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江苏省历史小高考复习提纲1

2018年江苏省历史小高考复习提纲1

2018年江苏省历史小高考复习提纲1
2018年江苏省历史小高考复习提纲1

I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变迁: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2)夏:约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王朝

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战国:封建社会确立时期

(1)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周天子的统治(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A、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

B、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的后代

C、诸侯权利:a、政治:设置官员;b、经济:征派赋役;、军事:建立武装

a、政治:服从周天子

、经济:交纳贡赋;

c、军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积极(初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西周的统治疆域B、消极(后期):诸侯势力膨胀,周王室衰微

(2)宗法制

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②影响:A、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地位;B、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③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④大小宗关系:小宗服从大宗,政治上是君臣关系,在血缘上是亲属关系

(1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王权和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

(1)主要原因:商鞅变法(2)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统一人物、时间、都城:嬴政、公元前221年、咸阳

(4)统一策略:合纵连横,远交近攻

(1)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取自三皇五帝

(2)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事务;③太尉:掌管军事(秦虚设)

①特点: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地方官吏由皇帝一人任免,不得世袭

②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

标志(实质)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实施原因:吸取秦亡教训②危害:诸侯势力膨胀,不利中央集权

③解决: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①职能: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②运作: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③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监督和牵制

④作用:A、相权一分为三,保证皇权的独尊;B、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C、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1)举措: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三司使分割财政权;枢密使分割军权

①实施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加强中央集权

②内容:除河北、山东、山西以外,其余地区实行行省制;边远地区设立宣慰司;宣政院管辖西藏

③影响: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

C、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①西汉时期:察举制

A、途径:郡国推举,举孝廉

B、特点:注重品德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A、特点:注重门第

B、弊端:出身贫寒有才能的人不能入仕为官;世家大族垄断政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③隋:科举制建立(唐:完善)

A、建立:隋炀帝,科举制度确立

B、特点:注重考试成绩

C、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推动了诗歌发展繁荣;对后世影响深

④明清: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四书五经”禁锢思想)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原因:相权威胁皇权)

(2)明成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内阁地位:内侍机构而非行政机构)

①设置:雍正帝②职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③特点: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④影响: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归纳: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

①演变过程:中央: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清(废丞相,设内阁;设置军机处)

地方: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汉初)→行省制(元)②演变过程中的两大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③演变过程中的两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2)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①积极(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

A、政治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

B、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C、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发展

A、政治上:易引起暴政;决策具有独

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

B、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C、思想上:文化专制,阻碍近代科学

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中国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I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希腊民主政治产生原因:

①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海洋文明;②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经济发达;③城邦制度:小国寡民

(1)梭伦改革

①内容:

A、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改革国家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②意义: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2)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内容::A、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4个血缘部落;B、设立五百人会议;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D、实行“陶片放逐法”

②意义: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①内容:A、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

B、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

C、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

D、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E、发放工资和津贴(“观剧津贴”)

②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

金时代)

(1)对近代西方影响: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二、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

①原因: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②意义: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2)公民法、万民法

①公民法适用范围:适用于罗马公民

②万民法适用范围: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

③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原因:罗马疆域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罗马法核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统治

(2)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立法树立了典范

★归纳:

(1)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政治制度的分析

①两个原因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活动方式

②具体分析原因:

自然地理环境:古希腊——海洋文明;古代中国——大河文明

经济活动方式:古希腊——商品经济;古代中国——农耕经济

③原因不同导致的影响的差异

古希腊——民主政治;古代中国——君主专制

I专题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开始: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2)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1)《权利法案》

②内容: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力

(2)责任内阁制

①时间:18世纪上半期

②含义: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制政府”

A、产生: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B、权力: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等职。手中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

④内阁的产生与权力:

A、产生:首相组阁;

B、权力: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在政治上与首相共进退

(1)主要推动因素:工业革命的进行(2)影响: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掌

权,推动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1)议会权力至上;(2)君主统而不治;(3)首相掌握实权二、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1)制定背景:邦联制不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

(最主要)、民主原则

(1)美国联邦制

①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②作用:既加强了中央权力,又保证了地方积极性

①分权:

A、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征税、宣战、征兵;

B、总统掌握行政权,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不对国会负责。总统既是国家

令,在战时有独裁大权;

