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ETA分析-胎儿心脏横纹肌瘤

META分析-胎儿心脏横纹肌瘤

META分析-胎儿心脏横纹肌瘤
META分析-胎儿心脏横纹肌瘤

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一些基本信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一些基本信息 导语:我们都知道,子宫是对于女性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关于子宫的毛病也是有不少的,而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便是常见的一种疾病。现在下面将 我们都知道,子宫是对于女性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关于子宫的毛病也是有不少的,而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便是常见的一种疾病。现在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关于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一些基本信息,希望大家可以认真阅读一下。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查清不典型增生的原因,是否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上述任何情况者应作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即可开始对症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年龄、内膜增生的类型、对生育的要求等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案。 对于年轻未育妇女内膜活检的诊断,排除后可以使用孕激素治疗控制雌激素增长导致的内膜异常增生,药物不能控制的可以手术刮宫治疗止血的。围绝经或已绝经妇女,要警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合并癌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应多考虑子宫切除 只有把握了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特征,才能够正确的认识这种疾病,以帮助大家积极的治疗,接下来我们就对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特征做详细的解读。重度不典型增生需与分化好的子宫内膜癌鉴别。有无间质的浸润是极其重要的鉴别依据,其形态学特征为:腺体“融合”、“背靠背”、“复杂分支的乳头”、“筛状”或腺体内“搭桥”,而间质消失;间质纤维化,以及间质坏死,此外,对孕激素治疗的反应以及病人的年龄也有助于二者的鉴别。不典型增生伴有间质肌纤维化生时,可以呈息肉样突入宫腔,被称作不典型性子宫内膜腺肌瘤样息肉或息肉样腺肌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横纹肌瘤

横纹肌瘤 横纹肌起源于胚胎时期的中胚层间充质,但头颈区的骨骼肌也可起源于神经嵴的间充质(中外胚层,mesoectoderm)。身体骨骼肌起源于体壁中胚层的生肌节,四肢骨骼肌也起源第5周伸入肢芽的体壁中胚层。心肌则起源于脏壁中胚层。无论来自何处的间充质细胞,其横纹肌的组织发生都是相同的。胚胎第3周起中胚层的原始间充质细胞开始分化成不规则的星状或圆形细胞,胞浆少,嗜酸性,核大而圆,染色质深,核仁明显,称为前成肌细胞。进一步分化时,细胞增大并伸长为短梭形,胞浆增加,颗粒性深嗜酸,核呈椭圆形,染色质细致,核仁明显,称为成肌细胞。数周内,成肌细胞继续伸长,胞浆周边出现纵行肌原纤维,细胞长轴两端与邻近细胞先以缝隙连接相联,继之互相融合,形成多个核居中的肌管细胞。胚胎第7-10周时,胞浆内纵纹增多,充满整个肌浆内,核向周边移动,并开始出现横纹,肌管细胞仍通过纵向融合而不断加长。胚胎第11-15周,胞浆内出现规则的、明暗交错的横纹,核位于细胞周边,发育为成熟的肌纤维。横纹肌发育过程中,多种肌肉生成调节蛋白参与细胞的分化,其中,能在石蜡切片上特异性显示早期横纹肌细胞及其肿瘤的抗体有MyoD1和生肌蛋白(myogenin)。横纹肌肿瘤的瘤细胞在形态上大致重演了横纹肌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不同分化阶段。在肿瘤病理诊断中,常将这些不同分化阶段的横纹肌细胞通称为肌母细胞(myoblsts)。 横纹肌瘤是一种由成熟横纹肌细胞组成、境界清楚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率远低于肉瘤,不到所有横纹肌肿瘤的2%。可分四型:成年型、胎儿型、生殖道型和心脏横纹肌瘤。 成年型 临床:多为>40岁男性,主要发生于头颈部,以舌下、口底、咽和喉部最常见,偶可发生于软腭、悬雍垂、胸锁乳突肌、下唇和颊部等处,但从不发生于四肢的肌肉内。临床上表现为生长缓慢的孤立性圆形或息肉状肿瘤,偶可多发,肿块压迫周围组织可产生声嘶、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等症状。 大体:肿瘤界清,圆形或略呈分叶状,平均直径3cm(0.5-10cm),切面灰黄色或红棕色,均一细颗粒状,质较实。 镜下:肿瘤由排列紧密的圆形或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大,直径15-150um,胞浆深红,细颗粒状,核圆、空泡状,有一到数个小核仁,核常偏位,偶有双核。许多细胞的周边有糖原空泡。有时空泡细胞中央有少量深红胞浆向周边呈细条索状放射,形成“蜘蛛细胞”。瘤细胞内能找到横纹和杆状结晶,PTAH染色更清楚。瘤细胞无异型,也无核分裂。间质少,瘤细胞周围可有网状纤维围绕,并有一些纤细的毛细血管。 IHC和特染:糖原和脂滴可用PAS和油红O。酶组织化学可显示高活性的三磷酸腺苷酶和琥珀酸拉氢酶。DES、MSA、肌红蛋白、肌联蛋白和Z带蛋白等均阳性,偶可表达VIM、S-100和Leu-7。 鉴别诊断: 颗粒细胞瘤:边界欠清,胞浆内无空泡、横纹和杆状结晶,酸性磷酸酶反应强,S-100阳性。冬眠瘤:富含胞浆内空泡,偶需与成年型鉴别。但冬眠瘤细胞较小,胞浆深红、颗粒性,含许多大小不等的脂滴,无横纹和杆状结晶。 网状组织细胞瘤:肿瘤中深红色的组织细胞相似于横纹肌瘤中的肌母细胞,但前者除组织细胞外,还混有数量不等的纤维母细胞、黄色瘤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慢性炎细胞,瘤细胞内不含糖原,CD68阳性,肌标记物阴性。 横纹肌肉瘤:由分化差、异型明显的小圆形和梭形细胞组成,其间散在数量不等、胞浆深红的肌母细胞,核分裂多。

