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__教学设计

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__教学设计

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__教学设计
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__教学设计

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认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制作徒手切片,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的表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观察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徒手切片的制作 (学生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徒手切片的制作技术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只要让学生学会操作的方法就行,而制成切片的观察效果可以不作过高要求,重点应放在观察叶片的结构上。 )

教学过程设计:

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些菠菜叶,上课时发给学生观察。首先说出叶片的形态特点(正反两面的颜色深浅不同,有网状叶脉),然后让学生把叶片的正面向上对折,轻轻地斜撕开,这时可以看到在撕口处有一层透明的薄膜。启发学生思考:这层透明的薄膜是叶片的什么部分?如果把叶片向背面对折,撕开,是否也能看到一层薄膜?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两层透明的薄膜分别是叶片的上、下表皮,夹在两层表皮之间较厚的深绿色部分是叶肉,在叶肉中还穿插着许多粗细不同的叶脉。

为了使学生看清楚叶脉在叶中的分布,教师可以将自制的叶脉标本发给学生,同时把一个叶脉标本放在投影仪上,在屏幕上可以见到一个放大的叶脉标本。启发学生思考:叶脉有什么生理功能?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叶片的三个组成部分。

(1)表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叶片的结构”的教学应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实践中学习。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制作菠菜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也可以用蚕豆叶、槐树叶),并且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有哪些特点。

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叶片的表皮细胞图,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叶片表皮细胞的特点。

①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是什么颜色的?

②无色透明的表皮对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有什么好处?

③表皮细胞是什么形状的?细胞之间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④表皮细胞紧密排列对叶片有什么意义?

在表皮细胞壁的外面,还有一层透光不透水的角质层,这在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上是无法看到的,但是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明这一点。为什么雨后的莲叶上常有水珠滚动,但是水分并没有渗到叶片的内部,就是因为叶片的表皮上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⑤根据观察,可以发现在表皮细胞之间还分布着许多小孔,叫做气孔。气孔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⑥两个半月形的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可以控制气孔的开闭,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保卫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叶绿素,所以叶片呈现绿色,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⑦气孔有什么作用?

为了说明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每个同学取一片菠菜叶,把叶片插入盛水的烧杯,口含叶柄吹气,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气孔中冒出来,还可以看到叶片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上的数量多。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分析总结叶片表皮的特点和功能,并且画一幅叶片的表皮细胞图。

【板书】

(2)叶肉

关于叶肉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和永久切片,初步了解叶肉的组织特点,然后再辅以叶片的立体结构模型或叶片的横切面挂图,启发学生分析比较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细胞的特点及主要作用。

指导学生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只要求学生学会操作方法,而临时切片的观察效果可以不作过多的要求,重点放在观察叶片的结构上。为了保证观察的

效果,每个实验桌上可准备“叶片横切面的永久装片”供学生观察,也可以在课前由教师准备一些切得较薄,质量较好的切片(浸在10%~20%甘油水溶液中)供学生观察。

为了使学生的观察更有针对性,可以提一些问题使他们能有目的地去认识事物。

①叶横切的上、下两层细胞叫什么?

②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与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有什么不同?

③哪一种叶肉细胞里的叶绿体多?

④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叶片上面比下面更绿的原因吗?

⑤叶肉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在学生充分动手、动眼、动脑的基础上,再通过有关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并综合整理得出结论。

【板书】

(3)叶脉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脉(横断面)和肉眼看到的叶片上的叶脉(平行的或网状的)似乎没有共同之处,但这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教师在讲解叶脉时,应向学生指出,在叶肉中的一些束状结构就是叶脉。从叶片的立体结构模型或挂图中可知,叶脉主要由一些管状细胞构成的。这时教师再次出示叶脉标本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叶脉在叶片中起什么作用?

