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口腔念珠菌病

B、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疱疹性直肠炎

E、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灭螺

B、普治

C、灭螺和普治

D、粪便和水源管理

E、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氯喹0.3g,每周1次

C、哌喹0.6g,2~4周1次

D、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神经毒素

D、细胞毒素

E、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潜伏期

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

D、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弧菌属

E、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A、显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迟发型变态反应

D、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血涂片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骨髓涂片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 3小时和6小时

B、 6小时和12小时

C、 12小时和24小时

D、 24小时和48小时

E、 48小时和72小时

12、下列水痘病人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加强皮肤护理

B、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C、对症治疗

D、皮疹广泛时加用激素

E、疱疹破溃处可涂2%龙胆紫及抗生素软膏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A、强制管理传染病

B、严格管理传染病

C、监测管理传染病

D、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神经毒素

15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

A、内毒素所致DIC

B、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

D、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E、内毒素所致脑水肿、颅内高压

16、关于黑尿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患者红细胞缺乏G-6-PD

B、与抗疟药,特别是伯氨喹啉有关

C、与奎宁无关

D、与疟原虫释出的毒素有关

E、与人体过敏反应有关

17、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

A、鼠疫、霍乱

B、鼠疫、霍乱、天花

C、鼠疫、霍乱、爱滋病

D、天花、霍乱

E、鼠疫、霍乱、天花、爱滋病

18、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入肝脏最主要的途径是:

A、穿透结肠壁直接入肝

B、经胆道逆行入肝

C、经门静脉入肝

D、经肝静脉入肝

E、经局部淋巴管入肝

19、血吸虫病传播途径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A、传染源、中间宿主、易感人群

B、毛蚴、尾蚴、易感者

C、虫卵、毛蚴、尾蚴

D、传染源、钉螺、水体

E、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接触疫水

20、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灭螺

B、普治

C、灭螺和普治

D、粪便和水源管理

E、保护易感人群

21、关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哪项是错的

A、有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流行性

D、某些传染病有地方性和季节性

E、病后均有巩固免疫力

22、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药物宜首选:

A、青霉素

B、链霉素

C、四环素

D、庆大霉素

E、糖皮质激素

23、钩虫病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A、钩虫的有毒物质抑制造血功能

B、胃肠功能紊乱致吸收不良

C、异嗜症致营养摄入减少

D、慢性失血致体内铁储备损耗过多

E、以上都不是

24、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哪一部位:

A、肝

B、结肠壁

C、肺

D、肠系膜上静脉

E、肠系膜下静脉

25、间日疟、三日疟与一般恶性疟常用的治疗方案是:

A、氯喹+乙胺嘧啶

B、氯喹+伯氨喹啉

C、奎宁+乙胺嘧啶

D、奎宁+伯氨喹啉

E、青蒿素+伯氨喹啉

26、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有病原体

B、是否有传染性

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是否有发热

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27、严重毒血症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一治疗属于

A、病原治疗

B、特效治疗

C、支持治疗

D、对症治疗

E、康复治疗

28、对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接触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肠道隔离

D、虫媒隔离

E、血液、体液隔离

29、日本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尾蚴

B、童虫

C、成虫

D、虫卵

E、毛蚴

30、艾滋病的发生主要是HIV侵犯了人体的

A、B-淋巴细胞

B、辅助性T-淋巴细胞

C、单核-巨嗜细胞

D、自然杀伤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1、预防乙肝最主要的措施是:

A、接种乙肝疫苗

B、隔离治疗病人

C、消灭苍蝇蟑螂

D、加强医院内消毒和献血员筛检

E、接种丙种球蛋白

32、下列哪种传染病不属于血液-体液隔离的传染病:

A、乙型肝炎

B、戊型肝炎

C、疟疾

D、艾滋病

E、甲型肝炎

33、传染源向四周散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作

A、传染过程

B、流行过程

C、疫源地

D、自然疫源地

E、以上均不是

34、流脑和乙脑的重要鉴别点是

A、发病季节

B、意识障碍程度

C、皮肤、粘膜的淤点淤斑

D、脑膜刺激征是否明显

E、血白细胞总数是否增高

35、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内容

A、年龄、性别

B、卫生习惯

C、预防接种史

D、发病季节

E、热型

36、典型急性菌痢病人大便呈

A、米泔水样便

B、柏油样便

C、灰陶土样便

D、少量脓血便

E、果酱样腥臭便

37、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分为

A、 2大类25种

B、 2大类35种

C、 3大类25种

D、 3大类30种

E、 3大类35种

38、关于人工主动免疫,正确的是

A、将免疫血清注入人体

B、常用制剂有抗毒血清

C、是控制以至最终消灭某种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D、主要用于治疗或对接触者的紧急预防

E、使人体迅速获得免疫力

39、关于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下列哪项是错的

A、发热原因不明不能使用抗菌药物

B、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菌药物

C、提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D、尽量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E、应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40、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输血

