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LISA实验室内质控失控的回顾性分析_段友斌

ELISA实验室内质控失控的回顾性分析_段友斌

ELISA实验室内质控失控的回顾性分析_段友斌
ELISA实验室内质控失控的回顾性分析_段友斌

室内质控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室内质控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室内质控的目的是要控制标本检测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改变情况,提高检测结果一致性,要求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培训提高,并按严格规范进行质控操作,仪器定期用配套校准物进行校准,实验室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定值质控物和非定值质控物,要求质控物要与患者标本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测定,严格按照质控物说明书要求进行保存,并在保质期内使用,并认真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 (一)失控情况处理 发生失控情况应立即报告小组、科室及质控负责人;当天的该项目化验报告不可填发;并应尽速查清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复测部分甚至全部化验标本,然后方可填发报告。因为按统计学原理,由随机误差引起结果超出±3s 范围的可能性为0.3%。对于几十次测定而言,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一旦发生,提示可能存在非随机误差或特殊的情况。而且这样大的误差,势必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造成不良后果。 (二)失控原因分析 失控原因的查找过程并无固定模式。一般原则是由易到难,由近到远地查找。 1、对具体检测过程进行回顾分析 失控后,应对该批检测的全过程进行迅速仔细的回顾,

分析有无特殊情况,如电压波动仪、器不稳试、剂瓶标签脱落试、剂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质、控品瓶盖松动复、溶过程异常等。并应检查使用的容器、量器是否正确、仪器有无变动(如波长旋钮移动了位置)校准品或试剂有无变更生产厂家批号或接近失效期等,同时复查计算结果,对于认为上述“失控原因初步估计”中可能性较大的方面,在回顾分析过程中应特别加以注意。 2、通过选择性复查分析判断失控原因和决定处理方法。为了验证上述的初步分析,并进一步查清失控原因,对标本作出妥善处理.—般应进行选择性复测。复查时,应包括下述样品,以便尽量一次找出原因,及时发出患者标本的化验报告 a 失控时使用的质控品; b 重新打开一瓶相同批号的质控品; c 失控时使用的校准品; d 重新打开一支相同批号的校准品; e少数几个患者标本,最好包括已知病情,近期曾做过该项目检测的患者标本; f 如有条件,加测一瓶定值质控品 多数情况下,通过上面的分析和复查可以查出原因,并能对患者标本提出较妥善的处理措施。 3 、通过选择性复查进一步分析判断失控原因和决定处

临床免疫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评估及控制

临床免疫实验室检验过程中涉及传染或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时,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风险,事先对检验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以做好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一、实验分析前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 1、分离标本。 1)离心机的使用 ⑴使用前应保证离心机各零部件无松弛现象,用蒸馏水平管平衡待离心标本,小心放入离心机内,盖上防护板,打开电源,缓慢地将速度提升到所需的离心速度。⑵在离心机未完全停止之前,严禁打开防护板。⑶离心机使用后,将速度旋钮转到零速度档,将标本管取出待分析,并将平衡管取出,放回原位。 2)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控制:离心管(含标本及平衡管) (1)离心机运行时发生离心管破裂时,应及时关闭电源,密闭防护板30min 以上使气溶胶沉降。 (2)戴橡胶手套、一次性口罩及帽子。 (3)使用镊子清理离心管碎片,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清理外溢液体。碎片及棉花分别按损伤性和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4)离心桶、转轴和转子都应放在2000mg/L优氯净消毒液内浸泡30分钟以上,之后用75%乙醇去除有效氯残余,清水洗净,晾干。 (5)离心机腔用2000mg/L优氯净消毒液擦拭,30分钟后再用75%乙醇去除有效氯残余,湿布擦拭,风干。 (6)用可移动紫外灯消毒离心机腔及其它部件30分钟以上,紫外灯管置于被消毒物上方约80cm,灯管与台面平行。

以上情况发生后,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及科室生物安全员报告,并做事故处理登记。 2、标本(真空采血管)开盖: 1)装有标本的真空采血管离心后需静置30分钟,旋转开启密封盖。 2)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控制:开盖过程中产生气溶胶。 离心管开盖前须静置并在生物安全柜内用旋转方法开启密封盖。 二﹑实验分析中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做好工作防护措施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因操作失误,标本血清、反应试剂均可能污染皮肤粘膜、防护服、操作台面及使用的仪器设备(如安全柜、酶标仪、洗板机、水浴箱等),将对实验者造成严重危害,相关风险控制如下: 1、血清污染操作台面时,应用纸巾盖住污染位置,用金星消毒液由外向中心喷洒作用消毒30分钟后用纸巾擦拭干净: 2、血清及反应试剂污染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立即用纸巾吸收污染的液体,因消毒液具有腐蚀性,改用75%酒精棉球消毒污染部位。 3、血清及反应试剂污染工作服后应及时更换并做好浸泡消毒处理。 4、血清及反应试剂污染皮肤时,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粘膜或破损皮肤受污染时,应及时采用无菌水冲洗,必要时采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粘膜或破损皮肤污染血液时,应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卡上报,对源头血液及暴露者进行相关检查,并进行追踪观察随访,如源头血液为艾滋病病毒感染时,按艾滋病职业防护程序进行。 所有实验过程中的废弃物及风险控制中的污染物品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 三﹑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 当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或设施出现故障,如生物安全柜等关键设备出现故障或实验室内压力﹑气流发生逆转等事件时,有可能使血液等感染性材料外溢而对操作者﹑环境和后续的抢救清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风险控制按相