【板书】

小资料叶脉标本的制造

【方法一】

称取2.5克NaHCO3、3.5克NaOH,放入盛有100mL清水的烧杯内,用酒精灯煮沸。向杯内放入枫树叶或其他叶脉清晰而坚韧的叶片,让它全部浸入在溶液里,继续加热6~8分钟。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使叶片受热均匀。

用镊子取出叶片,在清水里洗净。把叶片平铺在手掌中,用右手食指在流水中仔细地用刷子刷去叶的柔软部分,露出清晰的叶脉。然后,将叶脉贴在玻璃或平板上晾干。趁未干透,涂上颜料,可以做成书签。

【方法二】

取选好的枫树等叶脉清晰而坚韧的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将整杯水煮沸。然后,在清水中倒入一些NaCO3,浸没叶片。盖上玻璃盖,把烧杯移到温暖处。注意适时换水,并在水中加放些Na2CO3。

1~2周后,由于腐生细菌的作用,叶的柔软部分颜色由绿转为苍褐色或苍绿色,最后腐烂脱落,留下网状的叶脉。

用刷子轻刷叶片,将留下的网状叶脉水洗、染色后贴在玻璃上自然干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桥的形状与结构》教科版

7.桥的形状和结构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拱形、条形、框架等几种形状和结构。本节课要带领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桥梁结构,可以加深和拓宽前面的知识,深入地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还可为下一课用纸造桥培养兴趣和开阔视野。 活动一,观察比较各式各样的拱桥。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得到美的享受,也了解一些不同拱桥的特点。 第二,了解大跨度的钢索桥。通过这个活动,除了开阔视野,享受美之外,对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也会印象深刻,同时可以认识一种新的结构“拉索结构。” 最后,“观察研究我们家乡的桥”,为有条件的学校提供了一个学生自主研究的好课题,这个活动可以把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曾见到过很多各式各样的桥,但对桥的观察研究是无意的,随机的,缺少多方面的观察,对比和评价。学生可能会关注到一些桥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也知道桥的不同形状和结构对承重力是有影响的,但是对“桥为什么呈现出这么多不同的形状和结构?”“什么对桥的形状和结构影响最大?”等问题思考得并不深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桥梁有多种不同的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观察比较中发现不同结构的桥各有不同优点。 2.能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桥的形状和结构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2.能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观察研究家乡的桥,。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比较各种拱桥,了解大跨度的钢索桥结构。 难点:理解桥的形状和结构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小竹条、棉线、剪刀、纸板(或打孔的木板)、弹簧秤、钩码、滑轮、铁架台、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展示、交流(预设5分钟) 1.提问:什么是桥?播放:桥的发展 桥帮助我们跨越江河、峡谷、道路和其他障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建筑。桥有多种形状和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梁的结构越来越多了。 2.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三座桥,提问:这些桥是什么结构的? 左上图是苏州的宝带桥,是一座连续的石拱桥。左下图是常见的高架公路桥,是水泥直梁桥。右图是南京长江大桥,是钢框架梁桥。这是前几课研究过的拱形、条形和框架三种结构。 3.揭示课题:桥的形状和结构 二、各式各样的拱桥(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1根小竹条、棉线、剪刀] 1.出示多张拱桥的图片,师:这些都是拱桥,它们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常用于城市及风景区的桥梁建筑。 小组领取这些拱桥的图片和简介,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 西藏拉萨铁路大桥,是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使用了钢筋水泥又用了钢框架结构。它全长928.85米,主跨108米,采用双层叠拱结构。该桥的主桥桥墩设计为牦牛腿式双圆柱墩,结构新颖,融民族特色与现代风格于一体,成为拉萨市一个重要的景观。 法国古代的石拱桥——加尔德桥,桥上流着从山上引下来的水,桥又跨过下面的河。 长江三峡崇山峻岭中的一座钢筋水泥拱桥。