B、吸毒共用针具

C、母婴

D、蚊虫叮咬

E、性传播

41、掌握传染病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协助诊断

B、预测疫情

C、确定检疫期

D、预测预后

E、估计病情轻重

42、关于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哪项是错的

A、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

B、有条件时用药前应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C、用药要适当,疗程要充分

D、密切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E、发热性传染病应及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43、下列哪项不属于疫源性疾病

A、伤寒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钩端螺旋体病

D、鼠疫

E、血吸虫病

44、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

A、鼠疫、霍乱

B、鼠疫、霍乱、天花

C、鼠疫、霍乱、爱滋病

D、天花、霍乱

E、鼠疫、霍乱、天花、爱滋病

45、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是:

A、酒石酸锑钾

B、血防846

C、硝硫氰胺

D、呋喃丙胺

E、吡喹酮

46、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A、有病原体

B、有传染源

C、有流行病学特征

D、有感染后免疫

E、有发热

47、决定传染病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

A、疾病传播途径

B、疾病的病程

C、疾病的严重程度

D、病人的免疫状态

E、以上均不是

48、当一个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明显超过该病往年一般发病率水平时称作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以上均不是

49、在我国最常见的疟疾类型是:

A、间日疟

B、恶性疟

C、三日疟

D、卵形疟

E、输血后疟

50、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

A、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健康人

B、病人、传播途径和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D、病原体携带者、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E、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易感人群

二、A2 型选择题(病例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病例,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20题,每题1分)

1、某小学发现一例流脑患者,经对该校师生检查发现,有19人咽拭子培养发现有脑膜炎双球菌生长,这19位师生属于

A、病人

B、病原携带状态

C、隐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显形感染

2、李某被诊断为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对其采取的下列保健措施中哪项不对:

A、全休半年

B、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忌饮酒

C、适当隔离

D、避免频繁暴露于肝炎病毒

E、加强随访

3、患者,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已半年,但其他无任何不适感觉,其他各项体检及化验均正常。该患者属于:

A、显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病原体被清除

4、20岁农民,因高烧伴呕吐2天于8月入院。查:神清,面潮红,结膜充血,胸前有散在性出血点,颈软,周围血WBC11.0×109/L,N 0.75 ,有异型淋巴细胞,尿蛋白++,发病前2周曾到某地参加水利建设。最可能的诊断是

A、钩体病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败血症

E、伤寒

5、某伤寒患者经氯霉素治疗后体温正常,一周后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这种情况属于:

A、复发

B、再燃

C、重复感染

D、混合感染

E、再感染

6、苏某在护理病人时,手被乙肝病人血液感染的针刺破,此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是:

A、局部涂酒精消毒

B、立即肌注丙种球蛋白

C、注射乙肝疫苗

D、反复用肥皂及清水洗手

E、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全程注射乙肝疫苗

7、男,25岁,3周前自非洲援外归国,高热1周,伴畏寒、寒战,疑为疟疾,氯喹治疗3天,病情无好转。下列哪项处理较合适:

A、加大氯喹剂量

B、联合应用伯氨喹啉

C、乙胺嘧啶

D、青蒿素

E、氯喹+乙胺嘧啶

8、关于HBV感染者的管理,下列哪项是错的

A、急性乙型肝炎者隔离至起病后3周

B、慢性乙型肝炎者隔离至HBsAg转阴

C、 HBsAg携带者应进一步检HBeAg,如阳性按慢性肝炎处理

D、单纯HBsAg阳性者不得献血

E、单纯HBsAg阳性者不得从事饮食、托幼工作

9、患儿4岁,发热、抽搐、呕吐。体温40℃,血压30/20/毫米汞柱;面色苍白,四肢冷,颈软。心肺正常;血象:白细胞21000个/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90%,淋巴细胞10%,脑脊液压力140毫米汞柱,蛋白30毫克、白细胞8个/立方毫米。诊断应考虑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中毒性痢疾

D、流行性感冒

E、脑性疟疾

10、一水痘患儿,对其皮疹的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可用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涂擦止痒

B、设法分散幼儿注意力, 减少应瘙痒引起的烦躁不安

C、适当口服抗组织胺药物止痒

D、避免患儿抓破皮疹

E、口服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11、某男6岁,突然寒战、高热、面色青灰,四肢冷,人事不省,抽搐而就诊。应首先采取的诊断措施是

A、腰穿

B、血培养

C、灌肠直肠拭子送验

D、查尿常规

E、查血常规

12、女,20岁,民工,急起腹泻、呕吐6小时,共吐泻30余次,开始为黄色稀便,后转为清水样便,就诊时大便已无法计数,呈米泔水样。体查:体温36.5℃,脉搏110次/分,血压9.1/6.1kPa(68/46mmHg)。大便常规:米泔水样,RBC 0-2个/HP,WBC 0-3个/HP。大便悬滴可见穿梭状快速运动的细菌。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性痢疾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霍乱

