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0章:复习和概述

第0章:复习和概述

第 0 章 前序课程相关知识复习和51单片机概述

0.1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要点

核心概念:冯.诺依曼(John.V on.Neumann )体系结构——五部分(三部分),核心:程序和存储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标准——只要五部分(三部分)全具备的电路就是计算机系统 内存、外设所说的“内”、“外”的意义和划分。 接口电路的位置、作用和种类。

0.1.1 微型机结构图

CPU +总线+ROM +RAM +接口电路(接口连接外设)

本课程常用另外一种图形表示:

微机结构的要点:

RAM 、ROM 的速度和信号形式与CPU 一致,可以直接连接到总线上,通过指令直接访问——内存; 其它设备的处理速度或信号类型与CPU 不一致,不能直连到总线,必须利用接口电路连接——外设。

I/O 子系统

AB DB CB

0.2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的要点

核心概念: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的关系——指令一一对应,2进制指令用助记符表达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的区别——面向硬件和面向过程(面向对象)

CPU中的寄存器——临时存放指令执行中用到的数据

接口电路中的寄存器——数据、控制、状态三种作用,也称为端口

存储器、存储空间、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和寄存器的地址——芯片的连接方式确定以后地址也就确定了

指令的寻址方式——操作数的表达方式

机器指令(汇编指令)的分类——传送、算术、逻辑、控制、(串操作)、(位操作)

(高级语言的命令:分支、循环、…)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程序的特点——直接、精炼、原始、低级、琐碎、麻烦、…

(高级语言的程序功能强大、简明、臃肿、不涉及硬件细节)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取指(从ROM中读取指令,占用总线资源)、

执行(在CPU中译码执行,占用CPU资源)

(流水线、超标量流水线等是高档通用CPU中常用的技术)跳转、调用和返回指令的实质——改变CS:IP的值(在单片机中是改变PC寄存器的值)

0.3 计算机系统的中断机制

核心概念:中断和查询——CPU与外设的两种条件I/O方式(何谓无条件I/O?)

中断I/O方式的意义——提高CPU工作效率

中断源——引发中断的设备,有随机事件发生的设备

中断机制的实现——硬件为基础、配合软件编程(中断服务程序)

中断服务程序的调用——中断矢量(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中断调用和子程序调用的区别——时间(位置)的随机性

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特点(与子程序相比)——资源(寄存器)占用的不确定性

中断优先级——解决多个中断事件同时发生的响应顺序问题

中断屏蔽——解决中断源管理的取舍

中断响应过程——中断申请、中断扫描、(执行完一条指令)断点入栈、进入中服,

中断返回——中服结尾的RETI指令导致断点回复到PC

中断和机器语言(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的区别——面向硬件和面向过程(面向对象)

0.4 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栈(通俗称为堆栈)

数据结构课中会区分堆(HEAP)和栈(STACK)的不同!

核心概念:堆栈是特殊管理的一段RAM内存空间——数据顺序进出(后进先出——LIFO——队列)堆栈的作用——自动按顺序记录一些动作的相关数据

堆栈的使用——用户基本不能干涉,CPU自动使用、硬件自动管理数据的入出

数据的入栈——中断调用发生时,断点(返回位置)自动入栈(存入栈顶)

子程序调用发生时,调用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位置(返回位置)入栈

使用PUSH指令可以向堆栈(栈顶)存入数据

数据的出栈——中断返回指令RETI、子程序返回指令RET以及POP指令都是把栈顶数据弹出

堆栈指针SP——CPU自带的专用寄存器,自动根据入栈、出战的动作变化所指的单元——栈顶

堆栈的深度——空间大小,决定了可记录的数据的最大量(也就决定了应动作的数量)

堆栈的位置——可以用户自己在程序中设定

0.5 接口电路的用途

0.5.1 接口电路(功能模块)

是构造一个计算机系统的重点和难点。不仅仅是硬件内容,同时涉及到软件管理。所以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常用接口电路的用法(连接和编程),建立一般概念。以后遇到未学过的接口电路也很容易上手。

缓冲数据、转换类型、协调速度、隔离任务。

数据缓冲、类型转换、速度协调、任务隔离。

由于接口电路把CPU内部与外设输入输出的任务清楚隔离,外设可以自由地单独发展,不受主机制约。

60多年以前,就能制定出这样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冯.诺依曼等人,伟大!不得了!

