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习题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习题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习题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习题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注意

一、名词解释:

1.注意

2.无意注意

3.有意注意

4.注意的广度

5.注意的分配

6.注意的转移

7.注意的稳定性

二、判断题:

1.小朋友们正在专心听课,突然有人推门而入,引起了小朋友的注意,这种注意称不随意注意。

2.好动、注意分散的儿童一定患有“多动症”,应请医生治疗。

3.“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是对注意分配的描述。

4.无意注意不如有意注意好。

5.老师出示一张范图,让幼儿看着图听老师讲解。有些小朋友一边听,一边照着老师的范图学着摆。这反映了这些幼儿注意不稳定、易分心。

6.新颖、鲜艳的东西容易引起幼儿注意,所以教师上课时穿戴应新颖、鲜艳,使孩子有新奇感。

7.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影响幼儿注意的范围。

三、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注意基本特点的是

A、指向性

B、客观性

C、集中性

D、非独立性

2.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之一是()

A.无意注意占优势

B.有意注意占优势

C.两者都占优势

D.两者都不占优势

3.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4.“一目十行”指的是注意的()特征。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分配

D、注意的稳定性

5.老师在班上用眼一扫,便知道哪些幼儿在,哪些幼儿不在。这说明这位教师()好。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稳定

6.小朋友在上课时低头搞小动作,老师发现后,最好是()。

A、叫他的名字

B、叫他站起来

C、马上叫他站一边

D、走到他身边轻轻的拍拍他

7.用两手同时活动,一手画圆形,一手画方形的方法,可以考察注意的()品质A.分配 B.广度 C.转移 D.稳定性

四、填空题:

1.注意本身不是一种_________的心理过程,它是各种心理过程所____________ 的特性。2.幼儿前期出现了_______________注意的萌芽。

3.注意是_______________的开端,并总是_______________各种心理过程。

五、简答题:

1.试举例说明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几个阶段?

2.幼儿注意的分散一般受哪些因素引起?如何防止?

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怎样利用他们吸引儿童?

4. 有意注意受那些因素影响?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六、分析题

1.为了把课上得更加生动形象,某幼儿老师在上课时带去了不少直观教具,有实物、图片模型等。进教室后,她把这些教具放在桌子上,有的挂在黑板上,她想今天的课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但结果相反。请运用所学的幼儿注意的特点有关知识来进行分析。2.某幼儿园来了一位实习教师,她的任务是小班的音乐课和中班的绘画课。她初步计划第一堂音乐课以自己的示范表演为主,每隔15分钟休息一次;绘画课主要让孩子们画太阳,每隔20分钟休息一次。虽然她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效果不理想。孩子们有的讲话,有的跑出去,不理会她的要求,使这位实习教师非常沮丧。

①试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②你觉得怎样做效果会好些?

学前游戏论综合练习十套题目(带问题详解)

学前游戏论试题库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 A.科学教育活动B.日常生活活动C.游戏D.上课 2.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联学习是在下列哪一个阶段?( ) A.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初期 B.第二阶段,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第三阶段,“十年浩劫”时期D.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 3. 按儿童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游戏可分为() A. 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B. 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C. 运动性游戏、智力性游戏、装扮性游戏、操作性游戏 D. 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模仿性游戏、渲泄性游戏 4.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比在独自游戏和伙伴游戏中所获得的更丰富、更有益于认知发展,这种现象主要表明亲子游戏具有( ) A.情感性B.象征性C.开放性D.发展性 5.“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皮亚杰 C.夸美纽斯 D.康德 6.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 7.一个孩子在他的认知图式中没有羊的概念,在第一次看到羊以后,他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羊的概念,这一现象属于() A.冲突 B.顺应 C.同化 D.平衡 8. 游戏的概念逐渐由抽象到具体、思辩到实用的演变,主要是由于游戏的 ( )A.非自觉性理解B.社会性本质观的建立C.生物性本质观的建立D. 生物—社会性理解 9.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

