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听力】热浪让城市之间更热Heat Waves Make Cities Swelter Synergistically

【微听力】热浪让城市之间更热Heat Waves Make Cities Swelter Synergistically

【微听力】热浪让城市之间更热Heat Waves Make Cities Swelter Synergistically

【微听力】热浪让城市之间更热Heat Waves Make Cities Swelter Synergistically

【听力原文】

No wonder it’s gonna be a hot time in the old town tonight. Cities can be anywhere from two to 20 degrees Fahrenheit hotter than nearby countryside, due to what’s known as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But when heat waves roll through, they interact synergistically with the urban heat island—boosting temperatures even higher than you might expect.

Researchers used a June 2008 heat wave in Baltimore as a case study. They compared temperatures downtown to those near the Baltimore/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Airport—a residential, half-forested area. Using modeling software, they found that temperatures downtown weren't simply a sum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and the heat wave—they were three and a half degrees hotter than that. The results appear i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Urban areas are carpeted in asphalt and concrete, which don't hold water like soil and vegetation do. So while the countryside sweats during a heat wave, cooling itself through evaporation, the city just bakes. But researchers say there's a simple solution to beat the heat: install green roofs, and plant some trees. Which would help the concrete jungle live up to the second half of its name.

—Christopher Intagliata

原文来自必克英语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11675593.html,/magazine/guide_text.jsp?id=50774485

热力环流最终教案

2.3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一节中的《热力环流》。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教材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对于理解由于热力原因而引起的大气运动、学习大气环流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大气运动的基础,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打好基础,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学情分析】 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 1.用关于三国“诸葛亮火烧葫芦峪”故事的视频引入,通过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热力环流的兴趣。 2.观看地理小实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真实的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以及气流运动特点。为学生能顺利画环流图埋下伏笔。 3.观看flash动画演示,解决热力环流过程中气压分布与气流分布之间的关系。理解等压面的概念。 4.三个案例: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海陆风让学生自己拓展探究。这部分内容教科书上没有提到,考虑到新课程对学生的教育目的,加入了实际生活中典型的三个热力环流案例,目的为使学生更加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使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达到学习身边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标准。 5.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再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思考、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 6.让学生小组活动探讨地理知识和原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理念】 1. 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人类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明确人地应该协调发展的道理。 2.教学中要淡化知识讲解,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就由学生自己去看;凡学生能说得清楚的都由学生自己去说。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热浪造句

用热浪造句 导读:热浪拼音 【注音】:relang 热浪解释 【意思】:(1)猛烈的热气。(2)指热的辐射。 热浪造句 热浪造句: 1、这阵热浪已使每个人感到倦怠。 2、在炽热的太阳照耀下,沙漠腾起股股热浪。 3、莫斯科上空有一个稳定的高压系统,很像2003年为欧洲带来热浪的那个高压系统。 4、这是一个漫长的夏日,烈日当头,涂鸦喷漆的烟雾弥散在热浪中,与从海湾飘来的大海气息混合在一处。 5、没有一种单一的事件可以直接归因于气候变化,俄罗斯的热浪也不行。 6、这些可恶的额外热量将增加世界各地产生热浪的可能性。 7、照片上没有可见的弹坑,但是看上去炸弹造成的极度热浪所引燃的巨大火焰在高热时扫过了一条条街道。 8、气候变化给健康造成了多种威胁,从欧洲的热浪到美洲的风暴与洪水,以及非洲的营养不良和病媒传播疾病等。 9、一次异常的热浪或者干旱,当然了,不能作为气候变化的决定性证据。

