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_李玏

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_李玏

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_李玏
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_李玏

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 第32卷第10期

2013年10月V ol.32,No.10Oct.,2013

收稿日期:2013-04-23;修订日期:2013-08-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59)

作者简介:李玏(1988-),女,宁夏银川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城市游憩。

E-mail:lile-dls@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2045513.html,

通讯作者:刘家明(1966-),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旅游度假区。E-mail:liujm@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2045513.html, 1937-1947页

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李玏1,2,刘家明1,王润1,2,伍宇明1,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要:高尔夫旅游不仅是中国旅游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产业从观光型向休

闲度假型调整的重要支撑点。选取北京市作为研究区域,对18洞及以上共51处标准高尔夫旅

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下,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985-2000年缓慢发展阶段,2001-2011年蓬

勃发展阶段。②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形态已经出现多中心特征,由空间点状集

聚分布转向扩散化并形成线状网络体系。③从球场面积的空间容量分布来看,北京市高尔夫

旅游资源呈现出空间不均衡的集聚特征格局。中心城区球场密度大,但空间容量规模低;外

围新兴区域球场密度相对较低,但开发强度高,空间容量规模大。总体上看,区域地形特

征、重要水系分布、交通区位条件、配套服务设施、关联产业开发、土地价格、规划及政策

引导等各种要素,通过综合作用机制共同影响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高尔夫旅游;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北京市

DOI:10.11821/dlyj201310016

1引言

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加和对健康的追求,传统的观光式旅游已经不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而观光、运动、娱乐、休闲等功能的结合将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追求的休闲度假型旅游方式。高尔夫运动融合以上四大功能,成为休闲旅游经济中的活跃因素。世界旅游组织把高尔夫运动作为专项体育旅游产品,把高尔夫旅游与滨海度假旅游、温泉养生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列为最具吸引力的系列旅游产品,可以满足游客多元心理需求,延长游客留驻时间,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当今旅游消费趋势正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中国旅游业正朝这一方向发展,而高尔夫旅游正好迎合其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广东中山建立了第一座高尔夫球场,标志着中国高尔夫旅游发展的开端。目前中国高尔夫旅游已经起步,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高尔夫旅游的发展对于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金,扩大对外交流,活跃地区经济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高尔夫旅游不仅是中国旅游资源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产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调整的重要支撑点。

高尔夫旅游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旅游产品,在其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相关领域学者

地理研究

1938

32卷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高尔夫旅游者行为特征及决策影响因子研究。Gibson等运用社会学范畴内的角色理论根据旅游动机将高尔夫旅游者划分为了四种类型[1]。Tassiopoulos等认为对细分的旅游市场进行定位,可有效增加旅游者重游率[2]。Petrick等通过对美国东南部某一海岸度假地的高尔夫旅游者的调查,认为人口特征,如年龄、教育程度及收入水平等和目的地特点是主要影响高尔夫旅游者新奇性的影响因子[3]。Barros等运用Logit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对葡萄牙南部海岸的阿尔加维度假区的高尔夫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研究,指出高尔夫旅游地特征,包括气候、交通、消费等对旅游者停留时间有较为显著的影响[4]。Hutchinson等构建了一个用于衡量高尔夫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感知价值及满意度对重游率影响的综合模型,结果表明满意度在重游行为决策上起到决定性作用[5]。Kim等通过对韩国境外高尔夫度假游客的调查,认为目的地良好的高尔夫旅游品质是对境外非专业高尔夫运动者的主要吸引力[6]。其二,高尔夫旅游开发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影响研究。Lim等通过对韩国济州岛举行的美国职业高尔夫协会(PGA)巡回赛的研究,认为国际体育赛事可以成为岛屿体育旅游的战略利基市场[7]。其三,高尔夫旅游目的地管理研究。Markwick认为球场的建设是一种快速扩张及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模式。以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及水资源较为紧缺的马耳他为研究对象,从旅游和管理学角度对所涉及的复杂映射关系进行解释,构建利益相关者兴趣吸引力矩阵[8]。

高尔夫运动在中国已开展近30年,2000年至今公开发表了近60篇关于高尔夫旅游的学术论文。主要集中在对高尔夫旅游的可行性、动机及特征,发展高尔夫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和高尔夫旅游产品及市场的开发等方面。郁小平等较早对中国发展高尔夫旅游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传统旅游现状、高尔夫俱乐部的运营模式和丰富的球场资源决定了中国高尔夫旅游发展的可行性[9]。随后,他们又从高尔夫旅游需求的角度对旅游动机进行了研究[10]。刘德云在对全球TOP100球场的高尔夫旅游组合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后,运用了Delphi法和AHP法构建了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11]。丘萍主等要对高尔夫休闲的层次特征及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强调高尔夫游憩、高尔夫旅游和高尔夫度假是相互关联的三种由低到高不同层面的高尔夫休闲形式[12]。张鹏等指出基于休闲需求层次的多样化,多种外部运营模式正适应这一现象[13]。李舟等就高尔夫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地方环境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14]。郁小平等提出发展高尔夫旅游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添加剂”、招商引资的“助推器”、形象提升的“扬声器”及观念转变的“催化剂”[10]。陈才发指出高尔夫旅游发展是国民经济中具有活力的新增长点[15]。部分研究集中于中国高尔夫旅游现状及竞争力的分析。王飞加等通过对中国高尔夫旅游市场的发达省份、开展较好的省份及其他省份的经营现状进行研究,深入剖析了休闲、赛事和商务三类高尔夫旅游主题[16]。郁小平等指出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高尔夫球运动发展对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和俱乐部发展有一定的互动、互补作用[17]。在对高尔夫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认同高尔夫运动大众化[18]、平民化[19]将是推动高尔夫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国外学者对高尔夫旅游的研究较为深入,多通过模型构建与数理统计的结果支撑定性描述[17]。虽然国内对于高尔夫旅游的研究也正方兴未艾,但相关的论文数量很有限,多缺乏一手数据支撑。基于地理视角,运用实地调研数据对高尔夫旅游资源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的实证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鉴于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①通过对实地调研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进而探索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的演化历程和空间分布特征;②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尝试对影响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总结。本文旨在加强对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科学引导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布

10期李玏等: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局提供依据,并为下一步开展多种类型城市郊区游憩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奠定基础。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高尔夫旅游资源的主要依托对象为高尔夫球场,以球场面积为变量可分为高尔夫球场练习场、小型高尔夫球场、中型高尔夫球场和标准球场。本文研究对象为北京市行政区内18洞(含18洞)以上的51处标准高尔夫旅游资源。通过查找各处公布的高尔夫旅游资源情况、查找各高尔夫俱乐部官方网站和查阅相关书籍来确定样本范围及收集资料。参考的书籍有2010-2011年《中国高尔夫球场指南》、《中国最值得探访的高尔夫球场》、2009年《中国高尔夫绿页》、期刊《中国高尔夫》。其中对朝阳区及海淀区共13处高尔夫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踏勘形式的详细调研,剩余进行电话访谈并确认营业。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高尔夫旅游资源名称、地理坐标、详细地址、营业时间、球场占地面积、球场长度、球洞数及标准杆数等。所有数据更新至2011年底。

信息采集和空间分析的工作底图为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印制的《北京市地图》(1∶29万)。通过ArcGIS9.2(采用北京1954坐标投影)进行数字化处理,基础底图图层信息包含行政区划层(面状数据)、等高线层(线状数据)湖泊层(面状数据)、河流层(线状数据)、一级道路层(线状数据)、自然风景区层(点状数据)。运用精确地理坐标对51处高尔夫旅游资源进行空间定位(图1)。