征?( )A.感知运动期B.前运算期C.具体运算期D.形式运算期 10.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A.蒙台梭利 B.福禄培尔 C.皮亚杰 D.夸美纽斯 11.“我们来玩过家家吧!”“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儿童在游戏中出现 的类似言语属于( )A.游戏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12.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是指游戏的( ) A.生物性B.社会性C.自主性D.工具性 13. 亲子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情感性和( ) A. 教育性 B. 发展性 C. 长期性 D. 随机性 14.一般而言,混合班幼儿有更多的积极交往行为,且平行游戏和小组游戏比同龄班幼儿()A.显著增多 B.显著减少 C.差不多 D.完全相同 15.最早的游戏理论是在下列哪一种思想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 A.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 C.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D.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16.在象征性游戏和智力类游戏中,主导性动机是( ) A.活动性动机B.探究性动机C.成就性动机D.亲合性动机 17. 坚持游戏的本质观是前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A.生物性 B. 社会性 C. 主体性 D. 自主性 18.心理学对儿童游戏价值的研究,侧重了游戏对( ) A.儿童思维集中发展的作用B.儿童情感发展的作用 C.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D.儿童身体发展的作用 19.研究证明,影响儿童游戏社会性品质的因素是(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期中测试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期中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幼儿社会性发展 2.幼儿园社会教育 3.价值澄清法 4.行为评价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手段主要有上课、游戏、___________、生活、节日活动等,这些教育手段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教育的成效。 2. 主题网既可以按活动内容展开,又可以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

3.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幼儿自我评价的表面性和局部性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在认知上尚未获得守恒,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或者优点,并且对自己的有点或者长处比较满意是_______________岁幼儿的自尊教育活动的目标。 6.根据幼儿交往对象的不同,幼儿社会交往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同伴交往、_____________、师幼交往、与其他人的交往等。 7. 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和助人行为。 8. 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活动中会出现与某一幼儿玩的时间更长,关系也更密切的状态,这就是同伴友谊的关系。同伴之间要建立友谊,前提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同伴交往是指幼儿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往,包括共同游戏,相互学习等。 10. 教师在活动区域中的指导是为了帮助幼儿与______________、引导者及同伴发生积极有效的互动,这就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同的发展规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2.简述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皮亚杰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 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3.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态度、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 4.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恐惧成分)。 5.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6.(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7.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 于(自然后果法)。 8.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1.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3.(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5.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6.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1.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3.代币疗法可能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群体行为问题)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实用、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 4.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方案),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指导研究设计),选择教育材料。 5.幼儿的(自我中心)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以德养性、童蒙养正),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7.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可扩充性)。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 2.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物知识、(公民美德)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 3.(谈话)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 4.(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5.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行为过度)、不适当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促进作用实际成效)的判断。 7.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2.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3.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4)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 1.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游戏》练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______的研究式样。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 3、1903年我国创办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即_湖北幼稚园_____,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 机构的诞生。 4、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____、三段论式____”的方法模式。 5、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______,他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家对象来研究的人。 6、弗洛伊德认为,_____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7、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________”的驱使。 8、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_______的协调与整合。 9、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派的代表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 10、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功能:以_______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________。 11、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是________,他的游戏学说奠定了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 12、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游戏是儿童________的活动。 13、由于0~2岁的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婴儿游戏以________为主。 14、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15、游戏特征“三内说”的代表任人物是______。 16、纽曼提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17、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______、动作、________、言语、材料(玩具)等。 18、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_________、象征和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19、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20、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是________与________。 21、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_______,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 22、通过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将儿童(2~6岁)的游戏行为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以及参与游戏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成六种的人是_______。 23、依据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的不同,可将游戏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__。 24、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因素是情景转变、______、_______。 25、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其特征的是_____,即角色扮演。它是儿童象征性认知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26、角色扮演是儿童象征性认知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心理结构较复杂,它主要包括角色行为、_________、_______等。 27、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是________。它构成游戏的核心。它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游戏主题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_________的发展。 28、_________是指贯穿于游戏过程的富有故事性或艺术性的具体细节,是构成游戏内容的基本要素。_________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30、儿童游戏的个体发生遵循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过程。 31、物理环境因素是游戏活动中物的要素或条件,它包括玩具及材料、________、______等因素。 32、________是模仿物体原形而制作的玩具。主要有娃娃工具、动物玩具、交通玩具、医院玩具、模拟日常用品的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2012第一学期幼三社会活动设计毕业会考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10分) 1、幼儿园社会教育 教师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和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泰国歌之友谊式的活动不断的向幼儿施加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使他们逐渐成长为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具有自身特点的健康个体的教育活动。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如教师讲解案例“我做小主人”从中体验角色所应有的情感。 二、填空:(15分) 1、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包括五大领域的内容,即社会领域、科学领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 2、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集体生活、认识自我、同伴交往、 遵守规则、自我服务、社会环境和爱国教育七个方面。 3、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谈话、讲述、讨论、 表达、角色表演。 4、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周围的人的交往中

