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1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实验1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实验1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实验1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实验1 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一、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组织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细胞质壁分离的产生过程及其用于测定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植物组织细胞内的汁液与其周围的某种溶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植物细胞内的压力势为零时,细胞汁液的渗透势就等于该溶液的渗透势。该溶液的浓度称为等渗浓度。

当用一系列梯度浓度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细胞的等渗浓度将介于刚刚引起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和尚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的溶液浓度。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渗透势。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镊子;刀片

配成0.5—0.1mol/L梯度浓度的蔗糖溶液各50ml。

称34.23g蔗糖用蒸馏水配成100ml,其浓度为1m0le/L(母液)。再配制成下列各种浓度:

0.50mol/L:吸母液25ml+水25ml

0.45mol/L:吸母液22.5ml+水27.5ml

0.40mol/L:吸母液20.0ml+水30.0ml

0.35mol/L:吸母液17.5ml+水32.5ml

0.30mol/L:吸母液15.0ml+水35.0ml

0.25mol/L:吸母液12.5ml+水37.5ml

0.20mol/L:吸母液10.0ml+水40.0ml

0.15mol/L:吸母液7.5ml+水42.5ml

0.10mol/L:吸母液5.0ml+水45.0ml

四、实验方法

将带有色素的植物组织(叶片),一般选用有色素的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紫鸭跖草、苔藓、红甘蓝或黑藻、丝状藻等水生植物,也可用蚕豆、玉米、小麦等作物叶的表皮。撕取下表皮,迅速分别投入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使其完全浸入,5—10分钟后,从0.5mol/L开始依次取出表皮薄片放在滴有同样溶液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所有细胞都产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则取低浓度溶液中的制片作同样观察,并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实验中必须确定一个引起半数以上细胞原生质刚刚从细胞壁的角隅上分离的浓度,和不引起

质壁分离的最高浓度。

在找到上述浓度极限时,用新的溶液和新鲜的叶片重复进行几次,直至有把握确定为止。在此条件下,细胞的渗透势与两个极限溶液浓度之平均值的渗透势相等。

将结果记录下表。

测出引起质壁分离刚开始的蔗糖溶液最低浓度和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最高浓度平均值之后,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在常压下该组织细胞质液的渗透势。 RTiC s =-?

s ?-为细胞渗透势。

R 为气体常数=0.083×105/L·Pа/mol·K 。

T 为绝对温度,单位K ,即273℃+t ,t 为实验湿度。 I 为解离系数,蔗糖为1。

C 为等渗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ol/L 。 则:s ?-=0.083×105×(273℃+t )×1×C

五、实验作业:

1、 叙述细胞渗透作用的原理。

2、 测定并计算不同植物组织的渗透势。

实验2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植物组织中水分状况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及用于测定的方法和它们

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

将植物组织分别放在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溶液中,当找到某一浓度的溶液与植物组织之间水分保持动态平衡时,则可认为此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该溶液的水势。因溶液的浓度是已知的,可以根据公式算出其渗透压,取其负值,为溶液的渗透势(ψπ),即代表植物的水势(ψw)(waterpotential)。

ψw=ψπ=-P=-CRT(大气压)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一)材料:小白菜或其它作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带塞青霉素小瓶12个;2.带有橡皮管的注射针头;3.镊子;4.打孔器5.培养皿。

(三)试剂:1.0.05、0.10、0.15、0.20、0.25、0.30mol/L蔗糖溶液;2.甲烯蓝粉末。

四、实验方法

1、取干燥洁净的青霉素瓶6个为甲组,各瓶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 蔗糖溶液约4ml(约为青霉素瓶的2/3处),另取6个干燥洁净的青霉素瓶为乙组,各瓶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蔗糖溶液1ml和微量甲烯蓝粉末着色,上述各瓶加标签注明浓度。

2、取待测样品的功能叶数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约50片,放至培养皿中,混合均匀。用镊子分别夹入5~8个小圆片到盛有不同浓度的甲烯蓝蔗糖溶液的青霉素瓶中(乙组)。盖上瓶塞,并使叶圆片全部浸没于溶液中。放置约30~60min,为加速水分平衡,应经常摇动小瓶。

3、经一定时间后,用注射针头吸取乙组各瓶蓝色糖液少许,将针头插入对应浓度甲组青霉素瓶溶液中部,小心地放出少量液流,观察蓝色液流的升降动向。(每次测定均要用待测浓度的甲烯蓝蔗糖溶液清洗几次注射针头)。如此方法检查各瓶中液流的升降动向。若液流上升,说明浸过小圆片的蔗糖溶液浓度变小(即植物组织失水);表明叶片组织的水势高于该浓度糖溶液的渗透势;如果蓝色液流下降则说明叶片组织的水势低于该糖溶液的渗透势,若蓝色液流静止不动,则说明叶片组织的水势等于该糖溶液的渗透势,此糖溶液的浓度即为叶片组织的等渗浓度

4、将求得的等渗浓度值代入如下公式:

ψw=ψπ=-CRTi×1.013×0.1。式中:ψw=植物组织的水势(单位:Mpa)ψπ=溶液的渗透势C=等渗浓度(mol/L)R=气体常数(0.008314MPa/L/mol/K)T=绝对温度i=解离系数(蔗糖=1,CaCl2=2.60)1大气压=1.013=0.1MPa。

五、实验作业

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与用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细胞的渗透势都是以外界溶液的浓度算出的溶质势,它们之间的区别何在?

实验3 蒸腾速率的测定(快速称重法)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快速称重法测定植物的蒸腾速率,加深对植物水分代谢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植物蒸腾失水,重量减轻。因此,用称重法测得一定面积或一定重量的蒸腾器官在一定时间里的失水量,即可测得其蒸腾速率。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精度为10mg 的扭力天平1架;枝剪1把;剪刀1把;铅笔1支;线1根;坐标方格纸1张;标签1个;尺子1把;各种树木的带叶枝条。 四、实验方法

1、将扭力天平放在被测树木附近的平稳处,调平,然后在被测植株上选一重约10g 左右且有代表性的枝条,在其基部挂上标签,并缚一细线。在绑线处上方1~2cm 处将、枝条剪下,立即称重(记为W 1,精确至0.001g ),并在读数时准确计时(t 1)。

2、迅速将枝条用线悬挂原处,使其在原环境中蒸腾,约15min 后,取下枝条,第二次称重(记为W 2,精确至0.001g ),并准确计时(t 2)。两次所称重量只差即是这段时间内枝条蒸腾部位的鲜重。

3、求算叶面积或蒸腾部位的鲜重。

(1)用称纸法求算叶面积 用尺量出坐标纸边长,算出全纸面积,称出全纸重,精度同上。摘下叶子,平摊在坐标纸上,在坐标纸上用铅笔绘出叶子轮廓,剪下叶形,称重,精度同上。按下式计算叶面积(S ):

