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游戏论

学前游戏论

学前游戏论
学前游戏论

角色扮演:是一个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游戏性体验:是儿童为主体,在游戏中产生的对活动的主观感受和内部心理体验,它影响儿童对游戏的态度和评价。

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形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工具性游戏:是指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的游戏,也称教学游戏,其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形式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的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是一种儿童利用各种建筑、结构材料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

表演游戏: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

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循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专门化玩具:模拟实物、结构精美逼真,功能的确定性强,由工厂制造出来的玩具。

非专门化玩具: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或天然材料制造的,无固定用途、玩法确定性不强的玩具。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即各种教育性活动的综合。

教学的游戏化: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看轻结果,重视过程。

游戏常规: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

游戏成熟说:代表人物是拜敦代克,是一种根据心理动力理论建构起来的,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一种动机。

学前游戏总体发展的趋势:1、游戏内容的发展。2、游戏形式的发展:动作的渐次连贯——游戏语言的发展——持续时间的推延——规则的明朗化——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与其他活动相比,游戏的特性是:1、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2、游戏中儿童注意的是活动的手段而不是目的。3、游戏区别于探究行为。4、游戏区别于工具性行为。5、游戏不受外部强加的规则的束缚。6、游戏要求每一个参加者主动积极地参加活动。

我国对学前游戏特征的认识:1、游戏是儿童主动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的生活。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4、游戏伴随愉悦的情绪。

儿童游戏和成人游戏的区别:1、地位不同。2.、主体的情况不同。3、内容不同。

鲁宾认为使游戏发生的背景的特征:1、游戏者熟悉的环境。2、儿童能够自由选择。3、成人的干预减少到最低限度。4、舒适、安全、友好的心理氛围。5、身心放松、机能状态良好。

影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1、玩具材料。2、游戏场地。3、游戏时间。

使游戏成为儿童主动自愿的自主性活动的外部条件的特征:1、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2、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3、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4、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惩罚。

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游戏是怎样发展的:1、学前游戏的最初发展——感觉运动性水平。2、学前游戏的典型发展——象征性水平。3、学前儿童末期的游戏新发展——规则性游戏。

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的发展分四个阶段:独自游戏阶段、平行游戏阶段、联合游戏阶段、合作游戏阶段。

学前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1、内容的发展:婴儿期表现为简单的动作的重复和练习,3岁后表现出较明显的主题。2、形式的发展:动作的渐次连贯、语言的发展、持续时间的推延、规则的明朗化、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游戏形式是如何发展的:动作的渐次连贯;语言由最初的有意识的“咿呀“重复发展到简单的只言片语,最后发展到准确连贯的语言表达;持续时间的推延;规则渐趋明朗化,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游戏能满足儿童的哪些需要:1、满足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2、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3、满足儿童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4、满足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

游戏在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2、游戏促进语言的发展。3、游戏促进想象力的发展。4、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5、游戏提供智力活动的轻松愉悦的氛围。

游戏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2、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3、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美感。4、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2、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3、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4、游戏有助于儿

如何理解游戏能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1、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2、游戏活动发展了儿童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3、在户外进行游戏可以使儿童接触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益于儿童身体的健康。4、游戏给儿童带来愉快和满足,以及轻松、愉悦的心情,又保证了儿童身体的健康。

影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包括:玩具、游戏场地、游戏时间。

亲子早期关系对学前儿童游戏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1、母与子的相互作用活动中,孕育着以后社会性游戏的雏形。2、母子间的社会性关系不仅影响游戏中社会性因素的发展,还制约儿童与物之间的非社会性关系的建立。3、母亲对儿童游戏的影响还表现在她为孩子探索和游戏提供了安全感和强化的作用。4、对儿童的游戏尤其是儿童早期的游戏,母亲充当着三种重要角色,即导演、参与者和观察者。

幼儿园游戏实施的教育性原则:1、在游戏目的确定上,应体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目标一致。2、在游戏活动内容选择上,教师要保证游戏内容的健康,积极向上,至少在体、智、德、美某一方面能促进幼儿发展具有合目的的教育性。3、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游戏场景的设置和布置,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4、在对游戏进行评价时遵循教育性原则,要以正面鼓励、表扬、肯定为主,批评、否定为辅。5、在从游戏目标的确立到内容的选择,再到组织过程和最后的评价,这一系列的全过程都应渗透着教育性原则。

幼儿园游戏实施的主体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1、组织实施游戏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选择适合内容,难度适中。2、组织幼儿园游戏时贯彻主体性原则,确保游戏的安全性。3、贯彻主体性原则应保证游戏的趣味性。4、贯彻主体性原则应充分尊重幼儿的积极主动性。5、要贯彻幼儿园游戏实施的主体性原则,应保证游戏的活动性、创造性、发展性。

贯彻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教育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游戏目的的确定上,应体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目标相一致。2、在游戏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保证游戏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至少在体、智、德、美某一方面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合目的教育性。3、在游戏组织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注意整个游戏场景的设计和布置,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4、在对游戏进行评价时遵循教育性原则,就是要以正面鼓励、表扬、肯定为主,批评、否定为辅。5、从游戏目标的确立到内容的选择,再到组织过程和最后的评价,这一系列的全过程中无一不应渗透着教育性原则。

学前儿童游戏实施的基本任务(环节):1.、要为儿童创设开展游戏的良好环境和条件。2、做好学前游戏实施的组织工作。

3、学前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4、做好对学前游戏的评价。

简述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的评价内容:1、指导游戏的过程。2、教师自身与幼儿的相互作用。3、教师指导的对象与范围。4、探索和运用多样化的指导游戏的方法。5、激励式指导方式或类型。

