为等电子体,CO分子中有三重键,1个σ键和2个π键。CO的(总)键能大于N2的(总)键能(如表),但CO与N2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原因为

①CO分子中C上的一对电子(比N2)容易和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发生反应。

Fe2O3(s) + 3CO(g) === 2Fe(s) + 3CO2(g) Fe(s) + 5CO(g) === Fe(CO)5(s)

②CO中的第一个π键的键能比N2中的小很多,因此CO的第一个键易断裂。

CO2是线型非极性分子,分子结构如图,其中C原子以sp杂化成键,分子中存在两个大π键(π34)。在526.8kPa、

–56.6℃时,CO2凝聚为固态(常称为干冰),干冰于–78.5℃升华。CO2的临界温度为31℃(加压可使CO2液化的温度

升高),

900K

因此钢瓶中CO2应为液态。常态下,CO2是无色无臭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但某

些还原性很强的金属,例如燃烧着的镁带,即使在CO2中也能继续燃烧。2Mg + CO2 ===== 2MgO + C

CO2可溶于水,常压下273K时,100gH2O可溶解0.385gCO2,按体积比约1:1,饱和CO2溶液的浓度为0.03~0.04mol/L,溶液呈酸性pH≈4。习惯上把CO2的水溶液叫做碳酸。

碳酸盐有酸式碳酸盐和碳酸盐。大多数酸式碳酸盐易溶于水,正盐只有铵和

碱金属(锂除外)的碳酸盐易溶于水,但易溶于水的正盐其相应的酸式盐溶解度

却相对较小。

由于碳酸是二元弱酸,故其盐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解。当金属离子与可溶性碳

酸盐作用时党表现出不同的沉淀形式,这主要决定于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和反

应条件。

不同的碳酸盐对热稳定性可以相差很大,其规律为

(1)同一种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次序为:正盐>酸式盐>酸。如:

Na2CO3>NaHCO3>H2CO3

(2)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碳酸盐的热稳定性增强。如:BeCO3<MgCO3<CaCO3<SrCO3<BaCO3

(3)不同金属的碳酸盐的热稳定性次序为: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过渡

金属盐>铵盐。如:K2CO3>CaCO3>ZnCO3>(NH4)2CO3

5.氨的氢化物

(1)a.氨合电子:液氨可溶解较活泼的金属(如碱金属、钙、锶、钡等)

生成蓝色溶液,这种溶液可导电,较稳定,通常作为一种强还原剂,将其放置时,

可缓慢放出氢气:2Na + 2NH3 === 2NaNH2 + H2。

其特性可以认为是产生了“氨合电子”的缘故,以金属钠为例,说明如下:

Na Na+ + e-,然后氨分子发生可逆的溶剂加合作用:

Na+ + xNH3Na(NH3)x+e-+ yNH3 (NH3)y-“氨合b.形成配合物:氨分子中的孤电子对可与别的分子或离子形成配位键,如

三氟化硼、各种金属离子等。特别应注意的是,氯化银虽不溶于强酸,但可溶于

氨水:AgCl + 2NH3 === Ag(NH3)2+ + Cl-。

6.氧和硫

(1)氧、臭氧和过氧化氢

①常况下,氧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在90K时凝聚成淡蓝色的液体,进一步冷却到54K时凝成淡蓝色的固体,液态和固态氧有明显的顺磁性。在室温和加压下,分子光谱实验证明氧中含有抗磁性的物质O4,在固态氧中存在更多的O4,这也同O2分子中存在单电子有关。两个氧分子间的键能弱于一个电子对的键能,却比范德华力强,O4的结构可能如右图所示,但不能肯定。

②臭氧是浅蓝色气体,有一种鱼腥臭味,在–112℃凝聚为深蓝色液体,在–192.7℃凝结为黑紫色固体。臭氧不稳定,但在常温下分解较慢,437K以上迅速分解。二氧化锰、二氧化铅、铂黑等催化剂的存在或经紫外辐射都会促使臭氧分解,臭氧分解时放出热量。

2O3 === 3O2△H = –284kJ/mol

这个放热分解反应说明臭氧比氧有更大的化学活性,它无论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臭氧是最强的氧化剂之一。除金和铂族金属外,它能氧化所有的金属和大多数非金属。