S(cm 2

)=剪下的叶形纸重(g )×)

全纸重()全纸面积(g cm 2

(2)求算蒸腾部位的鲜重 剪下枝条上的叶片和嫩梢,称枝重(W 3),精度同上,W 1减去W 3即为蒸腾部分的鲜重:

蒸腾部位的鲜重=W 1-W 2

4、计算蒸腾速率。

蒸腾速率[g /(m 2·h 1)]=

)(min)

()(6010000))((122

21t t cm S

 g W W -???- 或:

蒸腾速率[mg /(g·min)]=)(min)

())(()

)((122131t t g W W mg W W -?--

五、实验作业

计算所测植物的蒸腾强度。

实验4 单盐毒害及离子间拮抗现象

一、实验目的

通过简单试验说明培养液中各种离子平衡(各种离子及其浓度)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离子间的拮抗现象的本质是复杂的,它可能反映不同离子对原生质亲水胶粒的稳定度、原生质膜的透性,以及对各类酶活性调节等方面的相互制约作用,从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烧杯;纱布;石蜡;0.12mol/L KCl;0.06mol/L CaCl2;0.12mol/L NaCl

(所用药品均需用AR)

四、实验方法

实验前3—4天选择饱满的小麦种子100粒浸种,在室温下萌发,待根长1cm 时即可用作材料。

取4个小烧杯,依次分别倒人不列盐溶液:

(1)0.12mol/L KCI

(2)0.06 mol/L CaCl2

(3)0.12 mol/L NaCI

(4)0.12 mol/L NaCl 100 ml+0.06 mol/L CaCl2 1 ml十0.12mol/L KCl 2.2 ml小烧杯用涂石蜡的纱布盖上。挑选大小相等及根系发育一致的小麦幼苗10株或20株,小心种植在纱布盖的孔眼里,使根系接触到溶液,在室温下培育2—3星期后,即可看出在单盐溶液中,小麦幼苗生长,特别是它们的根部出现畸形。

五、实验作业

比较小麦在不同盐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并加以解释。

实验5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纸层析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的原理以及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丙酮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纸层析是其中最简便的一种。当溶剂不断地从层析滤纸上流过时,由于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即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使样品中的混合物得到分离。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大试管台天平

研钵量筒

烧怀漏斗

软木层新华滤纸

丙酮四氯化碳

无水硫酸钠碳酸钙

石英砂

四、实验方法

1、称取新鲜叶子2 g,放入研钵中加丙酮5ml,少许碳酸钙和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 5 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取准备好的滤纸条(2×2 cm),将其一端剪去两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的窄条。

3、用毛细管取叶绿素溶液点于窄条的上方,注意一次所点溶液不可过多。如色素过淡,用电吹风吹干后再点1一2次。

4、在大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3—5ml及少许无水硫酸钠。然后将滤纸条固定于软木塞上,插入试管内,使窄端浸入溶剂中(色素点要略高于液面,滤纸条边缘不可碰图到试管壁),盖紧软木塞,直立于阴暗处进行层析。

5、经过0.5一1小时后,观察分离后色素带的分布。最上端橙黄色为胡萝卜素,其次黄色为叶黄素,再下面蓝绿色为叶绿素a,最后的黄绿色为叶绿素b。

五、实验作业

提取叶绿素时为什么要加少量的碳酸钙,加多了会出现什么问题?

实验6 光合速率的测定(改良半叶法)

一、实验目的

光合速率是一项重要的生理指标,对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分析环境条件与植物生长发育一级产量的关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法所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数据比较稳定,适于田间应用。学会用改良半叶法测定植物的光合速率。 二、实验原理

对称叶片的两侧处在相同的条件下,光合速率应基本相同。可先测出一侧叶片一定叶面积的干重,使另一侧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并阻止光合产物向外运输。一定时间后,再测出该侧叶片相同叶面积的干重。根据两者重量之差、所用时间和叶面积,即可求得叶片的光合速率。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分析天平;烘箱(公用);打孔器1付;垫板1块;镊子1把;称量瓶2个;标签牌若干;脱脂棉签1个;三氯甲烷;各种阔叶树的叶片均可。 四、实验方法

1、选择植物上有代表性的叶片若干,挂上标签。

2、按顺序在选好的叶片基部叶脉汇聚处背腹面及叶柄上端的周围涂三氯甲 烷,使韧皮部的细胞中毒,以防止光喝产物外运。

3、在涂药叶中脉的一侧,避开较粗的侧脉,用打孔器取小圆片若干片,其 总面积以30~50cm 2为宜,置于称量瓶中。从开始取第一篇小圆片时起计时。

4、将称量瓶置于80~9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其干重记为W 1。

5、自计时起4~6h 后,按先前顺序在叶的两一侧对称部位,用同一付打孔器取相同数目的小圆片。计时方法与第一次取圆片相同。烘干,称重,其干重记为W 2。

6、计算

净光合速率[mg 有机物/(dm 2·h )] =

)

(100

)()]()([221cm h mg W mg W 一次所取圆片总面积光合时间?

- 五、实验作业

计算所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实验7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小篮子法)

一、实验目的

熟悉测定呼吸强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Ba(OH)2溶液吸收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实验结束后,用草酸溶液滴定残留的Ba(OH)2,从空白和样品两者消耗草酸溶液之差,即可计算出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量。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广口瓶;温度计;酸式滴定管;干燥管;尼龙网制小篮;

0.05 mol/L Ba(OH)2;

指示剂:0.1%麝香草酚酞酒精溶液。

1/44 mol/L草酸溶液:准确称取重结晶的草酸H2C2O4·2H2O2.8652g,溶于蒸馏水,配成1 000ml,每ml溶液相当于1mg的CO2。

四、实验方法

1、取500ml广口瓶一个,装配一只三孔橡皮塞,一孔插入盛碱石灰的干燥管,以吸收空气中的CO2,保证进入呼吸瓶的空气无CO2,一孔插入温度计,另一孔直径约1cm左右供滴定用,滴定前用小橡皮塞塞紧。瓶塞下面挂一尼龙网制小篮,用以盛实验材料。

2、称取萌发的小麦或水稻种子15g,装于小篮内,将小篮挂在广口瓶内,同时加0.05mol/L Ba(OH)2溶液25ml于广口瓶内,立即塞紧瓶塞,并用熔化的石蜡密封瓶口,防止漏气。每10分钟左右,轻轻地摇动广口瓶,破坏溶液表面的BaCO3薄膜,以利对CO2的吸收。

3、1小时后,小心打开瓶塞,迅速取出小篮,加入2滴指示剂,立即重新塞紧瓶塞。然后拔出小橡皮塞,将滴定管插入小孔中,用1/44 mol/L的草酸滴定,直到蓝绿色转变成无色为止。记录滴定所耗用的草酸溶液的ml数。

4、另取用沸水煮死的种子为材料,作同样测定,以此作为对照。

5、计算。

五、实验作业

比较不同类型种子的呼吸强度

实验8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途径(环割法)

一、实验目的

熟悉植物体有机物运输的途径。

二、实验原理

韧皮部的筛管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通道,环割试验即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木本植物的枝条或树干上,用刀环形剥去一层树皮,深达形成层,从而阻断了割环上下方有机物的交换,在割环的上方聚集着从叶片运率的大量有机物,引趄树皮组织生长加强,而形成愈伤组织或瘤状物。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解剖刀

四、实验方法

1、夏季,在幼龄杨树或其他木本植物上选定尚未发生分枝的旺长枝条,于其中1—2枝进行环状剥皮,使剥环宽度在3cm左右。环割后,每星期观察一次枝条变化,并与生长情况相似的对照枝条进行比较,特别注意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1)剥环上部叶片是否萎蔫?

