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第二章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第二章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第二章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λ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λ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

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

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

姐妹分家—减Ⅱ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

答案: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

第二节有性生殖

1.有性生殖是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3.在有性生殖中,由于两性生殖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由合子发育成的后代就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看书)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看书)

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

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λ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⑴AA×AA AA 全显

⑵AA×Aa AA : Aa=1 : 1 全显

⑶AA×aa Aa 全显

⑷Aa×Aa AA : Aa : aa=1 : 2 : 1 显:隐=3 : 1

⑸Aa×aa Aa : aa =1 : 1 显:隐=1 : 1

⑹aa×aa aa 全隐

λ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亲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⑴至少有一方是AA 全显

⑵aa×aa 全隐

⑶Aa×aa 显:隐=1 : 1

⑷Aa×Aa 显:隐=3 : 1

五、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

?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

杂合子(Aa ):(1/2)n

纯合子(AA+aa):1-(1/2)n (注:AA=aa)

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 (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____,表现型是_______。

(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____。

(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其中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Tt 抗锈病(2)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性状分离(3)TT或Tt Tt 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2、指导医学实践:

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如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现型都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他们再生小孩发病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Aa、Aa 1/4

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一种畸形。如果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______________。

答案:DD或Dd 100%或1/2

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二、自由组合定律两种基本题型:共同思路:“先分开、再组合”

λ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λ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杂交育种

方法:杂交

原理:基因重组

优缺点: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

2、导医学实践:

例: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D控制),母亲表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致病基因p控制),问:

①该孩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则

只患多指的占________,

只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

既患多指又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__,

完全正常的占_________

答案:①ddpp DdPp ddPp ②3/8,1/8,1/8,3/8

四、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λ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XX

λ性比:一般1 : 1

λ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2、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女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女>男②连续发病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λ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任意一种染色体条数

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3 2 5 1 4

②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______ (2)AaBb _______

(3)AAa _______ (4)AaaBbb _______

(5)AAAaBBbb _______ (6)ABCD ______

答案:2 2 3 3 4 1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2、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 ,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附:育种方法小结

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杂交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粉)离体培养

原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优缺点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纯合子。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结实率低,成熟迟。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λ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λ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 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细胞生物

(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

(病毒)

核酸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5、DNA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有关的计算:

在双链DNA分子中:

①A=T、G=C

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

例:A+G = A+C = T+G = T+C = 1/2全部碱基

二、DNA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4、过程:(看书)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

5、特点: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条件:

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9、意义:

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复制出DNA数=2n(n为复制次数)

含亲代链的DNA数=2

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6:3:1

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计划:完成人体24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的遗传作图、物理作图、和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

意义: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λ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λ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变化。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

①发生频率低:

②方向不确定

③随机发生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④普遍存在

4、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5、时间: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期)

6、应用——诱变育种

①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②原理:基因突变

③实例:高产青霉菌株的获得

④优缺点: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

7、意义:

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

2、种类:

①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②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等位基因的交换。结果是导致染色单体上基因的重组,组合的结果可能产生与亲代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③重组DNA技术

(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其利,避其害。我国规定对于转基因产品必须标明。)

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

4、应用(育种):杂交育种(见前面笔记)

5、意义:①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材料;

③是形成生物体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染色体变异(见第三章第三节)

第五节关注人类遗传病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λ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λ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

4、类型:

显性遗传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遗传病伴X隐:色盲、血友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黑尿症、苯丙酮尿症

(二)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类型:

常染色体遗传病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

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型,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注意事项:

1、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2、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

3、调查时要详细询问,如实记录。

4、对某个家庭进行调查时,被调查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必须写清楚,并注明性别。

5、必须统计被调查的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结果分析:

被调查人数为2 747人,其中色盲患者为38人(男性37人,女性1人),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1.38%。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1.35%,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03%。二者均低于我国社会人群男女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实验结论:我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①按定义计算:

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则:

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

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频率

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

答案:60% 4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⑶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λ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λ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繁殖习题