D、病毒性肝炎

E、化学性食物中毒

13、5岁男孩畏寒、发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2天。体查:间有躁动不安,全身有散在性出血点。血压正常,对光反应好,瞳孔等大,颈硬,克、布氏征(+),病理征(-);诊断为流脑,应属于哪一型

A、普通型

B、轻型

C、暴发型休克

D、暴发型脑膜脑炎型

E、暴发型混合型

14、某幼儿园发现一例麻疹患儿,对该幼儿园易感儿于5天内肌注以下何种制剂为最佳:

A、母亲全血

B、丙种球蛋白

C、母血浆

D、胎盘球蛋白

E、麻疹疫苗

15、6个月患儿,高热3天,体温40℃,血培养伤寒杆菌(+),肥达反应“H”、“O”均(-)。应考虑:

A、伤寒携带者

B、逍遥型伤寒

C、普通型伤寒

D、菌血症

E、非伤寒感染

16、3岁女孩发热5天,伴流涕、咳嗽、纳差、双眼结膜充血。病后第四天从耳后、颈部出现皮疹,现已蔓延至躯干。现可见皮疹呈红色,稍隆起于皮面,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该患儿的皮疹属于:

A、红斑疹

B、淤点

C、疱疹

D、寻麻疹

E、斑丘疹

17某肝炎患者血清HBsAg(+),HBeAg(+),说明此病人:

A、无传染性

B、有一定免疫力

C、病情稳定

D、已处于恢复期

E、有较大的传染性

18王某,单项血清HBsAg(+),其防止家人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为:

A、家中做到分餐制

B、衣被、用具单独使用

C、坚持餐前、便后洗手

D、家中用物及地面每日使用消毒液擦拭一遍

E、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19病原体在局部生长繁殖,不断分泌外毒素或菌体崩溃释放内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重度症状属于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败血症

E、以上都不是

20、30岁某男,急性腹泻2天,黄色水样便,少许粘液,伴左下腹痛及里急后重。大便常规:黄色粘液便。RBC2-8/HP,WBC+/HP。最可能的诊断是

A、阿米巴痢疾

B、菌痢

C、霍乱

D、伤寒

E、结肠癌

三、X 型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5题,每题2分)

1、HBeAg(+)的正确概念是:

A、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

B、传染性大的指标

C、病情严重的标志

D、相应的抗体属保护性抗体

E、是病毒外壳的成分之一

2、隐性感染同潜伏性感染的共同特征是:

A、病原体仅限于人体内某一局部

B、可不出现临床症状

C、能经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测发现

D、不断将病原体排出体外

E、是主要的传染源

3、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隐性感染者

B、潜伏性感染者

C、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D、急性感染期病人

E、艾滋病期病人

4、治疗乙脑应把住的三关是:

A、高热

B、惊厥

C、循环衰竭

D、呼吸衰竭

E、昏迷

5、某患者疑诊肾综合征出血热,血象检查会出现哪些改变:

A、白细胞总数增高

B、中性粒细胞增高

C、淋巴细胞增高

D、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E、血小板减少

四、名词解释: (共5题,每题2分)

1、传染性

2、传染源

3、传播途径

4、潜伏期

5、里急后重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5分)

1、传染病的特征有哪些。

2、简述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免疫力的措施。

A1型选择题

二、A2型选择题12345678910BADCAEBABB11121314151617181920CCDBDEEEAB

1、 2、 3、 4、 5、 6、 7、 8、 9、 10、 BDCAABACD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BDAACCACEC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EADEBBDEDB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CCCEDECCD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CEAAEEECAC

三、X型选择题12345ABABCACABDABCDE

传染病学课程作业

延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商洛函授站第四学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 授课年级 专业 班级 姓名