子宫颈良性肿瘤介绍

子宫颈良性肿瘤介绍 子宫颈良性肿瘤按病理分为上皮性、间叶性和上皮间叶混合性。较常见的有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乳头状纤维腺瘤、绒毛状腺瘤、平滑肌瘤、腺肌瘤及血管瘤。罕见的有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脂肪瘤、节细胞神经瘤以及横纹肌瘤等。 1.子宫颈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常位于宫颈阴道部,叉称宫颈乳头状瘤,外观为乳头状小突起,多为单发,有蒂,直径常<1cm。镜下观乳头被覆成熟鳞状上皮,中心有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多数无症状,少数人可出现白带增多,色白或淡黄。常在妇科检查时发现此病,须病理确诊。要与尖锐湿疣、鳞状细胞疣状癌鉴别。治疗原则为手术切除。 2.子宫颈乳头状纤维腺瘤 肿瘤可呈息肉状、分叶状或头状。镜下见肿块主要为纤维间质组织,表面覆盖柱状上皮,上皮和间质成分均为良性形态。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治疗原则为手术切除病灶。 3.子宫颈绒毛状腺瘤 也称肠腺瘤样瘤,极罕见,来自宫颈内膜肠腺化生。可分为绒毛状和绒毛管状两种。组织形态为细长指状乳头状生长,表面有更细小绒毛分支。表面覆盖复层柱状细胞,中心为少量纤维结缔组织◇该瘤有时与绒毛状腺癌难以区别。雀斑有人建议做宫颈锥切,也有主张行全子宫切除。 4.子宫颈平滑肌瘤 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前者来自子宫颈间质内肌组织或血管肌组织。临床上常见的则是子宫肌瘤位于子宫颈部位。大体见子宫颈肌瘤为实质性肿瘤,常单个生长。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虽无包膜,但肌瘤压迫周围组织形成假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有不规则波涡状。当肌瘤包膜内血供不能满足肌瘤生长需要时,肌瘤易发生变性。 常见的变性有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变性,肉瘤变少见。多数宫颈肌瘤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阴道流血、白带增多和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肾盂积水、肾盂肾炎;排便困难少见;压迫盆底神经时,可出现下肢疼痛,如坐骨神经痛。检查见阴道或宫颈管内有肿瘤结节,蒂来源于宫颈管,或宫颈扩大、官颈壁明显增厚,而对侧的官颈被伸展拉长变薄,宫颈外口伸张展平呈新月形。诊断并不困难,应与宫体肌瘤、宫体黏膜下肌瘤相鉴别。红血丝治疗以手术为主。 5.宫颈残端肌瘤 是因各种原因做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的残留官颈再次发生了平滑肌瘤。其仅表

