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地理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地理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地理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

第一节:

1、为什么地理科学要重视地球系统研究?

2、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3、“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节:

1、有人说:按现在科学水平,即使没有太阳辐射,人类靠水力发电,燃煤火力发电也可以解决人类能源问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太阳辐射呈增大趋势,是不是当前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3、举例解释“地上现象,天上原因”这句话。

第三节:

1、从地表到大气层顶部气温越来越低,这种说法对吗?

2、自南向北流动的河流和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侵蚀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3、从中国到美国和从美国到中国的航空旅客如何调整时间?为什么?

4、地球自转在赤道和两极线速度有很大差异,但为什么低纬度地带不感到时间过的慢,高纬度地带的人也不感到时间过的快?

5、许多科学家和社会学家都预言,地球上的石油只能用几十年,煤也只能用几百年,大量的稀有金属只够用几年、几十年,人类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总有一天要毁灭。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6、地球史学家说,现在是地球第三次寒冷期;第四纪学家说,现在是气候转暖期;气候学家说,现在是本世纪温暖时期;气象学家说,这一、二年气温偏低。他们的说法为什么看上去互相矛盾?

第四节:

1、有人提出地球表层是同心圆状的层圈构造,即先是岩石圈,依次是水圈、生物圈、气圈,这种看法对吗?

2、生物圈和智慧圈有何区别?智慧圈最终能代替生物圈吗?

3、为什么火山多的地方,地震、温泉、地热也多?

4、有人说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行为是地理环境退化的表现,你怎样评价?

5、有人说人的生活环境主要在陆地,尽量增加陆地面积扩大生存空间,是人类发展的必有之路,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6、有人提议建立“城市自然地理学”有人提出反对,理由是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城市环境有人类参与,不属于自然地理的研究领域,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章:

第一节:

1、用三维地带性分析上海、青藏高原、新疆的环境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

2、搜集我国各地区居民的资料,说明各地区、各民族居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以秦岭淮河为界,谈谈中国东部季风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方式、地域文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4、以太行山为界谈谈华北与西北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方式、地域文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5、分析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方式、地域文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6、分析贵州地理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7、垂直带性与纬度地带性有何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1、比较区位、位置、分布、布局等术语的含义。

2、有人提出在全国普及小城镇人后再发展大中城市,这种说法对吗?

3、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公司餐饮业开始进驻中国城市,试分析一下,他们在布局其企业时,将怎样考虑对我国经济环境分析、怎样确定首选城市和怎样分析城市内部的区位条件?

4、比较配置城市消防网络和城市大卖场选址有何不同?

5、工厂的选址与商店的选址有何不同?

6、知识经济时代对传统区位论有哪些挑战?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区位特征。

第三节:

1、比较教师、高年级学生和新生的校园认知地图,它们有何不同?为什么?

2、为了让旅游者熟悉你所在的城市,在城市标志物的建设上宜怎样改进?

3、你怎样评价行为空间研究?

第四节:

1、地理科学所讲的“区域”与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含义有何不同?

2、1949年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梯度发展和协调发展等三个阶段,结合当时的内外部社会经济环境,评价三个发展阶段的利弊。

3、你认为“全国各省都要建立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提法正确吗?为什么?

4、改革开放后我国各省引进了过百条彩色电视生产线,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5、地方保护主义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6、分析加入WTO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7、谈谈你对处理我国东西部关系的看法?

8、我国东北部地区工业基础雄厚、交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建国初期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可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相对落后,这是为什么?怎样振兴东北?

第五节:

1、地缘与区位、区域有何不同?

2、评述“陆心说”和“边缘中心说”。

3、分析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和战略对策

4、“应当有自己的利益空间”这种看法对吗?如果有,它的含义是什么?

第三章:

第一节:

1、为什么说地理环境决定论对唯心主义桎梏下的欧洲来说是一种进步?

2、为什么不能将达尔文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

3、举出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实例。

4、为什么说承认人在自然面前的限度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第二节:

1、有人说“环境问题纯属于杞人忧天,车到山前必有路,穿到桥头自然直,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到时候人类自有办法”,你怎么评述这一观点?

2、你怎样看待人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前景?

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4、评述“乐观派”、“悲观派”和“新发展理论”的意义和不足

5、资源弹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矛盾吗?为什么?

第三节:

1、辨析下列术语:文化、文明、文化景观、文化神态、生态文化

2、为什么最初的社会文明产生于草原、森林草原的比较干旱的环境?

3、试论文化多样性的物质基础和价值意义。

4、文化整合与同化有何不同?

5、区域文化研究有何意义?

6、为什么既要普及现代文化又要保护传统文化?

7、汉语方言为什么南方多北方少?

第四章:

第一节:

1、分析现代地理科学理论革命、行为革命、信息革命、统一地理学、生态思潮的社会时代背景和科学哲学思想背景。

2、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能统一吗?根据是什么?怎样统一?