(2)枝条顶端生长速度有何改变?

(3)剥环上下切口愈伤组织生长情况。

(4)剥环上下部休眠芽萌发情况。

2、另选一相似枝条进行双环割,再剥环相距40-50cm,同样观察以上各项。

3、秋季要将以上处理的枝条剪下(连同对照枝条,风于保存作教学材料)。

五、实验作业

叙述植物体中有机物从叶运到根的途径。

实验9 IAA的生物鉴定(小麦芽鞘切段伸长法)

一、实验目的

熟悉生长素含量的生物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小麦胚芽鞘的延长部分切成段,漂浮在含有生长素IAA的溶液中,这些切段可以继续伸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芽鞘切段的伸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对数成正比,因而可通过测定切段伸观多少来测定生长素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25o C暗室;滤纸;旋转器;分析天平;小瓷缸;大瓷缸;培养皿;银试管;移液管;青霉素瓶;刀片;小镊子;尼龙网;刻度尺;半对数座标纸;饱和漂白粉溶液;小麦品种,扬麦1号最好用中农28;

100 ppmIAA母液:称10 mg IAA溶于少量无水酒精中,再用水稀释至100ml。此溶液在冰箱中可保存一个月。

缓冲液:称取K2HPO4,1.7 94g,柠檬酸1.019g,蔗糖(AR)20g溶于1000ml 重蒸馏水中,pH为5.0。

四、实验方法

1、挑选大小均匀的小麦种子(必须用前一二年的种子,因当年新收的种子发芽不整齐),用饱和漂白粉溶液灭菌30分钟后,用自来水冲冼半天,放在盛肿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腹沟朝下,在25o C黑暗条件下萌发24小时。

2、当第一胚根出现后,移于用尼龙网覆盖的小瓷缸中,胚根插入尼龙网眼。小瓷缸放入盛水的大瓷缸中,以保持湿度或在小瓷缸上罩上烧杯保湿。

3、继续在 25o C黑暗下培养,约40小时后,当胚芽鞘长达3cm左右时,选取 2.8-3.0cm幼苗作为生物鉴定材料,因这样大小的芽鞘对IAA最敏感。

4、切去芽鞘尖端3mm,取下面5mm切段作试验。

5、将5mm切段漂浮在重蒸馏水中浸洗2—3小时,除去初段中内源激素。

6、配制0.001、0.01、0.1、1.0、10 PPm的IAA的系列标准溶液(配在具塞试管中)。

吸取 100ppmIAA1ml+9ml缓冲液 10ppm IAA

吸取 10PPmIAA1ml+9ml缓冲液 1PPm IAA

吸取 1PPmIAA1ml+9ml缓冲液 0.1PPm IAA

吸取 0.1PPmIAAml+9ml缓冲液 0.01 PPm IAA

吸取 0.01 PPm IAA1ml+9ml缓冲液 0.O01 PPm IAA

7、在具塞青霉素瓶中分别吸入上述IAA系列标准溶液(0.001、0.01、1.0、10PPm IAA)2ml,另外吸取2ml缓冲浪作为对照。

8、切段浸泡后,用滤纸将切段表面水分吸干,在上述盛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青霉素瓶中,分别放入芽鞘切段10段(最好放11—12段,以便挑选)加塞,每一浓度重复3次。将青霉素瓶置于旋转器上(旋转速度为16r/min )在 25℃暗室中旋转培养。

9、上述操作均需在暗室中绿光下进行。

10、旋转培养20小时后取出芽鞘切段,在滤纸上吸干,测量芽鞘切段的长度。

11、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以芽鞘切段增长%*为纵坐标,IAA 浓度为横坐标,作出标准曲线。在生长素浓度为 0.001—1.0PPm 范围内,切段的伸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对数成正比,如需鉴定某一植物提取液中生长素含量,必须与标准的 IAA 作对照。

%

100%*????

??-=原来长度对照长度处理长度芽鞘切段增长 五、实验作业

1、采取小麦芽鞘切段伸长法测定生长素含量时,为什么要将芽鞘尖端3mm 切去而取下面的5mm 作实验?

2、为什么要用缓冲液了配制IAA 的系列标准溶液?

实验10 生长调节剂在插条生根上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生长素类的生长调节剂和ABT生根粉对根原始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因此对不易插根生条的植物常用一定浓度的这类药品处理插条,使其易于生根成活。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100mL烧杯4个;培养皿1个;钟罩1个;枝剪2把;沙床(公用);玻璃棒1支;研钵1个;滑石粉、标签、线实量。

试剂:10微克/克、50微克/克、100微克/克ABT生根粉6号溶液各100mL,可先配出高难度溶液,再稀释成低浓度溶液;1000微克/克 ABT6号粉剂:取0.1g ABT6号粉剂,溶解后与100g滑石粉混合,注意充分搅匀,干燥后再磨成粉末。

材料:大叶黄杨、银杏、雪松、落叶松、毛白杨等植物的嫩枝或1年生枝条。

四、实验方法

1、减取枝条

每小组选取直径一致的长15~20cm 的当年生枝条18段,每段应带23个芽,将形态下端在水中剪成斜切面。若枝段上有叶则在上部保留12片叶子,摘取多余叶片,叶大时减去部分叶片。

2、枝条的处理

(1)水溶液将已准备好的10微克/克、50微克/克、100微克/克 ABT 生根粉6号溶液,分别倒入3个烧杯中,另一烧杯盛等量蒸馏水作对照。把剪好的枝条下端侵入烧杯中,每种处理各三段,溶液侵没枝条基部2~3cm 即可。各枝条上用标签注明组号、树种、枝条号及处理浓度、日期。然后用钟罩将4个烧杯罩住,4h后取出ABT6号生根粉处理的插条与3个对照枝条,斜插入湿润的沙床中,深度3~4cm。每种处理各插一行(也可将之分别放入4个盛有清水的烧杯或培养灌中)。

