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潮汕民俗,六月初六过桥节的禁忌

潮汕民俗,六月初六过桥节的禁忌

潮汕民俗,六月初六过桥节的禁忌

[键入文字]

潮汕民俗,六月初六过桥节的禁忌

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民俗节日,各种民族千奇百怪。如果有潮汕人,应该有听过农历六月初六的鬼仔过桥节把。在当日,潮汕地区传统民俗有晒书曝物、死鬼过桥和问死鬼活动。本期民族文化,带你看看那过桥节那日的禁忌。

每年六月初六,是潮汕传统的“过桥节”,凡家里有老人去世,到六月初六这天,满百天,就要在这一天进行祭拜过桥。

过桥也称过奈何桥,起源于《西游记》第十、十一回里面一段荒诞离奇的故事:唐太宗因泾河龙王告了一状,被阎罗王请到阴间对质,丞相魏征致函判官崔珏,将李世民的阳寿延长二十年。李世民答应以瓜果相报阎罗王,阎罗王说冬瓜,南瓜都吃过了,就是不曾吃过西瓜。太宗答应回去之后马上派人送西瓜来。太宗回到阳间之后,招募了一个名叫刘全的人,舍命送西瓜到阴司,目的是能够到阴间会晤夭折的妻子。阎罗王收到西瓜之后非常高兴,放刘全夫妇还阳。但刘全之妻去世多年,尸体已经无存,阎王还安排了“借尸还魂”,让邻村刚刚寿尽的年轻姑娘成为刘全之妻的灵魂宿体。

从此以后,阴司和阎王喜欢西瓜的故事代代相传,潮汕人在为去世亲人安排过桥祭礼的时候,西瓜成了主角。但是,民间传说一些懒惰的小鬼,不愿自己出力挑西瓜,而是想在这天夜里到路上抓壮丁替挑西瓜,于是六月初这几天的夜里,潮汕人都有不出门的习惯。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禁忌。

禁买西瓜。从六月初一开始,买西瓜属于丧事人家的专利,除了西瓜之外,过桥祭拜时的“五果”:桃、李、荔枝、葡萄、黄皮果也在禁买之列。

嫁出女儿禁回娘家。从六月初一开始,到初六这些天,回娘家意味着娘家有丧事了,所以无丧人家的外嫁女回娘家很不吉利。

1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潮汕文化简介与发展 关键词:岭南;潮汕文化;传统 摘要: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是岭南文化重要的一支,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研究潮汕文化的的现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对于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寻找潮汕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潮汕概况 潮汕大地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兴盛的文明之邦。长期以来,由于潮汕地区行政上属广东管辖,所以潮汕文化也一直隐蔽在省府文化——广府文化的背后,外界也常误以为,广东文化就是广府文化,对潮汕文化知之甚少。而事实上,潮汕文化是独立于广府文化之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并且自成一格的文化体系。 潮汕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自嘲为“省尾国脚”。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却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而且历来地少人多,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人均可耕地不到3分,有“耕田如绣花”之美称。这里商业气息浓厚,长久以来的商贸传统,催生了中国影响深远的三大商帮之一的潮州商帮。这里还是“十相留声”的岭海名邦,也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近代千万潮汕英才生长的“海滨邹鲁”。 潮汕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不见雪。潮汕襟山带水,气候宜人,成为南迁汉人生息繁衍之地,长期以来形成城镇密集的现状。潮汕居民基本上均来自各各历史阶段的南迁汉人,比如比较早的并有记载的是《史记》中记载的秦时期一支由史氏族人带领的为秦始皇修筑水路直达揭阳岭的队伍,抵达揭阳岭后并没有返回,而是直接“驻扎”在当地并始设揭阳县。其外还有其他如汉,三国,唐宋,元明时期迁入的。 二、潮汕文化简介 (一) 潮汕方言 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汕话的人很多,有关潮汕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对潮汕人来说,潮汕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潮汕话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古老方言,属于闽南语系,但与闽台的闽南话差异很大。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难度。在潮汕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兼具有二者的发音特色,特别是靠近潮汕地区的陆丰三甲(甲子、甲东、甲西)地区的闽台片的闽南语,福建的诏安等。潮汕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在古代,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为了逃避战乱,一路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迁徙到今天的潮汕地区。所以潮汕话是遗留下来的古汉语,同时也受到南越国少数民族的影响。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汕话。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二)潮汕饮食

潮汕民俗文化研究

潮汕民俗文化研究 研究背景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众性,凝聚了潮人群体力量的智慧。随着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正逐步离我们而去,这是人类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那么究竟潮汕文化中有什么特别民俗呢? 研究目的 潮汕地区具有与其他地区相似的节日,而不同的节日在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特色。潮汕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似乎已渐渐为新一代潮汕人所淡忘。我们成立这个课题小组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潮汕各个节日的特色以及潮汕的民风民俗,继承和发扬潮汕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 节日及习俗介绍 1.出花园 潮汕地区特有的成人礼俗。 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为孩子备办三牲果晶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其仪式是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2..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又称潮语,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其鼻祖是汉唐时期的中原汉语,是汉语里语音元素最多、发音机理最复杂的语言。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潮汕方言反映了潮汕文化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潮汕文化的活化石。