在臭氧中,硫化铅被氧化为硫酸铅,金属银被氧化为过氧化银,碘化钾被迅速定量地氧化为碘。

PbS + 4O2 === PbSO4 + 4O2↑2Ag + 2O3 === Ag2O2 + 2O2↑

2KI + O3 + H2O === 2KOH + I2↓+ O2↑

最后这个反应可用于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臭氧。

③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分子式为H2O2,在过氧化氢分子中有一个过氧链—O—O—,每个氧原子上各连着一个

氢原子。两个氢原子位于像半展开书本的两页纸上(如图)纯的过氧化氢是近乎无色的黏稠液体,分子间有氢键。

由于极性比水强,在固态和液态时分子缔合程度比水大,所以它的沸点(150℃)远比水高。过氧化氢与水可以任意比例互溶,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对热不稳定,呈弱酸性。

过氧化氢分子中O的氧化数为–1,它既可降低到–2,作为氧化剂;又可升高到0,作为还原剂。H2O2用作氧化剂的反应如:

PbS + 4H2O2 === PbSO4 + 4H2O H2O2 + 2I-+ 2H+ === I2↓+ 2H2O

H2O2遇Cl2、KMnO4等强氧化剂时,发生还原反应:

H2O2 + Cl2 === 2HCl + O2↑2MnO4-+ 5H2O2 + 6H+ === 2Mn2+ + 5O2↑+ 8H2O

在有乙醚存在时,向H2O2的酸性溶液中加入K2Cr2O7,可得到蓝色的过氧化铬:

过氧化铬的分子结构如右图,它在乙醚中能稳定存在。该反应不是

乙醚

氧化还原反应,而是过氧化氢中的过氧链转移给了过氧化铬,该个反应

可用来检验H2O2或Cr2O72-的存在。但过氧化铬在水溶液中不稳定,会

进一步与H2O2反应,蓝色迅速消失。

7、含氧酸氧化性的变化规律

(1)同一周期中,各元素最高氧化值含氧酸的氧化性从左到右增强。例如H2SiO3<H3PO4<H2SO4<HClO4。

高一化学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硅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如何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如何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 黄明建 一、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是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本质反映 原子 ..得电子能力的强弱与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相关,即: 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 而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 对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的元素来说,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大,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对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或外围电子层排布相似)的元素来说,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据此,“非金属单质与化合物间的置换反应”就常常成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以置换反应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需注意的问题 以置换反应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强弱的依据,须有一个大前提——非金属单质 .....在反 .. 应中是作 ...,这样才能保证据此判断的结果不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本质相悖。....氧化剂 例如,下面几个反应: Cl2 + 2NaBr =2NaCl + Br2………………① Cl2 + H2S =2HCl + S↓………………② Br2 + 2KI =2NaBr + I2………………③ O2 + 2H2S =2H2O + 2S↓………………④ 反应①②均是Cl2作氧化剂,分别从NaBr溶液和氢硫酸中置换出Br2和S,表现出Cl比Br和S原子得电子能力都要强,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次序是: Cl>Br Cl>S 反应③是以Br2作氧化剂,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反应④是以O2作氧化剂,从氢硫酸中置换出S;表现出Br比I原子得电子能力强、O比S原子得电子能力强,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次序是: Br>I O>S 但是,有些置换反应就不宜用于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例如: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元素化合物推断题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推断题 河南省商城高级中学甘继旺 1.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常温下X是固体,B和G 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根据图中关系推断: (1)化学式X A B (2)写出C→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实验室收集气体D和F的方法依次是法和法。 2分)有X、Y、Z三种单质,X是金属,常温下Y是液体,Z是气体,反应关系为: (1)据此推断X、Y、Z的化学式为:X_________,Y_________,Z__________。 (2)C+Y→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元素的核电荷数小于36,它是不是主族元素,简述理由。------- 3.(6分)下图中每一个方框内的字母代表一种物质,常温常压下,A、B、C、D、均为单质,且B 为金属,其它三个为双原子分子的气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图中所示的化合反应,得到化合物E、F、G、H、I和J,这些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及颜色已在图中注明,有关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为: (1)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 n(A)∶n(B)=1∶2完全反应生成G (2)B与C按物质的量之比 n(B)∶n(C)=3∶1完全反应生成F (3)C与D按物质的量之比 n(C)∶n(D)=1∶3完全反应生成E 请填空: (1)物质B是,物质D是 (2)B与C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3)A与H反应生成I的化学方程式为:。 液 X OH- H+ A B C B Na2O2 D E F G Fe 微热 B E 无 色 气 体 J 棕 色 气 体 I 无 色 气 体 H G白色固体 F固体 E无色气体 A B C D