(2)粉剂将配好的1000微克/克ABT6号粉剂倒入培养皿内取3段插条把下端稍加湿润,使之粘满粉剂,立即插入沙床中,深度约3~4cm去另3段插条滑石粉作对照。

3、管理

保持沙床湿润,经常浇水,注意不要冲走沙子。如果采用水插法,应注意经常换水。全班共同伦流管理。直到各种处理均长出根为止。

五、实验作业

1.注意观察各组枝条的发根情况有何不同,参照下表记录结果。

2.分析所得结果,找出不同树种的适宜浓度。

扦插日期:年月日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本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本步骤 一、母液的配置 1、MS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将大量元素配制成1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依次分别称取扩大10倍的:NH4NO3 、KNO3 、KH2PO4 、 MgSO4·7H2O 、CaCl2·2H2O ,所有药品称取完毕后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最后定容至500ml,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2、MS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将微量元素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依次称取:MnSO4· 4H2O 、ZnSO4·7H2O 、 H3BO3 、KI 、CuSO4·5H2O 、CoCl2·6H2O ,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用容量瓶定容至500ml,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3、MS铁盐母液配制 将铁盐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称取扩大100倍的:称

FeSO4·7H2O 和Na2·EDTA ,把FeSO4·7H2O和Na2·EDTA·2H2O分别置于200ml蒸馏水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磁力搅拌器,边加热,边搅拌)。保持加热,把FeSO4溶液慢慢倒入Na2·EDTA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接近沸腾时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加蒸馏水到最终容积500ml,置于棕色细口瓶中,用力振荡1~2min,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在室温下避光保存一段时间令其充分反应后,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4、MS有机化合物母液的配制 将有机化合物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称取扩大100倍的:肌醇、维生素B1 、烟酸、甘氨酸、维生素B6 、蔗糖,用蒸馏水依次溶解并定容至500ml后,转入500ml 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二、植物激素的配置 常见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3-丁酸(IBA)、激动素(6-糠氨基嘌呤、 KT)、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3)、 1、生长素类: (1)、生长素类在组织培养中的主要作用是: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诱导愈伤组织

实验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实验1 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一、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组织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细胞质壁分离的产生过程及其用于测定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植物组织细胞内的汁液与其周围的某种溶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植物细胞内的压力势为零时,细胞汁液的渗透势就等于该溶液的渗透势。该溶液的浓度称为等渗浓度。 当用一系列梯度浓度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细胞的等渗浓度将介于刚刚引起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和尚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的溶液浓度。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渗透势。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镊子;刀片 配成0.5—0.1mol/L梯度浓度的蔗糖溶液各50ml。 称34.23g蔗糖用蒸馏水配成100ml,其浓度为1m0le/L(母液)。再配制成下列各种浓度: 0.50mol/L:吸母液25ml+水25ml 0.45mol/L:吸母液22.5ml+水27.5ml 0.40mol/L:吸母液20.0ml+水30.0ml 0.35mol/L:吸母液17.5ml+水32.5ml 0.30mol/L:吸母液15.0ml+水35.0ml 0.25mol/L:吸母液12.5ml+水37.5ml 0.20mol/L:吸母液10.0ml+水40.0ml 0.15mol/L:吸母液7.5ml+水42.5ml 0.10mol/L:吸母液5.0ml+水45.0ml 四、实验方法 将带有色素的植物组织(叶片),一般选用有色素的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紫鸭跖草、苔藓、红甘蓝或黑藻、丝状藻等水生植物,也可用蚕豆、玉米、小麦等作物叶的表皮。撕取下表皮,迅速分别投入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使其完全浸入,5—10分钟后,从0.5mol/L开始依次取出表皮薄片放在滴有同样溶液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所有细胞都产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则取低浓度溶液中的制片作同样观察,并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实验中必须

植生实验 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实验一、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质壁分离法) 一、实验原理: 将植物组织分别投入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中,使细胞将要产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就等于细胞液的浓度,根据浓度可计算出渗透势。 【注::典型植物细胞水势(Ψw)组成为:ψw=ψs+ψp+ψm (ψs 为渗透势,ψp为压力势,ψm为衬质势)。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ψs):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称为渗透势或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ψs),以负值表示。 渗透势值按公式ψs=-iCRT来计算(C为溶液的摩尔浓度;T为绝对温度,即实验温度+273;R为气体常数,R=0.0083;i为渗透系数,表示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非电解质溶液渗透压的倍数,如蔗糖i=1,NaCl i=1.8)。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ψp):由于细胞吸水膨胀时原生质向外对细胞壁产生膨压(turgor),而细胞壁向内产生的反作用力——壁压使细胞内的水分向外移动,即等于提高了细胞的水势。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引起的细胞水势增加的值叫压力势,一般为正值。当细胞失水时,细胞膨压降低,原生质体收缩,压力势则为负值。当刚发生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零。 衬质势(matrix potential, ψm):衬质势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如处于分生区的细

胞、风干种子细胞中央液泡未形成。对已形成中心大液泡的细胞含水量很高,ψm只占整个水势的微小部分,通常一般忽略不计。因此一个具有液泡的成熟细胞的水势主要由渗透势和压力势组成,即ψw=ψs+ψp 】。 将细胞置于纯水或稀溶液中,外液水势高于细胞水势,外侧水分向细胞内渗透,细胞吸水,体积变大;外液水势等于细胞水势,水分进出平衡,细胞体积不变;将植物置于浓溶液中,外液水势低于细胞水势,水从细胞内向外渗透,细胞失水,体积变小。 将植物材料(带色洋葱表皮组织)置于浓溶液中,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当细胞继续失水时,原生质层便和细胞壁慢慢分离开来,这种现象被称为质壁分离。把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在水势较高的稀溶液或清水中,外液中的水分又会进入细胞,液泡变大,原生质层很快会恢复原来的状态,重新与细胞壁相贴,这种现象称为质壁分离复原。 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当外界溶液的渗透势略低于细胞液的渗透势时,原生质刚刚从细胞角隅上脱离细胞壁,即为初始质壁分离。刚发生质壁分离时,