10、我们已经可以衡量水灾、热带风暴、旱灾、缺水、热浪以及城市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和造成的代价。 11、因为这阵射流一直被困在同一个地方,所以给俄罗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长达两个月的热浪,也造成了七月底巴基斯坦大洪水的形成。 12、从澳大利亚到阿根廷、欧洲和北美,小麦收成都受到了干旱和热浪的影响,乌克兰则受到扁盾蝽(一种甲虫)的袭击。 13、目前,科学家最乐观的猜测是,气候变化可能产生更多像俄罗斯“热浪”的事件。 14、我们了解其中的缘由:创纪录的热浪与旱灾,将莫斯科的气温史上第一次推到华氏100度以上。 15、热而潮湿的空气在北方造成了热浪,在这里则使得雷暴活动特别剧烈。 16、我们还可能在英国看到另外一些令人不快的影响:洪水、风暴和热浪将变得越来越平常。 17、如果你考虑到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全球变暖的趋势,然而,这种不寻常的热浪开始显得那么不可思议:也许是一个一世纪一次的大事件。 18、热浪很少列入了最惨重的自然灾害,但在近代,在美国由此引起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其他的自然现象。 19、自1880年以来,频繁的极热天气几乎翻了三倍,欧洲各地热浪持续的时间也翻了两倍。

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及其现实影响研究的结题报告

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及其现实影响研究的结题报告 高一.十班 Ⅰ. 组长:李泽颢成员:李泽颢 相关学科:地理指导老师:吴新亚 Ⅱ. 背景:随着世界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一座座新城市不断被建起,人类文明因此高速发展。但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的扩建也产生了恶果。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对自身也有不小的影响。其中,城市热岛效应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其具体表现为城市相对于周围郊区温度明显偏高,如同露出水面的岛屿。而作为中学生我们也应了解一下,来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一效应,并充分认识到事物发展的两面性。 Ⅲ.目的: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实质,表现形式,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效应,起因以及郑州本地的城市热岛状况。从中试图寻找解决办法。 意义:有利于加深对热岛效应的了解,增加对科学的热爱,加强实践能力和对学科的认识。 同时对论文这一文体有了更多的经验。 Ⅳ.分工:由一个人分不同阶段进行不同方式的调查。 Ⅴ.研究方法:观察,采访,网络搜索,搜寻,研究,问卷调查 Ⅵ.成果: ①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effect) 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②定义 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幅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③成因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

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材分析】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因此本单元教材紧密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这条主线。本节内容实用性强,通过学习大气运动可以理解风的形成,了解全球大气运动状况。本单元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既联系实际又有指导实际的作用。在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注意前后连贯,联系实际,充分运用读图思考题。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读图能力。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热力环流(及其形成过程)。 2.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的绘制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2.通过绘制风的形成示意图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掌握风的形成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自探求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原理及例证。 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 2.三圈环流 【教学方法】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模拟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总结规律,画图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三、大气的运动 【故事导入】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谷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真乃火攻的良机。诸葛亮依计划将司马懿之众引诱入谷中……然而,正当大火冲天,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壮志,使他喊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歌。 提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失”在哪里? 过渡:要解答此问题,应了解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师生合作探究】热力环流 1.与热力环流有关的几个概念: 气压: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 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形成的面。

苏州市城市热岛效应现状分析

分会场编号:S10 苏州市城市热岛效应现状分析 季 嬿1,朱 焱1,张宁2 (1. 苏州市气象局,苏州,215131 2.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摘要: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导致的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UHI)对于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苏州经济高速发展,年国民生产总值位列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截至2014年底,全市户籍在册人口约661.08万人,流动人口达到690万左右,随着城市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张以及城市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显著地加快了苏州的城市化进程,这可能导致苏州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凸显。因此,利用最新的气象观测数据对苏州城市热岛效应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估对于整个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合理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首先按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的要求,选择苏州市范围内53个城市热岛代表站(其中城区站点19个,郊区站点34个)观测得到的4968组气温数据(共计119232个气温记录),对苏州市2013年夏季热岛强度值进行了整体评估。其次,利用1986至2010年美国宇航局(NASA)Landsat/TM卫星观测反演得到的地表气温数据对五种不同下垫面(城镇、裸地、水体、农田、林地)条件下的热岛效应强度进行更加精细化的估计。具体方法是:以太湖平均温度作为本底温度,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下垫面地表温度与太湖平均温度的差值得到相对温度,按照相对温度差值大小分为6级来表征热岛效应强度,从而得到苏州热岛强度等级分布。除了观测资料分析,本研究还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不同绿化率、绿化方式对苏州市气象环境、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具体数值试验方案包括一组参考试验和五组敏感性试验,即:苏州市区实际绿化率(参考试验)、苏州市区所有网格点均无植被覆盖(敏感性试验1)、苏州市区所有网格点均为20%的树木覆盖(敏感性试验2)、苏州市区所有网格点均为40%的树木覆盖(敏感性试验3)、苏州市区所有网格点均为20%的草地覆盖(敏感性试验4)、苏州市区所有网格点人为热为0(敏感性试验5)。 研究结果表明:1)2013年度6-8月苏州城市热岛强度值为0.47℃,满足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三星级”(≤2℃)考核要求;2)1986至2010年的卫星反演资料表明,随着苏州城市化的进程,苏州市城市热岛效应有缓慢增强的趋势。从分布特征来看,苏州城市热岛效应呈明显的放射型分布特征,以市区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3)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植树绿化和草地绿化都可以使局地空气温度有所下降,植树绿化的降温效果要优于草地绿化。苏州现有绿化水平(以树木绿