室内质控失控情况处理程序及原因分析

室内质控失控情况处理程序及原因分析 一、失控情况处理 操作者在测定质控时,如发现质控数据违背了控制规则,应填写失控报告单,上交专业室主管(组长),由专业室主管(组长)做出是否发出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患者标本检验报告的决定。 二、失控原因分析 失控信号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操作上的失误、试剂、校准物、质控品的失效,仪器维护不良以及采用的质控规则、控制限范围、一次测定的质控标本数等等。失控信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病人标本报告可能作废。此时,首先要尽量查明导致失控的原因,然后再随机挑选出一定比例(例如5%或10%)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最后根据既定标准判断先前测定结果是否可接受,对失控做出恰当的判断。对判断为真失控的情况,应该在重做质控结果在控以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如失控信号被判断为假失控时,常规测定报告可以按原先测定结果发出,不必重做。当得到失控信号时,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去寻找原因: 1.立即重测定同一质控品。 此步是主要用以查明人为误差,每一步都认真仔细的操作,以查明失控的原因;另外,这一步还可以查出偶然误差,如是偶然误差,则重测的结果应在允许范围内(在控)。 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2.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 如果新开的质控血清结果正常,那么原来那瓶质控血清可能过期或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或者被污染。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3.新开另一批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 如果结果在控,说明前一批血清可能都有问题,检查它们的有效期和贮存环境,以查明问题所在。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4.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 检查仪器状态,查明光源是否需要更换,比色杯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对仪器进行清洗等维护。另外还要检查试剂,此时可更换试剂以查明原因。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5.重新校准,重测失控项目。 用新的校准液校准仪器,排除校准液的原因。 6.请专家帮助。 如果前五步都未能得到在控结果,那可能是仪器或试剂的原因,只有和仪器或试剂厂家联系请求他们的技术支援了。 第 1 页共1 页

危害评估

危害评估 一、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逆转录病毒中已经造成最大的社会和医学影响的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该病毒在1984年被认定是造成严重免疫缺陷广泛流行的原因,这种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HIV相关条件范围内最严重的表现。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感染后的最初几年中发展成AIDS的危险性估计每年1%~2%,此后为每年5%左右,最初10年的累计危险性为50%,几乎所有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最终都会发展为AIDS。 HIV的传染需与含有感染细胞或血浆的体液接触。HIV可存在于含血浆或淋巴细胞的液体或渗出液中,尤其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母乳,唾液或伤口渗出液中。通过咳嗽或喷嚏产生的唾液或飞沫的传播极其罕见,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在工作场所,学校或家里的偶然或密切的非性接触不会传播HIV。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共用注射器或性关系,以及怀孕、分娩和母乳喂养等体液的直接交流而传播的。 HIV主要感染T淋巴细胞中的一个主要亚群——T辅助/诱导细胞(TH细胞)。HIV也可感染非淋巴细胞,如巨噬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各种内皮和上皮细胞。HIV可粘附在淋巴结中的树突状细胞表面但不能侵入细胞。感染的结果是造成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受到影响。但不论除CD4+淋巴

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功能是否异常,AIDS中的许多免疫功能异常似乎均可用CD4+淋巴细胞的辅助功能丧失而得到解释,也就是细胞介导免疫功能出现了危机。 二.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简称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完整的乙肝病毒成颗粒状,也会被称为丹娜颗粒(Dane)。 我国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四级。乙肝病毒(HBV)属于二级水平,是指能够安全操作,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动物致病性低的,对环境有轻微危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水平。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病毒的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HBV的表面抗原(HBsAg)即镶嵌于包膜的脂质双层中,内部了为一电子密度较大的核心结构,其表面即为病毒的内衣壳,内衣壳蛋白也具有抗原性,为HBV的核心抗原(HbcAg)(1)病毒致机体免疫应答低下(2)病毒发生变异HBV的PreC基因变异使不能翻译出HbeAg,病毒可逃逸机体原已形成的HBsAg的抗体与细胞免疫。(3)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4)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5)自身免疫反应所引起的病理损害。特异性抗体:受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三种抗体,抗HBs、抗HBc及抗HBe。抗HBs一般在感染HBV后4周出现,对乙肝有保护作用。 (1)乙肝病毒感染时可出现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