探讨小儿心脏横纹肌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分析其与结节性硬化症的关系

探讨小儿心脏横纹肌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分析其与结节性硬化症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9-08-15T10:07:42.0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作者:刘畅 [导读] 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结节性硬化症时应考虑有无心脏横纹肌瘤,根据其超声特点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便于尽早检出心脏横纹肌瘤情况。 黑龙江省绥化市妇幼保健院 152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应用在小儿心脏横纹肌瘤(CRM)的价值及其与结节性硬化症(TSC)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结节性硬化症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家属愿意配合研究,均有完整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回顾性分析他们的资料,结合临床特征与辅助检查,探讨其心脏横纹肌瘤情况,并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 30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经临床检查,证实有心脏横纹肌瘤18例,其中多发部位肿瘤有14例,左心室最多,形态主要为椭圆形或圆形、强回声结节。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结节性硬化症时应考虑有无心脏横纹肌瘤,根据其超声特点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便于尽早检出心脏横纹肌瘤情况。 【关键词】小儿;心脏横纹肌瘤;结节性硬化症;超声心动图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pediatric cardiomyoma(CRM)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uberous sclerosis (TSC).Methods Our hospital diagnosed as children with tuberous sclerosis 30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set of objects' families are 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research,have complete echocardiographic data,their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auxiliary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discuss the cardiac rhabdomyoma situation,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Results 3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tuberous sclerosis by clinical examination,confirmed 18 cases with cardiac rhabdomyoma,including 14 cases of multiple parts of the tumors most left ventricle,form mainly for the oval or round,strong echo nodules. Conclusion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hildren with tuberous sclerosi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the presence of cardiac rhabdomyoma,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sonic can be provide more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easy to detect cardiac rhabdomyoma situ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Children;Cardiac rhabdomyoma;Tuberous sclerosis;echocardiogram 結节性硬化症(TSC)作为多器官组织缺陷与错构瘤为主要特这个的系统性疾病,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为 1/6000-1/万。研究指出本病致病基因主要是TSC1与TSC2,前者位于第9号染色体,后者位于第16号染色体[1]。文献报道指出,结节性硬化症在心脏的表现主要是心脏横纹肌瘤(CRM),且指出CRM属于TSC主要诊断指标,认为TSC患者CRM发生和进展等情况,并评估他们的血流动力学与电生理情况[2],可为判断病情与评估预后提供依据。为了进一步探讨超声心动图应用在小儿心脏横纹肌瘤的价值及其与结节性硬化症的关系,我院将收治的30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进行了如下研究与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结节性硬化症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时间2010年1月~2017年7月,入组对象家属愿意配合研究,均有完整的超声心动图资料。30例患儿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个月~5岁,平均(2.8±0.6)岁。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儿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仪器为HP5500与75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8 MHz,将心尖四腔作为主要切面进行观察,多切面与多角度依次对心房与心室及房间隔、瓣膜乳头肌腱等进行观察,确定是否有心脏横纹肌瘤表现。同时对小儿家族有无癫痫发作史、皮肤表现、头颅CT与MR等结果来判断是否有结节性硬化症,进而判断二者的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心动图评价小儿心脏横纹肌瘤特点 30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经临床检查,证实有心脏横纹肌瘤18例,其中多发部位肿瘤有14例,左心室最多,单发肿瘤4例,共计发现肿瘤48处,左心室31处、右心室3处、室间隔5处、乳头肌9处。心脏横纹肌瘤患儿形态主要为椭圆形或圆形、强回声结节,内部则为均匀、致密回声,边界清晰,但无明显包膜,对室间隔与瓣膜乳头肌等有侵犯,瘤体往心脏内突出,活动度小,无明显血流阻碍。肿瘤最大径为25 mm×19 mm,最小径则为2 mm×2 mm。 2.2 心脏横纹肌瘤和结节性硬化症关系 30例結节性硬化症患儿有18例有心脏横纹肌表现,其中癫痫发作、肢体色素脱失斑,或亲属有结节性硬化症,头颅CT等检查满足26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横纹肌瘤15例,另外3例横纹肌瘤则因心律失常、心脏杂音及外院诊断为心脏占位或胎儿时曾诊断处心脏占位,先予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心脏有结节回声,根据超声心动图特点确诊为心脏横纹肌瘤,然后对他们的家族史、癫痫发作史进行询问,可见肢体有色素脱失斑,最后经脑电图、CT等明确为结节性硬化症。 3 讨论 心脏横纹肌瘤比较少见,但好发于小儿,也是原发性心脏肿瘤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约为60%。瘤细胞典型情况下有空泡与糖原的大细胞,多见于结节性硬化症家族史,良性居多,可多发或单发,倾向于多发[3]。本病临床表现和其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等有关,较小肿瘤无症状,较大肿瘤则会阻塞传导组织与流出道,有心律失常与晕厥、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表现。结节性硬化症则以面部皮脂腺瘤与癫痫发作等为主要特征,也是一种神经-皮肤综合征。其发病率较低,多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而外显率不完全,能对胚层累及,诱发广泛组织发育异常,同时受累组织有结缔组织异位增生表现,确切的机制并不明确。头颅CT检查在诊断本病中有一定价值,能发现室管膜下钙化灶,超声检查则可进一步发现内脏肿瘤情况。我院将收治的结节性硬化症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生动图诊断,结果显示30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经临床检查,证实有心脏横纹肌瘤18例,其中多发部位肿瘤有14例,左心室最多,形态主要为椭圆形或圆形、强回