3、谈谈你对地理科学为实践服务的方式的认知。

4、剖析大地理学、建设地理学的内涵

5、我什么说3S技术的出现对地理学来讲“如同天文学出现望远镜”一般的重要意义

6、古希腊地理学、中国地理学最突出的贡献有哪些?

第二节:

1、区域学派和空间学派有何不同?

2、景观学派和环境生态学派有何不同?

3、社会学派与其他学派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4、现代地理科学研究在哪些方面体现各学派融合的趋势?

第三节:

1、谈谈你对构筑地理科学大科学体系的看法

2、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这是否意味着地理科学研究天文学、地质学领域以外的所有物质环境和人类社会?

3、有人说“地理学家就是专家不在的专家”,还有人说“地理学是专家都在的专家”,你如何评论者两句话?

4、地理科学和生态学、环境科学有何区别?

5、地理科学与经济学、社会学有何区别?

第四节:

1、地理学是空间科学,历史学是时间科学,这种说法对吗?

2、怎样理解地理科学是一元的、统一科学,它与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的分工研究有无矛盾?为什么?

3、研究无机世界、有机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方法论有何不同?

4、比较归纳法、演绎法的优缺点

5、地理调查对地理科学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为什说3S技术的出现并不能取代传统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6、3S技术对现代地理科学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第五节:

1、举例说明地理科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2、空间视觉对科学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为什么说地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面?

4、美国现行的中学课程中,地理课列为必修课,而物理、化学却列为选修课,你如何评论这个问题?

5、有人说地理课所讲的内容都是些电视、广播、书刊、报纸上可以看到、听到的知识,无需在基础教育中学习,需要时在媒体上查找就可以,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第六节:

1、新时代有何特点?地理科学面临怎样的挑战?

2、现代地理学面临怎样的研究任务?

3、如何研究人类作用下的地理环境?

4、社会空间在新时代将怎样重构?

5、展望21世纪世界地理科学与中国地理科学。

6、地理科学在现代文化教育中应承担怎样的任务?

(完整版)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第1章地球系统 1.地球表层系统是指接近地球固体表层的沉积岩和对流层大气构成的物质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层(不受内力影响),下至沉积岩底层(不受外力影响)。 3.地球表层的特点:①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相界面体系②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③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④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4.地球表层的构造分为五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 5.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 6.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层。 7.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 8.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就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又称生物膜) 9.智慧圈指人类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总和,又称技术圈、人类圈、社会圈,主要强调人的作用。 10.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的方式:对流、传导和辐射。 11.地球表层的能量来源:①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②来自天体的引力能。③来自太阳的辐射能。 12.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①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换。(大气环流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地面的主要热源是大气热量)②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在有机界太阳辐射能的转换时通过生态系统来实现的) 13.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先是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转化,每级转化都耗散大部分能量,基本上按 链形式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 基者 14.地球内部热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地下热能是由地球组成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它是火山地震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的能量来源。 15.地球内部热能造成的地壳运动有突变和渐变。火山、地震是突变的形式。大部分情况下是渐变形式——沧海桑田。 16.引力能包括两个方面:地球对地球表层物质的吸引和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表物质的吸引。 前者以潜在的势能存在,它总是力图使地球上的物质处于稳定状态。后者引起地球的周期

地理科学导论试卷

地理科学导论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地球表层 2、地域结构 3、时间序列 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是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的自然方面。 2、()、人类需要或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科学共同体以及大地理学家的作用,是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3、()代地理学是与农牧业社会相适应的产物。 4、()院士率先提出并回答了“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5、著名的地理学家李春芬教授在其“地理学的传统与近今发展”中将地理学的研究,抽象归纳为三种分析:()、生态分析和地域综合体分析。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地域结构包括背景地域结构、相关地域结构和次级地域结构。 ( ) 2、地理要素结构是指某一地域与其它地域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结构。 ( ) 3、人地关系就是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 ( ) 4、地理空间秩序的研究或表达的基本语言有文学语言、地图语言和数学语言。 ( ) 5、只要发生在地球表层中的事物或问题就是地理科学的典型问题。 ( ) 四、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10分) 1、地理科学的基本研究维度包括()。 A、科学研究维度B、价值研究维度

