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浙江省丽水中考科学试卷-答案

2020年浙江省丽水中考科学试卷-答案

2020年浙江省丽水中考科学试卷-答案
2020年浙江省丽水中考科学试卷-答案

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科学答案解析

一、

1.【答案】A

【解析】①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②厨余垃圾包括剩菜、骨头、菜根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③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④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士、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金属易拉罐主要由金属材料构成,所以属于可回收物,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考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治措施

2.【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引起的现象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A.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的,A错误

B.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B正确

C.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的,C错误;

D.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的,D错误。故B符合题意。

【考点】地球自转与公转

3.【答案】D

【解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应用有:排队、瞄准、激光准直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

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A.海市屋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镜子里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 .耀眼的铁栏杆,是由光的漫反射形成的,故C 不合题意;

D .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故D 符合题意。故选D 。

【考点】光的传播折射反射与漫反射

4.【答案】A

【解析】A .根据乙的示意图b 可知,乙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那么化学式为:2H O ,故A 错误符合题意;

B .根据甲的示意图知,甲物质由氢和碳两种元素组成,故B 正确不合题意;

C .根据丙的示意图可知,一个丙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一共有9个原子,故C 正确不合题意;

D .反应物有两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因此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故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

【考点】模型与符号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5.【答案】C

【解析】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只有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素,才能促进人体健康。奶类制品中营养素配合平衡,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丰富,且所含蛋白质易消化吸收。由上述分析可知,奶类提供的主要营养是蛋白质,C 选项正确;A 、B 、D 错误,故选C 。

【考点】食物与营养

6.【答案】D

【解析】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而质量不变,根据公式m V

ρ=可知,气泡的密度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gV ρ=浮液排可知,水的密度不变,气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

不断变大,故D 正确,而A 、B 、C 错误。故选D 。

【考点】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7.【答案】A

【解析】鱼类特点: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受精卵生。根据题中信息“长江白鲟是种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的动物”和图片可知,长江白鲟在动物分类上属于鱼类,A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

【考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8.【答案】C

【解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模型是科学规律和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各种模型的出现正是科学硏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AB:用力拉板使纸断裂、向内推书使书隆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属于直接实验,不属于模型,故A、B不符合题意;

C.学习地理知识时,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利用地球仪可以很形象的描述地球的地貌特征,采用的是模型法,故C符合题意;

D.铅笔长度一定,当铅笔沿木板运动时,我们看到的长度是相同的:但沿篮球运动时,我们看到长度是减小的,从而说明篮球是球状的,属于直接实验,不属于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模型

9.【答案】B

【解析】对照实验中需要控制研究的因素不同而使其他因素都相同。根据探究的问题可以确定控制的变量。由题中信息“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可知,实验需要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的产物,需要控制一组有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另一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并使其他条件都相同。由A 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可知,B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其他条件与A相同。A、B形成对照,B选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10.【答案】B

【解析】(1)如果溶液中出现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是饱和的;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2)当温度不变时,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因此同种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3)一般情况下,温度发生改变时,物质的溶解度会发生变化。

A.①中物质全部溶解,因此①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误。

B.②和③中都有未溶的物质出现,那么它们都是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为溶解度相

同,所以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B正确,符合题意。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那么该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那么溶质的质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所以溶液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故C错误。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那么蒸发后的溶液依然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B。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11.【答案】C

【解析】对光时有四转:—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综上所述,选项ABD都需要进行,而细准焦螺旋能够小幅度地升降镜筒,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对光时不需要进行操作,选项C符合题题。

【考点】显微镜的使用

12.【答案】C

【解析】A.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因此随着稀硫酸质量的增大,铜片的质量保持不变,故A错误;

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因此锌的质量随稀硫酸质量的増大而减小,故B错误;

C.在锌没有完全反应前,氢气的质量随着稀硫酸的质量增大而增大;当锌粒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保持不变,故C正确;

D.在锌完全反应前,生成硫酸锌的质量随稀硫酸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当锌完全反应后,硫酸锌的质量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C。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13.【答案】A

【解析】A.轮胎内的气体压强与轮胎内的气体质量和温度有关,当给车胎充气时当轮胎内的气体质量增加时,气体分子数目增多,所以车胎内气体的压强会变大,故A正确;

