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远教案示例

农远教案示例

农远教案示例
农远教案示例

(1)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出示卡片:蚂蚱,章鱼,虾,青蛙,蜗牛,鲤鱼,兔子,乌龟,海鱼,瓢虫。

(1)师:这些动物和昆虫,你知道它们都是生活在哪里吗?(它们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里)你能把它们分类一下吗?

(2)学生自己分析,教师找学生代表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3)全班一起分类。

(4)发现问题:乌龟和青蛙有时生活在水里,有的生活在陆地上。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1.谈话:在游乐园,一个代币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12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

使学生明白: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换。

2.情境出示:一只鹅的质量和两只鸭子的质量相等,一只鹅的质量和4只鸡的质量相等,问鸡和鸭谁的质量大?

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若有困难,可通过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

4. 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谈话: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它们分别是“○、△、□”。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

(1)△+□=240 (2)○+□=91

△=□+□+□△+□=63

△=?△+○=46

□=?○=?△=?□=?

四、小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2)典型例题

已知:(见下图)

求:一个□等于几个○。

分析:通过图像信息,让学生建立等量关系,并能够尽心简单的等量代换。

答案:2△=6○,则:△=3○,根据右侧的图形△=□,所以:□=3○

【例题】

已知□+□=△+△+△,○+○=□+□+□;求:○+○+□=?个△;如果○=90,那么△=?

【分析】这道题目相对比较麻烦,在解决这道题目时要一步步根据已知找到它们之间的替换关系。

答案:

○+○+□=(□+□+□)+□=(□+□)+(□+□)=(△+△+△)+(△+△+△)=6△

如果○=90,那么根据○+○=□+□+□,得□=60,而○+○+□=6△,所以△=40

【例题】

一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假如每个苹果同样重,1个西瓜能换几个苹果?小朋友,你能帮我们算一算吗?

分析:这是一道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通过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答案:根据已知,4个苹果1千克,则4千克的苹果就是4×4=16个苹果,也就是一个西瓜可以换16个苹果。

(3)媒体资源

更多资源请参见: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11396177.html,)

动物的集合

由北京清华同方思科系统技术有限

公司提供

数学广角

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提供

总复习一

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

总复习二

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

数学广角1

由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

数学广角2

由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

(4) 习题精选

1.已知:△+○=24,○=△+△+△,求△=?○=?

2.○+○+○+△+△=14,△= ○+○,○= ,△= 。

3.已知:(见下图)

求:最大的球的重量是多少克?

4.△+○+□=35,△=○+○,○=□+□。

那么,△=(),□=(),○=()。

5.已知1头猪=2只羊,1只羊=8只兔子。

1头猪=()只兔子;2头猪=()只兔子;

3只羊=()只兔子;24只兔子=()只羊;

32只兔子=()头猪。

6.学校买2张桌子和3把椅子共付90元,每张桌子的价钱是每把椅子价钱的3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7.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活动铅笔价钱的5倍,问买30支活动铅笔的钱能买几支钢笔?

8.古代一个国家,1头猪可换3头羊,1头牛可换10头猪。

1头牛可换()头羊,90头羊可换()头牛。

答案:

1.△=6,○=18

2.○=2,△= 4。

3.最大的球的重量是128克。

4.△=20,□=5,○=10。

5.1头猪=16只兔子;2头猪=32只兔子;3只羊=24只兔子;24只兔子=3只羊;32只兔子=2头猪。

6.每张桌子30元。

7.买30支活动铅笔的钱能买6支钢笔。

8.1头牛可换30头羊,90头羊可换3头牛。

(5) 单元测试

一、换一换、算一算

1.大狗的体重等于()只松鼠的体重。

2.南瓜的重量等于()个萝卜的重量。

二、看图回答问题

1.()的重量大于()的重量,

()的重量大于()的重量,

()与()的重量和等于()的重量。

2.()的重量大于()的重量,

()的重量大于()的重量,

()的重量大于()与()的重量和。

三、解决问题

1.统计人数

(1)把数填在圈里。

(2)一共调查()人。

(3)只喜欢篮球的有()人,只喜欢足球的有()人。两种球都喜欢的有()人。

2.同学们列队上操,从前面数刘杰排在第15位,从后面数刘杰排在第14位,这个队伍一共有多少人?