实验一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死活鉴定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死活鉴定 细胞是植物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而原生质则是细胞中有生命的部位。死、活细胞原生质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差别,如果细胞原生质的膜系统有半透性,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活细胞可以主动积累某些溶质等等,而死细胞的原生质则丧失了这些特性。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鉴定细胞的死活。本实验练习两种鉴定方法:质壁分离法及活体染色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质壁分离及活体染色结果的观察,了解原生物的某些特性,如黏滞性、荷电性等,以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 一、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与死活鉴定 [原理]活体染色是利用某种对植物无害的染料稀溶液对活细胞进行染色技术。中性红是常用的染料之一,它是一种弱碱性pH6.4~8.0之间(由红变黄),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植物的活细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红并向液泡中排泌,由于液泡在一般情况下呈酸性反应,因此,进入液泡的中性红便解离出大量阳离子而呈现桃红色。在这种情况下,原生质和细胞壁一般不着色。死细胞由于原生质变性凝固,胞液不能维持在液泡内,因此,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相反,中性红的阳离子却与带有一定负电荷的原生质及细胞核结合,而使原生质与细胞核染色。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1台;小培养皿一套;载玻片2片;盖玻片2片;单面刀片1片;尖头镊子1把;酒精灯1具;火柴1盒;擦镜纸、吸水纸适量。 [试剂] 0.03%中性红溶液;1mol/dm3硝酸钾溶液。 [方法] 1.选用洋葱鳞茎(或大葱假茎基部幼嫩部位)及小麦片作实验材料。 2.切下一片较幼嫩的洋葱鳞片,用单面刀片在鳞片内侧纵横割划成0.5cm2的小块,用尖头镊子将内表皮小块轻轻撕下,即可投入中性红溶液染色(注意应将表皮内側向下)。若用小麦片为材料,可将叶片背面朝上平放在载玻片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培养皿内,用左手将叶片按平,右手用刀从一个方向轻轻刮去下表皮和叶肉部分,只留下透明的上表皮细胞。当刮到的只剩下少量叶肉细胞时要小心,用力太重容易损伤表皮细胞,甚至只剩下一层细胞壁,太轻又会留下过多的叶肉细胞,影响观察。除了小麦外,其他禾本科植物均可用此法制备表皮细胞纸片。将刮好的纸片切成约0.5cm2的小块。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院(系、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师范)年级13级学号 姓名组别第二组课程名称植物细胞工程学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S培养基的组成,掌握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2.学习、掌握植物组织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方法; 3.掌握超净工作台上的接种方法与注意事项,了解接种室的灭菌方法; 4.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程序; 5.掌握接种的方法和材料的培养过程; 6.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包括外植体除菌和接种技术; 7.观察外植体的生长状况、染菌状况,剔除染菌外植体; 8.了解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切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植物细胞含有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形成完整植物的潜能。 2.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 1.离体状态; 2.有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无菌、温度、pH); 3.选择性能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的基因型 3.无菌条件

把植物的组织、器官等,使其在人工控制的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用于进行组织培养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称为外植体。在组培中外植体都死带菌的,在接种前必须进行表面消毒,这时取得培养成功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前体。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所有的器材、植物体、接种室都应是无菌的。 4.脱分化与愈伤组织 已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植物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其细胞被诱导改变原来的发育途径,逐步逆转其原有的分化形态,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胚细胞的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所用的化学物质与MS培养基的区别是需要激素诱导。所以脱分化培养需在MS培养基上添加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5.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培养基凝固,琼脂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它只是一种高分予的碳水物从海藻中提取出来,仅溶解于热水,成为溶胶,冷却后(40℃以下)即凝固为固体状凝胶。琼脂的用量一般在4—10克/升之间。琼脂的凝固能力除与原料、厂家的加工方式等有关外,还与高压灭菌时的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有关,长时间的高温会使凝固能力下降,过酸过碱加之高温会使琼脂发生水解而丧失凝固能力,存放时间过久,琼脂变褐,也会逐失去凝固能力。MS培养基属于富盐平衡培养基,特点是:无机盐浓度较高,元素间的比例适当,离子平衡性好,具有较强的缓冲性,因而在培养的过程中可维持较好的稳定性;营养丰富,在一般培养中无须额外加

细胞的质壁分离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实验材料: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 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三、实验步骤: 步骤注意问题分析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也可挑取几条水绵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2. 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可看到: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或水绵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原生质层呈绿色,紧贴着细胞壁。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 3.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 观察到: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重复几次( 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 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糖液浓度不能过高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4.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 观察到: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要马上滴加清水,使其复原。重复几次。( 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 四、实验讨论答案: 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院(系、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师范)年级13级学号姓名组别第二组课程名称植物细胞工程学实验日期2016.3-6 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S培养基的组成,掌握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2.学习、掌握植物组织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方法; 3.掌握超净工作台上的接种方法与注意事项,了解接种室的灭菌方法; 4.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程序; 5.掌握接种的方法和材料的培养过程; 6.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包括外植体除菌和接种技术; 7.观察外植体的生长状况、染菌状况,剔除染菌外植体; 8.了解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切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含有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形成完整植物的潜能。 2.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 1.离体状态; 2.有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无菌、温度、pH); 3.选择性能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的基因型 3.无菌条件 把植物的组织、器官等,使其在人工控制的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用于进行组织培养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称为外植体。在组培中外植体都死带菌的,在接种前必须进行表面消毒,这时取得培养成功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前体。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所有的器材、植物体、接种室都应是无菌的。 4.脱分化与愈伤组织 已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植物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其细胞被诱导改变原来的发育途径,逐步逆转其原有的分化形态,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胚细胞的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所用的化学物质与MS培养基的区别是需要激素诱导。所以脱分化培养需在MS培养基上添加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5.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培养基凝固,琼脂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它只是一种高分予的碳水物从海藻中提取出来,仅溶解于热水,成为溶胶,冷却后(40℃以下)即凝固为固体状凝胶。琼脂的用量一般在4—10克/升之间。琼脂的凝固能力除与原料、厂家的加工方式等有关外,还与高压灭菌时的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有关,长时间的高温会使凝固能力下降,过酸过碱加之高温会使琼脂发生水解而丧失凝固能力,存放时间过久,琼脂变褐,也会逐失去凝固能力。MS培养基属于富盐平衡培养基,特点是:无机盐浓度较高,元素间的比例适当,离子平衡性好,具有较强的缓冲性,因而在培养的过程中可维持较好的稳定性;营养丰富,在一般培养中无须额外加入复杂的有机成分;微量元素种类全,浓度高。这类培养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 6.生长调节物质 包括天然植物激素额人工激素类似物。植物激素是一类植物自身合成、同时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于离题培养中的细胞分裂分