潮汕方言正字举例

潮汕方言正字举例 一些时常讲起,而正确写法又不为大众所知的词语,通常来自古汉语,由于沟通需要,这些词经常被误写,甚至造成笑话。这里略举一二。 ?佚陶(佚佗)[têg4 to5]1 “佚陶”即游玩的意思,因其读音和“踢桃”一样,经常被误写为后者。 潮汕俗语“茶三酒四佚陶二”(网上有另一版本,即“茶三酒四迌二”,其正确性存疑),点明了做这三件事的最佳人数。有“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岩栖幽事》明·陈继儒)的说法;与品茶不同,喝酒需要热闹,四个人围着方桌坐,利于行令猜拳;游玩则二人为宜,一个人太孤独无聊,人太多又容易产生意见分歧,两人便于协调。 ?饭疕[bung7 pi2] “饭疕”就是锅巴。疕原指疮面结的硬痂。这个词用普通话应该读成[fàn bǐ]。 笑话有一个人去某地当兵。此人喜食锅巴,一日开饭,他对连长说:“连长,我要[fàn pì]。”连长骂:“放屁到别的地方去放!” 1读音参考《新潮汕字典》,张晓山,广东人民出版社。

?呕哕[ao2(6) uêh4]2 有物无声为呕,有声无物为哕。 ?青盲[cên1 mên5] “青盲”,瞎。这个词经常被误写成“青瞑”。 “盲”字的原读音为[mên5],后因普通话的广泛推广,其读音演变成和普通话读音[máng] 相近的[mêng5] (瞑)。 ?腰痀[io1 gu1] 被推选为“潮汕神兽”之一的“腰龟”,实为“腰痀”。“痀”本身就有驼背的意思。 无聊其中一个版本的潮汕四神兽:“鹤”(表比较级)、“硬虎”(表肯定的语气词)、“腰龟”和“乌暗熊(昏 [hing5])”。 ?烦恼(动词)[huang5(7) lo2] “恼”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nao2] 与[lo2],在这边读[lo2]。 “烦恼”做动词用时,意思与“担心,惦念”相近。 ?颔幋[am2(7) puang5] “颔”,就是“下颏[ê6(7) hai5]”。“幋”,大巾。整合起来就是“围巾”的意思。 2括号内为变调后的调号,以下同。

山西民间的谐音禁忌

山西民间的谐音禁忌 摘要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观察,谐音禁忌是巫术与礼教双重压迫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山西民间禁忌文化五花八门,内容繁多,其中有不少是谐音联想有关的禁忌文化,由此可以揭示出民间禁忌文化古今传承的关系和思想含义。 关键词山西民间禁忌文化;谐音联想;古今传承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国际学术界将这种文化现象称为“塔 布”(Taboo),它的本义是“神圣的”、“不可接触的”,由此转化为“禁止”和“抑制”,汉语中称之为“禁忌”。《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阴阳家》中对此曾有过记载:“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1]禁忌是人类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信仰习俗。 谐音禁忌是一种语言回避,即避免说一些不吉利的话,免得招致不利的后果。谐音禁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更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而存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折射的典型映证。 一、谐音联想丰富多彩的禁忌文化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和习惯,有着不同的禁忌和避讳。地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的山西省就有一些饱含黄河黄土风味的民间禁忌和避讳。山西民间禁忌中存在大量的谐音联想。 (一).结婚嫁娶禁忌中的谐音联想 永济等地娶亲队伍来去忌讳重复同一条路,否则新人日后会走“二茬路”(再婚);夏县的娶亲队伍途中不能过沟、桥、河等,否则新人以后的日子会遇到许多沟坎;平遥嫁女,嫁妆忌带鞋,当地方言“鞋”、“害”同音[hai],否则会给新郎家带来“害”,也忌讳陪带被子,“被”谐音“背”,意味着背离、再婚;忻州嫁女,嫁妆箱底四角忌讳空着,要放四个苹果,取四平八稳之意;芮城女子出嫁,上轿(车)后不能再回头,否则有“再婚”的可能,当地方言“回”、“婚”同音[hui];怕带来麻烦,婚礼不顺;晋城结婚忌讳选择农历“单日”,俗话说“好事成双”,婚姻是男女双方的喜事,选择单日意味着“单一”,不吉祥,故多选双日;新绛结婚不过百天的新娘不得到别人家观看结婚场面,否则,再经历结婚场面,意味着“再婚”;[2]芮城新婚后第一道菜忌吃丸子,“丸”谐音“完”,担心美满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就完了;夏县娶亲路上新郎新娘的距离忌过宽,以防中间有人穿过,否则将意味着二人之间以后会有隔阂,会出现第三者;运城订婚宴席上忌吃梨,“梨”谐音“离”,害怕日后会分离、离婚;大同男女搞对象,如果双方属相年龄相克而又难以分舍,破解之法是结婚时双方各买一只新锅交换,“锅”谐音“过”,即可以在一起过日子之意;雁北一带结婚时让新娘吃半生不熟的饺子,并且要问新娘“生不生”?新娘只能回答“生”,众人皆大欢喜,不能回答“不生”,“生”谐音生育的“生”;宁武一带结婚时,讲究“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了妹子的命”,意即姑姑不能当迎亲,姨姨和姐姐不能当送亲,因为“姑”谐音“孤”,“姨”谐音“一”,“姐”谐音“结”(了结、终结),怕婚后生活遭遇不幸。 (二).数字禁忌的谐音联想 山西民间最忌讳的数字是“四”和“七”,其次是“九”。 忌“四”和“七”是因为“四”谐音“死”,“七”谐音“气”,所以,无论电话号码、车牌号码、门牌号码或其他号码的尾数都忌用“四”和“七”。结婚嫁娶,开业庆典,聚会搬迁,甚至外出办事都避开阴历逢“四”和“七”的日子,以避免发生意外或生气。 忌“九”主要是年龄中包含的“九”,有“明九”和“暗九”之分,“明九”指四十九岁以上含有“九”的年龄,如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等;“暗九”指三十六岁以上含有九的倍数的年龄,如三十六、四十五、五十四等。山西民间有“明九好防,暗九难躲”[3],“四九三