暑期社会实践新闻稿范文

暑期社会实践新闻稿范文 盛夏的滚滚热浪来袭,却挡别住中南财大社会实践小分队的足步。我校2011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如期而至。由王蓓琳,杨来咪,乔雪,刘世婧,赵舒,郭稚颖等人组成的侠客行小分队算是一例,她们赴安徽合胖,湖北襄阳,山西长治,湖南新乡等地开展了本次实践活动。 在出租车日益成为都市文明的窗口的背景下,她们以从‘份子钞票’谈我国行政治理体制改革为调研课题,利用暑期时刻,深入出租车行业进行调查。探索出租车司机的生存现状,及当前的出租车运营公司的行政垄断所造成的社会整体福利下落的态势,并对此进行了深入考虑,分析,借鉴国内外优秀范例,提出了自己对此行业改革进展的建议和展望。 正式开始调查之前,她们进行了分析,要紧以客运治理处,出租车司机的就餐地方,都市加气站为调研地方,以实地走访,咨询卷调查,上咨询卷发放等多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在运营公司,她们了解到,出租车份子钞票由来已久,其中包括,政府税收、出租车的折旧损耗费用、车辆全险费用、年检费用、挂靠手续费用等等. 目前新乡市是个人买断,再挂靠公司。每年向公司交500元费用,经营权在个人。个人也能够雇人开车,获得收入。 之后,经过给出租车司机发放调查咨询卷,她们了解到,目前出租车司机的每月平均毛收入为:9000元。而成本构成为:成本构成=直接成本+组织成本+制度成本,直接成本=燃油费+维修费+伙食费+购车费,组织成本=,制度成本=政府收费+企业收费+保险费,约合7000元,即司机每月收入仅为2000元左右。且久坐导致的生理疾病和超负荷每日12小时以上的工作量成为这一行业要紧困扰。 继续,她们又对行人做了相关咨询题的采访,从中得知,出租车行业是关系到民生,和谐的重要领域。群众对出租车司机的生存现状担忧,但也并且希翼,国家有关部门能制定相关政策,打击黑车,提升社会福利,构建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营体系。张女士并且表示:目前都市出租车数量应当相应提高,有关部门应该做好司机培训工作,提高素养,减少拒载,黑车等现象,方便群众通行。 基于调查,她们对出租车的运营方式有了大致的了解。并深刻体味到了一具出租车司机日子的艰辛与别易,也意识到了政策的别同对出租车司机的福利及收入产生的深远妨碍。希翼此次调研成果可以促进出租车行业又好又快进展,达到惠民利民的目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兼具教育和实践功能,大学生们在躯体力行的过程中,对社会现状,民生热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有了新一层的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身在校园,心系天下,是培养新一代的复合型人才的熔炉。让我们履行使命,志愿服务社会,弘扬奉献精神,争做共和国新阶段的合格后备军!