2.2研究方法

2.2.1空间密度分析GIS 空间密度分析是根据输入的样本数据以计算表征区域内数据集聚程度,从而产生一个连续的密度表面。密度分析基于点数据,以每个待计算格网点为中心,进行圆形区域的搜寻,进而计算每个格网。靠近格网搜寻区域中心的要素点被赋予较大的权重,计算结果分布平滑。由于对高尔夫旅游资源进行密度分析是一个通过离散采样点进行表面内插的过程,本研究采用由Silverman 提出的KDF (kernel density function )核函数密度分析法,借助ArcGIS9.2

平台实现对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形态的分析。图1北京市空间分析基础数据层与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采样点

Fig.1Basic data layers and sampling points of golf tour attractions in Beijing

1939

32卷

地理研究2.2.2空间数据探查由于本研究采用的工作底图图层信息与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信息均为矢量数据,所以为了解各图层数据和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信息的总体趋势和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运用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建立缓冲区后,进行空间统计,试图对影响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的因素进行探究,包括地形特征、一级道路、水资源等。3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3.1时序格局特征

随着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和人们休闲意识的逐步提高,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依托逐步增长的市场需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等因素蓬勃发展起来。北京市自1986年北京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朝阳广济堂高尔夫俱乐部成立伊始,在经历了25年的发展后,高尔夫旅游资源数量已颇具规模。截止2011年底正式建成营业和部分建成营业的标准高尔夫球场共51处,总占地面积约为8332.1hm 2,总球洞数为1423个。主要分布在北京市朝阳、海淀、大兴、房山、怀柔、昌平、顺义、通州、密云、平谷、丰台和延庆等11个区县。

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时序格局如图2所示,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1)缓慢发展阶段(1985-2000年)。这一阶段高尔夫资源的投资方式主要为中外合

资,开展高尔夫运动和建立高尔夫俱乐部主要为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能力,对旅图2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时序格局

Fig.2Temporal structures of golf tour attractions in Beijing

1940

10期李玏等: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游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有限。此阶段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发展缓慢、总体规模有限,主要由当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市场需求有限造成。

(2)蓬勃发展阶段(2001-2011年)。这一阶段北京市高尔夫球场建设速度加快、总体规模上升,高尔夫资源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这与中国经济发展加快和经济实力增强关系密切。2004年l 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文件,政府从保护耕地、水资源及发展当地经济等角度,对高尔夫资源的发展开始采取限制性政策。尽管高尔夫资源的发展受到阻碍,但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建设数量不降反升,从2004年至2011年球场的数量增长了29家。近年来中国经济水平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态势,高尔夫旅游资源数量同期快速增长,理论上可解释为是对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高尔夫消费需求极大增强的反应。高尔夫旅游逐渐为消费者所接受并快速形成一项新兴旅游产品,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在城市游憩资源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

3.2空间分布形态特征

高尔夫球场是高尔夫旅游资源的核心部分,空间分布呈现集聚状态的高尔夫旅游资源可产生巨大的互补市场,互补市场可吸引巨大旅游客源,进而推动旅游和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因此,本研究采用栅格空间密度法来分析北京高尔夫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分布的集聚与分散特征。基于调查建立的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数据库,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并以高尔夫球场面积为加权变量,以10km 为搜索半径,可得到北京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密度栅格图(图3)。由图3可见:

(1)由于地形限制,现状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总体上集中于北京中部及东南部地势平坦地区,并存在中心向外围梯度递减的格局;

(2)空间密度的集聚中心存在互相连接的趋势,在外围则主要呈现离散状分布;

(3)

集聚中心主要存在于朝阳、昌平区,以此为中心呈现指状蔓延趋势。北京高尔夫

图3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密度图Fig.3Capacity density of golf tour attractions in Beijing 1941

32卷

地理研究

旅游资源的空间形态已经出现多中心特征,一方面在较早开发建设高尔夫旅游资源的朝阳区、顺义区出现集聚区域最大化,另一方面在顺义区、房山区、丰台区逐渐增多,使得高尔夫旅游资源由空间点状集聚分布转向扩散化并形成线状网络体系。

3.3规模分布特征

高尔夫旅游资源数量的集聚体现了其在城市空间中的物理意义,高尔夫球场及建筑物占地面积的等级也是高尔夫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大小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体现出其作为旅游资源的集聚经济意义。根据日本主要高尔夫地东京、札幌、那须等地统计表明,18洞标准高尔夫球场占地面积多数在66-90hm2间,个别规模较大球场可超过90hm2。目前北京51处18洞及以上标准高尔夫旅游资源占地多为100-300hm2,占总数的66.7%。其中最大占地面积达435.5hm2。

以高尔夫球场面积为变量,探讨高尔夫旅游资源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图4):单体面积较大的球场在城市空间的分布没有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同时,球场面积在200hm2以上的高尔夫旅游资源一般位于北京市六环路以外的城市快速拓展区域,如昌平区西北侧、顺义区及房山区东侧,而位于六环路以内多为面积150hm2以下的18洞、27洞及36洞球场;同时,从球场面积的空间容量分布来看,呈现出空间不均衡的集聚特征格局。朝阳区高尔夫旅游资源普遍开发较早,同时受到中心城区用地限制等因素,高尔夫旅游资源整体分布密度大,但空间容量规模低;而处于昌平区、密云区及房山区等北京外围新兴区域的高尔夫旅游资源往往球场密度相对较低,但开发强度较高,面积较大。

4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4.1区域地形特征决定高尔夫旅游资源总体分布集中

于“北京湾”平原地区

高尔夫活动是一项根植于自然环境的户外活动,与众多较为激烈的户外体育运动项目不同,高尔夫运动的表现形式为休闲与平和。因此,根据高尔夫球理论的体育运动属性对运动条件的要求得出,基地适于在平缓的丘陵或平原地区进行建造。如在多山地形进行建造,需要平坡和运土以形成合适的球道,大规模的土方工程将会增加建造成本、引起土壤结构丧失、破坏土地的自然性,并且可能引起水土流失、造成环境破坏。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城市资源环境本底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表1、图4、图5):北京市境处于华北平原北端,北部、东北部及西部被山地环绕,中部及东南部为坦荡平原,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形成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冲洪积台地,冲积扇地及冲积平原的地貌组合。北京市城市地貌特征决定高尔夫旅游资源总体分布集中于“北京湾”平原地区,表1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Tab.1Statistic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olf tour attractions in Beijing

区县

朝阳区

海淀区

大兴区

房山区

怀柔区

昌平区

顺义区

通州区

密云县

平谷区

丰台区

延庆县

样本数

(个)

11

3

4

7

2

8

6

5

1

1

2

1

球洞数

(个)

234

90

117

189

36

252

189

199

18

18

54

27

球场面积

(hm2)

1246.4

549.4

633.1

991.6

281.4

1983.9

1052.3

960.8

204.5

80.4

227.8

120.6

1942

10期李玏等: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少数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

4.2重要水系为高尔夫旅游资源提供优良景观环境及生态缓冲屏障,二者空间分布高度关联

北京市主要河流有属于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和属于蓟运河水图4北京市高尔夫球场面积空间分布图

Fig.4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rea of golf courses in Beijing

图5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分布与地形特征的关系

Fig.5Connection between golf tour attractions and topographical features in Beijing

1943

32卷

地理研究系的泃河。永定河斜贯北京西南部,是最大的过境河流,流经门头沟区、石景山区、丰台区、房山区及大兴区,沿岸区域内分布6处高尔夫旅游资源;北运河流经北京北部和东部