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的评价内容:1、指导以观察为依据。2、确定知道的方式方法。3、确定指导的时机。4、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5、把握好互动的节奏。

教师对学前儿童游戏进行现场指导的功能:1、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功能。2、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功能。3、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功能。

玩具和游戏材料的选择和提供应符合的标准:1、具有教育性。2、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3、符合艺术要求。4、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5、经济适用。6、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儿童游戏的常规包括的内容:1、爱护玩具,不能随便毁坏玩具。2、玩具共享,不能独占或抢夺。3、学会整理玩具,不随处

乱放或乱扔。4、友好合作和共处,不干扰或捣乱他人。

教师在制定游戏计划时应考虑的问题:1、如何确定游戏的目标并使之具体化。2、依游戏目标设置环境,有计划的投放材料,同时考虑相应的指导方式。3、注意自选游戏和其他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的联系,加强与家庭教育的配合。4、对计划和目标的实施情况作出反馈。

如何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并使之具体化:1、需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2、需结合对各类游戏的教育功能特点的分析,确定侧重点不同的游戏目标。3、游戏的教育目标要有实际针对性。4、计划和目标应体现出渐进发展性。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现场指导的方法有:1、以自身为媒介。2、以材料为媒介。3、以儿童伙伴为媒介。

儿童游戏成功或具有较高教育作用的一般表现或标准:1、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做游戏,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2、儿童做游戏很认真,能克服困难,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独立性。3、会正确创造性的使用玩具并爱护玩具。4、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

如何创设安全有效的游戏场地:A、创设游戏场地的基本要求:1、促进儿童的发展。2、培养儿童的自信心。3、保证儿童安全。B、游戏场地的分类创设,分为室内和室外游戏场地的创设。

创设学前游戏的环境和条件包括:1、创设安全有效的游戏场地。2、选择和提供适宜的玩具和游戏场地。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儿童感到温和、安全、愉快。4、增进儿童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

教师在学前儿童游戏过程中应如何开展现场指导:1、指导以观察为依据。2、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3、确定知道的时机。

4、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

5、把握好互动的节奏。

如何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和条件的准备: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现实生活的印象,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

2、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备和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造物质条件。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深入开展。

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1、为儿童带来极大快乐,对其积极的情绪,主动性、独立性的培养有重要作用。2、在角色游戏中,儿童的独特想象活动为儿童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3、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和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反映,有力的推动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促进了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4、在角色游戏中,言语作为交际的工具和游戏进行的必要组成部分也得到发展。

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1、角色的扮演即以人代人。2、对物品的假设即以物代物。3、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象。4、内部规则。

教师如何进行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的现场指导:1、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2、教会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4、教师可直接参与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如何开展和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2、为幼儿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时间和场地。3、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水平,帮助幼儿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培养儿童正确的对待结构材料和建构成果。5.、在结构游戏中,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培养建构活动的目的性和坚持性。

结构游戏的教育价值:1、结构游戏的过程就是幼儿动手动脑,创造性的、自由的再现物质形象的过程。2、结构游戏是一种艺术造型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表现、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3、结构游戏培养幼儿的目的性、坚持性和互相合作的良好品德。

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内容/组织工作应做到:1.、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

4、在开展游戏中,教师应注意园所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联系。

3、学前游戏的教育实施计划的制定。

2、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

在我国家庭内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是:1、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于学习”的传统观念。

2、家长应当民主的、平等的对待子女。

3、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与独立性。

4、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鼓励与支持儿童的独立游戏和与伙伴的交往与游戏,培养儿童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儿童和伙伴交往与游戏的兴趣和能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儿童基本需要的结构):儿童的基本需要分为三个层次九个方面。1、第一层次是维持生命、安全和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包括基本生存需要、身体活动需要、安全需要。2、第二层次是认知水平的需要,包括理解环境的需要、影响环境的需要、最佳觉醒水平的需要。3、第三层次是社会性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包括社会性交往、自我实现、尊敬的需要。

简述认知发展学派(皮亚杰)关于游戏的基本理论观点: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也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即用认知发展理论的术语来说,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另外,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类型不同。

启示: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开拓了以儿童认知发展的角色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对学前教育领域也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弗洛伊德游戏理论的两个主要观点: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伊特”、“自我”、“超我”。伊特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冲动所组成的,它们不懂得什么逻辑、道德,而只受“唯乐原则”支配,盲目的追求满足。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的部分,它代表着“我们意识的要求”,使人离开了动物界。“自我”是现实化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家训下,从“伊特”分离出来的一部分。2、弗洛伊德认为统治儿童期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做大人所做的事。

简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关于儿童游戏的基本观点:1、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3、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强调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简述觉醒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1、游戏的觉醒理论,把思维的触角伸到游戏的生理机制这样一个更为微观的领域,使对于游戏过程的描述更为精确和严谨。2、游戏的觉醒理论,指出了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启示我们应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合理组织。3、游戏的觉醒理论,对于做好新生入园的适应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使游戏成为儿童主动自愿的自主性活动的外部条件的特征:1、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3、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4.、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如何用间接地言语方式影响儿童的游戏:间接地语言具有鼓励、肯定、启发、诱导的作用。间接的言语方式重在启发、诱导、暗示幼儿如何做,主要包括建议、描述、询问、重述、评论等具体策略。1、建议:是指教师通过言语试探的或协商的要求或暗示儿童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儿童游戏行为的指导。2、评论:是指教师通过言语,自己或与儿童共同评论游戏中的儿童及行为,表扬可肯定正确的,也可以指出不足或提出建议。3、描述:是指教师用言语来描述儿童的行为,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意义有更明确的意识,同时,教师的言语也为儿童描述自己的行为提供了范例。4、询问:是指教师鼓励婴幼儿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5、重述:是指教师在与儿童交谈中,采用有变化的句子结构,重述儿童刚才讲的话,为儿童提供提供正确的句子结构,或不同的句型,使儿童了解可以用不同的话说同一件事。6、提问:是指教师采用问题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幼儿探索、思考和表达。

