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课时)

《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课时)

《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课时)
《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课时)

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3——7自然段,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一、整体回顾,把握课文内容

1、播放片段,激发情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许多国家战火连绵,人民饱受煎熬,先请大家一起走进战争的残酷场面吧。(视频或者图片)

2、回顾课文内容

刚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二战期间德国侵略法国的战争场面。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祖国,法国人民纷纷起来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光荣行列。文中的伯瑙德夫人一家就加入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和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一起面对——引读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板书)

二、理清重点段落的线索

正如文中所说,伯瑙德夫人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将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里,这虽然骗过了敌人几次严密的搜查,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于是,围绕着半截蜡烛,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7自然段,看看故事中发生了几次生死攸关的时刻?

2、生汇报,教师小结。(三次:(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3、文章情节如此曲折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过渡:在这一波三折的故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蜡烛越来越短,绝密情报的暴露也就在一线之间。此时此刻对于伯瑙德夫人一家人来说,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了。

三、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勇敢

师: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瑙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夫人:

1、我们先来看伯瑙德夫人做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是怎样做的?请大家自读第三自然段,用直线勾画出伯瑙德夫人怎么做的,波浪线勾画她怎么说的。

谁能告诉大家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板书:吹熄。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2、伯瑙德夫人当时紧张吗?焦急吗?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急忙”

3、她这焦虑的心情被敌人感受到了吗?——没有

你从哪里知道的?——“轻轻把蜡烛吹熄”

请同学做动作——吹蜡烛,轻轻吹蜡烛

通过两次吹蜡烛,你体会到什么?

师:尽管想立刻把蜡烛吹灭,但是她还是做出不紧不慢的样子,引读——轻轻把蜡烛吹熄。尽管内心已经是惊涛拍岸,可是脸上却是波澜不兴,不动声色。齐读。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伯瑙德夫人怎样的品质?(镇定,从容······)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语气?指读句子。(说话的平淡语气)她好像是在和德国军官聊天,又好像是在为德国军官能够更好地阅读提供方便。让我们一起装用出漫不经心的语气对德国军官说这句话。

4、小结:从伯瑙德夫人的语言和动作中我们体会到了她在敌人面前的从容镇定。

5、齐读:当这半截藏着重要情报的蜡烛在敌人面前燃烧着的时候,伯瑙德夫人努力压

抑住内心的紧张。她是这样做的——引读句子。

过渡:就在我们和伯瑙德夫人一家一样,以为危机过去了的时候,故事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令人心惊的变化?——蜡烛再次被点燃

请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找出伯瑙德夫人此时心里的想法。

6、(课件)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不堪设想”什么意思?

不堪设想就是不敢设想。那么伯瑙德夫人不敢设想的后果是什么呢?

(课件):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请用这样句式说说可能出现的后果。

生一: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伯瑙德夫人一家的生命将告结束,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生二: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参加秘密情报的工作人员们将要牺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生三: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解放祖国的大计将受到重创,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引导学生感受“不堪设想”

师:这太可怕了,可怕得让人不敢想,

因为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伯瑙德母子三人的性命将告结束,后果是——(不堪设想)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参加秘密情报的工作人员们将要牺牲,后果是——(不堪设想)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解放祖国的大计将受到重创,后果是——(不堪设想)师:由此可以看得出当时真的是——(生死攸关的时刻)

师:带着自己的感受,我们来读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过渡:事情已经发展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瑙德夫人的努力失败了,为了不引起德国军官的疑心,她不能再采取行动了。但是妈妈在危机时刻的镇定却感染了孩子,让我们来看看哥哥雅克和妹妹杰奎琳的表现吧,自己认真读5、6、7自然段,像刚才一样,勾画出他们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兄妹俩的表现,同时请在书上批注自己的体会。(板书——雅克,杰奎琳)

汇报交流:雅克:

1、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雅克还像事情刚刚发生时那样吓得脸色苍白吗?

雅克是怎么做的?怎样说的?板书:端走。(课件:板书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

2、你觉得他表现得怎样?(从容,机智,冷静)

你从具体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慢慢地)蜡烛越来越短,危险越来越近,雅克心急如焚,但是他却慢慢地站起来,在狡猾残暴的敌人面前掩饰得多么好啊,多么机智冷静啊。指读

3、谁还体会出他说话的语气是什么样的?——平淡,随意。

指读。虽然雅克心里万分紧张,但是当他说话的时候,显得多么随意啊。谁来当雅克,不经意的说说这句话?