meta分析简介

Meta分析 在医学研究中,绝大多数的医学现象都呈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医学研究的结果都受随机抽样误差影响而有所差异。所以对于同一研究问题的多个研究结果往往不全相同,有些研究的结论甚至相反。因此如何从结果不一的同类研究中综合出一个较为可靠的结论是医学研究中常常需要面临的问题。Meta分析就是研究如何综合同类研究结果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Meta分析就是把相同研究问题的多个研究结果视为一个多中心研究的结果,运用多中心研究的统计方法进行综合分析。Meta统计分析可以分为确定性模型分析方法和随机模型分析方法。较常用的确定性模型Meta分析有Mantel-Haeszel统计方法(仅适用于效应指标为OR)和General-V ariance-Based统计方法。然而所有的确定性模型统计方法都要求Meta分析中的各个研究的总体效应指标(如:两组均数的差值等)是相等的,并称为齐性的(Homogeneity),而随机模型对效应指标没有齐性要求。因此Meta分析可以采用下列分析策略: 1)如果各个研究的效应指标是齐性的,则选用确定性模型统计方法: ●效应指标为OR,则采用Mantel-Haeszel统计方法 ●效应指标为两个均数的差值、两个率的差值、回归系数、对 数RR等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效应指标,则采用General- V ariacne-Based方法进行Meta统计分析。 2)如果各个研究的效应指标不满足齐性条件或者研究背景无法用