潮汕民俗

潮汕民俗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支,是汉文化与百越民俗文化及外来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别具特色、自成体系。有农历正月初七吃“七样羹”,冬至吃“冬节丸”等饮食习俗;有请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习俗;有“吃丁酒”、“出花园”等生育习俗;有时年八节祭拜等岁时民俗;有“搬涂戏”、“赛花灯”等游艺民俗;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俗。 汕头素有”美食之乡”美誉,汕头美食体现了潮汕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汕头比较有名的当地小吃有;”老妈宫粽球”.”西天巷蚝烙”,”福合埕牛肉丸”,”新兴炒糕”,”飘香小食店的虾米笋”等,还有南澳岛上的多种海产风味. 老妈宫粽球,汕头老妈宫粽球是一种很特别的粽子,它借助妈祖信仰的灵光,由一种普通节食,变成一种适宜四时享用的不普通食物.在1920年前后,一位叫张强德的开始在老妈宫附近摆摊卖粽球.其制作非常讲究;选料精细(选用颗粒饱满的糯米),创意独特(有甜咸双拼料馅),不惜工本(咸料馅有香菇.虾米.腊肠.方鱼末.莲子.栗子和经腌制的南乳鬃头肉),过去店里还悬挂一块写着”食定正知”的横匾,后来演绎成一句在社会上流传广泛的俗语;”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过去潮汕人每逢行船出洋都要前来祭拜妈祖,祈求保佑平安.在老妈宫门口,会顺手买几个粽球作供品,祭拜后一路上幔幔将它们吃了,又好吃又耐饥. 潮汕人冬至吃甜丸:古人认为“冬至阳生,万物苏醒。”虽然还处于寒冷季节,人们却已闻到了春的气息,相传汉代冬至已有“进酒肴,谒贺君师耆老”的习俗。宋、元以来,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农家主妇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有的互通有无,馈赠亲友。冬至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围坐在竹葫或大盘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搅搓成的粉团,以两只手搓成弹珠一样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征着岁暮之际全家人圆圆满满。有的“冬至丸”还加以橙糕、瓜册糖、豆砂等作馅料,俗称“鸭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取“公孙丸”好兆头。冬至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至丸”,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 传说,有一年冬至,从外地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逃荒者。饥寒交迫,老妇饿死了,只剩下父女两个人。父亲向人家讨了一碗冬节圆给女儿吃,但女儿却坚决不吃,要让父亲吃。推来让去,父流泪说:“女儿,为父不能养活你,眼看你忍饥受饿,不如在这里择一人家嫁了,图一口之食。”女儿也就含泪答应,两人分食了一碗冬至圆后便分手了。后来,女儿嫁了一个好人家,日子好过一点了,但她天天思念父亲。到了冬节时候,更是忧伤万分。她的丈夫问起原因,妻子就将详情告知。后来夫妻俩想了一个方法,在大门环上贴了两颗大大的冬至圆,心里想:“父亲若看到,定会触景生情。”这样,年复一年,这习俗终于沿袭下来。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潮汕话词语总汇上课讲义

潮汕话词语总汇

潮汕话词语总汇 天文 日——太阳、日影月娘——月亮 雨微——毛毛雨 雨仔——小雨 雷公——雷 风颱——台风 扫帚星——彗星 出日——日出 落雨——下雨 响雷——打雷 浮风——起风 透风——刮风 拍雾——起雾 落雪——下雪 落霜——下霜 天顶——天上 日猛——太阳光强烈月光——月亮很亮天时——天气 天时好——晴天 天光光——天亮了 无日——阴天多云 乌暗天——阴天 风时雨——夏天的过云雨雨歇——雨停了 雨仔送送——下小雨 沃雨——淋雨 雨淋头倒——下大雨 赤西北——夏天的西北风风尾雷——台风过后的雷 地理 塗——土、泥 溪仔——小溪 大水——洪水 山顶——山上 山空——山洞 石米——沙砾、碎石 石仔——小石头

石部——石头 石狗卵——鹅卵石 沙母猴——粗沙粒 路仔——小路 参叉路口——十字路口巷仔——小巷 船头——码头 渡头——渡口 塗下——地上 塗膏糜——烂泥巴 溪底——河床 水弟——水涨、水满水可——水退 做大水——发大水涌——浪、波浪 风涌——风浪 田洋中——田野 溪水——河水 池塗——塘泥 街路——马路 路铃中——马路中间乡里——村子铺路——里路 工商 工课——工作 落班——下班 做生理——做生意店铺——饮食店铺——商店 头家——老板、经理等——称 碎纸——零钱 纸字——钱币 剃头铺——理发店罗离——汽车 脚车——自行车 搭渡——过渡 泵风——打气 退货——批发货物掠鱼——捕鱼 电毛——烫发 税厝——租房子

木工——木匠 灰匙——瓦刀 补泥——补胎 家私——家具 拍铁——打铁 起厝——盖房子 农业 拔桶——打水用的桶平担——扁担索——绳子 田料——肥料 早粙——早稻 瓜棚——瓜架 地豆——花生 竹蔗——甘蔗 米萝——簸箕 菜脯——腌制的萝卜干油麻——芝麻 菜栽——菜苗 沃水——浇水 布田——插秧落种——播种 拍粟——脱粒 应肥——施肥 挽草——除草 割粙——割稻子 总草——把草捆成小捆曝粟——晒谷子 收冬——收割季节 袋粪——垃圾 踏车——踏水车 衣着 衫裤——衣服 身底衫——贴身衫褛——大衣 甲仔——马褂 裤橛——裤衩 朗底裤——开裆裤 外衫——外套 内衫——内衣 衫袋——衣兜