绪论 1、动物繁殖学的定义? 家畜繁殖学是阐述、研究动物的生殖过程,利用动物生殖过程的知识来开发动物的生殖潜能的科学。 2、动物繁殖学的主要内容? 家畜繁殖学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生殖生理学 阐述、研究动物的生殖过程方面的科学为为生殖生理学 (二)繁殖技术 利用掌握的动物生殖过程的知识和科学手段来开发动物的繁殖潜能的科学为动物繁殖技术。如人工授精、同期发情、胚胎移植、体外受精、动物克隆、辅助生育技术等。 (三)繁殖管理 了解各种动物正常的生殖能力、特定条件下动物的生殖状况及与正常生殖能力的差距、造成生殖能力下降和不育的原因方面判断及其克服等为繁殖管理的范畴。 第一章家畜的生殖器官 1、名词解释: 睾丸下降:出生前后,睾丸和附睾一起经腹股沟管下降到阴囊中,这一过程称之。 隐睾:两侧睾丸在出生后仍留在腹腔中,称为隐睾。 2、公畜生殖器官由哪些部分组成?睾丸、附睾和副性腺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公畜的生殖器官包括四部分:1.性腺:睾丸; 2.输精管道:包括附睾、输精管和尿生殖道;3.副性腺:包括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4.外生殖道;阴茎。 睾丸的主要生理功能: 1 生精机能精细管的生精细胞经多次分裂后最终形成精子,并贮存在附睾。 2 分泌雄激素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激素,能激发公畜的性欲及性兴奋,刺激第二性征,刺激阴茎及副性腺的发育,维持精子发生及附睾精子的存活。 3 产生睾丸液由精细管和睾丸网产生大量的睾丸液,含有较高浓度的钙、钠等离子成分和少量的蛋白质成分。基主要作用是维持精子的生存,并有助于精子向附睾头部移动。 附睾的主要生理功能: ? 1.精子的转运 2.精子发育成熟 3.精子储存 ? 4.吸收和分泌功能 5.精子的自然选择 副性腺的主要生理功能: ?1.冲洗尿道2.营养物质3.精液稀释剂4.激活精子5.为精子载体6.精子保护剂7.形成阴道栓 3、各种雄性动物副性腺的特点? ?(一)精囊腺(vesicular gland) ?成对、腺体大,猪、马发达,狗、猫、骆驼无 ?(二)前列腺(prostate glang) ?腺体小,猪牛有体部和扩散部,羊无体部 ?(三)尿道球腺(bulbourethral gland) ?成对,猪、马尤其发达,他们的精清主要来自此腺体 4、母畜生殖器官由哪些部分组成?卵巢、输卵管和子宫有哪些主要生理机能? 母畜的生殖器官包括三个部分:1.性腺:卵巢; 2.生殖道:包括输卵管、子宫、阴道;3.外生殖器:包括悄生殖道前庭、阴唇、阴蒂; 卵巢主要生理功能:产生卵子单胚动物如牛、马1~2个,免、犬、猫2~6个,猪10~25个 分泌激素孕酮、雌二醇、松驰素、抑制素 输卵管的主要生理功能: ?接纳和输送卵子 ?运送精子和精子在此完成获能 ?分泌机能和受精卵在此早期发育 子宫的主要生理功能; ?孕育胎儿 ?精子获能和运送 ?分泌激素 5、简述睾丸、卵巢的组织结构? 睾丸的组织结构: ?总鞘膜 ?白膜 ?小叶——曲精细管——结缔组织纤维 ?精细管基膜 ?足细胞 ?发育不同阶段的精细胞和精子 卵巢的组织结构: ?生殖上皮(性成熟后无功能) ?白膜 ?发育各阶段的卵泡 ?闭锁卵泡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完美图表对比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识点中,同学们经常感到难做的是一些图形和图象题,特别是关于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DNA、染色体以及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同学们把各个时期的变化规律以及数目背诵的滚瓜烂熟,可一做题目,还是感到无从下手,原因在于没有理解,或是没有把变化规律与图象联系起来。不过还有一点是有些高考辅导书,不管是教师用书还是学生用书,把一些图象画的模糊甚至画错,把学生搞得不知所措。下面是我本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1、有丝分裂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如下:(假定正常体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a色体为2N)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DNA的含量2a→4a4a4a4a4a→2a 染色体数目2N2N2N2N→4 N4N→2N 染色单体数目0→4N4N4N→000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图象可以表示为: 在此,特别要说明的是:染色体的变化是后期一开始就从2N→4 N,而到末期结束的那一瞬间从4N→2N。所以其图象是末期结束的瞬间下降到2N。有些书中的图象从末期开始就是2N 了,是错误的。在瞿中和、王喜忠和丁明孝的《细胞生物学》中,这样描述的:染色单体到

达两极,即进入末期(telophase )。……到达两极的细胞开始去浓缩,在每一个染色单体的周围,核膜开始重新装配[1]。显然此时细胞没有分开,染色体还没有减半。只是到了末期结束时,细胞才一分为二,染色体才减半的。 1、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假定正常体细胞核中DNA 含量为2a ,染色体为2N ) ] ①性源细 胞[ 精(卵)原细胞] ②初级性母细胞 初级精(卵)母细胞 ③次级性母细胞 次级精(卵)母细胞 ④性细 胞[精(卵)细胞] 前期 Ⅰ 中期 Ⅰ 后期 Ⅰ 末期 Ⅰ 前期 Ⅱ 中期 Ⅱ 后期 Ⅱ 末期 Ⅱ DNA 分子 2a→4a 4a 4a 4a 4a→2a 2a 2a 2a 2a→a a 染色 体 2N 2N 2N 2N 2N→N N N N→2N 2N→N N 染色 单体 0→4N 4N 4N 4N 4N→2N 2N 2N 2N→0 0 同源 染色体 N N N N→0 0 0 0 0 0 0 正确的图象表示为: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二科目代码:340) 一、考查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要求考生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中选择三门相关科目命制试卷,每个科目的内容各占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动物遗传学(50分) (1)、名词解释题(约20分) (2)、问答题(约22分) (3)、计(推)算题(约8分) 2、动物生理学(50分) (1)、名词解释(10分) (2)、选择题(5分) (3)、填空题(5分) (4)、问答题(30分) 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50分)