《传染病学》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干性霍乱:即暴发型霍乱以休克为首发症状,而吐泻症状不明显或缺如,病情发展迅猛,多死于循环衰竭。 2.脑膜炎球菌病: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的学名是脑膜炎奈瑟氏球菌,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4、潜伏期:疾病传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从病原体侵入体内开始,直到最初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各种疾病潜伏期的长短不一,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可短至数小时,而麻风病可长达数年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确定留验和检疫期限,判定传染源,了解流行特性,并在适当的时间安排预防接种或药物预防。 5、传染: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 6、AIDS: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 7.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HIV所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8.医源性感染:指感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9、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或由于机体产生免疫力,消灭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而停止发作,在一定条件下,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少数疟原虫大量增殖,经数周或数月,在无再感染情况下,再次引起发作称为再燃。四种人疟原虫都可以引起再燃。 10.钩体病后发症:简称钩体,种类很多,可分为致病性钩体及非致病性钩体两大类。致病性钩 体能引起人及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在世界各地都广泛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者。 菌体纤细,长短不一,一般为6~20um,宽~,具有细密而规则的螺旋,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常为“c”、“s”等形状。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钩体象一串发亮的微细珠粒,运动活 泼,可曲屈,前后移动或围绕长轴作快速旋转(见图16~2)。电镜下钩体为圆柱状结构,最外层 是鞘膜,由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内为胞壁,再内为浆膜,在胞壁与浆膜之间有一根由两条轴 丝扭成的中轴,位于菌体一侧。钩体是以整个圆柱形菌体缠绕中轴而成,钩体的胞壁成份与革兰 氏阴性杆菌相似。 二、选择题 1.关于传染病病原体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C)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然引起发病 C.每种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生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是不同的表现之一 E.病原体必定引起炎症过程和病理改变 2.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B ) A.艾滋病 B.鼠疫 C.乙型肝炎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 1、以下属于DNA 病毒得就是: HBV 2、关于cccDNA 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就是HBV 核酸进入细胞质后形成得 3、关于急性戊型肝炎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HEV RNA特异性高,常用于戊型肝炎得临床诊断 4、一般来说,最能反映急性肝炎患者得病情严重程度得实验室检查项目就是:总胆红素 5、一般来说,提示肝功能受损最敏感得检查项目就是:谷丙转氨酶 6、一般来说,诊断肝衰竭敏感得检查项目就是:C 凝血酶原活动度 7、以下说法不正确得就是:B 围产期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往往转为慢性,发生率10%40% 8、以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抗HBV 治疗指征得就是:E 满足A 与C 选项 9、以下哪项不就是IFNa 得不良反应:D 乳酸酸中毒 10、肝炎患者发生明显细菌感染时,不宜应用得抗菌药物就是:C 四环素 11、下面哪一项不就是重型肝炎常见得并发症:A 血小板减少紫癜 12、肝肾综合征就是指:A 严重肝脏疾病引起肾脏功能紊乱 13、下列哪项一般不会直接诱发肝性脑病:D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4、肝性脑病早期得主要临床表现就是:E 轻度性格改变、行为失常 15、除肝组织活检外,以下诊断肝纤维化价值最高得就是:E Fihroscan(瞬时弹性测定) 16、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最有价值得就是:E MRI检查 17、对肝硬化有确诊价值得就是:D 肝穿刺活检有假小叶形成 18、输血不就是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得病毒性疾病为:D 戊型肝炎 19、关于乙型肝炎,下面哪一项就是错误得:D 秋冬季节多见 20、下面哪一项就是正确得:E 戊型肝炎可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21、在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得就是:A 表面抗体(抗HBS ) 22、在血液中代表完整得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者就是:B 大球形颗粒(DANE 颗粒) 23、血清中能检出抗HAV LGM得时间就是:C 起病后6月内 24、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得病毒性肝炎就是:B 乙型肝炎 25、HBV 基因组前C 区1896位发生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子,导致:B 不能产生抗HBEag 26、丙型肝炎较典型得病理改变就是:A 滤泡样细胞聚集与较明显得脂肪变性 27、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多表现为:D 隐性感染 28、在肝炎患者中,最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得实验室血清学检:C 凝血酶原活动度 29、下列实验室指标中,哪项对重型肝炎得诊断意义最小:D 丙氨酸转氨酶》500U/L 30、关于肝性脑病,下面哪一项就是正确得:B 肝性脑病程度越深,病死率越高 31、下面哪一项就是正确得:E 凝血酶原活动度就是诊断重型肝炎最重要得指标 32、下面哪一项就是不正确得:D 乙型,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传染病学临床作业

(一)选择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 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 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 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5.下列五种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6.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 特异性免疫,被称为(C) A、潜伏性感染 B、病原体被清除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7.在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中,所占比例最低,但最易识别的是(C)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 潜伏性感染 8.甲类传染病是指(D) A、SARS,狂犬病 B、黑热病,炭疽 C、高致病性禽流感,天花 D、鼠疫,霍乱 E、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 9.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10.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协助诊断 B.确定检疫期 C. 追踪传染来源

传染病学复习重点(人卫版)

总论 概述: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传染病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有流行病学特征 (1)散发性发病:某传染病在某地区近几年来发病的一般水平。 (2)流行:当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3)大流行:若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称为大流行。 (4)暴发流行: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 4.有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临床特点: 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1)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2)前驱期:从起病至临床症状明显开始的时期,通常是非特异性的。 (3)症状明显期:在此期间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都通常获得充分表现。 (4)恢复期:当机体的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的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在此期间体内可能还有残余的病理改变或生化改变。 ①再燃: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②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③后遗症:指某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多见于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2.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发热:(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五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减息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称为发疹性传染病。 皮疹分为外疹和内疹即粘膜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和先后次序:水痘风疹第1天,猩红麻疹次第连(2、3日),斑疹伤寒第5日,伤寒再接第6天)。形态包括斑丘疹、出血疹、疱疹、荨麻疹 (3)毒血症状: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充血、增生,肝脾淋巴结肿大 3.临床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型、轻型、典型(中型、普通型)、重型、暴发型