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一般策略与方法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一般策略与方法 元素化合物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其中不仅包含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有时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下面就对推断题的一般题眼及其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解推断题的一般思维策略 1.立足基础: 框图题重点考察元素及化合物的基础知识,立足于中学阶段常见物质与反应,故要熟练掌握一些代表性物质的基本性质:如色、态、味、化学性质等。夯实基础是求解推断题的前提。及时的进行一些总结和记忆是非常有必要的。 Na(黄色)、K ++(紫色)⑴焰色反应: ⑵浅黄色固体:S或NaO或AgBr SO(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加热后不恢复红色)222+3+2+-(紫22⑶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色)Fe(黄色)、Cu(蓝色)、MnO(浅绿色)、⑷有色溶液:Fe4有色固体:红色(Cu、CuO、FeO)、红褐色[Fe(OH)] [Cu(OH)]、黑色(CuO、FeO、FeS、CuS、AgS、PbS)22黄色(AgI、AgPO)、3322蓝色 白色[Fe(OH)、CaCO、BaSO、AgCl、BaSO] 343243. 有色气体:Cl(黄绿色)、NO与溴蒸气(红棕色)22⑸特征反应现象: 2.抓住特性: 很多物质表现出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具有一些特征反应,或在反应中能产生特殊现象,以硫元3+3+、SO可被FeX、Fe、SO反应可产生淡黄色单质硫;H素及其化合物为例:S为淡黄色固体,S与O、22222—:A也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这些特殊信息有助于确定题目的突破口。又如氧化,X2 若A为化合物,则A必为无氧弱酸的铵盐或不稳定弱酸的铵盐:(NH)S或NHHS;(NH)CO或 ;(NH)SO或NHHSO。若A为单质则为铝。3334424 342442NHHCO 受热分解产生2种或3种气体的反应: )铵盐1( )硝酸盐(2 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单质(1 )化合物2(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含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将足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能产生沉淀的是 A.硅酸钠溶液B.石灰水C.氯化钡溶液D.氯化钙溶液2.工业盐酸常呈黄色,其原因是 A.Cl-被空气中的O2氧化 B.混有可溶性杂质如Fe3+ C.溶有Cl2D.HCl在溶液中呈黄色 3.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颜色相同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含有H+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4.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A.次氯酸钙B.氯化钙C.次氯酸D.次氯酸钙与氯化钙5.患甲状腺肿大是边远山区常见的地方病,下列元素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是 A.钠元素B.氯元素C.碘元素D.铁元素 6.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去配制下列物质溶液,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A.NaNO3B.FeCl2C.Na2SO4D.AlCl3 7.亚硝酸(HNO2)参加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当它作还原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A.NH3B.N2 C.N2O3 D.HNO3 8.已知反应①2BrO3- + Cl2 =Br2 +2ClO3-②5Cl2 + I2 +6H2O=2HIO3 +10HCl ③ClO3- +5Cl-+6H+=3Cl2 +3H2O,下列物质氧化能力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A.ClO3->BrO3->IO3->Cl2B.BrO3->Cl2>C1O3->IO3- C.BrO3->ClO3->Cl2>IO3-D.Cl2>BrO3->C1O3->IO3- 9.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B.慢慢褪色C.先褪色,后复原D.颜色不褪10.下列关于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 B.SO2是硫酸的酸酐 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 D.SO2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石蕊试液褪色 二.填空题(14分) 11.防治碘缺乏病的碘添加剂是KIO3(如加碘盐),可用盐酸酸化的KI淀粉混合液检验食盐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经典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经典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一、铝及其化合物 1.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下: (注: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 (1)工业上电解法获得金属铝的过程中,须在氧化铝中加入______,其目的是____。(2)精炼前,需清除坩埚内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铝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将Cl2连续通入粗铝熔体中,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成分有____;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的物质有________。 (4)在用废碱液处理A时,写出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镀铝电解池中,以钢材镀件和铝为电极,熔融盐做电解液。