实验二 植物组织水势和细胞渗透势的测定

实验二植物组织水势和细胞渗透势的测定 项目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一、原理 将植物组织分别放在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溶液中,当找到某一浓度的溶液与植物组织之间水分保持动态平衡时,则可认为此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该溶液的水势。因溶液的浓度是已知的,可以根据公式算出其渗透压,取其负值,为溶液的渗透势(ψπ),即代表植物的水势(ψw)(water potential)。 ψw=ψπ=-P=-CRT(大气压)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小白菜、菠菜或其它作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带塞青霉素小瓶12个;2.带有橡皮管的注射针头;3.镊子;4.打孔器5.培养皿。(三)试剂:1. 0.05、0.10、0.15、0.20、0.25、0.30 mol/L蔗糖溶液;2. 甲烯蓝粉末。 三、实验步骤 (一)取干燥洁净的青霉素瓶6个为甲组,各瓶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蔗糖溶液约4 mL(约为青霉素瓶的2/3处),另取6个干燥洁净的青霉素瓶为乙组,各瓶中分别加入0.05~0.30 mol/L蔗糖溶液1mL 和微量甲烯蓝粉末着色,上述各瓶加标签注明浓度。 (二)取待测样品的功能叶数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约50片。用镊子分别夹入5~8个小圆片到盛有不同浓度的甲烯蓝蔗糖溶液的青霉素瓶中(乙组)。盖上瓶塞,并使叶圆片全部浸没于溶液中。放置约30~60min,为加速水分平衡,应经常摇动小瓶。 (三)经一定时间后,用注射针头吸取乙组各瓶蓝色糖液少许,将针头插入对应浓度甲组青霉素瓶溶液中部,小心地放出少量液流,观察蓝色液流的升降动向。(每次测定均要用待测浓度的甲烯蓝蔗糖溶液清洗几次注射针头)。如此方法检查各瓶中液流的升降动向。 若液流上升,说明浸过小圆片的蔗糖溶液浓度变小(即植物组织失水);表明叶片组织的水势高于该浓度糖溶液的渗透势;如果蓝色液流下降则说明叶片组织的水势低于该糖溶液的渗透势,若蓝色液流静止不动,则说明叶片组织的水势等于该糖溶液的渗透势,此糖溶液的浓度即为叶片组织的等渗浓度。 四、结果计算 将求得的等渗浓度值代入如下公式:ψw=ψπ=-CRTi×1.013×0.1。 式中:ψw=植物组织的水势(单位:Mpa),ψπ=溶液的渗透势,C=等渗浓度(mol/L),R=气体常数(0.008314MPa.mol/L-1.K-1),T=绝对温度,i=解离系数(蔗糖=1,CaCl2=2.60),1大气压=1.013 bar =0.1MPa。 五、思考题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原理如何?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九观察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 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重点和难点: 1.初步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方法; 2.临时装片的制作; 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器材: 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刀子、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 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方法步骤: 一.临时装片制作: 1.选材: (1)选用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 说明: A.在实验之前,最好将洋葱放在水中浸泡一下,可以使洋葱吸 水多一些,而且代谢也比较旺盛,实验效果明显。 B.将洋葱的外层剥去两层,因为处于最外的可能已经死亡; (2)取表皮: 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一些“井”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 关键: 最好撕取的是一层细胞,如果撕的太厚,则会使细胞重叠,严重影响 实验效果; 2.制片: 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然后将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水中,平展开来; 加上盖玻片。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星期四第 1 页共4 页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星期四 第 2 页 共 4 页 注意: A . 洋葱表皮不能卷曲起来; B . 不能带有气泡; C . 加盖玻片时,要从一侧大约呈45°角放下,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 充满了清水,以便挤出空气。 二.观察: (一) 低倍镜观察: (二) 高倍镜观察: 在高倍镜下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结构: (1 ) 紫色的大液泡,几乎充满了整个细胞; (2) 注意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紧紧地贴在一起。 (3) 找到细胞核,它是判断液泡膜还是细胞膜的关键。 (三) 质壁分离实验: 1.处理: 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 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重复吸引几次。 实验成功关键之处: (1) 最好多重复几次,因为在洋葱表皮周围充满的是清水,如 果不多重复几次,洋葱表皮周围的蔗糖溶液浓度太低,质壁分离效果不明显。 (2) 所用的溶液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A . 不能是对植物细胞有伤害作用的物质,如强酸强 碱,因为它们会使细胞致死,而死亡的细胞内的膜便失去了选择透过性,而成了全透性; B . 外界溶液中的物质必须是不可以被植物细胞吸收的物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参考答案9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Mg等。 2、微量元素: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 3、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4、外植体:把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5、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植物全部的遗传信息。 6、基础培养基:根据植物营养原理和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要求而人工配置的营养基质。 7、愈伤组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组织的增生细胞产生的一团不定形的疏松排列的薄壁细胞。 8、褐变:植物组织中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酚类物被氧化成醌类物,可抑制其他酶活性,毒害外植体。 9、茎尖脱毒:茎尖分生区的病毒传播速度很慢,利用茎尖组培获得无病毒苗,来达到脱毒的目的。 10、不定芽:凡从叶、根或芽节间或是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上等通常不形成芽的部位生出的芽。 11、污染率:污染数除以接种数,再乘以100%。 12、诱导率:愈伤数除以未污染数,再乘以100%。 13、成活率:成活数除以未污染数,再乘以100%。 14、接种:将表面消毒的外植体转接到无菌的培养基上的过程。 15、消毒:消灭材料上的病菌(不损伤植物材料)。 16、灭菌: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达到组织培养所学的无菌环境。 17、母液:欲配培养液的浓缩液。 18、无病毒苗: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危害病毒在植物内的存在表现为阴性反应的苗木。 19、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无菌培养基上和人工控制的环境中,使其生长、分化、增殖,甚至长出新的植株的过程和技术。 20快速繁殖:采取培养基配制,材料灭菌,无菌培养,幼苗转移到苗床,成苗转至大田栽种五步走的繁殖培养方式 21、继代培养:继代培养是指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营养物枯竭,水分散失,并已经积累了一些代谢产物,此时需要将这些组织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的培养方式。 22、生根培养:将长到一定长度的微枝(>10mm)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 23、玻璃化现象:试管苗的茎叶变成透明水渍状,生长畸形,增殖系数明显下降,难以诱导生根,即使诱导生根,其根系质量极差,移栽成活率极低。 24、暗培养: 25、液体培养:将所需培养物的悬浮液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 26、脱分化:一个成熟细胞回复到分生状态或胚性细胞状态的现象。 27、分化:由于细胞的分工而导致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或发育方式改变的过程。 28、热处理脱毒:利用高温下使植物组织中的病毒部分钝化或完全失去活性的方法。 1 / 6 29、微尖嫁接技术:把极小(<0.2mm)的茎尖作为接穗嫁接到实生砧木上(无菌种子培养获无菌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让植物组织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又能重新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把植物的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作用”,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作用”。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吲哚乙酸(IAA )和 6 –苄基氨基腺嘌呤(6 – BA )的比例,决定了根和芽的分化。 三实验器材 (一)试剂 乙醇、IAA 或 2 ,4 – D 、HgCl 2 (或次氯酸钠)、6- 苄基氨基腺嘌呤(6-BA ) MS 培养基 (二)仪器设备 培养室,高压灭菌锅,水浴锅,解剖刀,三角烧瓶(100mL ),烧杯,量筒,培养皿,超净工作台,分析天平,长镊子,剪刀,橡皮筋等 三实验步骤 1. 配制培养基 (1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培养基(蔗糖含量为10 g/L ,2,4 – D 含量为 2 mg/L ,琼脂10 g/L )。 (2 )试验培养基:在MS 培养基中按表33 – 1 加入IAA 和6–BA 。 吲哚乙酸先用少量0.1 mol/L NaOH 溶解,6- 苄基氨基腺嘌呤先用少量0.1 mol/L HCl 溶解,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再加入培养基中。 2. 培养基灭菌 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调至pH 5.8 ,趁热分装于100 mL 三角烧瓶中,每瓶约20 mL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两层称量纸包扎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121 ℃( 1 kg/cm 2 )下灭菌20 min 。取出三角烧瓶放在台子上,