最新潮汕人文文化特征复习过程

中华传统文化 ——潮汕人文文化 中华拥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博大精深。潮汕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潮汕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 潮汕的祖先最初从福建南迁。潮汕人勇于开拓、坚韧不拔,具有向外开拓的精神。潮汕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族群认同感强,坚韧不拔,刻苦耐劳,聪明灵活,在商业等领域有很多建树。他们很多从毫不起眼的行业和艰苦的工作开始,经过艰苦创业,最终取得成功。潮汕人因此被称作东方的“犹太人”。东南亚的富商巨贾多有潮汕人,香港首富李嘉诚,原籍就是潮州。潮汕华侨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更做出了丰功伟绩,潮汕华侨无不展现了他们作为华夏子孙对家国和民族的感情和责任。潮汕人长期的移民和拓展使潮汕人遍布世界各地,人们常说,有一个潮汕,在海外还有一个潮汕,来形容潮汕地区旅居海外的游子之多。 热情好客、务实不务虚、脚踏实地是潮汕人的重要优点。所以潮汕人从来就是奉承“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更不会怨天尤人,心存幻想。但是潮汕人在处世上的现实主义,却成了潮汕发展的绊脚石。这种现实主义的致命之处在于,处处从实际利益的动机出发考虑事物,重视眼前利益。潮汕的家长大多要求他们的子女报考一些经济类的专业,在很多潮汕家长看来,要去研究学问不如去打工挣钱。在价值取向的实用性、学习专业上的短视性以及继续深造上的短缺性,导致大量的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潮汕人都从商,较少有人继续深造教育。 潮汕商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家族主义可以说是众所周知。在相当多的潮汕企业中,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姑姨舅妗……等等,都加入到企业中来。在这些人的周边,又衍生出一个个血缘人际圈,使企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复杂异常。从这个层面上看,潮汕企业的家族化具有明显的传统性和原始性。这种经济家族化虽然在某个层面上讲加强了血缘关系,但这种加强的经济利益关系,但在有些时候会破坏了血缘链条的和谐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潮汕文化,也是比较传统,比起其他地方,潮汕地区的思想就显得有些封建了一些,例如,潮汕人都注重儿孙满堂、多子多福,比较重男轻女,有一种男尊女卑的思想。潮汕妇女的形象给外界就是贤妻良母。在潮汕地区,很少出现离婚现象,这也说明潮汕妇女有一种嫁鸡随鸡的思想。可见潮汕妇女思想也是相对保守的。到了现代,中国在改革开放,潮汕又在改革开放最好的广东,按理说,早就就应该摈弃传统的封建思想和礼仪。就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影响着这一方人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方式。 一方水土,一方人,潮汕人在中华的一方展现的独特的文化,绽放它的光芒。 紫外线灯的正确使用 紫外线灯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室内空气和对物体的表面及水和其他液体的消毒。紫外线灯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外环境中,切断传染

怀孕期间的民间禁忌

怀孕期间的民间禁忌 ——仅供参考 ——摘自《求子胎教姻缘故事选》,可在网上搜索本书更多的内容。 古人所谓的胎神,是指妇女在怀孕时依附胎儿的魂魄或神识,作用是护佑胎儿在妇女肚子里平安健康的长大。 古时人们不清楚胎儿是怎样孕育的。是什么原因使妇女怀孕直至最后生出一个孩子来?他们理解不了。于是就想象是由超自然的神灵起的作用。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后来就被人们想象成一个人格化的神明叫“胎神”。祂是专管胎儿的神灵,通常存在于孕妇的周围。人们对胎神既敬又畏。 相传随便在孕妇所住房屋动物件,会触犯胎神。胎神自己可以按月令变更位置,但忌讳胎神被人为地移动。好比胎儿可以在自己母腹中移动,但人为地推拿、移动却有可能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 另外,民俗中“胎神”也被叫做胎气,中医把复杂的生理功能简化为“气”这个概念,来作为医学理论。因为早期民间很多群众不懂胎气,就将胎气奉为神明,认为是专管胎儿的神灵。六甲胎神(修作门户,厨灶,火炉,碓磨,床帐,有胎者忌之)。 因为古代民众对保胎不懂,所以认为如果胎气中断或者不足,就是惊动了胎神。孕妇怀胎被认为是胎气运行的过程。根据每个妊娠月为28天,整个孕期共为280天,即10个妊娠月。肚脐以上的妊娠线如果偏左或者偏右侧,都代表胎气在这个时期出现严重不足,如果耗竭殆尽就会出现早产。早产儿各器官未成熟死亡率高。 古代很多名词术语,并非无稽之谈。例如“神”、“气”等概念,也可以用现代语言去描述。如医学和生理上讲的“神”,大概是现代所说的“功能”,“气”的意思大概是现代所说的“能量”等概念。但有些字词术语含义甚广,在不同地方使用亦有不同的意思,很难用简单的现代语言完全概括。 试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从生理角度而言,胎神是胎儿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总称,从自然科学角度而言,胎神是某些对胎儿有影响的磁场或能量的总称。无论是胎儿的生理出问题,还是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古代没有专门的科学名词,因此又称其为胎神。 古代很多对所谓胎神的忌讳,例如孕妇不能敲钉子,动剪刀,家里不能搬动家具和装修等。表面上看像迷信的说法,没什么道理。但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胎儿在子宫里,特别是早期的时候,由于发育未完善,极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影响发育。例如某些食物可造成胎儿发育异常,孕妇提重物或某些动作可使气血紊乱、子宫收缩等导致胎儿受损,某些尖锐的声音和不良的磁场(例如辐射、超声波等),能使胎儿发育受损等。 至于不同时间、地点、物品、举动等,对胎儿的影响,大概是时空的差异,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会产生不同的能量场等事物对胎儿产生干扰作用。胎儿在子宫里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系统,大概是小宇宙的概念,跟外界的大环境(大宇宙)之间有紧密的对应联系,因此会受到不同时空相对的干扰,也就是“宇宙全息论”的概念。在宇宙整体中,各子系与系统、系统与宇宙之间全息对应。凡相互对应的部位较之非相互对应的部位,在物质、结构、能量、信息、精神与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较大。在潜态信息上,子系包含着系统的全部信息,系统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在显态信息上,子系是系统的缩影,系统是宇宙的缩影。以此看来亦非不可解释,大概是古今的认识和语言表达不同所致,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常用潮汕话词语速成