逐渐实现的。 5、幼儿园专门社会教学活动的形式有参观、社会实践、游戏、 谈话、。 6、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活动的类型同伴交往的认知活动、 社会规则认知活动、对性别角色的认知活动、到的认知活动,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认知活动。 三、判断题:(10分) 1、社会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幼儿年龄小,没有反社会行为,只有亲社会行为。(错) 2模仿是幼儿进行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对) 3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对) 4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社区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 5幼儿之间的社会交往,大多是在游戏中发生的。(对) 6大班幼儿能够开始学习为他人服务,学做值日生,形成初步的责任感。(对) 7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对) 8境教育和扮演活动都是“假”的,不利于幼儿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因此不宜采用这种形式开展社会教育。(错) 9、中班幼儿能以他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说明他们的情绪开始发展。(对) 10、知成人对自己的关爱,懂得尊重为自己服务的人,是小班年龄阶段社会教育的目标之一。(错) 四、连线题(5分) 喜欢班集体,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同伴交往体验并感激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爱小班自我服务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3参考答案[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 3、情感体验;实践尝试。 4、情感目标。 5、统一,可操作。 6、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儿童社会性发展; 7、全面、具体、有操作性;重点、难点。 8、参与度;学习习惯。 9、目的与内容;评价资料。 10、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 11、适应面广; 12、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 二、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虽然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但是,儿童在自由地活动过程中需要和他人分享材料、协调空间、合作游戏等,因此需要具备更多的社会适应和协调能力,因此,无论是图书角还是表演区,或者科学探索区、美工角,都是发展儿童社会性的好地方。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教师为每个进区的幼儿都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可能相对独立地游戏,如果教师为几个幼儿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能自然地产生分工,从而模拟出多种社会角色。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理解、规则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大家在一切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磨合、相互评价而促成。所以,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学前期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智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与教师只是诉诸日常观察而获得零散的、表面的和个别的信息不同,依据系统的评价,人们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评价信息,从而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别是社会性发展的情况。 (2)它有助于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中的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材施教提供帮助。 (3)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在配合教师教育孩子时也更为主动。 (4)它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前儿童的基础上,改进幼儿园教育过程,使学前教育更适合每个学前儿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说课讲解