近138年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事件分析_陈敏

陈敏,耿福海,马雷鸣,等.近138年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事件分析[J].高原气象,2013,32(2):597-607,doi:10.7522/j.issn.1000- 0534.2012.00058. 收稿日期:2011-07-01;定稿日期:2011-10- 12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专项( GYHY201206027);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1DZ2260900)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陈敏(1967-),女,浙江人,高工,主要从事天气预报及城市环境气象研究.E-mail:jcy fmz@gmail.com近138年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事件分析 陈 敏1, 耿福海1, 马雷鸣2, 周伟东1, 施 红1, 马井会 1 (1.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上海 200135;2.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 200030 )摘要:深入了解特大城市高温热浪的变化特征和发生条件对于科学防御其引发的灾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中国气象局高温日和高温预警信号阈值定义了上海地区高温热浪三级标准,并引入高温有效积温,基于1873-2010年上海市徐家汇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高温热浪的多尺度时频特征;基于环流指数和NCEP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上海地区高温热浪异常偏强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将高温有效积温与高温热浪发生频次结合,可更合理地表征高温热浪的炎热程度。(2)近138年来上海共发生214次高温热浪事件,其平均高温有效积温为8.3℃,7月高温热浪发生频次和高温有效积温均多于8月。(3)近138年来上海地区高温热浪有三段持续偏多与偏强期:19世纪90年代初至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80年代末尤其是21世纪初以来;最强的高温热浪事件出现在1934年;而21世纪初的10年,其炎热程度正呈明显上升趋势。(4)上海地区高温热浪异常偏强年的主要环流特征是夏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和印缅槽异常偏弱,如高温热浪异常偏强年夏季平均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伸展至我国东南沿海约122°E附近,而低纬地区印度半岛至孟加拉湾的低槽区基本消失。关键词:高温热浪;高温有效积温;多尺度时频特征;大气环流异常文章编号:1000-0534(2013)02-0597-11 中图分类号:P423.3文献标志码:A doi:10.7522/j .issn.1000-0534.2012.000581 引言 I PCC评估报告[1] 指出,1906—2005年的100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0.74℃。在全球气 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高温、热浪等事件愈发频 繁[ 2-3 ];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可能对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等造成重大影响,因而得到了国内外 学者的广泛关注[ 4-8 ]。 上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是我国重 要的经济发达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极端气候事件对城市安全、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威胁日趋严重[9] 。如2010年 8月中旬持续多日37℃以上的高温热浪天气,使全 市日用电负荷屡创新高;当日高温热浪所导致的上海中心城区日供水量也达到极值;8月12、13日,上海市各大医院的急诊人次达到每日700~800人 次、市医疗救护中心每日的出车量均超过850次, 其中“中风”、“中暑”和“腹泻”人数激增[ 10] 。极端高温热浪天气严重考验着整个城市生命线的安全运转。 针对上海的极端高温天气,谈建国等 [11-12 ]利用1975—2004年上海11个气象站气温资料揭示了夏季城市热岛和高温热浪的特征。丁金才等[13]根 据1997—1998年7-8月上海地区高温加密观测资 料,应用EOF分析了高温分布。孙娟等[1 4] 利用2000年上海市区及城郊6个自动气象观测仪观测 的逐时气温记录进行小波变换,分析了城市热岛强度时间—频率的多时间尺度演变规律;朱家其 等[15]对比分析了上海市城乡气温变化及城市热岛特征;史军等[16]基于1873—2007年徐家汇站的日最高、最低气温及1960—2007年其他10个气象站 资料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环流指数,分析了上海夏季高温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 第32卷 第2期2013年4月 高 原 气 象 PLATEAU METEOROLOGY Vol.32 No.2 April,2013