滴汤=笨 通街市夺无=社会上没有食酒=喝酒 拍字=打字 楚汤=鱼露 够市=恐怖 咯抽=乱叫 以=睡觉 够硬=厉害 卖想=不懂事 示油=酱油 烧骂=吵架 亚=辩解,争论 东施头=厕所 亿房=冲凉房 头熊=头晕 唔晓=不知道(不懂)铁桃=游玩 歌历=包菜 迈哩=不要 好食=好吃 臭相=不讲信用 胶已=自己 外呈=院子 煮食=做饭 地块=那里 地个=什么 胶那=橄榄 绑人=别人 厚稳、寒穷=蚯蚓 牙工=蜈蚣 胶抓=蟑螂 眠床=床 床=桌子 帝政=该死的 豹脚=厉害 讨债仔=醉已忘归 卖好仔=扬扬 楼顶=楼上 志衰旅啊=呸!呸!呸!呸诺=吐痰! 小到堆=疯子一群 生莫=长得很丑 翁科=拍拖揭阳)

我领父=我是你父亲(澄海) 靠父死母=吵死人(澄海) 真头公=大母指 真尾仔=尾指 散哭父=乱说话 番割=地瓜 莲果=荔枝 候溜=泥鳅 女家人伊死做一筐=全家死光光!唔珍对=不正常 雷同天熄=雷电交加 修=游泳 味=潜水 胶罗=还要很久 喉搭=口渴 烧真=亲亲 姿娘=女士 走仔=女儿 祷仔=儿子 老公=曾主父 地甜=谁 讨探=赚钱 食笨=吃饭 鸡=*女! 鸭=*男 鸡母=*女头 孔灯=白痴 钱龙=壁虎 鸡母=*女头 草猴=螳螂 心底裤=内裤 莲果=荔枝 鸡母皮=鸡皮疙瘩 四散担=乱说 猛猛**=快** 紫船=现在 日暗=天黑 池块=哪里 地个=什么 烟仔蒂=烟头 丢紫屁=说大话 逃地块=在那里 欢唔灾=还不知道. 行=走

悦着伊=爱上他 市=丑 欢有=还有 勿=不要 妻哥=色狼 猎街=逛街 出日=出太阳 卤=恨 卤面=讨厌 胶迹=背 迈哭父=不要吵 耍=玩 蛋眉=笨蛋 烧拍=打架 溜溜=猛猛!`` 甩=芒果 目镜=眼镜 分碟=烟灰缸 肉矮=龙眼 鸡翠=吹牛 怪浪=希奇 滴嗒=逝世 试流=流氓 哌仔=流氓 假矮=多事 剪罗=该死 短帐=倒闭 力出生叨仔=硬邦邦老马=多事 小=神经病 飞龙=菠菜 吊瓜=黄瓜 过衰=很倒霉 无影无迹=不可能安=老公 亩=老婆 在你=随你 爱作泥=什么事 脑莫=脑袋坏掉 知预=小心 唔北=不懂 茶米=茶叶 欠死=真行 电涂=电池

潮汕风俗文化

潮汕风俗文化 潮汕,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虽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却自嘲为“省尾国角”。潮汕地区一直是广东仅次于南番顺的第二文风鼎盛地区。潮汕风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 <<潮汕除夕、春节习俗>>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稞品,以备过年之用。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裳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贴门神、春联。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除夕将至,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送压岁钱。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吃团年饭。除夕将至,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迎财神,放鞭饱。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于夜时分拜财神。按说,腊月二十四日诸神上天,人间的诸路神仙都上天“汇报工作”去了。 拜年,送“大吉”。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 迎神接福。正月初四是“神”或日“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 春节间的娱乐活动很多,如游神、游锣鼓、标旗和猜谜等。 <<潮汕元宵习俗>> 新春话花灯春节过后元宵节就来了,元宵古代称元夜,“夜”在古语中就是“宵”。元宵是潮汕新年的第一个节日,俗称“喜节”、“灯节”。始于西汉,汉武帝每逢正月便在宫中张灯结彩,以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到了唐朝唐玄宗改一夜为三夜。苏味道有“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喷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平璋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这十夜是我国最长的元宵灯节。 潮汕各县市每逢新春佳节也分别举办花灯展,其中潮州,澄海、普宁、揭西等在近年来就举办过大型灯展。广东首届民间艺术联欢节的盛会上,潮汕壮举的花灯也受到中外人士的欢迎。近年来,潮汕花灯展,吸引了海外回国的乡亲和港、澳、台同胞,同故乡亲人观赏花灯,欢度新春佳节,还受到有关报刊和电视台、电台的重视。这一盏盏精致的花灯,上下争妍,水天焕新,令人留连忘返,撩人情怀。