高二年级学前儿童心理学 第二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教案设计 一、教学设计 情绪情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是其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与主要特征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因此,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我将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利用案例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进行补充讲解。运用层层递进的师生问答及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过程; 2.小组合作,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小组讨论,案列分析,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案例。 七、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承前启后(5min) 教师:情绪、情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每天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也会受到情绪的影响。《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学前儿童健康的三大指标是:幼儿身体健康、情绪安定愉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可见,情绪情感的发展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情绪、情感的基础知识。 教师提问: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回答。 教师举例补充讲解,情绪主要与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主要与社会性需要相关。 (二)教师讲解,导入新课(10min)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新生儿有情绪吗? 学生回答。 教师:刚出生的婴儿即可有情绪反应。例如,饿了、不舒服了会哭并且四肢划动,而吃饱了,舒服了便会安静下来。这就是新生儿的原始情绪反应。原始情绪有两个特点,一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二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 教师:随着婴儿的不断长大,原始情绪开始分化。教师出示图片,讲解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及出现的时间。 教师提问:有了情绪我们就要表达情绪。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中有四个功能,是哪四个? 学生回答。 教师:为了实现信号功能,婴儿就用哭和笑来传递信号。通过举例和音频生动地讲解婴儿的“哭”和“笑”。 (三)自主阅读,引起思考(10min) 教师:随着婴幼儿慢慢长大,他们的情绪情感也在跟着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特点。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页“幼儿情绪理解和情绪表达”的内容,读完之后请回答两个问题: (1)幼儿情绪理解发展的具体表现? (2)幼儿情绪表达发展的主要表现? 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举例补充讲解。 (四)小组合作,攻破重点(15min)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参考题答案

、填空题 1、创造性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2、帕顿根据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对幼儿游戏行为分为偶然的行为、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六种类型。 3、活动区划分 4、以物代物 5、垂直式介入 6、象征性游戏 7、建构游戏区 &生长发育 三、名词解释 1、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游戏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阶段。 2、游戏观察: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 3、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4、亲社会行为: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包括帮助、友爱、合作等行为表现。 5、游戏环境规划是指教师对幼儿游戏环境进行整体、系统的方案设计和设施。包括对环境中的各方面从宏观到微观的长远思考。 四、简答题 1、如何在幼儿园中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应保证儿童一日活动中有充分的处自主游戏时间 2)?给儿童均等的游戏机会,让每个儿童都有选择、体验游戏的可能。 3 )为儿童创设的环境应包含游戏的空间、开放的游戏区域,使儿童能随时随地地进行自发游戏。4)、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要体现游戏化的精神。 2、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1、安全卫生原则 2、遵循自然原则 3、挑战性原则 4、整体性原则 3、为什么在游戏中要重视对儿童游戏的观察? 因为在观察中及时掌握儿童游戏的特点,加以指导和教育,对白己的教育教学作有很大的帮助。 一、真实地了解儿童;二、准确地预设游戏;三、有效地指导游戏;四、及时有效地评价游戏。 4、怎样指导角色游戏?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2

