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公共版)

浅谈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公共版)

浅谈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公共版)
浅谈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公共版)

浅谈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钟俊潇

(青海民族大学)

摘要:面对危机时,一套完备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将是降低危机损害的关键所在。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在面临一系列危机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还很不健全,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建立完善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势在必行。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先通过几个典型事例说明广西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现状,然后分析广西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广西乃至我国其他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广西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体系

ABSTRACT:When facing public crisis,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key for government to reduce damages. In recent years, our govern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aling with a series of crises, which also gained valuable experience. However,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is still not perfect and there are a lot of aspect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Therefore, establishing a sound and effective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imperative in China. This paper is mainly focused on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irs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status of crisis manag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n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local governments, finally, proposes a series of effective and sound method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or crisis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even the rest of China.

Key words: Guangxi The local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当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同时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也更多地凸现出来,各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生产安全危机、社会公共危机等日益增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危机管理正日益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一套合理完备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将是降低危机损害的关键所在。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工作还处于不断地探索和完善阶段,其体系还没有达到科学化、系统化的水平。因此,如何强化公共危机管理,建立起科学、系统、完善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对我国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广西政府危机管理现状

2002年5月1日,南宁市应急联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基于C4 I概念(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信息),投资1.68亿元,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通过整合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台、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警台,将应急救助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资源共享,统一指挥协调,成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南宁也成为全国惟一最早具备使用统一报警特服号码条件的城市。2010年1月广西发生公务员考试试题泄露事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很坏的社会影响,而且试题的泄露竟然源于考试中心工作人员的牟利行为,政府的诚信在这次事件中遭到了社会的质疑。广西党委政府在事件后迅速采取措施:对涉案人员依法立案侦查,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8人,检察机关批准和决定逮捕24人;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引咎辞职,5名官员涉嫌严重失职渎职被立案调查;在4月组织重考,并在重考中对考生给予适当补助,不参加重考的考生退回报名费。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广西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处理能力日益提高,采取的行动策略也趋于合理,让一些危机事件得以有效化解,同时也赢得了区内外民众和媒体的赞誉,但是广西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体系还在探索成长阶段,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也暴露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广西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危机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环境和社会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危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

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西一些地区政府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加强危机治理和突发事件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精神准备不充分,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等情况,从而导致危机治理机制和预警机制不健全,报告不及时,责任不明确,应急预案不足,应对措施不力,进而会使得该区域民众的危机意识薄弱,危机预防处理知识匮乏。2008年7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矿务局那读煤矿发生特别重大透水事故,造成3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89万元的重大责任事故。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矿没有落实探放水措施,违规开采防水煤柱,特别是在井下发现透水征兆后仍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盲目掘进导致采空区积水溃入矿井,引起作业人员伤亡。事故反映出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不到位等问题。主要体现在:采区设计、生产布局不合理;现场管理混乱;矿井水文地质不清;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事故单位和政府部门个别人员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态度不坚决、执行力不强,造成事故救援工作不力,后果极其严重。①

(二)没有形成高效的危机管理协调网络

2010年9月3日,广西绿城水务公司就向南宁市政府报告,因为南宁南湖隧道施工挖断了污水管,导致污水排入南湖造成南湖水质被污染。可是9月初到事发之后近半个月,南湖污染局面没有任何改观,政府有关部门既未公布污染程度监测结果,也未发布排污管道堵漏工作进展,更没有拿出治污时间表。直到9月14日,众多主流媒体和网站报道南湖出现大量死鱼后,市政府才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对南湖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市政环保部门声称他们其实是不管生活污水和市政管网的,环保部门只管监测和提出处理建议,而南湖由南湖公园管,排污管网又是绿城水务管的,如果施工出现问题,又应该是城乡建委管的。结果谁都说不是自己的责任,谁都不积极处理此事。危机管理是一个跨区域、跨时段的综合性系统管理工程,通常不是一个政府部门就能有效完成的,在很多情况下,危机的处理需要社会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南宁市虽然已经建立了应急联动中心,但是职能范围太小,仍没有在此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广西其他各市更是还没有危机管理统一指挥机构。全区都缺乏全面的社会多层次的危机管理协调网络,绝大部分危机管理机构都只是在危机发生之时才临时设立,结构松散,

①法制网—法制日报.国务院调查组组长痛批广西7.21百色矿难性质恶劣.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d11930510.html,/a/20080813/002016.htm,2008-08-13.