C、联邦法院是美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参议院同意,大法官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A、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和大法官、缔结条约,但须参议院批准;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众议院可以提出对总统的弹劾,由参议院审判。

B、最高法院可以对总统和国会进行司法审查。

三、民主政治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1)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任职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2)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参议院:间接选出, 有权否决议案;众议院:普选产生,权利很小,,但受到参议院和总统的控制。

(1)统一原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统一方式和领导人物:三次王朝战争、俾斯麦

(1)颁布时间:1781年

(2)内容

①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②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权力巨大,议长由帝国宰相担任;帝国议会拥有很小权力。义残余

(1)西方代议制的核心:议会

(2)确立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确立的理论基础:西方启蒙思想(4)确立的主要途径:自上而下的改革;自下而上的革命(造成表现形式不同的原因)

(5)确立的主要标志:立法形式(6)西方代议制的表现形式: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归纳:

(1)西方代议制的共性

①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②都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③都实行政党政治

(2)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历程体现的特点:创新型、连续性、渐进性

(3)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代议制的不同

①两个不同:形式上、本质上的不同形式上:古希腊——直接民主;近代西方——间接民主

本质上: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I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时间场合:1949年9月;一届政协

(2)性质:临时宪法性质

(1)时间:1949年10月1

(1)时间场合:1954年一届人大(2)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1)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党制度)

①建立:1949年,一届政协召开

②发展:1954年,职能发生转变(代人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统一战线组织)

③进一步发展: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④完善:1982年中共十二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①建立时间:1954年一届人大

②意义: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奠定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建立、发展历程:

A、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1954年《宪法》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

C、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制度

②建立情况:第一个: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最后一个:1965年西藏自治区

③意义:A、政治上: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B、经济上: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C、民族关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由此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

定重要基础。

(1)提出时间、人物: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

(2)内涵: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3)提出针对的问题:台湾问题(4)最早实践:香港问题

5)地位: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

(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①和平统一政策提出——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历史性变化——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③历史性突破——海协会(大陆)与

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④2008年两岸直接三通(最早提出三通——《告台湾同胞书》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

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归纳:(结合归纳,明确涉及的考点中的每一个细节知识)

(1)考点中涉及的宪法性质的文件

①美国1787年宪法: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③《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性质

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⑤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革后修订的宪法,总结三十年经验教训

(2)古代中国、古希腊、近代西方、近代中国、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比较①表现形式上:

古希腊——直接民主;近代西方、中国、现代中国——间接民主

②本质上:

古代中国——君主专制;

古希腊——奴隶制民主;

近代中国(中华民国)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对政治制度的几点认识

A、专制走向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是必然趋势)

B、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国情决定的

C、民主具有多样性,民主政治制度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学习

D、不同政治文明应该互相尊重

(3)古代中国、近代西方、现代中国对地方的管辖

①管辖方式:

A、古代中国: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近代西方: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现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古代中国与近代美国、现代中国处理与地方关系的不同

A、古代中国:地方完全服从中央,没

有自主权

B、近代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既加强中央权力,又保证地方积极性

C、现代中国:在中央政府管辖下,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制度作用

(4)两岸关系问题

①近代两岸分离的原因

A、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B、1949年国民党内战失败,退往台湾②大陆对台湾政策

A、1949——1979:武力统一

B:1979年后:和平统一(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一国两制(80年代初)

③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A、阻碍因素:国际反华势力;岛内台独势力

B、推动因素:大陆综合国力提高;两岸人民愿望;政府政策推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④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实(见考点)

⑤对两岸关系发展前景的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主题最后一个考点表述

I专题二、三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一、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二、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

外来侵略的斗争

(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①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②原因:A、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③《南京条约》1842年——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A、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 2100

C、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

D、协定关税

④影响:

A、三个开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近代史的开端);

B、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本国封建势力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双重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⑤人民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时间:1856年秋~1860年

②原因:a、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直接原因:“修约”失败③基础史实: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894~1895)

①原因:A、根本:日本“大陆政策”;

B、直接:朝鲜东学党起义

②过程:A、丰岛海战——开始标志;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失去黄海制海权;

D、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E、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③《马关条约》(1895年)

A、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政治大借款”;加重人民负担);

C、开口: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D、日本可以再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体现帝国主义时代特征,资本输出),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阻碍了中国民资的发展)。