一、填空题 1、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划分为定向功能、调控功能与评价功能。 2、在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3、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5、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也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6、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7、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德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8、行为练习法是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9、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经常性德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10、讲述法是指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前儿童对某些不便直接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内容时,常常采用讲述的方法。 11、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和分享的方法。 12、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二、简述题 1、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这种整合观包括横向的类别整合与纵向的层次整合。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标的整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认知而忽视情意和行为发展的现象。是一个整体,它应当包含避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培养,要把三者有机的协调起来。横向的类别整合还包括各教育系统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整合,即家庭、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纵向的层次整合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各层级目标的整合,即各相连层级间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 2、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第一,规范性。第二,共通性。第三,学习结果导向性。第四,可分析性。第五,可扩充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 试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答案。共120题,每题1分)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世界最成功的劳动者是B A综合型人才 B全面发展的人 C高素质的人 D德智体兼备的人 2.国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最早在D A.19世纪2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3.幼儿社会性是在__的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A A生物特征 B气质特征 C人与人交往 D心理特征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A整体——系统性 B社会制约性 C统一性 D能动性C 5.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作为母系统,包括__个子系统。B A7 B6 C5 D4 6.一个人最初的社会性发展就是A A亲子之情 B安全感 C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D积极情感 7.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是D A调节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B自我控制的产生C认识和了解世界 D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8.自我意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 A自我体验 B自我评价 C自我认识 D自我控制 9.研究人员运用照镜子的方法研究幼儿的自我意识,这种方法起源于达尔文和_C_ A阿姆斯特丹 B丽西娜 C普莱尔 D米德 10.根据刘金花的研究结果,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在_B_个月之后。 A20 B21 C22 D23 11.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道德性评价能力,__岁组儿童开始能够初步运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B A3 B4 C5 D9 12.下列哪一项对幼儿的能力自评和品德自评影响不大C A教师评价 B同伴评价 C主观选择 D客观标准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评价的培养A A自主活动 B榜样示范 C讲明行为规则 D评价外部行为 14.幼儿自我评价明显的表现为对自己D A个别方面的评价 B多方面的评价 C内心品质的评价 D外部行为的评价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儿童心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大。 本章将涉及以下内容: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与分化;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哭、笑、恐惧和依恋)及高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等。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分化以及几种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着儿童去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不去作某种行为。例如,让儿童学会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园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儿童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儿童早上不愿意和父母分离,缺乏向老师问早的良好情绪和动机,下午则愿意立即随父母回家,所以赶快说“再见”。虽然同样是学说话,在不同情绪影响下,学习效果并不相同。 到了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 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孟昭兰曾以婴幼儿为被试,研究了不同情绪状态包括了快乐、痛苦、兴趣、惧怕、愤怒和大怒等,对其智力操作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婴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具有显着的差别。具体表现为: ①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当这种不稳定状态游离到兴趣一端时,激发儿童探索活动;当游离到惧怕一端时,则引起逃避反应。 ②愉快情绪有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儿智力操作不利。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婴儿智力操作影响不同。积极情绪起推动、促进的作用,而消极情绪起破坏、干扰的作用。 ③同一情绪在不同强度水平时对智力操作效果的影响也不同。过低或过强的情绪水平不如适中的情绪状态,后者才能导致最佳的操作效果。 ④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能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 ⑤痛苦、惧怕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直线相关,即痛苦、惧怕强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操作效果随其强度的增加而下降。 总之,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水平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着不同程度的推进或破坏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智力活动的效果。 三、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外部表现,即表情,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中,尤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 新生儿几乎完全借助于他的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及不同的声音表情等,与成人进行着信息交流,相互了解,引起其与成人的交往,或者维持、调整交往。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是以表情作为交际的工具,在婴幼儿初步掌握语言之后,表情始终仍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和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间的社会性交往。

学前儿童游戏练习题库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前儿童游戏》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题 1、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 创造了一种叫做______的研究式样。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 3、1903年我国创办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即______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诞 生。 4、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 学的领导游戏的“________”的方法模式。 5、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 ______,他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家对象来研究的人。 6、弗洛伊德认为_____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7、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________”的驱使。 8、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_______的协调与整合。 9、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派的代表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 方面是__________。 10、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功能以_______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________。 11、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是________他的游戏学说奠定了前苏联现 代游戏理论的基石。 12、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游戏是儿童________的活动。 13、由于02岁的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婴儿游戏以________为主。 14、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15、游戏特征“三内说”的代表任人物是 ______。 16、纽曼提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17、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______、动作、________、言语、材料玩具等。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2012第一学期幼三社会活动设计毕业会考试卷