中国民间老百姓禁忌100例

中国民间老百姓禁忌100例 1、禁忌黄色的衣服,视为要造反、想篡位;死人用色。 2、常以为绿色、碧色、青色为贱色,只有娼妓、优伶等贱业中人才用于服饰 3、男人非蓝即黑,灰蓝黝黑,四十岁以上的男子就要少穿蓝色了 4、红色只限三十岁以下女人穿着,俗说“红到三十绿到老” 5、白色、黑色为凶色,或能引出黑无常、白无常来,婚嫁、生育、节日忌 6、忌浓妆艳抹、穿着华丽,色彩应当与人的年龄、相貌、品行、德才相符合 7、女人艳妆过分被视为轻浮下贱,男人穿着鲜亮过头被视为浪当好淫之辈 8、丧葬期间禁忌穿着红色衣裳,惟恐冲犯鬼魅、神灵 9、民间做寿衣时材料忌用缎子,恐有“断(缎)子绝孙”之虞 10、带洋字的布料会使寿衣带有“阳间”含义,丧葬时禁忌用于寿衣 11、“男人露脐,女不露皮”,中国服饰将身体各部位捂遮得严紧是一大特色 12、寿衣袖子要长,忌讳袖短露手,否则将来儿孙要讨饭的 13、忌讳衣服的扣子为双数,“四六不成材”,双数会影响事业成功 14、孀妇改嫁时才反穿罗裙,若平时女人反穿罗裙自然是不吉祥的 15、特别忌讳将衣服反穿着,意味着是在诅咒自己的亲人死去 16、忌穿别人穿过的衣服,灵魂会不得安宁 17、忌讳晾晒干的衣服不叠好放一段时间就直接穿在身上,会变成“竹竿鬼” 18、忌讳帽子戴歪,俗语称“歪戴帽,狗材料” 19、忌讳衣扣不系,或系错 20、忌讳不穿鞋袜,或只穿一只鞋袜 21、旧时妇女忌不裹脚,又忌裹脚带松驰拖地,必犯酒色 22、禁忌男性触摸女性的服饰、衣物,否则视为有邪念 24、忌讳从衣物上、帽子上跨过或踏踩或坐在上面 25、忌衣服穿在身上缝补,不脱衣缝补嘴里必须衔一样东西,如筷子、秫秸 26、建家宅要看风水,看风水又称堪舆,堪为天道,舆为地道 27、建宅需选好地基,要顺势忌逆势,一般都是坐北向南,忌坐南向北 28、最忌南(前)高北(后)低,俗说“前高后低,主人被欺” 29、建宅不宜居当冲口处,实在避不开应立石契书“泰山石敢当”以灭邪 30、建宅不宜居塔冢、寺庙、祠社、炉冶及故军营战地 31、建宅不宜居山、大树有冲射处 32、建宅不宜居草木不生处 33、建宅不宜居正当流水处 34、建宅不宜居大城门口及狱门、百川口去处 35、建宅忌讳宅无出路 36、建宅东边喜水忌路,有路则为泄财;北为寇方,有路亦凶多吉少 37、宅基地形状俗以为四方形或南北长,东西狭的主吉;东西长南北狭的主凶 38、古有“宅不西益”,即宅地忌往西边扩大,会害于宅神,或有死亡事发生 39、旧时还有忌五月盖屋的习俗,“五月盖屋,令人头秃” 40、宅院易实忌虚。 五实为: (1)宅小人多; (2)宅大门小; (3)墙院完整;

学潮汕话

用汉语拼音学潮汕话 原则:基本上按汉语拼音的方式可以将发音拼出,但注意的是,尽量把字母分开拼,如,ri,不是普通话中“日”的音,而是要将“r”和“i”分开来拼,还有里面借用了国际音标中的“e(egg)”音,但因为与汉语拼音中的“e(饿)”字形相同,因而改为“E”类似的大写改法都是借用了国际音标的,但量不大,所以尽管不懂国际音标也不影响拼读,借问一下潮汕籍朋友基本可以解决。收集用语量不大,待以后再扩充。还有音标后面的数字指的是汉语拼音中的声调,按此声调将可以拼出与潮汕话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常用语来。 见面语 你好···le 4 ho 4 吃了没···吃未···jia 4 vuE 3 早啊···会早啊···oi 3 za 4 a 1 出门啊···cu 4 men 2 a 1 告别语 拜拜···bai 2 bai 1 再见···zai 4 giang 3 慢走···款行···kua 1 gia 2 有空来坐···会闲来坐···oi 3 ai 1 lai 3 zo 2 客气语 多谢···齐谢···zoi 3 sia 3 应该的···着个(要的)···dio 4 gai 3 不好意思···孬意思···mo 4 yi 3 si 2 对不起···对唔住···duI 2 m3 zu 2 没事···无做尼···voi 2 zo 4 ni 1

