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教学姓语”,小学语文姓小”

语文教学姓语”,小学语文姓小”

语文教学姓“语”,小学语文姓“小”

——“研究学生,激活课堂,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活动”语文专场评课听了今天两位老师执教的语文讲读课和听说活动课,我不禁想起了薛法根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从语文教学的本质来说,语文姓“语”,小语姓“小”。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

吴忠豪教授说“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是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是积极语言。”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的关键就是尝试运用。对语言的积累不应是学生平时所积累语言的简单呈现,积累应是和运用相互关联的,应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积累的语言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多创设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文,在积累中加强语言实践,学生才会觉得积累是有用的,所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的。

张媛老师在讲读课文《花木兰》的教学中,设计了三次语言运用的训练环节:分别是:小组合作,扮演花木兰,劝说家人;各自准备,当一回花木兰的战友,夸夸花木兰;在老师填空题的帮助下,复述全文。三次训练的内容各不相同,形式多样,要求也是逐步递进。可见,在老师的意识中,非常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训练,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并通过表达内化。我自己认为,对课文思想情感的理解感悟也是一种语文训练,这应该是语文训练的一个维度,积累语言是语文训练的第二个维度,运用文本语言的表达训练是第三个维度。一堂语文课学生收获的大小,正是取决于教学所设计的语言表达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当然,张老师在设计和处理的方法上,还可以更好地改进。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表达的机会,可以省略类似表演这样的形式,省略“花木兰父亲、母亲、弟弟的话语”的再次重复,直接展开花木兰本人的“劝说”,时间更节约,节奏更紧凑,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校的语文组,在不断摸索和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建构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整体感悟、大量积累、运用发展为特征的几种常规课堂教学结构。讲读课,基本策略是创设语境—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发展;阅读课,采用的基本程序是:自学提疑—讨论交流—启发点拨—咨询解惑—巩固提高;习作课,采用的基本策略是:创设情境(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自由表达—讨论修改—整理定稿。变讲解到读解,以读代讲;变结构分析为功能阐释,由侧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知识的讲解到对文章题旨、情韵、语言形式的综合把握;变孤立分析为整合理解,重视语境的作用,强调字词句段篇有机联系,重视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子

和段落。配合现代教学媒体,让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促进学生每堂课语言能力的发展,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对于学生的研究,是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

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一位校长在国外学校参观,问及学校老师,你教什么?老师回答:“我教*年级学生。”且在不同国家的多所学校,都得到同样的回答。可中国教师的回答,几乎都指向自己任教的学科。说实话,大部分老师在备课时,80%~90%的精力还是用于研究教材。

今天黄老师执教的听说活动课,从内容来看,来自于教材,却进行了较大的改变,活用教材。之所以作这样的改动,就是因为,在课前,老师仔细分析了学生的现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堂课上,要复述两个不同内容的故事,过于局促,往往会造成“蜻蜓点水”式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表述故事内容,且训练要求也不够集中。为此,黄老师自制了课件,将要求复述的内容改成了围绕主题的一个故事,提出了“围绕中心,先说特点,后举例子”的教学目标,同时,收集学生小时候的照片,通过媒体的播放,激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在教学中,老师没有一味地要求学生该怎样说,而是先放手让学生说,在来自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上,给予点拨和修改,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起点,集中进行一个目标的训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教师即时的点评和指导,不仅需要老师对自己学生的了解,更需要老师有“教学的智慧”,这是长期教学的基点和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今天的课上,如果老师能不仅指出学生不足,更及时给与修正,使学生不仅指导自己不足,更知道该如何改进,或许,对于学生的帮助会更大。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是课堂教学最基本、最主要的两大环节。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都应该把此作为长期的常规性任务,扎扎实实研究,实实在在实践,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