学前儿童游戏因性别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有:1、在玩具选择上,男孩偏爱交通工具玩具、战斗性玩具和结构性材料,女孩更喜欢布娃娃、柔软性的玩具小动物和家事活动方面的玩具。2、从象征性游戏活动的主题上看,男孩在自然状态下喜欢扮演“士兵、警察、经理、司机”等让他们感到很“酷”的角色,往往是习惯思维所认同的男性化的职业角色,女孩喜欢玩“娃娃家”、“学校”等反映家庭生活和女性职业特点的内容。3、从活动类型上看,男孩一般喜欢运动量大的、冒险性较大的游戏,女孩喜欢运动量小的、安静的、坐着进行的游戏。

简述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外部条件因素的种类和在儿童游戏中的重要性:1、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包括表情、动作、言语、玩具材料等。儿童游戏是一种外部可观察行为,通过对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及所使用的材料的观察,我们可以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2、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是游戏行为发生的内在依据或内部原因,它包括作为游戏主体的儿童的动机和体验。

表演游戏与规则游戏的区别:表演游戏是以一定的儿童文艺作品为依据的,在游戏主体对游戏过程自主控制的过程上要弱于其他的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侧重于直接显性的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或目标,常用于一定学科内容的教学。

论述把游戏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强调了儿童在游戏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有助于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认识。2、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充分地对游戏活动中儿童能动地驾驭和控制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性属性予以承认和肯定,深刻揭示了游戏本身所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本质特征。3、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游戏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教育功能和全面发展价值。4、把游戏看作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充分肯定了儿童自身作为游戏主体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在游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并不排除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对儿童游戏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制约。5、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促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的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其根本前提和基础。

教学与游戏的关系:教学与游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相互区别。1、教学和游戏是有内在联系的,两者不是截然对立,他们都是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存在;教学与游戏又是相互独立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途径,不能将两者等同,也不能混为一谈。2、教学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大纲上规定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有效地传授给幼儿的过程,是一个有不知到知的过程,是外部知识内化到幼儿的认知结构体系中的过程。而游戏是幼儿主体将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情绪通过有趣的活动表现出来,是一个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享受已知过程,是一个将已知外化的过程。3、教学更多的强调“目的”、“计划”、“效果”,强调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而后者更多的强调“兴趣”、表现、过程,强调的是幼儿自主的活动。两者的规范不一样,本质的规定性方面也不一样。但两者有着统一的教育目标,即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教学和游戏既是密不可分的,又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教师如何开展和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2、为幼儿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时间和场地。3、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水平,帮助幼儿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培养儿童正确的对待结构材料和建构成果。5.、在结构游戏中,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培养建构活动的目的性和坚持性。

结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论述如何指导小班幼儿角色游戏:1、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小班的幼儿有模仿成人活动的愿望,但不会明确提出玩什么游戏,只停留在动作的模仿上,所以需要教师更多的利用玩具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幼儿游戏的愿望,帮助他们确定主题,并去实现它。2、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游戏角色。小班的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帮助幼儿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从而更好的模仿这一角色。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小班幼儿自我调节活动的能力较差,往往长时间从事一种活动,所以,通过观察可及时发现儿童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并给予帮助。4、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赖较强,教师可担任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固定在一个角色上,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5、使幼儿愉快的结束游戏,并保持幼儿再做游戏的愿望。对于小班幼儿在游戏结束前,应提前提醒使有思想准备。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开展和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较细致的了解,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2、为幼儿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时间和场地。结构材料是结构游戏的物质基础,成人要为幼儿准备各种类型的结构材料。时间上给予保证,尽可能提供较固定的宽敞的场地。3、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水平,帮助幼儿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幼儿只有在掌握一定的建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独立的进行结构游戏,才能使儿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游戏中得以充分体现。4、培养儿童正确的对待结构材料和建构成果。结构材料是结构游戏的基础,所以,教师不仅要提供适宜的充分的结构材料,同时也要教育幼儿爱护。5.、在结构游戏中,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培养建构活动的目的性和坚持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游戏的目的性不同,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的结构游戏的目的性。

为什么现代学前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从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角度论述:

A、游戏在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2、游戏活动发展了儿童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3、在户外进行游戏可以使儿童接触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益于儿童身体的健康。4、游戏给儿童带来愉快和满足,以及轻松、愉悦的心情,又保证了儿童身体的健康。

B、游戏在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2、游戏促进语言的发展。

3、游戏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4、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5、游戏提供智力活动的轻松愉悦的氛围。

C、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2、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3、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4、游戏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5、游戏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的意志。

D、游戏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2、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3、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美感。4、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内容/组织工作应做到:1.、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充足的游戏时间是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2、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游戏常规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

3、学前游戏的教育实施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制定是切实实现将游戏纳入有目的的教育过程的关键,计划的拟定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儿童自选游戏计划的拟定。

4、在开展游戏中,教师应注意园所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联系。

学前游戏论综合练习十套题目(带问题详解)