地区,其上游为温榆河,主要流经顺义区及朝阳区等,其沿岸区域内分布多处高尔夫旅游图6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分布与水系的关系

Fig.6Connection between golf tour attractions and rivers in Beijing

图7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分布与交通线路的关系

Fig.7Connection between golf tour attractions and transport in Beijing

1944

10期李玏等: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945资源,共12处,接近采样点总数1/4(图6);潮白河是北京地区的第二大河流,其上游分为潮河、白河两支流,主要流经密云区、怀柔区、顺义区及通州区,沿岸区域内分布6处高尔夫旅游资源;根据前期调查结果显示,在51个高尔夫旅游资源采样点中,处于北京重要水系2km缓冲区内的样本数为30个,超过采样点的一半,占总采样点数的58.8%。处于北京重要水系2km缓冲区内的土地面积为5302.1km2,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采样点的平均密度为176.7km2/采样点,处于缓冲区外的采样点密度为529.0km2/采样点,平均密度不足水系缓冲区的一半。此外,以下区域高尔夫旅游资源与水系关联十分显著:永定河沿岸区域(采样点平均密度为43.8km2/采样点)、温榆河沿岸区域(采样点平均密度为34.7 km2/采样点)及潮白河沿岸区域(采样点平均密度为61.3km2/采样点)。

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1)重要的水系资源为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提供了优良的景观环境。建造高尔夫球场一般选择环境优雅、气候宜人的区域,其中临近水源的风景区更可为球场提供天然户外屏障。如永定河沿岸区域,因连续密集分布6处高尔夫旅游资源,形成北京市“高尔夫走廊”。其次,临近重要水系的球场可利用天然水体进行场内水障碍的设计。溪流、湖泊及湿地等水障碍都极大的增强了高尔夫旅游资源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这些水体也极大地丰富了高尔夫旅游资源的景观表现,是园林造景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2)高尔夫旅游资源周边水体对外界环境有生态缓冲作用。高尔夫球场周边不论是相对封闭或开放式的水资源,其自净能力对球场灌溉养护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有重要的稀释和净化作用。因此,布局于重要水资源周边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有害物质危害环境,对提升高尔夫旅游资源企业形象有积极作用。

4.3由于高尔夫运动独特的市场消费特点,交通区位对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影响显著

高尔夫球场属于商业型旅游资源,其经营实体是企业,企业发展的目标是获取商业利润,注重游客群体的培育。反映在地理空间上则是旅游资源点选址更加靠近主要交通干道(图7),以降低游客到访时间成本。由于高尔夫运动独特的市场消费特点,旅游者多数选择自驾车为交通出行方式,自驾车出游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旅游目的地的感知距离和道路交通状况会直接影响自驾车游客对于出行可操作性的感知,从而对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行为意向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依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进行布局,距离中心城区一小时车程内的高尔夫旅游资源将给予自驾车出游的旅游者较强的可操作性感知,良好的交通区位有利于游客群体的发展与培育。

在51个高尔夫旅游资源采样点中,处于主要交通干道2km缓冲区内的样本有28个,占总采样点的54.9%。在北京市行政区内,18洞及以上标准高尔夫旅游资源的平均密度为321.8km2/采样点。北京市处于主要交通干道2km缓冲区的土地总面积约为4879.5km2,采样点的平均密度为174.3km2/采样点,缓冲区外的采样点平均密度为501.3km2/采样点,明显低于缓冲区内采样点密度。北京高尔夫旅游资源主要依高速公路、国道及城市快速路进行布局:京承高速公路2km缓冲区内采样点平均密度为72.9km2/采样点;京津高速公路2km缓冲区内采样点平均密度为61.8km2/采样点;102国道2km缓冲区内采样点平均密度为68.3km2/采样点;六环路2km缓冲区内采样点平均密度为151.8km2/采样点;五环路2km缓冲区内采样点平均密度为51.81km2/采样点,是缓冲区外采样点平均密度的8倍以上。以上数据反映出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采样点沿主要交通干道分布的空间聚集现象显著,由此可以推断: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布局与主要交通干道分布关系密切,沿五环与六环路的集聚现象明显,此外,由中心城区向周边地区辐射的多条重要交通干道(东北

地理研究

1946

32卷方向的京承高速、东南方向的京津高速、102国道等)成为游客自驾车到达高尔夫旅游资源的主要通道。

5结论与讨论

本文运用空间密度分析、空间数据探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北京市18洞及以上标准高尔夫旅游资源实地调研数据,从时序格局特征、空间分布形态、规模分布特征三个方面对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整体研究,进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显示:

(1)随着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发展可分为缓慢发展期、蓬勃发展期两个阶段。进入2000年后,虽然政府实施限制性措施,但北京市高尔夫球场建设速度加快、总体规模上升,高尔夫旅游资源在城市游憩资源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

(2)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由中心向外围呈现递减格局,集聚中心相互连接,外围则呈离散状分布。

(3)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的空间形态已经出现多中心特征。一方面在朝阳区、昌平区出现集聚最大化,但同时在房山区、潮白河沿岸区域也出现密集分布,使得高尔夫旅游资源由点状集聚分布逐步形成线状网络体系。

(4)从球场面积的空间容量分布来看,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呈现出空间不均衡的集聚特征。朝阳区等中心城区高尔夫旅游资源分布密度较大,但空间容量规模低;而昌平区、密云区等外围新兴区域往往球场密度较低,但空间容量大。

影响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因素有多种,本文仅对三种因素进行了讨论,还未对配套服务设施、关联产业开发、土地价格、规划及政策引导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下一步工作需要不断地关注和更新,试图通过实证的手段对其他影响因素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以更准确地揭示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Heather J Gibson,Lori Pennington-Gray.Insights from role theory:Understanding glof tourism.European Sport

Management Quarterly,2005,4(5):443-468.

[2]Dimitri Tassiopoulos,Norbert Haydam.Golf tourists in South Africa:A demand-side study of a niche market in sports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2008,29:870-882.

[3]James F.Petrick.An examination of golf vacationers'novelty.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384-400.

[4]Carlos Pestana Barros,Richard Butler,Antnia Correia.The length of stay of golf tourism:A survival analysis.Tourism

Management,2010,31:13-21.

[5]Joe Hutchinson,Lai Fujun,Wang Youcheng.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of quality,value,equity,satisfaction,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mong golf traveler.Tourism Management,2009,30:298-308.

[6]Samuel Seongseop Kim,Jae Hak Kim,Brent W.Ritchie.segmenting overseas golf tourists by the concept of

specialization.Journal of Travel&Tourism Marketing,2008,25:199-217.

[7]Charles C Lim,Ian Patterson.Sport tourism on the islands:The impact of an international mega golf event.Journal of

Sport&Tourism,2008,13:115-133.

[8]Marion C Markwick.Golf tourism development,stakeholders,differing discourses and alternative agendas:The case

of Malta.Tourism Management,2000,21:515-524.

[9]郁小平,夏洪胜,何莽.我国高尔夫旅游开发探讨.江苏商论,2004,(4):113-114.

[10]郁小平,夏洪胜.高尔夫旅游的产生因素及有效作用分析.开放导报,2005,4(2):108-109.

10期李玏等: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947

[11]刘德云.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旅游学刊,2007,22(12):23-27.

[12]丘萍,张鹏,程道品,等.高尔夫休闲层次特征的理论探讨.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394-398.

[13]张鹏,丘萍.高尔夫休闲内外运营模式架构探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904-907.

