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简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简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中外建筑简史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群的必修课,它以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全面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与风格,拓宽对建筑艺术的直观感受,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为目的。 2、要求 学生学完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①掌握建筑的发展演变历程; ②理解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 ③了解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建筑内外结构。 ④通过古今中外的建筑纵横对比加深对建筑流派的体系特点和建筑构成形态认知。 3、课程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建筑和建筑师。 课程难点:①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 ②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结构。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32学时)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史(共16学时) 第一节大兴土木,缘何无石——中国建筑的材料(2学时) 第二节中国建筑的艺术语言(2学时) 第三节百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国建筑的结构(4学时) 第四节雕梁画栋,美不胜收——中国建筑的装饰(2学时) 第五节庭院深深,秩序井然——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2学时) 第六节佛门之花,怒放神州——中国的宗教建筑(1学时) 第七节帝王建筑——宫殿、坛庙、陵墓(2学时) 第八节店肆与民居(1学时) 第二章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共16学时) 第一节史前建筑(0.5学时) 第二节神秘的古埃及建筑(1学时) 第三节古代西亚建筑——塔庙与宫殿的兴起(1学时) 第四节古希腊建筑——永恒的魅力(1学时) 第五节古罗马建筑——帝国风貌的展示(2学时) 第六节早期基督教建筑(1学时)

《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建筑学概论》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的专业任选课。主要 任务是加强学生有关建筑艺术的修养。本课程从建筑的意义,建筑的社会文化性以及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的历史沿革诸方面,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建筑的基本内涵,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从而对建筑及建筑专业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的专业任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加强学生有关建筑艺术的修养,从而对建筑及建筑专业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交融、渗透着自然科学、规划设计、工程技术、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建筑的基本性质和意义,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及其社会文化价值,了解中国建筑的沿革和外国建筑的沿革。结合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 三、面向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专业 四、先修课程: 无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建筑艺术知识,对建筑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与其它课程平行方向,起辅助作用。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建筑的意义( 2 学时)第一节建筑的基本概念 建筑(A);空间(A),建筑及其范围(B)。 第二节人与建筑 建筑与人的空间活动的需求(B);建筑的“人为”和“为人” (A);建筑与社会(A)。 第三节建筑的基本性质 时空性(A);功能性(A);工程技术性和经济性(A);艺术性(A);社会文化属性(A)。 思考题: 1、什么是建筑? 2、老子的建筑空间观? 3、如何理解建筑的空间观? 4、建筑的社会文化属性? 5、建筑的基本属性? 6、举例说明建筑的艺术性? 第二章建筑的物质性( 6 学时) 第一节概说( 2 学时)建筑的物质性涵义(A)建筑的存在形式(B)建筑的构成手段(B)。 第二节建筑的物质技术构成建筑的物质技术的历史演变(A)建筑构成的基本要求:力、屋盖、材料和施工(A),“土堆亭”(B);坚固性:力、地基状况、 地震(B);建筑的设施 (B)。 第三节建筑与人的物质活动需求( 2 学时) 人的尺度、模数(A)建筑的空间组群关系(A)视觉:光度、眩光性、几何视线、色刺激(A);听觉(B);温度和湿度要求(B);日照间距(A) 第四节建筑与人的精神活动需求( 2 学时)基础性心理需求(A),安全感与私密性(A),交往需求(A) ;招徕和展示(A) ; 纪念性(A);陶冶心灵(A))