学前游戏论试题库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 A.科学教育活动B.日常生活活动C.游戏D.上课 2.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联学习是在下列哪一个阶段?( ) A.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初期 B.第二阶段,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第三阶段,“十年浩劫”时期D.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 3. 按儿童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游戏可分为() A. 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B. 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C. 运动性游戏、智力性游戏、装扮性游戏、操作性游戏 D. 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模仿性游戏、渲泄性游戏 4.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比在独自游戏和伙伴游戏中所获得的更丰富、更有益于认知发展,这种现象主要表明亲子游戏具有( ) A.情感性B.象征性C.开放性D.发展性 5.“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皮亚杰 C.夸美纽斯 D.康德 6.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 7.一个孩子在他的认知图式中没有羊的概念,在第一次看到羊以后,他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羊的概念,这一现象属于() A.冲突 B.顺应 C.同化 D.平衡 8. 游戏的概念逐渐由抽象到具体、思辩到实用的演变,主要是由于游戏的 ( )A.非自觉性理解B.社会性本质观的建立C.生物性本质观的建立D. 生物—社会性理解 9.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

征?( )A.感知运动期B.前运算期C.具体运算期D.形式运算期 10.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A.蒙台梭利 B.福禄培尔 C.皮亚杰 D.夸美纽斯 11.“我们来玩过家家吧!”“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儿童在游戏中出现 的类似言语属于( )A.游戏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12.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是指游戏的( ) A.生物性B.社会性C.自主性D.工具性 13. 亲子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情感性和( ) A. 教育性 B. 发展性 C. 长期性 D. 随机性 14.一般而言,混合班幼儿有更多的积极交往行为,且平行游戏和小组游戏比同龄班幼儿()A.显著增多 B.显著减少 C.差不多 D.完全相同 15.最早的游戏理论是在下列哪一种思想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 A.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 C.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D.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16.在象征性游戏和智力类游戏中,主导性动机是( ) A.活动性动机B.探究性动机C.成就性动机D.亲合性动机 17. 坚持游戏的本质观是前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A.生物性 B. 社会性 C. 主体性 D. 自主性 18.心理学对儿童游戏价值的研究,侧重了游戏对( ) A.儿童思维集中发展的作用B.儿童情感发展的作用 C.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D.儿童身体发展的作用 19.研究证明,影响儿童游戏社会性品质的因素是( )

学前教育游戏论

学前教育游戏论 一、在汉语中,游戏一词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即已出现,如《韩 非子.难三》中载有:管仲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特 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也。 二、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三、德国的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 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四、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将游戏看做是剩余力 的无目的的消耗 五、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游戏是一种 社会性的活动观点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提出来的。 六、杜威提出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游戏本质观 七、游戏才直观具体地表现为是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1、游戏是儿童的主动的活动 2、游戏是儿童的独立性活动 3、 游戏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八、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 实践价值:1、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强调了儿童 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有 助于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2、把游戏看做 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充分地对游戏活动中儿童能动地驾驭和 控制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性 属性予以承认和肯定。3、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

提示游戏中儿童主体性发展和发展的功能特性,展现出游戏满 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4、把游戏看做是儿童主体性的活动, 充分肯定了儿童自身作为游戏主体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在游 戏中的地位和作用。5、把游戏看做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促 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的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的 主体性为其根本前提和基础 九、结合学前游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般把 游戏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 的活动2、游戏是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3、游戏没有社 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4、 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十、游戏的特征:1、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2、游戏中 儿童注意的是活动的手段而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3、游戏区别 于探究行为4、游戏区别于工具性行为5、游戏不受外部强加 的规则的束缚 十一、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控制、真实性、动机 十二、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四特证论 十三、表情、动作、活动对象以及言语等通常是活动的外显因素 十四、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探索象征和嬉戏三种基本类型 十五、游戏的动机:内部动机、直接动机、内部控制 十六、游戏性体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成分:兴趣性体验、自主性

2020年自考《学前游戏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自考《学前游戏论》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两人三足、猫捉老鼠等游戏属于 A.练习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2.席勒的游戏理论是 A.剩余精力说√ B.生活准备说 C.复演说 D.松弛说 3.能够运用积木、拼图、乐高来进行搭建积木、玩拼图、插乐高等游戏的年龄段是 A. 1~2岁 B. 3岁 C.2~3岁√ D.4~5岁 4.幼儿的建构活动只能在数量有限的材料之间进行排列组合,属于无意识构造活动的阶段是 A.建构游戏的萌芽阶段 B.无意建构阶段√

C.想象建构阶段 D.自由建构阶段 5.儿童概念学习的主要途径是 A.概念同化 B.概念形成 C.成人传递√ D.个体内化 6.下列有关“游戏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弗洛伊德等人研究发现,游戏性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具有非常显著的稳定性 B.游戏性强的儿童虽然具有幽默感、富于想象,但不愿意与他人合作 C.游戏性与积极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多种个性特征之间存在负相关 D.主体性是游戏性的核心要素√ 7.在一天之中,幼儿室内自由游戏活动的时间累积不应低于 A.2小时 B.30分钟 C.1小时√ D. 20分钟 8.橡皮泥及其他的模型材料是“创造、观察和思考变化的最理想的媒介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

A.戈德哈伯√ B.刘焱 C.弗洛伊德 D.维果茨基 9.幼儿园室内阅读区的设置应注意 A.所需空间较大,应安置在远离通道的位置 B.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且不能靠近水源,设置时应远离美工区 C.可设置在“娃娃家"附近 D.应当营造舒适安静的氛围,成为活动室最吸引人的地方√ 10.关于玩沙玩水区的设置,正确的表述是 A.设置玩沙玩水区的目的是发展和练习幼儿基本动作,发挥做中学、玩中学的作用 B.因为要经常安排幼儿做游戏,所以沙池上部不应当有覆盖物 C.建设沙地时,应选择沙粒相同、质地松软的沙子,以免划伤幼儿 D.幼儿园的玩水区通常以戏水池为主,尤其在夏季利用率最高√ 11.根据幼儿的游戏动作进行分类,“丢手绢"属于户外集体游戏中的 A.赛跑游戏 B.追逐游戏√ C.躲藏游戏