则金属铝为________极。电镀选择在170℃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采用的加热方式最好是_________。(填字母选项) A 水浴 b 油浴 c 直接强热快速升温至170℃ (6)钢材表面镀铝之后,能有效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 【答案】冰晶石或Na3AlF6降低氧化铝熔融所需的温度 2Al+Fe2O3高温2Al2O3+2Fe Cl2、HCl和AlCl3 NaCl Cl2+2OH- =Cl-+ClO-+H2O H++OH-=H2O 阳极,防止氯化铝升华损失 b 铝在钢材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保护了内层金属 【解析】 【分析】 (1)根据氧化铝的熔点高,为降低其熔点,常加入冰晶石; (2)氧化铁和铝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铝和铁; (3)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钠、铝和氯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氯化铝,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以及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在结合物质之间的反应来分析; (4)酸性气体能和强碱反应,用烧碱来处理尾气; (5)电镀池中镀件金属作阳极,金属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氯化铝在在181℃升华;根据水浴的最高温度为100℃,油浴的温度大于100℃,且受热均匀; (6)根据氧化铝的性质来回答。 【详解】 (1)氧化铝的熔点高,为降低其熔点,常加入冰晶石;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19·湖北荆州月考]“一带一路”贸易使国外的特色产品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下列商品的主要成分所对应的材料类型不正确的是() 解析:银为金属单质,所以银饰属于金属材料,A正确;棉制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天然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合成高分子材料,C错误;陶瓷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 2.[2019·福建莆田六中模拟]绿色环保是化学实验的追求,下列操作不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A.用浓盐酸洗涤加热KMnO4制氧气的试管 B.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实验的试管 C.硝酸亚铁和硫酸废液一同倒入废液缸 D.将打破的水银温度计插入硫粉中 答案:D 解析: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会得到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与浓盐酸作用,会生成氯气,会污染环境,A不符合题意。单质银和稀硝酸反应会生成NO,污染环境,B不符合题意。硝酸亚铁和硫酸废液一同倒入废液缸,则废液缸中同时存在亚铁离子、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三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逸出NO,会污染环境,C不符合题意。将打破的水银温度计插入硫粉中,单质Hg会和S反应生成HgS,避免了Hg蒸气污染环境,D符合题意。 3.某小组辨析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②SO2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漂白剂 ③浓硝酸中的HNO3见光会分解,故浓硝酸呈黄色 ④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不能与Cu发生反应 ⑤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⑥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 D .均不正确 答案:C 解析:Cl 2中的氯元素化合价为0,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①错误;SO 2具有漂白性,能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的物质,与其具有还原性无关,②错误;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与Cu 可剧烈反应,④错误;SO 2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热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⑤错误;金刚石能够与O 2发生反应,生成CO 2,⑥错误。 4.制备下列物质的工业生产流程合理的是( ) A .由SO 2制亚硫酸钠:SO 2――――→Na 2CO 3溶液NaHSO 3溶液―――――→NaOH 溶液 调节溶液的pH Na 2SO 3溶液 B .由NaCl 制漂粉精:NaCl(aq)――→电解Cl 2――→澄清石灰水漂粉精 C .由NH 3制硝酸:NH 3――→O 2NO 2――→H 2O HNO 3 D .由乙烯制乙酸:H 2C===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 ――→Cu/O 2△CH 3CHO ――→新制银氨溶液△ CH 3COOH 答案:A 解析:H 2SO 3酸性比H 2CO 3强,SO 2可与Na 2CO 3反应生成NaHSO 3,进而与NaOH 反应生成Na 2SO 3,A 项正确;澄清石灰水浓度较低,生成的Ca(ClO)2较少,应用石灰乳,B 项错误;NH 3被氧化生成NO ,不能生成NO 2,C 项错误;银氨溶液成本较高,可用O 2直接氧化,D 项错误。 5.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的是( ) 答案:D 解析:NaHSO 3能被HNO 3氧化成Na 2SO 4,HNO 3被还原,产生NO 气体,图像起始点错误,A 项错误;B 项中发生反应SO 2+Cl 2+2H 2O===2HCl +H 2SO 4,溶液的pH 降低,图像无pH 升高,B 项错误;刚一开始就会发生反应Ba 2++HCO -3+OH - ===BaCO 3↓+H 2O ,故图像开始应有沉淀生成,C 项错误;开始发生反应Ca(OH)2+CO 2===CaCO 3↓+H 2O ,后来又发生反应CaCO 3+CO 2+H 2O===Ca(HCO 3)2,D 项正确。