④影响: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⑤人民抗争:A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1945)(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1900~1901)

①原因:A、根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企图瓜分中国;B、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②《辛丑条约》(1901年):

③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治中国的工具

三、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民族矛盾激化;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定都天京

①时间:1853年;②意义:形成与清政府对峙局面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①评价:

A、性质: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B、进步性: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C、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2)《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

①评价:

A、性质:是太平天国的治国方案;

B、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局限性: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迫于形势,没有实行

四、辛亥革命

(1)兴中会

①时间、地点:1894年檀香山

②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同盟会

①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②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工程营熊炳坤、金兆龙)(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南京、五色旗、民国纪年

①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

②目的:限制袁世凯专制(直接),维护民主共和(根本)

③意义:A、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B、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主权在民)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进步性:

①政治上: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五、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六、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①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北京学生;

②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6月底)上海工人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性质)、“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初步胜利表现: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②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诞生奠定基础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2)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从此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1)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927年)

①合作开始标志:1924年1月广州国民党一大

②合作全面破裂标志: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③合作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④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⑤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2)北伐战争

①时间:1926年~1927年

②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反帝反封建)

③目标: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④成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1)南昌起义

①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周恩来、贺龙

③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年,毛泽东,失败后,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1)背景:大革命失败

(2)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3)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4)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背景:大革命失败;进攻大城市的一系列起义以失败;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2)建立:1927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根据地建设

①经济建设

②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③政权建设:1931年冬,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4)影响: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原因:“左”倾错误(根本);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直接)

(2)过程: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时间、地点:1935年1月贵州遵义

(2)内容:纠正博古、李德等人军事

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3)意义:结束了“左”倾在中央的领导;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局部侵华开始;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①影响: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2)七七事变(1937.7.7)——日本

全面侵华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起,30万

(2)细菌战:“七三一”部队

(1)背景: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2)建立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作用:是抗日战争取胜的根本保证

①国民党:正面战场(片面抗战路线)※淞沪会战(1937年8月——1937年11月)——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国共合作的典型代表)※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②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

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华北,彭德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

模战役

(1)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3)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

为新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

(1)挺进大别山

①时间、人物: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②意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

①战役顺序: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②意义: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3)解放南京

①时间:1949年4月23日

②意义: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

革命基本胜利

(1)中国层面:百年屈辱历史结束(2)世界层面: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3)思想层面: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归纳:

(1)国共两党关系问题

①两次国共合作的目的

A、第一次: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打击军阀势力

B、第二次: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②两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A、第一次:1924年国民党一大

B、第二次: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③两次国共合作形式的不同

A、第一次:党内合作;

B、第二次:党外合作

④两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的名称的不同

A、第一次:革命统一战线;

B、第二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⑤两次国共合作的最大成果

A、第一次: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第二次: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⑥近代两党关系总的发展趋势:合作——对峙——再合作——再对峙

⑦两党关系给出的启示: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合则两利:参见两次合作最大成果

分则两伤: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两党对峙,给日本侵华创造了有利时机

解放战争时期:两党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两岸分离

I专题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革命

(1)时间:1848年

(2)主要内容:

①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②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肯定资本

本主义

③提出斗争途径:阶级斗争、暴力革

(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理论层面: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

(3)实践层面: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

(1)成立背景:普法战争失利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

(2)成立时间:1871年3月

(3)意义:

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时间:1917年3月(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成就: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

(4)结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1)《四月提纲》

①提出者:列宁

②内容:A、任务: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B、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C、方式: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成功(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年11月7日)

①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②成就: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

(进攻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声;标志:攻占冬宫)

(1)对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2)对世界:

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打开一个缺口;

②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斗争

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功的新局面;

I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2)意义:奠定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①时间:1947年

②实质:遏制共产主义

③意义:标志冷战政策的开始

(2

援助计划)

①目的:挟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其纳入对苏冷战轨道

(3)军事上:北约:1949年

1955年华约建立(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1)分裂根源:美苏冷战

(2)时间:①德国分裂(1949年);

②朝鲜的分裂(1948年)

(1)时间:1962年

(2)结局说明的问题: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劣势

(1)消极: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2)积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改变了以往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①欧洲一体化原因