自学考试00399《学前游戏论》历年真题全套试题

自考00399《学前游戏论》历年真题集电子书

目录 1. 目录 (3) 2. 历年真题 (4) 2.1 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 (4) 2.2 0399学前游戏论200810[福建] (7) 2.3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 (10) 2.4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福建] (14) 2.5 0399学前游戏论201004 (16) 2.6 0399学前游戏论201010[福建] (20) 2.7 0399学前游戏论201110 (22) 3. 相关课程 (23)

1. 目录 历年真题() 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 0399学前游戏论200810[福建]()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福建]() 0399学前游戏论201004() 0399学前游戏论201010[福建]() 0399学前游戏论201110()

相关课程() 2. 历年真题 2.1 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 学前游戏论试卷 课程代码03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 A. 拜敦代克 B.格罗斯 C.霍尔 D.拉扎鲁斯 2.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不按物体的社会意义来使用材料,这是游戏动作的【】 A.非常规性 B.重复性 C.灵活性 D.随意性 3.将儿童游戏分为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消遣性游戏、模仿游戏和宣泄游戏,这是【】 A.儿童游戏的体验形式分类 B.儿童游戏的活动动机分类 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4岁以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达到【】 A.独自游戏的阶段 B.平行游戏的阶段 C.联合游戏的阶段 D.合作游戏的阶段 5.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包括游戏的【】 A.人口密度和场地密度 B.人口密度和材料密度 C.室内场地密度和室外场地密度 D.场地密度和材料密度 6.划分活动区时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的内容延伸至另一个活动区的需要,这是考虑【】 A.各活动区之间的独立性 B.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 C.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D.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 7.3—4岁的幼儿,主要选择【】 A.感官玩具 B.体育玩具 C.结构玩具 D.形象玩具 8.教师指导幼儿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适合采用的策略是【】 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指导游戏策略 9.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幼儿的创造性游戏【】 A.表演游戏 B.智力游戏 C.结构游戏 D.角色游戏 10.亲子游戏的特点之一是【】 A.教育性 B.情感性 C.交往性 D.交互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游戏的宣泄说

学前游戏论复习

学前游戏论复习(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情景转变:是使儿童的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及动作脱离生活背景。(摘自PPT) 2.非专门化玩具:指游戏功能相对不确定,结构性程度相对较低,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自由使用它们的玩具。例如建构性玩具。(摘自《学前游戏论》) 3.专门化玩具:指功能确定,而且玩具本身包含一定的玩法或游戏规则,结构性程度较高的玩具。例如表征性玩具、教育性玩具、运动性玩具等。(摘自《学前游戏论》) 4.游戏性体验: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和评价,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摘自网络) 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 6.象征性游戏:是一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形式。(摘自《学前游戏论》) 7.结构游戏:也成建构游戏,指儿童运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 8.感觉运动游戏:亦称练习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是发生在感知运动阶段,由简单、重复的动作组成,使感觉和运动器官在运动中获得快感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9.规则游戏:指两个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进行的、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10.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明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地初步训练。 1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 包括游戏人口密度和游戏材料密度两部分。它表现为儿童活动空间的大小,并且影响到儿童所能获得的游戏材料(玩具)的数量,也最终影响到儿童的具体游戏行为及儿童之间的关系。 12.学前游戏评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对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活动的效果以及游戏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 13.教育游戏化:指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14.游戏教育化:指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15.游戏常规: 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 16.亲子游戏:指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2.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课件) 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

《学前游戏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学前游戏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A.席勒 B.格罗斯 C.霍尔 D.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A.内部动机 B.内部控制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A.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B.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A.游戏主题 B.游戏情节 C.游戏形式 D.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A.玩具 B.场地 C.时间 D.生活 6.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以免相互干扰,这是考虑() A.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 B.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 C.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D.各活动区之间的渗透性 7.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A.具有教育性 B.符合年龄特点 C.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8.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指导游戏策略9.有规则游戏的核心是游戏的() A.任务 B.玩法 C. 结果 D.规则 10.在亲子游戏中,父亲倾向于和孩子玩() A.教学性游戏 B.嬉戏性游戏 C.体育游戏 D.结构游戏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游戏的觉醒理论 2.角色扮演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分析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

学前游戏论真题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游戏论试卷 (课程代码 003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A.席勒 B.格罗斯 C.霍尔 D.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 A.内部动机 B.内部控制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A.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B.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A.游戏主题 B.游戏情节 C.游戏形式 D.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A.玩具 B.场地 C.时间 D.生活 6.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以免相互干扰,这是考虑【】 A.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 B.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 C.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D.各活动区之间的渗透性 7.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A.具有教育性 B.符合年龄特点 C.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8.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指导游戏策略 9.有规则游戏的核心是游戏的【】 A.任务 B.玩法 C. 结果 D.规则 10.在亲子游戏中,父亲倾向于和孩子玩【】 A.教学性游戏 B.嬉戏性游戏 C.体育游戏 D.结构游戏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游戏的觉醒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知识点: 1,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性儿童是在游戏中学习,成人的游戏是为了放松压力,儿童的游戏就是“工作 2,学前儿童的游戏分类 3,分类游戏的游戏规则和游戏作用有哪些。如建构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游戏选择不同 5,幼儿园常进行的游戏有哪些 6,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应该怎么解决,例如幼儿不参与合作游戏或者打扰别人游戏时等。。。。7,图文搭配,各类游戏的图片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要充分了解幼儿对游戏的兴趣点,寻找合适的游戏对其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游戏穿插在教学活动中,寓教于乐,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游戏在学前教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游戏分类 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幼儿完成一定的智力活动任务为目的的一种规则游戏 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言和服装