(6)参考答案

一、换一换、算一算

1.8

2.20

二、看图回答问题

1.熊猫、羊;熊猫、猴子;羊、猴子、熊猫

2.河马、羊;河马,长颈鹿;羊、长颈鹿、河马

三、解决问题

1.统计人数

(1)

(2)14

(3)5、5、4

2.28人

(7)扩展资料

曹冲称象令人着迷的四色问题

曹冲称象

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带着他的儿子曹冲和其他官员一同前去看大象。人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说:“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有人说:“这得造一杆巨大的秤。”有人说:“即使有了大秤也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秤举起来呢?”这时候,只有七岁的曹冲灵机一动站出来说:“我有个好办法。我们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往下沉多少,再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我们称一称石头的重量。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用这个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教案示例

找规律图形的变化规律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观察引入:

观察(出示图片):

师:这些墙面和地的图案都非常有规律,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

1.每行有几种瓷砖?

2.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揭示课题:找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

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

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

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

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展示:□○★△、△□○★、★△□○、○★△□

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生:这图形是后面的向前循环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应该是□○★△,与第一个图一样。

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

典型例题

例1.仔细观察,再接着画.

分析:这是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加四个○,然后又是两个×加四个○,那么三个×的后面应该是四个○和四个×.

解:

例2.观察下图,找出规律,再涂一涂,填一填。

分析:这是一个等差数列,题目很简单,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解:答案分别是:2、4、6、8、16、32、64。

例3.下面一行数中接着出现的应该是能几个数,想一想,填一填.

分析:这是偶数的递减排列,每相邻两数之间的差是2.

解: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例4.找规律,接着画.

分析:这是图案分布的题目,按照其他部分的图案分布规律进行填充.

解:

例5.找规律,接着画.

分析:题中每组比前一组多一行,并且每多一行就多一根火柴,所以,后面的图应该是6行,最下面一行火柴的根数为6根.

解:

媒体资源

更多资源请参见: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11396177.html,)

找规律(一)

由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提供

找规律(二)

由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提供

第九章找规律

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

找规律例题一

由北京清华同方思科系统技术有限

公司提供

找规律例题二

由北京清华同方思科系统技术有限

公司提供

大自然中的规律

活动目的

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多半停留在一些数字和图形上,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后入大自然真切感受自然界存在的规律.

活动准备

教师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规律,比如:蝴蝶翅膀上的图案排列规律,大雁的飞行规律,太阳的出升规律等.

活动过程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具体调查对象小组内讨论确定,被调查的结果可以是多个.

调查后小组出一个代表发言.其他成员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自然规律记录下来说给同学听.

习题精选

1.仔细观察图形,第(4)幅图应怎样画?

答案:这一题时可以制作一个如图(1)的圆形纸片,这题的规律就是把这个圆形纸片,按顺时针方向每次旋转90度,依次可得图(2)、图(3)、图(4)、图(5)。第(4)幅图应该是:

2.根据下面一串黑白珠子的排列规律,看应该把哪些珠子涂黑?第30个珠子是什么颜色?

答案:这串珠子有两种颜色,黑白珠子相间排列。分开来看,黑珠子从1颗开始,珠子的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白珠子从5颗开始,珠子的颗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接下来的排列,如图:

我们把每组黑珠子和紧接着后面的一组白珠子看作一大组,可以看出每大组都是黑珠子开头,白珠子结尾,每大组都是六颗珠子,第30颗珠子正好在第五组的最后一颗,是白珠子。

3.如图所示,将自然数从小到大沿三角形的边成螺旋状,排列起来,2在第一个拐弯处,4在第二个拐弯处,7在第三个拐弯处,……,问在第十个拐弯处的自然数是几?