B.用力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相对于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因此后轮所受的摩擦力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故B错误;

C.刹车时,车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自行车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故C错误;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自行车的重力与地面对自行

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它符合一对平衡力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压强摩擦力惯性平衡力

14.【答案】D

【解析】A.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因此在相同时间内,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泡比铁生成的气泡要多,故A不合题意;

B.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而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能够持续进行,因此相同时间内,后者产生的气泡多,剩余的固体少,故B不合题意;

C.在相同时间内,有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生成氧气的气泡明显比没有二氧化锰的多,故C不合题意;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由于没有气泡和沉淀生成,也没有颜色变化,所以现象最不明显,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15.【答案】D

【解析】A.当螺丝松动时,电路断开,小灯泡熄灭而不是报警,故A不合题意;

B.灯泡与螺丝串联,当螺丝正常时,整个电路会发生短路,可能导致电源烧毁,故B不合题意;

C.定值电阻与螺丝并联,然后与灯泡串联。当螺丝正常时,定值电阻被短路,此时灯泡发光报警,故C不合题意;

D.灯泡与螺丝并联,然后与定值电阻串联。当螺丝正常时,灯泡被短路,由于定值电阻的保护,电路正常;当螺丝松动时,定值电阻和灯泡串联,灯泡发光报警,符合要求,故D符合题意,选D。【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二、

16.【答案】(1)水汽输送

(2)C

【解析】(1)图示水循环为海洋与陆地间的水循环(也称大循环)。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等四个环节。序号②箭头从海洋上空云层指向陆地上空云层,表示云层由海

洋上空进入到陆地上空所以表示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

(2)水资源丰富,蒸发(蒸腾)强烈,降水量大的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

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气温低、蒸发弱、降水少水循环不活跃,A错误;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沙漠地区缺水,水循环极不活跃,B错误;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水资源丰富,森林又能促进水的蒸腾,所以是水循环较活跃的地区,是三选项中最活跃的,所以选C。

【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17.【答案】(1)呼吸道

(2)控制传染源

【解析】(1)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对患病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我们戴口罩、勤洗手、医生护士穿隔离衣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考点】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18.【答案】(1)运动

(2)化学

【解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发射升空时,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与发射塔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火箭相对于发射塔运动的。

(2)燃料燃烧是化学变化,燃料燃烧过程中使燃气温度升髙,内能増加,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导流槽喷出的水吸收热量,发生汽化。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量的转化

19.【答案】(1)原子核

(2)C

【解析】(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故填:原子核。

(2)同种性质的电荷相排斥,异种性质的电荷相吸引。当 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C,是因为粒子都带正电荷,轨迹应该是和D相似,向上偏转。故填:C

【考点】原子核,原子结构发现史

20.【答案】(1)左心室

(2)④

【解析】(1)在心脏的4个腔中,③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

(2)含氧多、颜色为鲜红的血是动脉血,含氧少、颜色为暗红的血是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由①肺静脉流回②左心房和③左心室,即①肺静脉、②左心房和③左心室内流着动脉血;血液流经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由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和④右心室,即④右心室内流着静脉血。因此图中血液含氧量最低的是④右心室。

【考点】心脏结构和功能

21.【答案】(1)构建封闭体系;

(2)B

【解析】(1)操作一:往锥形瓶中加水至如图右所示位置,将长导管的下端密封,整套装置是一个密闭系统了,从建模的角度分析,该操作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密闭体系;故填:构建密闭体系。

(2)操作二:往锥形瓶中加水后,接下来应该是从B管向瓶内吹气,若A管内能形成

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故填:B。

【考点】思维模型的选择,装置气密性检查

22.【答案】(1)改变力的方向

(2)省力

【解析】(1)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因为定滑轮实质相当于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杠杆分三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也不费力。