称呼语 爸爸···ba 3 ba1 妈妈···ma 3 ma 1 爷爷(外公)···啊公···a 1 gong 1 奶奶(外婆)···啊玛···a 1 ma 4 叔叔···zE 2 zE 3 阿姨···a 1 yi 2 伯伯···bE 1 bE 3 婶婶···sim 1 sim 3 姑姑···gou 1 gou 3 日常语 喝茶···食茶···jia 3 dE 1 吃饭···食饭···jia 3 bun 2 几点啦···若点···rio 3 diam 1 去哪里···去地块···ke 4 di 2 go 3 在家吗···在内无···do 2 lai 2 vo 3 出去玩玩吧···来去踢逃咩···lai 2 ke 3 tE 2 to 2 mE 3 开灯···kuI 1 dEn 1 洗澡了···洗液咯···soi 4 E4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正确名称称为潮州文化,是海内外潮人的根,在广东潮汕地区(以现在广东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潮州人,是汉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我们把潮州人所创造的文化名为"潮州文化"。潮州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潮汕善堂堪称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潮州菜享誉全国,是国内最贵的一个菜系之一;潮剧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而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俗称《荔镜记》可谓是用潮州话编写岭南第一文学巨著。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犷豪迈的潮阳英歌舞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潮州厝,皇宫起”,独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别有一番古典雅致。 一字点题潮州文化,那就是一个“精”字。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州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是潮州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州民系文化。潮汕地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 【概说】 一、潮汕文化的定义

潮汕文化是潮人民系的文化。中国有许多民系,其中如潮人民系、客家民系、广肇民系、闽南民系等。潮人民系颇为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操潮汕方言。因此,潮汕文化是操潮汕方言的潮人民系的文化,是包括海内约1000万潮人和海外约1000万潮人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群体文化。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潮汕文化源远流长 潮汕文化是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今潮汕地方很早就有土著居住,包括越族中的僚、俚、畲等土著,这些土著都有文化,潮汕文化在形成过程之中,就吸收这些土著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潮剧《苏六娘》中婉转悦耳的《斗畲歌》,就源于畲族民歌。潮汕地区现有的居民,其祖宗大多数是由中原地方先后移入的,为数众多的中原移民,也带来了中原文化。潮汕文化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中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份,如儒家文化和中原的语言、文学、戏剧、音乐中的不少内容。随着潮汕民众由于各种原因,自唐宋至明清特别是汕头开埠以后,不断向海外各地移居,同时由于潮汕与海外各地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外交往的增加,海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等)也不断传入潮汕,潮汕文化也吸取了海外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汕头市的骑楼建筑文化,就是吸收西方建筑艺术而建造的。由此看来,潮汕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特色,是吸取古代潮州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

浅谈潮汕传统文化

浅谈潮汕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周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文化影响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文化之于生活,文化之于教化。传统文化是祖辈们留给我们的精神粮食,或有百年、或有千年,浑厚而独特,源远而流长。 潮汕,位于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三面背山,一面向海,地处独特,自唐以来,英才辈出、人文厚重,宋“前七贤”明“后八俊”,也因此潮汕被称为“海滨邹鲁”。 最具代表潮汕传统文化莫过于潮汕话与潮汕功夫茶。 潮汕话是中国最古老最变化多端的语言,也是当今保存古汉语最多最特殊的方言,是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也是广东三大语种之一。潮汕话初始于秦、汉时期,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逐渐形成独立的语言体系。有人说这是一种没有文字的语言,神奇而有奇妙,可谓唐音古韵千年不易。 俗话说“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潮汕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如泰国、新加坡、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以及远至欧洲北美洲等地,正所谓“本地一个潮汕,海外一潮汕,海内又一潮汕”。潮汕话就是潮汕人的“母语”,维系感情的纽带,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胶地人”(自己人)。 潮汕话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继承与传承了潮汕地区千年的传统文化,祖祖辈辈薪火相传,缔造了独具一方的潮汕风情。如潮乐、潮剧。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戏曲,潮剧用潮汕话来演绎。其实它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足以体现一方水土民风的潮汕传统文化。 潮汕话对“海内的潮汕”与“海外的潮汕”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对内,潮汕话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文化。对外,潮汕话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的见证。它维系了一股“同心同德同乡人”的情感,正如这情感的纽带凝聚了海外的潮汕人,这是一种“同乡”而又犹如亲人般的情怀。 语言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凝聚一个群体,也可以凝聚一个民族。潮汕话,凝聚了海内外三千万潮汕人。它是伟大的! 作为潮汕传统文化的另一典型代表潮汕工夫茶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茶道,对于茶具、用水、沏工以及泡法都十分讲究,自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故曰:功夫茶。 功夫茶的步骤主要有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洒茶、敬茶以及品茶。 纳茶我们叫“乌龙入宫”,即是用茶匙把一壶量的茶叶装入茶壶之中;候汤即是煮水,《茶说》云:“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如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冲茶我们叫“悬壶高冲”,即将水注入壶中;刮沫好似春风拂面,用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淋罐曰孟臣淋霖,即是沸水浇壶身;烫杯俗话讲“烧盅热罐”。洒茶要诀是:低、快、均、尽。“低”是为了防止茶水变凉;“快”是为了保持香味,保持温度;“均”是为了杯杯均匀;“尽”是不让余水留在壶内。潮汕话我们称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茶也是有学问的,叫做“敬奉香茗”讲究的是先客后主,先长后幼。品茶又称“品茗审韵”,先闻后品,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动心”。正是:“请得关公巡古城,更教韩信点奇兵。红红炭火清清水,满座茶香四海清。” 功夫茶品的不仅仅是茶而已,更是一方风情、一种文化。喝的是茶,品的却是一