传染病学作业

第1章 一、名词解释 1.潜伏期 2.感染 3.病原携带 4.隐性感染 5.复发 6.再燃 二、简答题 1.简述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异同。2.简述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有哪些表现。 第2章 一、名词解释 1.窗口期 2.胆酶分离 3.血清转换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二、简答题 1.简述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 2.简述HBV感染后主要的复制指标有哪些。 3.典型乙脑患者极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4.简述乙脑治疗的“抢三关” 5.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哪些?如何对高危人群预防措施? 6.试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第3章 一、简答题 1.简述恙虫病的临床表现。 2.试述恙虫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第4章 一、名词解释 1.感染性休克 2.脑膜炎球菌病 3.第二次菌血症 4.伤寒复发与再燃 5.干性霍乱 6.Pastia线 二、简答题 1.何种征象提示存在感染性休克的可能?2.简述感染性休克扩容治疗的要求。3.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4.典型伤寒的极期临床表现有哪些?5.简述霍乱的治疗原则。 第5章 一、名词解释 1.黑尿热 二、简答题 1.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肝脓肿如何鉴别? 2.疟疾引起黑尿热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第1章至第2章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2.传染源 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二、简答题 1.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受损的病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3章至第5章 一、名词解释 1.伤寒复发与再燃 2.霍乱肠毒素 二、简答题 1.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如何鉴别。 三、论述题 1.试述肠阿米巴病的治疗原则 2.间日疟典型的临床经过包括哪几期?各期表现是什么?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 1. 以下属于DNA病毒的是:HBV 2. 关于cccDN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是HBV核酸进入细胞质后形成的 3. 关于急性戊型肝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HEV RNA特异性高,常用于戊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4. 一般来说,最能反映急性肝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是:总胆红素 5. 一般来说,提示肝功能受损最敏感的检查项目是:谷丙转氨酶 6. 一般来说,诊断肝衰竭敏感的检查项目是:C凝血酶原活动度 7.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围产期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往往转为慢性,发生率10%-40% 8. 以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抗HBV治疗指征的是:E满足A和C选项 9. 以下哪项不是IFN-a的不良反应:D乳酸酸中毒 10. 肝炎患者发生明显细菌感染时,不宜应用的抗菌药物是:C四环素 11. 下面哪一项不是重型肝炎常见的并发症:A血小板减少紫癜 12. 肝肾综合征是指:A严重肝脏疾病引起肾脏功能紊乱 13. 下列哪项一般不会直接诱发肝性脑病:D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4. 肝性脑病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E轻度性格改变、行为失常 15. 除肝组织活检外,以下诊断肝纤维化价值最高的是:E Fihroscan(瞬时弹性测定)16.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最有价值的是:E MRI检查 17. 对肝硬化有确诊价值的是:D肝穿刺活检有假小叶形成 18. 输血不是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病毒性疾病为:D戊型肝炎 19. 关于乙型肝炎,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D秋冬季节多见 20. 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E戊型肝炎可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21. 在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是:A表面抗体(抗HBS ) 22. 在血液中代表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者是:B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23. 血清中能检出抗HAV LGM的时间是:C起病后6月内 24. 最常经母婴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是:B乙型肝炎 25. HBV基因组前C区1896位发生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子,导致:B不能产生抗HBEag 26.丙型肝炎较典型的病理改变是:A滤泡样细胞聚集和较明显的脂肪变性 27. 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多表现为:D隐性感染 28. 在肝炎患者中,最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血清学检:C凝血酶原活动度 29. 下列实验室指标中,哪项对重型肝炎的诊断意义最小:D丙氨酸转氨酶》500U/L 30.关于肝性脑病,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B肝性脑病程度越深,病死率越高 31. 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E凝血酶原活动度是诊断重型肝炎最重要的指标 32. 下面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乙型,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33. 关于丙型肝炎慢性化,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D与遗传染因素有关 34. 关于乙型肝炎,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D发病率的高低有季节性 35. 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36. 下面哪一项是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D失代偿性肝硬化 37. 干扰素治疗可以用于:E急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題 第一套:单选题(分数:20分)得分:20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2.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3.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4.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5.甲类3种、乙类30种、丙类10种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2.在感染过程的5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3.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 4.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1.前驱期

2.潜伏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5.复发期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5.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1.最短潜伏期 2.平均潜伏期 3.最长潜伏期 4.传染期 5.前驱期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6.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隔离治疗病人 2.隔离治疗带菌者 3.切断传播途径 4.疫苗预防接种 5.接触者预防服药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7.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3.医护办公室是半污染区 4.更衣室是清洁区 5.医护值班室为污染区 你所选的答案:5是正确的