各部门相互推脱责任,缺乏专业性,行动缓慢,效率低下,并且在整合社会资源、综合协调各政府职能部门方面也力不从心,未形成相互协调、分工合作的格局。

(三)应对危机的物资储备不足,调配困难,基础设施缺乏

广西是自然灾害频繁且较严重的地区,在诸多灾害中,危害最严重的是旱灾和洪涝灾害,约占70%以上;其次是风暴潮灾、滑坡、冰雹、泥石流、山林火灾、地震等。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且强度大、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据统计,广西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6%。①广西是西部地区,虽然近年来一直在迅速发展,但总体经济实力仍较弱,对危机预防和管理的财政拨款、物资投入都显得不足,预防物资分配不合理,灾时调配不及时。由于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差,当发生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等危机事件时,当地政府往往表现出无能为力。例如广西全区目前只有南宁市有完备功能的避难场所,而且拥有几百万人口的南宁市也仅有南宁南湖广场这一处。

(四)公共危机信息沟通不畅

2010年7月11日下午,广西信发铝厂对靖西县新甲乡庞凌村凌晚屯矿区运输通道进行改道施工时与群众发生矛盾冲突,当晚,一些人到信发铝厂大门和抽水房及信发铝厂恒信铝业公司门前聚集,砸坏了部分设备。7月13日下午,又有一些人员组织上千村民游行,堵塞国道和县城交通,并向前来化解纠纷的工作干部和维护秩序的民警投掷石块,一名干部被砸中受伤。有关村民称,他们与该企业的矛盾已经由来已久,该企业随意非法征占土地,生产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还纠集人员与村民发生暴力冲突,他们此举是为了反映村民们的诉求,争取他们的合法权益。事件发生后,靖西县加强领导力量,组织公安干警到现场抓紧处置。百色市领导和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领导相继赶到现场,分别与纠纷双方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就有关问题进行协调,积极做好疏导工作,最终使事件基本平息,被堵塞的国道和县城交通恢复畅通。这次事件说明广西政府危机管理还没有十分畅通有效的沟通机制,沟通不畅,社会问题已经存在已久但是一直未能引起重视,民众的意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应,从而形成不正当的反应途径,就很容易引发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广西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d11930510.html,/cslm/fzgh/200801/t20080125_27603.htm,2011-03-20

大规模的群体性危机事件。信息沟通不畅还会导致危机的识别、确认、应对工作显得被动、仓促,容易耽误危机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从某种角度上也凸显了政府的处理工作不力,丧失了民众的信任,形象受损。

三、建立健全广西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途径

(一)增强政府危机管理意识

广西和其他地方政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公共危机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危害性,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危机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危机观,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切实做好公共危机防范工作。同时,地方政府应要加强危机管理的素质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危机应对能力: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危机教育,增强他们的危机防范和管理意识,提高危机管理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尤其是基层地方政府必须在全民中展开危机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防危演习,强化民众的危机意识,普及基本的危机应对知识,提高民众的防灾自救能力。意识指导行动,地方政府及民众有了强烈的全面的危机意识,才能在实际中有效地开展危机的预防和管理等工作。台湾公众有非常到位的防灾意识,这不单单是由于台湾省颁布了综合减灾的灾害防御法,更在于有法制指导下的防灾意识教育。如台北市防灾科学教育馆向市民及学生开放,里面现已开放的防灾科学文化教育课程及展览训练内容有各种灾害的影像播放厅、儿童专门防灾教室、综合性灾害通报指挥室、气象灾害展示区、地震体验区及紧急救护训练区、火灾体验室及烟雾模拟救难室、高层建筑室外逃生演练装置等,丰富的内容加上实地体验操作,让民众学习到预防灾害的知识和遇到灾害时的紧急避难方法,非常具有实用教育意义。

(二)建立高效多层次的危机管理协调网络

随着现代危机管理组织形式的日趋多元化与复杂化,政府必须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高度权威的危机管理核心指挥与协调机构,而地方政府也要构建与上下级沟通顺畅、横向部门间密切协作的多层次危机管理协调网络。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完备的危机管理应急计划以及预案对于有效减少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失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强化危机属地化管理,明确责任

地方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是各种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主体。因此,建立健全社会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体系,各级地方政府是关键所在。突发事件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实行属地管理,有利于及时、全面地掌握信息,迅速做出决策,有效统筹、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防止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和扩大。因此应坚持和强化危机属地管理,危机管理的权力应适当下放给地方政府,强化地方政府迅速就地处置的能力。地方政府要明确各级机构处理危机的责任和权限,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救灾危管工作实行量化考核,突出贡献的表扬鼓励,出现问题的要严厉问责,并要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以增强危机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2、建立常设性危机中枢指挥机构

地方政府应努力加快建设常设性危机管理中枢指挥机构,这个机构应该与不同区域和领域的部门、上下级危机管理机构、各级人民政府紧密联网,并具有很强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能力,拥有紧急时调配人员物力的权力。这有利于集中受理突发危机事件,准确分析和预测危机信息,迅速调出和执行相应危机预案,合理组织协调分工,调集人力物力进行处理。

3、完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案

危机管理预案是指导各部门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对危机迅速做出反应、有效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整合应急资源、减少损失的重要武器。各级地方政府应在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导下,结合当地宝贵经验,根据不同地方经济社会中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制订适合当地该级政府实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危机管理预案,要有危机各阶段的特点、预防、处理方法等详细内容,明确分工并且通过演练、模拟和应用,不断完善这些预案,并根据预案要求做好日常预防准备。例如,日本名古屋市的地理位置可能受到东海地震波及,当地政府为此制定了由灾害预防、应急对策、灾后重建等条款组成的《东海地震对策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桥梁、道路、海防的加固和维修,灾害信息的收集和发布,避难场所的设置和受灾公共设施重建时的优先顺序等。每一条对策都落实到具体的政府部门和机构,有明确的分工规定。