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信宜市人民医院 欧阳学文 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版)》的要求,医院需明确本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医院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医疗安全。我院是信宜市一所大型综合医院,可以说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建筑物密集、交通拥挤、管道、线路密集、易燃易爆物品多,所以灾害脆弱性分析必不可少的。11月29日质控办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组织对医院灾害脆弱性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与其相关的因素,以便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医院进行危机管理,提高医院的抗灾害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努力将灾害对医院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保障全院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与运行,确保医疗安全。 一、医院灾害脆弱性的定义及内涵 灾害脆弱性分析属于灾害医学的范畴,它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灾害医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耳目一新的突破,其中医学的脆弱分析理论就是其中的代表。医学灾害脆弱性是指在医学领域这个特定的系统、次系统或系统的成分暴露于灾害、压力或扰动下可能经历的伤害,即医院受到某种潜在灾害影响的可能性以及它对灾害的承受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它描述的是某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这里所说的灾害是指某种潜在的或现有的外在力量、物理状态或生物化学因素所造成的大量人身伤害、疾病、死亡,所带来的财

产、环境、经营的严重损失以及其他严重干扰医院功能正常发挥的后果; 2、这种可能性可以是一系列动态的可能,如外在力量、物理状态或生物化学因子存在的可能,它们可以有引发事件的可能、事件形成灾害的可能、灾害演变成灾难的可能; 3、其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4、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医疗环境被严重破坏,医疗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医疗需求急剧增加; 5、它与灾害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与医院的抗灾能力成反比; 6、其构成涉及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我们对它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二、医院灾害脆弱性及其来源 在各种灾害性事件发生后,处于灾害地区的医院是医疗救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但医院本身往往也是灾害事件的受害者,灾害的影响常常会导致医疗工作的中断或瘫痪,使医院不能正常发挥或者根本无法发挥医疗救治的功能。质控办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列出自然灾害、危险品伤害、技术事故、人员伤害四大类展开为如医疗纠纷、火灾、地震、台风、强雷暴、医院感染、流行病暴发、供氧、供电、供水故障、信息系统瘫痪、电梯意外事件等29个具体的危险事件。 三、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表的内容及其评分标准 (一)根据医院灾害脆弱性及其来源设计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表,内容包含7个方面,即发生概率、人员伤

HIV危害评估报告

一、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与致病 人类逆转录病毒中已经造成最大的社会和医学影响的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该病毒在1984年被认定是造成严重免疫缺陷广泛流行的原因,这种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HIV相关条件范围内最严重的表现。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感染后的最初几年中发展成AIDS的危险性估计每年1%~2%,此后为每年5%左右,最初10年的累计危险性为50%,几乎所有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最终都会发展为AIDS。 HIV的传染需与含有感染细胞或血浆的体液接触。HIV可存在于含血浆或淋巴细胞的液体或渗出液中,尤其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母乳,唾液或伤口渗出液中。通过咳嗽或喷嚏产生的唾液或飞沫的传播极其罕见,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在工作场所,学校或家里的偶然或密切的非性接触不会传播HIV。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共用注射器或性关系,以及怀孕、分娩和母乳喂养等体液的直接交流而传播的。 HIV主要感染T淋巴细胞中的一个主要亚群——T辅助/诱导细胞(TH细胞)。HIV也可感染非淋巴细胞,如巨噬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各种内皮和上皮细胞。HIV可粘附在淋巴结中的树突状细胞表面但不能侵入细胞。感染的结果是造成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受到影响。但不论除CD4+ 淋巴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功能是否异常,AIDS中的许多免疫功能异常似乎均可用CD4+ 淋巴细胞的辅助功能丧失而得到解释,也就是细胞介导免疫功能出现了危机。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

麻醉科灾害脆弱性分析

麻醉科灾害脆弱性分析 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即对医院受到某种潜在灾害影响得可能性以及它对灾害得承受能力加以分析。根据我科得实际情况,我们列出供氧中断、供电中断、火灾、地震、医疗纠纷/事故、医院感染、供水中断7种科室内部可能存在突发灾害得风险,分别从科室运行、病人安全、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对上述风险进行了调查分析及排序工作,并对应得制定了我科内部应对突发灾害得各类应急预案,针对重点防范得具体内容进行培训。 一、供氧中断 患者在手术室接受手术过程中因外部原因或医院内部管道、线路发生障碍后导致得氧气供应中断得现象。 我科供氧中断得脆弱性分析: 1、由于手术室接受手术得患者70%~80%以上都就是全身麻醉,因此一旦发生供氧中断,势必严重威胁患者得生命安全。特别就是重症患者、氧饱与度低等缺氧患者更易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2、供氧中断得意外事件可导致手术进程得停滞,严重影响手术室工作得正常运行。 3、供氧中断可导致麻醉后恢复室得患者苏醒延迟,不利于患者得术后安全。 4、供氧中断可明显增加手术室医务人员得工作量,容易导致医疗不良事件得发生。