8.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1.再感染 2.重复感染 3.复发 4.再燃 5.重叠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9.关于消化道隔离,错误的描述是 1.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2.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3.病室应有防蝇、灭蝇设施 4.病人出院后不必进行终末消毒 5.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等应专用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0.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1.输血传播 2.唾液传播 3.母婴传播 4.粪-口传播 5.飞沫传播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1.乙肝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 1.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2.获得免疫,疾病已治愈 3.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 一、病毒性肝炎 1、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 A.HbsAg(表面抗原)和抗HBs:表面抗原是HBV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抗原,该抗原只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其抗原转阴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疫苗接种后。 B、HBcAg(核心抗原)和抗HBc:核心抗原因存在于Dane颗粒中,在肝脏,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出现较晚于HBcAg,其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cIgM较早出现,其阳性提示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抗HBcIgG出现较迟,可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C、HBeAg和抗Hbe:HbeAg出现较晚,在病变极期后消失,一般仅见于HbeAg阳性血清,若持续存在预示趋向慢性。抗Hbe出现而HbeAg消失,称为血清转换。抗Hbe阳转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期,传染性降低。 2、HBV DNA:存在于Dane颗粒中,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最直接、最灵敏标志。 3、肝炎流行病学特点 甲戊型:传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播 乙丙丁型:体液或血液传播,如母婴传播、输血、密切接触及性传播等。 4、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各型病毒均可引起。 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 黄疸前期:本期持续5-7天,甲戊型起病急,多伴发热,其他型多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肝功能主要为ALT升高。 黄疸期:本期为2-6周,自觉症状好转,尿黄加深,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疸,1-3周达峰,肝脏大而质偏软,脾脏轻微肿大,部分患者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功检查为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恢复期:本期持续1-2月,症状渐消,黄疸消退、肝脏脾脏回缩,肝功能正常。 总病程2-4月,一般不超过6个月 5、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有慢性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改变者。可分为轻重中三度。 重度慢性肝炎:有岷县或持续的感言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6、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表现及诊断 1)肝衰竭表现: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 2)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总胆红素≥17.1μ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 3) 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出现胆酶分离,血氨升高 4)腹水 5)出现肝肾综合征,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 6)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ADD:胆酶分离即在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的ALT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升高的现象。 7、窗口期:即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后,机体尚未产生免疫抗体的时期,此期抗病毒抗体检查

传染病学笔记(完美版)

目类别临床执业医师比 例 科目 基础科目13% 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 专业科目75% 内科学(含传染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 公共科 目 12% 卫生法规、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 中医类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师)》为依据。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范围如下: 中医执业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药理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1.中医学基础科目: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2.中医临床医学科目: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3.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诊断学基础、药理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传染病学 第一单元总论 一、感染过程

国开-04299-流行病学-形考作业2--学习资料

流行病学-形考作业2-学习资料 特别提醒:本课程每道题的出题顺序可能会被打乱,请仔细逐一搜索每道题在作答,请确保 本材料是您需要的资料在下载!! 第1题 1. 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是() A. 引起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B. 病因存在,必然引起疾病 C. 只要疾病发生,必然有病因存在 D. 引起病理变化的因素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病因存在,必然引起疾病 第2题 2. 下面关于病因三角模式的论述,正确的是() A. 疾病是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 它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C. 它是目前最科学的病因观 D. 它强调宿主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它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第3题 3.当前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式是() A. 轮状模式 B. 三角模式 C. 疾病因素模式 D. 生态学模式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轮状模式

