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K12配套]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牧场之国教案2新人教版

[K12配套]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牧场之国教案2新人教版

[K12配套]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牧场之国教案2新人教版
[K12配套]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牧场之国教案2新人教版

牧场之国

一、教材解读

荷兰,是“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而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

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

二、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读出8个生字以及“模样”多音字。

(二)能体会比喻、拟人手法运用的美妙,感受牧场风光的美丽,能用朗读表现对荷兰牧场的赞美。

(三)能模仿其中一个段式写一段“荷兰是花之国”素材的小练笔。要求能用上比喻句、拟人句。

(四)激发对荷兰异国风情的欣赏之情,激起他们主动去搜集异国风情资料图片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感受乡村风光的美丽。

(二)体会作者拟人、比喻手法的巧妙,感悟语言的生动,读出赞叹之情。

四、教学难点

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含义,以及文章为什么四次反复出现这句话。

五、教学过程

(一)初知荷兰,导入课题

1、导语:【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大家想去旅游吗?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飞越重洋,来做一次跨

国旅游,我们的目的地是——欧洲西部的荷兰。你们,了解荷兰吗?你们知道有关荷兰的哪些资料】(生交流,师引导: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2、师引导:正如大家所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板书课题、牧场之国,齐读课题,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荷兰牧场的美丽风景。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可以请教课本中一位小老师,你们找到它了吗?没错,就是课文前面的

阅读提示。

出示阅读提示,请学生读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有着“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那里的田园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在阅读中去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2、师:课堂中最美的就是大家朗朗的读书声了,请大家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由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

音,读通课文,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你都欣赏到了荷兰牧场的哪些风景?这些风景都有什么特点?3、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检查认读生字词,多音字

4、读了课文,你都欣赏到了荷兰牧场的哪些风景?这些风景都有什么特点?生自由交流,老师要给予肯定。

师:细心的你们有没有发现,作者在写每一处风景时都不断重复着一句话,是哪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四次,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那么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的荷兰”又是怎么样的呢?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聚焦写法,体验牧场之国的魅力。

1、过渡:那么“真正”的荷兰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先到成群的花牛(板书:花牛成群)中间去看看,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写写批注,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1、生读句子: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生回答。读。

点拨1:读了这三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生回答 (是呀,牛儿们真是神态各异)

点拨2:牛群都有哪些不同的神态?

点拨3,: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了牛儿的神态各异的呢?生回答(是呀,作者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比喻词将牛儿的神态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体会拟人、比喻的表达效果。只要你站在绿色低地上,视线能看到的地方,就全都是黑白花牛,整个牛群如同一个大家庭,在没有人的低地上,老牛像一个威严的家长似的,管理着草地上的牛群。整个低地似乎就是它们的天下。

点拨4:好一幅牛儿吃草图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生说理由,师:对呀,刚才是仿佛,像,好似,这里作者用了般,又是一个绝妙的比喻句。生读。

点拨1: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补充资料(出示)“荷兰国土面积只有41000多平方公里,有三分之一是牧场,奶牛业相当发达,全国共有6万个奶牛饲养场,共饲养奶牛450万头。” 读了资料,你了解到了什么?

点拨2::你能把这句话读得更远一些?更多一些吗?

你的视线还不够远呢?请你读得再远一点!

100米了,1000米了,我感受到一碧千里的草原和成群结队的牛了。

3、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这里的牛——真多啊,色彩——真丰富啊!

我们来叫叫牛的名字读一读

4、如此美丽的画卷,让我们用朗读把它定格在脑海中。齐读

5、相信,美丽的画卷在深深地印在你们脑子里了,对吗?再来试试。

5、引读:好一个牧场之国!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1、总结学法:作者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牛群当做人,把牛犊比作贵夫人,把老牛比作牛群的家长,让我们体会到了牛群的神态各异。文中其他段落里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句子呢?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点拨:你感受到什么?抓“自由”体会马的自由自在。生读

师小结:在这样一个动物王国里,它们是主人,是公爵,是何等的尊贵啊,它们无拘无束,任意的驰骋在这

无边的草原上。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骏马飞驰(板书)的英姿

难怪作者又一次发出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出示:第四自然段,读。交流都写了哪些动物,引导:这是一群怎么样的绵羊等应该怎么读。

同学们,让我们把文字化作富有韵律美的诗行,再来美美地读读。

白色的绵羊,

悠然自得。

?黑色的猪群,

?不停地呼噜着,

?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成千上万的小鸡,

?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

?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

?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以诗行的形式展示,多悠闲的绵羊,多欢乐的猪群,多安闲的小鸡和长毛山羊,动物安闲(板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赞叹赞叹这个美丽的动物王国——(齐)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随机教学第五自然段

引导:当热闹了一天的牧场渐渐恢复平静,当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的时候,我们的牧场又是什么样的呢?