C、伦理研究维度D、空间秩序研究维度 2、地理学的科学研究维度包括()。 A、空间秩序维度B、时间序列维度 C、动因机制维度D、伦理价值维度 3、空间秩序的研究或表达的基本层次有()。 A、具体分布B、分布格局 C、分布规律D、地图表达 4、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B、人地关系 C、人地关系地域系统D、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 5、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的确立的根据主要有()。 A、历史的根据B、逻辑的根据 C、价值的根据D、伦理的根据 五、简答题(下列6题可任选作5题。若每题都作,只评阅前5题。每题8分,共40分)1、人类对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或地理空间)的认识包括哪些阶段? 2、地理科学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价值? 3、就你的理解,如何才能成长为地理学家? 4、地理科学有哪些主要的发展趋势? 5、地理科学应该怎样研究“区域系统或地域系统”? 6、你认为地理学的“区域公理系统”包含哪些公理? 六、论述题(每题23分,共23分)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你关注的某个现实问题,设计一个对该问题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研究方案。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系统 1.地球表层系统是指接近地球固体表层的沉积岩和对流层大气构成的物质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层(不受内力影响),下至沉积岩底层(不受外力影响)。 3.地球表层的特点:①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相界面体系②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③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④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4.地球表层的构造分为五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 5.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 6.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层。 7.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 8.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就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又称生物膜) 9.智慧圈指人类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总和,又称技术圈、人类圈、社会圈,主要强调人的作用。 10.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的方式:对流、传导和辐射。 11.地球表层的能量来源:①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②来自天体的引力能。③来自太阳的辐射能。 12.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①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换。(大气环流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地面的主要热源是大气热量)②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在有机界太阳辐射能的转换时通过生态系统来实现的) 13.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先是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转化,每级转化都耗散大部分能量,基本上按 形式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 者 14.地球内部热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地下热能是由地球组成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它是火山地震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的能量来源。 15.地球内部热能造成的地壳运动有突变和渐变。火山、地震是突变的形式。大部分情况下是渐变形式——沧海桑田。 16.引力能包括两个方面:地球对地球表层物质的吸引和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表物质的吸引。 前者以潜在的势能存在,它总是力图使地球上的物质处于稳定状态。后者引起地球的周期性弹性形变,其中以海洋的潮汐最为明显,又是一种将引力能转化为动能的形式。地球适度的引力能是地球进化和特殊地理过程的前提条件。 17.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包括四部分:①地质大循环②大气循环③水循环④生物-非生物循环。 18.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间物质循环变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的循环变化过程。它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19.大气循环:由于地球的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增温差异,辐射强的地方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地表空气在这里运动,以补充这里上升的空气。在高空,上升的空气向外移动,至比较冷的地方下沉,形成高压区,从而构成了大气循环。 20.水循环是指水的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水循环是地表外力的主要动力。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

1、基本概念 地球表层:是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一般认为他的空间单位,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是气液固态三相界面体系,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智慧圈:是指人类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总和。 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上层是沉积岩层,中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 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平流层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0.6 低位17-18 高位8--9 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间物质循环变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的循环变化过程。它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蒸发,或通过植物叶面蒸腾,化成水汽升到高空,被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落到地表,经汇集和下渗形成径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水的这种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叫水循环。 生物循环:主要通过两个作用来实现,其一是合成运用,即有机体通过生命活动从地理环境中吸收化学元素,合成生物体内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二是分解作用,即指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死亡后留下的残体,形成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物,返回到环境中去。 大气循环:由于地球的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增温差异,辐射强的地方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地表附近的空气向这里运动,以补充这

里上升的空气;在高空,上升的空气向外移动,至较冷的地方下沉,形成高压区,从而构成了大气循环。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和能量来源 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 能量来源:一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是地球内部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二是天体的引力能,包括地球引力和其他天体的引力。三是太阳辐射能。 3、地球表层系统的基本特征 1、基本概念 地域分异: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和地球表面性质所决定的地球表层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纬向地带性:地球表面环境要素和地理景观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递变的特征。 海陆梯度地带性:由于海陆相互作用引起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变化的特征。垂直地带性:无论陆地和海洋在垂直海拔高度上地理环境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非地带性:造成地球表层环境差异的不仅限于地带性因素,除此而外还有其他因素,这些地带性因素以外的因素统称非地带性。 2、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理过程有哪些 3、地理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哪些内容 地理学有三个基本规律:一,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二,地域综合规律,包括距离衰减规律和区域系统规律;三,地域发展规律,包括地理环境周期性发展和人地关系发展阶段性.