4、对于雅克的表现,谁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具体词语是?

(从容地、默默地)当雅克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时,他可能想些什么呢?师:多么机智冷静勇敢的孩子啊!

5、这时候的蜡烛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一家人随时都可能丧命,他却选择和家人待在一起,多么勇敢啊!十二岁的雅克表现出和妈妈一样的从容镇定,多么令人钦佩。带着这份感动和钦佩,男孩子们一起来读五、六自然段。

杰奎琳:

过度: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蜡烛马上就要燃烧到铁管处了,微弱的烛光仿佛是一颗定时炸弹,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杰奎林挺身而出。

1、年仅十岁的杰奎琳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板书:端走。(课件:突然,杰奎琳娇声对德国人说到:“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师:从杰奎琳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天真、可爱、聪明……)杰奎琳利用娇声打动德国军官,唤起他对女儿的思念。指名女同学读杰奎琳的话。

杰奎琳这样说多么像可爱的女儿在向慈爱的父亲撒娇呀,请女生们再来读读这句话。4、师:还有补充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的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

这句话中的“高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如果杰奎琳不是很高兴的话,德国军官一定会起疑心。她这个态度不仅在讨好德国军官,而且就像在父亲面前撒娇一样,更能唤起德军官对小姑娘的爱怜之情。

师:那你能来读读这句话吗?

生2:高兴。

师:是啊,杰奎琳高兴的语气让德国军官觉得她更加可爱,更觉得她就像自己的女儿,女儿要睡觉,父亲当然舍不得让女儿摸黑上楼,所以德国军官马上同意杰奎琳拿走蜡烛。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

我们从这些地方都体会出了杰奎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镇定和机智,勇敢)

师:10岁的杰奎琳用她的聪明、勇敢、镇定,把即将发生的灾难解除了,因为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的时候,蜡烛——生:熄灭了。

师:这个只有十岁的,娇小可爱的女孩子,在全家人命悬一线的时刻,面对凶恶残暴的德国军官,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化险为夷了,让我们用读来感受杰奎琳的可爱和机敏吧。女生当杰奎琳,男生当德国军官,老师读旁白。

四、读写迁移,拓展延伸

同学们,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又扣人心弦的战斗中,勇敢机智的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保护绝密情报,他们沉着冷静地和敌人周旋,生死攸关的烛光终于化险为夷。绝密情报没有暴露,中转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安然无恙。

1、那是什么使得他们能做到舍生忘死的呢?(源于对国家的热爱)(板书:热爱祖国)

2、你能想象一下,当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续写训练)

(设计意图:文章的续写,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展开合理的想象。)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场没有硝烟却扣人心弦的战斗,记住伯瑙德一家人的机智勇敢,记住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引读课题),同时,也让我们全体起立,祈祷全世界人民永远地:远离战争、共享和平。

六、布置作业:

1、假如你在现场,在那生死攸关的时刻,你有什么好办法化险为夷?

2、课下自由组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伯瑙德夫人吹熄从容镇定

雅克端起机智冷静热爱祖国

杰奎琳端走可爱勇敢

生死攸关的烛光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A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B ②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C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③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一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抱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下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抱回一捆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 “司令官先生,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⑤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 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⑥正当她踏上最后的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1.下面这段文字是从文章中抽出来的,应把它放回文中A、B、C哪一处?请简要说明?理由。“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2.“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这两个“秘密”的用法相同吗?3.“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又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的。4.根据情节发展,按顺序概括出母子三人为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如: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5.你觉得文章这样结尾好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B处。这段文字是写伯诺德夫人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里,骗过德军的搜查。这个交待引出了下文的故事,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2.第一个是名词,第二个是形容词。 3.夸张紧张仇恨残暴 4.大儿子杰克借口抱柴,拿起烛台往外走;小女儿杰奎琳推说睡觉,端走烛台。 5.好。这种结尾使文章在高潮中自然收束,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生死攸关的烛光读后感精选6篇