(1)、名词解释(10分) (2)、选择题(5分) (3)、填空题(5分) (4)、问答题(30分) 4、动物繁殖学 (1)、名词解释(15分) (2)、选择题(5分) (2)、问答题(30分) 三、考查范围 1、动物遗传学 第一章绪论 重点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遗传学的发展及应用。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了解DNA的分子结构;掌握染色体的结构、组成、主要畜禽的染色体数;了解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了解基因的一般结构特征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第三章遗传信息的传递 掌握DNA的复制、转录与翻译过程,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遗传信息的改变 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性;染色体结构及数目变异的机制与遗传效应;重组与转座的有关概念。 第五章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扩展 掌握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理论基本论点;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性及孟德尔遗传的扩展现象,包括不完全显性、致死基因、复等位基因,基因的互补、上位、重叠,“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等遗传现象与遗传规律;掌握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群体遗传学基础

第9版 妇产科学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性生殖系统(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包括内、外生殖器及其相关组织。骨盆与分娩关系密切,故一并叙述。 第一节外生殖器 ?大阴唇皮下含丰富血管,外伤后易形成血肿。 ?小阴唇和阴蒂富含神经末梢,对性刺激敏感。 ?前庭大腺若腺管口闭塞,可形成囊肿;若伴有感染,可形成脓肿。 女性外生殖器(external genitalia)指生殖器的外露部分,又称外阴(vulva)(图2-1),位于两股内侧间,前为耻骨联合,后为会阴,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 1.阴阜(mons pubis)为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青春期发育时,其上的皮肤开始生长呈倒三角形分布的阴毛。阴毛的疏密与色泽存在种族和个体差异。 2.大阴唇(labium majus)为两股内侧一对纵行隆起的皮肤皱,自阴阜向下向后延伸至会阴。大阴唇外侧面为皮肤,青春期后有色素沉着和阴毛,内含皮脂腺和汗腺;大阴唇内侧面湿润似黏膜。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伤后易形成血肿。未产妇女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产后向两侧分开,绝经后大阴唇逐渐萎缩。 3.小阴唇(labium minus)系位于两侧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皮肤皱。表面湿润、色褐、无毛,富含神经末梢。两侧小阴唇前端融合,再分为前后两叶,前叶

形成阴蒂包皮,后叶形成阴蒂系带。大、小阴唇后端汇合,在正中线形成阴唇系带(frenulum labium pudendal)。 4.阴蒂(clitoris)位于两小阴唇顶端下方,与男性阴茎同源,由海绵体构成,在性兴奋时勃起。阴蒂分为3部分,前为阴蒂头,暴露于外阴,富含神经末梢,对性刺激敏感;中为阴蒂体;后为两阴蒂脚,附着于两侧耻骨支上。 5.阴道前庭(vaginal vestibule)为一菱形区域,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两侧为小阴唇。 阴道口与阴唇系带之间有一浅窝,称为舟状窝(fossa navicularis),又称为阴道前庭窝,经产妇受分娩影响,此窝消失。在此区域内有以下结构:(1)前庭球(vestibular bulb):又称为球海绵体,位于前庭两侧,由具有勃起性的静脉丛组成。其前端与阴蒂相接,后端膨大,与同侧前庭大腺相邻,表面被球海绵体肌覆盖。 (2)前庭大腺(major vestibular gland):又称为巴氏腺(Bartholin gland),位于大阴唇后部,被球海绵体肌覆盖,如黄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细长(1~2cm),向内侧开口于阴道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黏液起润滑作用。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此腺,若腺管口闭塞,可形成前庭大腺囊肿,则能触及并看到;若伴有感染,可形成脓肿。 (3)尿道外口(external orifice of urethra):位于阴蒂头后下方,圆形,边缘折叠而合拢。尿道外口后壁上有一对并列腺体,称为尿道旁腺。尿道旁腺开口小,容易有细菌潜伏。 (4)阴道口(vaginal orifice)和处女膜(hymen):阴道口位于尿道外口后方的前庭后部。其周缘覆有一层较薄的黏膜皱囊,称为处女膜,内含结缔组织、血管及神经末梢。处女膜多在中央有一孔,圆形或新月形,少数呈筛状或伞状。孔的大小变异很大,小至不能通过一指,甚至闭锁;大至可容两指,甚至可处女膜缺如。处女膜可因性交撕裂或由于其他损伤破裂,并受阴道分娩影响,产后仅留有处女膜痕。 第二节内生殖器 ?阴道后穹隆与盆腔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可经此穿刺,引流或手术。