七年级生物《叶片的结构》教案示例

第三章第一节叶片的结构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认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2.通过练习制作徒手切片,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的表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练习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图,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 1.观察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在完全叶的组成中,叶片是主要的部分。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叶具有执行这些生理功能的结构。这节课的关键就是要讲清楚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壁有不易透水的角质层,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射入;表皮上有气孔和保卫细胞,从而使叶片与外界能够有调节地进行气体交换;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叶绿体,因而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栅栏组织的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比较整齐,这有利于光线照射在海绵组织上;叶脉支撑着叶片,使叶片充分接受到阳光,也使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能够及时运输。 2.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徒手切片的制作技术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只要让学生学会操作的方法就行,而制成切片的观察效果可以不作过高要求,重点应放在观察叶片的结构上。教学过程设计 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些菠菜叶,上课时发给学生观察。首先说出叶片的形态特点(正反两面的颜色深浅不同,有网状叶脉),然后让学生把叶片的正面向上对折,轻轻地斜撕开,这时可以看到在撕口处有一层透明的薄膜。启发学生思考:这层透明的薄膜是叶片的什么部分?如果把叶片向背面对折,撕开,是否也能看到一层薄膜?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两层透明的薄膜分别是叶片的上、下表皮,夹在两层表皮之间较厚的深绿色部分是叶肉,在叶肉中还穿插着许多粗细不同的叶脉。 为了使学生看清楚叶脉在叶中的分布,教师可以将自制的叶脉标本发给学生,同时把一个叶脉标本放在投影仪上,在屏幕上可以见到一个放大的叶脉标本。启发学生思考:叶脉有什么生理功能?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叶片的三个组成部分。 (1)表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叶片的结构”的教学应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实践中学习。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制作菠菜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也可以用蚕豆叶、槐树叶),并且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有哪些特点。 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叶片的表皮细胞图,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叶片表皮细胞的特点。 ①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是什么颜色的? ②无色透明的表皮对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有什么好处? ③表皮细胞是什么形状的?细胞之间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④表皮细胞紧密排列对叶片有什么意义?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案 第一课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1)图片导入了解: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是类似的。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 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那厚的纸呢?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小黑板出示) 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弯曲的因素上 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小班结构游戏花朵教案

小班结构游戏花朵教案

小班结构游戏花朵教案 【篇一:小班结构游戏:动物园(整理)】 小班结构游戏:动物园 设计执教:陈宁 活动由来: 小班入学一个月后,幼儿逐渐对玩具柜里的成型玩具失去了兴趣;他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建构区”里的那些色彩多样、外形各异的胶粒,并喜欢经常到“建构区”里试着将不同形状的胶粒连一连、摆一摆、搭一搭,建构区逐渐热闹了起来。由于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日常文学读物的早期阅读中,已经对动物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同时,在节假日的亲子外出中,家长也常常带幼儿去动物园看动物,幼儿对动物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教师在建构区投放了较多比较适合搭动物的胶粒。幼儿在自由搭建活动中,老师常常会听到幼儿一边搭胶粒一边交谈关于动物的话题:“我要搭一只恐龙,我是恐龙队长。”说着抓起一个恐龙头形状的胶粒安在另一块胶粒上。另一位幼儿抓起一个动物身体形状的胶粒说“我的大象比你厉害。”??因此,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开展了《动物园》的建构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迁移对动物园的感知,大胆尝试用连接、围合、镶嵌的建构技能搭建自己喜欢的动物,组合成动物园。 2、喜欢建构活动,能创造性地使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搭出不同动态的动物。 3、能克服困难,坚持搭建出许多完整的建构作品。 4、懂得爱惜建构材料,及时捡起丢在地上的胶粒。

5、在老师的帮助下,会将胶粒分类收拾整理。 6、懂得珍惜自己和同伴的建构作品,能将搭建好的作品合理地摆放在展示台上供大家欣赏。 7、能大胆向老师和同伴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会安静地倾听同伴的介绍。 动物园(一) 活动目标: 1、大胆使用建构材料,完整地搭出自己熟悉的动物,并能说出名称。 2、能克服困难,坚持搭完自己的建构作品。 3、懂得爱惜自己的建构作品,会合理摆放、观赏自己与同伴的建构作品。 4、能爱护建构材料,在老师的提醒帮助下,初步懂分类收拾整理。 活动准备:三种搭动物的胶粒、上次建构的作品、作品展示台。 活动指导: 1、师幼交流以前在建构区搭建动物的经验: (1)说说搭过的动物的名字。 师:“前几天,小朋友都在建构区用胶粒来搭动物。你搭过什么动物?”(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动物的名称) (2)说说以前搭建动物的方法。(加长、加高??)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搭动物的?” 2、出示在区角里收集到的几只搭得不完整的动物作品,指出不足,提出本次建构要求: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桥的形状和结构》教案

7、桥的形状和结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桥梁有多种例外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 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出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分外的建筑物。” 二、美丽的彩虹桥-拱桥。 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例外?各有什么优点?(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1、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 2、(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拉索桥 1、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 2、以实际例子说明(可结合我们家乡的太平桥作说明)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 3、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这个由老师做演示实验)在实难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 (1)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2)把绳子拉笔直些,再拉笔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 四、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让学生分组完成也要以独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评定其水平。 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和制作桥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 自己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做得好的学生演示讲解,从而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知识。板书设计: 拱桥拱的高度例外 拉索桥拱的两边推力例外