由图可知,垃圾桶盖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考点】定滑轮的作用杠杆的类型

23.【答案】(1)不支持

(2)二

【解析】(1)资料2说明氧气来自于水的分解,资料1说明氧气来自于二氧化碳,因此两者结论不同,不相互支持彼此结论;故答案为:不支持。

(2)资料3:根据同位素概念,证明了氧气中氧元素来自于水中的氧元素,因此证明猜想二的正确性,故答案为:二。

【考点】同位素质量守恒定律

24.【答案】4

0.9

【解析】解: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 和灯泡L 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表1A 测量的是干路电流,电流表2A 测量的是通过灯泡L 的电流。因为电阻R 和灯泡L 并联,所以电源电压即为电阻R 两端电压:0.5 A 8 Ω 4 V R U I R ==?=;

由图乙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为4 V 时,通过灯泡L 的电流为0.44 A l =,通过电流表1A 的电流为0.5 A 0.4 A 0.9 A R L I I I =+=+=。

故答案为:4;0.9。

【考点】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25.【答案】(1)2H (或NaOH 或()2Ca OH 或23H CO )

(2)BC

【解析】(1)水中通电可得2H ;水中加氧化钠可得NaOH ;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可生成23H CO ,……所以乙同学在方框中应填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是:2H (或NaOH 或()2Ca OH 或23H CO 等

(2)A .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液中,不能转化成氢氧化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该选项符合题意;

C .氧化钡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

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该选项符合题意;

D.硝酸钡不能转化成氢氧化钡,因为()2

Ba OH是可溶的,硝酸盐也都是可溶的,生成物中没有沉淀,反应不能发生,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填:BC。

【考点】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

26.【答案】(1)温度

(2)④②④③

(3)二

【解析】我们知道,人的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它的作用下口腔中的部分淀粉可以转化成麦芽糖。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摄氏度。另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1)据表中数据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分酶催化作用的影响。(2)该实验的步骤是:制备淀粉溶液→水浴→淀粉溶液和唾液混合→设置对照实验→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岀结论。所以正确的步骤是①→④→②→④→③→⑤。

(3)实验现象:第一组和第三组变蓝,第二组不变蓝,由此可见: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有影响。

【考点】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27.【答案】(1)AB

(2)装置气密性不好(或“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3)获取普遍规律(或避免偶然性)

(4)

gh ρ

【解析】解:(1)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液体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此时的液体压强越大,采用了转换法。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该实验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故选A、B。

(2)液体压强计是通过管内的气体传递橡皮膜上受到的压强的,如果装置漏气,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会逐渐减小。故填:装置漏气。

(3)用归纳法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满足2个条件:一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二是样本数量足够多。改变深度更换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4)根据密度公式(m V

ρ=)和重力公式(G mg =)可知,在图(乙)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内装有密度为ρ的液体,a 点在深度为h 处的水平横截面上,高为h 的液柱的重力:

G mg vg Shg ρρ===,因横截面上方的液柱对横截面产生的压力大小等于该液柱的重力,根据压

强公式F P S

=,a 点所在横截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a 与浓度h 之间的关系式是:F Shg Pa gh S S

ρρ===。 【考点】科学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28.【答案】(1)②

(2)不存在稀盐酸时,反应产生的氯化钙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也与3AgNO 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3)氢离子(或“H +”)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解:(1)反应停止后,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判断,得出了石灰石没有反应完的结论,说明石灰石过量,酸已反应完,支持该同学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反应停止后,试管底部有块状固体残留、固体表面无气泡。故选:②。

(2)对原残留液体是否还有盐酸的探究,有同学取原残留液体,滴加3AgNO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根据这一现象,得岀了原残留液体中存在盐酸的结论。但小金认为根据这一现象是不能得出原残留液中存在盐酸的结论,小金的理由是不存在稀盐酸时,反应产生的氯化钙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也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探究原残留液体中是否还有盐酸,真正需要检验的离子是氢离子。

(4)探究残留块状固体中是否还有碳酸钙。小丽取原残留块状固体用水洗净后加入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碳酸盐的化学性质

29.【答案】(1)1.52

(2)滑动变阻器

2.2

【解析】解:(1)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8伏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 A ,电流为0.4 A ,

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3.8 V 0.4 A 1.52 W P UI ==?=。

(2)步骤二: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当变阻器的电压为:6 V 3.8 V 2.2 V 3 V -=<,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故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再将该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故填:滑动变阻器。