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类型

生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生物都具有孳生后代以繁衍种族的能力。 生殖:由亲代产生子代的现象。 生物的生殖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类。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分裂生殖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生物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生出的新个体,大小和形状都是大体相同的。在单细胞生物中,这种生殖方式比较普遍。例如,变形虫、细菌都是进行分裂生殖的。 变形虫的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由母体在一定的部位生出芽体的生殖方式。 芽体逐渐长大,形成与母体一样的个体,并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成为完整的新个体。酵母菌和水螅常常进行出芽生殖。 孢子生殖有的生物,身体长成以后能够产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不经过两两结合,就可以直接形成新个体。这种细胞叫做孢子,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例如根霉,它的直立菌丝的顶端形成孢子囊,里面产生孢子。孢子落在阴湿而富含有机质的温暖环境中,就能够发育成新的根霉。 营养生殖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例如,草莓匍匐枝,秋海棠的叶,都能生芽,这些芽都能够形成新的个体。 营养生殖能够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因此,人们常用分根、扦插、嫁接等人工的方法来繁殖花卉和果树。 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营养繁殖,叫做自然营养繁殖。如草莓匍匐枝,秋海棠的叶,马铃薯的块茎 在人工协助下进行营养繁殖,叫做人工营养繁殖。如扦插、嫁接 扦插:把枝条剪成小段,插入土中,生根发芽后成为新植株。 嫁接:把一株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上,将两者的形成层对准,使它们彼此愈合起来,长成为一个植株。 接穗:接上去的芽或枝 砧木:被接的植物体 成活原理:利用形成层的再生能力。 成活关键:注意使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密合在一起。这样两个形成层分裂出来的细胞,就把接穗与砧木合成一体。

第三章 公畜的生殖生理

第三章公畜的生殖生理 第一节性机能的发育和性行为 一.生殖器官的形成: 胚胎在发育早期,性别未分化,但已有生殖器官的原基——生殖脊,在胚胎性分化阶段,当胚胎向雄性发育时,原始生殖细胞进入生殖脊的髓质部,随后髓质部发育形成睾丸,睾丸的分化较卵巢早,所形成的睾丸即分泌雄激素和苗勒氏管抑制素,雄激素使沃尔夫氏管发育成输精管道(附睾和输精管),抑制素使苗勒氏管退化。沃尔夫氏管进入尿生殖窦的尿道部分以前,形成一个扩大的囊状物,发育成精囊腺,沃尔夫氏管入口处的尿道上皮增殖形成前列腺,上皮突起形成尿道球腺,尿道的生殖结节形成阴茎。 二.生殖器官的发育: 在幼年时,生殖器官随整个身体的增长而相应增长,并组织分化,当动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生殖激素对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起重要作用,促性腺激素使睾丸功能日趋完善,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刺激副性器官迅速发育并具有分泌功能。FSH、LH、睾酮共同作用使精子发生,即睾丸内有精子生成。实际上这时正开始表现第二性征。 三.性成熟 1.初情期:初情期是指公畜第一次表现性行为并能够射出精子的时期。这时,公畜的性器官发育还不完善,表现的性行为不完全。有的动物往往在能够产生精子以前,就有了性行为,例如爬跨,阴茎勃起,但不能射出精子,此时还不算是初情期。 2.性成熟:性成熟是公畜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功能趋于完善,达到能够产生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有完全的性行为的时期。指动物生殖器官已发育完全,具备了正常繁殖能力的时期。 3.初配适龄:即初次配种最适宜的年龄。达到性成熟的公畜,身体仍在继续生长发育,配种过早,不但影响繁殖力,还影响自身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通常把公畜初次配种的年龄为达到性成熟后推迟数月或一年。以体重计,应达到成年体重的80%以上。 4.体成熟:体成熟指家畜基本上达到了生长完成的时期。从性成熟到体成熟须经过一定的时期,在这个期间,如果由于生长发育受阴,必然延缓达到体成熟的时期。 5.影响性成熟的因素: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 一、真核细胞分裂类型 有丝分裂(体细胞)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 二、概念 有丝分裂: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针对体细胞)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这一周期实质上包括了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的分裂。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染色体=DNA+蛋白质)

染色体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X,Y不同),一条来自父 方,一条来自母方(通常用不同颜色来表示父方和母方) 一对同源染色体(复制前) 一对同源染色体(复制后) =2条染色体 =4条染色体单体 =4个DNA分子 =8条脱氧核苷酸链 =1个四分体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

单体,叫做四分体。 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 图为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在四分体时期) 有丝分裂(有 同源染色体) 减Ⅰ(有同源 染色体) 减Ⅱ(没有同 源染色体)前 期 膜仁消失现 两体,染色体 散乱排列在 纺锤体的中 央 同源染色体 联会配对,每 对染色体散 乱在纺锤体 中央,非姐妹 染色单体可 能交叉互换 染色体散乱 排列在纺锤 体的中央 中 期 染色体赤道 板上排整齐, 形态数目清 同源染色体 赤道板上排 整齐(染色体 染色体赤道 板上排整齐, 形态数目清