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

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 叶片的结构”是《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一个实验,我安排一课时学习,因叶片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都在叶片,这与叶片的结构相适应。这节课的教学手段通过探究实验来验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总结等能力,让学生通过感性认知获取新知识,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为后面学习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础。这节课的探究活动的难度较大,它涵盖的实验内容较多,检验学生对玻片标本的制作,显微镜的基本操作,绘图等基本技能掌握,还需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技能培养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所以“叶片的结构”不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册内容的重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也很关键和重要。二、教学设计的构思: 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学习。我利用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好奇心特别重,对问题的求知欲强,争强好胜等特点,以问题切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与他们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达到学生获取新知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

㈠、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描述叶片的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2、能力目标:⑴、练习徒手切片。 ⑵、加强学生对基本技能操作的熟练度。 ⑶、学会绘制表皮细胞 ⑷、学习用实验法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⑴、通过学习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让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⑵、学生自己设计“光影响叶绿素的形成”的实验设计,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 4﹑教学流程

初中生物《花的结构》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花的结构和类型 1、学会解剖和识别花的各个部分,认识完全花。 2、概述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 3、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 4、尝试解剖与探究,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严密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解剖和识别花的各个部分,认识完全花。 教学难点: 概述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 教学准备: 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 (1)体型较大的完全花、放大镜、镊子、解剖刀、白纸 (2)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 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欣赏花的视频后,展示一株结果的番茄植株。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1、番茄花开花落,开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花为什么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花的结构 1、引导探究 展示一朵完整花的结构示意图 教师活动: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我们可以知道,一朵完整的花一般都具有以下结构:展示一朵完整花的结构示意图,请学生填图 学生活动:学生个别回答填图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展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既让学生展示了自我,又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2、了解花的结构 师:现在大家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花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但你们能说出花的哪部分结构与果实有关呢?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展示(完整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观察花的结构 学生进行解剖一朵花

教科版小学科学《桥的形状和结构》教案

《桥的形状和结构》 【教材简析】: 《桥的形状和结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7课。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活动:1.观察比较各式各样的拱桥。2.了解大跨度的钢索桥。3.“观察研究我们家乡的桥”。 本课的活动设计意在带领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桥梁结构,加深和拓宽各种结构的知识,让学生深入地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为下一课用纸造一座“桥”培养兴趣和开阔视野。本课还隐含着这样的一条隐性的线索:桥梁形状与结构不断发展的背后蕴藏着人类针对“跨越江河、湖海、山涧……等障碍的主要建筑——桥梁”的不足而进行改进和创造的历史,桥梁的科学史在本课教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生活中所见的桥,特别是江河上的桥,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只停留在桥的模样,部分同学能从材料上简单区分桥,少部分同学能区分桥的不同功能。从结构上区分,是学生的难点,特别是拱桥的不同,学生更是没有留意过。即使学生平时看到过,但也只是看到过,没有认识到这两种拱桥的不同。而对于现代化的钢索桥更是没有唤起注意,这些感受只有在比较,体会了后才能获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重难点】 理解作用在拱桥、拉索桥上的力所产生的效果。 【器材准备】 为小组准备:长竹片、粗线。 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观察叶片结构》教学设计

《观察叶片结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和计划: 因为制作切片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所以在课程的设计上,将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第一课时通过观察学习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体器官的构成。第二课时专门进行实验,这样为实验操作留出完整的课时时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能真正的达到教学目标。在本实验中,实验的材料选取校园里的绿化植物绿萝,因其叶片薄厚适宜且取材方便。切片采用比较安全和新颖的“刀片+光盘”法。实验为两人小组合作完成。 二、实验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是要通过实验证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实验操作是基础也是关键,只有在有效的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体的内部结构总结概括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同时实验操作是对学生良好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学的重点是进行临时切片的制作和观察。对于初中生来说第一次接触切片实验,有一定难度,如果用徒手切片法,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无法掌握操作要领,切不出尽可能薄的细丝,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改用简易的“刀片+光盘”法有助于学生有效的完成实验,避免可能的危险。光盘也很容易找到,教学中或生活中不用的一些废旧光盘收集起来即可。对于课本中使用天竺葵为材料,鉴于我们学校没有天竺葵但有绿萝,而且其叶片薄厚比较适宜。在实验中效果也不错,所以因地取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徒手切片的制作和叶片结构的观察; 难点:徒手切片的制作。 四、实验目标: 由叶片到组成叶片的组织和构成组织的细胞的逐步观察,得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的结论;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和叶片结构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体验实验操作的完整过程,形成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和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五、实验准备: (一)实验材料:新鲜的绿萝叶片 (二)实验用具:单面刀片、刀片、光盘、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清水、毛笔、吸水纸、滴管、胡萝卜块根、显微镜、迎春叶永久切片。 实验是两人一组进行的,实验之前要根据班级人数确定试验组数,再为每组准备以上材