答案:此题比较简单,把图形画出来,按要求把自然数排列在三角形的边上,答案也是56。

观察图,仔细分析找规律.

第一个拐弯处 2=1+1

第二个拐弯处 4=1+1+2

第三个拐弯处 7=1+1+2+3

第四个拐弯处 11=1+1+2+3+4

第五个拐弯处 16=1+1+2+3+4+5

发现规律:拐弯处的数是从1开始的一串自然数相加之和再加1,在第几个拐弯处,就加到第几个自然数,所以第十个拐弯处的数是:1+1+2+3+4+5+6+7+8+9+10=56。

扩展资料

长寿需要有规律的生活偶然事件有规律吗?盲人分袜台风移动的路径有规

长寿需要有规律的生活

有规律的生活,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一种良性的刺激,有节律的活动.在我们的人体内,有节奏性的规律是普遍的现象.比如心脏的正常跳动,每一次的间隔总是相等的、有规律的.这种有规律的跳动保证它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一旦失去节律,心律不齐,那就是病态.

规律性的活动在相应的神经中枢中,产生一种条件反射的生理活动过程.拿我们的胃肠来说吧,如果你定时、定量进餐,单是时间这条件,对消化神经中枢就是个良性刺激.每天到达一时刻,胃肠就自然做好准备,为消化食肠提供必要的条件.食物一进入胃肠,胃肠的肌肉就揉捏、蠕动,消化吸收.这个过程以最适当的方式完成,而后胃肠就得到充分休息.如果你进食没有一个准时间,零吃不停,甚至暴饮暴食,饥一餐饱一餐,胃肠打的是忙乱不堪的被动仗,不能充分休息,就容易疲劳而患病了.

进食是这样,其它活动如起床、入睡、锻炼、工作等,也都形成规律.这种生活的节奏性,将对你保持健康长寿大有好处.

教案示例

四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四边形的含义。

2.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平行四边形。

2.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课件:四边形——由国之源提供

同学们,你看到过这样的东西吗?通过你们的观察,你发现这些物品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了吗?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找出来。学生汇报,并说说理由。

继续播放课件:四边形——由国之源提供

到底什么是四边形?

(2)小组讨论,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

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继续播放课件:四边形——由国之源提供

四、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媒体资源

更多资源请参见: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11396177.html,)

四边形

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视频

由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提供

四边形的认识

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习题精选

四边形

1. 判断

(1)四条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 ) (2)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 )

2.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A.4个

B.5个

C.9个

3. 找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其中有几个直角?

有( )个角,有( )个直角。

4. 下图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

参考答案

1. √,×

2. C

3. 9, 5

4.5

教案示例

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引入

(1)投影出示口算题:(逐题回答)10×5 20×3 14×2 34×2

(2)教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

(3)教师引导出示课题: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用乘法来解决问题。

二、新课学习

大家都去过游乐场吗?今天我们要解决一些在游乐场中会遇到的数学问题。

1.例1

出示:游乐项目价格表

(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花多少钱?10人要花多少钱?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9=18(元)

2×10=20(元)

想一想:2×9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9个2是多少; 2×10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10个2是多少。所以9个2再加上一个2就是10个2。

我们也可以把2×9看成是2个9是多少; 2×10看成是2个10是多少。所以2个9是18,2个10是20,他们之间相差一个2。

看来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很轻易就解决了,那继续接受挑战吧。

(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首先我们先列式:20×3=()或者3×20=()。

想一想,你是怎么计算的?20×3的意义是什么呢?能用小棒摆出来吗?