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铁及其化合物 1.将铁、铝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 (2)气体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A与Cl2混合光照可能发生爆炸,A在该反应中作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4)溶液B中的阴离子除OH-外还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溶液D中存在的金属离子为________。 (5)加入足量Na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6)向溶液D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产生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请写出沉淀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过滤 H2还原剂 AlO2- Fe2+ 2Al+2OH-+2H2O=2AlO2-+3H2↑ Fe+2H+=Fe2++H2↑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分析】 金属混合物中Fe与NaOH溶液不反应,而Al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H2,NaAlO2易溶于水,所以气体A是H2,溶液B是NaAlO2与NaOH的混合溶液,固体C是Fe,Fe是比较活泼的金属,与HCl发生置换反应产生FeCl2和氢气,因此溶液D为FeCl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操作X的名称是分离难溶性的固体与可溶性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名称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金属混合物中Fe与NaOH溶液不反应,而Al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AlO2、H2,NaAlO2易溶于水,所以气体A是H2,故答案为:H2; (3)A是H2,H2和Cl2的混合气体光照会发生爆炸,反应生成HCl,在该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H2作还原剂,故答案为:还原剂; (4)溶液B是反应产生的NaAlO2与过量的NaOH的混合溶液,所以溶液B中阴离子除OH-外还有AlO2-,铁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溶液D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Fe2+,故答案为:AlO2-;Fe2+; (5)加入足量NaOH溶液时,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 +、4NH +、2Mg +、3Fe +、3Al +、24SO -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NaOH 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的NaOH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 所示: (1)由此可知,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溶液中肯定不含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NaOH 的物质的量从8mol 到9mol 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 +、4NH +、3Al +、24SO - ()()()()3+244n H n NH n Al n SO 2314++-=∶∶∶: :: 2Mg +、3Fe + ()223Al OH OH AlO 2H O --+=+ 【解析】 【分析】 从图中沉淀量随之氢氧化钠的加入量增加变化情况结合离子的性质可知:开始发生酸碱中和,然后Al 3+与碱反应,再NH 4+与碱反应,最后沉淀与碱反应完全溶解,依据各段发生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计算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 【详解】 (1)从图象可知,开始时无沉淀产生,说明含有H +,发生反应:H ++OH -=H 2O ,该氢离子消耗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为2mol ,则n(H +)=2mol ;图象中有一段平台,说明加入OH -时无沉 淀生成,有NH 4+,NH 4++OH -=NH 3· H 2O ,铵根消耗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为3mol ,则n(NH 4+)=3mol ;含有Al 3+,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 2+2H 2O ,消耗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n(Al 3+)=1mol ;根据电荷守恒,则溶液中一定含有负离子,故一定含有SO 42-,n(SO 42?)= ()()()3432 n H n NH n Al +++++=23312mol mol mol ++?=4mol ;则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H +,NH 4+,Al 3+,SO 42?;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244n H n NH n Al n SO 2314+++-=∶∶∶∶∶∶; (2)最后溶液中无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Mg 2+和Fe 3+; (3)NaOH 的物质的量从8mol 到9mol 表示的是沉淀的溶解,最后变成0,是氢氧化铝的溶解,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22Al OH OH AlO 2H -- +=+O 。 2.已知A 是一种金属,B 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且焰色反应呈黄色;D 、F 相遇会产生