第4题 4.关于现况调查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整群抽样调查对于总体是抽查 B. 普查结果绝对比抽查可靠 C. 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是抽样必须随机化,样本足够大 D. 当样本量接近总体时宜用普查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普查结果绝对比抽查可靠 第5题 5.为了解某校近视的现患率,调查者计划从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的所有学生。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 分层抽样 B. 单纯随机 C. 整群抽样 D. 系统抽样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单纯随机 第6题 6.在糖尿病筛检方案中,甲试验血糖筛检标准定为160mg/ml,乙试验定为130mg/ml,比较甲乙试验时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甲试验的假阴性率比乙试验高 B. 甲试验的阳性预测值比乙试验低 C. 乙试验的特异度低于甲试验 D. 甲试验的灵敏度低于乙试验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甲试验的阳性预测值比乙试验低 第7题 1.流行病学中的“病因”是指() A. 外围的远因 B. 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总论 一、感染过程 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体、外环境 感染后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最常见 显性感染――最易识别 病原携带状态――重要的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 二、病原体的作用 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 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反应 四、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 五、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征分期: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及诊断的参考。 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六、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1、甲肝(H**):属小RNA病毒秤嗜肝病毒 2、乙肝(HBV):属嗜肝DNA病毒 3、丙肝(HCV):单链RNA病毒 4、丁肝(HDV):缺陷的单链RNA病毒 5、戊肝(HEV):属杯状病毒 二、流行性 1、甲、戊型 传播途径:粪-口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3周内有传染性。以发病前后各1周的传染性最强。 2、乙、丙、丁型: 传播途径:输血;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 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1、发病机制 甲肝――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 乙肝――以细胞免疫为主 2、病理 (1)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 (2)慢性肝炎: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3)重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边缘薄质软,包膜皱缩 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质稍硬,表面和切面见再生结节。 慢性重型肝炎: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 出血倾向最主要的原因: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4)淤胆型肝炎:伴明显的肝内淤胆。小胆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四、病原学检查 1、HBV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的指标:HBeAg 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肝穿刺活检 3、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的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 第三单元流行性出血热 一、病原学: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为RNA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褐家鼠是城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虫媒,垂直 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1、病机: 出血原因:发热期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休克期发生DIC致消耗性凝血障碍,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形成 肾损害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 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2、病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 四、临床表现 特征: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 分期: 1、发热期:弛张热及稽留热。三痛症(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征(颜面、颈、上胸潮红) 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小血管中毒性损害的表现。 2、低血压休克期:热通病情反而加重 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3、少尿期:常有低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倾向加重 4、多尿期:日尿量>2000ml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染、休克 5、恢复期:尿量降至2000ml,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 五、检查: 外周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可明确诊断。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 第一套:单选题(分数:20 分)得分:20 1.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 甲类1 种、乙类23 种、丙类11 种 2. 甲类2 种、乙类25 种、丙类10 种 3. 甲类3 种、乙类28种、丙类9 种 4. 甲类3 种、乙类24种、丙类9 种 5. 甲类3 种、乙类30 种、丙类10 种 你所选的答案: 2 是正确的 2. 在感染过程的5 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 病原体被清除 2. 隐性感染 3. 显性感染 4. 病原携带状态 5. 潜伏性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 2 是正确的 3. 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 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 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 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你所选的答案: 1 是正确的

4.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 1. 前驱期 2. 潜伏期 3. 症状明显期 4. 恢复期 5. 复发期 你所选的答案: 2 是正确的 5.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1. 最短潜伏期 2. 平均潜伏期 3. 最长潜伏期 4. 传染期 5. 前驱期 你所选的答案: 3 是正确的 6.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 隔离治疗病人 2. 隔离治疗带菌者 3. 切断传播途径 4. 疫苗预防接种 5. 接触者预防服药 你所选的答案: 3 是正确的 7. 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 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 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总论 传染病学主要是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在临床执业考试中占有比较高的分值,传染病学的知识是考生们很难掌握的,为了帮助考生们更方便背诵,小编整理了传染病学知识点,供考生们作为参考。 1.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2.传染病学知识点: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 清除病原体: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隐性感染:最常见 显性感染:最少见 病原携带状态:次常见 潜伏性感染 3. 传染病学知识点:免疫应答: (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IgM:首先出现,持续时间不长,近期感染的标志 IgG:随后出现,持续较长时间 IgA: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的局部抗体 IgE:作用于入侵的原虫和蠕虫 4. 传染病学知识点:流行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母婴、接触、虫媒传播 (3)易感人群 5. 传染病学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病原体 (2)传染性 (3)流行病学特征: ①流行性 散发: 爆发:食物中毒、流行性感冒

流行: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常年发病率水平或散发发病率的数倍 大流行:波及全国各地,甚至超出国界或洲境。非典、甲型H1N1大流行。 ②季节性 ③地方性 ④外来性 (4)传染后免疫 6. 传染病学知识点:传染病分级管理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非典、炭疽中德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四种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乙脑、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脑、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H1N1等。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风病、斑疹伤寒、手足口病等。 7.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城市、农村分别为2、6小时 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城市、农村分别为6、12小时 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城市、农村均为24小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8.历年真题 1.可经过肠道传播的传染病是: A丁型肝炎 B血吸虫病 C伤寒 D斑疹伤寒 E钩端螺旋体病 答案:C 2.传染病的病原学检查不包括: A分离培养病原体 B检测特异性核酸 C检测特异性抗原 D直接检查病原体 E检测特异性抗体