[14]李舟.浅析高尔夫球运动特征与高尔夫旅游产品的开发.社会科学家,2006,(6):124-126.

[15]陈才发.我国高尔夫旅游产业发展探析.中国西部科技,2006,(36):16-17.

[16]王飞加,陈恩玉.我国高尔夫旅游市场经营现状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5):37-41.

[17]郁小平,夏洪胜.我国高尔夫旅游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特区经济,2004,(11):78-79.

[18]付冰,周申立,郝百强.试论中国高尔夫旅游的发展与规划.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1):60-62.

[19]朱芳,苏勤.国外高尔夫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305-1310.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ol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Beijing

LI Le1,2,LIU Jiaming1,WANG Run1,2,WU Yuming3

(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

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

Abstract:Golf tourism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tourist resource system, but also strongly supports tourism industry to transform from sightseeing travel to leisure travel.This thesis chooses Beijing as the research region and conducts studies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51standard golf tourist attractions which have over18holes.Th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follows:

(1)Under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development of gol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Beij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the slow development phase in 1985-2000,and the boom phase in2001-2011.

(2)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ol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Beijing is multi-centered with spatial dot-clustered mode transforming to dispersion and forming into line-network system.

(3)Judging from the area and spatial size of golf court,the gol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Beijing has developed into a system of unbalanced clustering in space.The density of golf courts in central area is relatively high but the spatial size is relatively small;while the density of golf courts in emerging peripheral areas is relatively low,and their development potential is greater and the spatial size is relatively big.

On the whole,factors such as regional landforms,important water system distribution,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supporting services,development of relevant industries,prices of land and planning and policy making exert an influence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golf tourist resources in Beijing.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above three points through empirical studies.The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will be discussed further.

Key words:golf tourist;tourist attraction;spatial distribution;influencing factors;Beijing

163203 旅游资源与开发 试题【专升本】

《旅游资源与开发》作业 一、单选题 1、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A、可重复使用性 B、旅游吸引力 C、旅游资源的普遍性 D、文化内涵 2、无锡太湖属于()。 A、泻湖 B、构造湖 C、堰塞湖 D、河迹湖 3、下列关于地带性气候与旅游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气候除3、9月前后对旅游者不利外,其余时间都适合旅游 B、干燥气候带景观主要为干燥草原和干燥沙漠 C、温暖多雨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的亚热带、温带,大部分季节均可开展普通旅游 D、湿润寒冷气候带夏季有利开展普通旅游及避暑专项旅游,冬季可开展冰雪体育运动等特殊旅游 4、下列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的是()。 A、洛阳 B、开封 C、杭州 D、武汉 5、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旅游资源只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一般不包括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其他因素 B、劳务服务不属于旅游资源的范畴 C、旅游资源包括已经开发的,也包括未开发的 D、旅游资源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6、下列哪项不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A、地质营力 B、地表岩性和地质构造差异 C、人类对地表的改造和利用 D、动植物的繁衍 7、大理洱海太湖属于()。 A、泻湖 B、构造湖 C、堰塞湖

8、下列属于泰山四大奇观之一的是()。 A、狮洞烟云 B、平安云海 C、旭日东升 D、平安夕照 9、下列哪种植物不属于“岁寒三友”()。 A、松 B、竹 C、梅 D、菊 10、黑龙江省的扎龙、吉林省的向海和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均以保护()为主。 A、丹顶鹤 B、大熊猫 C、金丝猴 D、白唇鹿 11、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古代绘画的画法类型()。 A、白描 B、彩绘 C、没骨 D、工笔 12、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13、下列不属于我国八大菜系范围的是()。 A、湘菜 B、粤菜 C、鲁菜 D、京菜 14、我国七大古都中最早的古都是()。 A、南京 B、开封 C、西安 D、安阳 15、海南的“天涯海角”、“南天一柱”属于岩石类型中的()。 A、花岗岩 B、岩浆岩

旅游资源分布

大理旅游资源分布 从大理州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来看,500个旅游资源点在大理州12个县市境内均有分布。其中,大理市拥有旅游资源点最多,为128个;其次是巍山和洱源,分别为52处和49处;再次是剑川、云龙、祥云、鹤庆、南涧、弥渡、宾川、永平、漾濞依次排序。从空间分布密度来看,大理市资源密度最高,其次是巍山和洱源;再次是剑川、南涧、弥渡、鹤庆、祥云、漾濞、宾川、永平、云龙依次排序。因此,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空间分布密度来看,大理市在全州12个县市中都位居第1位,且优势明显。根据大理州旅游资源的集聚状况和空间分布规律,可将整个大理州范围划分为5个旅游资源大区。 1、中部旅游资源区 中部旅游资源区范围为整个大理市,旅游资源分布密集,旅游基础设施完备,主要优 势旅游资源有苍山洱海自然风光、大理古城历史文化、喜洲白族村落、下关现代城市设施等,可开展山水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购物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属于多功能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也是大理州旅游形象的支撑性区域。经过多年的旅游开发建设,旅游产品成熟且知名度高,既是大理州的旅游中心,也是滇西北的重要旅游区和云南省旅游发达地区之一。 2、东部旅游资源区 东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宾川、祥云2县,主要与楚雄州相连,交通条件优越,是大 理州的东大门。该区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宗教建筑与宗教文化,其中宾川鸡足山被称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可开展宗教文化旅游、自然风光旅游等,属于大理州佛教历史文化最为深厚和佛教文化遗迹较为集中的佛教文化旅游区,也是大理州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3、南部旅游资源区 南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弥渡、巍山、南涧3县,既是大理南诏国的发祥地,保留有 完整的古城风貌,又拥有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同时澜沧江上的小湾电站亦分布于此区。该区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彝族风情、巍山古城、道教建筑、民族风情、森林生态、水电奇观等,是云南省道教建筑、彝族风情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属于以民俗、宗教、水电为主体的大理南诏文化和水电工业旅游区,为大理州旅游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4、西部旅游资源区 西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云龙、漾濞、永平3县,东接苍山西坡,西邻澜沧江,高山 与深谷相间,拥有诺邓村、天池、宝台山、曲峒小镇、石门关、苍山西坡大花园等景区,适合于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科考探险旅游,属于地文景观、河流风光、动植物资源交错分布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为大理州需要进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 5、北部旅游资源区 北部旅游资源区范围包括鹤庆、剑川、洱源三县,并与丽江市、怒江州接壤,是经丽江、迪庆抵达西藏至印度的北大门,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水域风光、宗教建筑、温泉资源、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析(一)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析(一) 摘要]任何成功旅游地的发展必定经历起步、发展、相对成熟和优化4个阶段。旅游系统的各大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空间上的不同组合,表现为十分丰富的各种形态和结构。基于此,可根据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理论及区域旅游系统的内部形态结构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把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点状模式、放射模式、凝聚模式和扩展模式4种类型。以江西旅游发展为例,改革开放至今江西省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经历了点状、放射和凝聚模式,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旅游客流与交通“瓶颈”矛盾、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必须优化空间结构的目标、措施和模式。 关键词]旅游系统;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江西省 不同学科体系对空间结构存在不同的研究视角。在旅游地理学中,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是旅游系统的空间表达,是指人类旅游活动中目的地、客源地和交通线路系统之间的地区差异和由此产生的空间相互作用,是旅游系统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投影或具体表现(吴晋峰,2001)。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的研究及其在旅游开发、规划、营销和管理中的应用,是旅游空间结构乃至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旅游目的地发展阶段的总体把握,而且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决策性的建议,有利于当地旅游空间结构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因此,加强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的研究尤为重要。