确定性模型进行解释的,则采用随机模型进行Meta 统计分析。 为了使读者较容易地掌握Meta 分析方法,以下将结合STA TA 软件的Meta 分析操作命令,通过实例介绍Meta 分析步骤和软件操作以及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解释,然后对Meta 分析中所涉及的统计公式进行分类汇总小结。 确定性模型的Meta 分析方法 例1:为了研究Aspirin 预防心肌梗塞(MI)后死亡的发生,美国在1976年-1988年间进行了7个关于Aspirin 预防MI 后死亡的研究,其结果见表1,其中6次研究的结果表明Aspirin 组与安慰剂组的MI 后死亡率的差别无统计意义,只有一个研究的结果表明Aspirin 在预防MI 后死亡有效并且差别有统计意义。现根据表1所提供的资料作Meta 分析。 表1 Aspirin 预防心肌梗塞后死亡的研究结果 研究 Aspirin 组 安慰剂组 编号 观察人数 死亡人数 死亡率P E (%) 观察人数 死亡人数 死亡率P C (%) P 值 OR * 1 615 49 7.97 624 67 10.74 0.094 0.720 2 758 44 5.80 771 64 8.30 0.057 0.681 3 832 102 12.26 850 126 14.82 0.125 0.803 4 317 32 10.09 309 38 12.30 0.382 0.801 5 810 85 10.49 40 6 52 12.81 0.229 0.798 6 226 7 246 10.85 2257 219 9.70 0.204 1.133 7 8587 1570 18.28 8600 1720 20.00 0.004 0.895 注:11E C E C P P O R P P =--。可以证明:OR>1对应P E >P C ;OR<1对应P E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脏多发横纹肌瘤1例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脏多发横纹肌瘤1例 发表时间:2015-09-15T14:42:25.5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8期供稿作者:姚金艳 [导读] 湖北省宜都市妇幼保健院患有多发性心脏横纹肌瘤的患儿可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因此,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心脏多发横纹肌瘤时,多数学者建议终止妊娠。 姚金艳 (湖北省宜都市妇幼保健院湖北宜都 443300) 【关键词】产前超声;胎儿心脏;多发横纹肌瘤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183-02 1.病例资料 胎儿心脏横纹肌瘤是最常见的心脏肿瘤,约占60%[1]。可单发,但90%为多发,好发于心室,左、右心室发生几率基本相等,少数累及心房。心脏横纹肌瘤的起源不甚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源自胚胎心肌母细胞的错构瘤[2]。产前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胎儿心脏多发横纹肌瘤的主要措施之一。由于临床胎儿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心脏多发横纹肌瘤的报道并不多见,本文就该院行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脏多发横纹肌瘤1例,就其声像图特点及临床的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孕妇,31岁,孕2产0,孕25周,既往体健,否认孕期感染及服药史,常规产前超声检查所见:胎儿双顶径6.0cm,头围22.2cm,腹围21.1cm,股骨长4.4cm,羊水指数14.0,心率 150次/分;胎儿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尖指向胸腔左侧,心胸比列无明显增大。四腔心切面可清楚显示,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大小基本对称,房间隔卵圆瓣可见,心脏中央十字交叉存在,左右房室瓣清楚,左室内可见大小约1.5×1.5cm,0.8×0.7cm的高回声光团,右室内见大小约0.9×0.7cm,0.7×0.3cm的高回声光团,上述高回声光团形态稳定,回声致密,无明显活动,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胎儿心脏多发横纹肌瘤。引产后证实胎儿心脏多发横纹肌瘤。 2.讨论 目前产前超声诊断心脏横纹肌瘤并不困难,多表现为胎儿心壁及其附属结构上向心内突出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形态稳定,回声致密,无明显活动(图1)。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发生部位、数量、大小决定其临床表现及预后[3]。如瘤体多发或生长迅速,可引起心内血流梗阻,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不全;如侵犯心脏间隔,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伴有胎儿水肿。对于单发横纹肌瘤,未有血流动力学改变时,胎儿发育可正常,但易漏诊,因此在检查胎儿心脏时,一定要行多切面连续动态扫查。 有研究发现心脏横纹肌瘤有自发消退的倾向,出生后80%患儿的心脏横纹肌瘤会在婴儿期部分或全部消退,体积较大的肿瘤可能会影响到心脏功能,有必要给予药物或手术切除[4]。但是,有研究发现超过50%胎儿横纹肌瘤伴有结节性硬化症[5-7],结节性硬化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癫痫、智力低下和面部血管纤维瘤。胎儿期或婴儿期出现的多发性心脏横纹肌瘤可被视为结节性硬化症的最早临床体征,患有多发性心脏横纹肌瘤的患儿可诊断为结节性硬化症。因此,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心脏多发横纹肌瘤时,多数学者建议终止妊娠。 【参考文献】 [1]Colosi E, Russo C, Macaluso G, et al. 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fetal cardiac rhabdomyomas and cerebral tubers: a case report of prenatal Tuberous Sclerosis. J Prenat Med. 2013;7(4):51-5. [2]王新房. 超声心动图学.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38 [3]Pruksanusak N,?Suntharasaj T,?Suwanrath C, et al. Fetal cardiac rhabdomyoma with hydrops fetalis: report of 2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J Ultrasound Med.?2012 Nov;31(11):1821-4 [4]Carvalho SR, Marcolin AC, Cavalli RC, et al. Fetal cardiac?rhabdomyoma: analysis of five cases. Rev Bras Ginecol Obstet. 2010;32(4):156-62.? [5]Pruksanusak N, Suntharasaj T, Suwanrath C, et al. Fetal cardiac rhabdomyoma with hydrops fetails: report of 2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J Ultrasound Med. 2012;31(11):1821-1824 [6]Chaurasia AK, Harikrishnan S, Bijulal S, et al. Cardiac?rhabdomyoma?in familial tuberous sclerosis. J Cardiovasc Thorac Res. 2013;5(2):71-2. [7]Ajay V, Singhal V, Venkateshwarlu V, et al. Tuberous sclerosis with rhabdomyoma. Indian J Hum Genet. 2013;19(1):93-5. 图1 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室内可见大小约1.5×1.5cm,0.8×0.7cm的高回声光团(黄色箭头所示),右室内见大小约0.9×0.7cm,0.7×0.3cm的高回声光团(黄色箭头所示),回声致密,形态稳定,无明显活动。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治疗有哪些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治疗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对于女性来说,子宫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女性对于子宫是需要多加爱护的,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却越来越常见了,总是困扰着不少女性。现在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关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治疗方法,希望大家可以认真阅读一下。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查清不典型增生的原因,是否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上述任何情况者应作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即可开始对症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年龄、内膜增生的类型、对生育的要求等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案。 对于年轻未育妇女内膜活检的诊断,排除后可以使用孕激素治疗控制雌激素增长导致的内膜异常增生,药物不能控制的可以手术刮宫治疗止血的。围绝经或已绝经妇女,要警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合并癌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应多考虑子宫切除。