外:两极格局下,一方面摆脱美国的控制,一方面应对苏联的威胁

内:(政)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经)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②欧洲一体化进程:

A、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促使法德开始走向和解

子能共同体(《罗马条约》)

C、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D、1993年欧盟成立(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

E、1999年欧元诞生

F、2002年欧元区单一货币(英国除外)

A、单一经济领域到多重经济领域

B、参与的国家逐渐增多

C、经济一体化到政治经济一体化

④影响:A、外:(冲击了两极格局),

B、内:促进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1)原因:日本经济迅速发展(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兴起标志: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

(2)原则:非集团、不结盟

(3)目标:①政治上:反对美苏的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经济上: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1)两极格局瓦解标志:苏联解体(2)苏联解体

①原因:A、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B、直接(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C、外因:西方“和平演变”

②过程: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签订——标志苏联实际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1)根本原因:世界经多个地区、国家经济力量的崛起;

(2)直接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当前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4)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有利于抑制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I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1)外交方针(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具体表现:

A、另起炉灶(改变外交上半殖民地地位)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势力,再建立平等关系)

C

、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1)提出: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确认: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

)最初目的:发展与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特点: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6)意义:①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②成为世界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基本准则。

(1)日内瓦会议(1954年)

①地位: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②目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2)万隆会议(1955年印尼)

①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②成果:万隆精神(“求同存异”)

③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的

重大成就

(1)标志:1971年26届联大

(2)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根本);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①对中国: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

用;

②对美国:美国长期遏制中国政策的

③对世界: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

(1)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

①原因:

A、美国:美苏争霸处于守势;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

A、乒乓外交与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

B、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①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②建交史实:1972年,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打破外交僵局,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国际上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2)对两国关系和亚洲与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1)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合理公正地解决

(2)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3)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

(4)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建立时间、地点:2001年上海(2)国家:中国、俄罗斯、中亚四国(3)特点: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归纳:

(1)外交活动的几个观点

①出发点:国家利益

②决定性因素:综合国力

(2)综观新中国外交活动,体现出的几个原则

①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②始终注意维护国家利益

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近现代中美关系

①抗战时期

A、关系特征:合作

B、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

②新中国成立后——70年代初

A、关系特征:对峙(美国对华政策:敌视)

B、原因:a、两大阵营的对立;b、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差异;c、美国对新中国敌视;霸权主义政策

③70年代

A、关系特征:开始走向正常化

B、原因:参见考点

④当今

A、关系特征:合作与冲突并存

B、原因:a、合作原因:中美双方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b、冲突原因:国家利益差异、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台湾问题

(4)近现代中日关系

①近代: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②新中国成立后——70年代初

A、关系特征:对峙

B、原因:a、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差异;b、日本追随美国,对新中国敌视

③70年代

A、关系特征:关系正常化

B、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

④当今

A、关系特征:合作与冲突并存

B、原因:a、合作原因:中日双方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b、冲突原因:国家利益差异;日本对侵华战争态度;领土争端

II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青铜农具(较少使用);耒耜

(3)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出现;汉朝之后主要耕作方式;耕犁定型:隋唐曲辕犁)

(1)水利工程:

①战国:都江堰(蜀国、李冰父子)②

(2)农业灌溉工具

①曹魏:翻车②唐:筒车③宋:高转筒车④明清:风力水车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性质: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原因:铁犁牛耕的应用

②形成过程:A、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实质上承认土地私有

B、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

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1)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1)特点:规模最大、技艺最精巧,长期占主导,产品供贵族消费,不在

市场流通;有封闭性,技艺易失传

(1)冶金:

冶铜:商周繁盛;代表司母戊鼎;

冶铁:东汉杜诗的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16世纪以前,领先于世界

(2)制瓷:

①历程: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瓷窑遍布,名窑涌现——明代:青花瓷(宣德年间最佳)、彩瓷——清代珐琅彩

②外传:唐代:瓷器开始外销——明代:梵文、阿拉伯文瓷器——清代:鱼缸等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

(1)北宋以前(西汉——唐):有时间、地点的限制;有官员直接管理(2

)北宋:时间、地点限制彻底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管理

(1)主要的商业城市

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成都);广州(市舶使)宋代:开封、临安;

元代:大都、杭州、泉州(世界第一大港)