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题(含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 1.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时,会使配得的溶液变质的是 ①NaOH;②AgNO3;③Na2CO3;④NaBr;⑤FeCl2 A.只有②④ B.只有④⑤ C.只有②④⑤ D.全部 2.在一种pH=1的溶液中可能存在NO3―,I―,Cl―,Fe3+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入溴水,单质溴被还原.由此推断该溶液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碳作用所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与H2S反应的是 A.二氧化硅 B.浓硫酸 C.浓硝酸 D.水 4.下列物质中,既能同强酸或强碱作用,一定条件下又能作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是 A.(NH4)2S B.NaHSO3 C.Al(OH)3 D.FeS 5.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A.Cl2与H2S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受热时H2S能分解,HCl则不能 C.单质硫可在空气中燃烧,Cl2不能 D.溶于水时HCl是强酸,H2S是弱酸 6.将20mL充满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过一会儿,当试管内有6mL水上升时,液面不再变化. 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在相同条件下) A.9:11 B.11:9 C.7:3 D.3:7 7.取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NH4)3PO4,(NH4)2HPO4,NH4H2PO43种溶液,分别滴加NaOH溶液直至恰好完全反应,则3种溶液耗用NaOH溶液的体积之比是

A.1:2:3 B.3:2:1 C.1:1:1 D.6:3:2 8.室温时,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有M和N两种气体(同温同压),取下弹簧夹A,使两烧瓶内的气体接触(如图),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 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9.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过量的稀H2SO4后有沉淀和气体产生的离子组是 A.HCO,Cl-,Na+,Ba2+ B.AlO2―,S2―,Na+,K+ C.SiO32-,CO32-,K+,Na+ D.Ba2+,Al3+,NO3―,Cl- 10.a,b,c,d,e五种无色气体,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聚实验现象 ①a,b相混合气体变成棕色 ②c,d相混合产生白烟 ③c,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均成无色透明溶液 ④b,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的沉淀 则a,b,c,d,e可能依次是 A.O2,NO,HCl,NH3,CO2 B.O2,NO,NH3,HCl,SO2 C.NO,O2,NH3,HCl,SO2 D.HBr,Cl2,NH3,H2S,C2H4 11.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HCl,NH3和H2O(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的石灰水(无浑浊现象)、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③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其对应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氧化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们具有统一性,其实质就就是对应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呢?这主要应从参加反应的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切忌根据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进行判断。下面就针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做一简要分析与总结。 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一般就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Na Mg Al Zn Fe 。。。。。。 单质活动性增强,元素金属性也增强 需说明的就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Sn与Pb,金属活动性Sn﹥Pb,元素的金属性就是Sn﹤Pb,如碰到这种不常见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们可采用第二种方法。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判断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Na ﹥Mg ﹥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1中所述,Sn与Pb同属Ⅳ主族,Sn在Pb的上方,所以金属性Sn﹥Pb。 3、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 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反应,强还原剂与强氧化剂生成弱还原剂与弱氧化剂,因而可由此进行判断。如:Fe + Cu2+ === Fe2+ + Cu 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这里需说明的就是Fe对应的为Fe2+,如:Zn + Fe2+ === Zn2+ + Fe 说明金属性Zn﹥Fe,但Cu +2Fe3+ === Cu2+ + 2Fe2+,却不说明金属性Cu﹥Fe,而实为Fe﹥Cu。 4、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置换氢气的难易判断 某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就越强。 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缓慢反应,而Al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有强到弱为Na ﹥Mg ﹥Al;再如:Na、Fe、Cu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中,钠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铁反应较快顺利产生氢气,而铜无任何现象,根本就不反应,故金属性强弱:Na ﹥Mg ﹥Al。 5、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 如从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可得知金属性:Na ﹥Mg ﹥Al。 6、根据组成原电池时两电极情况判断 通常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性较强。如Zn与Cu比较时,把Zn与Cu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中,发现铜片上有气泡,说明锌为负极,故金属性Zn﹥Cu。但也应注意此方法判断中的特殊情况,如铝与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冷浓硝酸中,因铝钝化,铜为负极,但金属性却为Al﹥Cu。 7、根据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