关于地理科学导论复习 归纳

第一章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亚历山大·冯·洪堡,以自然地理见长 卡尔·李特尔,以人文地理见长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分异性③时间性④人地性⑤变动性 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球系统 学术领地的适度扩张① 向“地球陆地表层系统”的内涵扩张② 向“地球海洋表层系统”的深入扩张③ 向“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扩张④ 向“地球系统” 的深入扩张⑤ 向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学科扩张 地理空间的基本类型: ①土地空间,自然的、生态的和资源的空间 ②基地空间,作为地表物质存在基地而言的,城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物质存在的基础的空间③距离空间,区位论和中心地论等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位置的空间 ④形态空间,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的人类活动在地表上所留下的痕迹的空间 ⑤还包括感应空间或心理空间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空间结构:空间系统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 形成的稳定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指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的空间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①自然地理要素结构②人文地理要素结构③综合地理要素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是指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一部分的“区域”或“地域”按着时间的进程所呈现出来的有规律有秩序的流动性、变动性结构。 第二章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 1.要素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内的各种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和维持的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学者是这样理解“地域系统”的) 2.地域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和与其有关的其他地域——它的背景地域、相关地域和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和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的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Ⅰ ①公理Ⅰ: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地域系统的人地关系 ②公理Ⅱ:任何人地关系都是人与地因果反馈的人地关系 ③公理Ⅲ: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地关系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理科学得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得研究对象——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亚历山大·冯·洪堡,以自然地理见长 卡尔·李特尔,以人文地理见长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就是地球得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与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与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与相互作用所形成得、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得、以人类发展为中心得、开放得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得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分异性③时间性④人地性⑤变动性 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球系统 学术领地得适度扩张①向“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得内涵扩张②向“地球海洋表层系统”得深入扩张③向“地球表层系统”得整体扩张④向“地球系统” 得深入扩张⑤向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与伦理学等诸多学科得学科扩张 地理空间得基本类型: ①土地空间,自然得、生态得与资源得空间 ②基地空间,作为地表物质存在基地而言得,城市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等物质存在得基础得空间③距离空间,区位论与中心地论等研究中普遍使用得位置得空间④形态空间,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得人类活动在地表上所留下得痕迹得空间⑤还包括感应空间或心理空间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得空间结构:空间系统就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得稳定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得要素结构:指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得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得空间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得要素结构①自然地理要素结构②人文地理要素结构③综合地理要素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得时间结构:时间结构就是指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一部分得“区域”或“地域”按着时间得进程所呈现出来得有规律有秩序得流动性、变动性结构。第二章地理科学得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得“地域系统” 1、要素关系角度得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得“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内得各种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等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得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就是这样理解“地域系统”得) 2、地域关系角度得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得“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与与其有关得其她地域——它得背景地域、相关地域与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等与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得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得含义与规定Ⅰ ①公理Ⅰ:任何人地关系都就是地域系统得人地关系 ②公理Ⅱ:任何人地关系都就是人与地因果反馈得人地关系 ③公理Ⅲ:任何人地关系都就是发展过程中得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得含义与规定Ⅱ ①公理Ⅰ:任何地域都就是人地关系得地域 ②公理Ⅱ:任何地域都就是地域系统中得地域 ③公理Ⅲ:任何地域都就是发展过程中得地域

《地理科学导论》试题(B)及参考答案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 2006 ~ 2007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日期2007 年月日 科目地理科学导论(B卷) 地理教育专业本科2006 年级班姓名学号 我承诺,遵守《上海师范大学考场规则》,诚信考试。签名:________________ 一.辨析下列地理科学术语:(每题2分,2×5=10分) 1.流星和陨石; 2.生物圈与智慧圈; 3.城市“烂皮树”现象与城市“烂心树”现象 4.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 5、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二、连线(每项1分,1×12=12分) 1.将下列文化现象与主要发生地区连线 文化现象:主要发生地区: 四合院上海 石库门北京 窑洞云南西双版纳 竹楼山西 评剧华北 碉房内蒙 马头琴西藏

2.将下列观点与相关方法理连线 方法论:观点: 例外主义反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主张研究区域的多样性。 逻辑实证主义地理学应重点研究区域个性和差异性,以便因地制宜地改造环境 发展经济 结构主义地理学是空间科学,应研究共性、规律、法则,应用数学方法人本主义重视研究人地关系中人的主观方面 后现代主义认为区域结构和特征是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 三、填图: 1将中国生态文化区名称填入图中空白处(每空1分,1×10=10分) 中国生态文化区 2、读图分析(每项1分1×8=8分) 以下是某城市草图,请为下列产业选址,填到相应字母标志的地点 化工厂、小麦、菜田、茶园、林业、商业街、印刷厂、食品厂 A B C D E F G H

四、问答:(每题3分,5×9=45分) 1有位商人从赤道空运1000公斤黄金到极地,到极地后变成1005公斤,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好象是飘了起来?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脚印可以长久留存? 3、世界第二最小岛国图瓦卢位于太平洋南部,近年因为海平面上升,全国1.1万人口全数迁至新西兰,放弃了自己的国土。为什么海平面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 A E C C E B B D H F G G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亚历山大.冯.洪堡,以自然地理见长 卡尔?李特尔,以人文地理见长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分异性③时间性④人地性⑤变动性 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e地球陆地表层系统e地球表层系统e地球系统 学术领地的适度扩张①向“地球陆地表层系统"的内涵扩张②向“地球海洋表层系统”的深入扩张③向“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扩张④向“地球系统”的深入扩张⑤向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学科扩张 地理空间的基本类型:①土地空间,自然的、生态的和资源的空间 %1基地空间,作为地表物质存在基地而言的,城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物质存在的基础的空间③距离空间,区位论和中心地论等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位置的空间④形态空间,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的人类活动在地表上所留下的痕迹的空间⑤还包括感应空间或心理空间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空间结构:空间系统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指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虽: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的空间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①自然地理要素结构②人文地理要素结构③综合地理要素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是指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一部分的“区域”或“地域”按着时间的进程所呈现出来的有规律有秩序的流动性、变动性结构。 第二章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 1.要素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内的各种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和维持的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学者是这样理解“地域系统”的) 2.地域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和与其有关的其他地域——它的背景地域、相关地域和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和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