预防与控制: 1、加强排查,对手术室供氧管道及相关线路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做好备用氧气瓶、简易呼吸器等应急备用物品得储备。 3、定期开展供氧中断意外情况得应急演练,掌握供氧中断处置得应急流程。 4、及时与相关科室进行有效沟通,处理供氧中断意外情况,恢复氧气供应。 二、供电中断 供电中断指患者在手术室接受手术过程中因外部原因或医院内部管道、线路发生障碍后导致得供电中断得现象。 我科供氧中断得脆弱性分析: 1、供电中断可导致手术室仪器设备特别就是生命监测、照明等仪器设备得运行发生故障,导致手术不能顺利开展,威胁患者得生命安全。 2、供电中断可导致手术室各项工作得停滞,严重影响手术室工作得正常运行。 3、供电中断可明显增加手术室医务人员得工作量,容易导致医疗差错事件得发生。 预防与控制: 1、加强排查,对手术室供电管道及相关线路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2、做好应急照明设备、生命监测仪等应急备用

艾滋病危害评估

艾滋病毒危害评估报告 1.危害程度分类 1.1分类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毒(HIV)属于乙类传染病。在卫生部2006年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艾滋病毒(Ⅰ型和Ⅱ型)列为危害程度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运输包装仅病毒培养物为A类,UN编号为UN2814。 1.2不同实验室操作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要求 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要求: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属于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2.背景资料 2.1一般生物学特性 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90 nm~130nm。病毒的核心呈中空锥形,由两条相同的单链RNA链、逆转录酶和蛋白质组成其RNA中含有gag、env 和pol基因以及6种调控基因〔tat, vif, vpr, vpx (vpu), nef, rev〕。gag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pol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类(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env基因所编码的病毒包膜蛋白,是HIV免疫学诊断的主要检测抗原。调控基因编码的辅助蛋白,是调节病毒蛋白合成和复制; 核心之外为病毒衣壳,呈20 面体立体对称,含有核衣壳蛋白质。最外层为包膜,包膜上的糖蛋白有刺突状结构,是HIV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和主要的中和位点。 HIV是一种嗜T细胞和嗜神经细胞的病毒,侵入人体后选择性攻击T辅助细胞、脑组织细胞、脊髓细胞和周围神经细胞。当HIV在TH内大量生长繁殖,是TH大量破坏时,则发生细胞免疫缺陷,自身稳定和免疫监测功能丧失,不仅可发生一系列原虫、蠕虫、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条件病原体感染,还可发生少见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现有两型HIV:HIV-1和HIV-2,它们主要区别在于包膜糖蛋白上。HIV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同的毒株之间差异很大,甚至同一毒株在同一感染者体内仅数月就可以改变,使抗原中和抗体失去中和效能,这给HIV疫苗的研制造成很大困难。目前在全球流行的HIV-1毒株已出现三个组,即M、O和N 组,其中M组又可分为 A到J 10个亚型,而且亚型间的重组体已有发现。HIV-2现有A~F 6个亚型。目前也有学者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对HIV-1进行分群,如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所利用的辅助受体的不同(CCR5、CXCR4),分为R5和X4毒株;或根据宿主范围及复制特性不同,分为非合胞体诱导株(NSI)和合胞体诱导株(SI);有毒力株和无毒力株;快/高型和低/慢型等。 2.2对外界环境的稳定性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远较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外界的抵抗力低得多,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对热、乾燥敏感,不耐酸。60℃以上就可被灭活。因此,注射器具、医疗用具通过高温消毒、煮沸或蒸汽消毒完全可以达到消毒目的。HIV对化学品也十分敏感,常用的消毒剂如70%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等均能灭活病毒。 2.3致病性 HIV 具有嗜细胞特性,主要感染T 辅助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它所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以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和免疫缺陷为特征,常伴有实质器官(脑、淋巴结和肺等)的炎性疾病、神经障碍和恶性肿瘤。感染HIV后的2-4周为急性期,突发病毒血症,30%-70%的感染者可能伴有流感样或单核细胞增生样症状。此后由于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病毒血症和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进入平均8-10年的无症期(或称潜伏期),此时病毒仍在复制,并不断减少和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免疫系统