(2)著名的商帮:(明清)徽商和晋商

(1)提出:战国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含义:重视农业发展,抑制手工业、商业发展

促进农业发展(直接目的),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4)评价:

积极(封建社会前期):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强化自然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落后

①含义: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禁止中国人出海贸易

对势力勾结倭寇;清: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根源: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④评价: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封建统治

消极:妨碍正常的东西方贸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落后世界

【精】江苏小高考历史题目及答案

分数段: A:90-100 B:75-89 C:60-74 D:0-59 —————————————————————— 题目分值: 全卷100分 选择、判断2分/题 材料2题共19分,问答11分 —————————————————————— 一、选择题 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 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 C.婚娶联姻制 D.功臣分封制 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 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3.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测向技术 4.右图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 明

A.秦汉书法和篆刻的艺术共融 B.魏晋草书与行书的衍生创新 C.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 D.宋元行书的勾连放纵 5.“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6.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 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7.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权。右图所示城市状况 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 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8.“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 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江苏小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精选文档

江苏小高考历史试卷含 答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郡县制 【解读】家谱是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宗族世系繁衍的图书体裁,根据关键 词“《包氏家谱》”,可知答案为C。 2.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 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解读】“兼爱”、“非攻”、“尚贤”和“节用”是墨家学派的主张,故选 择B。 3.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下方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 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解读】邮票是蕴藏丰富信息的有效历史资源,根据牛郎放牛、织女织布的画 面,可知A项正确。

4.《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 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 D.科举制 【解读】根据“令郡国举孝、廉”可知是以德行为选拔标准的察举制,C正 确。 5.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 B.标志西欧近代史的开端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 【解读】抓住关键词“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可联系到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欧从封 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故A正确。 6.《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 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7.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 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D.严控对外联系 8.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 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1898年9月2 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3.00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3.00分)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3.00分)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3.00分)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

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3.00分)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3.00分)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3.00分)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 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8.(3.00分)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

2018年高考江苏卷历史(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2018江苏“小高考”及变化

2018年江苏省小高考 11月22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后简称《说明》),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6个科目。2018年江苏“小高考”考试时间3月17-18日。考生一科得A可在高考总分中加1分,4科得A可加5分。 2018年“小高考”考点有哪些变化,要如何复习?现代快报特邀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二各科“小高考”把关名师,分析最新变化,提出备考建议,助考生冲A成功。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和《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 物理 与贴近生活、科技发展的物理情境相联系 变化 在“测试能力要求的表达”中,对“独立操作”部分新增“简要的误差分析”要求;将选修1-1中的“发电机、电动机对能源利用方式、工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改为“发电机、电动机”。 将“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验能力”改为“关注学生的探究与实验能力”;将“不要求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不要求求解三个及以上连接体问题”改为“连接体问题的计算仅限于加速度相同、不超过两个物体的情况”;将“非计算题包括填空题和论述计算题”改为“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计算或论述题”。 解读 测试内容和要求基本保持稳定,考生仍需注重基础,回归课本。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公式要熟练掌握,并能够跟贴近生活、科技发展的物理情境相联系;在基本知识和原理清晰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训练;对于实验复习,要明确原理,熟练实验方法和操作,尤其关注对新增要求“简要的误差分析”的训练;同时还要注意解题规范性的训练,填空题要表述准确,计算题要有原始公式。 化学 典型例题更新较大,考生需留意 变化 与2017年相比,2018年考试说明总体来说没有大的变化。 1.氧化还原概念改为氧化还原本质。 2.对个别测试要求适当提高:对“知道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常用方法”的要求由A(了解)提升至B(理解)。 3.增加了“能用结构示意图表述简单离子”“知道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少数考点。 4.今年更新的“典型题示例”数量较往年多,其中大多数属于正常替换,但第8题由胶体性质的考查替换为2017年学测第16题综合考查,涉及物质的量计算、丁达尔现象等,应引起注意。 解读 建议冲A学生对氧化还原、陌生方程式书写、无机推断、实验综合等相关难点进行专题训练。在氧化还原上,近三年都不再是简单的知识重现,而是倾向于考查氧化还原素养,在复习过程中要留意。

2018年高考江苏历史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右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工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人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专项训