生死攸关的烛光读后感精选6篇生死攸关的烛光读后感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在危急的状况下,母-子三人冷静地周旋于三个德寇之间,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最终使情况转危为安。这个故事反映了法国人民为保卫祖国、驱逐侵略者所进行的艰苦斗争。 就在着万分紧急关头,伯瑙德夫人的急中生智,大儿子的镇定自若,小女儿杰奎琳的可爱与机敏都使我们感到敬佩不已。而他们的每一次活动,德军的每一次阻拦,都使我们提心吊胆,都使我们为他们的生命而担忧。 当我读到“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时真为她们一家人捏了一把冷汗,幸好伯诺德夫人换了只亮的,拿走了藏有情报的蜡烛,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但是好事总是不得长久,可恨的德国鬼子再次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这使我刚刚放下的心又一次悬了起来。眼前那微弱的灯光就好比是她们一家的生命之火呀!孩子是懂事的,他们也清楚一家的处境,在这危难的关头大儿子杰克从容的拿起藏有金属管的蜡烛说:“天气冷,我去生把火,拿走了那盏灯整个房间里瞬间就暗了下来,着可惹怒了那个中尉,他拒绝了

杰克的建议。在这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的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的等待着死亡。此时此刻那盏灯已经成为屋里最危险的东西。我虽然没有在那个环境下可也深深的体会到了那种感觉。读到这儿,我不禁想问,杰克他只是一个孩子,我为何有这么大的勇气来坐待死亡的来临。突然小女儿奎琳说楼上黑,她想拿一盏等去睡觉,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有心软的时候,那名少校也有一个与奎琳同样可爱的女儿,望着眼前的奎琳少校想到了自己的女儿,终于接受了奎林的恳求!奎琳端着蜡烛走上楼梯到楼梯最后一节的时候蜡烛刚刚熄灭。 通过他们母-子三人的努力,最后也化险为夷了,我真为他们感到轻松。 《生死攸关的烛光》读后感 《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第厄普市的伯瑙德夫人一家利用智慧保护绝密情报的故事。 伯瑙德夫人一家为了自己祖国的解放事业,不记任何的报酬,不顾生命的危险,在凶恶的德国法西斯的眼皮底下传递重要的情报,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杀身之祸,摇曳的烛光关系着伯瑙德夫人一家的生命,只要烛光在德国法西斯的眼皮下熄灭,伯瑙德夫人一家将遭到惨痛的命运,就是在这样的危情时刻,我看见了他们表现出的:镇定、机智、不轻言放弃等等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读了这篇《生死攸关的烛光》的课文后我惭愧极了。在我的生活与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每当多次受挫解

最新《生死攸关的烛光》优秀教案(精品)

《生死攸关的烛光》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部分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机智勇敢的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安然无恙的保存下来。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内容“生死攸关、绝妙、厄运”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4、学习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母子三人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语句,体会人物的沉着、机智、勇敢。从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2、解题:“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烛光为什么会导致生死攸关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认读词语:盟军档案揉皱灯芯俘虏厄运 生死攸关不堪设想 说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补充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什么地点?都有谁?学生说出,指导读一读地名、人名,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瑙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伯瑙德夫人保护的是一份怎么样的情报?为保护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想了一个怎样绝妙的办法? 指名读课文 学生默读3~7小节,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 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3、这支小小的蜡烛,这微弱的烛光已经和伯瑙德夫人一家紧密相连,那么,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表现情况危急的语句,认真体会当时的那种紧张气氛。指导朗读,读出紧张、恐怖的气氛。范读。 母子三人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画出描写伯德瑙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的句子,并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抽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并相机板书。 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下。

小学语文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小学语文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她的大夫被德军俘虏了,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十二岁的雅克和十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光荣行列。 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里面装着地下工作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安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后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烯燃到铁管处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声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精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儿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

《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课时)