《畜禽繁殖与改良》强化练习七(第五章家畜繁殖技术 第二节公畜生殖生理、第三节采精)

第五章家畜繁殖技术第二轮复习强化练习题第二节公畜生殖生理、第三节采精 《畜禽繁殖与改良》强化练习七 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人工授精 2.本交 3.台畜 4.假阴道 5.性行为 6.手握法采精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写“A”,错误的写“B”。) 1.人工授精最大的优越性是提高优良公畜的利用率。() 2.精子只有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生存。() 3.在弱酸性环境中,精子的活力受到抑制,缩短了存活时间。() 4.一般保存精液要给予低温和偏高的PH环境。() 5.在低渗溶液中精子由于水分渗入而发生膨胀。() 6.适当的压力是引起公畜射精的重要条件,假阴道可以通过注水和吹气调节压力。() 7.采精用台畜有活台畜和假台畜之分。() 8.成年公猪可安排每两天采精一次,青年公猪每三天采精一次。() 9.公羊可安排每天采精,而且每天采精二到三次对精液没有影响。() 10.精子对光照反射十分敏锐,处理精液应在室内进行并避免阳光照射。() 三.单选题 1.它来自于附睾的分泌物,其功能是供给精子能量,但只有在母畜生殖道内才能被利用,这种物质是() A.糖类 B.柠檬酸 C.甘油磷酸胆碱 D.抗坏血酸 2.精子在无氧条件下,主要通过分解什么来获得能量。() A.葡萄糖 B.果糖 C.乳糖 D.麦芽糖 3. 最适合精子生存的PH为多少()。 A.5 B.6 C.7 D.8 4.精子在什么温度范围内,其代谢、活力很低,是维持生命的最好温区() A.0-5O C B.5-10 O C C.10-15O C D.20 O C以上 5.多少度是检查精子活力的适宜温度范围。() A.25-30 O C B.35-40 O C C.37-38O C D.38-40 O C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图

-可编辑修改- 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单体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 第一次分裂(初次级精母细胞) 着丝点断裂 卵原细胞 第二极体 卵细胞 精子 精细胞子 精卵原细胞 联会、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中非姐 妹单体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卵原细胞

-可编辑修改-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 体数目 第二次分裂(次级卵母细胞) 第一次分裂 胎儿期 初情期后 细胞名称:初级卵母细胞 形成卵泡:初级卵母细胞被卵泡细胞包围 完成时间:排卵前或排卵后,如马在前、牛在后 分裂结果: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 排卵: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及其外周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排出卵巢 第二次分裂 细胞名称: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分裂过程: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 分裂结果:一个卵母细胞和第二极体 卵子受精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观察到两个极体 第一次分裂(初级卵母细胞) n 2n 3n 4n 减Ⅰ 染色体数 A C B 减Ⅱ 间期 精(卵) 原细胞 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周期 B 0 n 2n 3n 4n 减Ⅰ A C H D E F G 减Ⅱ 间期 精(卵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核DNA 含量 周期 减Ⅰ A B 减Ⅱ 间期 精(卵) 原细胞 初级精 (卵)原 细胞 次级精 (卵)原 细胞 0 n 2n 3n 4n 染色单体数 C 周期 减II 分裂后期 1 2 每 条染色体中的DNA 分 子数目 有丝分裂后期 周期 有丝分裂 动 物

妇产科“三基”考试题库 第二章女性生殖生理 附有答案详解

第二章女性生殖生理 (总分128,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 卵巢周期 2. 月经及月经周期 3. 围绝经期 二、选择题 A型题 1. WHO规定的青春期为:() A. 10~13岁 B. 13~15岁 C. 10~19岁 D. 15~20岁 E. ≥20岁 2. 青春期发育的第一个临床征象是:() A. 月经初潮 B. 乳房初显 C. 腋毛出现 D. 阴毛出现 E. 生长加速 3. 围绝经期包括:() A. 生育期和绝经前期 B. 生育期、绝经前期和绝经期 C. 绝经前期、绝经期和老年期 D. 绝经期、绝经后期和老年期 E. 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 4. 婴儿出生时卵巢内的始基卵泡数量为:() A. 5万~10万 B. 10万~15万 C. 15万~20万 D. 100万~200万 E. ≥200万 5. GnRH促进下列激素分泌的是:() A. GH、MSH B. FSH、LH C. PRL、GH D. ACTH、TSH E. TSH、LH 6. 月经初潮意味着:() A. 下丘脑性中枢发育成熟 B. 垂体前叶开始分泌促性腺激素 C. 卵巢开始排卵和性激素分泌 D. 甲状腺和肾上腺功能建立 E. 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功能抑制被解除 7. 卵泡早期和黄体期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系统呈现:() A. 负反馈 B. 正反馈 C. 短反馈 D. 超短反馈 E. 以上均不是