播放课件:口算乘法——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点击中间图片,播放动画《摆木棒》。

(3)练一练

继续播放课件:口算乘法——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初中化学万能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万能教案模板:《燃烧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知道燃烧和燃烧的条件;能利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探究燃烧的条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设计实验,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增加对化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燃烧条件。 【难点】利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魔术:烧不坏的手绢(将20mL的95%的酒精与10mL的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入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教师: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揭开魔术的奥秘了。 (二)讲授新课 请学生们回忆以前学过的燃烧的实例,说一说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 归纳:通常意义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过渡:什么情况下能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接下来我们探讨燃烧的条件。进行三组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的结论。 (2)对比实验【7-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下白磷不燃烧。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并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学生思考并讨论让水下白磷燃烧的方法,教师听取意见后演示实验【7-12】,热水下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 总结: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揭秘魔术:水分蒸发吸收了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其燃烧的最低温度,手帕无法燃烧保持完整。 (三)拓展提升 思考: 1.为什么篝火中的木材要架空? 2.实验室的酒精灯通常用火柴点燃,煤气灶用电子打火器点燃、煤炉则要用纸屑、木条等引燃,这是为什么呢? 3.点燃火柴时,划火柴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四)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作业:思考怎么才能灭火。

第1节电能电功教案

电能电功 课题电能电功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调查研究,了解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应用;2.通过讨论分析和教师介绍,知道电能单位; 3.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电能表的使用方法;4.了解电功的定义、大小、单位、计算。 教学重点电能表的使用及各重要参数的物理含义; 教学难点电功的定义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讲授新课知识点一:电能 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有很多,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但这些能量,有的能被我们直接利用,有的不能被我们直接利用。人们用发电机把这些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1.发电机能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下列是常见的发电方式及其能量转化的形式: 发电方式能量转化的形式 水力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火力发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发电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风力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温差发电内能转化为电能 潮汐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用电器能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下列是常见的用电器及其能量转化的形式:

用电器能量转化形式 电风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日光灯电能转化为光能 电炉电能转化为内能 蓄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电能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基本单位是焦耳,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度”来量度电能,“度”即千瓦时。 1 度=1 kW·h = 1×103W×3 600 s= ×106 J 【典型例题】下物理量单位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 lkW·h=×105J s=h m3= l03g/cm3 D. lkg=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lkW·h=×106J,所以选项错误;B、1m/s=h,选项正确;C、l g/cm3 = l03 kg/m3,选项错误;D、kg是质量的单位,N是力的单位,质量和力不是同一物理量,不能划等号,选项错误。 【针对训练】在手电筒电路中,提供电能的是() A.电池 B.灯泡C.导线 D.开关【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个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流通断,导线提供输送电能的路径.在手电筒中,电源是电池,用电器是灯泡,所以提供电能的装置是电池. 故选A.

2017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识字2.姓氏歌》第二课时教案

识字2.姓氏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儿歌第二小节中的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国、王、方”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反复地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 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 3.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中国、赵、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 (3)全班齐读第二小节。 3.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第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 (2)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游戏进一步巩固: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 6.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学会称赞他人教案

《学会称赞他人》教案 芳村小学李丽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为什么要在生活中多称赞他人,以及称赞他人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称赞他人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称赞他人时要注意的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故事:《满月酒》(幻灯片) 师:最后这个客人的结局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生:被人赶走,因为他在这个场合不会赞美别人、祝福别人。 二.教学主体: 1.师引入课文故事:《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 师:屠格涅夫给托尔斯泰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生:及时的鼓励和赞赏,让托尔斯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2.总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幻灯片) 老师请同学们理解这句名言,并齐声朗读背诵。 3.师:既然称赞他人那么重要,你们会称赞他人吗?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一些称赞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如:要多称赞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称赞时不要夸夸其谈等等。