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江西省在过去的近30年旅游业发展迅速,并正向旅游强省迈进,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旅游地的不同尺度,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模式和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本文从区域旅游系统的角度出发,在建立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江西省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演化历程,并提出了优化模式和优化措施,不仅可以为产品开发、线路设计、区域合作提供决策依据,而且可以为江西省旅游空间结构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一、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回顾 国外学者对旅游系统空间结构进行的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先后提出并归纳了多种空间结构描述的数学模型和地理方法,应用的理论模型主要有区位论、核心一边缘理论模型。克里斯泰勒(Christaller,1964)、伦德格伦(Lundgren,1973)、密奥塞克(Miossee,1976)和格奥门森(Gormsen,1981)从区位论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将其应用到游憩活动与地理空间的结构关系的研究心;伦德格伦(Lundgren,1973)、赫尔斯(Hills)、伦德格伦(Lundrgen,1977)和布里顿(Britton,1980)建立了关于核心一边缘理论模型。(coreperipherymodel),他们强调了在旅游行为中边缘地区对核心地区的依赖;同时这些模型也被广泛应用到旅游开发的实践当中,例如,韦弗(Weaver,1998)利用核心一边缘理论模型对加勒比海地区的特立尼达和多巴格、安提瓜和巴布达群岛进行案例研究;前

《旅游资源与开发(专升本)》题库及答案

《旅游资源与开发(专升本)》作业 一、单选题 1.旅游资源的核心是【】A.可重复使用性 B.旅游吸引力C.旅游资源的普遍性D.文化内涵 2. 旅游资源分类中,两分法系统共包括()个大类,()个基本类型、()个类型【】 、14、63 、7、24 C.2、13、53 、14、123 3.无锡太湖属于【】 A.泻湖 B.构造湖 C.堰塞湖 D.河迹湖 4.下列关于地带性气候与旅游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气候除3、9月前后对旅游者不利外,其余时间都适合旅游 B.干燥气候带景观主要为干燥草原和干燥沙漠 C.温暖多雨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的亚热带、温带,大部分季节均可开展普通旅游 D.湿润寒冷气候带夏季有利开展普通旅游及避暑专项旅游,冬季可开展冰雪体育运动等特殊旅游 5.下列哪项不属于观赏花卉的四大美学特征之一【】 A.花色 B.花香 C. 花韵 D.花味 6.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是【】 A. 黄石公园 B.凡尔赛宫 C.张家界森林公园 D.吊罗山森林公园 7.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中,等级最高的是【】 A.歇山顶 B.硬山顶 C.悬山顶 D.庑殿顶 8.世界最大的宗教势力是【】 A. 伊斯兰教 B. 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9.清代北方园林建设的主流是【】 A.皇家园林 B.山水园林 C.私家园林 D.公共园林 10.下列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的是【】 A.洛阳 B.开封 C.杭州 D.武汉 11.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旅游资源只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一般不包括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其他因素。 B劳务服务不属于旅游资源的范畴。 C.旅游资源包括已经开发的,也包括未开发的。 D.旅游资源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12.下列哪项不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A.地质营力 B.地表岩性和地质构造差异 C.人类对地表的改造和利用 D.动植物的繁衍 13.大理洱海太湖属于【】 A.泻湖 B.构造湖 C.堰塞湖 D.河迹湖 14.下列属于泰山四大奇观之一的是【】 A.狮洞烟云 B.平安云海 C.旭日东升 D.平安夕照 15.下列哪种植物不属于“岁寒三友”【】 A.松 B.竹 C.梅 D.菊

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1111

?一、大尺度(线状)旅游空间行为: 1、涵义:线状旅游空间行为俗称跑线,即以交通串联若干旅游中心城市或 旅游景区,构成一条完整的旅行线路。旅游者照此线路依次在各地按预定的 时间旅游。 2、对应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多以基本层次的观光旅游为主,附以提高层 次的购物旅游。 3、受旅游时间比和最大信息收集量原则的影响,旅游者在大尺度空间行为 中表现出如下的行为特征: (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表现为两个方面: ①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旅游目的地。如广州游客选 择北京及其附近的城市作旅游目的地时,肯定选择北京,而非天津、 石家庄。 ②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2)尽可能游览更多的高级别景点 旅游者选择旅游点的级别与旅游者到该目的地需要迁移的路程有关。大尺度旅游者选择国家级、国际级旅游地,中尺度旅游者选择国家级、国际级以及 省级和地区级旅游目的地,小尺度旅游者在都会选择。 大尺度空间的旅游属于长程旅游,他们常常只游目的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之后,如果资金、时间允许,他们一般不停在原地游览级别低的旅游点,而 是迁移到其它地方,游览该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3)力图采用闭环状的路线旅游,不走回头路 当旅游目的地不止一个时,旅游者总试图采用闭环状路线把它们连起来,避免回头路。 (4)旅程终点尽可能选在“购物天堂” 二、中尺度(面状)空间旅游行为 ?1、涵义:由行和游两种行为构成,与线状空间旅游行为的区别在于,行的轨迹不是一条线,而是以一点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一个面。即以常住地或暂住地为中心,以一日游的可能距离为半径,划定的旅游活动空间,在这个特定的区域内,通过数次向不同方向的一日游方式来完成。 ?2、对应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既适应各个层次的单项旅游行为,也适应复合的多层次旅游行为; ?3、行为特征: ?(1)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点的选择上,不排斥等级高的,但也不局限于等级高的,而是追求新颖的、奇特的。 ?(2)采用中心放射,往返式节点状线路旅游 ?①在居住地附近旅游。旅游者一般不愿意在外地留宿,一则花费大, 二则心理上对常住地有特殊的归属感,因此数次向不同方向作一日 游,表现为节点状旅游路线。宁可往返走回头路,不采用环状路线; ?②在暂住地附近旅游。当暂住地附近的旅游点到住地距离可以保证 旅游者能在一天内完成该点的旅游时,旅游者也会采用节点状旅游 路线,除非住宿条件太差,一般不想花时间精力再找住处。 ?③旅行线路影响旅游效果。 三、小尺度(点状)空间旅游行为 ?1、涵义:行的行为可以忽略不计。吃、住、游、娱、购均在一地。最典型、最集中

互助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

题目: 互助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 院系名称: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教师职称:

摘要 随着Internet的普及,互联网越来越大程度地影响到旅游者的出行方式。2003年,我国诞生了第一个互助旅游“仲一互助游”,为国旅游者带来了一种不同于以前任何一种出行方式的旅游概念。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其中,成为互助旅游爱好者。互助旅游的发展标志着旅游业正向成熟方向发展,促进互助旅游的发展首先要研究的就是互助旅游者行为问题。 本文首先以现有文献为基础,分析互助旅游涵,概念,总结归纳互助旅游者行为特征;其次,将互助旅游者行为特征设计成调查问卷,对互助旅游人群进行调查;最后,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统计结果所隐含的管理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通过上述容的研究发现,互助旅游者更愿意选择同龄人,而更大程度上关注个人诚信问题,出游方式上以家庭出游为主,多人集体出游也是主流发展趋势,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信息联络基本依靠现代网络通讯。 关键字:互助旅游旅游者行为特征网络旅游