4、建立多组织参与的广泛的危机管理网络

为了强化政府管理危机的能力,政府有必要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组织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职能,发挥协同作用。国内民间组织的迅速发展,使得他们与政府合作共同管理社会事务的愿望增强,并在现实中通过合作、协商、确立共同目标等关系来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从先前政府绝对的发号施令的统治行为转变为一个互动过程。除了政府之外,市场组织、非营利组织都可以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发展与他们的危机管理伙伴关系,把危机管理的网络扩展到整个社会。此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也十分重要。这些不仅可以强化整个社会的危机应对能力,降低政府部门的工作难度,还有利于及时发现危机、响应危机。

(三)为危机管理提供充分的物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政府不仅要把危机管理预算纳入政府预算体系中,还要占据总预算足够的合理的比重,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也可以成立专门的资金筹集机构,负责向社会各界筹备资金,同时建立监督机构以保证基金的合法、合理以及有效的使用。其次,政府要重视防灾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灾害预警系统、应急避难场所、人防设施、应急供水供电设施、应急通信设施等,并要注意日常的保养和清理,保证这些设施能在灾时发挥作用。最后,政府要建立完善各种战略性资源的储备制度,平时按预案做好防灾物资的储备工作,以便在关键时期能有效地调动足够的资源,保证基本物资供应。

(四)建立良好的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和高效精准的信息系统

在危机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公共危机信息管理是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没有充分、及时、准确的信息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没有危机信息管理就没有危机决策、危机执行。及时收集、传递和共享信息,能够缓解危机的发展速度,降低危机的损害,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灾难和危机,信息沟通和交换可以保证政府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决策,协调反危机的行动。因此,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信息系统也可在危机的早期预警方面发挥作用。

1、拓展信息传播渠道

地方政府应加大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投入,积极采用新信息技术,拓展信息传

播的渠道,增强信息的收集与发布能力,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

2、进一步做好危机数据记录、统计、归档、监督工作

地方政府科学设置危机信息的项目和内容,并根据危机管理工作实际需要,认真组织人员做好日常和灾时的各项数据记录、统计工作,定期归档保存,并加强信息管理工作的监督及考核工作。

3、加快危机信息分析系统建设

积极引进相关设备和人才,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分析等先进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制作报表和统计图,从中总结危机处理的经验教训,寻找危机发生的根源,预测新的危机情况,并给下一步工作计划提供参考。

4、塑造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形象

首先政府要定期向社会发布危机信息,积极引导舆论,让民众远离谣言,克服恐惧心理,减少不安定因素,形成政府与民众的良好沟通和良性互动,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提高政府在公众中的凝聚力和美誉度;其次,要通过有力的理性的危机应对措施向民众表明政府处理好危机的信心,也有利于民众对政府工作的配合,有利于政府实施危机管理工作;最后,当今“公共治理”时代的来临,要求政府的观念要跟上形势,适时转变,在公共治理理念下加强与民众和媒体的沟通,与公共机构的合作也要具体和透明化,有利于传达政府务实、负责的施政态度和理念,提高政府威信。

综上所述,广西及其他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地方政府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设应对危机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危机管理意识,转变观念和职能,优化行政体系,完善信息沟通网络,提高危机的预警和处置能力,才能在危机面前临危不乱,有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张诚.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9.03(下):39-40.

[2]叶佳.危机意识和防灾教育不可或缺[N].检察日报,2008-06-30.

[3]平川.危机管理:政府?企业?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5.

[4]郑方,寇晓适.地方政府公共危机中的信息管理[J].内江科技,2010.5:137-138.

[5]薛澜.公共危机管理.见: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编.名家谈管理[C].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社,2005:125-129.

[6]温春玲,杜卫星.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管理[J].新闻爱好者,2009.1(上半月).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现就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会计工作紧紧围绕服务经济财政工作大局,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会计准则、内控规范、会计信息化等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并得到持续平稳有效实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注册会计师行业蓬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但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迫切要求继续深化会计改革,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工作。 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价值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财政部门顺时应势,大力发展管理会计。 因此,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加强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是财政部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的重要方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突出实务导向,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科学谋划管理会计发展战略,合理构建政府、社会、单位协同机制,以管理会计人才建设为依托,统筹推进管理会计各项建设,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既系统总结自主创新和有益实践,又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 --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紧紧抓住管理会计人才匮乏这一关键问题,通过改进和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带动管理会计发展。同时,整体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坚持创新机制,协调发展。注重管理会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重视财政部门在管理会计改革中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发挥有关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改革中的行业支持作用,突出各单位在管理会计改革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单位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等因素,从实际出发,推动管理会计工作有序开展。 (三)主要目标。 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显著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显著繁荣,使我