准确地讲,CPU外围电路有3种:存储器,功能模块、接口电路。

存储器有自己的特殊地位,另外2种连接和控制方法完全相同:

●功能模块——自己具有独立的用途,如定时器。(不是为了连接某种设备而启用!)

●接口电路——本身无直接用途,专门是为了连接其它外设而设置。

学习时,这两种外围电路统称为称为外围功能模块或者接口电路,其硬件连接方法和软件编程管理统称计算机接口技术。

0.5.2 接口电路种类

不同的外设需要特定的衔接信号和方式,所以接口电路是统称,不同的外设有不同的具体接口电路。

从根本上说:接口电路就是针对具体外设专门设计的电路(芯片、板卡)。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包含几何量公差与误差检测两大方面的内容,把标准化和计量学两个领域的有关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密切相关,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预先学完机械制图、金属材料等先修课程, 而且要求学生研究如何通过规定公差合理解决机器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之间的矛盾及如何运用测量技术手段保证国家公差标准的贯彻实施。以便为顺利地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专业产品与设备的设计打下初步的基础, 故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结构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不仅负有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机械技术工作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任务, 并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而且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地处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各种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处理设计与制造、公差与误差之间的关系;掌握常用量 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选择零件精度及选择零件精度检测方法和仪 器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识图、标注、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2、正确选用现场计量器具检测产品的基本技能及分析零件质量的初步能力; 3、具有设计光滑极限量规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2、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培养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求知精神。 三、教学内容结构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个单元; 绪论部分(3时) 第1章、光滑圆柱体的公差与配合(10课时) 1

一 互换性概述 (1)

第一章 互换性概述 1.互换性的概念 2.互换性的理解:凡是合格的零件一定具有互换性。(为了使零件具有完全互换性,必须将其几何尺寸制成完全一致。凡是具有互换性的零件必为合格品。某一孔或轴的直径正好加工到基本尺寸,则此孔或轴必然是合格件。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完全互换性的原则组织生产。) 3. 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包括( )精度、(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 4. 优先数系概念:国家标准规定以( )为优先数系,并规定了( )系列。 第二章 线性尺寸精度设计 1.公差的概念:是指允许零件尺寸的变动量,其大小为( ),设计时要规定上偏差和下偏差,加工时会产生实际偏差。(某尺寸的公差越大,则尺寸精度越低。)( )和( ),合称极限偏差。极限偏差概念。(一般来说,零件的实际尺寸愈接近公称尺寸愈好。 零件实际尺寸大于最小极限尺寸,该零件为合格件。) 2.配合的概念:是指公称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形成三种配合是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这三种配合公差带关系,和他们的特征量。配合制的定义:基孔制,基轴制,配合制的选用。 6730h H 属于 配合,最小间隙为 。(孔的实际尺寸小于轴的实际尺寸,将它们装配在一起,就是过盈配合。配合是公称尺寸相同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两个基准件的配合一般认为是间隙配合。 3.公差带的构成,尺寸公差带图中,公差带的大小标准公差由决定,公差带的位置由基本偏差决定。 4.标准公差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决定,常用尺寸段的标准公差的大小,随基本尺寸的增大而增大,随公差等级的提高而减小。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公差有20个公差等级。 相同尺寸精度比较时取决于公差等级的高低。 公差表格中将尺寸分段的目的是( ) 5.国标对孔和轴分别规定28种基本偏差,孔的基本偏差是由同名轴的基本偏差换算得到的;换算原则为通用原则,孔、轴基本偏差的 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图2-9 基本偏差系列:孔的基本偏差中,A-H 为EI ,J-ZC 为ES (除J 和K 外);对轴的基本偏差,a-h 为es ,j-zc 为ei ,其中H 和h 的基本偏差为零,分别表示基准孔和基准轴。P6、P7、P8的基本偏差相同,公差等级不同。F8、G8、H8的公差等级相同,基本偏差不同。 6. 掌握孔轴基本公差的位置趋势图,能够判断所形成的配合类型。如: 基本偏差为n 的轴的公差带与基准孔H 的公差带形成的什么配合。S7/h6形成什么配合。选择哪一项是基孔制过渡配合。a~h 的基本偏差是上偏差。基本偏差为r 的轴的公差带与基准孔H 形成什么配合。(轴的基本偏差是下偏差。) 7.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应用,主要是对配合的种类,基准制和公差等级进行合理的选择。选择顺序:? 在配合制的选用中,应优先选用基孔制,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具有明显经济效果或在同一基本尺寸的轴上要装配几个不同配合的零件原因,选基轴制较为合理。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概要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 概要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一章绪论 §1-1 互换性的概念和作用 现代化生产的两大特征:高精度 高效率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多快好省的要求,就要求进行高度专业化的协作生产。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机器上许多零件往往不是同一个车间甚至是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怎样对生产的零部件提出要求,顺利完成装配,成为一台可以正常运转的机器,这就是互换性要解决的问题。 一、定义 是指机器中零件或部件按照规定的要求制造,在装配时可不经钳工修配或其它任何辅助加工及调整就能装成机器,并完全符合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按照这一原则生产的零件或机器,就称为具有互换性。在使用过程中,某些零件损坏时,该备件不需任何钳工修配就能装上机器,并完全满足使用要求,这样的备件也具有互换性。