读——

⑴请问,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什么?(静)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指句读。

重点读: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⑵随着牲畜的归圈,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

⑶在这一段中除了感受到了牧场的宁静,你还感受到了什么?(重点体会荷兰人畜和谐共处的美好)

重点品读: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多么和谐,多么美好,多么宁静的一幕呀,寂静牧场,万物沉睡(板书)。难怪又一次赞叹道:(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五)、总结升华,重点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师引导:出示四幅图引读:在碧绿草原——花牛成群,在无垠原野——骏马飞驰,在动物王国——动物安闲,在寂静牧场——万物沉睡。在同学们,作者把自己对牧场之国荷兰的这份喜爱与赞叹(板书),全都融在了这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句话中了。让我们代表作者,用发自肺腑的语言,告诉全世界的人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六)、拓展练笔

同学们,学了课文,相信大家早已被荷兰这个美丽的国度深深吸引,恨不得能亲自去荷兰游赏一番,请大家看——(配乐)播放荷兰的风光图片

同学们,当品种达二百多个的郁金香铺天盖地地向我们呈现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时,你会怎么表现色彩缤纷,姿态各异芳香迷人呢?怎么样由衷地发出感叹:“荷兰真是当之无愧的“花卉王国”?请学习课文比喻拟人的句式,来写写荷兰是当之无愧的“花卉王国”

荷兰真是当之无愧的“花卉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六、板书设计

花牛成群

牧场之国骏马飞驰

动物安闲

万物沉睡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 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 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 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 605 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 22 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 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讲解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讲解 知识点 教材分析: 《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日后オ能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成就自己的故事。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在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 两则都是文言文成语故事,都是有关名人励志的,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能力,又要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接受古典文化对心灵的熏陶。 我会写: 囊:行囊药囊气囊囊括皮囊 萤:萤火流萤囊萤萤烛 恭:恭敬恭维恭顺谦恭 勤:勤苦勤劳勤奋辛勤 博:博学博大博文广博 贫:贫困贫穷贫病交加 焉:焉知焉能心不在焉不复出焉 逢:相逢遭逢逢年过节 卒:士卒卒业兵卒部卒 形近字: 荧(荧光)逢(重逢)碎(碎片)贫(贫穷)恭(恭敬) 萤(萤火虫)缝(门缝)卒(士卒)芬(芬芳)共(总共) 课文解析: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字词解释: 囊萤夜读:(车胤)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恭勤:肃敬勤勉。 通:通晓,明白。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课文翻译: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晋朝人车胤谦逊有礼勤奋学习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家贫不常得油, 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课文主题: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字词解释: 【铁杵成针】铁棒被磨成了缝衣针。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是】这。 【方】正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课文翻译: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问之,曰:“欲作针。” 李白好奇地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课文主题: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坚持不懈都能成功。 课后习题答案: 二、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囊萤夜读》:车胤谦逊有礼、勤奋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去点灯。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处于怎样的地位呢, 如同一座摩天大楼, 毫不夸张的说小学语文就是大楼的根。所以学好小学语文很重要。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激发学生对“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老太婆的厌恶之情。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主见,不能像渔夫那样懦弱。 4.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探究,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 教学重点: 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教学准备: 师生可共同查阅有关普希金的生平资料,包括人物照片、主要作品、创作成就、诗人的生活经历等,以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吗?听说过《神灯》吗?是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是这些故事给了我们无数的幻想,是这些故事教我们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同样的故事《渔夫和金鱼》。 2.今天学一篇诗歌体裁的外国名著。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 3.(板书课题)本课是一首童话诗,又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上与已往学过的诗歌有较大的差异。如有小节间隔;有诗句上的重叠表现;有括号内的注解说明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渔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鱼提出各种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3.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全诗线索。 第1节:交代故事的起因。(老头儿打鱼网上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第2—9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金鱼一一答应。)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 文 教 案 (罗明忠) 2012年3月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