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教案 1.课题:中图版地理必修一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热力环流”。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并能说出大气运动的作用,能量来源及分类。 (2)理解并能阐明热力环流的成因,形成过程和环流过程。 (3)理解并能说明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变化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热力环流模型,能联系生活实际,列出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实例,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2)通过画热力环流模式图,提高绘图能力。 (3)通过分析等压面变化及高低空气压变化,增强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热力环流成因的分析,认识任何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学习城市热岛环流,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通过对生活中的热力环流举例,养成细心观察身边现象及认真思考的习惯。 (4)通过对城市热岛环流为工业布局的学习,体会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3.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动态形成过程 (2)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情况 (3)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城市风) 教学难点: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情况 4.课型:综合课 5.教学方法:讲解法,象征图像直观法,比较法,板书笔记指导法,读书指导法6.教具:多媒体,书,粉笔盒 7.教学过程: 板书一

基本原理: P=ρgh 。 随着h 升高,空气密度ρ减小,气压降低 图一 板书二: 冷热均一时 图二 板书三: A 1004 1006 1008 1010(hPa)

冷热不均时 图三 板书四: 图四 板书五: 1004 1006 1008 1010(hPa) 受热多 A 受热少 B 低压 ρ ρ 高压

科普宣传文稿

热浪来袭,当心“高温炸弹”带来的伤害 近来,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布高温预警,多地气温已超过40度。连日的高温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容易使人烦躁、疲劳和发怒,甚至犯罪率也会随着上升。?同时,高温气候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因此,高温时节的健康保健显得尤为重要。 高温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其危害人体健康的机理是什么呢 研究指出,当气温达到30-34度时,人体生理活动开始受到影响,当气温达到35度以上时,人体的调节功能锐减,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失衡,易发生“高温病”,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通常将其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三种表现形式。其中,“热射病”患者体内产生的热量蓄积过多,其脑部温度达到40度以上,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较高。 哪些群体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呢高温天气的易感人群主要为以下几种群体: 一、儿童和年老体弱者。他们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或者功能减退,都将使其耐热极 限下降。 二、孕妇。高温会影响胎儿体重,使得新生儿体重低下的发生率升高。 三、成年男性。高温会给男性的生育造成危害,长期处于高温的环境下,精子的成活率 就会大大降低,严重的会出现男性不育。 此外,慢性病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在高温天气下也应特别注意自我防护。 有什么有效的预防措施应对给人们带来无穷麻烦的高温天气吗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一、在户外工作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最好带冰凉的 饮料,但不宜贪饮冰冷; 二、尽量避开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时段出行,应在口渴之前就补充水分; 三、预防日光照晒后,日光性皮炎的发病。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等症状,应用凉水冲洗, 严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四、注意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怀疑是中暑早期症状, 应立即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病情严重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五、安装空调、电扇,以改善室内闷热环境。但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以防止产生 头疼头昏等所谓“空调病”。电扇不能直接对着头部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吹,以防身体局部受寒。 六、高温天气宜吃咸食,多饮凉茶、绿豆汤等,以补充固出汗失去的水分盐分。 七、注意对易感人群的关照,特别是老人、小孩和孕妇。 除上述七种措施之外,适量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耐热功能,提高人体对抗高温天气的能力。

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及其现实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及其现实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一.十班 Ⅰ. 组长:李泽颢成员:李泽颢 相关学科:地理指导老师:吴新亚 Ⅱ. 背景:随着世界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一座座新城市不断被建起,人类文明因此高速发展。但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的扩建也产生了恶果。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对自身也有不小的影响。其中,城市热岛效应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其具体表现为城市相对于周围郊区温度明显偏高,如同露出水面的岛屿。而作为中学生我们也应了解一下,来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一效应,并充分认识到事物发展的两面性。 Ⅲ.目的: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实质,表现形式,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效应,起因以及郑州本地的城市热岛状况。从中试图寻找解决办法。 意义:有利于加深对热岛效应的了解,增加对科学的热爱,加强实践能力和对学科的认识。同时对论文这一文体有了更多的经验。 Ⅳ.分工:由一个人分不同阶段进行不同方式的调查。 Ⅴ.研究方法:观察,采访,网络搜索,搜寻,研究,问卷调查 Ⅵ.计划:第一阶段:搜集资料 ①通过网上搜索,了解城市热岛效应。 ②随机采访几位市民,询问其对城市热岛效应的了解,及对其日常生 活的影响。 ③试图采访当地气象局,查看郑州近年来气温变化。 ④观察周围生活环境,试图寻找热岛效应的痕迹,可以做适当摄像。 ⑤可做一些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热岛效应的熟悉程度,及对其看法。 第二阶段:整理资料: ①整理采访内容,分类置放。 ②整合搜索资料,加以修改。 ③把数字数据集合起来,尽量以图表格式直观地体现。 ④筛选有用图片,整合。 ⑤意见整合,综合归纳。 第三阶段:分析资料 ①从资料中找出关键信息。 ②寻求老师指导完成分析。 ③资料分析中试图找出新信息。 ④同时分析到热岛效应的好处和坏处。 ⑤加入适当专业人士评语看法。 ⑥提出自己的观点,找出解决办法。 第四阶段:写成论文 ①布局分配 ②资料引用