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3——7自然段,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一、整体回顾,把握课文内容 1、播放片段,激发情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许多国家战火连绵,人民饱受煎熬,先请大家一起走进战争的残酷场面吧。(视频或者图片) 2、回顾课文内容 刚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二战期间德国侵略法国的战争场面。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祖国,法国人民纷纷起来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光荣行列。文中的伯瑙德夫人一家就加入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和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一起面对——引读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板书) 二、理清重点段落的线索 正如文中所说,伯瑙德夫人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将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里,这虽然骗过了敌人几次严密的搜查,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于是,围绕着半截蜡烛,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7自然段,看看故事中发生了几次生死攸关的时刻? 2、生汇报,教师小结。(三次:(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3、文章情节如此曲折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过渡:在这一波三折的故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蜡烛越来越短,绝密情报的暴露也就在一线之间。此时此刻对于伯瑙德夫人一家人来说,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了。 三、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勇敢 师: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瑙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夫人: 1、我们先来看伯瑙德夫人做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是怎样做的?请大家自读第三自然段,用直线勾画出伯瑙德夫人怎么做的,波浪线勾画她怎么说的。 谁能告诉大家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板书:吹熄。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2、伯瑙德夫人当时紧张吗?焦急吗?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急忙” 3、她这焦虑的心情被敌人感受到了吗?——没有 你从哪里知道的?——“轻轻把蜡烛吹熄” 请同学做动作——吹蜡烛,轻轻吹蜡烛 通过两次吹蜡烛,你体会到什么? 师:尽管想立刻把蜡烛吹灭,但是她还是做出不紧不慢的样子,引读——轻轻把蜡烛吹熄。尽管内心已经是惊涛拍岸,可是脸上却是波澜不兴,不动声色。齐读。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伯瑙德夫人怎样的品质?(镇定,从容······)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语气?指读句子。(说话的平淡语气)她好像是在和德国军官聊天,又好像是在为德国军官能够更好地阅读提供方便。让我们一起装用出漫不经心的语气对德国军官说这句话。 4、小结:从伯瑙德夫人的语言和动作中我们体会到了她在敌人面前的从容镇定。 5、齐读:当这半截藏着重要情报的蜡烛在敌人面前燃烧着的时候,伯瑙德夫人努力压

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

《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三部分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瑙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安然无恙的保存下来。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从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对重点词语进行解释。 (2)技能目标: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3)情感目标:感悟母子三人的爱国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母子三人语言、神情、动作等所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勇敢。 难点: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1、创设情境,感受危机 由于本文是距离学生非常遥远又特殊的时代的故事,对于毫无体验的他们,唯有情境的再现才能使他们有更大的触动。因此在新课伊始我创设了以下情境:播放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施暴的画面,配上音乐,加以收集来的资料解说,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初步感受德军的残暴。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与文本相应的氛围中,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并为体会主人公的勇敢、机智、镇定作好铺垫,萌发探究故事发展的兴趣! 2、以读为主,师生互动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在课堂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让出来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使学生在自己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了解伯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4.朗读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语句,感受伯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主、质疑,把握课文的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有条理地复述故事情节。 3.交流探究,表达自己阅读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记住、敬仰为正义而斗争的平凡而伟大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品质。 突破方法:通过朗读,复述课文,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难点:体会人物在危险面前的表现和品质。 突破方法:抓住对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交流谈感受。 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引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2周年,6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播放二战战事录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1945年期间,是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 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间的战争。 现在就让时间倒流,让我们再一次回到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看看那时的人 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的故事——《生 死攸关的烛光》。 2.理解“生死攸关”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伯德夫人保护的是怎 样的情报?绝密的情报是怎样的情报?为保护情报,伯德夫人想了什么办法? 2.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课件演示 1.默读课文,思考: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 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伯德夫人是怎么做的? ⑴请学生读句子“她发觉,两个孩子……取出一盏油灯放到桌子上,小声说:‘先生们,点上这盏灯更亮些!’说着,轻轻地把那支蜡烛吹熄,推到一边去。” 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伯德夫人表现怎么样?抓住“若无其事”“轻轻”和说的话。 ⑵教师过渡:德国人又把蜡烛点燃,此时,房间里气氛会怎么样?指名朗读有关句子,联系前文理解“不堪设想”的意思,以及“不堪设想”的后果。 ⑶画出描写雅克表现的句子,体会雅克的品质。 ⑷教师小结:多了不起的雅克呀,带着感动和钦佩再读句子。蜡烛越来越短,时间一 分一秒地过去了,这时又出现了什么情况呢? ⑸体会“娇声”一词。指名读杰奎琳的话。 ⑹端起烛台的她会想些什么呢? 四、畅所欲言

生死攸关的烛光阅读理解答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阅读理解答案生死攸关的烛光阅读理解答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 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的丈夫在马奇诺防线被德军攻陷后,当了德国人的俘虏,身边只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12岁的杰克和10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的光荣斗争行列。 每星期四晚,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内装着特工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诺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诺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诺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当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铁管处后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为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小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着: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伸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我的