22.《文言文二则》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正确读写“练囊盛数十萤火、逢老媪方磨铁杵”等语句。背会这两篇文言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2.结合注释读懂文章,联系上下文和已学过的知识领悟文中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学习链接】 车胤(y ìn )(约333年—401年),字武子,晋南平(今湖北公安)人。东晋大臣。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预习评价】 问题1.看拼音,写词语。 g ōng j ìng q ín f èn b īng z ú n áng ku ò b ó xu é ( ) ( ) ( ) ( ) ( ) p ín k ùn xi āng f éng y ān n éng y íng hu ǒ ch óng ( ) ( ) ( ) ( ) 问题2.辨字组词。 焉( ) 博( ) 卒( ) 萤( ) 囊( ) 恭( ) 蔫( ) 搏( ) 粹( ) 荧( ) 壤( ) 巷( ) 问题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胤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 过是.溪 逢.老媪方.磨铁杵 感其意... 还卒业... 问题4.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问题5.课文内容我知道。 《囊萤夜读》讲述的是车胤 的事, 告诉我们 。 《铁杵成针》讲述的是 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 , 后来在溪边遇到一个老婆婆在 ,深受感动,从 此 。告诉我们 。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七.课后记: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课后记: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三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班学生有57名学习,他们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本册的默读,要在学生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积累古诗文的兴趣。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谁能来背背《小池》这首古诗?你们知道《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它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然后全班齐读。 4.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5.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另一名学生读。 6.这几位同学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7.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然后,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 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还有谁来?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很难找到。)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 古诗词三首 课型:古诗词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去理解、背诵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五步品诗法”教学,不但让学生理解古诗而且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课余时间是如何度过的?看来同学们的课余时间真是丰富多彩,但是古代儿童的课余生活一定会让你们羡慕的,想不想看看宋朝的孩子是怎么度过同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强调“宿sù”的读音,“店”的写法。(ppt 出示课题、出示拼音加强记忆) 二、讲授新课 1、初读正音。(课件出示古诗词、红色字体强调读音) ①指名读古诗,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篱(lí)落、径(jìng)、未(wèi) ②全班齐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读顺。 2、再读,划节奏。(在PPT中用粗体斜线强调节奏) 古诗的朗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应该注意节奏,要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③学生自己读古诗,找节奏(注意:不能将词语拆开)。 ④学生展示,教师指导后全班带着节奏再来读古诗。 ⑤古诗的节奏不但能读出来,我们还可以用手拍出来,教师示范,学生试读。 ⑥打节奏、齐读。 3、读古诗、想画面。(PPT出示范图、用箭头强调诗文中描写景物的词)

①、同学们,古诗不但有韵律美,它蕴含的画面也很美。人们常说:“古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找出来吗? ②学生展示,教师相机简笔画、贴图、板书。 前两句的景物:篱落、径、树头、----静态 后两句的景物:儿童、黄蝶、菜花----动态 ③写法:动静结合、白描手法 4、抓重点词,理解诗意。(PPT出示诗文,由黑色字体转变为红色字体,强调重点词) ①、深:创设情景理解深远和深坑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深是深远的意思。 ②未成阴:出示组图让学生选择符合诗意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明确此诗描写的季节,引出“菜花”。 ③急走:快跑。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走”的意思。 拓展:(想像说话) 当孩子们在追黄蝶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嘴巴会不会闲着,心里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④诗中还有一个字写出了孩子们好胜、不服输的性格,你们能找出来吗?——“追”与前问照应,将儿童天真烂漫、不服输的性格跃然纸上,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5、检测:熟读成诵。(ppt出示范图,箭头指示提醒孩子背诵古诗) ①看画面,读古诗。 ②看画面,背古诗。 三、总结本课学习古诗的方法——“五步品诗法”。(PPT逐条展示总结的背诵方法。) 1、初读正音。 2、再读,找节奏。 3、读古诗、想画面。 4、抓重点词,理解诗意。 5、看画面,背古诗。 同学们,你会用“五步品诗法”来学习古诗了吗? 四、拓展训练:(课件出示古诗) 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江雪》。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完整教案

2018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 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