二、种类 互换性可按不同方法分类: 按互换参数范围,可分为几何参数互换性和功能互换性; 按互换程度,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对标准部件或机构,可分为外互换和内互换。 完全互换性(perfect interchangeability) 完全满足上述原则的零部件称其具有完全互换性。 优点:利于组织协作生产、组成装配生产自动线和使用维修 不完全互换性(infinite interchangeability) 有些零件使用要求很高,若按完全互换性生产,成本大大提高。采用不完全互换性生产:将零件的尺寸公差放大,使加工经济合理,但为了保证使用要求,采用分组装配,也可插入补偿环节,或在装配时对某个零件进行少量的

互换性的概念

互换性的概念 概念: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任取其一,不经任何挑选和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并能满足其使用功能要求的特性叫做互换性。 分类:互换性按其互换程度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定义:完全互换—装配时不需挑选和修配。不完全互换—装配时允许挑选、调整和修配。应用:零部件厂际协作应采用完全互换,部件或构件在同一厂制造和装配时,可采用不完全互换。 完全互换性是指一批规格相同的零部件在加工好以后,不需要作任何挑选、调整或修配,在几何参数上具有互相替换的性能。 概率互换(大数互换性)属于完全互换性,这种互换性是以一定置信水平为依据,例如置信水平为95%、99%等,使加工好的规格相同的大多数零部件不需任何挑选、调整、修配等辅助处理,在几何参数上就具有彼此互相替换的性能。 完全互换性应用于中等精度、批量生产。 不完全互换性应用于高精度或超高精度、小批量或单件生产。 不完全互换性是指规格相同的零部件加工完以后,在装配(或更换)前需要挑选、调整或修配等辅助处理,在几何参数上才具有互相替换的性能。 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完全互换将使零件制造精度要求很高,难于加工,成本增高。这时,可以根据生产批量、精度要求、结构特点等具体条件,或者采用分组互换法,或者采用调整互换法,或者采用修配互换法,这样做既可保证装配精度和使用要求,又能适当地放宽加工公差,减小零件加工难度,降低成本。 互换性的意义 设计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和标准部件,大大简化了绘图和计算工作,缩短了设计周期,并有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产品的多样化。 制造方面: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便于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有利于计算机辅助制造,及实现加工过程和装配过程机械化、自动化。 使用维修方面:减少了机器的使用和维修的时间和费用,提高了机器的使用价值。 标准和标准化的引入 要使具有互换性的产品几何参数完全一致,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在此情况下,要使同种产品具有互换性,只能使其几何参数、功能参数充分近似。其近似程度可按产品质量要求的不同而不同。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称为公差。现代化生产的特点是品种多、规模大、分工细和协作多。为使社会生产有序地进行,必须通过标准化使产品规格品种简化,使分散的、局部的生产环节相互协调和统一。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按不同的级别颁发。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代号为GB,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制定行业标准,如机械标准(JB)等;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某个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制定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它们的代号分别用DB、QB表示。 在国际上,为了促进世界各国在技术上的统一,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简称IEC),由这两个组织负责制定和颁发国际标准。我国于1978年恢复参加ISO组织后。陆续修订了自己的标准。修订的原则是,在立足我国生产实际的基础上向ISO 靠拢,以利于加强我国在国际上的技术交流和产品互换。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重点复习