把自己所熟悉和理解的文艺作品的角色,创造性的进行表演的游戏 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不自定主题,编造情节、扮演角色、自己布置游戏环境,自己选择材料制作玩具 结构游戏: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和材料进行建筑造型的游戏 体育游戏 儿童游戏的六种类型 一种是无所用心的行为,童似乎不在游戏,碰上有吸引力的玩具才玩一玩 第二种是单独游戏。儿童独自一人摆弄玩具,并不关心他人的行为。 第三种是旁观者行为。儿童绝大部分时问在观看其他儿童游戏,并常常向游戏者提出问题或者建议。但自己并不参加游戏。 第四种是平行游戏。儿童与同伴一起游戏,但很少交谈,常常是各玩各的互不干扰。 第五种是联台游戏。儿童与同伴一起游戏,有交谈,有时还会相互借玩具。但不会围绕同一个目标分工或组织游戏。 第六种是合作游戏。

学前游戏论B卷答案word精品文档5页

《学前游戏论》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象征性游戏: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2、结构游戏:利用积木、积塑、沙、泥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 3. 内部动机:动机作为推动人去活动的心理力量,指向于解释个体活动的原因。我们可以把活动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活动本身来自于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 4. 活动区的相容性:所谓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二、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下列题正确错误均需要说明,判断 5 分,说明 10 分,判断错误,全题无分。) 1、答:正确。自主性是游戏的最本质特征之一。游戏由儿童的直接需求而产生,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它不受外部强制目的的控制,同时,幼儿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他们的体力日趋加强,思维力、想象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语言交往能力和活动能力增强,对周围事物感兴趣,对活动感兴趣,在游戏中表现积极主动,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具有极强的积极主动性。 2、答:错误。幼儿的游戏活动和人类的社会活动不同。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有明确的目的,按实际要求严格遵守操作方式,按社会要求生产社会实用价值的财富。游戏虽然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但游戏活动只是反映周围生活中人们的各种劳动,它不能直接为社会创造

物质财富,它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 答:游戏的内部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儿童游戏的动机和游戏性的体验,它们在儿童的游戏活动中均有重要的作用。动机是推动儿童游戏的内在心理力量。游戏活动的动机特征决定着游戏活动的外部面貌特征。正是因为游戏是由内部动机、直接动机支配,由内部控制的活动,游戏才是儿童积极主动的、愉快的、丰富多样的创造性活动。游戏性体验是儿童游戏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分和构成因素。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活动,关键在于儿童能否把这种活动体验为游戏性的。游戏性体验是一种正向的情绪体验或“快乐体验”。它与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兴趣、态度等构成了游戏活动动机的连接体,对于儿童的游戏起着积极的强化作用。 2、请简述和评价传统游戏理论的主要思想。 答: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主要研究游戏的原因和结果。有代表性的流派:(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的席勒,英国的斯宾塞。主要观点:游戏是人的机体内部的剩余的力量产生的。(2)松弛说。代表人物:德国的拉扎鲁斯。主要观点: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3)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德国的格罗斯。主要观点:游戏是为了将来生活做准备。(4)复演说。代表人物:美国的霍尔。主要观点:游戏是是种族行为的复演。(5)生长说。代表人

学前游戏论历年考试题之选择题集(附答案)

历年考试题之选择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亲子游戏的显著特点是( ) A. 规则性 B.开放性 C.情感性 D.目的性 2.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 较明显 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种游戏是( ) A. 单独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3. 按儿童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游戏可分为( ) A. 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B. 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C. 运动性游戏、智力性游戏、装扮性游戏、操作性游戏 D. 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模仿性游戏、渲泄性游戏 4. 儿童在游戏中,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汽车开;把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如当医生或 布娃娃 的妈妈等,这种游戏属于( ) A. 感觉运动游戏 C.结构游戏 5. “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 A. 霍尔 B.皮亚杰 然后根据儿童的表现加以解释,从而帮助儿童妥善解 决情 ) B. 非指导性游戏治疗 C. 分析性游戏治疗 7. 一个孩子在他的认知图式中没有羊的概念,在第一次看到羊以后,他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羊的概念,这一现象属于( ) A. 冲突 B.顺应 C.同化 D.平衡 8. “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的提出者是( ) A. 维果茨基 B.皮亚杰 C.夸美纽斯 D.席勒 9. 游戏觉醒理论建立在下列哪一学说的基础上?( ) A. 内驱力学说 B.外驱力学说 C.活动学说 D.情绪学说 10. 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 () A. 蒙台梭利 B.福禄培尔 C.皮亚杰 D.夸美纽斯 11. 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 志 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 ) A.机能性角色 B.互补性角色 C.想象的角色 D.虚幻性角色 12. “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请您给看看” ,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 ) 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D.互补性语言 13. 从性质上看,影响儿童游戏的环境因素可以分成( ) A.物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B.物理因素和主观因素 B.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 C.夸美纽斯 D.康德 6.用游戏和玩具来鼓励儿童表达幻想、焦 虑、 感上的问题,这种游戏治疗方法称为( 错选、 ,来标 D.发泄性游戏治疗