地理专业研究生考试笔记地理科学导论部分?? 1. 地球的圈层构造 2. 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 3. 地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特征 4. 地球演化的特征 5.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 7. 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 8. 地域分异规律 9. 纬度地带性 10. 海陆梯度地带性 11. 垂直带性(2011 年真题) 12. 非地带性 13. 现代区位理论的视角 14. 产业区位论 15. 农业区位论 16. 工业区位论 17. 市场区位论 18. 中心地理论 19. 区域的特征 20. 区域研究的视角 21. 区域发展理论 22. 劳动地域分工 23. 产业集聚理论 24. 点轴发展理论 25.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26. 区域演化理论以及意义 27. 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集团化 28. 区域经济集团化 29. 中国的地缘战略;(2011 年真题) 30. 人地关系理论 31. 共生理论 32. 环境容量思想 33. 人与自然共同创造 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5.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36.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2010 年真题) 37.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 38. 可持续发展实质:据龚胜生《可持续发展基础》 39.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属性: 40. 现代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41.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42. 文化与文明

43. 文化发展与环境 44. 文化的扩散、迁移与环境 45. 文化迁移与环境(2011 年复试真题) 46. 中国生态文化区 47. 文化整合(2011 年真题) 48. 现代地理学 49. .统一大地理学思潮 50. 地理学中的生态思潮 51. 简述现代地理学信息革命所包含的内容? 52.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区域思想;(2010,2011 年真题) 53. 现代地理学中的区域思想表现 54.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景观思想(2011 年真题) 55.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空间学派(2011 年真题); 56. 简述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和演化机制 57. 论述大地理学思潮产生的背景 58. 钱学森地理思想包括哪些方面 59. 论述现代地理科学的科学体系及其特征 60. 地理科学的特征 61. 地理科学的方法论(2011 年复试笔试真题) 62. 现代地理科学的新思维有哪些,各自有哪些表现 63.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64. 分析地理科学对科学文化发展的意义 65. 论述现代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66. 现代地理科学一元地理观和方法论研究 67. 人类扰动下的地理过程和土地科学研究 68. 社会空间重构与区域发展研究 69. 区域发展研究 70.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010 年真题) 71. .现代地理学的特征(2011 年真题) 72. 中国现代地理的走向以及发展展望 《地理科学导论》75个重点、考点 1.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 大气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电离层、外逸层(散逸层) 宇宙构成:总星系,恒星系,类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其他星体,星云以及星际物质2.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 A,太阳的地理效应:太阳能是地球表面一切生命活动和物质过程的基础。太阳地理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太阳对地表物质运动和生命过程产生影响。 地球形状和地球与太阳的运动位置关系,使得地球表面不同位置接收太阳辐射能存在差异,岩石受热,膨胀,风化为地表物质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同时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气压梯度和温度梯度,形成大气循环,流水作用,为地表千姿百态的地貌;太阳能是地球生命的源泉,同时它为地球生物进化提供了一个适合的温度环境;并且它还为人类提供现阶段所使用的能源。、 其二是太阳对地球气候过程和生物过程产生影响。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一章地理学概述 第一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地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的"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表层空间。更具体的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中发生的空间尺度的现象、过程、机理和规律等的的学科。 人地关系就成为研究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理环境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地球表层的圈层组成主要有五部分的内容: 1.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部分,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部分。岩石圈的表层还可分为土壤圈和沉积岩石 圈。 2.水圈水圈即指地球表层中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岩石、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大 厚度约20公里左右。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00km3,海洋水占96.5%,面积占71%,陆地淡水占3.5%(其中冰川占1.74%,地下水占1.7%),地表淡水仅占0.6%。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的形式进行周而复始地循环,有其大循环与小循环。 3.大气圈大气圈即指地球的气体部分。从上到下主要分为:电离层——中间过渡层——平流层——对流层。对 流层的厚度约为8—18km,平流层厚度为从对流层顶到50km,中间层为从平流层顶到85km,逸散层为从85km往外的空间范围。电离层又可分为三层,最外的层次称为逸散层,次外层称为暖层. 大气中氮、氧成分占99%(N2占78%,O2占21%),此外还有少量的Ar、CO2、O3、H2O以及微粒物质。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成分的3/4,其中99. 9%的大气集中于大气层50km高度以下。 4.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其中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岩 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相互接触交融的地带,大致在地面、水面上下100—200米范围以内。地球上有动物100多万种,植物有34万种,微生物4万种,植物占生物有机质量的90%。 5.人类圈人类圈又称为智慧圈、技术圈、文化圈等,指人类及人类所创造的人工物质环境。"智慧圈"的概念是前苏联 学者维尔纳茨基在1945年提出的。他认为:"智慧圈是地球新的地质现象,在这里首次成为巨大的地质力量。他能够而且应该以自己的劳动和思想改造自己的生存领域,与过去比较是根本的改造" 。人类虽然也是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它具有新的,自己所独有的特性,因而,使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圈层与生物圈分开,但是却渗透于自然演化形成的生物圈,二者相互共存。它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 (二)各圈层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是一个整体。各圈层间不是绝对的、彼此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但除了固体岩石圈和大气圈以外,其他圈层也不都是处处连续的。因此对各个圈层的划分应从宏观上、整体上相对的去理解。 1.地球各个圈层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 2.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换与循环(1)物理循环:大气、海洋的环流及其相关联的热量输送、水分循环;地壳升降、平移运动及其带来的物质、能量循环等过程。(2)化学循环:岩石、矿物溶解成分以及其在土壤中的循环;大洋中的碳酸盐等的沉积过程;大气中氧气的生成与消耗过程。(3)生物循环: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生物之间的食物链等与生命活动相联系的过程。(4)所有这些的循环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作用影响到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转化与循环。 (三)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与基本特征 1.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指各要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的分布与配置关系。 分层结构:各自然地理要素按照环境条件而发生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异,各自集中于地球表层的一定空间部位形成的空间结构。上下圈层结构、表面的垂直地带性。地域结构:地球表层的地域分异,及其形成的地域子系统的次一级地域单元之间通过地域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包括了自然地域系统、人类社会的政区系统。自然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特征;海陆梯度地带性特征;自然地理区划