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小别墅设计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小别墅设计” 一、教学目的 在学习《房屋建筑学》课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本次“小别墅课程设计”题目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的表达深度及施工图设计的有关内容,并为下阶段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住宅建筑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建筑设计应紧扣以人为本的设计主体思想,做到精心设计,平面布局力求功能合理,立面造型富有新意,努力为住户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二、设计条件 1.建筑材料 (1).承重墙体均采用240厚承重多孔砖砌筑,按照7度抗震设防设置圈梁、构造柱。非承重分隔墙均为120厚多孔砖砌筑。 (2).楼板、屋面板均为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底层除厨房、卫生间及楼梯间为实铺地面外,余均采用架空多孔板。室内外高差600。 (4).内墙面除厨房、卫生间需粘贴面砖外,其余均采用砂浆粉刷;外墙饰面材料(涂料或面砖)自定。楼地面面层做法除厨房、卫生间粘贴地砖外,其余均为木地板(架空或实铺自定)。 (3).外窗采用塑钢窗,钢制高级防盗进户门。内门为夹板分室门。入口处设置信报箱。 2.楼梯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或者钢楼梯。 3.分户门1400×2100;分室门900×2400;厨房、卫生间门800×2100;窗台高900;窗高自定。阳台栏板(杆)高度不低于1050。阳台门宽度自定,高度2400。 4.保温屋面,做法及檐口构造由设计自定(屋顶形式平屋顶或坡屋顶均可)。 三、教学要求 1.在提供的多套住宅设计方案(供参考可略作调整)的基础上,要求自选一套完成住宅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部分节点详图(至施工图深度)。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一套图纸(共9张),图纸内容及比例规定如下: ●底层平面图1:100 ●二层平面图1:100 ●屋顶平面图1:100 ●东西南北各立面图1:100 ●剖面图1:100 ●详图(自定)1:10 2.要求同学每天至教室绘图,由任课教师辅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设计图纸及时交给任课教师。 四、图纸绘制要求 1.图面表现中的线条、尺寸、材料符号、标高等均应符合建筑制图标准。 2.粗实线:墙身线、立面轮廊线、剖切部分外延线、地坪线等。 中粗线:次要轮廓线、门窗剖切部分,次要构配件剖切部分等。 细实线:可见部分的投影线、平面图中的门窗、尺寸线、标高线、楼梯上下行箭头线、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1341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学分: 48/2(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一、本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2、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3、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4、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5、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6、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中国建筑史部分(26学时) 第1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发展概况(4学时) 1.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知识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为主,一脉相承;宫式建筑为典型,等级森严;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1.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知识点: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发展概况 重点和难点:封建社会建筑。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 英文名称:Building construction 课程编码: JZZB0050,JZZB007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 54学时 总学分: 3学分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 开课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突出新材料、新结构、新科技的应用,并从理论和原则上加以阐述,力求为建筑学以外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提供较全面的知识。着重阐述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吸取国内外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经验,体现建筑设计从总体到细部,从平面到空间的全过程;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可为选讲、讲座、选读等,通过较多的国内外工程实例的介绍,求精、求新、突出重点,讲述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设计的全过程;掌握建筑设计从总体到细部、从平面到空间的全过程,也使学生的科学方法素质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 教学内容: 建筑的构成要素;民用建筑的分类;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内容;建筑设计的程序;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设计的依据。 知识点: 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的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设计阶段的划分;主要使用房间设计中的朝向;采光。

重点: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难点: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平面设计的内容;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房间的面积、房间的形状、房间的尺寸、房间的门窗设置;厕所设计;浴室和盥洗室、厨房、走道、楼梯、电梯、扶梯及坡道门厅;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平面组合形式;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关系。 知识点:平面设计的内容;交通联系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走道式,套间式,大厅式,单元式等各种组合形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建筑物如何争取好的朝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如何确定。 重点:平面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及民用建筑中平面设计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主要使用房间设计、辅助使用房间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难点:主要使用房间设计、辅助使用房间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 教学内容:使用要求、结构和施工及材料的影响、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房间的净高和层高、窗台高度、室内外地面高度;使用要求、建筑结构和材料及施工的影响;建筑基地环境与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防火要求、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空间的利用。 知识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确定层高、净高应考虑的因素;建筑空间组合的处理方式。 重点:剖面设计的内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和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建筑物的剖面空间组合。 难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和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 第四章: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 教学内容:影响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体型的组合;体型的转折与转角处理、立面设计。 知识点:建筑造型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建筑体型的组合,建筑体型的转折与转角,体量的联系与交接,建筑立面设计等方面的处理方式。影响体型及立面设计的因素;建筑立面的具体处理手法。 重点: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形式和特点;建筑构图中的规律;建筑体型的造型组合;体量的组合设计;立面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建筑构图中的规律;建筑体型的造型组合。 第五章:建筑构造概论