23种民间孕期禁忌不可信

23种民间孕期禁忌不可信 从胎儿在自己腹中安营扎寨的那一刻起,准妈妈的一举一动都关联着胎宝宝。特别是首次怀孕的准妈妈,面对宝宝如此脆弱的生命,还有那么多的孕期禁忌,心中不免充满了担心和困扰。 一、日常生活禁忌 怀孕后,为了让胎儿健康成长,准妈妈往往要改变平日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些改变究竟是正确的?抑或是以讹传讹? 1、“生一次小孩,掉一颗牙”是真的吗? 在科学还不够发达的时候,由于孕期女性普遍缺钙,而且也没有提倡孕妇要额外补充钙质,所以,当时的准妈妈的确容易出现牙齿脱落的现象。 现代准妈妈从怀孕前就注意通过饮食和药物来补钙,所以很少有这方面的问题,但由于雌激素的缘故,仍然会出现牙周疾病,比如刷牙时出血、牙痛甚至掉牙等等。 所以,准妈妈多多咨询牙医,定时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2、孕妇不可以喝酒、咖啡或茶吗? 在孕前就喜欢品尝酒、咖啡或茶的准妈妈,怀孕后是否要完全戒除这项爱好呢?其然不然,医师解释: (1)酒:准妈妈若要饮酒的话,不宜过多。一天喝一杯啤酒或一小口红酒还可以接受,但千万不要酗酒,因为严重的酗酒会造成胎儿酒精综合征。 (2)咖啡和茶:准妈妈在怀孕的前3个月内最好减少喝酒、咖啡或茶,不喝最好。等到怀孕5个月以后,准妈妈若每天喝1小杯茶,或1杯咖啡的话,对胎儿的影响不大。 3、孕妇不能抽烟吗? 抽烟己被证实会对准妈妈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在怀孕的前3个月。 4、孕妇不能泡热水澡吗? 医学界早己证明,准妈妈在怀孕的前3个月是绝对禁止泡热水澡的,也杜绝接触其他的高温环境,比如冬季使用电热毯等。因为高温环境可能造成胎儿无脑或脑神经缺陷。 5、孕妇爬楼梯是否有助于分娩? 准妈妈爬楼梯的确有助于分娩,产科医师非常赞同准妈妈做此项运动,即使在产前一两周进行也是有益的。因为在爬楼梯的时候,可活络筋骨,使腿部肌肉牵扯到腹部下部,刺激子宫收缩,促进分娩过程,其运动量和活动度比散步要大。 二、性生活禁忌 孕妇不能体验"性福"吗? 其实,孕妇一样可以体验性福,只要先生把握合适的时机。不适宜期在怀孕前3个月要小心,尤其是怀孕前2个月应该避免性生活。适宜期到了怀孕中期,也就是怀孕4-8个月期间,夫妻可以行房,不过,仍要注意不要太剧烈或太兴奋,以免引起子宫收缩。体位要采取较安全的体位,不要压迫隆起的腹部。 精液由于男性精液含有前列腺素,会刺激孕妇的子宫收缩,所以,先生最好戴上安全套,以免精液进入孕妇体内。 三、外出旅行禁忌 1、孕妇不能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吗?

关于潮汕春节文化的调查报告

对潮汕习俗文化的研究 ————你了解潮汕春节吗?【前言】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而春节的习俗在不同的地域又有不同的特色。潮汕春节民俗文化作为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旧时潮汕地区的春节民俗活动,总免不了有祀神祭祖以及游神赛会的项目,既有祭祀色彩,又具有喜庆娱乐的气氛,成为潮汕人不可或缺的风俗。经过历代的演变,潮汕民间传统节日习俗在继承民族传统节日风俗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民俗活动在与各地大体相同的前提下,其不同之处在于反映了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饮食、工艺和奉祀等呈现出的地方特色,现今似乎已渐渐为新一代潮汕人所淡忘。 【关键字】潮汕习俗、春节、 一、调查经过 【研究目的】 本次调查专题,就是为了了解潮汕春节各个节日的特色以及潮汕的民风民俗,继承和发扬潮汕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从更深的层次反映了潮汕人的心理特点。 【研究方式】 结合地方文化,为了能更直观详细的得出结果,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网络(论坛、QQ)、查阅有关书籍、文献、走访等形式来完成本次社会调查。 二、调查结果 1.关于节日及习俗介绍 1.1冬至

冬至,俗称“冻结”、“长至节”和“亚岁”等,它是我国自晋朝至今的传统节日。潮汕人在冬至那天,都要吃“汤圆”,这是传统习俗,象征合家团圆、诸事圆满。 昔时潮汕城乡在冬至日还有以甜糯米丸拜“司令公”,并备三牲祭祖和扫墓的习俗。冬至扫墓叫“过冬纸”,人去世未满三年,后代扫墓应在清明节“过春纸”,以后才“过冬纸”。冬至扫墓,因为冬天少雨,阳光充足,在山野举行祭祖较为方便,也借此郊游,有娱乐身心的作用。 1.2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夜我们称作平安夜,“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 ●团圆饭。 以前的团圆饭是杀一两只鸡炖人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的家庭会吃一些比如燕窝、鲍鱼等等比较名贵的食物。更有一些人为了方便,一家人到酒家去吃上一顿,毕竟辛苦一年了!吃完饭一家人在电视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此日当饮糯米甜酒,长沙称此为“屠苏酒”,实以甜酒应屠苏酒之名也;又吃年糕,寓“年高”之意,取悦于长者。 ●祭祀。 祭祀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习俗。这是封建制度下,人们进行自我安慰的一种方法。 ●守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