实验3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实验 3 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植物细胞的渗透势主要取决于液泡的溶质浓度,因此又称溶质势。渗透势与植物水分代谢、生长及抗逆性等有密切关系。已知在干旱、盐渍等条件下,一些植物常在细胞内主动积累溶质,以降低其渗透势,增加吸水能力,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细胞膨压,保障细胞的生长和气孔的开放,这种现象叫做渗透调节作用。渗透调节能力的大小可以用逆境条件下细胞的渗透势的降低值来表示,在水分生理与抗逆性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 一、原理 将植物组织放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植物细胞与蔗糖溶液间将达到渗透平衡状态。如果在某一溶液中细胞脱水达到平衡时刚好处于临界质壁分离状态,则细胞的压力势(Ψ p )将下降为零。此时细胞液的渗透势(Ψs )等于外液的渗透势Ψs 0 。此溶液称为该组织的等渗溶液,其浓度称为该组织的等渗浓度,即可计算出细胞液的渗透势(Ψs )。实际测定时,因为临界质壁分离状态难以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所以一般均以初始质壁分离作为判断等渗浓度的标准。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体积,比吸水饱和时略小,故细胞液浓缩而渗透势略低于吸水饱和状态时的渗透势称基态渗透势。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洋葱鳞茎、紫鸭跖草、苔藓、红甘蓝或黑藻、丝状藻等。 (二)试剂 1 . 1 mol/kg 蔗糖水溶液:称取预先在 60 ~ 80 ℃下烘干的蔗糖 34. 2 g 溶于 100 g 蒸馏水中,即为 1 质量摩尔浓度的蔗糖溶液。 2 . 0.0 3 %中性红溶液。 3 .蔗糖系列标准液:取干燥洁净的小试剂瓶 9 支编号,用 1 mol/kg 蔗糖水溶液依据 C 1 V 1 =C 2 V 2 公式配制 0.30 mol/kg 、 0.35 mol/kg 、 0.40 mol/kg 、 0.45 mol/kg 、 0.50 mol/kg 、 0.55 mol/kg 、 0.60 mol/kg 、 0.65 mol/kg 、 0.70 mol/kg 等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水溶液(具体范围可根据材料不同而加以调整),贮于试剂瓶中,瓶口加塞以防蒸发浓缩。 (三)仪器设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温度计,尖头镊子,刀片,小培养皿(直径为 6 cm ),试剂瓶,烧杯,容量瓶,量筒,吸管,吸水纸等。 三、实验步骤 1 .取干燥、洁净的培养皿 9 套编号,将配制好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按顺序加入各培养皿,使之成一薄层,盖好皿盖备用。 2 .用镊子撕取(或用刀片刮取)供试材料的表皮,大小以 0.5 cm 2 为宜,迅速分别投入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使其完全浸入,每一浓度 4 ~ 5 片。同时记录室温。为了便于观察,可先将切片于 0.03% 中性红内染色 5 min 左右,吸去水分,再浸入蔗糖溶液中,但如不染色即能区别质壁分离时,仍以不染色为宜。 3 . 5 ~ 10 min 后,取出表皮薄片放在滴有同样溶液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所有细胞都产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则取低浓度溶液中的制片作同样观察,并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如果在两个相邻浓度的切片中,一个切片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另一个切片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数超过 50 %,则这两个浓度的平均值为其等渗浓度。每一制片观察的细胞不应少于 100 个。检查时可先从中间浓度开始。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详细实验步骤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详细实验步骤 (一)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 1、制片 ①、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载玻片,然后取三层纱布沿一个方向擦拭载破片,直到对光看到载玻片光亮无污物为止。 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注意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握持方法是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管部分以保持稳定,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以控制试剂的吸入或滴加量。 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③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 ③、 A 、洋葱:选用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用刀片划“井”字,用镊子轻轻撕取中间的小正方形。(注意在洋葱未经过处理时一定要取外表皮)由于每种材料主要只在取材上有区别,其它步骤基本类似。下面老师演示一种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装片。 ④、将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借助解剖针放在水滴中展平,主要是为了细胞尽量无重叠。 ⑤、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在载玻片上(同学们注意: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以大约 45 ?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防止装片产生气泡)如果四周水过多可以用滤纸吸一下。 2、观察洋葱细胞 显微镜使用顺序:取镜—安放—对光(无载破片)打开光源—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聚光器调到最高—调节反光镜—把宏光光圈打开(如果还不够亮可以稍微动一下粗准焦螺旋)—放装片—先用低倍镜调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并调至中央,后扭转物镜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 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还可以看到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 (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 1、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①取下载玻片(如果不取下,在载物台上滴加蔗糖会一不小心滴漏在显微镜上,会损坏显微镜) ②从显微镜上取下装片,放在实验桌上。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 /mL的蔗糖 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为什么要重复呢?让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完全侵润在蔗糖溶液中。 ③高倍镜观察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中央液泡变小,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 2、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①取下载玻片(如果不取下,在载物台上滴加清水会一不小心滴漏在显微镜上, 会损坏显微镜) ②从显微镜上取下装片,放在实验桌上。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中央液泡逐渐胀大,原生质层又逐渐贴向细胞壁。实验