检验科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检验科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脆弱性分析是指采用系统的方法对可能影响医院功能正常发挥和干扰医疗服务连续性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对其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应对重点,提出应对建议的过程。它对于提高医院管理者应急反应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以及医院整体的应急反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检验科是高危科室之一,为保障患者的就诊安全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事事做到防患于未然,检验科灾害脆弱性分析必不可少。根据我院及检验科的实际情况,我们列出医疗纠纷事故、火灾、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医院感染、供电、供水故障等医院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应的制定了我科的应急预案供大家平时学习,针对重点防范的内容进行培训,真正把我科的灾害降到最低。 一、医疗纠纷事故 医疗纠纷是指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 (一)主要危害 1、患方易走入误区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2、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 3、给患者及医务人员造成深远的心理影响。 4、有损医院声誉及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 (二)检验科脆弱环节

1、检验科工作人员防范医疗纠纷意识不高及服务态度方面还存在不足。 2、患者希望值过高的问题,患者的经济状况与健康需求的矛盾问题。 3、社会新闻媒体宣传方面的因素。 (三)预防与控制 1、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医疗技术。 2、对检验科工作人员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3、加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增强验科工作人员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 4、加强验科工作人员知识培训,遇事不慌,避免和患者家属发生冲突,及时上报相关科室,寻求解决途径。 二、火害 检验科因为“四多”;建筑多、人多、弱势群体、病人多、易燃易爆物品多。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一)主要危害 1、检验科内部可燃物资多,特别是存放化学危险品的仓库,火灾隐患严重。 2、检验科流动人口,疏散人数多、扑救难度大,火势容易蔓延扩大。 3、零星火种多,管理难度大。 4、医疗设备多,财产损失严重。 (二)检验科脆弱环节

室内质控失控处理记录

室内质控失控处理记录 日期: 项目: 项目名称: 仪器名称: 质控品批号: 失控规则描述 □13S □R 4S □22S 警告规则描述 □12S 报告质控负责人 □专业主管 □质量监督员 □质量负责人 可能原因 □试剂 □质控品 □仪器设备 □环境温度湿度 □水质 □其他 处理措施 处理后结果 处理者 ( )同一质控品重新测定 □在控 □仍失控 ( )换新开瓶质控品重新测定 □在控 □仍失控 ( )换新开瓶试剂重新测定 □在控 □仍失控 ( )用校准品校正该项目后重新测定 □在控 □仍失控 ( )仪器维护后用新质控品重测 □在控 □仍失控 ( )纠正环境条件后重测质控品 □在控 □仍失控 ( )纠正水之后重测质控品 □在控 □仍失控 ( )上报组长进一步处理 □在控 □仍失控 ( )寻求厂家技术支持 □在控 □仍失控 其他处理: 最终原因 试剂: □气泡 □变质 □误加 质控品: □气泡 □变质 □误加或位置错误 仪器设备: □系统准确度漂移 □管路原因 环境温度:□高 □低 环境湿度:□高 □低 □水质 其他原因: 失控纠正后,(□ 可)进行常规检测 如当天已进行标本检测,应执行失控前标本验证:□已执行 □不适用 审核者: 日期: 年 月 日 备注: 填表说明:1、根据“可能原因”的判断可选择“处理措施”中任何一项先执行,只需在“处理措施”的“()”中写出执行顺序和在“纠正情况”中相应‘□’中打“√”即可。2、对未执行项只需在“处理者”栏用“/”表示即可。3、节假日可由质控岗位人员先行处理或者电话咨询质控负责人后处理。4、失控一次填一张。

常用控制规则的符号和定义: 12s:一个质控结果超过±2s,为违背此规则,提示警告。由12s质控规则启动质控过程。当两个质控测定值在±2s限之内,则判为在控。当至多一个测定值超过±2s限时,则保留病人测定结果,并且使用其它的质控规则来进一步检验质控数据。 12.5s:一个质控结果超过±2.5s,为违背此规则,提示存在随机误差。 13s:一个质控结果超过±3s,为该分析批失控,提示存在随机误差。 R4s:同批两个质控结果之差值超过4s,即一个质控结果超过 + 2s,另一质控结果超过-2s。也适用于超过+2.5s及-1.5s,为违背此规则,表示存在随机误差。 22s:两个连续质控结果同时超过+2s或-2s,为违背此规则,表示存在系统误差。 41s:一个质控品连续的四次测定结果都超过+1s或-1s,两个质控品连续两次测定都超过+1s或-1s,为违背此规则,表示存在系统误差。 10 :十个连续的质控结果在平均数一测,为违背此规则,表示存在系统误差。