Title: The Analysis of Behavioural Features of Interassistance Tourist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the Internet increasingly affects the way tourists travel. In 2003, the first Network Interassistance tour website—.zhongyihzy. appeared. It brings domestic tourists a different travel concept from it once wa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participate in Network Interassistance tour and become fans of Network Interassistance Tour.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terassistance tour is the symbol of the mature direction of the tour industry. The first step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terassistance Tour is to study the behavioral features of Network Interassistance tourists. Firstly, this paper, based on existing documents, analyzing the concept and meaning of Network Interassistance Tour, summarizes the behavioral features of Network Interassistance tourists, and then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Interassistance Tour is designed for Interassistance tourist crowd.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ses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3篇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3篇Tourism resources survey report model 编订:JinTai College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3篇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 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 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 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 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第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书 2、篇章2:第南通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文档 3、篇章3:2020年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例 篇章1:第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书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的旅游资源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 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行业的资源开发、产品设计、服务与管理工作有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经由思考和凝练,形成毕业论文

的研究主题和范围,为论文开题做好准备;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拓宽视野,更好更快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调查要求: ⑴ 要求学生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进行评价。 ⑵ 以花溪公园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景点设计,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路线,以期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塑造高原明珠——花溪公园的特色空间形象,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使花溪公园独特的喀什特地形地貌得到全方位的绽放。 ⑶ 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9)标准。 ⑷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⑸ 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1、花溪公园概况

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

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 1 研究目的地空间结构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在单个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研 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比如:陆林(1996)以安徽黄山、九华山和齐云山为例,阐述了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并应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中国黄山与美国黄石公园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共性和个性。而张捷、都金康、周寅康等(1999)以九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用游客距离衰减曲线和多种距离累计曲线揭示了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整 体特征和空间距离分异特征。另外的一些类似研究还包括潘勇(1998)对上海市区居民 旅游强度、频度分析及旅游行为模式;朱同林(1998)对九华山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孙玉贞、马耀峰等(1998)对昆明市亚太地区主要旅游客源特征;邓明艳(2000)对成都旅游市场时空分布模式等。 在国外,也有一些关于旅游目的地客源

市场的空间分析和测定文献,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需求预测及其数学模型的构造;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模型;以及游客流空间结构的研究。在旅游空间模型方面,Wilson(1967)对游客空间分布模型的统计理论进行了研究。Miossec(1976)和Gormsen[10](1981) 从空间结构和空间动力学角度观察了目的 地旅游演变过程,并将旅游者的行为和类型同旅游者的地理分布模型结合起来考虑;Lundgren[11](1973)和Britton[12](1980)建立了关于游客空间分布和旅游业的核心—边缘理论模型(core-periphery model),他们强调了边缘地区对核心地区的依赖。Mitchell and Lovingood[13](1976)从空间关系角度论述了城市公共游憩问题。 在前苏联,地理学家们建立了地域游憩系统的概念,来描述旅游空间结构模式。日本学者对旅游空间结构亦曾加以注意,除野信道[15](1985)在其《观光社会经济学》一书中即曾专辟一章“观光之空间构造”讨 论旅游空间结构,但其客源市场主要以国外游客作为样本群。

旅游市场资源信息整合

论文题目:旅游信息资源整合 电子商务0402班 关旋 学号:0409040137 2007年6月20日

旅游信息资源整合 摘要:在信息化的浪潮下,人类的应用需求正朝着高性能、多样化、多功能方向发展,互联网上各种资源繁多,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有效保护和利用信息资源,并向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成为关键,本文就旅游业提出信息整合思想,使旅游资源更实时化,完整化. 关键词:旅游,信息资源整合,资源共享.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长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在大多数地方还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旅游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国整体投资环境,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带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拉动内需、增加创汇、扩大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5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7656亿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2.12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02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0%、10.3%和12.4%。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旅游业将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主并不意味着所有旅游企业都能从中受惠,只有能够提高更人性化、个性化的旅游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提出的旅游信息整合,使旅游业提供更有个性化服务,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一.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含义 1.1整合概念的理解 “整合”其字面意思是整理、汇合、聚合、融合的意思,一般理解为将看似无关、实则有关的东西整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或结果,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由此看来,整合的结果是形成规模更大的事物的集合,这个集合形成的整体效益、效率大于单个事物单独状态发挥的效益、效率,更要大于各单独状态之简单叠加的效益、效率。整合的实质就是各个单独事物共同遵循统一的原则、标准、规定,打破原有的界限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其内涵充分验证了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系统论观点。简言之,整合后发挥的是整体效率,体现的是整体效益。 1.2“信息资源整合”的含义 “信息资源整合”是指信息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存在状态,是根据系统论的原则,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结成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的、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从而全方位地为科学研究、决策提供信息保障。这里的信息资源指的是经过一定程度加工整序过的,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数字资源系统,不包括网上无序的和自身没有控制的数字信息资源。这个概念逻辑性强,组织严密,目标明确。全面、完整、准确地揭示了信息资源整合的丰富内涵。 “电子信息资源整合”即将多种来源的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收集、评价、排序、过滤、分类、标引、建库等加工,使读者能够通过统一的检索平台查找和浏览相关信息资源的一种服务方式。这一概念把“整合”具体化为收集、评价、排序、过滤、分类、标引、建库等加工过程,表述直观、通俗易懂,有助于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