训练历史评价影响类 1.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 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 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 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 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2.钱穆评价某一朝代的社会阶层流动:“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此现象() A.以诗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B.促进民族融合高潮到来 C.促使庶族地主开始崛起 D.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 3.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应是()A.孔孟的仁义之道B.老子的辨证思想C.韩非的重刑理论D.墨子的非攻主张 4.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5.有学者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江苏省2018年生物小高考试题含答案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2017年必修科目)试 卷 生物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细胞中的糖类大致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下列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 A.纤维素 B.蔗糖 C.淀粉 D.葡萄糖 2.下图为组成生物体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通式,其中不同种类氨基酸的区别在于() A.① B.② C.③ D.④ 3.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下列关于自由水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良好的溶剂 B. 主要能源物质 C. 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D.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4.脂质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下列物质中属于脂质的是() A.血红蛋白 B.脂肪 C.腺嘌呤脱氣核苷酸 D.碳酸氢钠 5.下图为某细胞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P的名称为() A.内质网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叶绿体 6. 真核细胞一般都具有细胞核,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具有核膜 B.具有核仁 C.是遗传信息库 D.是储存营养物质的场所 7.红细胞具有运输氣气的功能,氣气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 8.下图表示某种酶催化的反应过程,其中代表酶的是() A. 甲 B.乙 C.丙 D. 丁 9. 下列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搭建大棚时,选择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 B. 连续阴雨时,适当补充光照 C. 为了提高产量,晴天下午密闭大棚 D. 为了防止冻害,冬季夜间覆盖草帘

10. 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被称为() A. 细胞癌变 B.细胞衰老 C.细胞凋亡 D.细胞坏死 11. 下列与癌症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癌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B. 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 C. 亚硝酸盐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D. X射线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12. 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发现,生菜种子能够萌发并发育成具有根、茎、叶的幼苗。这说明在太空生菜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能发生() A.受精作用 B.性状分离 C.减数分裂 D.细胞分化 13. 赫尔希与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相关实验中标记噬菌体DNA的同位素是() A. 3H B. 14C C. 18O D. 32P 14. 基因中插入碱基对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下图中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变异 15. 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说。下列杂交组合中,属于测交的是 A. DDxDD B. DdxDd C. Ddxdd D. DDxDd 16.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7. 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B. 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 C. 红绿色盲遗传与性别无关 D. 红绿色盲男性有两种基因型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育种方法得到不断改进。下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属于() A. 单倍体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杂交育种 D.诱变育种 19. 缺氧严重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红细胞破裂,造成患者严重贫血,甚至死亡。研

2018江苏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doc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2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3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冶这里“水车冶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冶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冶,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冶。在这种思想的“组合冶过程中,没有踿踿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冶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冶思想 D.“中体西用冶思想 7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冶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冶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8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 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9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I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2018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卷2)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 【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

江苏省小高考历史 真题分类专题十八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

专题十八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选择题: 1.(2007?江苏?30)20世纪初提出的时间、空间和物体的质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著名理论被称为 A.落体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量子论 答案:C 2. (2008?江苏?28)自然科学理论具有惊人的预见性。海王星的发现与下列哪一理论有关? A.生物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量子论答案:B。 3. (2008?江苏?29)马克思曾经预言:“蒸汽机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是在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晚期 C.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答案:C。 4.(2009?江苏?25)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答案:A。 5.(2010?江苏?25)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答案:B。 6.(2011?江苏?25)1916年5月,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40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 A.有线电报 B.电话 C.无线电报 D.信件传递 答案:C。 7.(2011?江苏?26)2010年,瑞典皇家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称他们通过实验表明石墨烯具备非凡的特质,这些特质来自不同寻常的量子物理学世界。而在20世纪初,量子论刚诞生和发展之时在该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达尔文 答案:C。 8.(2013?江苏?24)科学家拉格朗日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誉为人类心灵的最高产物,并说:“因为宇宙只有一个,而在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人能做它的定律的解释者。”拉格朗日所褒誉的这个人是 A.伽利略 B.牛顿 C.达尔文 D.普朗克 答案:B。 9.(2013?江苏?25)“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 激扬家国情怀 高考历史试题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一、体现历史学科积极育人导向 历史学科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如文科综合Ⅱ卷第42题讲述了近代著名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投产过程,反映出近代中华民族所遭遇的艰难曲折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激励考生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开拓进取。Ⅱ卷第27题呈现了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Ⅲ卷第26题叙述了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脉络,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在考试内容选取上注意与党和国家的人才选拔要求相契合,考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必备品格。如Ⅱ卷第47题描述了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三娘子,以其杰出的个人能力与威望,维护明、蒙之间长期和平的事迹,考查考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水平和家国同构观念。 历史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试卷的“鲜亮底色”,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并成为他们信仰的指引。如Ⅰ卷第29题以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论争为背景,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引导考生认清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本质区别。 二、避免“偏、难、怪、深” 历史试题对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优化与整合,避免“偏、难、怪、深”,强调考查主干知识。如Ⅰ卷第26题和27题分别考查宋代手工业发展和明代的中外贸易,Ⅱ卷第32题、33题和34题分别考查古代罗马法发展、早期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等。 历史学科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引导考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如Ⅲ卷第41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发展为例,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比较视域下的考查,涵