《建筑史》教学大纲

《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与任务 建筑史是工程造价专业的选修课,是专业限选课。本门课程知识覆盖面广,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拓宽知识面、吸取建筑营养的一个好途径。要较好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手绘实践基础,还需要具备建筑识图与制图、建筑基础、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构造等理论知识。掌握好本门课程,有助于今后的设计创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西方建筑历史发展情况,了解不同时期建筑环境的典型特点、细部构造与演变,掌握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及设计手法,为在工作岗位中从事设计活动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 2、了解近代中国建筑。 3、了解西方古代建筑。 4、了解近代西方建筑。 (二)技能目标 1、掌握中西方古代、近代中西方建筑细部构造。 2、掌握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及设计手法。 (三)态度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农业的意识。 2、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爱岗敬业,对学业精益求精。 3、通过严格的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学风,形成科学的态度。 4、通过生产实习和参加实际生产活动使学生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中国建筑史 教学内容: 1、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 2、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

3、宋、辽、金、西夏建筑 4、元、明、清建筑 5、近、现代建筑 教学重点:近现代建筑。 教学难点:原始社会至元明清建筑。 (二)外国建筑史 教学内容: 1、古代建筑 2、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4、近、现代建筑 教学重点:近现代建筑。 教学难点:古代至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中西方古代建筑细部构造 1、教学要求 通过临摹中西方古代建筑细部构造,使学生加深对中西方古代建筑设计基本语汇及设计手法的了解。 2、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采用手绘表现方式。 (二)近代中西方建筑细部构造 1、教学要求 通过临摹近代中西方建筑细部构造,使学生加深对中西方近现代建筑设计基本语汇 及设计手法的了解。 2、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采用手绘表现方式。 (三)中西方古代建筑设计实地考察

《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黑龙江东方学院 《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建筑工程学部建筑学专业教研室

《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4047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学分:1 总学时24 (理论学时24 ;实践(实验)学时:_0_)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限选课,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设计理念和基本方法的专业课。 二、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态度去继续专业知识的探寻;帮助学生系统的领悟关于建筑设计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其中的关于“专业知识的系统性”非常重要,它的关健在于使学生建立一种将来从事这一专业工作所必备的十分周密的又十分严谨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及状态,并且将所有的专业知识附载在这个系统之上。引导学生开拓眼界,使他们对专业学科所涉及的广大领域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努力去探寻和钻研。 住宅设计原理课程的授课方式是借助多媒体的一对多的讲解方式,学生容易被动学习。学生在一对多的授课方式中快速有效地掌握住宅设计的一般规律是主要目的,建立纯粹专业理论课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为更好的理解、掌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要求在本课程之前应具有一定的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结构等基本知识。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作为最大量专业知识的系统总结 2?推出理论层次的系统化的专业思维方式 3 ?以系统的思维方式指导具体的专业设计实践 五、课程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套型设计第三章多层住宅设计(4学 时) (4学 时)

第四章多层住宅造型设计 第五章住宅标准及经济标准 第六章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2. 实践教学内容: 无 六、 教材与参考书 1?教 材: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编教材 2?参考书: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朱昌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七、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1 ?理论陈述 其目的是通过组织良好的语言, 以理论化的述、论、证给学生和到最大量的 感染。在这一过程中应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受到启发而跃跃欲试。 2 ?图像的展示 其目的是使学生直观的接受专业知识, 但必须注意的是应当使学生把直观的 形象和头脑中建构的理论体系相联系起来。以与之相反的过程启迪他们的设计思 维。为此,这一过程是相对缓慢的进行的。 3 ?调研和讨论 其目的是更大量的使学生自主涉及专业知识的各个层面, 并且主动的参与意 见,这对于培养学生严肃负责的专业态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一过程可以培养 出学生主动研究式的学习及工作方法,这对于学生以后的进步有很大帮助。 八、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4学 时) (4学时)

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第4版)复习笔记-单层工业建筑天窗构造(圣才出品)