4.教师显示四个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用总结出来的方法去称赞他们。(幻灯片) 实例一:小宁同学在学校举行的书法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实例二:小刚同学以前考试总是不及格,这次考了65分。 实例三:小燕同学写的一篇文章被学校的校刊录用了。 实例四:小华同学今天背了一个很漂亮的书包回到学校。 实例五:小强同学今天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被老师表扬了。 5.游戏《你猜我猜》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夸奖一下你们班上某个同学的优点或者特长,但不要说出姓名,让全班同学猜猜看他是谁。 (注意:夸奖时起码要说出三个以上的优点,夸奖的内容要真实、恰当,运用刚才总结的称赞他人时的方法与技巧。)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学到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后总结并做好笔记。(师用幻灯片显示,生记录在书本上。)1、当被人赞赏时,你有什么想法? 很高兴,很感动,很有自信心和上进心。 2、赞赏他人时,你认为应该做到什么? 要真诚、自然大方,要多称赞别人的优点,用词要准确,不要夸张。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18.1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3.1.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4.5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2.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一个阶段的物理学习,初三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我面对的大部分是农村初中生,相对来说知识面窄,知识信息不丰富,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激发其求知欲。 3.教材分析 《电功率》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初二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无论从课标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知道电能及其单位,知道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 2.通过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3.通过自学会用电功公式W=UIt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能和电能的计量。家庭电能表的使用。 难点:对电功的理解及计算电路中电流做的功。 【评价任务】 1.自学之后,能够认识电能,说出电能的单位,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及各参数的意义。 2.自学之后,能够举例说明电流做功的能量转化过程。 3.自学之后,能说出电功的公式及变形公式,并应用其解决相关计算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合欢树》第二课时教案

《合欢树》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体会深沉的母爱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内疚交织的感情。 二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三引导学生感悟现实生活中的母爱激发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问中母爱的特殊性 二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想: 采用作家王安忆曾说过的阅读史铁生散文的三步法,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从题目入手细细品读文本语言,然后交流欣赏本文的精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合欢树》的大致内容,这节课我们要一起通过品析文章语言来感悟文章的精华,体会一下是怎样的母爱使作者重新树立了信心走向成功的。 二幻灯片展示王安忆的关于史铁生的散文的阅读方法:首先要抓住文章中的原初面目的情感,然后体会文中理性的提炼然后思考文中的哲学意味。 三题目切入,牵一发动全身。提问:文章题目史合欢树,那么你从合欢二字会想到哪些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合家欢乐、团员、昌盛等”呢么文中有这种情感的流露吗?没有,相反更多的是生命的苦难,愁闷,甚至还有些绝望。提问:同学们下面就透过字里行间去品味母亲的深深的母爱吧! 四语言品析:提示:可以通过分析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或某个词语的妙处,来理解那种竭尽全力给儿子治病,激励鼓舞儿子生活勇气的深沉的母爱。 示例:“。。。。。。。白发”肖像描写写出了母亲因操劳而衰老。“母亲惊惶了几个月,。。。。一换药就说。。。。。”心理动作语言描写,表现母亲对儿子的心痛,内疚。“。。。。。虔诚。。。。的希望”心理描写,恭敬而有诚意,表现母亲为我治病的急切心理“。。。。到处顶风冒雪”动作描写,“。。。。搞写作”语言描写表现母亲对我写作的支持。 小结:文中母爱的特点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那么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变化呢?同学们抓住有关年龄标志的词语,继续品味相关语句。 语言描写:“。。。。。。没用”心理描写“。。。。。死痛快”明确一开始是不理解,后来作者成功了,母亲去世了。 “苦”苦字写出了母亲的艰难与伟大,以及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失去母亲的痛苦,所以极为悲伤。 五过渡:母亲去世了了,作者孤独时无处倾诉,成功是无人分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睹物思人情何何以堪。作者最魂牵梦绕的就是母亲亲手种植种植的那棵合欢树。 教师小结:一、不理解母亲的苦心二、深深的思念与愧疚 六听读感悟深入探究 (一)同学们关注表明光阴流转的词语,思考:合欢树的成长和我的成长历程有什么相似之处?母亲对合欢树的侍弄又与照管我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同学们自由结组讨论。师归纳小结,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