流行病学知识点【完整版】

病因与病因推断 Causation and Causal Inference 病因的概念 Concepts of Disease Causes ?一、病因的定义Definition of Disease Causes 任何一种疾病发生都有其相应的致病因素,即病因(cause of disease)。疾病的种类不同,病因的种类亦不同,如传染性疾病,其病因相对简单;而有些疾病,如慢性非传染病,其病因复杂而且绝大多数疾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因此研究病因尤其是研究慢性非传染病的病因,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重要内容。也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只有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才有可能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才有可能采取特异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 第一节病因的概念 Section One Concepts of Disease Causes ?Koch病因假说在传染研究中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现这一学说不能解释许多其他疾病,例如肺结核病,除了肺结核感染外,其他像营养不良,过度疲劳,遗传因素等都可影响肺结核的发生,此外,一些慢性病如恶性肺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更不能用Koch学说来解释,因此,目前人们对病因的认识已发展成“多病因学说”。 ?目前关于流行病学病因的定义为那些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疾病的病因, 当它们之中的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疾病频率就下降。也系指,能引起人们发病的概率增加的内外环境的因素,一般在非传染病的病因,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其中有直接病因(direct cause),有些是间接病因(indirect cause);有的是主要病因(primary cause ),有的是辅助病因(auxiliary cause),还有人将病因分为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和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 ?必要病因指缺乏某种因素即不能引起某疾病,该因素称为该病的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一般适应于解释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和地方病,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必要病因,而大多数的慢性非传染病尚未发现他们的必要病因。 ?充分病因指有某种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发生某疾病,该因素称病的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如结核杆菌传染只是结核发生的一个必要病因,是必不可缺少的原因而不是结核病的充分病因,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后不一定会发生结核病,如果结核杆菌的存在,再加上营养不良,过度疲劳,年龄等因素存时,才可能发生结核病,这些因素是构成结核病的充分病因。 ?大多数非传染疾病其充分病因不止一个,有的可能多个充分病因,因此这些疾病可能没有必要病因。吸烟既不是肺癌的必要病因,也不是肺癌的充分病因(因为有的肺癌者终身未吸过烟,有许多长年吸烟者并没有发生肺癌)。 ?二、病因模型 A General Model of Causation 在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中,用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一些疾病发生的模型。 (一)疾病发生的三角模型Epidemiologic triangle ?疾病发生的三角模型,亦称流行病学三角(epidemiologic triangle),该模型由致病因素(agent),宿主(host)和环境(environment)三个要素共同组成,三个要素相当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三者间保持动态平衡,就不会发生变化,另两者不能产生适应性变化,这种平衡就可能被打破。就会发生疾病。 (二)轮状模型Wheel model 该模型由致病因素,宿主和环境所组成,宿主处于环境的周围之中,好像一个车轮,故称

传染病学课程讲义

传染病学课程讲义 01. 第一单兀传染病概论 02. 第二单兀病毒感染 03. 第三单兀细菌感染 04. 第四单元螺旋体病 05. 第五单元原虫感染 06. 第六单兀蠕虫感染 第一单兀传染病概论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一)感染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 广义的传染病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包括微生物与寄生虫)感染人体后所致的疾病。感染性疾病不一定具有传染性. 二、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感染过程最终结局: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和来自外界的干预。 (一)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如胃酸所清除(如霍乱弧菌)、特异性被动免疫(来自 母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所中和 、或特异性主动免疫(通过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所清除。 (二)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导致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 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亦无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的感染。隐性 感染是最常见的类型。 结局:大多数隐性感染都可使人体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体内持续 存在病原体而不发生明显病理损害者,称为健康携带者。伤寒、菌痢、乙型肝炎等传染病都可有健康携带者。 【真题库】5 ?下列五种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答案:B

【真题库】11.李某,女性,患慢性乙型肝炎10年,血化验:HBsAg(+)、HBeAg(+)、抗-HBclgG(+)。 其12岁女儿体检时 血清抗-HBs(+),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李某女儿属于(2003) A.隐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毒携带状态 E.垂直感染 答案:A (2003) 【真题库】17?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 称为(2003) A.潜伏性感染 B.病原体被清除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答案:C (2003) 【真题库】&感染病原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临床上不出现特异性的症状和 体征,称为 A.显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病原体被清除 答案:C (三)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 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 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五种过程中发生率最低。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而感染者获得稳固的免疫力,如伤寒。然而,有些传染 病,如菌痢、流行性感冒等 ,病后感染者的免疫力并不稳固,容易再度受感染而发病。 小部分显性感染者可转变为病原携带者。 2006-2-035 .在感染过程的5种结局中最不常见的表现是 A. 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传染病防治法作业(答案)

《传染病防治法》作业 要求:全部题目抄写并作答,不得复印或打印。 1.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 答: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 答: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 答: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4.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5.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6.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7.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

8.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9. 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10.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该如何处理? 答: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11. 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什么要求? 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12.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 告属地管理原则向有关部门报告。 及时向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包括乡镇卫生院、医院、疾病预控制中心等机构部门报告。 1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 15.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口腔念珠菌病 B、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疱疹性直肠炎 E、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灭螺 B、普治 C、灭螺和普治 D、粪便和水源管理 E、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氯喹0.3g,每周1次 C、哌喹0.6g,2~4周1次 D、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神经毒素 D、细胞毒素 E、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潜伏期 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 D、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弧菌属 E、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A、显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迟发型变态反应 D、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血涂片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骨髓涂片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