管理会计规范建设

管理会计标准建设 核心提示:具体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建设三个“关键词” 将成为标准建设发挥保障作用的重要抓手。 我国管理会计标准建设已提上日程。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 要加强管理会计标准建设,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 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 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为单位提供有力的抓手,确保管理会计 工具方法在单位中的应用效果,达到提升单位价值创造力的目 标。 在管理会计“4+1”体系中,标准建设是保障。而具体指引、应 用指引和案例库建设三个“关键词”将成为标准建设发挥保障 作用的重要抓手。 具体指引与应用指引“互补” 在管理会计标准建设中,除了案例库的补充作用,具体指引与 应用指引相辅相成,有一定的“互补”关系。 根据财政部对指导意见的解读,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是将管理会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新思维

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新思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6-12-12 14:19:35 来源:中国网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企业管理体系的日臻完善,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日益深入。单一的、零散化的应用已经日益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企业需要在体系化的思维下,搭建适应企业运营特点和管理需求的管理会计体系,对管理会计进行体系化的应用。 那么,管理会计体系涵盖哪些内容如何规划和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应关注哪些问题元年管理会计研究院基于长期对企业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认为,管理会计体系应涵盖内核和外延两个层级的八大内容,构建管理会计体系要抓好两个基本点,即以财务共享中心为标志的底层基石建设,和以管理会计体系规划为标志的顶层设计。 元年高级副总裁郝宇晓先生在“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和深度应用——暨元年管理会计业务战略发布会”上分享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新思维 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成 现代企业管理,可分为量化管理和定性管理两大部分。就本质而言,管理会计就是企业管理中量化管理的部分。它汇集了会计学、数理统计和经济数学、逻辑学、行为科学、IT等学科的技术方法,通过收集企业各方面信息,从中分析提炼出有利于经营决策的有用信息,总结经验指出不足,提升效率从而保证达成企业战略目标。 关于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成,国内的研究大多比较零散,说法也不够系统。2016年,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其中提出了管理会计应用领域“7+1”的阐释。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

理和管理会计报告。基于应用领域与管理会计体系内容在根本上的一致性,我们认为,这八大方面可以看作是当前关于管理会计体系构成的比较权威和全面的阐释。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这八大方面分为内核和外延两个层面来进行阐释。其中,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是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构成了管理会计体系的内核,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战略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是对管理会计价值的拓展性的应用领域,构成了管理会计的外延性内容。 之所以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确定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内核,是基于管理会计的核心活动做出的判断。 管理会计体系的核心活动可以用8个字来阐述,即规划、控制、决策和评价。 规划,即预计、推测企业未来销售、利润、成本、资金等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动趋势和水平。在这一方面,显然,以“算赢未来”为要义的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发挥规划职能的核心工具。 控制,即对企业运营过程进行跟踪,了解掌握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经营活动按预定的计划有效地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评价。因此,在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上,全面预算管理仍发挥重要作用。 决策,即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比较,确定是否要采取某种行动或在几种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方案。管理会计主要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而这些信息要想真正发挥决策支持作用,就需要根据决策的主题进行整合与处理,最终形成各种管理会计报告,如战略损益表、业务结构资产负债表、单品效益表、人工成本表等等。

政府危机管理及其对策

试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面对危机时,一套完备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将是降低危机损害的关键所在。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在面临一系列危机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当前,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我国政府在职能定位、组织保障、社会参与以及信息沟通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因此,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很有必要。本文探讨了了问题所在,并从对策方面给予一些建议。 一、政府危机管理概论 所谓政府危机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组织对没有预料到的、且对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形成重大威胁的事件的管理。这些危机事件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突发公共事件。根据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过程、性质和机理,可将其划分为四大类: 一是自然灾害,主要是指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以及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二是事故灾难,主要是指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城市生命线事故、核辐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三是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四是社会安全事件,主要是指重大刑事案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以上这些危机事件一般都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社会进入了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是社会进行破旧立新、分化整合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的多发时期。尤其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得公共危机的速度、规模、频率、影响程度急剧升级和扩大。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山东齐鲁漆业有限公司文件————————————————————★———————————————————— 应急救援分级指挥职责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照事故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应急响应的不同,将突发事故分为三个等级:一般事故、一级事故、二级事故,按照不同的等级,成立相应的分级指挥系统,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指挥地点:事故发生所在部门、车间 指挥:车间主任全权负责进行指挥调度、车间副主任协助,主要职责如下: 1、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程序,积极组织本车间抢救力量开展抢救工作; 2、抢救时要合理安排人员配置,确保事态在可控状态下进行; 3、事故信息的上传下达; 4、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2)一级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总指挥部地点:设在生产调度室 总指挥:生产部长全权负责、安全部长协助,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实施事故紧急救援预案; 2、负责现场的人员配备、物资供应、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的岗位部署; 4、事故信息的上传下达; 5、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成员:各车间主任,负责落实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指令,具体如下: 1、积极实施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 2、积极提供本车间可利用的救援物资; 3、积极组织本车间抢救力量展开救援工作; 4、抢救时要合理安排人员配置,避免人员伤亡、事态进一步蔓延。