关于植物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报告单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成熟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构成一个渗透系统。当水分通过原生质层出入细胞后,由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小不同,将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或复原。 三、实验材料、用具 实验材料:(原因?) g/ml的蔗糖溶液(可否适用0.5g/ml的蔗糖溶液?原因?) 显微镜,镊子、载玻片及盖玻片、滴管、水等 四、探究程序 1:制作临时装片与观察 制作临时装片: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的外表面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这一小块洋葱表皮,将它平展地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并盖上盖玻片; 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并移到视野中央,然后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这时可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大液泡,还可以看到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胞的质壁分离 滴蔗糖溶液: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观察:将装片放在载物台的中央,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可以看到细胞中的液泡逐渐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完全分离 3:质壁分离的复原 滴清水: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又浸润在清水中 观察:将装片放在载物台的中央,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可以看到中央液泡逐渐胀大,原生质层又逐渐贴着细胞壁 五、实验结果及结论的分析 1.实验现象: 在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_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就失水,液泡体积,细胞液浓度,颜色;发生质壁分离; 在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_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液泡体积,细胞液浓 度,颜色已出现了质壁分离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实验结论 细胞能否从外界吸收水分取决于细胞液的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高低。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否则就失水 习题 1.对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某视野中的图像,如要看清洋葱根尖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 B.图乙是某同学在2m×2m样方范围内进行的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的调查,圆圈表示个体,则这块地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3.25株/m2 C.图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实际上图中所标注的叶绿体位于右下角,细胞质按逆时针方向流动 D.图丁表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见其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 2.很多生物学实验都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实验步骤不正确的是() A.脂肪的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B.观察细胞中叶绿体:取黑藻幼嫩小叶→染色→制片→观察 C.察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解离洋葱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D.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装片→观察→滴入0.3g/mL蔗糖溶液→观察 3.(多选)用一个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可做下列哪些实验的材料? () A.观察植物细胞减数分裂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C.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D.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①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院(系、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师范)年级13级学号17130208 姓名组别第二组课程名称植物细胞工程学实验日期2016.3-6 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S培养基的组成,掌握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2.学习、掌握植物组织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方法; 3.掌握超净工作台上的接种方法与注意事项,了解接种室的灭菌方法; 4.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程序; 5.掌握接种的方法和材料的培养过程; 6.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包括外植体除菌和接种技术; 7.观察外植体的生长状况、染菌状况,剔除染菌外植体; 8.了解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切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含有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形成完整植物的潜能。 2.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 1.离体状态; 2.有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无菌、温度、pH); 3.选择性能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的基因型 3.无菌条件 把植物的组织、器官等,使其在人工控制的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用于进行组织培养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称为外植体。在组培中外植体都死带菌的,在接种前必须进行表面消毒,这时取得培养成功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前体。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所有的器材、植物体、接种室都应是无菌的。 4.脱分化与愈伤组织 已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植物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其细胞被诱导改变原来的发育途径,逐步逆转其原有的分化形态,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胚细胞的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所用的化学物质与MS培养基的区别是需要激素诱导。所以脱分化培养需在MS培养基上添加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5.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培养基凝固,琼脂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它只是一种高分予的碳水物从海藻中提取出来,仅溶解于热水,成为溶胶,冷却后(40℃以下)即凝固为固体状凝胶。琼脂的用量一般在4—10克/升之间。琼脂的凝固能力除与原料、厂家的加工方式等有关外,还与高压灭菌时的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有关,长时间的高温会使凝固能力下降,过酸过碱加之高温会使琼脂发生水解而丧失凝固能力,存放时间过久,琼脂变褐,也会逐失去凝固能力。MS培养基属于富盐平衡培养基,特点是:无机盐浓度较高,元素间的比例适当,离子平衡性好,具有较强的缓冲性,因而在培养的过程中可维持较好的稳定性;营养丰富,在一般培养中无须额外加入复杂的有机成分;微量元素种类全,浓度高。这类培养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 6.生长调节物质 包括天然植物激素额人工激素类似物。植物激素是一类植物自身合成、同时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于离题培养中的细胞分裂分化、器官形成和个体再生等均起着重要而明显的调节作用。一般来说,基本培养基只能保证培养物的生存,维持其最低的生理活动,而只有植物激素的配合使用,才能完成离体培养物中按照需要设计的各个调节环节。常用的植物组培激素种类主要有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

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质壁分离法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一、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组织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细胞质壁分离的产生过程及其用于测定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植物组织细胞内的汁液与其周围的某种溶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植物细胞内的压力势为零时,细胞汁液的渗透势就等于该溶液的渗透势。该溶液的浓度称为等渗浓度。 当用一系列梯度浓度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细胞的等渗浓度将介于刚刚引起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和尚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的深液浓度。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春渗透势。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镊子;刀片 配成—L梯度浓度的蔗糖溶液各50ml。 称蔗糖用蒸馏水配成100ml,其浓度为1m0le/L(母液)。再配制成下列各种浓度: L:吸母液25ml+水25ml L:吸母液+水 L:吸母液+水 L:吸母液+水 L:吸母液+水 L:吸母液+水 L:吸母液+水 L:吸母液+水 L:吸母液+水 四、实验方法 将带有色素的植物组织(叶片),一般选用有色素的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紫鸭跖草、苔藓、红甘蓝或黑藻、丝状藻等水生植物,也可用蚕豆、玉米、小麦等作物叶的表皮。撕取下表皮,迅速分别投入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使其完全浸入,5—10分钟后,从L开始依次取出表皮薄片放在滴有同样溶液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所有细胞都产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则取低浓度溶液中的制片作同样观察,并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实验中必须确定一个引起半数以上细胞原生质刚刚从细胞壁的角隅上分离的浓度,和不引起质壁分离的最高浓度。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作者:郭文娟 【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生物高中第一册第三章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中的一节实验课是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吸水原理的有力实例,但是这个实验的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在教学目标上,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用课本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实验设计的几个重要基本原则的目标【教学重难点】 1.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根据我对高二学生的了解,他们具备了以下四个特征,而且在以往的实验课中经常想尝试做一些自己的实验,也正是由于这点,使我在这节课中作了一个新设计实验的尝试 【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在上完这节课后,要留下对学习过程的记录和今后作为复习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我使用了学案教学的方法, 【学案教学法】 学案的使用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巩固测试三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课用导学案的预习部分,以回忆知识的方式,讲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用具和材料,同时将方法步骤中的难点和注意事项交代清楚。 用大约5-6 分钟的时间,学生已经对课本实验已经了解透彻,可这个实验操作很简单,那我们能不能完成这个实验的同时再多做一些观察呢?有些学生就想观察一些其他的植物。 导学案上就提出可不可以根据课本实验,用质壁分离的原理比较其他植物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吸水能力的强弱吗? 问题提出后教师就利用导学案上的“课堂导学”部分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完成导学案上实验设计。这里我在导学案的实验设计中把它分解为以下这三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设置呢? 首先变量是实验的核心;设计实验的核心归根到底就是要确定实验变量的选择;学生只有抓住了这个核心,才能抓住这个实验设计的要诀。 而接着对照实验组的确定无非就是对实验变量的控制,保证实验中对照实验组之间只有一个变量不同,无关变量尽量控制在相同的条件下。 第三观察现象的确定,在这一步里学生必须找到一个能确定实验结果的可观测指标,使这个实验具有可操作性。 这样的设置看似简单,但其中却恰恰包含了新课标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是什么呢?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这种思维不仅仅可以用在今后的生物学习中,更可以用来解决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 就这个案例来说,从讨论实验设计的方法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可行性原则,事实上这些原则提炼出来就是实事求是、严谨全面、正视困难的精神,当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当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遵循这样的精神,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这节课中,学生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大感兴趣,他们找到了很多植物,除了课本上的洋葱,还有红花羊蹄甲、菠菜、香葱、美人蕉等等植物,确定实验变量为不同植物细胞。 在设计对照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对照实验,我选了几个比较有特色的三组同学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