学前游戏论复习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情景转变:是使儿童的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及动作脱离生活背景。(摘自PPT) 2.非专门化玩具:指游戏功能相对不确定,结构性程度相对较低,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自由使用它们的玩具。例如建构性玩具。(摘自《学前游戏论》) 3.专门化玩具:指功能确定,而且玩具本身包含一定的玩法或游戏规则,结构性程度较高的玩具。例如表征性玩具、教育性玩具、运动性玩具等。(摘自《学前游戏论》) 4.游戏性体验: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和评价,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摘自网络) 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 6.象征性游戏:是一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形式。(摘自《学前游戏论》) 7.结构游戏:也成建构游戏,指儿童运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 8.感觉运动游戏:亦称练习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是发生在感知运动阶段,由简单、重复的动作组成,使感觉和运动器官在运动中获得快感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9.规则游戏:指两个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进行的、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10.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明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地初步训练。 1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 包括游戏人口密度和游戏材料密度两部分。它表现为儿童活动空间的大小,并且影响到儿童所能获得的游戏材料(玩具)的数量,也最终影响到儿童的具体游戏行为及儿童之间的关系。 12.学前游戏评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对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活动的效果以及游戏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 13.教育游戏化:指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14.游戏教育化:指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

2009年01月00399学前游戏论试卷和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学前游戏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99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03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01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 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在今天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论”,下面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D )10-251 A.剩余精力说B.生活预备说 C.复演说D.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A )9-241 A.福禄培尔B.柏拉图 C.夸美纽斯D.蒙台梭利 3.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基础的是( D )9-247 A.张雪门B.陶行知 C.张宗麟D.陈鹤琴 4.在我国,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基本处于移植阶段的是( B )9-248 A.从20世纪20年代左右至建国初期B.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十年浩劫”时期D.“十年浩劫”后至今 5.20世纪80年代以后流行的两种游戏理论分别是( B )10-251 A.发泄论、认知发展论B.觉醒论、元交际论 C.生活预备说、觉醒论D.活动论、发泄论 6.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中,最重视游戏问题的一个派别是( D )10-255 A.经典学派B.认知发展学派 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 7.把游戏的发展划分为三种类型或水平:练习性、象征性、规则性游戏的心理学家是( A )10-269 A.皮亚杰B.伯莱茵

00399学前游戏论押题试卷(三)【试卷】

00399学前游戏论 押题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A.皮亚杰 B.夸美纽斯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2.试图通过解释环境刺激和个体行为的关系,来揭示游戏的生理机制的理论是()。 A.角色游戏理论 B.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C.游戏的觉醒理论 D.皮亚杰理论 3.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持这种观点的是()。 A.剩余精力说 B.生长说 C.生活预备说 D.松弛说 4.运用人类学、逻辑学和数的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实质的理论是()。 A.认知发展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维果茨基理论 D.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5.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 A.互补性角色 B.机能性角色 C.虚幻性角色 D.想象的角色 6.克罗伊斯认为游戏活动具有几种特点?()。 A.3 B.4 C.5 D.6 7.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这一概念被称为()。 A.游戏形式 B.游戏主题 C.游戏内容 D.游戏规则 8.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的本体性游戏,也称之为()。 A.目的性游戏 B.过程性游戏 C.工具性游戏 D.结果性游戏 9.儿童游戏中将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马骑的活动我们称之为()。 A.结构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感觉运动游戏 D.规则性游戏 10.把以下三种游戏按照社会性发展程度进行排序,社会性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应是()。 A.合作游戏、联合游戏、平行游戏 B.平行游戏、合作游戏、联合游戏

学前游戏论 电子版

全国自考学前游戏论各章在各类题型中考点分布与分析 (一)全国自考学前游戏论各章在选择题中考点分布与分析 第一章 提出游戏的“剩余精力说”的是;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在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弗洛伊德的;关于国外儿童游戏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幼儿园设计的活动是;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进步教育活动的代表,其经验主义的教育哲学观,为教育上对儿童游戏的运用指出了方向。他是;1903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标志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诞生,地点是在;提出了“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游戏本质观的美国教育家;提出了游戏的“复演说”的是;陈鹤琴认为与儿童游戏有关的因素包括;我国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长期采用了前苏联“三段论式”的领导游戏的模式,分别为; 提出了游戏的“复演说”的是;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弗洛伊德的在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理论是;下面不属于经典的游戏理论的是;福禄倍尔为幼儿园设计了“恩物”和;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其经验主义的教育哲学观,为教育上对儿童游戏的运用指出了方向的是;1903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社会教育机构,标志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诞生,是在;陈鹤琴认为与儿童游戏有关的因素包括;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在今天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论”,下面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20世纪20年代左右至建国初期阶段,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基础的是;20世纪中叶流行的三种游戏理论分别是; 觉醒理论代表人物是;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 在儿童游戏研究的飞跃发展阶段,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福禄培尔设计的恩物主要有;20世纪中叶流行的三种游戏理论分别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 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苏联学习是在下列哪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游戏价值观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最早的游戏理论是在下列哪一种思想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人是;最早的游戏理论是; 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 第二章 下面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门对象来研究的人,著有《动物的游戏》和《人类游戏》的是;根据心理动力理论建构起来的游戏理论是;不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是以下哪种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下面不是皮亚杰的观点的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是前苏联的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维果斯基,列昂节夫,鲁宾斯坦和;能够引起或激起行为并给予行为以动力的有机体需要状态称为;下列观点中属于艾里克森的观点的有 游戏的觉醒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门对象来研究的人,著有《动物的游戏》和《人类游戏》的是;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重现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的是;成熟说是一种根据心理动力理论建构起来的游戏理论。其代表人物是;不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是;运用发泄性游戏治疗方法的代表是;下面哪些观点不是皮亚杰的观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是前苏联的心理学派,也称;活动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列昂节夫认为游戏的特点不包括;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下面不属于皮亚杰所使用的概念是;下列观点中属于艾里克森的观点的有; 认为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有计划活动、主导活动、需成人指导的活动的学派是; 佩勒的游戏的基本观点是;