1、社会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幼儿年龄小,没有反社会行为,只有亲社会行为。(错) 2模仿是幼儿进行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对) 3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对) 4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社区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 5幼儿之间的社会交往,大多是在游戏中发生的。(对) 6大班幼儿能够开始学习为他人服务,学做值日生,形成初步的责任感。(对) 7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对) 8境教育和扮演活动都是“假”的,不利于幼儿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因此不宜采用这种形式开展社会教育。(错) 9、中班幼儿能以他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说明他们的情绪开始发展。(对) 10、知成人对自己的关爱,懂得尊重为自己服务的人,是小班年龄阶段社会教育的目标之一。(错) 四、连线题(5分) 喜欢班集体,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同伴交往 体验并感激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爱小班自我服务 能判断一些简单行为的对与错集体生活 培养幼儿豁达乐观的性格,能接纳原谅别人遵守规则 有初步的责任感,做事认真,有始有终中班认识自我 认识周围环境中的设施和常见的标记爱国教育 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认识国旗大班社会环境 1:大班,集体生活。 2:中班,认识自我。 3:小班,遵守规则。4:小班,同伴交往。 5:大班,自我服务。 6:中班,社会环境。 7:小班,爱国教育。 四、简答题:(10) 1、简答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引导幼儿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二)引导幼儿遵守最基本的规则培养幼儿基本的社会技能。 (三)引导幼儿初步接触、观察和关心周围的社会环境及社会活动。 (四)引导幼儿逐步适应并喜欢集体生活产生初步的爱集体的 (五)初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六)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情感以及初步的爱好和平的情感。 (七)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中华民族和世界的优秀文化激发幼儿初步的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所选的答案填在括号中。 1.我国有关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的年代是()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安斯沃思将婴幼儿的依恋分为安全性、回避性和反抗性三种类型,下面对这三种类型评价正确的是()A.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性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B.回避性和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C.反抗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性和安全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D.回避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安全性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是() A.父母B.幼儿园C.邻居D.电视 4.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理论建构不包括() A.儿童发展观B.父母认知观 C.儿童教育观D.父母期望观 5.感受性很强,反应性和主动性弱的人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粘液质 6.下列不属于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幼儿园的专门教育B.环境教育 C.家庭与幼儿园合作D.家庭的专门教育

7.幼儿社会性评价中最普遍的方法是() A.谈话法B.观察法C.问卷法D.社会测量法 8是谁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A.班杜拉B.布郎芬布伦纳C.皮亚杰D.柯尔伯格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个性结构的子系统() A.自我调控系统B.自我认知系统 C.个性心理特征系统D.个性倾向系统 10.矫正幼儿的不良品德应采取什么措施?() A.榜样示范B.表扬鼓励 C.家园一致性原则D.全选 11.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是() A.约翰·鲍尔比B.弗洛伊德C.帕顿D.皮亚杰12.不属于当代西方游戏理论的是() A.觉醒理论B.元交际理论 C.行为适应说D.剩余精力说 13.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最多的幼儿来自于() A.西方社会B.未开化的社会 C.单亲家庭D.阶级社会 14.下列四项中不属于评价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的原则是() A.针对性B.过程性C.全面性D游戏性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试题库8套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试题库8套 一、填空题 1、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______的研究式样。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 3、1903年我国创办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即_湖北幼稚园_____,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 机构的诞生。 4、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____、三段论式____”的方法模式。 5、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______,他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家对象来研究的人。 6、弗洛伊德认为,_____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7、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________”的驱使。 8、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_______的协调与整合。 9、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派的代表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 10、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功能:以_______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________。 11、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是________,他的游戏学说奠定了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 12、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游戏是儿童________的活动。 13、由于0~2岁的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婴儿游戏以________为主。 14、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15、游戏特征“三内说”的代表任人物是 ______。 16、纽曼提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17、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______、动作、________、言语、材料(玩具)等。 18、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_________、象征和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19、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20 、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是________与________。 21、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_______,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 22、通过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将儿童(2~6岁)的游戏行为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以及参与游戏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成六种的人是_______。 23、依据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的不同,可将游戏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__。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 3、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4、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社会行动力是一种根据社会现实和需要行动的一种能力。它包涵着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根据信息决策的能力。以及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等几个方面。 5、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6、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7、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8、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9、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 10、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1、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1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 和动机过程。 13、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14、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