8. 青春期少女双侧卵巢含有始基卵泡:() A. 10万个 B. 30万个 C. 35万个 D. 50万个 E. 60万个 9. 正常月经周期中有多少个成熟卵泡发生排卵:()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E. 5个 10. 正常卵子的染色体核型为:() A. 23,X B. 23,Y C. 46,XX D. 46,XY E. 69,XX 11. 始基卵泡的发育周期是:() A. 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 B. 始基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排卵 C. 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排卵 D. 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排卵—黄体形成和退化 E. 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排卵—黄体形成和退化—闭锁 12. 成熟卵泡的直径为:() A. 3mm B. 5mm C. 10mm D. 15~20mm E. 20~30mm 13. 更年期妇女卵巢主要分泌:() A. 雌激素 B. 孕激素 C. 雄激素 D. 催乳素 E. 肾上腺皮质激素 14. 初级卵泡具备的3种特异性激素受体是:() A. FSH受体、LH受体、睾酮受体 B. FSH受体、LH受体、PRL受体 C. FSH受体、PRL受体、睾酮受体 D. FSH受体、孕激素受体、睾酮受体 E. FSH受体、雌二醇受体、睾酮受体 15. 芳香化酶的作用是:() A. 促进雄激素生成 B. 促进孕激素生成 C. 促进雌激素生成 D. 促进前列腺素生成 E. 促进硫酸脱氢表雄酮生成 16. 成熟卵泡的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 A. 颗粒细胞层、卵泡腔、卵丘和放射冠 B. 卵泡内膜、颗粒细胞层、卵泡腔、卵丘和放射冠 C. 卵泡外膜、颗粒细胞层、卵泡腔、卵丘和放射冠 D. 卵泡外膜、卵泡内膜、卵泡腔、卵丘和放射冠 E. 卵泡外膜、卵泡内膜、颗粒细胞层、卵泡腔、卵丘和放射冠 17. 排卵前卵泡膜细胞在FSH的作用下主要合成的激素是:() A. 雌激素 B. 孕激素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1)

一、受精——孕育新的生命 1.概念 受精是指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二、有性生殖和个体发育 1.有性生殖及其意义 (1)含义: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意义:后代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无性生殖 (1)概念: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3.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 (1)双受精 ①含义: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过程。 ②过程:花粉管内的两个精子释放到胚囊中。 a.一个精子+卵细胞→受精卵→胚。 b.另一个精子+两个极核→受精极核→胚乳。 ③适用范围:被子植物。 (2)子房的发育 ①果实的形成 ②胚乳的发育 a.一些植物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的养分因被子叶吸收而退化,如花生、大豆的种子。 b.一些植物种子的胚乳发达,大量的养分储存在胚乳里,如水稻、小麦、玉米的种子。 ③胚的发育 a.实质: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幼体。 b.发育结果:发育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个体。 4.脊椎动物的有性生殖与个体发育 (1)配子的来源 精子和卵细胞分别是在精巢和卵巢中经减数分裂形成的。 (2)生殖过程 通过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 (3)胚胎发育 ①含义: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 ②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和原肠胚等阶段。 ③三胚层的发育: (4)胚后发育 ①含义:幼体从卵膜中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出生后发育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生物期中复习提纲 一、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有无生殖细胞的结合。 二、无性生殖方式:1、生殖如:水螅出芽、酵母菌出芽等。 2、生殖如:土豆出芽、蒜出芽、生姜出芽等。 三、1、营养器官:根、茎、叶。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四、植物营养生殖的方法:1、嫁接2、扦插3、压条、 五、嫁接提高成活率关键:接穗和砧木形成层紧密结合。 六、嫁接分为1、芽接:如:苹果、三楂等2、枝接:如:橘等 七、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利用植物组织、细胞在无菌培养基上培育下一代。 八、营养生殖的优点:1、保持亲本优良性状2、加快生殖速度 九、植物组织培养优点:1、短时间,大批量2、防病毒侵害3、培育优良高产新品种。 