第一章绪论 本章学习目的是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习要求是懂得 互换性的含义;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关系及其在现代化生产中 的重要意义;了解优先数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互换性原则是机械工业生产的基本技术经济原则,是我们在 设计、制造中必须遵循的。 △对几何要素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提出互换性要求。 1.互换性的概述 互换性简单的说就是同一规格的零件或部件具有能够彼此互相替 换的性能。零、部件在装配前不挑,装配时不调整或修配,装配后能 满足使用要求的互换性称完全互换;零、部件在装配时要采用分组装 配或调整等工艺措施,才能满足装配精度要求的互换性称不完全互换。如装配时,还需要附加修配的零件,则不具有互换性。 2.实现互换性的前提 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只有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制 造,并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检验,互换性才能实现。 3.优先数系 由一系列十进制等比数列构成,代号Rr。优先数系中的每个数都 是一个优先数。每个优先数系中,相隔r项的末项与首项相差10倍; 每个十进制区间中各有r个优先数。 第二章光滑圆柱体结合的极限与配合 1.有关“尺寸”的术语有: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实体 尺寸、体外作用尺寸。 2.尺寸合格条件:实际尺寸在极限尺寸的范围内。 3.公差与偏差的关系:公差=上偏差-下偏差。 4.“极限与配合图解”简称“公差带图解”,掌握其画法。公差带有 大小和位置两个参数。国家标准将这两个参数标准化,得到标准公差系列和基本偏差系列。 5.按孔和轴的公差带之间关系的不同,配合分为:间隙配合、过 盈配合和过渡配合。国家标准配合制规定有基孔制(基准孔基本偏差代号为H)和基轴制(基准轴基本偏差代号为h)两种。 6.标准公差系列(标准公差值不分孔、轴,按基本尺寸和公差等 级查教材表2-1) (1)公差等级是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国标对基本尺寸 ≤500mm的孔、轴规定了20公差等级:只要公差等级相同,加工难易 程度就相同(孔和孔比,轴和轴比); (2)基本尺寸≤500mm,IT5~IT18时,IT= a﹒i, a是公差等级系数。从IT6开始,a按优先数系R5取值,即公差等级每增加5级,公差值增加10倍,例:IT12=10IT7。 7.基本偏差系列国标分别规定了28个孔、轴基本偏差代号(孔:A~ZC;轴:a~zc。),见教材图2-12。数值可查教材表2-6,2-7。 8.同名配合A~H与h,a~h与H组成的基孔制和基轴制的同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知识点概要

第一章绪论 §1-1 互换性的概念和作用 现代化生产的两大特征:高精度 高效率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多快好省的要求,就要求进行高度专业化的协作生产。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机器上许多零件往往不是同一个车间甚至是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怎样对生产的零部件提出要求,顺利完成装配,成为一台可以正常运转的机器,这就是互换性要解决的问题。 一、定义 是指机器中零件或部件按照规定的要求制造,在装配时可不经钳工修配或其它任何辅助加工及调整就能装成机器,并完全符合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按照这一原则生产的零件或机器,就称为具有互换性。在使用过程中,某些零件损坏时,该备件不需任何钳工修配就能装上机器,并完全满足使用要求,这样的备件也具有互换性。 二、种类 互换性可按不同方法分类: 按互换参数范围,可分为几何参数互换性和功能互换性; 按互换程度,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对标准部件或机构,可分为外互换和内互换。 完全互换性(perfect interchangeability) 完全满足上述原则的零部件称其具有完全互换性。 优点:利于组织协作生产、组成装配生产自动线和使用维修