2《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死攸关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人物的表现和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 二、新授 (一)解题 1、“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2、这一根小小的蜡烛关系到谁的生存和死亡?(学生这样发言) 所以课题为《“生死攸关”的蜡烛》。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生死攸关?请大家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点燃熄灭重新点燃端起夺回 小结:我们通过默读课文,抓住了那几次生死攸关的时刻,知道了德军一次又一次点燃了蜡烛,危机一次又一次降临,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来感受这生死攸关的时刻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出示合作提纲。 读:朗读课文3-7自然段,感悟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划:用单线勾画出母子三人怎么做的;用双线勾画出母子三人是怎么说的;再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思:从她们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上,你体会到了什么? 报: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重点谈体会,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1、指导学生谈体会。 伯瑙德夫人当时紧张吗?焦急吗?你从哪里知道她内心此时一定是万分紧张,无比焦急。(课件出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铁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这焦虑的心情被敌人感受到了吗?你从哪里知道她的内心的紧张和焦急丝毫也没有让敌人感受到?(做轻轻吹的动作)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容镇定) 2、指导朗读: 过渡:,蜡烛被伯瑙德夫人吹灭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蜡烛又被德国中尉重新点燃,危机再一次降临。 这时,伯瑙德夫人是什么心情?(课件出示句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小学三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范文三篇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死攸关、绝妙、从容、镇定。 2、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习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行为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都可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籍等方式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2、解题:“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烛光为什么会导致生死攸关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3、学生质疑问难。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一课,一起去体会体会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已经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生死攸关——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绝妙——非常美妙,非常巧妙。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镇定——不慌张,沉着。 3、指名轮流读课文,抽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是如何想办法保住情报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到,这支小小的蜡烛,这微弱的烛光已经和伯诺德夫人一家紧密相连,更与受德国侵略的法国这个国家生死攸关。那么,为了保住这生死攸关的烛光,母子三人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并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2、抽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并相机板书。 xx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 大儿子:端烛台被抢下。 xx:拿蜡烛xx。 3、伯诺德夫人为了换蜡烛,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找出“连忙”、“轻轻”、“吹”等词语,体会夫人的机智和勇敢?

匆匆第二课时教案

匆匆第二课时教案 材分析: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把抽象的时间当作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稍纵即逝的时间的留恋、无奈和痛苦之情,也表达了作者不甘虚度一生的强烈愿望。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来去匆匆,给人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设计理念: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真情;创造从模仿开始,组织学生仿写,进一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重点品读第2、3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并联系实际生活仿写,展开联想。 3 、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4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积累 语言。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2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课前准备: 1 、惆怅的音乐。 2 、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课件。 3 、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引导回忆: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 、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谁能说说。(主要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去说) 3 、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从复习修辞手法入手,对语句作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品读课文2、3 自然段。 1 、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匆匆而过,作者面对自己无意间溜走的“八千多个日子” 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他会说些什么?学生想象发言,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读这个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或:你体会到什么?你理解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2、在生死攸关之际,母子三人怎么做的,体现出怎么样的品质。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死攸关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人物的表现和品质。 教学过程: 1、播放录像,激情导课。 同学们,今年是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60

周年,在60 多年前,爆发了一次全球性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放录象,请大家看录象。1939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全球20 多亿人卷入战争长河,9000万人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男女老少为了把侵略者赶出自己家园,都加入了为正义而斗争的行列,在法国,人民就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2、理解生死攸关的含义。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伯瑙德夫人保护的是一份怎么样的情报?绝密,绝密的情报是怎样的情报?。为保护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想了一个怎样巧妙的办法?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听清老师要求,思考:当危险步步逼近时,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样和敌人巧妙周旋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写自己感受。