学前游戏论a卷答案

学前游戏论 A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C ) A.席勒 B.格罗斯 C.霍尔 D.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B )A.内部动机 B.内部控制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D ) A.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B.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C ) A.游戏主题 B.游戏情节 C.游戏形式 D.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D ) A.玩具 B.场地 C.时间 D.生活 6.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以免相互干扰,这是考虑( B ) A.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 B.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 C.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D.各活动区之间的渗透性 7.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C ) A.具有教育性 B.符合年龄特点 C.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8.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A ) 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指导游戏策略 9.有规则游戏的核心是游戏的( D ) A.任务 B.玩法 C. 结果 D.规则 10.在亲子游戏中,父亲倾向于和孩子玩( B ) A.教学性游戏 B.嬉戏性游戏 C.体育游戏 D.结构游戏 二、名词解释 1.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2. 同化和顺应:所谓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而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3、练习性游戏:又称机能性游戏。是在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它由动作构成,婴幼儿在重复的动作中获得机能性的快乐。 4、智力游戏: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自愿和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游戏。 三、简答题 1、答:亲子游戏可以丰富家庭生活,密切亲子关系,既有利于成人,也有利于儿童。近年来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调查研究都表明,家庭的影响与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与个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越明显。其中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等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我国倡导亲子游戏有其特殊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是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视儿童的游戏与交往; 2、强调家长权威,教育方式成人化,家庭关系紧张。在我国家庭教育这种

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学前游戏论自考试题

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学前游戏论自考试 题7 题 课程代码:0039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恩物”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为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设计的玩具和材料?( ) A.福禄培尔 B.卢梭 C.陶行知 D.陈鹤琴 2.在早期亲子游戏中,父亲往往倾向于与婴儿期孩子玩( )。 A.练习性游戏 B.规则性游戏 C.嬉戏性游戏 D.教学性游戏 3.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也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游戏是( )。 A.感觉运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4.一般以为,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是( )。 A.情景转变 B.以物代物 C.以人代人 D.角色认知 5.婴幼儿反复地拍击盆子里的水,绕着房子四周跑,或反复把某件东西拉过来,再推开,以体验运动过程中的快感,这类游戏属于( )。A.感觉运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6.预示着练习性游戏在感知运动领域中发展的终结的游戏是( )。 A.平行游戏 B.联合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性游戏 7.不用控制和改变儿童,只提供合适的环境,让人内在的自主力量出现,然后自己作出改变,这种治疗方法称为( )。 A.关系性游戏治疗 B.非指导性游戏治疗 C.分析性游戏治疗 D.发泄性游戏治疗 8.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是( )。 A.皮亚杰 B.格鲁斯

C.夸美纽斯 D.康德 9.荷兰生物学家拜敦代克的游戏成熟说认为,游戏是( )。 A.人恢复精力、解除疲劳的需要 B.人的剩余精力的发泄 C.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D.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解放欲望的表现 10.游戏中儿童扮演的角色往往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常来源于故事、电视等文学作品,此时儿童扮演的角色属于( )。 A.机能性角色 B.互补性角色 C.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D.再现性角色 1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 )。 A.个体认知水平的表现形式 B.儿童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 C.对原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 D.具有元交际特征 12.关于儿童游戏,正确的说法是( )。 A.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是周围生活的翻版 B.游戏中儿童注重的是活动的最终目的 C.游戏是儿童的一种探究行为 D.游戏是儿童自主的、自愿的活动 13.游戏动作可分为探索、象征和嬉戏三种基本类型,划分的依据是( )。 A.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 B.根据游戏的表情 C.根据游戏表演的情景 D.根据游戏探索的结果 14.儿童游戏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 )。 A.表情 B.动作 C.语言 D.探索 15.在一种游戏活动中,不一定出现的游戏性体验是( )。 A.兴趣性体验 B.自主感体验 C.胜任感体验 D.幽默感 16.儿童游戏所需要的第一个外部条件是( )。 A.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B.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 C.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

学前游戏论历年自考真题

2012年1月全国卷2004年10月全国卷2005年1月全国卷2010年10月 2011年1月浙江卷2010年1月湖北卷 第一章游戏及其特征 一、名词解释 亲子游戏:父母或婴儿看护者与婴儿一起玩的游戏。P262 游戏主题: 二、简答 1、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般把游戏特征归结为哪几方面?P12 2、简述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 3、简述游戏的假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儿童游戏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相关,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游戏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儿童的游戏绝对不会局限于生活,或者照搬生活,小孩子的游戏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性,他们会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自己的游戏,游戏充满了假想性和创造性。 4、简述游戏特征的三内说 纽曼的三内说:纽曼认为可以通过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来判断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动机。 内部控制:游戏由儿童自己来控制。 内部真实:如,儿童游戏来源于真实生活,儿童会很认真地游戏。 内部动机:游戏动因来自于儿童从游戏中获得愉快。 5、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相比,有哪些方面的不同?P17 四、案例分析 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参考:该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游戏的本质:游戏具有愉悦性、主动性、虚构性、有序性。在案例中的活动里,儿童缺乏主动性和愉悦性。P12 第二章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 三、简述 简述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P33 四、论述 幼儿园里,一群家长围在“中一班一周活动安排表”前,议论纷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