HIV危害性评估报告

艾滋病毒危害性评估报告 1 危害程度分类 1.1分类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毒(HIV)属于乙类传染病。在卫生部2006年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艾滋病毒(Ⅰ型和Ⅱ型)列为危害程度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运输包装仅病毒培养物为A类,UN编号为UN2814。 1.2不同实验室操作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要求 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要求: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属于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2 背景资料 2.1一般生物学特性 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90 nm~130nm。病毒的核心呈中空锥形,由两条相同的单链RNA链、逆转录酶和蛋白质组成其RNA中含有gag、env 和pol 基因以及6种调控基因〔tat, vif, vpr, vpx (vpu), nef, rev〕。gag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pol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类(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env基因所编码的病毒包膜蛋白,是HIV免疫学诊断的主要检测抗原。调控基因编码的辅助蛋白,是调节病毒蛋白合成和复制; 核心之外为病毒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含有核衣壳蛋白质。最外层为包膜,包膜上的糖蛋白有刺突状结构,是HIV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和主要的中和位点。 HIV是一种嗜T细胞和嗜神经细胞的病毒,侵入人体后选择性攻击T辅助细胞、脑组织细胞、脊髓细胞和周围神经细胞。当HIV在TH内大量生长繁殖,是TH大量破坏时,则发生细胞免疫缺陷,自身稳定和免疫监测功能丧失,不仅可发生一系列原虫、蠕虫、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条件病原体感染,还可发生少见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现有两型HIV:HIV-1和HIV-2,它们主要区别在于包膜糖蛋白上。HIV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同的毒株之间差异很大,甚至同一毒株在同一感染者体内仅数月就可以改变,使抗原中和抗体失去中和效能,这给HIV疫苗的研制造成

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医院 2015年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灾害脆弱性可以广义定义为一个特定的系统、次系统或系统的成分由于暴露在灾害、压力或扰动下而可能经历的伤害。所谓系统、次系统或系统的成分可能是一个地区、社群、社区、生态系统或个人等等。脆弱性分析属于灾害医学的范畴,灾害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灾害医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灾害医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其中灾害医学的脆弱性分析理论就是其中的代表。我们的业务性质是医院,人员复杂、流动性大,而且地处市中心,建筑物密集、交通拥挤;加之是多年的老旧房屋经改造而成,管道、线路密集等。所以灾害脆弱性分析必不可少。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列出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纠纷、事故、火灾、地震、医院感染、供氧、供电、供水故障、信息网络突发事件、电梯意外事件7种医院可能存在的风险,分别从发生概率、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内部反应、外部支持等7方面对行政、后勤、门诊、住院等部门进行了调查,对上述风险进行了分析排序,并对应地制定了我院的各类应急预案,针对重点防范的内容进行培训,使我院的灾害风险下降。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

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重大损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危害: 1.人群健康和生命严重受损。 2.事件引发公众恐惧、焦虑情绪等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 3.造成心理伤害。 4.国家或地区形象受损及政治影响。 预防与控制: 1.组织广大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卫生部、自治区、地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 2.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和培训考核。 二、医疗纠纷事故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

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

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概述 艾滋病一词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英文名词缩写的音译,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该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或T4),使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失去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容易发生各种顽固感染和恶性肿瘤,艾滋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死亡率高,预后很差。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烈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生殖器皮肤粘膜有破损的受染机会大大增加;其次通过血液、血液制品、组织器官的移植而传播,输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吸毒者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上带有的微量血液足以使人染上艾滋病毒;再次为母婴传播,受艾滋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的脐带血将病毒传染至胎儿,也可在分娩时及产后传染给婴儿。国外研究报道,大约1/4的HIV 感染儿童在生后一年发展为艾滋病,HIV感染儿童5年存活率为70%。 二、实验室检查 1.HIV病原学检查从患者体液或组织中分离HIV是确定HIV感染最可靠的证据,分离HIV的技术要求高,仅在少数有特殊装备的实验中才能作。常用的有抗体检测法,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蛋白印迹法等。也可作抗原检测,如检测HIV P24抗原等。 2.免疫学检查做末梢淋巴细胞计数显示淋巴细胞数量呈进行性下降,做亚形计数主要是CD4细胞(辅助性T细胞,TH)及CD8细胞(抑制性T细胞,Ts)。在急性期TH计数是正常的,早期TH计数在400/mm3以上,中期降至200~400/mm3以下,晚期降至200/mm3以下,且TH/Ts比值小于1。 3.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及原虫等的检测。 早期HIV感染的诊断主要靠检出HIV抗体。对一些高危人群如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应常规作HIV抗体检测。 (三)诊断标准我国于1990年8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艾滋病属乙类传染病,并提出试验诊断标准。1996年又组织专家作了修订,其主要内容如下:

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60446

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灾害脆弱性可以广义定义为一个特定的系统、次系统或系统的成分由于暴露在灾害、压力或扰动下而可能经历的伤害。所谓系统、次系统或系统的成分可能是一个地区、社群、社区、生态系统或个人等等。脆弱性分析属于灾害医学的范畴,灾害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灾害医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灾害医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其中灾害医学的脆弱性分析理论就是其中的代表。我院是四川省广元市的一所大型综合医院,可以说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建筑物密集、交通拥挤、管道、线路密集、易燃易爆物品多,所以灾害脆弱性分析必不可少。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列出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纠纷、事故、火灾、地震、医院感染、供氧、供电、供水故障、信息网络突发事件、电梯意外事件7种医院可能存在的风险,分别从发生概率、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内部反应、外部支持7方面对行政、后勤、门诊、住院等部门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上述风险进行了分析排序,并对应地制定了我院的各类应急预案,针对重点防范的内容进行培训,使我院的灾害风险下降。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

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重大损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危害 1、人群健康和生命严重受损。 2、事件引发公众恐惧、焦虑情绪等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 3、造成心理伤害。 4、国家或地区形象受损及政治影响。 典型事件:2008年7月19日,***县发生一起暴力冲突事件,执行任务的公安民警被数百名群众围攻、殴打;冲突过程中,民警被迫使用防暴枪自卫,2人被击中致死。在这一冲突过程中,事件还造成41名公安民警和19名群众受伤,9辆执行任务车辆不同程度损毁。 预防与控制 1、提倡广大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2、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和培训考核。 二、医疗纠纷事故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

室内质控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室内质控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管理文件 室内质控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一、失控情况处理 操作者在测定质控时,如发现质控数据违背了控制规则,应填写失控报告单,上交专业室主管(组长),由专业室主管(组长)做出是否发出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患者标本检验报告的决定。 二、失控原因分析 失控信号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操作上的失误、试剂、校准物、质控品的失效,仪器维护不良以及采用的质控规则、控制限范围、一次测定的质控标本数等等。失控信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病人标本报告可能作废。此时,首先要豆丁文档最好 英语 数学 标志 销售 尽量查明导致失控的原因,然后再随机挑选出一定比例(例如5%或10%)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最后根据既定标准判断先前测定结果是否可接受,对失控做出恰当的判断。对判断为真失控的情况,应该在重做质控结果在控以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如失控信号被判断为假失控时,常规测定报告可以按原先测定结果发出,不必重做。当得到失控信号时,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去寻找原因: 1. 立即重测定同一质控品。

此步是主要用以查明人为误差,每一步都认真仔细的操作,以查明失控的原因;另外, 这一步还可以查出偶然误差,如是偶然误差,则重测的结果应在允许范围内(在控)。 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2. 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 如果新开的质控血清结果正常,那么原来那瓶质控血清可能过期或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 而变质,或者被污染。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第 1 页共 2 页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管理文件 3. 新开另一批质控品,重 测失控项目。 如果结果在控,说明前一批血清可能都有问题,检查它们的有效期和贮存环境,以查明 问题所在。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4. 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 检查仪器状态,查明光源是否需要更换,比色杯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对仪器 进行清洗 等维护。另外还要检查试剂,此时可更换试剂以查明原因。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 则进行下一步。 5. 重新校准,重测失控项目。 用新的校准液校准仪器,排除校准液的原因。 6. 请专家帮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艾滋病毒生物危害评估