地理科学导论考劵答案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地球表层 地球表层是有地球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2、地域结构 地域结构是指地球表层及其非最末级的地域子系统的下一级地域单元之间通过地域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 3、时间序列 时间序列是空间秩序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节律。 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自然地理学 2、地理环境 3、古 4、吴传钧 5、空间分析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

2分,共10分) 1、√ 2、× 3、× 4、√ 5、× 四、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10分) 1、A、B、C 2、A、B、C 3、A、B、C 4、D 5、A、B 五、简答题(下列6题可任选作5题。若每题都作,只评阅前5题。每题8分,共40分)1、人类对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或地理空间)的认识包括哪些阶段? 参考答案: 白光润教授从认识论的角度正确地蒋认识地理空间的历史划分为现象空间认识阶段、形态空间认识阶段和系统空间认识阶段等。在不同的认识阶段,人们对地理空间的认识角度和认识程度是不尽相同的。(2分) (1)现象空间认识阶段:在地理学产生之初,人们关注并研究的问题是关于的分布问题,即使是对所关注的具体分布的回答,其答案中也有很多猜测臆想的成分。(2分) (2)形态空间认识阶段:近代地理学时期,人们对地理空间的认识,不仅寻求地理事物的具体分布,而且寻求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以及这种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同时,明确地注意到自然、社会的区域差异,弄清了地表的地带性结构等问题。(2分) (3)系统空间认识阶段:20世纪60年代,地理学进入了现代发展阶段,将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研究,对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分布规律以及成因的认识则借助于空间结构模型。同时,借助有关的模型,地理学开始了对地理事物的未来状况的认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习题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习题

一、地理科学研究的对象 定义: 1. 地球表层: 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2. 地球表层系统: 指地球系统的诸多子系统之间——大气圈子系统、岩石圈子系统、水圈子系统、土壤圈子系统、生物圈子系统和智能圈子系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可以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子系统的、以智能圈子系统的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大的地球系统的子系统。 习题: 1. 确定地理科学研究对象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

a 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功能等都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 b 学科研究对象是否明确,直接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决定着学科科学性的含量。 2. 外国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答: a:洪堡的观点 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与其关系、地域等级关系、地理事物发展历史即时间顺序和人地关系等方面的观念和思想。 b:李特尔的观点 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科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强调地理科学研究的不是整个地球,而是地表空间部分,研究地球表层上的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及其联系、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c:德国部分学者的观点 李希霍芬: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探索人类与物质的地球以及自然现象的相关关系。 拉采尔:人地关系 赫特纳:地理科学是研究区域差异的科学 d:法国部分学者的观点