6、交流:先看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 (1)请学生读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出句子,请大家认真读读,看看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伯瑙德夫人表现怎么样?抓住“急忙”“轻轻”和说的话,体会镇静和急中生智。 (2)教师过渡:危机似乎过去,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国人又把蜡烛重新点燃,板书,此时房间里气氛会怎么样?(紧张,恐怖)。指名朗读有关句子。结合前文理解“不堪设想”的意思,以及“不堪设想”的后果。 (3)从描写雅克的段落中体会雅克的从容镇定和冷静。 运用刚才抓住重点词语的学习方法去理解文章。 (4)教师小结:多了不起的雅克呀,带着这份感动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生死攸关的烛光》同步练习卷 (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生死攸关的烛光》同步练习卷 一、基础知识. 1.读拼音写词语。 qiáng dào háng liè sōu jíshèng tāng làzhú 2.想一想,连一连。 3.形近字组词。 腊掳厄芯攸 蜡虏扼蕊悠。 4.选一选。 持续继续 (1)老师关上被风吹开了的门,讲课。 (2)节目太精彩了,观众的掌声了很久。 5.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修改) (1)我的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2)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 6.把不恰当的词语改正过来。 (1)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小的光。 (2)杰奎琳稳定地把烛台端了起来。 (3)万一蜡烛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揭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损坏。 (4)伯诺德夫人慌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子上。。 7.排列顺序。 国王知道后,就派一个向导去帮助他们。测绘工作结束后,向导报告国王说:“陛下,欧洲人把见到的矿产、河流、森林都记下来了!”

两个欧洲人到一个小国,他们四处奔走测量,绘制地图。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欧洲人问。送行的人回答:“我们款待了你们,赠给了贵重的礼物,但是泥土是我们最珍贵最神圣的东西,我们不能给你们,一粒也不给!” 临上船时,送行的人要欧洲人脱下鞋子,并仔细地抖了抖他们的鞋子,还刮掉了鞋底的泥土。 国王对欧洲人的意图考虑了很久,决定接见两位欧洲人。他宴请了欧洲人,还赠送了珍贵的礼物。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雨中情 雨,纷纷扬扬地飘洒着…… 在站前广场,我好不容易挤上了六路公共汽车。车厢里,人挤得很,若不是路远,天又下雨,我才不会挤车呢! 我漫不经心地望着窗外。汽车一个急转弯,一个人重重地挤压过来,靠在我的身上。 我扭头一看,只见一位穿红色雨衣的姑娘,背靠着我,腋(yè)下架着双拐,原来是个残疾姑娘。她侧转脸冲我点头一笑,说了声“对不起!” 车到自由广场,不少人下了车,车厢里比较松动了,却没有腾出空座。我和那红衣姑娘仍然站着。那红衣姑娘和坐在她对面的一个穿绿上衣的女孩说着话。 “您干吗靠在拐杖上?别摔倒了!”那绿衣女孩笑盈盈地仰望着红衣姑娘,样子很亲热。 我忽然埋怨起那绿衣女孩来,既然那样关心残疾人,怎么好意思看着人家站呢! 车到终点站,人们开始依次下车。眼前的一幕让我惊讶、目瞪口呆:只见那红衣姑娘上前扶起绿衣女孩:“芳芳,你拄好拐,老师扶你下车!”啊,她不是残疾人?是教师! 人们下车后,四散走开了。那红衣姑娘俯下身背起绿衣女孩,横穿马路,向开往卫星路的十五路汽车站走去。那一红一绿在飘浮的雨丝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我目送她们渐远的身影,心中升腾起无限的敬慕之情。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之间都多一分理解、关怀和帮助,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像七彩虹般绚丽多姿! 雨,仍然飘飘扬扬地下着…… (1)文中的红衣姑娘是不是残疾人,她和绿衣女孩是什么关系? (2)请摘抄出与开头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3)这篇短文主要记叙了。 9.习作。