艾滋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 一、危害程度分类 (一)分类等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二)不同实验操作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要求 1 、HIV抗体检测(包括筛查和确证实验)、抗原检测和相关的免疫学检测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2、HIV分离培养、浓缩、中和试验、细胞培养及研究工作及其它需要应用活病毒的研究工作,应在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中进行。 3、HIV核酸提取和检测均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4 、HIV病毒株应保存在符合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要求的艾滋病实验室;HIV阳性样品,包括全血、血清、血桨和其他组织(液)、核酸提取物应保存在符合BSL-2要求的艾滋病实验室。 二、HIV背景资料 (一)、形态结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致呈球形。病毒外膜是磷脂双分子层,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衣壳(Capsid),衣壳在电镜下呈高电子密度。衣壳内含有病毒的RNA基因组、酶以及其他来自宿主细胞的成分。 (二)、培养特性 将病人自身外周或骨髓中淋巴细胞经PHA刺激48~72小时作体外培养(培养液中加IL2)1~2周后,病毒增殖可释放至细胞外,并使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最后细胞破溃死亡。亦可用传代淋巴细胞系如HT-H9、Molt-4细胞作分离及传代。 对黑猩猩或长臂猿予以HIV感染后,连续8个月在血液和淋巴液中可持续分离到HIV。(三)、在外界环境的稳定性 HIV对热敏感。56℃30分失去活性,但在室温保存7天,仍保持活性。不加稳定剂病毒-70℃冰冻失去活性,而35%山梨醇或50%胎牛血清中-70℃冰冻3个月仍保持活性。对消毒剂和去污剂亦敏感,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乙醇,35%异丙醇、50%乙醚、0.3%H2O20.5%来苏尔处理5′能灭活病毒,1%NP-40和0.5%triton-X-100能灭活病毒而保留抗原性。对紫外线、γ射线有较强抵抗力。 (四)、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HIV感染者是传染源,曾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眼泪、乳汁等分离得HIV。传播途径有: 1.性传播:通过男性同性恋之间及异性间的性接触感染。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67%。生一次没有保护的性交,在男性同性恋中的传染HIV的概率约为0.5-3%。而在异性性接触中,男性传给女性的概率是0.1-0.2%,女性传给男性的概率是0.03-0.1% 2.血液传播:接受血液或血制品:主要是指接受污染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介于90-100%。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或没有消毒好的注射器传播,静脉嗜毒者共用不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造成严重感染,据我国云南边境静脉嗜毒者感染率达60%。不慎被污染HIV的器具如针头刺伤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3%-0.5%。

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医院灾害脆弱性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与其相关的因素,以便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医院进行危机管理,提高医院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抗灾害能力,努力将灾害对医院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保障全院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与运行,确保医疗安全 我们是精神专科医院,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列出自然灾害8类、技术事故13类、人员类伤害5类、危害品伤害3类,针对医院可能存在的风险分别从发生概率、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内部反应、外部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所以灾害脆弱性分析必不可少。对上述风险进行了分析排序,并对应地制定了我院的各类应急预案,针对重点防范的内容进行培训,使我院的灾害风险下降。灾害、电梯意外事件、山体滑坡、压力容器爆炸、暴力性医疗纠纷、医院食品安全事件、核事故与辐射事件。 一、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表的内容及其评分标准 根据医院灾害脆弱性及其来源设计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表,内容包含7个方面,即发生概率、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内部反应、外部反应。①发生概率:在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参考已知的数据、以往的历史数据、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专家评价、上级应

急预案的要求等;②人员伤害:评价人员伤害时,要考虑可能造成的工作人员伤亡、病人与来访者的伤亡、伤者的预后、情感和心理的影响等;③财产损失:估计财产损失时,要计算更新的费用、建立临时替代设施的费用、维修的费用、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等;④服务影响:要关注正常工作的中断、关键物资供应的中断、外部服务的中断、职工的减员、病人到达的受阻、不能履约的情况、不能遵守规定的情况、可能的法律纠纷、公共声誉和形象的损失、医院财政负担的增加等;⑤应急准备:要注意应急预案是否完善、是否经常开展应急演练、是否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应急物资的情况、应急支援的情况等;⑥内部反应:在评价内部反应的能力时,要考虑到做出有效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目前的物资种类和数量能否满足需要、工作人员掌握相关技能的情况、对事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预计、有无后备机制、上一级应急预案的要求等。 二、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实施方法、数据及调查结果分析 ,组织我院职工进行集中调查发放调查表,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有效20份,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果分析根据各灾害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结合灾害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大小计算得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排序。结果显示我院面临灾害危险事件的风险排序依次为:地震(风险均值82.58)、火灾(风险均值80.26)、流行

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 告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评估日期: 参与评估人: 1、生物因子种类: 本实验室从事的是一般临床免疫生化检验工作,所涉及的样本来自健康体检人群和病人,样本类型包括血清、全血、尿液、胸腔积液等,在实验室工作中所涉及的生物因子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 2、来源: 本科室所涉及的生物因子来源主要是送检样本本身所存在的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 3、传染性: 本科室可能接触到的传染性病原体包括: 1)甲类传染: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可分别引起鼠疫、霍乱等。 2)乙类传染:艾滋病、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痢疾杆菌、结核分支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淋球菌、梅毒钩端螺旋体、疟疾等。可分别引起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

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等 4、致病性: 本科室仅为临床免疫生化检验实验室,不从事有关细菌、病毒、真菌的培养增殖实验,因此本科所涉及的病原体检测实验均属于BSL-2级生物安全。 5、传播途径: 本科室生物因子可能致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途径。 6、预防及治疗: 对于本科室所有从事临床试验的人员,均配备了工作服、手套、口罩等基本防护设备。在实验室配备了冲淋及洗眼装置。同时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员会,对所有员工均进行了相应的生物安全培训,并定期演练,所有员工均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7、结论: 本科的生物危害在可控范围内。 评估人员签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