不完全互换性(infinite interchangeability) 有些零件使用要求很高,若按完全互换性生产,成本大大提高。采用不完全互换性生产:将零件的尺寸公差放大,使加工经济合理,但为了保证使用要求,采用分组装配,也可插入补偿环节,或在装配时对某个零件进行少量的修配以及补充加工等办法来达到,这样一类生产方式称为不完全互换性或有限互换。常常在单件生产的机器(如重型机器、特高精度机器)生产中应用。 内部互换性(internal exchangeability) 内部互换性是指部件或机构内部零件的互换性,如滚动轴承内圈和钢球为部件内部之间的配合。 内部互换,一般要求装配精度较高,在本厂内部组装,故可采用不完全互换性(在使用过程中无须更换)。 外部互换(external exchangeability) 外部互换是机器内部件或机构与相配件之间的互换性。如滚动轴承外圈与箱体孔的配合,内圈与轴颈的配合。 外部互换一般应用于厂与厂之间的协作配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的零件以及与标准件相配的零件应采用完全互换性。 三、互换性重要性 使用上,维修方便; 制造上,提高效率和质量; 设计上,减少设计工作量; 管理上,便于科学化管理。 §1-2 实现互换性的条件 一、公差与检测 公差指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范围,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用来控制加工误差。 检测包括检验与测量。几何量的检验指确定零件的几何参数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内,并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而不必得出被测量的具体数值;测量是将被测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相比较,以确定被测量具体数值的过程。 我们将几何参数的公差标准化,并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按公差标准制造,并按一定的标准来检验,这样互换性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 二、标准和标准化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 按不同的颁发级别,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国际上还有国际标准和区域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已成为各国技术经济工作的普遍发展趋势:利于技术引进、提高竞争力、分工协作。 三、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统一的数值标准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各种产品的性能参数和尺寸规格都需要通过数值来表达。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就是国际上统一的对各种技术参数进行简化、协调的一种科学的数值制度。采用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可防止数值传播紊乱。 1.优先数系的构成 指由一系列等比数列构成,代号Rr,分别用R5、R10、R20、R40、R80表示,R5系

互换性

机械学院质量工程与测控系 绪论 本章重点:互换性、标准化与优先数系的概念 目的:掌握零件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了解机械精度设计的原则方法。 重点:零件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难点:零件互换性的基本概念 学时数:2学时 要求:掌握互换性概念,有关标准化、优先数、技术测量的术语及定义; 了解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作业:见本章书后习题 互换性概述 任何一台机器的设计,除了运动分析、结构设计、强度、刚度计算外,还要进行精度设计。研究机器的精度时,要处理好机器的使用要求与制造工艺的矛盾。解决的方法是规定合理的公差,并用检测手段保证其贯彻实施。由此可见,“公差”在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 公差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 (1)掌握有关公差、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术语、定义; (2)培养公差设计及精度检测的基本能力; (3)学会查工具书,如手册、标准等。 一. 互换性概述 1、什么叫互换性 举例:组成现代技术装置和日用机电产品的各种零件,如电灯泡、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上的零件、一批规格为M10-6H的螺母与M10-69螺栓的自由旋合。在现代化生产中,一般应遵守互换性原则。

(1)定义:机械和仪器制造中,零、部件的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如钳工修理)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这样的一批零件或部件就称为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2)互换性包括: 几何参数(如尺寸)、机械性能(如硬度、强度)和理化性能方面的互换性。几何量误差(尺寸、形状、位置、表面微观形状误差)。 (3)互换性分类: A、完全互换性 特点:不限定互换范围,以零部件装配或更换时不需要挑选或修配为条件。如日常生活中所用电灯泡。 B、不完全互换性(也称有限互换) 特点:因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范围内互换。如机器上某部位精度愈高,相配零件精度要求就愈高,加工困难,制造成本高,为此,生产中往往把零件的精度适当降低,以便于制造,然后再根据实测尺寸的大小,将制成的相配零件分成若干组,使每组内的尺寸差别比较小,最后,再把相应的零件进行装配。 2、怎样才能使零件具有互换性 若制成的一批零件实际尺寸数值=理论值。即这些零件完全相同,虽具有互换性,但在生产上不可能,且没有必要。而只要求制成零件的实际参数值变动不大,保证零件充分近似即可。 要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就应按“公差”制造。 公差:实际参数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3、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有什么作用 (1)在设计方面,有利于最大限度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和标准件,大大简化绘图和计算工作,缩短设计周期。便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2)在制造方面,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3)在使用、维修方面,可以减少机器的维修时间和费用,保证机器能连续持久的运转。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