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2 课时)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思想指导下,依据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有关思想以及相关理论,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教学资源、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学生思维的综合性,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以学论教,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大气中热量和水汽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只有掌握了本节内容才能理解全球性大气环流,了解各类天气系统的特点,防御自然灾害,并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大气环境。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差异,在水平气压差异引起空气做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组成了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市教学内容建议“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本节要实现形成性目标,因为热力环流是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所以说本节学习是为实现其他课程目标做的知识铺垫。

【素养目标】 1. 人地协调观: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 乡的责任感。 2. 综合思维:综合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和过程,会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 生活现象。 3. 区域认知:认知地理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表现。 4. 地理实践力:培养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地理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指导 生产、服务生活。 【学习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学习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为主,导、议、讲、练相结合等。【教学手段】 教师自制实验道具、野外实践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提供大气运动的相关资料; (2)指导学生进行准备工作; (3)进行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导学案。 学生准备: (1)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气压的相关知识; (2)预习本节内容,完成导学案。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及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及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已经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随之而来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的城市“热岛效应”作为这些环境问题中的典型代表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在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能比郊区高6℃甚至更高,形成高强度的热岛。此外,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使城市风速减小。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同的热力环流。 可见,城市热岛反映的是一个温差的概念,只要城市与郊区有明显的温差,就可以说存在了城市热岛。因此,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但是,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来说,主要是夏季高温天气的热岛效应。 这些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它的热容量低,热传导率高,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2℃,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也比白天明显,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全球变暖的气候条件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部因素,而城市化才是热岛形成的因。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也变得越来越明显。一般认为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城市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城市拥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其道路及建筑物的成分多为水泥、柏油、钢筋混凝土、砖石和金属等,这些材料都是吸热能手,它们具有热容量大、导热率高的特点,能吸收大量的热辐射。据资料显示,它们所占的面积约为70%~80%E 。另外,这些材料大多较郊区绿地的颜色深,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较大,能吸收更多的热量。郊区土地有大量植被覆盖,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带走热量,使温度不会太高。例如在夏天,当草坪温度为32℃、树冠温度为3O℃左右时,水泥铺成的地面的温度就可达到57℃,而柏油铺成的马路的温度更可以高达63 度。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城市人为热即人类活动产生的废热,城市大量的人为热释放引起城市地区局部升温,对城市热岛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弛等将人为热源分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乡村与城镇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案