《生死攸关的烛光》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法国有个第厄普市,离市中心有家小旅馆,旅馆的女主人叫伯瑙德夫人。她精明能干,热情大方,深得当地居民的好评。 伯瑙德夫妇有一儿一女。儿子雅克,今年14岁,他聪明机灵,生性活泼,很讨人喜欢;女儿杰奎琳,刚过10岁生日,她漂亮温柔,噪音动人,是伯瑙德夫妇的掌上明珠。 伯瑙德一家丰衣足食,过着幸福生活。不料,就在这时,德国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杰奎琳的爸爸和好多好多的叔叔们穿上军装,上前线去了。 前线传来的消息很糟糕,爸爸他们坚守的马奇诺防线被德军攻破,爸爸和大批法国士兵被德军俘虏,关进了集中营。与此同时,德国人的坦克也开进了第厄普市,荷枪实弹的德国人在大街上横冲直撞。 第厄普市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伯瑙德夫人就经常站在窗前告诫儿女们:“我们的国家被德国人占领了,但他们是不可能长久的。我们一定要把德国人赶出去, 为我们的幸福和自由而不惜牺牲一切!” 这个时候,杰奎琏就会像个小大人似地仰起头,问雅克:“哥哥,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雅克脸露遗憾的神色,说:“你还小,什么都做不了,好好听话,别给我们惹麻烦就行了。” 不久,杰奎琳就发现,妈妈和哥哥有好多事瞒着自己。她看在眼里,但什么也不说,杰奎琳已经懂事了。 事情真的如此,伯瑙德夫人已经参加了法国反法西斯的地下抵抗组织,她开设的小旅馆成了秘密情报站。每个星期天的晚上,就会有人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金属管的两头用锡包着,里面装着地下工作者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把它藏好,等待上级派人前来取走。 情报该藏在哪儿呢?这可让伯瑙德夫人费了不少脑筋。她先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里,但很快就改变了主意。德国盖世太保搜查时,经常坐这把椅子,万一让人们看出破绽,搜出金属管,那可不得了,不但会危及一大批地下工作者,人他们一家三口的性命也难保了。 后来,伯瑙德夫人又将金属管放进盛着汤的铁锅里。这样,好几次躲过了盖世太保的搜查。但伯瑙德夫人还是觉得不保险,因为她发现有个盖世太保经常到厨房张望,万一他用勺子搅一下,那就非常危险了。 最后,伯瑙德夫人想出一个绝好办法,她把金属管藏到半截蜡烛里,外面小心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并且把它放在最显眼的桌子上,到这时,她才算松了口气。妈妈和哥哥一直在为金属管忙碌,这一切都未能瞒过杰奎琳,但她什么也不说。她知道,自己要是说了,反而会引起妈妈和哥哥不安的。 又是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外面有人敲门,杰奎琳以为又有情报员叔叔上门,便飞也似地去迎接。谁料道,进来的是三个德国军官,他们说,今晚要在这里住一夜。说完,就像在自己家里似的,翻箱倒柜寻找吃的。吃饱喝足了,就在桌子边休息。一个少校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读起来。身

生死攸关的烛光记叙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生死攸关的烛光记叙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的丈夫在马奇诺防线被德军攻陷后,当了德国人的俘虏,身边只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12岁的杰克和10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的光荣斗争行列。 每星期四晚,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内装着特工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诺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诺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诺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当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铁管处后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为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薛法根教案《生死攸关的烛光》

薛法根教案——《生死攸关的烛光》 设计理念 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设计特色 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教师继续板书: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3.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秘密、绝密、绝妙;危机、厄运;从容、镇定。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5.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 瑙德夫人的智慧)

高中语文 情感美文 生死攸关的烛光

生死攸关的烛光 生死攸关的烛光 选自《青年文摘》1988年第5期。 佚名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她的丈夫在马奇诺防线被德军攻陷后,当了德国人的俘虏,身边只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12岁的雅克和10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而光荣斗争的行列。 每星期四晚,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内装着特工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当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铁管处后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为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小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着:“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伸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我的路易莎,好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当然可以,小姑娘。”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2篇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life and death candle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2、篇章2: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实录 篇章1:《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母子三人语言、深情、活动等所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详案) 这黑暗中摇曳的烛光,对于我们来说普普通通,但对于二战 期间的伯瑙德夫人一家来说却是生死攸关。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 第15课《生死攸关的烛光》。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读 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回顾一下课文,课文主 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这节课让我们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品读课文,进一步理 解课文的内容。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的4~7自然段,边读边用 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课文中体现生死攸关的句子。你找到了哪一句呢?(学生汇报) 认为这三句话体现生死攸关的同学比较多一些,那我们来看 一下这三句话。(找3名同学读一下三句话)这三句话中哪些词 更能体现当时的紧张与危急呢? 让我们来看第一句话,刚才大家指出了“危及”这个词最能 体现当时紧张与危急,那你还知道哪些词的意思与它相近吗?可 不可以用别的次来替换“危及”呢?为什么?课文中“还会危及 他们一家三口的性命”后面用了省略号,那还有可能危及什么呢?就是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伯瑙德夫人怎么做的呢?大家来读一读。谁能说一说?(汇报、板书)她为什么这么做呢?(他非常着急 但又不得不比表现得很平静,体现了她非常的冷静沉着)你能带 着心情来读一下这几句话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