高中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推断题

元素及化合物推断练习题 1、已知:A、F为金属单质,D E为气态单质, 其余均为化合物,其中 C的焰色反应呈 黄色,B为黑色粉末,J为红褐色沉淀。 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部 分生成物已略去): (1)单质A的保存方法为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B + G —> E的离 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E + F > 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在E 中点燃时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得混合液的用途 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2、已知:A B、C、D E、F在常温下均为气体,其 中E为黄绿色。它们有以下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 条件与产物已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 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浓溶液与黑色粉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水放置一段时间,pH增大B.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质量会减轻 C.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硅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苏打水是很多人喜爱的饮品,小苏打是Na2CO3的俗名 B.葡萄酒中通常添加少量SO2,既可以杀菌,又可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 C.“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产生氧气,可作潜水艇里的供氧剂 3.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讯领域中的光导纤维不可长期浸泡在强碱性溶液中 B.采用催化设施,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无害气体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D.常温下,可以用铁制容器来盛装冷的浓硫酸4.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PM2.5(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10-6m的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可形成胶体 ②明矾和活性炭均可净水,且净水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③氢氟酸可用于玻璃(含SiO2)饰品的雕刻,利用了氢氟酸的强酸性 ④氯水、二氧化硫、活性炭均具有漂白性,但其漂白原理各不相同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5.如表所示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8.下列“解释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对应的是() 9.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0.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 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过程①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B.过程②中,发生反应为S2-+Fe3+=S+Fe2+ C.过程③中,Fe2+作还原剂D.整个转化过程中Fe3+可以循环使用 1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在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把握不好,往往会造成对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问题的理解和错误处理。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做一小结,以期对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一、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铯(Cs)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F)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 二、利用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反映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弱,如金属钠(Na)与冷水反应不及钾(K)剧烈,金属钾与冷水反应甚至可听到爆鸣声,所以钠的金属性比钾弱。镁(Mg)与盐酸反映剧烈放出氢气,铝与盐酸缓慢反映放出氢气,所以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三、可利用单质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如卤素按氟(F)、氯(Cl)、溴(Br)、碘(I)的顺序,其单质与H2反应越来越难,氢化物(HX)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弱,所以卤素的非金属性按氟、氯、溴、碘顺序逐渐减弱。 四、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判断 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金属性)也越强。如酸性HNO3>H2CO3,则非金属性N>C;碱性NaOH>Mg(OH)2,则金属性Na>Mg。 五、利用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判断 依据盐溶液与金属作用规律,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样就可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如铁(Fe)能从硫酸铜(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则Fe的金属性比Cu强。非金属间也存在类似的作用规律(常见非金属的活动性顺序F>O>Cl>Br>I>S)。所以可根据Cl2与NaBr溶液间的置换反应,判

高考化学有机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有机化合物的推断题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一、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某氨基酸中含C 、N 、H 、O 四种元素,已知除氢原子外,其他原子均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如图为该氨基酸分子的球棍模型: (1)氨基酸是_________(填“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或“油脂”)完全水解的产物,该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2)该氨基酸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该氨基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与该氨基酸互为同系物且少一个碳原子的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答案】蛋白质 ()32CH CH NH COOH 羧基 ()()浓硫酸323232232Δ CH CH NH COOH+CH CH OH CH CH NH COOCH CH +H O 垐垐?噲垐? ()22CH NH COOH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氨基酸是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根据结构图可知,该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为()32CH CH NH COOH ,故答案为:蛋白质;()32CH CH NH COOH ; (2)()32CH CH NH COOH 中含有氨基、羧基,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故答案为:羧基; (3)该氨基酸中含-COOH ,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浓硫酸323232232Δ CH CH NH COOH+CH CH OH CH CH NH COOCH CH +H O 垐垐?噲垐?,故答案为:()()浓硫酸323232232Δ CH CH NH COOH+CH CH OH CH CH NH COOCH CH +H O 垐垐?噲垐?; (4)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与该氨基酸互为同系物且少一个碳原子的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为()22CH NH COOH ,故答案为:()22CH NH COOH 。 2.含绒量是决定羽绒服质量优劣最重要的指标,按照我国实施的羽绒服新国标,羽绒服的含绒量要在50%以上,一些不法厂家填充“飞丝”或“人造羊毛来假冒羽绒,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飞丝”由鸭毛、鹅毛甚至鸡毛经粉碎而成,人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腈纤维。请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元素化合物推断

无机元素化合物训练(一) 1. A、B、C为3种单质(其中A为固体,B、C为气体),D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溶液呈红褐色,B、C反应的产物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E。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A是,B是,C是。 (2)F中加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A、B、C是3种短周期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据此为判断: 若单质A是,则单质B、C分别为、。 若单质A是,则单质B、C分别为、。 若单质A是,则单质B、C分别为、。 3. 上图反应中,加入或生成的水及其它物质及分离操作均已略去。写出: (1)化学式:(a) (b) A K (2)化学方程式: C与D的反应: A生成J: G生成H: I+J K: 4、下图中的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粗框表示初始反应物(反应中加入或生成的水以及与沉淀J同时生成的其他产物均已略去)。

(1)物质B是____,F是____,J是____(2)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下图记录的实验现象,推断A、B各是什么物质。 (1)A是,B是(写化学式) (2)写出A、B等物质的量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下图表示某些化工生产流程(有的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略去) 试回答: (1)C的化学式是,L的名称是。 (2)E→G的化学方程式是。 (3)G→H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写出饱和食盐水+F+E→J+K(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由上述流程图中出现的元素组成的5种铵盐的化学式。 8.下图是某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图(生成物中不含该元素的物质均已略去),图中A是单质,D在常温下呈气态,F可用作化肥,也可用来作炸药。