第2章单层工业建筑天窗构造 一、矩形天窗 1.概述 (1)优点 矩形天窗具有中等的照度,光线均匀,防雨较好,窗扇开启可以兼作通风,在冷加工车间广泛应用。 (2)缺点 ①构件类型多 ②自重大 ③造价高 (3)几何尺 ①宽度b宜等于厂房跨度L的1/3~1/2。 ②高宽比h/b为0.3左右,相邻天窗的轴线间距L0不宜大于工作面至天窗下缘高度的四倍。 图2-1 矩形天窗的几何尺 (4)组成

矩形天窗主要由天窗架、天窗扇、天窗屋面板、侧板及端壁等构件组成。 图2-2 矩形天窗组成 2.天窗架 (1)定义 天窗架是天窗的承重构件,支承在屋架上弦,常用钢筋混凝土或型钢制作。 (2)形状 钢筋混凝土天窗架与钢筋混凝土屋架配合使用,一般为П形或W形,也可做成双Y形。 表2-1 常用钢筋混凝土天窗架的尺寸(mm)

3.天窗扇 (1)用途 天窗扇的主要作用是采光、通风和挡雨。 (2)材料 常用木材、钢材及塑料制作,其中钢天窗扇应用最广泛。 (3)开启方式 ①上悬式 防雨性能较好,开启角度不能大于45°,通风较差。 ②中悬式 开启角度可达60°~80°,通风流畅,防雨性能欠佳。 (4)分类 ①上悬式钢天窗扇 a.通长天窗扇 由两个端部固定窗扇和若干个中间开启窗扇连接而成,其组合长度应根据矩形天窗的长度和天窗扇开关器的启动能力来确定。 b.分段天窗扇

是指在每个柱距内分别设置天窗扇,其特点是开启及关闭灵活,但窗扇用钢量较多。 ②中悬式钢天窗扇 中悬式钢天窗扇因受天窗架的阻挡只能分段设置,一个柱距内仅设一樘窗扇。高度有900、1200和1500mm三种。 4.天窗端壁 (1)定义 天窗端壁是指天窗两端的承重围护构件。 (2)种类 ①预制钢筋混凝土端壁板:用于钢筋混凝土屋架。 ②钢天窗架石棉水泥瓦端壁:多用于钢屋架。 图2-3 天窗端壁构造示意图 (a)钢筋混凝土端壁;(b)石棉水泥瓦端壁 5.天窗屋顶和檐口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24课时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24学时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适用班级:2015级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要素: 1、课程名称:中国建筑史; 2、适用专业:公共选修课; 3、学时:24; 4、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它学习研究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灿烂的建筑文化;悠久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主要讲授中华建筑的起源、发展、体系、演进、风格与辉煌。重点为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园林风景、宫殿陵墓、建筑形式、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丰富的资料和大量的图片。使学生丰富自己对中华建筑历史的了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与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与概况、城市建设、住宅与聚落、宫殿建筑、宗教建筑、园林与风景建设、古代木结构建筑特征等主要部分,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绪论部分: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特征。明确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二、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原始社会建筑:学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主要建筑形式:阑干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建筑特征。 2、奴隶社会建筑:学习夏、商、周、春秋时期建筑发展。代表建筑有:河南偃师夏朝二里头遗址、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陕

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春秋秦国宗庙遗址。 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学习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时期人建筑发展概况。代表建筑有:山东临淄齐故都遗址、秦始皇陵、东汉明器、沂南汉代石墓、北魏洛阳永宁寺、云岗石窟。 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学习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等时期的建筑发展概况。主要代表建筑有:隋河北赵州桥、唐长安城、西安小雁塔、宋东京汴梁城、辽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5、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学习元、明、清等代建筑发展概况。主要代表建筑有:元大都、广胜寺、明孝陵、北京十三陵、承德避暑山庄、西藏布达拉宫等。 三、城市建设: 1、城市发展基本要素; 2、我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发展阶段; 3、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汉长安城的建设;北魏洛阳的建设;南朝建康的建设;隋大兴城的建设;宋东京的建设;元大都的建设;明清北京城的建设;明南京城的建设。 4、地方城市建设:地方城市的主要基础设施;赣州城市排水、明归德府平面布置;明代松江府建设、南宋平江府建设;登州及蓬莱水城。 四、住宅与聚落: 1、住宅形制演变;住宅构筑类型; 2、住宅实例:北京四合院、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河 南巩县窟洞、安徽歙县棠樾村、山西襄汾丁村。 五、宫殿、坛庙、陵墓: 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唐长安大明宫;明清北京宫殿;清沈 阳故宫; 2、坛庙建筑:坛庙建筑的类别;北京天坛;北京社稷坛;北京太庙;太原