维修、电工:为现场突击力量,要确保救援工作有效展开。 1、负责保障救护所需设备的及时到位; 2、负责切断尚有危险隐患区域的电气设施; 3、救援工作结束后,及时抢修损坏,尽快使之恢复使用; 各车间救援小组:由车间主任根据指挥部意见,抽调各自车间的骨干力量,积极执行车间主任发布的救援指令; 医疗组:负责现场伤员的转移及紧急救治工作。 (3)二级重大事故处理人员职责: 总指挥:董事长全权负责、总经理协助指挥,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6、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 7、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统计; 9、确定事故现场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山东齐鲁漆业有限公司 2012.12.01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公共危机预警管理能力是地方政府有效预防和应对危机的前提和基础。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构建与完善主要从增强行者人员的危机意识,完善预警系统,制定科学标准的应急管理预案等方面着手。 标签: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一、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危机信息不予重视,对危机预报反应迟钝。 对于从基层传递来的各种危机信息,可能会出现领导层或危机管理小组不予重视的情况,被认为无关紧要而置之不理,等到危机爆发,才悔之晚矣。如2015年10月青岛的“天价虾”事件。究其原因,与地方政府对于相关的信息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存在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以及他们过于官僚主义,工作不够主动有很大关系。 (二)危机信息传递不畅,接收者判断不及时 有些地方危机管理机构层次过多,使得危机信息传递的环节过多,造成信息失真与信息延误。有些由于未能建立制度化的危机信息沟通渠道,缺乏明确的信息传递路径指示,导致危机信息传递效率低下。此外,在许多情况下,危机预报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危机评估效率的高低。面对众多的信息,接收者无法确认哪些是真实的信息,哪些是虚假信息,哪些是关键信息,哪些是一般信息,因此在对潜在的危机作出判断的时候,往往表现得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要等到危机诱因非常明显的时候,才对潜在的危机予以确认,发出危机预报。而此时,往往已经到了燃眉之急的时候,不利于危机预控工作的开展。 (三)危机预警的预案针对性、操作性不强。 一些地区及其政府部门、企业虽然制定了危机应急预案,但由于研究不够、论证不充分,大多数应急预案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所以导致其存在预见性差、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此外,对预案的分级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准确,分级响应和危机指挥规定不具体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到位等问题。 二、构建与完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面对层出不穷、类型各异的危机事件时,科学的公共管理危机预警机制是预防和降低危机损害的关键所在。地方政府应积极构建和完善预见性和操作性“双强”的危机预警机制。 (一)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提高个人的预警信号接收能力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分析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在通讯技术等科学技术方面取得重大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是管理制度及思维方式与新的生活方式间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具体到中国,中国正处在社会发展变革时期,同时又是经济腾飞发展时期,就社会转型期而言,其易于产生多种公共危机事件,中国目前处于矛盾相对集中和明显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公共危机不仅具备较大的发生频率,也涵盖了多种危机的类别,并会产生附加的连锁反应。而新媒体作为一个高速发展,具有快速性以及及时性特点的传播媒介,对中国公共危机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给中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公共管理水平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提供了催化剂。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各级政府应如何应对公共危机?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巨大变化?如何借助新媒体的特性更好的进行公共危机管理?这些都是政府和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更好的分析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管理,结合地方政府的实际案例,为上述问题寻找对策建议。同时,通过一系列研究分析,丰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理论体系,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并为政府在实践中更好的处理新媒体时代下的危机管理提供帮助。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及问卷调查法。 通过分析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文献,学习前人研究的成果,发现其研究的不足。在文献资料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两个具体的真实案例,更为直观充分的对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具体而言,本文论述了以下内容: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论述了公共危机管理及新媒体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并对新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影响做了简要说明;最后分析了三个相关研究理论。 第三章结合近些年山东省发生的两起重要公共危机处理案例进行分析。第四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地方政府对新媒体下的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则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第六章阐述了政府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实现路径。 第七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 一、发展简述 ?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 ? 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 ?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 ?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 ?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 三、发展详述: 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的层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005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共计106件。 2005年7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 到2005年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构建而成,这是第二个里程碑。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总体预案》的出台使得政府公共事件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2006年3月,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一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一、管理会计内涵和边界 (一)管理会计的内涵或者说实质是管理会计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论题。 当前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本质属性的研究主要有两大观点。(1)广义管理会计观。该观点以美国全国会计师联合会(NAA)对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为代表。NAA下设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于1981年发布的管理会计公告说:“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关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为诸如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编制财务报告。”该观点将管理会计视为囊括一切的大会计体系,财务会计等只是作为一个分支系统嵌套其中。(2)狭义管理会计观。该观点以1988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对管理会计所下定义为代表:“管理会计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财务的和经营的)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编报、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该定义与上一定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一,明确了管理会计信息的来源是广泛的,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而且包括经营信息,从而为管理会计理论与技术方法的创新拓展了空间。其二,明确了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不包括企业外部的相关组织和人员。这就将财务会计作为一个系统独立于管理会计之外,从而有利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当前,狭义管理会计观被各国学术界与实务界广为接受,是对管理会计本质看法的主流。 据此,管理会计实质就是旨在提升企业价值的价值管理,包括价值目标的确认、价值信息的提供、价值管理与控制、价值评价和分析等。企业价值有两个层次:一是企业整体价值,即企业未来收益的资本化。这一层次的企业价值是一个长期、动态的概念。二是指企业的价值活动。企业的每一项作业都产生一定的价值,扣除各种成本后,各项作业最终累计为企业价值的增值。这一层次的价值增值都是整体价值链上的节点,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概念。企业整体的价值增值是通过企业的价值增值活动实现的。企业追求价值,必须借助于一个有效的价值测量、控制和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就是管理会计。近年来,围绕管理会计的新方法和理论层出不穷,出现了诸如经济增加值(EV A)、平衡记分卡、作业成本法等新方法和理论。但都是与价值管理和分析有关的,都是围绕着如何为优化企业价值链服务和使价值增值提供信息展开的。 总之,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和技术,对财务会计和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确认、计量、整理、对比和分析,为组织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对其整个组织及各个责任单位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考核,为管理当局对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做出最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二)管理会计的边界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考察。 从横向边界看。(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资本市场的发展导致现代财务会计的发展与建立,但会计准则制度化限制了会计信息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功能,由此,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分离出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延伸,提供有关企业未来的计划、预测的信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管理会计是能动的、积极的,目标只有一个,用最低的代价取得最大的价值提升。财务会计处理的是企业价值的历史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企业未来价值的提升。(2)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基于资本市场和金融体制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主要针对上市公司的投资、筹资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基于资本市场计量公司价值和资本成本等资本要素的需要,当然,它离不开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均为企业价值运动。所不同的是,财务管理是对价值