《称赞》教学设计

《称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已有经验自主识记“刺、猥……”11个生字,指导书写“刺、泄”两字。 2、借助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粗糙、泄气”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相互称赞的语句,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试着用句式 “一比一”,“了”练习说话。 4、学会相互称赞,体会称赞的快乐。 5、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难点:识记本课11个生字,正确书写“刺、泄”两字;理解“粗糙、泄气”的意思;通过感情朗读进行角色体验。难点:运用不同的量词结合句式“一比一”练习说完整的话。 教学流程: 一、检查作业,谈话导入。 说几句谚语(可以背诵书上的,可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 师:这些谚语让我们懂得了要团结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字就叫《称赞》。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生随老师一起书空,边写边强调字的结构)齐读课题。说说“称赞”的意思,(表扬、夸奖、赞美、赞扬……) 2、说说读了题目之后自己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谁称赞谁?怎样称赞?为什么称赞……) 3、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运用前面的读书方法,把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确。 5、找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句子,不填字丢字。 6、知道谁称赞谁。(让学生说完整:小刺猬称赞小獾,小獾也称赞小刺猬) 板书:小刺猬小獾 (1)出示图片,认识刺猬、獾, 识记生字“刺猬、獾”用“刺”扩词(刺刀、刺杀) (2)指导书写“刺”,学生练习2个。(简单评价) 7、借助语句,识记生字 出示: ★小獾已经做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完整版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了解不同用电器能量的转化; 2.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能的工具,了解电能表的参数; 3.结合实例理解电功,知道电能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 认识电能表的各项参数,会使用电能表测某段时间内电路消耗的电能,会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1kW·h的电能的作用,对节约用电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电能和电能的计量。 教学难点:对电功的理解及计算电路中电流做的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源”,知道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电能是从何而来呢? 问题2:提供电能的装置都有哪些? (一)电能的来源

水能 核能 化学能太阳能 风能化学能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和电池,把不同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二)电能的应用 问题:那些地方需要电呢电能可干什么用呢? 电脑、电视机依靠电能工作 太阳能电池板为人造卫星提供电能 电灯为我们照明电能转化为光能 电动机使电风扇旋转;电动机使电力机车飞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热孵化器中的小鸡破壳而出;电热器烧水电能转化为内能二、知识构建 (一)电能实质及单位 1.实质: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 即:使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2.电能的单位:能量的国际单位:焦耳(J) 生活中的电能单位:度,千瓦时(kW·h) 1度=1kW·h = 1×103W×3600S = 3.6×106J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2 手指 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手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学习描写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2.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从万物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将之前所出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指名说说课文描写五根手指的顺序。 预设:迅速看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五根手指的。 明确: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1)在中心句下画上记号,并朗读。 (2)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后明确:(1)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分别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作铺垫,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2.教师总结第1自然段的内容,引出第2自然段的内容。 过渡:第1自然段中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长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什么样的长处和短处呢?现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处与长处的词语,并说说大拇指的短处和长处各是什么。 明确:短处是形状不美;长处是最肯吃苦。 (2)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外形的? 明确:“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这句话从身体、头、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寥寥几语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3)作者在描写大拇指时,运用了“他”这个字,体会这样用词的效果。 明确:这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胖、头大而肥的人,并贯穿全文,突出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4)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长处的? (教师课件出示)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明确:这组句子运用排比句式,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要翻倒、读书、进门时他“相帮扶住琴身”“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翻书页”“揿电铃”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教师课件出示)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明确:这两句再次列举具体事例:招呼人和给人搔痒,突出表现了大拇指的另一个长处——不图名利。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描写大拇指长处的句子。 朗读指导:要用恳切的语气,读出对大拇指的赞美之情,表现大拇指的性格特点。 4.研读第3~5自然段,了解其他手指的特点。 过渡: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

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教案设计(最新)

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教案设计 《称赞》的教学后,使同学们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2、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撐率倚в 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摽斩磾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 第一节空气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摽床坏接臵 蛔艛

电能-电功教案

电能电功 李明月教学内容: 课本87——90页的内容。 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1)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学生电源一台、电流表、电压表及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秒表、不同的小马达两个、细线两根(每根约1m)钩码一盒。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引入新课:假如现在生活中没有了电,生活会怎样?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课前思考: 1.演示:(1).将一粉笔头静止从高处释放,使其自由下落。 (2).用手拉着一个用线系着的钩码,使钩码上升。 提出问题:1.这两个现象中有没有做功?各是哪个力在做功? 2.做功过程中有没有能的转化?各是什么能转化为 什么能? 3.展示吊灯、电饭锅、电风扇等三个用电器 提出问题:它们工作时都产生了什么能量?都消