建筑学专业建筑数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15.06

建筑学专业建筑数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则 当前,建筑数字技术发展很快,随着建筑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业乃至整个建筑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建筑数字技术为建筑设计提供的并不只是一种新的绘图工具和表现手段,而且是一项能全面提高设计质量、工作效率、经济效益的先进技术。 随着建筑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学专业建筑数字技术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建筑数字技术的概貌及其最新发展,初步掌握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并具有应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构思和分析的能力。近年来,BIM技术的强劲崛起将对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BIM技术已成为当今建筑设计软件采用的主流技术,在建筑数字技术课程中应当高度重视BIM的教学。逐步促进将建筑数字技术课程与建筑设计教学结合起来。 二、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是按照本科建筑学教学的最低门槛来设置的,以保证全国不同层次的建筑学本科专业都能够实施。而每门课都安排了必修内容和扩展内容。必修内容是课程的最低要求,扩展内容可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进行安排,一些学校的建筑学专业开办时间较短,师资或技术条件尚未成熟可以暂不安排扩展内容和选修课的教学。 1.具体课程安排: 2.《建筑数字技术Ⅰ》和《建筑数字技术Ⅱ》的知识单元及知识点

注:BIM设计软件不限于Revit,也可以选用MicroStation、ArchiCAD或Digital Project。 以上《建筑数字技术Ⅰ》和《建筑数字技术Ⅱ》的学时数中,未包含上机学时数,建议每门课安排16学时上机。 3.关于扩展内容和选修课的说明 对于师资和技术条件较好的学校,只要学生确实已经掌握了《建筑数字技术Ⅰ》和《建筑数字技术Ⅱ》的必修内容,就可以加强扩展内容的教学安排,特别建议安排诸如Ecotect 等环境分析软件的教学。 如果开设《建筑数字技术Ⅲ》选修课,可以选修生成设计、参数化设计、互动建筑等的内容,以及Illustrator、InDesign、Maya、Rhino、Grasshopper、GenerativeComponents等软件,也可以不限于以上内容,其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自定。 4.关于毕业设计应用BIM的说明 如何界定应用了BIM?首先必须是应用基于BIM技术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建模,二是应用分析软件对建立起来的BIM模型进行设计分析(可视化分析、遮阳分析、采光分析、能耗分析或声学分析等,只要进行其中一、两项分析即可),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协同设计和碰撞检测。