如何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基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如何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基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二、管理会计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 (1)管理会计的环境分析。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石,直接决定着内控体系的整体形式,影响着内控系统的其他要素是其他内部控制因素的根基。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的内部会计活动,对企业的控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是以会计环境为基础的,只有内部控制与会计环境相适应、相协调,才有助于内部控制日标的实现。管理会计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因此,就应该培养员工接受控制制度,并建立奖惩机制、绩效评价机制。此外,通过责任会计规范企业各部门、各层级的责任范围,提高经营效益。(2)管理会计的风险评估分析。风险评估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前提是建立不同层次但具有内部一致性的目标,这与管理会计体系结构相符。针对管理会计,我们应建立全面预算体系。预算是计划工作的成果,它既是决策的具体化,有事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预算是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增加企业价值的一种方法,是各级各部门工作的奋斗目标、协调工具、控制标准、考核依据,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此外,采用责任会计体系,对企业面临的各项风险进行分析,划分出的各责任中心,各责任重心对各自的风险进行评估及防范,将企业的风险以受托责任方式细化分解,而每类责任中心的风险具有相似性,这也就减轻了评估的复杂性。(3)管理会计的控制活动要素分析。评估风险只是整个内部控制程序的一

部分,管理层必须确定处理风险所需的行动,并付诸执行。控制活动包括多种政策和程序,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有关指示得以执行,处理风险以实现企业目标所需的行动得以实施。采用责任会计方法,以流程和责任小组划分责任中心,可以使企业的责任细化,明确财产安全责任,结合在控制活动的约束使财产管理人履行其职责,使各项工作有所执行。(4)管理会计的信息与沟通要素分析。为了控制风险,有必要设立一个晚上的沟通程序,以获取必要的信息,并向需要信息的所有人员提供。在企业管理运行中,对于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应及时有效的沟通,以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因此,在管理会计系统中,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上级信息能清楚传达,并使下级有传达信息的途径。(5)管理会计的监督要素分析。内控系统须被监督,这是内控体系的保障。监督是不断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表现进行评估的过程,可以通过持续的监察活动或单独的评估来实现。内部控制如有缺陷,应向上级报告。监察可以确保内部控制保持有效的运作。管理会计系统应建立监察机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督,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小结 管理会计是把财务会计的单纯核算与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我国近年来大力的实施内部控制,然而,内控的实施效果并不好,好多企