白兰士:或然论 e:部分苏俄学者的观点 卡列斯尼科: 伊萨钦科: 索恰瓦: f:部分美国学者的观点 托马斯: 哈特向: 苏尔:景观 3. 国内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 竺可桢、钱学森、黄秉维、吴传钧、陆大道、郑度、林超和杨吾扬、李春芬、李旭旦、陈传康、李振泉 4.地球表层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地理系统的哪些子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答: a:整体性 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又称智能圈)六部分,组成地球表层综合体。在时间上,各圈层的形成有一定的时间顺序:首先是无机物质的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其次,有机的生物圈及其相关的土壤圈实在无机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则是生物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发展的基本动

地理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 第一节: 1、为什么地理科学要重视地球系统研究 2、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3、“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节: 1、有人说:按现在科学水平,即使没有太阳辐射,人类靠水力发电,燃煤火力发电也可以解决人类能源问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太阳辐射呈增大趋势,是不是当前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 3、举例解释“地上现象,天上原因”这句话。 第三节: 1、从地表到大气层顶部气温越来越低,这种说法对吗 2、自南向北流动的河流和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侵蚀的特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3、从中国到美国和从美国到中国的航空旅客如何调整时间为什么 4、地球自转在赤道和两极线速度有很大差异,但为什么低纬度地带不感到时间过的慢,高纬度地带的人也不感到时间过的快 5、许多科学家和社会学家都预言,地球上的石油只能用几十年,煤也只能用几百年,大量的稀有金属只够用几年、几十年,人类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总有一天要毁灭。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6、地球史学家说,现在是地球第三次寒冷期;第四纪学家说,现在是气候转暖期;气候学家说,现在是本世纪温暖时期;气象学家说,这一、二年气温偏低。他们的说法为什么看上去互相矛盾 第四节: 1、有人提出地球表层是同心圆状的层圈构造,即先是岩石圈,依次是水圈、生物圈、气圈,

这种看法对吗 2、生物圈和智慧圈有何区别智慧圈最终能代替生物圈吗 3、为什么火山多的地方,地震、温泉、地热也多 4、有人说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行为是地理环境退化的表现,你怎样评价 5、有人说人的生活环境主要在陆地,尽量增加陆地面积扩大生存空间,是人类发展的必有之路,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6、有人提议建立“城市自然地理学”有人提出反对,理由是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城市环境有人类参与,不属于自然地理的研究领域,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章: 第一节: 1、用三维地带性分析上海、青藏高原、新疆的环境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 2、搜集我国各地区居民的资料,说明各地区、各民族居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以秦岭淮河为界,谈谈中国东部季风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方式、地域文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4、以太行山为界谈谈华北与西北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方式、地域文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5、分析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方式、地域文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6、分析贵州地理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7、垂直带性与纬度地带性有何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1、比较区位、位置、分布、布局等术语的含义。 2、有人提出在全国普及小城镇人后再发展大中城市,这种说法对吗 3、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公司餐饮业开始进驻中国城市,试分析一下,他们在布局其企业时,将怎样考虑对我国经济环境分析、怎样确定首选城市和怎样分析城市内部的区位条件 4、比较配置城市消防网络和城市大卖场选址有何不同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

地理专业研究生考试笔记 地理科学导论部分?? 1. 地球的圈层构造 2. 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 3. 地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特征 4. 地球演化的特征 5.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 7. 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 8. 地域分异规律 9. 纬度地带性 10. 海陆梯度地带性 11. 垂直带性(2011 年真题) 12. 非地带性 13. 现代区位理论的视角 14. 产业区位论 15. 农业区位论 16. 工业区位论 17. 市场区位论 18. 中心地理论 19. 区域的特征 20. 区域研究的视角 21. 区域发展理论 22. 劳动地域分工 23. 产业集聚理论 24. 点轴发展理论 25.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26. 区域演化理论以及意义 27. 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集团化 28. 区域经济集团化 29. 中国的地缘战略;(2011 年真题) 30. 人地关系理论 31. 共生理论 32. 环境容量思想 33. 人与自然共同创造 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5.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36.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2010 年真题) 37.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 38. 可持续发展实质:据龚胜生《可持续发展基础》 39.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属性: 40. 现代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41.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42. 文化与文明