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

[8]Eliz abeth Fredline,Bi ll Faulkner.Hos t Co mm uni ty Reactions A Cluster Analysis[J].Annals o f Tourism R es earch,2000,27(3):763 -784. [9]Weaver D B,La wton L J.Resident Perceptions in the Urban2R ural Fringe[J].A nnals o f Touris m R ese arch,2001,28(2):439)458. [10]John W illia m s R ob Laws on.C om m uni ty Is sues and Re side nt Opi nions Of T ouris m[J].Annals o f Touris m R es earc h,2001,28(2):269-290. [11]苏勤,林炳耀.基于态度与行为的我国旅游地居民的类型划 分)))以西递、周庄、九华山为例[J].地理研究,2004,23 (1):104-113. [12]谌永生,等.主社区居民对旅游效应的感知研究)))以敦煌 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2):74-77. [13]郭志强,等.彩色遥感图像分类算法及Matlab实现[J].武汉 理工大学学报,2006,28(1):108-111. [14]郑德祥,等.应用SOM网络模型进行防火树种分类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8(4):554-448. [15]付强,等.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在土壤分类中的应用 [J].水土保持学报,2002,22(1):39-43. [16]闻新,周露,等.MATLAB神经网络仿真与应用[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3. [17]毛罕平,等.基于遗传算法的蔬菜缺素叶片图像特征选择研 究[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2):1- 5. [18]Doxey G V.A C ausat ion Theory o f V isitor2Re side nt Irritants, Methodology and Re se arch In ferenc es[A].In Confe rence Proc eedings: Sixth A nnual Confe rence o f Travel R es earch A ss ociation[C].San Diego,1975.195-198. Study on the Residents.Perception of Regional Tour ism Impact Based on Self2organizing Newr al Network )))A Case of Lingbi County,Anhui Province T U Wei1,LIU Qin2you2,JIN Li2jiao1 (1.Jinken Co llege o f Techno lo gy,Nan jing211156,China; 2.Nanjing A gricultural U niv ers ity,Na n jin g210095,China) Abstr act:The paper,taking Lingbi Co un ty,a small resource2type to w n in Anhui as an example,based o n residen ts.perception o f to urism i mpact and attitude,makes a classi fiew study on residents. perceptio n by using sel f2organizi ng neural netwo rk and makes in depth analysis of the resul t o f classification.The classified s tudy serves to get hold of the features of their perception,pro vidi ng basis fo r the sustai 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and tourism planning.Meanw hile,the authors test the theory of development phase of to urism destinations and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neural netw ork in the classified study of residents.perceptio n o f tourism i mpact by co mparing the result of classificatio n wi th that made by predcesso rs so as to promo te the merge of tourism science w ith mo re methods. Key w ords:self2o rganizing neural netwo rk;resident;percep tion to urism impact [责任编辑:吴巧红;责任校对:王玉洁] 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 冯淑华 (江西师范大学旅游系,江西南昌330022) [收稿日期]2007-11-06;[修订日期]2008-07-22 [作者简介]冯淑华(1961-),女,汉族,江西广昌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旅游经济研究,E2mail:fsh39@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2045513.html,。[摘要]本文调查分析了自驾车旅游者的基本特征,并重点探讨了他们的消费特性、旅游偏好和消费空间分异特征,绘制了自驾车旅游者的出游意愿与可达机会的普雷德行为矩阵图。从对城市周边旅游地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旅游接待地服务体系完善两方面探讨了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空间效应,认为自驾车旅游对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地、度假区的发展以及温冷型景区的升温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旅游目的地服务水平提高、乡村旅馆发展、旅游购物促进和旅游信息系统建设等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自驾车旅游;旅游者行为特征;空间效应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9-0034-05 1前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5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2007年底,我国民用轿车保有量1958万辆,比上一年增长2617%,其中私人轿车1522万辆,增长3215%,私人轿车保有量占民用轿车保有量的7717%,这标志着我国汽车消费进入以私人消费为主的发展新阶段,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为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1]。预计到2010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3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发展,使之逐渐成为都市人们追求的时尚旅游方式和一种新的旅游形态。旅游学界针对这一旅游形态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填写此表。我是厦门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的硕士研究生张彩霞,毕业论文是关于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首先需要建立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请您按您认为的重要程度给指标打分,看以下指标是否合理,并不当之处请修改指正! 您的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您的研究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 请您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打分 “重要”—9 “较重要”—7 “一般重要”—5 “较不重要”—3 “不重要”—1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三级指标层三级指标层重要程度打分 旅游节点 旅游吸引物 景点密集度7 景点的主次、配景和游赏序列组织7 景点美感度9 景点的异质性与互补度9 建筑物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景观相协调9 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集散中心的布局与功能9 休憩场所布局7 购物场所布局7 住宿设施完备程度9 餐饮设施完备程度9 通讯便捷度7 其他公共服务点(洗手间、医疗点等) 5 旅游线路旅游交通 可进入性9 街道的围合性 5 区内标识系统可识别度 5 交通便捷度7 游线组织 游道组织的合理性7 一级景点与二级景点之间的尺度 5 游线与其他类线路的关系 5 旅游域面 旅游区 景观多样性7 功能分区 5 绿化覆盖率7 活动内容丰富程度7 人地协调性 5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9 旅游氛围 环境容量7 旅游主题感知 5 当地居民友好程度 5 当地特色元素的融入7 1.您认为上表对这些指标的分类是否合理?(B ) A.非常合理 B.基本合理 C.需进行适当调整 D.完全不合理如存在不合理之处,您认为应该如何调整?(为方便您也可用批注在原表处增加或修改)

中国旅游地理第一、二次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1、简述线状旅游者空间行为的特征。 答:线状旅游空间行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属于大尺度的空间行为。2、到级别较高的旅游地旅游。3、只游玩高等级旅游地的高级旅游点。4、力图全程不走回头路。5、旅程终点尽量选择在"购物天堂”等地方 2、简述中国园林的主要分布地区 答:主要分布地区:都城及其附近——发达城市——山水城市 3、简述城市旅游资源的优势 答:1、自然条件比较理想,优越的区位、充足的水源、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丰饶的物产。2、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旅游接待设施较齐全,生产物资和旅游商品供应较充足,旅游机构集中,因而会成为旅游集散地。3、城市人口较多,经济发达,也使其成为旅游客源地。 4、简述简述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答: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定义:所谓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是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类型:一般来说,对旅游者产生具有密切关系的因素有:自然地理背景因素、文化地理背景因素、经济地理背景因素、环境质量因素。共性影响: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可概括为激发旅游,即激发旅游动机的形成与旅**为的实现。影响产生的原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与人类各自居住环境的局限性和单调性,构成了人类生活环境与地表环境间微小与宏大,单调与丰富的尖锐矛盾。正是这对矛盾激发着人类最本能的内在心理——好奇心。 第二次作业 1、简述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答:一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各地自然条件相关,各地的自然条件与地球的形成、地壳的变化、大气环流等有直接的关系。二是人文旅游资源与人类历史有关。(1)文物古迹分布在人类文明发展较早的地区、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地区。(2)现代城市、游乐项目多分布在现代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2、简述宫廷礼制建筑的旅游价值。 答:(1)宫廷礼制建筑如皇城、宫城、庙坛,在改朝换代后,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2)宫廷礼制建筑常常同最高统治者的命运息息相关,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因而成为了"历史载体”。 (3)宫廷礼制建筑是其所属时代的建筑精华。 (4)有极其丰富的收藏品,也为极有价值的历史古迹。 (5)其所在地是当时经济、文化中心,故现在也是旅游中心,具有区位优势。

关于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开发条件评估

关于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开发条件评估 在总面积15.6万km2的三晋大地上,高山谷、山地森林、飞瀑流泉祠堂庙宇、宫观楼台、人遗址、古风古貌、珍禽稀、名院名城、奇观洞,几乎能想得到的景观类资源,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寻的到。山西的游资源用博大精深形容最恰当不过了。地上地下,开的未开发的诸多旅游资,常常令身在其中的三人都瞠目结舌。 1源种类丰富,地域特色鲜明 山西的旅游源虽囊括万千,总量繁,种类齐全,但是随今年来对三晋旅游资源的发利用,加之政策的引导,山旅游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由于山西的南北文化差和地文景观的分布状况,以及西的地形地貌特色,近年来在旅规划开发中形成以下六大主要特旅游区。晋北宗教古建游;晋中晋文化古城游;晋南寻觅祖游;黄河文明;晋东南太行风情;红色经典游。 2文化气息浓厚,自然景奇异 在山西旅游,不仅是次身心的休憩,更是次精神的沐浴。山西囊了远古先民到近现代不同期的历史名人遗迹遗址历史重大事件的遗址、著名建。山西的非物质文化产也是从北到南遍布全省,民间戏、音乐、舞蹈、美术、曲艺,别具三晋风格。因此在三晋旅也是学习祖国历史文化的过。煤炭化工业在山西对第一的产业地位让人觉得山西就是一被烟煤熏黑四壁封闭的古院落殊不知,山西其实有多在国内甚至世界都很难寻到的奇观美景。宁武天池在海1771m的高地上波涟漪,犹

如天上瑶台太行大峡谷原生态自然景观犹如始峡谷林地,北武当集泰山雄、恒山奇、华山险、庐秀、黄山幽的特点于身。 3独特的地理分界 山西行政区划北部为万里长城的一,西部及南部一段为亲河黄河,东不及南部东段为太山。这样独特的地理分不仅将山西包的严严实实,而且这大地理界线本身也知名度极高的旅游资源。长城山西境内的多处古关隘如娘子、雁门关、平型关、偏关是古代及近现代军事重的关口。 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估 4.1有利因素析 山西旅游资源量大、类型多。除了海洋、沙漠、屿等元素外,一般认为的游景观在山西均有发现。各种旅游源遍布全省,山西是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省。山西的游资源从人文和自两个角度看主要包括如下资源型。自然风景类型历史名山、峡谷陉道森林、高山草甸、溶洞、湖泊泉水、瀑布、温泉、河流、暑型气温、珍惜自然观;人文景观类型有寺观祠庙、石、长城、古代民居、古代陵墓、史名城、古人类遗址、化纪念地、名人故居或遗迹、今战场遗址、博物、现代建设工程及重大成就景、名特产市场及其作坊、地方戏曲艺及其形成演出原地、珍稀人文观。 资源的年代远,更具参观科研价值。山有一大批旅游资源是历史上形成的,能直观的反映当时的政、经济、文化风貌,不仅有高的科研价值,同时也更能满足广游客追求原滋原味的理需求。大同的云冈石是