公共危机管理论述题题目及答案

论述题 1.200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出我国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试述其具体含义。 P41 ①关于统一领导,是指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分级负责,依法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统一由党委领导,这是由我国目前的政治架构决定的,也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需要。很多公共危机具有起因复杂、应对牵涉部门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其应对需要广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统一由国务院来领导能够很好地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统一领导,便于快速高效地决策和调动资源,减少管理环节,减少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②关于综合协调,是指政府成立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协调不同部门共同应对公共危机。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综合性和联动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多个部门在信息、技术、物资以及救援队伍等方面的相互合作。 ③关于分类管理,是指根据公共危机的不同性质和专业应对要求进行专业处置,以达到科学应对和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效率。我国目前一般把公共危机根据性质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应根据不同类别和不同的专业知识要求,建立起相应的专业应急机构,救援体系和队伍,并主要由它们承担不同类别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④关于分级负责,是指对不同层级的公共危机,各级政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其自身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分级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在我国目前的公共危机管理中,按照公共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当公共危机管理涉及两个及以上行政区域的,就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⑤属地管理为主,是指在我国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强调条块结合和“条”要配合“块”,由产生公共危机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发挥二者的优势。垂直机构的地方部门应该听从地方政府的统一指挥,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五.

信息化为支撑提升管理效率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 列解读之五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越来越重视通过信息化推动和加强本单位管理会计等各项工作。《指导意见》顺时应势,提出加快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 一、信息化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信息时代,单位要有效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必然要打造利器,这个“器”就是信息技术。信息化是支持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 要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帮助单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基业长青,一方面需要信息具有很强的及时性,甚至要求做到实时性,使决策者能够随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状况,另一方面需要信息具有集中度,能够有效整合和科学分析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这就必然需要通过信息化才能有效实现。 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放和共享,单位与外部环境之间、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广泛和快捷,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之间融合加快,为单位运用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也意味着管理会计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和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并予以整合分析,这一过程不借助信息化很难实现。因此,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保障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更加高效、顺畅地运行和开展,有效支撑管理会计应用的时代要求。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历史和现状

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新思维范本

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的新思维

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新思维 小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2-12 14:19:35 来源:中国网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企业管理体系的日臻完善,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日益深入。单一的、零散化的应用已经日益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企业需要在体系化的思维下,搭建适应企业运营特点和管理需求的管理会计体系,对管理会计进行体系化的应用。 那么,管理会计体系涵盖哪些内容?如何规划和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应关注哪些问题?元年

管理会计研究院基于长期对企业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认为,管理会计体系应涵盖内核和外延两个层级的八大内容,构建管理会计体系要抓好两个基本点,即以财务共享中心为标志的底层基石建设,和以管理会计体系规划为标志的顶层设计。 元年高级副总裁郝宇晓先生在“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和深度应用——暨元年管理会计业务战略发布会”上分享管理会计体系构 建的新思维 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成 现代企业管理,可分为量化管理和定性管理两大部分。就本质而言,管理会计就是企业管理中量化管理的部分。它汇集了会计学、数理统计和经济数学、逻辑学、行为科学、IT等学科的技术方法,经过收集企业各方面信息,从中分析提炼出有利于经营

决策的有用信息,总结经验指出不足,提升效率从而保证达成企业战略目标。 关于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成,国内的研究大多比较零散,说法也不够系统。,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其中提出了管理会计应用领域“7+1”的阐释。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基于应用领域与管理会计体系内容在根本上的一致性,我们认为,这八大方面能够看作是当前关于管理会计体系构成的比较权威和全面的阐释。 具体而言,我们能够将这八大方面分为内核和外延两个层面来进行阐释。其中,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是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构成了管理会计体系的内核,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战略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是对管理会计价值的拓展性的应用领域,构成了管理会计的外延性内容。 之因此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确定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内核,是基于管理会计的核心活动做出的判断。 管理会计体系的核心活动能够用8个字来阐述,即规划、控制、决策和评价。 规划,即预计、推测企业未来销售、利润、成本、资金等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动趋势和水平。在这一方面,显然,以“算赢未

从SARS看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

从SARS看我国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 . 2005-1-18 姜晓萍范逢春 所谓危机管理,是指组织为了避免或减轻因危机情境带来的损害,所从事的一种长期性的规划、不断从中学习并适应的动态管理过程,简言之就是组织为了应付危机情境所采取的一种管理策略及措施。危机管理的产生,使得人们对“危机”的含义有了全新的诠释:危表示危险,灾难;机,意味契机、转机。危机管理的功能,就在于预警危险、把握契机、促使转机,以达到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目的。“危机研究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社会悲剧的发生”。SARS的爆发是对我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一场严峻考验,它一方面验证了我国政府在危机面前快速反应,敢于负责的领导魄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经验的不足和危机管理技术的落后。及时总结地方政府在应对SARS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对于警示我们必须重视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便提升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SARS看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特点 (一)以民为本,公众利益优先的决策理念。 1 从工作方针上看,我国各地地方政府在SARS应急处理中始终将人民的健康和安危置于压倒一切的高度,贯彻“生命第一”的方针。如四川省在《四川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中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即明确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目的。 2 从采取的措施上看,我国地方政府在处理SARS危机中实施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其目的都是为了切断疾病的传播源,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各地方政府皆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全力保障防治非典所需资金,并且做到专款