(七年级生物教案)花的结构

花的结构 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花的基本结构,理解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 2.学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认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雄蕊和雌蕊的结构和功能;解剖和观察花的方法。 教学准备 桃花(或一朵完全花)的挂图、模型。新鲜的桃花(或其它完全花)或浸泡的花(或花的解剖塑封标本)。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刀片、白纸、胶水。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体是由哪些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构成的? 2.为什么把花、果实、种子叫做生殖器官? 引言: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繁殖后代直接有关,所以属于生殖器官。绿色开花植物在开花之后,一般都能结出果实和种子,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观察、研究花的结构和功能,就会逐步明白。 一、花的基本结构(以桃花为例)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外形,然后指导学生按要求逐步解剖并观察花的各部分结构。 (一)观察花的外形 教师结合挂图,指导学生参照课本上“花的基本结构图”,有步骤地观察以下内容: 1.花柄:它的颜色、着生的部位。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2.花托:它的形状、颜色。想一想它的作用。 3.花萼:由萼片组成。数一数萼片的数目,着生在哪里。 4.花冠:由花瓣组成。注意它的颜色和数目。 完成上述观察,由一位同学归纳小结,然后教师再作补充性讲述,指出: 花柄紫红色,一端着生在茎上,另一端连接着花朵。它支撑着花朵,使它展放在空间。顺着花柄往上看,可看到略为膨大,呈杯状,紫红色的部分,这是花托,花的各部分着生在

花托上。在花托的边缘上着生有萼片,共5片,它们组成了花萼。在花萼的内侧有花瓣,粉红色,5片,它们组成花冠。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 (二)解剖并观察花的结构 结合挂图,教师指导学生依次解剖花,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将花的各部分粘贴在白纸上制成标本。 1.用镊子将萼片摘下,并粘贴在白纸上。 2.用镊子将花瓣摘下,依次粘贴在白纸上。 3.观察雄蕊:摘去萼片、花瓣后,露出雄蕊和雌蕊于它们合称为花蕊。先观察雄蕊,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桃花的雄蕊有多少枚。每一朵都一样吗? (2)每枚雄蕊由哪两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3)取一张白纸放在桌子上,将雄蕊的花药在纸上来回摩擦,能看到有黄色粉末散落吗?这是什么? (4)观察完成后,用镊子摘下部分雄蕊,粘贴在白纸上。 4.观察雌蕊:摘去全部雄蕊,这时在花托的顶部只剩下1枚雌蕊了。 (1)观察雌蕊由哪三部分组成。 (2)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配合,用刀片分别将子房作横切和纵切。然后用放大镜观察横、纵切面,注意看看有几个胚珠。 完成上述观察后,组织同学讨论归纳花的结构。花的主要结构是什么?接着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述,指出: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它包括雄蕊和雌蕊。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子房里有胚珠(桃花只有一个胚珠)。花开放后,花粉落到柱头上,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这些变化今后再研究)。由此看来,只有花蕊与结出果实、种子有关,所以它是花的主要部分。 二、花的其他结构 有些植物的花(如桃花)除了上述的基本结构外,还有其他一些结构,例如蜜腺。 用放大镜观察子房的基部,看到有小突起,这叫做蜜腺。蜂蜜采集的花蜜就是由蜜腺产生的: 有些植物的花,能散发出芳香的气味,它是花瓣里的一些细胞分泌出来的物质。这些物质容易挥发成气体,从而使花散发出香气。人们利用它可制取香精,如玫瑰花、桂花。 花的颜色、香气、花蜜都能吸引昆虫前来帮助传粉。 由此看来,花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小结如下:

MS-EEPO图文结构式16黄山奇松备课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素材 激趣导 入 授课人 班级 内容 日期: 学校:贺街镇中心学校 授课人:徐桂霞 班级:五(1)班 学科:语文 标题:16黄山奇松 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陡、 屏、宾,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第二自然段,整体感受黄山风光,并初 步了解黄山松奇在何 处。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 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 和奇。 课型方式:平台互动+要 素组合 课时形态:标准课 听+讲+读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徐霞客”这句话吗? 你知道这句诗赞美的是哪座名山吗?(黄山)黄山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今天,我们学习黄山奇松(板书课题,齐读)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总结 板书 小结:学习词语就要这样,不仅要理解,还要学会正确运用。作者就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现出了三大名松最显著的特点。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精读第二 自然段 讲+想+听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 4. 小组讨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分别讲了什么?小组代表汇报。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黄山奇松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松树的句子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理解“枝干遒劲”。借助图片。 3.朗读词语,让我们感受到枝干的强健有力。 预设3:饱经风霜 4.理解“饱”的本意。(吃饱) 5.结合词语理解“饱”的含义,进而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结合课前预习,理解“饱经风霜”的引申义。 一起来读好这个词。造句。 6.郁郁苍苍 (1)这是指松树的颜色——理解了这些词语,我想你一定能正确的运用它们。 (2)练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你看见前面山崖上那棵古松了吗?它长得非常粗壮,得几个人合抱才能围住树干。这古松虽然( ),却仍然( ),( ),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都毫无怨言,以最 美的姿态站立着,陪伴着前来观赏的游人。 A. 自己动笔写。 B. 学习小组交流,小卡呈现答案。 C. 小组汇报答案。 总结写法:按总分写一段话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桥的形状和结构》教案

桥的形状和结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2.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 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丽的彩虹桥-拱桥。 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1.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 2.(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拉索桥 1.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 2.以实际例子说明(可结合我们家乡的桥作说明) 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

3.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这个由老师做演示实验) 在实难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 (1)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 (2)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 四、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让学生分组完成也要以独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评定其水平。 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和制作桥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 自己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做得好的学生演示讲解,从而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知识。 板书设计 拱桥拱的高度不同 拱的两边推力不同 拉索桥 教后反思 拉索桥的实验材料应该提早准备好,教师可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模型或图片,请学生本课堂带来以供研究。

花的结构教案

花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 “开花”是绿色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对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也为将来学习第八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的植物的有性生殖学习做了铺垫,因此,本节在章节中是一个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科学》课程以及日常生活中对花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其生物学的结构组成的没有完整的认识。本节课涉及的有关花的结构的生物学概念较多,内容较枯燥。针对初一学生善于探究、好动好奇的特点,在设计本堂课时,主要通过解剖、观察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三、教学设计 本节课突出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强调科学结论出现在探究活动之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问题一探究”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沿着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学生“采花─识花─贴花─画花─护花”等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合作探究的乐趣,并在活动中培养爱花护花、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花的各部分结构,并能描述其生理功能。 2、初步学会解剖花的基本方法,并会使用解剖镜观察花的形态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剖、观察花的结构的活动,感受生物学实验观察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花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学习,逐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花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解剖和观察花的方法。 难点:解剖镜下观察花的结构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花的结构PPT课件; 2、实验材料和用具:各种鲜花(桃花、油菜花、樱花、百合花等),解剖镜、培养皿、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第一课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1)图片导入了解: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是类似的。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 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那厚的纸呢? 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小黑板出示) 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弯曲的因素上 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 (2)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3)表格设计:表1