黔西县旅游资源概述及空间分布

黔西县旅游资源概述及空间分布 一、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 位于黔西、大方两县交界处,距黔西县城32千米,距大方县城45千米。百里杜鹃西起大方县百纳乡、普底乡,经黔西县金坡乡、仁和乡、红林乡,东至大方县黄泥乡,呈马蹄状连片分布,绵延50千米,宽1—3千米,总面积达125.8平方千米。百里杜鹃分布着马樱、鹅黄、百合、青莲、紫玉等37种杜鹃花,占世界杜鹃花5个亚属中的4个,其花色品种之多,天然连片之大,可谓罕见的大自然遗产,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大花园”。景区内有植物160种,菌类131种,鸟类动物104种,兽类31种是一处春游踏青,赏花观鸟的游览胜地。属国家级旅游资源,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二、东风湖旅游区 位于黔西县南部,321国道公路旁,因修建东风水电站而形成。湖区总长62千米,宽度60—1000米之间,湖水面积近20平方千米。湖水清澄,倒影沉碧,宁静秀丽,两岸峰壁险峻,气势恢弘,且多瀑布山泉跌落湖中,是千里乌江上最美的崖壁画廊。景区交通方便,距省城贵阳80千米,距黔西城33千米,水路连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形成贵阳西部风光一绝。景区主要景点有号称“小织金洞”的溶洞奇观八仙洞,天下第一大座佛水西座佛(罗汉山),金庸先生题名的天竹峰,人面狮身、天鹅戏水、红运天书、大鹏展翅、天蟾静卧、灵猫戏鼠、水西姑娘、返老还童、哈冲燕城、省级旅游资源“苗族歌舞之乡”化屋苗寨和中国最高的双曲率薄拱坝东风水电站大坝等。属国家级旅游资源。 三、支嘎阿鲁湖旅游区

位于黔西县西南部与织金、大方、纳雍三县交界处,因修建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标志工程洪家渡水电站而形成。湖水面积80.57平方千米,干流水面长度85千米,是贵州高原最大的人工湖。景区距黔西县城28千米,距地区行署驻地毕节市区130千米,距省城贵阳145千米,距国家级风景区织金洞25千米,下游连接东风湖。水西湖融喀斯特山水风光于一体,属省级旅游资源,是打造精品旅游区的理想开发地。 四、六广湖旅游区 位于贵毕高等级公路旁,距省城贵阳70多千米,距黔西县城40多千米,属乌江渡库区的一部份。河岸山形奇特,古树奇石、拨萃奇观,分布有峡谷、峭壁、瀑布、溶洞。主要有省级旅游资源六广湖特大桥和一线天、龙泉阁、姐妹池、猴愁峡、刺猪洞、屯江苗寨、古胜城、武显台等景点。 五、索丰湖旅游区 位于贵毕高等级公路旁,因修建索丰营水电站而形成的峡谷型人工湖,距黔西县城30多千米,距省城贵阳80多千米。峡谷湖区集峭壁、瀑布、溶洞、古树、民族风情等众多景观为一体,风光旖旎。 六、沙坝河旅游区 距黔西县城12千米,距省城贵阳130千米,因修建火电厂用水水库而形成。流经永兴乡、甘棠乡、谷里镇,全长10.12千米,湖面开阔,多湖叉港湾,湖周植被良好,山势壮阔,湖水在山峦峰岭中随势而转,曲曲折折,九弯八拐,适宜开发休闲度假项目。 七、柯家海子天然岩溶湖泊群旅游区 位于黔西县城郊西南部9千米处,距省城贵阳126千米,是黔西

旅游景点空间结构与产业布局

阿拉善额济纳旗居延海之空间结构与产业布局分析 一.居延海空间结构分析 景观的空间结构通常是指景观组成单元的多样性和空间配置,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景观空间结构的分布及其变化是自然、社会和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阿拉善额济纳旗居延海景观空间结构的分析,一方面可为开展其景观功能与与景观动态的研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为进一步研究其不同历史时期景观演变机制及其景观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地理位置与周边地貌 此湖地处东经101度24分,北纬42度33分左右。 居延海所处的额济纳地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最西端,属于我国西北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下流地区,因此居延海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同时其湖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北约40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北缘,为古弱水的归宿地,因此居延海虽然受到黑河大量水源的供给,却地处沙漠边缘的戈壁洼地,这也从某种程度决定了该湖的水量和形状绝不会是固定的。具体来讲,现如今的居延海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黑河,在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个省区800多公里后,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两片戈壁洼地,形成东西两大湖泊,总称居延海。 值得一提的是,居延海地处的额济纳地区因直接受黑河流域灌溉,因此呈现出难得的绿洲地貌,而这些绿洲地貌与黑河的灌溉,使得居延海虽处于沙漠边缘,却能长期保持湖泊生态与湖泊空间结构。 (2)主要补给水源与地貌因素对居延海空间形状的影响 居延海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黑河流域水源供给下所处的额济纳河,又因为居延海紧靠沙漠边缘地带的戈壁洼地,因此居延海的整体形状狭长弯曲,犹如新月。后来,其湖因各种原因(沙漠地貌影响、洼地形状变化、天气、季节、水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该湖的水量供给湖---额济纳湖水量减少,因此居延海湖面急剧缩小并分裂成了两个湖泊(西湖名噶顺诺尔,东湖名苏古诺尔),此后此湖的形状便开始漂移不定,湖面忽东忽西、忽南忽北,且时而大时而小,因此此湖曾一度干涸,这也恰恰说明了保持湖泊原本空间结构的重要性!此湖经过整治后,风景旖旎、美丽异常,受到诸多游客的欢迎及憧憬,这一点也恰恰为居延湖带来了旅游景点发展契机,此后一举发展为热门景点。 (3)居延海历史空间结构的变迁与分析(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居延海地处沙漠北缘、戈壁洼地,并直接受其水量供给河额济纳河的影响,这样的硬件条件直接决定了居延海“靠天吃饭”的特性。历史上的居延海曾由东、西、北三个湖泊组成,水量充足,周边水丰草美,湖中生长着鲤鱼、鲫鱼、大头鱼、草鱼等鱼类,天鹅、大雁、鹤、水鸭等常来此栖息,但毕竟居延海旁边还有沙漠倚邻而居,因此,居延海在周边沙漠干热环境的影响之下,逐渐呈现出水量减少的趋势。发展到1961年,该湖便一直被周边巴丹吉林沙漠的茫茫碱漠和荒沙覆盖,竟成为飞扬沙尘的发源地之一。 居延海干涸后,直接导致依靠居延海而生的绿洲生态和地区生态急剧恶化,后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居延海周边的生态,开启了大规模工作改道黑河水,使其汇入居延海,随着连年补水,该湖如今的居延海蓄水量达到了4720万立方米,并恢复了其周边生态。 整治建议:1.居延海虽地处额济纳绿洲地区,但紧靠沙漠北缘,且地处戈壁洼地,空间结构较为封闭,一旦沙漠环境恶化,将直接导致居延海及其周边生态系统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