十、传粉方式:1、自花传粉:一朵花、2、异花传粉:两朵花以上。 3、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形成。传粉最重要。 十一、1、一朵花最主要结构:雄蕊、雌蕊。理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严格。 十二、1、精子位于:花粉管卵子位于:胚珠 2、子房_果实子房壁_果皮胚珠_种子珠被_种皮胚_受精卵 3、果实与种子的结构与自身敷衍是有利的 4、果实和种子传播:苍耳_人和动物、虞美人_风、豌豆_自身弹射、椰子_风 5、通常所说:果肉、果皮对应花结构_子房壁 十三、我国有“缫丝养蚕”之称。家蚕和蝗虫都有蜕皮过程。 1、春蚕到死丝方尽改为春蚕到蛹丝方尽 2、蚕吐丝是幼虫期 3、消灭蝗虫和菜粉蝶也是幼虫期 4、家蚕幼虫叫蚕 5、家蚕发育过程:受精卵_幼虫_蛹_成虫 6、蝗虫过程:受精卵_幼虫_成虫 7、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 如:蚊子、苍蝇、蜜蜂、家蚕等 8、不完全变态发育:_____无明显差异。 如:蟋蟀、蝼蛄、蟑螂等 十四、1、两栖类小时候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长大陆地用肺呼吸。 2、两栖类发育过程:受精卵_蝌蚪_幼蛙_成蛙 3、受精方式:体外;发育方式:体外(变态发育) 4、呼吸器官发育过程:外鳃_内鳃_肺 5、青蛙胚胎发育幼体_蝌蚪 6、受精和幼体在水中所以青蛙不能完全摆脱水束缚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蟾蜍、蝾螈、娃娃鱼 7、雄蛙春季鸣叫,抱对产精产卵 十五、1、鸟类受精方式:体内;发育方式:体内已经开始发育。 2、鸟卵产出暂停发育原因:外界温度低于雌鸟体温。 3、鸟类胚胎发育场所:胚盘为胚胎提供营养:卵黄。 4、早成鸟:鸡、鸭、鹅、大雁。晚成鸟:燕子、家鸽、麻雀。、 5、晚成鸟在育雏阶段消灭大量农林害虫。 十六、1、遗传信息中心:细胞核2、主要遗传物质:DNA3、基本遗传单位:基因 4、遗传概念:亲代与子代,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5、在体细胞中生物体的染色体和基因一般成对存在基因控制性状。 6、染色体数目恒定对生物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非常重要。 7、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多或少可能导致严重的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习题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A a B b,右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了2种不同基因型的细胞 B.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可能出现基因组成为A a BB的细胞 D.该细胞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2.如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分子数目为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一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①和②中 B.不考虑交叉互换情况下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 B、ab、AB C.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分子数目为4a D.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分子数目为2a 3. A和a、B和b分别代表两对同源染色体,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是A b,则同时生成的三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 A.A b、ab、ab B.a B、A b、AB C.A b、a B、a B D.A b、A b、A b 4. 先天性夜盲症为伴X隐性遗传病,一个家庭中父母视觉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 的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孩子视觉正常,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源于父亲 B.若孩子视觉正常,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源于母亲 C.若孩子患先天性夜盲,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源于父亲 D.若孩子患先天性夜盲,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源子母亲 5.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的比例为1:2 B.①②③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均有同源染色体 C.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②→③→① D.着丝粒数与染色体数的比例为1:1的细胞是 ①②③④

