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附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精品试题附答案

说明:本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其中试题占115分,卷面整洁与作答规范占5分。凡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答题空中。

亲爱的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今天,请自信地举起你的笔,认真审题,仔细答卷,让你的聪明与智慧在这里展现,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木屐.(jī)炽.痛(zhì)亘.古(gèng)锲.而不舍(qiè)

B. 蝉蜕.(tuì)谰.语(lán)可汗.(hàn)迥.乎不同(jǒng)

C. 确凿.(záo) 嗥.鸣(háo)朔.气(shuò)义愤填膺.(yīng)

D. 臃.肿(yōng)泯.然(mǐng)弥.高(mì)气冲斗.牛(dòu)

2、用横线标出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字依次工整的写在格中。(4分)

一拍既合人迹罕致骇人听闻亦复如是

博学多识锋芒必露杂乱无章马革裹尸

家喻户晓慷慨淋漓鞠躬尽瘁妇儒皆知

心会神凝鲜为人知兀兀穷年人声鼎沸

3、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作者是。

②《木兰诗》选自宋代编的《乐府诗集》,是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③《最后一课》作者是,他和莫泊桑都是国著名作家。

4、诗词填空(4分)

①山际见来烟,。

②,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④《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画面的诗句是:,。

5、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③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出一部,推荐给即将升入初中的同学。

推荐的名著是:《》

这本书在语文学习上给我最大的帮助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邑人奇.之()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日扳.仲永()④蒙乃.始就学()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8、①甲文中,仲永沦为平庸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

②乙文中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9、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6题。(15分)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大意。(3分)

11、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2、30年代初的闻一多为什么要潜心研究古代典籍?(3分)

13、文中写闻先生的头发之前先提到杜甫,你认为这有什么作用?(3分)

14、选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许多事迹,你认为自己需要学习哪一点?为什么?(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7分)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

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1)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5、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3分)

16、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4分)

17、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①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②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1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最后一段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19、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四、写作(50分)

人间最纯真的感情莫过于亲情,你从呱呱坠地一直到现在,有许多亲人伴随你的成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舅舅┅┅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一定有许多事情凝聚着浓浓的亲情,请你以“我和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用真实的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 2、把故事写完整,书写要工整。

3、字数6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C 2、既——即致——至必——毕儒——孺 3、①《朝花夕拾》鲁迅

②郭茂倩南北朝③都德法4、①竹中窥落日②黄河远上白云间③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出现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5、①大多数初中生课外阅读喜欢看卡通画而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②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③推荐作品不局限于课标和教材列举书目,"帮助"围绕积累语文素材、提升文化品位、丰富思想内涵、增长人生阅历、提高阅读能力、学习写作方法等方面结合作品内容说明即可。

二、6、①以…为奇; ②推托: ③通“攀”牵,引④于是,就

7、①最终成为了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到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②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8、①不使学

②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意对即可)

9、甲文叙议结合,借事说理;乙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三、10、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于学术研究,做了再说11、“钻探”一词用得好,比喻闻一多先生对古代典籍的研究工作,让读者看到了他那种坚忍不拔的治学态度。12、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3、杜甫“一月不梳头”是因为疏懒,闻先生头发凌乱,是因为“无暇”,这就以对比手法突出闻先生专于治学的形象。14、言之有理即可

15、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16、①母亲深夜敲盆赶鼠;②母亲跪在田中插秧。17、①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而“一行行”“整齐匀称”则突出了母亲插秧技术之高;“嫩绿”突出了秧苗的生机,“像块绿色的地毯”用比喻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②用“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等动作描写,写出母亲插秧的艰辛,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18、 D

19、“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四、参照临沂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