耗了什么能量?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看得认真,坐姿端正、精力集中,效率高。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 2、做一做: (1)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说出猜想结果和依据,然后通过几个例子进一步肯定学生的猜想: (1)一个手电筒和一台21吋彩电工作时电流差不多,工作相同的时间,哪个消耗的电能多?电流通过哪个 用电器做的功多? (2)家庭中,一盏电灯和一台空调工作相同的时间,电流通过哪个用电器做的功多? (3)为什么我们提倡人走灯灭,夏季把空调的设定温度调高一些? 引导学生说出电流做功可能与电压、电流及通电时间有关。 2.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1)探究过程中应采用什么实验方法? (2).如何衡量电流做功的多少? (3)按照你的思路,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流相同而电压不同,应怎样连接用电器?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压相同而电流不同,应怎样连接用电器? 通过交流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应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可通过用电器工作时得到的内能、机械能的多少判断电流做功的多少。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流相同而电压不同,可将不同的用电器串联起来;要使不同的用电器电压相同而电流不同,可将不同的用电器并联起来。 出示小电动机,引导学生通过电动机通电时把钩码提升的高度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 3.进行实验 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教师进行指导,特别要求学生注意两电表量程的选择.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数学教案-菱形教学示例第二课时

数学教案-菱形教学示例第二课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 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答:定义法. 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 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

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分析判定2: 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 生答:两个. 师问:哪两个? 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 (由学生口述证明) 证明时让学生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 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 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但都不是菱形. 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 注意:(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功教案示例2

电功教案示例2 (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的电流做功的形式。2.通过演示实验,得出计算电功的公式并使学生掌握公式。 3.对电功的单位焦耳的大小有具体的认识,知道生活中电功的 单位是“度”。4.知道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并会读数。5.通过用电能表测电功和1度电的作用,使学生能自觉地节约用电。 (二)教具课本图9_1实验装置一套,米尺一根,电能表一只及电能表挂图一张。写有例题的小黑板。(三)教学过程1.复习(1) 提问①在第一册物理书中我们学习了功,大家还记得做功的两 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吗?功的单位是什么吗?(答略)②流动的水能够做功吗?(学生答并举例)③这册书中我们又学习了电流,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答: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水流可以做功,那么电流可以做功吗?2.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介绍实验装置和电路:用电源、电动机、开关、滑动变阻器组成一串联电路。用电动机提升砝码。①由实验证实电流可以做功。闭合开关后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答:砝码上升)问:是谁把砝码提起来?(学生答:电动机)问:电动机为什么能提起砝码?(学生答:因为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起来,所以把砝码提起来)问:此实验表明什么?(学生答:表明电流是可以做功的)教师指出:此 实验中电流对电动机做功,电动机又对砝码做功,所以电动机把砝码提起来。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不仅通过电动机时做功,电流通过其他用电器时都要做功。电流做功的形式很多。请同学举例电流还有哪些做功的形式。(学生举例略)②能量转化情况。问:砝码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如何变化?(学生答:增加)问: 砝码增加的机械能是从哪来的?(指出:因为电动要消耗了电能,所以砝码的机械能增加)师生再共同分析刚才学生举出的例子

Unit 6 Is she a student-第二课时

Unit 6 Is she a student?第二课时 Lesson32教案示例 课题:LESSONTHIRTY-TWO 重点:句子Isheateacher?No,heisn’t. 词汇tallfifteen 难点:发音、理解Who’sthatyoungman? 过程: 一、复习/热身 1.Sayarhyme[配套第19课录音] Howoldishe? Howoldisshe? Heisthirteen. Sheisthree. Comehere,please. Havesometea. Sitdown,please. Talkwithme. 2.复习第31课课文对话 看图问答:根据主题图内容随意进行问答练习 课文对话表演:找几组学生在班上表演 3.游戏:猜一猜 操作:手拿一张班内男学生的照片,画面向教师,学生用英文对