上海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试卷B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热量从高温向低温转移过程中,存在热传导、、三种方式。 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_______m者为高层;高度超过________m时, 为超高层建筑。 3.根据材料不同,水平防潮层一般分为、、和配筋 细石混凝土防潮层等。 4.建筑物墙及楼地面常见的施工工艺有、粘贴类、、和。 5.建筑物每一部分的高度是该部分的、和有关设备所占用高的 的总和。 6.门窗主要由、、门窗五金及部分组成。 7.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的底层地面应该至少高于其基底外地面约。 8.某梯段有n个踏步,b代表踏步深,那么该梯段的长度为。 9.标准机制粘土砖实际尺寸为(长)×(宽)×(厚)。 10.对于养老建筑以及需要进行无障碍设计的场所,楼梯扶手的高度应为, 并应在的高度处再安装一道扶手,扶手的断面还应方便抓握。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各部分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及高度是由一个相对标高系统来表 示的。() 6.基础埋置深度大于6米的深基础。 7.楼梯的常用坡度范围在25°~45°,其中以30°左右较为适宜。() 8.居住建筑设计中,电梯井道外侧禁止作为卧室使用。() 9.地下室防水构造中,有机防水涂料应做在主体结构的迎水面上。() 10.将屋面防水层放置在保温层之上的做法被称为倒铺屋面。()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注:答案写在括号外无效) 1.某恒温恒湿厂房控制标准为t=25±2℃那么25和2分别为温度。() A. 基准度精度 B. 基本度变度 C. 基准度变度 D. 基本度精度 2. 为防止冻融时土内含水会对基础造成不良影响,基础底面应埋在。() A. 冰冻线以下200mm B. 冰冻线以上200mm C. 冰冻线以下250mm D. 冰冻线以上250mm 3. 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物或门窗洞口尺寸较大时,应采用过梁。() A. 砖砌平拱 B. 砖砌弧拱 C. 钢筋砖 D. 钢筋混凝土 4.当屋面坡度超过时,称为坡屋面。() A. 1/12 B. 1/8 C. 1/15 D.1/10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141005 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48 理论:42 实践:6 适用专业:建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历史观和价值观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建筑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城市及建筑的形制、构造方式、等级制度和精神寄托。 2.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及自我学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尤其对中国传统建筑加深了解,掌握其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掌握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建筑及城市发展的特征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为学生未来的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传承创新精神。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定制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 初级培养目标: ?捋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的时间前后关系和重要的时间节点;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中国古代重要时期的建筑特征及产生发展的过程; ?掌握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城市、建筑群体及建筑的特点及成就,如唐长安城、宋东京城、明清北京城、北京四合院、北京紫禁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北京天坛等; ?了解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和做法。 中级培养目标: ?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 ?掌握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 ?能够运用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符号等,并能够徒手绘出典型例子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及构件大样图。 最终培养目标: ?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并能够阐明其发展背景;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 ?能够通过总结特征活灵活用,准确区分建筑的历史分区并阐述该时期相关背景资料; ?能够熟练徒手绘制历史建筑的相关示意图,并掌握其中内在的比例关系;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办学定位:创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清华大学既定的建设方针。在此指导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坚持宽口径培养模式,造就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理论研究与管理之专业人才。 办学理念:从梁思成先生的“体形环境论”到吴良镛先生的“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60余年的积淀与传承确立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明确的办学理念,即坚持建筑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拓展,整合自身在设计、技术、设备上的优势,形成独有的建筑、规划、景观三位一体的教学构架,面向全球化和城镇化,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知识结构:建筑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要求毕业生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建筑设计课是一级学科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两大部分,贯穿整个一至四年级,覆盖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景观规划与设计五个二级学科的专业基础教学,并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绿色环境技术与建筑设计课相结合,达到强化环境意识、普及绿色建筑技术的目的。 课程目标:在“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这一清华优良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筑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概括为:基本功训练与建筑理解相结合;创造力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结合;建筑知识与专业理论方法相结合;设计过程与专业表达技能相结合;设计实践与综合设计能力相结合等五个方面。 2. 课程知识结构与学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至6年级的设计教学框架是按照“三个平台”模式建立的,即由一二年级设计专题所构成的“基础平台”、三四年级设计专题所构成的“专

外国建筑史 教学大纲

《外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JZZB5180【课程名称】外国建筑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Foreign architecture 【总学时】65【学分】4.5 【理论学时】65【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1、课程性质: 外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2、教学目标: ①了解外国建筑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了解当代外国各主要建筑学派的理论及主 张;②了解建筑历史的研究方法包括综合地观察和思考,辨证地比较及分析等; 3、教学要求: 理解各种自然条件、文化形态、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理解建筑发展的规律及趋势;理解过去及现在城市和建筑的风格是怎样发展形成的;有能力把历史理论及历史实例中吸收到的知识用于研究、考察建筑,并用于建筑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掌握外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外国建筑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了解外国建筑史课程学习方法与参考书。 第一章古埃及建筑 一、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古埃及金字塔起源、型制和典型遗存,熟悉古埃及建筑特征,了解古埃及建筑史分期;掌握古埃及太阳神庙起源、型制和典型遗存。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古王国时期(前27~前22世纪):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及重要的金字塔实例。 2、中王国时期(前21~前18世纪):石窟陵墓 3、新王国时期(前17~前11世纪):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第二章古代西亚洲的建筑 一、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两河流域及波斯建筑类型和典型遗存;熟悉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特征;了解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史分期。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东南大学建筑学本科教学计划-20140912101535