步骤三:原来变阻器的电阴为6 V 3 V 3 V -=,大于2.2 V ,故应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故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

2.2 V ,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算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考点】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功率

30.【答案】(1)①②③

(2)4CH

不合理,因为4CH 与氧化铜反应后也生成了水

(3)2422N H 2CuO 2Cu N 2H O +++加热

【解析】解:(1)加热时,4CH 能与CuO 反应生成Cu 、CO 和2H O ,所以可观察到A 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水可以与白色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晶体,B 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①②③。

(2)①C 装置中溶液变浑浊,说明A 处生成了二氧化碳,可证明气体X 中含有甲烷故填:4CH 。 ②B 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说明说明A 处生成了水,但是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甲烷与氧化铜反应都会生成水,无法证明气体X 中含有2H ;故填:不合理,因为甲烷与氧化铜反应也会生成水;

(3)A 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B 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C 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说明A 处反应生成铜和水,但没有二氧化碳生成。C 中导出的气体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说明生成了氮气。已知燃料X 是由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X 中含有N 、H 两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可得X 为24N H 。由题意可得24N H 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422N H 2CuO 2Cu N 2H O +++加热。

【考点】氢气和甲烷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

31.【答案】(1)分解者

(2)群落(或生物群落)

(3)水生植物→小鱼→白鹭

(4)自动调节

【解析】解:(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2)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婺江岸边和水里生活着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这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因此资料中白鹭主要以水中的小鱼等为食,而小鱼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与白鹭有关的食物链:水生植物→小鱼→白鹭

(4)轻度污染的水体,河道曝气机通过向水体中充入空气,以提高水体中溶解氧水平,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群落

32.【答案】解:(1) 1 m/s 560 s 300 m S vt ==??=

(2)()808 kg 10 N/kg 880 N F G mg ===+?=,

52880 N 1.110pa 0.008 m

F p S ===? (3)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140 W 35%49 W P =?=,

49 W 49 N 1 m/s

P f F v ====。 【解析】具体解题过程请参照答案。

【考点】速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计算功和功率

33.【答案】(1)B

(2)设参加反应的23Na CO 的质量为x

2322Na CO 2HCl

2NaCl H O CO 106

444.4 g x +++↑

106:44:4.4x =克,解之,10.6x =克,碱面中23Na CO 的质量分数10.6 g 100%96.4%11.0 g

=

?= 答:碱面中23Na CO 的质量分数是96.4%。 (3)按照图甲实验装置测定的2CO 气体质量,可能导致2CO 质量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二氧化碳没有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解析】解:(1)为完成碳酸钠质量分数的测定实验,气体发生装置应选择图乙中的B 装置,是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故填:B 。

(2)具体解题过程请参照答案。

(3)按照图甲实验装置测定的2CO 气体质量,可能导致2CO 质量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二氧化碳没有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考点】酸与盐的反应混合物中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34.【答案】解:(1) 3 V 30 Ω0.1 A

U R I ===,1230 10 20 R R R =-=Ω-Ω=Ω, 查乙图可知制冷器的启动温度是5.6 ℃。

(2)15 min 10 min 10 min 10 min 45 min 0.75t =+++==小时,

2.40.75 1.8W Pt ==?=千瓦小时千瓦时;

或:15101010452700t =+++==分钟分钟分钟分钟分钟秒,

624002700 6.4810W Pt ==?=?瓦秒焦。

【解析】具体解题过程请参照答案。

【考点】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

35.【答案】解:1.热传递:物体间存在温差,发生热传递。

2.晶体的特点:①晶体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

②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开始凝固,但温度保持不变。

答题要点:ab 段

①热水与海波温度不同发生热传递;

②热水放热降温,海波吸热升温;

③海波温度达到熔点(或48 ℃),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保持48 ℃不变;热水继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bc 段

④水向外散失的热量等于海波凝固放出的热量,水的温度保持48 ℃不变(或48 ℃液态海波凝固

放出热量;水向外散热和水从海波吸热平衡,水的温度保持48 ℃不变。)【解析】具体解题过程请参照答案。

【考点】热传递,晶体的特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