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认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2.通过练习制作徒手切片,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的表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练习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图,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分析 1.观察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徒手切片的制作技术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只要让学生学会操作的方法就行,而制成切片的观察效果可以不作过高要求,重点应放在观察叶片的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 关于本节课的引言,教师可以根据上节课已经讲过的知识,复习提问: (l)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为什么认为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为什么说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主要在叶片中完成?这与叶片的结构特点有密切关系(引出课题:第二节叶片的结构) 2.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些菠菜叶,上课时发给学生观察。首先说出叶片的形态特点(正反两面的颜色深浅不同,有网状叶脉),然后让学生把叶片的正面向上对折,轻轻地斜撕开,这时可以看到在撕口处有一层透明的薄膜。启发学生思考:这层透明的薄膜是叶片的什么部分?如果把叶片向背面对折,撕开,是否也能看到一层薄膜?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两层透明的薄膜分别是叶片的上、下表皮,夹在两层表皮之间较厚的深绿色部分是叶肉,在叶肉中还穿插着许多粗细不同的叶脉。 为了使学生看清楚叶脉在叶中的分布,教师可以将自制的叶脉标本发给学生,同时把一个叶脉标本放在投影仪上,在屏幕上可以见到一个放大的叶脉标本。启发学生思考:叶脉有什么生理功能?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叶片的三个组成部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叶片的结构”的教学应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实践中学习。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制作菠菜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也可以用蚕豆叶、槐树叶),并且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有哪些特点。 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叶片的表皮细胞图,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叶片表皮细胞的特点。 ①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是什么颜色的? ②无色透明的表皮对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有什么好处? ③表皮细胞是什么形状的?细胞之间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初中生物《花的结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花的结构和类型 教学目标: 1、学会解剖和识别花的各个部分,认识完全花。 2、概述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 3、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 4、尝试解剖与探究,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严密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解剖和识别花的各个部分,认识完全花。 教学难点: 概述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 教学准备: 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 (1)体型较大的完全花、放大镜、镊子、解剖刀、白纸 (2)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 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欣赏花的视频后,展示一株结果的番茄植株。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1、番茄花开花落,开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花为什么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花的结构 1、引导探究 展示一朵完整花的结构示意图

教师活动: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我们可以知道,一朵完整的花一般都具有以下结构:展示一朵完整花的结构示意图,请学生填图 学生活动:学生个别回答填图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展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既让学生展示了自我,又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2、了解花的结构 师:现在大家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花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但你们能说出花的哪部分结构与果实有关呢?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展示(完整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观察花的结构 学生进行解剖一朵花 提醒学生实验时的注意以下问题: ①观察时应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为什么?②你观察到了花的哪些结构?③请你描述各部分的排列具有什么特点?④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⑤你认为花的主要结构是什么?为什么?⑥注意安全。 注意事项: (1)学生解剖的情况要做具体了解,解剖不规范的情况要更正; (2)对于有解剖单性花的学生也要作出解答; (3)学生的解剖方向若有不同(横剖和纵剖),都要作出相应的解释。 (4)对于各部分的功能先让学生尝试解释,然后分析、总结; (5)花的主要部分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原因。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提问并总结: 1)、花的基本结构包括:花托、花萼、花冠、雄蕊(花药、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子房)2)、花蕊是花的最重要的部分。雄蕊的花药中有花粉,当花开后,花粉落在柱头上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雌蕊的子房中胚珠才能发育成种子,而整个子房就发育成果实。所以雄蕊和雌蕊是花的重要结构。 检查:组织个别同学进行指图的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苏教版科学五下形状与结构教案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 ●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4、知道在探究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5、会根据需要,从各个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6、能倾听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科学知识 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2、能根据特征对问题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3、能将材料的特性与用途相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愿意合作与交流。 4、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6、乐于试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 1、折形状 2、搭支架 3、建桥梁 4、造房子 单元教学概念图: 本单元试验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物体的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层次2: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层次3: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认识一些简单形状。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大小也会改变。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层次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层次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材料:大小差不多的纸、胶水、蛋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一、集中话题

(七年级生物教案)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2、技能目标:通过自学、交流、讨论、质疑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叶片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学法指导: 1、对照学习目标,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感知大体结构及重点 2、对照自学提纲精读课文(可充分利用插图、投影、录像等,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并标出重点(△▲)疑点~~~~~~? 3、进行知识小结 ●三、自学探究 (一)表皮 自学提纲 1、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并在图上指出。 2、表皮是由哪两种细胞构成?并指出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3、思考:许多植物(如莲、蓖麻)的宽大叶片上有水珠流动而不会渗到叶片内部,这是什么原因? 4、气孔的功能是什么?它的开闭由哪种结构控制? 5、讨论:气孔在阳生叶的上、下表皮分布情况是怎样的?浮水植物贴浮水面的叶片是怎样分布呢?为什么? 自学检测 1、叶片基本结构包括、、。 2、气孔的开闭由控制。 3、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是含有。 (二)叶肉 自学提纲 1、为什么大多数的叶都是绿色的?