照片进行提问,通过教师的答案,学生猜出照片上的人物到底是谁。 二、介绍新语言项目与教学方法 1.情景展示[出示主题图] 学生根据画面中呈现的内容进行提问,可能会涉及到以下问题:Howmanyboys?Whoarethey?Who’stheboy?Howoldishe?Isheastudent? 教师这时在Who’stheboy?的基础上稍加引导Who’stheyoungman?,并让学生回答 B.能力稍强一些的学生对画面内容做归纳描述 2.接触新词汇 A.教师出示ZhouMin的图片,提问学生:Who’sthegirl?Issheateacher?得到答案后,对全班学生说:She’sastudent.Butsheistall.用手势表示tall,接着说:Lookatthisyoungman.Ishetall?Heisastudent,too.He’stall.示范两遍tall,并带读,小组读与个人读相结合。 B.教师做神秘状问学生:Heistall.Guess!Howoldishe?学生猜男孩的年龄。猜过几轮后,教师告诉学生:He’smiddleschoolstudent.Ithinkhe’sfifteen.带读词汇fifteen,并将所学的数字简单复习一遍。请学生寻找记忆数字13以后的窍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词汇。 3.听课文对话录音一遍,回答问题[配套录音]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给予和接受称赞》

幼儿教育:________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给予和接受称赞》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给予和接受称赞》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给予和接受称赞 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在百般宠爱下为大,不会恰当地称赞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称赞。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些社会活动,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对别人的长处,应及时给予称赞,而被称赞的幼儿,应了解怎样去接受称赞。 活动1:续编故事《小黄莺学唱歌》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要学会接受称赞,大大方方接受后,说声谢谢。 2.丰富一些词汇。 活动准备:挂图。 活动过程: 教师讲述故事: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黄莺,它唱歌唱得非常好听。有一天,森林里开音乐会,小动物们请小黄莺去唱歌。森林音乐会开始了,大家表演的节目可真好。小青蛙拉的小提琴、小麻雀的小合唱团。最后一个节目轮到小黄莺上台,主持人狐狸小姐说:请咱们的歌唱家小黄莺唱一支,它唱的歌可动听了。动物们的目光一下子朝小黄莺看去,小黄莺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红着脸上了台。开始唱歌,可是歌没唱一半,声音就小得几乎听不见。动物们说?小黄莺的声音太小了。听到动物们的话,歌没唱完就飞走了。回到家里,它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完,微笑着对她说…… 活动2:讨论课 活动目的: 第 2 页共 5 页

1、了解怎样接受和给予称赞是恰当的。 2、教育幼儿要关心同伴,大胆与同伴交往。 3、使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称赞别人。 活动过程: 1、情境表演。 2、引导幼儿讨论: (1)小蝴蝶对小蜜蜂说了什么?小蜜蜂又是怎样称赞蝴蝶的?对方都接受了吗? (2)为什么小蝴蝶和小蜜蜂成了好朋友? (3)为什么要给予称赞和接受称赞? (4)你称赞过别人吗?你是怎么做的? 3、游戏《交朋友》。 4、小结。 附:情景表演内容: 小蝴蝶和小蜜蜂在草丛里飞来飞去,小蝴蝶说:小蜜蜂,你天天忙着采蜜,传播花粉,歇一会儿吧。小蜜蜂回答道:不行呀,那边的工人叔叔等着酿蜜呢?我得加紧工作。小蝴蝶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小蜜蜂。小蜜蜂也忙说:小蝴蝶,你还是很忙吗?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为大自然增添不少美丽的景色。小蝴蝶说:是呀,因为我小时候做过损害花草的事,所以我现在得加紧传播花粉,利用自己美丽的翅膀为大自然添一些景色。小蜜蜂说:咱们做好朋友吧,一块为善良的人类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附:游戏《交朋友》幼儿随音乐找朋友,找到朋友后,说出同伴的长处,然后一块跳舞,依次轮换。活动评析:故事《小黄莺学唱歌》, 第 3 页共 5 页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