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一、聚落的外部形态 1.聚落 聚落人类聚居的乡村和城市的统称从宏观来看聚落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 从微观来看聚落一般建在有充足水源和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 定义聚落在空间分布的平面形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水源、地形 形态团块状 在地形比较完整、平坦和开阔的平原地区,如 成都市 条带状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受水源和地形的综合 影响,聚落沿河谷伸展呈条带状,如兰州市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类型分布 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①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含义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作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 ? ?地租的高低 ?? ? ??交通便捷程度 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2)社会因素 ?? ? ?? ?? ? ?? 收入 知名度 种族或宗教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四、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等的关系 城市 等级 城市 规模 职能 级别 职能 种类 服务 范围 城市 数目 相互 距离高大高多大少远低小低少小多近 (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少,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多,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河流、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宗教、经济基础等。 4.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 城市的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的发展,有的城市等级会逐渐升高。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微点1 乡村的分布、形态、规模和建筑等受当地水源、气候、地形及建筑材料等地理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某种适应和利用。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 (S7 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 白杨,王晓云,姜海梅,刘寿东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下垫面结构的急剧变化和城市人为热排放的迅速增加所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已逐渐成为严重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和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已成为城市气候和区域气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城市热岛的概念,概括阐述了城市热岛的形成主要受城市下垫面改变、人为热排放、自然植被以及区域气候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地面气象资料观测法、遥感监测法和边界层数值模式模拟法三种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前人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发现由于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分析和研究不够完善和深入,分析热岛的方法存在天然的缺陷,城市下垫面本身具有的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没有与高科技的监测分析手段相结合,导致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全面、不彻底或者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在方法上,传统方法局限于宏观大尺度范围内分析城区和郊区的热岛关系,而从微观小尺度上研究的较少。目前的城市热岛研究一般侧重于单纯的城市大气环境问题,内容比较局限,后期的模拟在城市边界层下部的研究较少。另外由于近地层非均一下垫面的复杂性和不完整性给数值模拟带来了一定困难。最后,本文总结了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现状,应当注意在开发利用新技术的同时,不忽视传统检测手段的使用,结合空间遥感技术和边界层模拟的技术,形成4S(即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EIS 环境信息系统)技术的多平台多尺度综合应用体系。在研究尺度上,不能只研究热岛效应在大尺度、中尺度下对城市气候的影响,还应研究其在全球气候改变后受到的影响,其热力和动力作用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热岛;城市气候;研究进展

歌词

歌曲:白狐 演唱:林子路 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千年孤独夜深人静时可有人听见我在哭灯火阑珊处可有人看见我跳舞我是一只等待千年的狐千年等待千年孤独 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只为你临别时的那一次回顾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天长地久都化做虚无我是一只等待千年的狐千年等待千年孤独 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只为你临别时的那一次回顾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 天长地久都化做虚无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 只为你临别时的那一次回顾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天长地久都化做虚无 -爸爸妈妈- 歌手:王蓉 哦嘿妈妈那天你再次为我悄悄流下泪你可知道它已化作伤痛滴滴落在我心扉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看我时那难舍的眼神我不会 哦嘿爸爸从一小就给我最多保护那个人你为什么总是低着头一直的抽烟不说话这次我独自离开想找另一种生活听我说让我说我爱他他是我心中的那只雨蝶飞啊飞飞到我心里面化成茧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叫醒我共谱成一曲祝英台和梁山伯我爱他他是我心中的那只雨蝶飞啊飞飞到我心里面化成茧不知道 还要多久才能叫醒我共谱成一曲祝英台和梁山伯哦嘿妈妈我那么幸福能在你身边长大现在有一个人对我很好代替你们照顾我我永远是你们的我永远是你们的小宝贝好宝贝哦嘿爸爸这么多年来你为这个家受累你像一棵大树是我心中做最坚实的堡垒在这个时候请你也帮我劝劝妈妈 别伤悲不伤悲我爱他他是我心中的那只雨蝶,飞啊飞飞到我心里面化成茧 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叫醒我共谱成一曲祝英台和梁山伯我爱他他是我心中的那只雨蝶飞啊飞飞到我心里面化成茧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叫醒我 共筑城一曲祝英台和梁山伯爸爸妈妈你听到了吗这是我心里的话 请你不要难过不要悲伤女儿总是要长大是你教会我坚强给我那一对翅膀 我飞翔我飞翔现在起用眼睛来反射彼此电流交换速度现在起用舞步来证明热浪来袭心跳加速 别害羞跟着我一起跳动让身体找点事做别害羞呼吸抓紧节奏跟着我 ho~~~ 舞池里的热浪你眼里的光芒舞步在窜动我风靡全场夏天里的热浪冬天里的太阳眼神都融化有谁能抵挡舞池里的热浪你眼里的光芒舞步在窜动我风靡全场 夏天里的热浪冬天里的太阳眼神都融化有谁能抵挡 Hey Yeah 谁能抵挡现在起用温度计倒数舞后回归令人眩目现在起温式效应狂烧舞池暖化呼吸急促 别害羞跟着我一起跳动让身体找点事做别害羞不管任何时候跟着我 Hey~~~ 舞池里的热浪你眼里的光芒舞步在窜动我风靡全场夏天里的热浪冬天里的太阳眼神都融化有谁能抵挡舞池里的热浪你眼里的光芒舞步在窜动我风靡全场 夏天里的热浪冬天里的太阳眼神都融化有谁能抵挡舞池里的热浪你眼里的光芒