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只有把握了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特征,才能够正确的认识这种疾病,以帮助大家积极的治疗,接下来我们就对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特征做详细的解读。重度不典型增生需与分化好的子宫内膜癌鉴别。有无间质的浸润是极其重要的鉴别依据,其形态学特征为:腺体“融合”、“背靠背”、“复杂分支的乳头”、“筛状”或腺体内“搭桥”,而间质消失;间质纤维化,以及间质坏死,此外,对孕激素治疗的反应以及病人的年龄也有助于二者的鉴别。不典型增生伴有间质肌纤维化生时,可以呈息肉样突入宫腔,被称作不典型性子宫内膜腺肌瘤样息肉或息肉样腺肌瘤,刮宫诊断时很容易误诊为癌的肌层浸润。鉴别的要点是化生的肌纤维母细胞较子宫壁的平滑肌排列紊乱,细胞核较大且胞浆丰富。对年轻妇女的刮宫材料诊断腺癌要慎重,镜下要有明确的间质浸润和分化不良,单凭刮宫材料最好不作肌层浸润的诊断。以上是对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特征做出的分析,专家指出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特征有很多,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到正规的医院治疗这种疾病,以保证大家的安全和健康。 上面为大家具体介绍了关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治疗方法,希望上面的介绍可以在生活中帮助到大家,祝大家生活愉快!