43. 文化发展与环境 44. 文化的扩散、迁移与环境 45. 文化迁移与环境(2011 年复试真题) 46. 中国生态文化区 47. 文化整合(2011 年真题) 48. 现代地理学 49. .统一大地理学思潮 50. 地理学中的生态思潮 51. 简述现代地理学信息革命所包含的内容? 52.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区域思想;(2010,2011 年真题) 53. 现代地理学中的区域思想表现 54.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景观思想(2011 年真题) 55.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空间学派(2011 年真题); 56. 简述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和演化机制 57. 论述大地理学思潮产生的背景 58. 钱学森地理思想包括哪些方面 59. 论述现代地理科学的科学体系及其特征 60. 地理科学的特征 61. 地理科学的方法论(2011 年复试笔试真题) 62. 现代地理科学的新思维有哪些,各自有哪些表现 63.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64. 分析地理科学对科学文化发展的意义 65. 论述现代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66. 现代地理科学一元地理观和方法论研究 67. 人类扰动下的地理过程和土地科学研究 68. 社会空间重构与区域发展研究 69. 区域发展研究 70.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010 年真题) 71. .现代地理学的特征(2011 年真题) 72. 中国现代地理的走向以及发展展望 《地理科学导论》75个重点、考点 1.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 大气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电离层、外逸层(散逸层) 宇宙构成:总星系,恒星系,类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其他星体,星云以及星际物质2.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 A,太阳的地理效应:太阳能是地球表面一切生命活动和物质过程的基础。太阳地理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太阳对地表物质运动和生命过程产生影响。 地球形状和地球与太阳的运动位置关系,使得地球表面不同位置接收太阳辐射能存在差异,岩石受热,膨胀,风化为地表物质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同时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气压梯度和温度梯度,形成大气循环,流水作用,为地表千姿百态的地貌;太阳能是地球生命的源泉,同时它为地球生物进化提供了一个适合的温度环境;并且它还为人类提供现阶段所使用的能源。、 其二是太阳对地球气候过程和生物过程产生影响。

2017考研专业课《地理科学导论》 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系统 行星地球的地理特性 壹、太阳对地球地理过程的影响 1、太阳能是地球表层的基本能源地球表层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的宇宙空间,前者是内生能,后者是外生能。太阳辐射能是外生能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从一定程度上讲太阳能是地表外力过程和生命过程的发动机。由于太阳增温地球,并由于地球的自转、公转造成昼夜、四季的温度变化,使地表演示风化,不断地为地表物质迁移提供物质来源。由于地球的球形形状造成地表太阳受热不均,从而产生大气环流和水循环,在流水和风的作用下侵蚀、搬运、堆积、雕刻和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 2、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过程和生物过程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为剧烈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环境过程;地球磁场和太阳黑子的同步活动作用影响到整个星际环境和地球气候;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球某些生物某些疾病存在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贰、月球对地球的地理过程的影响 月球通过一定作用使得地球发生类似于潮汐的周期性弹变,从而影响到地球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月球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并和太阳共同作用产生叠加的引力作用,使地表水、海洋、和大气发生巨大涨落,固体地球引起弹性塑性形变;月球绕地球公转,其距离地球的远近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使潮汐发生周期性变化;潮汐作用加剧海岸侵蚀,顶托河口径流,对沿岸生物产生很大影响。 叁、其他天体的地理效应 宇宙众多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放射元素变化放出系列射线都有可能对地球或人造成影响。近地小天体对地球有着潜在的威胁,撞击地球,会造成地球环境异常、气候变化,严重影响地球的生物界,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星际物质、流星、彗星对地球的影响可长达几十年、数百年以上;宇宙线在大气中产生电离,影响地球表层低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及大气电导率,从而影响大气电场和电流,甚至对天气过程也产生影响。 地球的构造 壹、地球的内部圈层:按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可分为三层即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外核深度2900-5100,内核从5100公里到地心,是高压状态下铁、镍成分的物质,主要特征为高压、高密度、高温、熔融状态;地幔:从2900公里到莫霍面,以1000公里为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部分以橄榄岩为主要成分,下部分以金属氧化物、硫化物为主,距地表70-350公里处称为软流层;地壳:地幔以上部分,在大陆地区以康拉德不连续面为界分上下两层,上部为硅铝层,海洋地壳很薄,很多地方缺失硅铝层。 贰、大气圈层:地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地球大气富含氮和氧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而氧对于生命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其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暖层)、电离层、外逸层(散逸层);水圈:主体是世界大洋占71%,陆地上的湖泊、河流、沼泽、地下水甚至矿物中水都是水圈的组成部分,可见水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的物质和参与地理环境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及其分布的范围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又极重要的圈层,在地理环境中,生物圈并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而是分别渗透于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表层。 综上所述祈求构造中的同心圆圈层在分布上有个显著的特点:在高空和地球内部,他们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发布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却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的。 地球的演化 壹、地球演化的过程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 复习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1、基本概念 地球表层:是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一般认为他的空间单位,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是气液固态三相界面体系,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智慧圈:是指人类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总和。 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上层是沉积岩层,中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 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平流层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低位17-18 高位8--9 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间物质循环变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的循环变化过程。它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蒸发,或通过植物叶面蒸腾,化成水汽升到高空,被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落到地表,经汇集和下渗形成径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水的这种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叫水循环。 生物循环:主要通过两个作用来实现,其一是合成运用,即有机体通过生命活动从地理环境中吸收化学元素,合成生物体内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二是分解作用,即指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死亡后留下的残体,形成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物,返回到环境中去。 大气循环:由于地球的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增温差异,辐射强的地方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地表附近的空气向这里运动,以补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