基于脆弱性的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研究进展_李湉湉

基于脆弱性的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李湉湉1,杜艳君1,莫杨1,杜宗豪1,黄蕾2,程艳丽3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北京100050;2.南京大学环境学院;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摘要:目的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 发布预测,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高温热浪事件无论在频率、强度还是持续时间上都将会继续增加,由于高温热浪具有高致病性和高致死性,因此评估及预测未来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对制定及实施高温热浪预警、预案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简要介绍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的健康危害,对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方法与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最后对此方面研究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高温;热浪;健康风险;脆弱性;预测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914(2014)06-0547-04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heat wave based on vulnerability:a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 LI Tian-tian*,DU Yan-jun,MO Yang,DU Zong-hao,HUANG Lei,CHENG Yan-li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Bei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Global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21st century,IPCC has projected that the frequency,the strength and the duration of heat wave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due to the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considering high mortality and high morbidity of heat wave,assessment and predicting of human health risk of heat wave have been more important to make and implement proper program and policy.The present article provided a brief overview of recent progress in assessing the human health risk of heat wav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change,the adverse impacts of human health of heat wave were briefly introduced,the researches of assessing human health risk of heat wave were summarized,finally the insufficiency and the future perspective of current researches were indicated.Keywords:High temperature;Heat wave;Human health risk;Vulnerability;Risk predictio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7135,40905069);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132048)作者简介:李湉湉(1979-),女,副研究员,从事环境健康研究。 ·综述·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评估报告指出,在一系列排放情景下,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1.1~6.4℃。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带来诸多风险[1]。以高温热浪为代表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或许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2]。IPCC 发布的数据 表明,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20世纪末期高温热浪事件显著增加,并且预测在21世纪, 世界范围内的高温热浪事件无论在频率、强度还是持续时间上都将会继续增加[1]。目前许多研究表明高温热浪会导致短期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因此在未来高温热浪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不断增强的趋势下,预测高温热浪的健康风险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多以基于健康影响评估体系(health impact assessment,HIA )的温度对人群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研究为主,该评估方法把人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未考虑人群和地区的脆弱性差异,而对于高 温热浪这种极端气候事件,脆弱性的差异所导致的最 终风险结果的差异将更为显著,因此在进行高温热浪这种极端气候事件的风险评估中必须要引入“脆弱性”这一概念,在空间尺度上辨识这些处于高风险的人群,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适应性政策或措施。笔者拟就基于脆弱性的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1背 景 由于高温热浪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增强,它对人群造成的健康影响也正不断显现[3]。李永红等[4]的文献综述显示洛杉矶1955年夏季持续7d 的高温 热浪使当地65岁以上老人的死亡人数增加5.3倍; 我国、非洲和美国的研究均表明,在大城市,每年因高温热浪致死人数增加数千例;2003年法国高温热浪期间的超额死亡数为11435人;在20世纪,澳大利亚和美国等一些国家热浪所致的死亡数多于任何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研究表明,暴露在极端高温的环境下,将会使人体热应力下降,导致疾病甚至死亡[5]。研究显示,高温热浪期间,人群与热相关疾病死亡[6]、心血管疾病死亡[7-9]、呼吸系统疾病死亡[10]、心脏病[11]以及全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