有关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多中心研究及分析

有关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多中心研究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15T11:09:11.067Z 来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作者:徐亚辉王焕萍凌箫鸣 [导读] 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是一种罕见的女性良性生殖细胞肿瘤。 徐亚辉王焕萍凌箫鸣 【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在我国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复习近5年发表的国内各研究中心的相关文献,归纳、分析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国内近5年共报道APA患者79例,平均年龄41 岁,手术方式采用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等保守治疗患者54例,保守治疗率68.4%,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5例(31.6%)。其中9例为APA伴癌变,恶变率为11.3%。结论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是具有发展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倾向,我国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仍以保留子宫的保守治疗为主,因其癌变率为11.3%,应加强对采取保守治疗患者术后的随访及管理。 【关键词】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临床表现;治疗;癌变 Department of ot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en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 of the uterus in chinese country .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made of patients with APA in our country,who were reported in the past five years.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41years in 79 cases , Primary treatment consisted of dilatation and curettage,and hysteroscopic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using hysteroscopy in 54(68.4% )patients, hysterectomy in 25 patients (31.6%).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coexisted in 9 cases (11.3%). Conclusion 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 (APA) is a rare, benign lesion. However, APA may have a chance to progress to carcinoma suggests that APA is at least an indicator les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and highlights that clinicians should carefully monitor the patients, and a meticulous follow-up examination is mandatory. 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是一种罕见的女性良性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宫腔下段内膜及宫颈管,1981年由Mazur首次报道。目前国内外报告病例不足200例,Pubmed可检索的外文文献共86篇,国内文献报告36篇,且多数为个案报道或者小样本病例报道。尽管APA归类于良性肿瘤,但是随着近年来报道的增多,发现APA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及具有恶变的潜能。因此,临床工作中对该病的认识存在许多不足,在诊断及治疗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通过复习近5年发表的国内各研究中心的相关文献,归纳、分析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 材料及方法 检索万方医学网共检索到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相关文献共36篇,其中近5年来检索到的全文文献共13篇,共有病例79例,平均年龄41 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不孕症、其他妇科疾病术后发现。术前诊断无一例确诊,常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宫颈管息肉等,均为术后病理确诊。 结果 此79例患者中手术方式采用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宫腔镜下电切等保守治疗患者54例,保守治疗率68.4%,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5例(31.6%)。术后病理均为APA,其中9例为APA伴癌变,恶变率为11.3%,术后给予二次扩大手术。具体文献复习见表1.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是一种上皮和间叶混合性良性肿瘤,组织学上分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其组织学发生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雌激素对子宫内膜间质前体细胞的长期刺激可能对该病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1];Takahashi H[2]等认为通过激活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对APA 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该病病理组织学特点为腺体及平滑肌间质均呈增生状态,增生的腺上皮具有一定的异型性,部分病例腺体显示中-重度复杂性,紊乱的腺体周围不伴有子宫内膜间质。少数病例其腺体成分可具有类似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特诊,易与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癌肉瘤等病变混淆。 1.临床表现及诊断通过文献复习发现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异常出血、不孕症,肿瘤好发部位一般位于宫腔下段,多呈有蒂的息肉样,可凸向宫腔,部分可经宫颈管向宫颈口突出,少数可表现为基底部较宽的粘膜下肿块,易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子宫肌瘤。极少部分蒂部位于宫颈管内[3]。本文中79例患者术前无一例确诊,2012年报道了首例术前经磁共振确诊的APA患者[4]。因此APA术前误诊率极高,其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诊断,大体上呈息肉样、粘膜下肌瘤样,与周围肌层组织分界清楚。镜下检查肿瘤主要由结构和细胞形态不同程度异性的子宫内膜样腺体及纤维平滑肌间质构成,腺体可类似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部分可见鳞化。间质平滑肌可增生活跃,少数可略异型,偶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肌间线蛋白、Ki67和CD10可有助于APA的诊断[5]。 2.治疗及预后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为良性肿瘤,宫腔镜下肿块切除或者诊刮等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能有效的切除肿块及周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