2、比较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有什么不同点? 3、思考:一片绿叶正面颜色总比背面颜色深,一片落叶通常正面朝下,背面朝上落在地上,为什么? 4、讨论:大白菜外层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内层叶片却是白色的,请你分析原因。 自学测评 1、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是,其中含有的只有在下才能形成。 2、下面结构中,不含叶绿体的是,含叶绿体最多的是。 A、保卫细胞 B、栅栏组织细胞 C、海绵组织细胞 D、表皮细胞 (三)叶脉 自学提纲 1、叶脉有哪几种功能?请你说出为什么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2、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叶脉有何不同? 自学测评 1、叶脉具有输送有机物的结构是,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因此,叶脉中这两种结构属于组织。 2、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具有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具有脉。 四、自学小结

初一生物教案:花的结构和花序

花的结构和花序 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花的模式结构;会解剖观察和描述花的各个部分,说明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的理由; 2、了解花的种类及雌雄同株植物、雌雄异株植物的概念。了解花序的概念及种类。 能力目标 1、通过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不同种植物花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及“花的种类”等知识,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花的结构”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前面几章的教学讲的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生长到一定时间就要进行繁殖。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只有把花的结构弄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开花后才能结果,种子怎样才能形成。 观察实验材料的准备,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讲桃花的结构时,新鲜的桃花已经过季,这就需要教师在春天的时候,准备好秋季用的桃花,并把它们浸泡在福尔马林或酒精溶液里备用。也可以事先培养白菜花或油菜花进行教学。 解剖花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桃花也好、白菜花也好,对于学生来说,操作起来都显得小了。学生进行解剖时,往往显得“笨手笨脚”,容易弄丢一个部分或弄断一个结构,所以要注意提醒学生,认真谨慎地从外至内地一层层把花的各部分用镊子摘取下来,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2、花蕊是花的最主要的结构。花若无花蕊就不能称其为花。因此,根据花中花蕊的种类而定名的单性花和两性花是最基本的两类花。只有理解了这两类花的区别,才能明白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概念。学生很容易把单生花和单性花弄混,所以在讲解时要注意强调。 花序的概念是对单生花而言的,理解了花序的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总状花序、头状花序等各种植物的花序。要让学生明白头状花序不是一朵花。 三、教法建议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章节,要充分利用实物,才容易把花的结构讲清楚。《花的种类》一节,课本里所举的例子都是学生常见的,如果当地没有哪一种植物,完全可以选用当地最普遍的植物来替换。总之,这一节内容中联系实际的材料很丰富,只要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和劳动中所熟悉的材料,就比较容易讲好。 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花的主要部分——雌蕊和雄蕊,防止学生把花被,特别是花冠,看成是花的主要部分。有的学生一提到花,就想到美丽的花冠,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没有美丽花被的花,就不是花。对于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在懂得了花的结构以后,是应该得到纠正的。 观察雌蕊时,可以让学生与邻近的同学合作,一个将子房进行纵切,另一个将子房进行横切,从而认清胚珠及其在子房里着生的情况。 两性花的概念不难了解,只要引导学生回忆刚刚解剖和观察过的桃花,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冬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白菜花等两性花。关于单性花,如果没有实物,则可以通过图片来让学生观察,也可以在上课之前发动学生采集丝瓜、黄瓜等的雄花,及时压制成或浸泡成标本,供讲课时使用。冬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四季海棠。四季海棠为雌雄同株,既可以看到雌花,又可以看到雄花(讲述花序时还可以用来观察花序)。 关于花序,可以让学生观察四季海棠的花序或冬天室内培养的白菜、萝卜的花序。白菜、萝卜的花序都是总状花序。关于头状花序,冬天可以观察室内培养的菊科花卉植物。 学生往往把一个头状花序误认为是一朵花,把花序中的每一朵花误认为是一个个花瓣。对于这种误解,应该用实例来纠正。说明这个问题也很容易,只要利用实物再配合使用直观教具解剖分析,让学生明确知道,头状花序的扁平花轴上一朵朵小型的花,都是有花被和花蕊的,从而很容易把问题说清楚。 学生容易把单性花和单生花相混,看了黄瓜花以后,误以为单性花都是单生花,对此,教师要给予纠正。有关这一节所学到的几个名词之间的关系,可见下表: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雄蕊和雌蕊的组成和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