江苏小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全).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4年未考):[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 1变迁:夏、商、周(东周、西周分为两个时期)更替,合称三代。 2.周:西周(BC1046- BC 770); 东周(BC770- BC221):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二)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和影响(11-13年连续考查): 1.分封制(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目的:为了扩大和巩固统治。 2)基本内容:周武王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诸侯的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可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义务:为周天子随从作战、镇守疆土、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特点:(层层分封,形成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秩序。) 5)影响: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稳定统治(积极); 随着诸侯实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宗法制: 1)内容:按血缘关系的秦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最大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注意:大宗与小宗在政治上是君臣级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 3)意义: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表现,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13年新增考点): 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考点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了解秦朝的统一(4年未考) 1.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 朝——秦王朝。(★巧记:“喊赵薇去演戏”) 2.秦统一的原因:①经济:商鞅变法,国力增强; ②民心:人民渴望统一; ③个人: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二)了解“始皇帝”的来历特点及秦的中央官制机构(10、12年考查) 1.“始皇帝”1)来历: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德超过“三皇五帝”。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特点:①皇权独尊——显示了皇权的不可僭越(如“朕”“制”“诏”“玉玺”等词) ②皇位世袭——显示了皇权的不可转移 ③皇权至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3)本质:君主专制。 (★两千多年皇帝制度:前221年,秦始皇;1912年,宣统帝溥仪) 3.秦的中央官制机构——三公九卿制度。 1)“三公”及其职能:①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行政权,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产生) ②太尉:主管军事(是虚职,无实权) ③御史大夫: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

2018年江苏小高考模拟地理试题与答案

2018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抽测 地 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2018年1月,南京王教授邀请德国柏林的霍夫曼 教授来华讲授天文学,图1为霍夫曼教授通过微信与 王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霍夫曼教授与王教授的聊天信息可推知,霍夫 曼教授飞抵南京禄口机场的时间约为 A .23日18:45 B .24日4:45 C .24日18:45 D .24日19:45 2.霍夫曼教授在讲学中谈到巨蟹座55e 是一颗环绕着 巨蟹座55A 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直径达2.1 万公里,质量是地球的8倍,公转周期18小时, 表面温度接近2700℃,被称为“地狱星球”。以下 关于其被称为“地狱星球”的推测符合逻辑的是该 天体 ①离恒星极近 ②引力极小 ③公转速度极快 ④不存在液态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图2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各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 A.⑤一④一③一②一① B.①一②一③一⑤一④ C.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 D.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① 4.图示区域曾经发生过 A.褶皱运动 B.断层活动 C.火山喷发 D.地壳升降 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高海拔冰川矿泉水是珍贵的高品质饮用矿泉水。图3为我国某高海拔冰川矿泉水产地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矿泉水水源地的最佳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决定矿泉水品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地下径流 D.水汽输送 图4为我国某地2018年1月1日—8日天气状况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1月1—4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暖锋B.冷锋 C.准静止锋D.反气旋 8.该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1月4日B.1月5日 C.1月6日D.1月7日

2018高考全国卷Ⅲ卷历史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5.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6.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7.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00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 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 2.(3.00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3.00分)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

4.(3.00分)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5.(3.00分)下列选项中,对图中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对努力挣得的东西,人们会牢牢地抱住不放。 D.懂得知足常乐,会使生活中的困难更少一些。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18.0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 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