东南大学建筑学本科教学计划 办学思想 面向全球,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建设整合、开放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新体系。 (1)建筑教育应当是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其教育过程是阶段性与持续性的统一,其目标是未来建筑师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的统一。因此,建筑教育应当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基础,进一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和综合创造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整合与开放的专业教学体系,造就高素质、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人才。 (2)以系统的观念重新审视已有教学体系,整合和加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教学效率,建立与此配套的教案、教材和师资组织构架。 (3)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谋求多层面、多方位的合作途径,使学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灵活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以便进入社会后能尽快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办学特色 (1)继承和发展东南大学建筑教育“严谨求实、学以致用、中西兼蓄、锐意创新”的优良传统和基础扎实、要求严格、注重实践、综合发展的特点。 (2)突出“建筑设计”核心课程的地位,注重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的统一。 (3)注重科研成果与教学环节的整合。 (4)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专业技能实习、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类型,共50个周时。各个实践环节均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及相应的考核标准。毕业设计的课题多数结合实际工程展开。 (5)关注本土问题。 (6)强调教学研究的日常化和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近几年来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建筑设计”核心课程的系统整合研究;“美术”课程教学中的“视觉设计”问题研究;相关专业课程群的建设;网络课程及多媒体课件研究;江苏省“建筑学”品牌专业建设研究;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修订工作。 培养计划 1. 教学目标 本专业培养建筑学领域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优秀建筑设计人才。围绕建筑学专业评估标准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要求,学生应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在建筑学领域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的能力。 2. 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①一年级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院的专业基础课,是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历史遗产保护等各专业的入门课程。

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第4版)复习笔记-建筑工业化(圣才出品)

第11章建筑工业化 一、建筑工业化概述 1.概念 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 2.途径 要实现建筑工业化,必须形成工业化的生产体系。 (1)工业化建筑体系 工业化建筑体系是指针对大量建造的房屋及其产品实现建筑部件系列化开发、集约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形成定型的工业产品或生产方式,提高建筑的速度和质量。 (2)工业化建筑体系类型 工业化建筑体系主要分为专用体系和通用体系。 ①专用体系(图11-1) 专业体系适用于某一种或几种定型化建筑使用的专用构配件和生产方式所建造的成套建筑体系。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设计专用性和技术先进型,但缺少与其它体系配合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图11-1 专用体系的特征 ②通用体系(图11-2) 通用体系主要开发建筑的各种预制构配件、配套制品和构造连接技术,使产品和连接技术标准化、通用化,使各类建筑所需的构配件和节点构造可以互换通用,适应于不同类型建筑体系使用的需要。 图11-2 通用体系的特征 ③专用体系与通用体系的区别(图11-3) a.专用体系的产品是建成的建筑物。 b.通用体系的产品是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即构件和相应的配件。 图11-3 专用体系和通用体系之间的区别 (3)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途径 ①发展预制装配式的建筑。 ②发展现浇或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建筑。

二、预制装配式的建筑 预制装配式的建筑是指用流水线生产产品的工业化方式来组装建造房屋用的预制构配件产品。其建筑主体结构形式分板材装配式、框架装配式、盒子装配式等几种。 1.板材装配式建筑 板材装配式建筑是开发最早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其工艺是将成片的墙体及大块的楼板作为主要的预制构件,在工厂预制后运到现场安装。 (1)类型 按照预制板材的大小,分为中型板材和大型板材。 (2)承重方式 以横墙承重为主,也可用纵墙承重或纵、横墙混合承重。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在8度或8度以下地区的多层住宅,也有12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多数用在复合板材或混凝土轻板的低层、多层或可移动的建筑中,倾向于内浇外挂或内浇外砌的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工艺。 2.盒子装配式建筑 盒子装配式建筑是指按照空间分隔,在工厂里将建筑物划分成单个盒子,然后运到现场组装。图11-4介绍了单个盒子的形式,图11-5介绍了单个盒子的成形方式。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152039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 学分:4 总学时:64 先修课程:建筑学概论、建筑设计 后续课程:建筑设计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教学,系统讲述中国建筑的历史,加强学生有关中国建筑文化的综合知识,提高建筑历史修养。课程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通过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实物,深入总结、探讨我国古建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形制的演变,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建筑理论和实践做出科学的评价,为以后的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等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制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选用教材: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六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必读书目: 1、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2、侯幼彬.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选读书目: 1、何建中、潘谷西.《营造法式》解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4、中国古代建筑史(多卷集)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5、刘致平.中国建筑的类型与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7、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8、Liang Ssu-Ch'eng. Chinese Architecture: A Pictorial History[M].New York: DOVER PUBN INC,2005 9、有关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期刊等。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建筑史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建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形制的演变,能够掌握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熟悉宋式和清式两种营造体系,能够对古建筑实物和文献进行综合地观察和思考;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对建筑理论和实践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建筑考察和建筑设计中。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64 其中讲授学时:64 实验(上机)学时:0 序号教学章节名称 学时分配序 号 教学章节名称 学时分配 讲课实验讲课实验