专用。尤其是对城市生活困难的居民、返乡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皆采用免费或补贴的形式提供预防药品、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等。即使是对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人采取的强制措施,也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提供热情周到的医疗服务、社区服务。 3 从应对的结果来看,各地政府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从2003年4月份SARS大规模爆发,到6月下旬我国北京地区“双解除”,很快就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各地政府在危机舒缓阶段随之采取的一面抓疫情防治,一面抓经济建设的举措,使SARS对公共利益的冲击降到了最低,由此使公众对地方政府的满意度增强,提升了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据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周晓虹教授与南京市舆情调查分析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五大城市2046户居民的问卷调查显示:88 5%的被访者对当地政府所采取的SARS防治措施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76 5%的被访者对政府的信心提高了。 (二)总体部署、分级负责的危机中枢指挥系统。 从危机管理的组织行为分析看,在应对SARS的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均成立了预防与控制非典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地方政府还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协同政府其他部门作好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组建应急处置工作队负责本地区重大疫情的现场处置,并对下级政府的疫情处置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和领导疫情监测等。在省之下,各市(州)、县(市、区)、乡(镇)、村(社)等也成立了相应的分级指挥系统,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为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提供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三)分级控制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防控机制。 1 分级控制原则。各地方政府根据非典流行特征及疫情变化,分级实施紧急控制措施,取得了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了各项体制机制,强化落实了各种制度措施,现应急管理机构基本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完备、应急队伍建设初具规模、应急物资装备逐步改善。 二、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是应急管理体制不尽完善。虽然区级层面成立了区政府应急办,但各镇街和区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没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专职从事应急管理工作,农林、卫生、安监等部门承担着全区重要的应急任务,普遍反映部门内部没有设立相应的应急管理科室,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人手严重不够。 二是应急救援装备尚待改善。我区现有高层建筑531幢,其中50米以上的337幢;地下建筑158个,拥有重庆面积最大、人流量最大的杨家坪地下商场;易燃易爆生产储存销售单位75个,有西南地区最大的战备储油站;有化工仓库及生产企业9家,加油加气站57家,应急任务十分艰巨。但目前用于专业救援的特勤器材更是严重缺乏,远不能满足处置大型灾害事故的需要,处置急、难、险、重救援任务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三是应急管理资金投入不够。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

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目前,由于应急保障投入不足,将直接面临应急装备、物资短缺,应急队伍建设难以到位,应急培训和演练无法开展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三、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根据《“十一五”期间重庆市__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结合20__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和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1.由于农林、安监、卫生、公安分别承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类突发事件综合应急协调处置的职能,建议在上述四个区级部门中挂牌成立专项应急指挥分中心(科级),各增加人员编制2名,专职从事本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协调处置工作。 2.在各镇街完成应急管理办公室挂牌工作,并内设1名专职工作者,直接负责镇街突发事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 3.在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分别设立1名兼职应急管理信息员,全面形成区、部门、镇街、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多级应急管理模式。 (二)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资金保障

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新思维

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新 思维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新思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6-12-12 14:19:35 来源:中国网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企业管理体系的日臻完善,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日益深入。单一的、零散化的应用已经日益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企业需要在体系化的思维下,搭建适应企业运营特点和管理需求的管理会计体系,对管理会计进行体系化的应用。 那么,管理会计体系涵盖哪些内容如何规划和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应关注哪些问题元年管理会计研究院基于长期对企业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认为,管理会计体系应涵盖内核和外延两个层级的八大内容,构建管理会计体系要抓好两个基本点,即以财务共享中心为标志的底层基石建设,和以管理会计体系规划为标志的顶层设计。 元年高级副总裁郝宇晓先生在“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和深度应用——暨元年管理会计业务战略发布会”上分享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新思维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成 现代企业管理,可分为量化管理和定性管理两大部分。就本质而言,管理会计就是企业管理中量化管理的部分。它汇集了会计学、数理统计和经济数学、逻辑学、行为科学、IT等学科的技术方法,通过收集企业各方面信息,从中分析提炼出有利于经营决策的有用信息,总结经验指出不足,提升效率从而保证达成企业战略目标。

关于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成,国内的研究大多比较零散,说法也不够系统。2016年,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其中提出了管理会计应用领域“7+1”的阐释。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基于应用领域与管理会计体系内容在根本上的一致性,我们认为,这八大方面可以看作是当前关于管理会计体系构成的比较权威和全面的阐释。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这八大方面分为内核和外延两个层面来进行阐释。其中,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是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构成了管理会计体系的内核,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战略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是对管理会计价值的拓展性的应用领域,构成了管理会计的外延性内容。 之所以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确定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内核,是基于管理会计的核心活动做出的判断。 管理会计体系的核心活动可以用8个字来阐述,即规划、控制、决策和评价。 规划,即预计、推测企业未来销售、利润、成本、资金等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动趋势和水平。在这一方面,显然,以“算赢未来”为要义的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发挥规划职能的核心工具。 控制,即对企业运营过程进行跟踪,了解掌握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经营活动按预定的计划有效地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评价。因此,在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上,全面预算管理仍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