高一化学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

文科班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提纲 本章知识结构 第一部分 硅 知道:SiO 2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占地壳质量约12%,其存在形态有结晶型和无定型两大类,统称硅石。 SiO 2基本结构单元为四面体结构: Si 与O 按1:2的比例组成立体网状结构。 硅酸和碳酸的性质比较

点燃 点燃 点燃 硅单质物性: ①存在和形态:自然界中无游离态,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形式存在。 ②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 ③导电性:半导体材料,介于导体和半导体之间。 硅酸盐材料:水泥、玻璃、陶瓷、水玻璃(Na 2SiO 3的水溶液)等 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例如,Na 2SiO 3→Na 2O ·SiO 2 Al 2Si 2O 5(OH)4→Al 2O 3·2SiO 2·2H 2O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等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优缺点:抗腐蚀、耐高温,质脆、经不起冲击。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强度高,耐高温; ①具有电学特性:绝缘体、半导体、导体等; ②具有光学特性:发光、透光(可见光、红外光、射线); ③具有生物功能。 第二部分 氯 氯及其化合物: 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有刺激性气 味,有毒。 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一般将金属氧化到最高价态。 Cu + Cl 2 = CuCl 2 2Fe +3Cl 2 = 2FeCl 3 (变价金属被氧化为最高价) (2)与非金属反应 H 2 + Cl 2 = 2HCl (苍白色火焰 白雾) (3)与水反应 Cl 2 + H 2O = HCl + HClO HClO 性质: 弱酸(弱于H 2CO 3),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杀菌、消毒)。 不稳定性 2HClO = 2HCl + O 2↑ (4)与碱反应 吸收尾气:Cl 2 + 2NaOH = NaClO + NaCl + H 2O 制漂白粉:Cl 2 +2Ca(OH)2 = Ca(ClO)2 + CaCl 2 + 2H 2O 漂白粉主

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一般策略与方法

高考化学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一般策略与方法元素化合物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其中不仅包含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有时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下面就对推断题的一般题眼及其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一、解推断题的一般思维策略1.立足基础:框图题重点考察元素及化合物的基础知识,立足于中学阶段常见物质与反应,故要熟练掌握一些代表性物质的基本性质:如色、态、味、化学性质等。夯实基础是求解推断题的前提。及时的进行一些总结和记忆是非常有必要的。⑴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⑵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⑶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⑷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黄色(AgI、Ag3PO4)、白色[Fe(O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与溴蒸气(红棕色)⑸特征反应现象: 2.抓住特性:很多物质表现出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具有一些特征反应,或在反应中能产生特殊现象,以硫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S为淡黄色固体,H2S与O2、X2、Fe3+、SO2反应可产生淡黄色单质硫;SO2可被Fe3+、X2氧化,也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这些特殊信息有助于确定题目的突破口。又如:A— 若A为化合物,则A必为无氧弱酸的铵盐或不稳定弱酸的铵盐:(NH4)2S或NH4HS;(NH4)2CO3或NH4HCO3;(NH4)2SO3或NH4HSO3。若A为单质则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单元测试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A)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含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用一种试剂证明生石灰中含有石灰石和石英,下列试剂适宜的是….…………( ) A.盐酸B.硫酸C.NaOH溶液D.氯化钠溶液 2.光纤通信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目前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已投入使用,光纤通信的光学纤维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 ) A.碳B.石英C.锗D.硅 3.硅酸铜钡是当今用最新科学技术才能合成的一种物质。然而现在发现,我国秦朝兵马俑用的一种颜料竟是硅酸铜钡。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学说错误 ..的是….…………( ) A.易溶于水B.难溶于水C.属于硅酸盐D.属于复盐 4.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 是……………………………….…( ) A.CO 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 2 难溶于水 B.CO 2 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 C.高温下SiO 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 2 D.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5.下列试剂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的 是……………….…………….…( ) A.HF溶液B.KOH溶液C.盐酸D.水玻璃 6.在下列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原溶液一直保持澄清的 是………………..…( ) A.硅酸钠溶液B.氯化钡溶液C.石灰水D.漂白粉溶液 7.饱和氯水长期放置后,下列微粒在溶液中不减少的 是……….…………….…( ) A.Cl 2B.HClO C.Cl-D.H 2 O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