上海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试卷B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热量从高温向低温转移过程中,存在热传导、 、 三种方式。 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_______m 者为高层;高度超过________m 时,为超高层建筑。 3.根据材料不同,水平防潮层一般分为 、 、和配筋细石混凝土防潮层等。 4.建筑物墙及楼地面常见的施工工艺有 、粘贴类、 、和 。 5.建筑物每一部分的高度是该部分的 、 和有关设备所占用高的的总和。 6.门窗主要由 、 、门窗五金及部分组成。 7.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的底层地面应该至少高于其基底外地面约 。 8.某梯段有n 个踏步,b 代表踏步深,那么该梯段的长度为 。 9.标准机制粘土砖实际尺寸为 (长)× (宽)× (厚)。 10.对于养老建筑以及需要进行无障碍设计的场所,楼梯扶手的高度应为 ,并应在 的高度处再安装一道扶手,扶手的断面还应方便抓握。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各部分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及高度是由一个相对标高系统来表 ) 2.排架与刚架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梁或其他支承屋面的水平构件,如屋架等,与柱子之 ( ) 3.板柱体系的特点是用柱子来支承楼板。 ( ) 4.砌体墙作为承重墙,按照规定,在±以下应用混合砂浆。 ( ) 5.混合结构建筑墙体可以通过限高及设置圈梁和构造柱等措施抗震。 ( ) 6.基础埋置深度大于6米的深基础。 7.楼梯的常用坡度范围在25°~45°,其中以30°左右较为适宜。 ( ) 8.居住建筑设计中,电梯井道外侧禁止作为卧室使用。 ( ) 9.地下室防水构造中,有机防水涂料应做在主体结构的迎水面上。 ( ) 10.将屋面防水层放置在保温层之上的做法被称为倒铺屋面。 (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注:答案写在括号外无效) 1.某恒温恒湿厂房控制标准为t=25±2℃那么25和2分别为温度 。( ) A. 基准度 精度 B. 基本度 变度 C. 基准度 变度 D. 基本度 精度 2. 为防止冻融时土内含水会对基础造成不良影响,基础底面应埋在 。( ) A. 冰冻线以下200mm B. 冰冻线以上200mm C. 冰冻线以下250mm D. 冰冻线以上250mm 3. 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物或门窗洞口尺寸较大时,应采用 过梁。( ) A. 砖砌平拱 B. 砖砌弧拱

中外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总学时数32 讲课30 实 践 2 周 学 时 2 多媒体30 市场调研、考察0 学分 2 习题作业0 作业小结 2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系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先修课程《环境写生》、《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素质拓展课(专业限选、 任选) 选用教材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5版1次 2、《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第3版1次 主要教学参考书1、《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李婉贞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1次 2、《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25次 3、《建筑历史》.沈福煦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1次 4、《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刘松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1次 5、《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1次 本课程地位(作用)和任务 中外建筑史是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素质拓展(专业限选、任选)课群选修课,培养学生认识建筑的本质和它的系统结构,它将为今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本课程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的发展历史,讲授不同时期国内外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及建筑的基本词汇与设计手法。对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能力,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建筑和建筑设计,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为后续课程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设计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