家畜生殖系统

家畜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genital system)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以保证种族延续。此外还能分泌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维持第二性征。低等动物常雌雄同体,而家畜均为雌雄异体,分为雄性生殖器官和雄性生殖器官。 公畜生殖解剖及生理功能 公畜生殖器官由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组成。内生殖器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与精索、雄性尿道及副性腺;外生殖器包括阴茎、包皮和阴囊。 A.公牛的生殖器官 B.公马的生殖器官 C.公猪的生殖器官 D.公羊的生殖器官 1.直肠 2.输精管壶腹 3.精囊腺 4.前列腺 5.尿道球腺 6.阴茎 7.S状弯曲 8.输精管 9.附睾头 10.睾丸 11.附睾尾 12.阴茎游离端 13.内包皮鞘 14.外包皮鞘 15.龟头 16.尿道突起 17.包皮憩室 图1-1 公畜的生殖器官 (引自徐相亭主编.动物繁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一)睾丸的形态位置及组织构造 1、形态位置

形状:正常的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睾丸呈长卵圆形。 大小:睾丸的大小因家畜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猪、绵羊、山羊的睾丸相对较大,如猪的睾丸重量为900~1000g,占体重的0.34﹪~0.38﹪,绵羊睾丸重量为400~500g,占体重的0.57﹪~0.7﹪,而牛的睾丸重量为550~650g,占体重的比例为0.08﹪~0.0﹪9。一般牛、马左侧稍大于右侧,其他动物无固定差别。 位置:牛和羊的睾丸位于前腹股沟区(悬垂于腹下后侧、靠近两后腿)长轴与地面垂直,附睾在睾丸的后外缘,头朝上尾朝下。马和驴的睾丸位于两股之间,紧贴腹壁腹股沟区,长轴与地面平行,附睾在睾丸的背外缘,头前尾后。猪的睾丸位于肛门下方会阴区,长轴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倾斜)前低后高,附睾在睾丸背部,头朝前下,尾朝后上方。 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在胚胎时期,睾丸位于腹腔内,在肾附近。出生前后,在睾丸引带牵引下,睾丸和附睾从腹腔经腹股沟管下降到阴睾的过程,称睾丸下降。各种家畜睾丸下降完成时间不一,牛在胚胎三月龄已完成,猪在出生前、后,马在出生后1周。如果一侧或双侧的睾丸和附睾没有下 2、睾丸组织结构 睾丸表面被以浆膜(固有鞘膜),其下为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即睾丸最外层,它是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白膜于睾丸头端形成一条(0.5~1.0cm)结缔组织束伸入睾丸实质,构成纵膈。纵膈向四周发出许多放射状结缔组织小梁和白膜相连称为中隔,中隔将睾丸实质分成许多锥体形小叶,基部在睾丸表面,尖部朝向中央。 反刍动物(尤其牛),中膈构造不完全,或者薄而不明显和不完整(故小叶分界不明显)。 睾丸小叶内含有精曲小管,是产生精子的地方;小管间的结缔组织内散在间质细胞,分泌雄性激素。精曲小管向纵隔汇聚,末端变直称精直小管,入睾丸纵隔后互相吻合,形成睾丸网(马无)。最后由睾丸网分出10~30条睾丸较出管,形成附睾头。 在精细管中,由管壁外至内分别由结缔组织纤维、基膜、复层生殖上皮组成。复层生殖上皮分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 (1)生精细胞(spermatogenic cell) 数量多,约排为3~7层,位于足细胞之间。分成:精原细胞~~最基层.园形.核园.染色质色深干C;初级精母细胞~~精原C上面.数层体积大.染色体细丝状;次级精母细胞~~管腔浅层.处于分裂状态.体积小.存在时间短;精子细胞~~靠近管腔.排列数层.足C远端.体积更小。 (2)足细胞(sertoli cell):体积大.柱状,辐射状排列在曲精细管中,分散在各期发育的生殖细胞之间,基部附着在曲精细管的基膜上面,远端突出于管腔。核位于基部.着色淡.有清楚的核仁,足细胞周围,嵌附着不同发育期的生精C,胞浆形成许多压迹,精子伸入胞浆中。足细胞对生殖细胞起着支持营养作用。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图及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细胞的分裂知识点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4)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5)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6)非同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组:指形态、大小不相同的染色体,细胞中所有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1个染色体组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 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2、减数分裂的过程:⑴、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⑵、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 ............... 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二、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要求掌握)

动物繁殖学第二章生殖激素论述

幻灯片1 第二章生殖激素 幻灯片2 本章内容 ●概述 ●脑部生殖激素 ●性腺激素 ●胎盘促性腺激素 ●其他组织器官分泌的激素 ●生殖激素的测定 幻灯片3 第一节概述 ●激素的概念 ●激素的分类 ●生殖激素的种类 ●生殖激素的的合成、贮存及其作用 幻灯片4 一、激素的概念 ●激素 (hormone), Starling 1905年 ●定义:由有机体产生、经体液循环或空气传播等途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调节机 体生理机能的微量信息传递物质或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幻灯片5 二、激素的分类 ●来源 ●生理作用 ●产生部位 ●化学本质 幻灯片6 三、生殖激素种类 ●生殖激素:与动物生殖活动有直接关系,生殖激素通常由内分泌腺体(无管腺)产生的, 故又称为生殖内分泌激素。 ●次要生殖激素:与生殖活动无直接关系,但可影响机体的生长和发育及代谢机能而间接 影响生殖机能,如GH等。 幻灯片7 1.按化学性质分类 含氮激素:FSH、LH、hCG

类固醇激素:E、P、T 脂肪酸类激素:P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幻灯片8 2.按来源分类 松果腺素:MLT 脑部激素下丘脑释放激素:GnRH 垂体促性腺激素:FSH、LH 性腺激素:E、A、P 孕体激素:PMSG 组织激素:PG 外激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幻灯片13 4.调节

●正反馈与负反馈 ●长反馈或长回路反馈●短反馈或短回路反馈●超短反馈

下丘脑 释放激素 垂体前叶 FSH LH 卵巢 雌激素孕酮 子宫内膜 前列腺素 促进作用 抑制作用 体内激素相互调节机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习题-答案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习题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D 2.D 3.C 4.C 5.D 6.A 7.C 8.A 9.D10.D11.C12.C13.B14.B15.D 16.B17.C18.B 19. (1)甲、丙、丁甲、丁不一定相同 (2)成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蛋白质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 20.睾丸(精巢);丙;8;甲、乙;乙、丙;FG;甲 【解析】 1. 解:A、该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了4种不同基因型(A b、ab、AB、a B)的细胞,A错误; B、图示细胞中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 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因而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 a BB的细胞,C错误; D、图示细胞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等位基因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如果姐妹染色体均向细胞一极移动,则可产生A a BB的细胞;该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但由于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可以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细胞. 本图以“减数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交叉互换、染色体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分析推断层次. 2. 解:A、由于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A错误; B、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4个精子,所以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 b、a B、a B,B错误; C、①是有丝分裂的后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C错误; D、②形成③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③中无同源染色体,DNA数目为 2a,根据题干信息“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可知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为2n,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已知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过程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3. 【分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分裂后期,能根据题中信息判断出非同源染色体A和b移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