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华道家修炼学---修道入门

中华道家修炼学---修道入门

中华道家修炼学---修道入门
中华道家修炼学---修道入门

中华道家修炼学---修道入门

中华道家修炼,若从“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算起,足

有五千年的历史,比正统道教出现的历史还早。数千年来,中华道家历史上出现的高真大德历来甚少,每个朝代仅有数人而已,留下的修炼丹经,极其珍贵。这些典籍,由于年代久远,言辞古奥,而且囿于“道不轻传”之清规,亦多隐语譬喻,造成人们阅读丹经道书的极大困难。

自古以来,道家修炼多限于“口传心授”,不得其人不传,欲探其底蕴,又谈何容易!诚阳道长夙具慧根,资质非凡,八岁学道于东海崂山,是恢复道教之后第一批入道的年轻教职人员。他先是栖居崂山太清宫,隐修七载,刻苦自学,遍阅丹经道书,修炼内外道法。并且寻访海内高真大隐,笃志苦探大道之真髓。悟真多年,印证颇深。一九八九年调入中国道教协会工作,精心研读《道藏》及其他道经典籍,撰写了一系列关于道教学术和道家修炼之著述,为当今中华道家文化的整理与研究做出了贡献。田道长是当今全真派研究道教的优秀年轻道士,是道家修炼法脉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他所撰述的个人专著

《道经知识宝典》,将万卷道经之精华整理介绍于世;他依据自己修炼多年的经验,撰述《修真内景谈》。

说明他在道家文化方面已经深入法海,博通道要。当今道教

界人士之中,田道长是位做出卓越学术成绩的年轻道长,

道众们亲切地称他为“文化道士”、“道士学者”。如今诚阳道长以自身证悟多年的修炼成就,撰成《中华道家修炼学》、《修道入门》和《仙学详述》三部丹书,成为中华道家修炼著述系列,实属惊人之举。

中华道家修炼学》讲述道家修炼学的理论体系、发展史要、修炼术语、筑基功法、三元丹法、男女丹诀、养生精要、道家方药、经典导读、秘本丹经、修炼百问、道经真言、悟道证言、实修境界、个人参悟等精深内容,论述之全面超过以往丹经,而且依据道家修炼之传统理法,结合自身多年习修所悟,发前人之所未发,阐古人不传之秘,开拓和弘扬了道家修炼学的真实内涵。《修道入门》是针对初学修炼之人所撰,讲述道家修炼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方法,深入浅出,直指大道。《仙学详述》是整理近代陈樱宁先生的修炼著述,由于撄宁先生的“仙学”著作极为散乱,此书将其重新整理为系统的仙学修炼法,发扬了道家修炼仰范先贤的优良传统。三部丹书,相互发挥,弘扬正道,批驳旁门,以冀正本清源,为道家修炼学正名,是当今不可多得的道家修炼之扛鼎力作。

读者由此可以学习道家修炼法,修真养性,颐养天年;同时也可认识道家的哲理与智慧,净化心灵,启迪人生。

诚阳道长童身入道,德清思洁,保持清静法身,正务参修六年,辛勤耕耘,实属不易。数千年来,古代修炼家留传的丹经著述均为文言古语,目前尚缺乏道家人士运用现代文字

撰写的道家修炼学丹书。如今诚阳道长以道家门内人的身份,积十六年悟道修炼之心血,著此三部百万言的丹书,贡献于当今社会,填补了道家这一方面的空白。三部道家修炼学专著,当为传世丹经,承前启后,慈航度人,功德无量。丹经云:“未生祖师时,未见祖师面,祖师言可信,祖师心可见。

祖师曰:“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处度此身。”谨以此语,与四海道友共勉。

爰为之序。

杨思澍

九九八年九月于京畿留月山房

卷首语 ---- 试论中华道家修炼学之发展史与主命力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有一门直接关于人体生命和人类生存的传统学术,虽然古老,却青春常在,充满生机,只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此缺乏了解,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提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今天,理应挖掘整理,发扬光大,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服务。这门学术,就是中华民族流传五千年的道家修炼学。

中华道家修炼学之由来,起源于远古先民对于征服自然、维

护生命的可贵探索。据《庄子》载,中华始祖轩辕皇帝“问道

于广成子”,始将这门学术推向社会,中华道家修炼学由此肇

基。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典藉《老子》、《庄子》、《周易》、

《黄帝内经》之中,就有许多关于天人合一、长生久视的学说。由于以上典藉均源于上古先民的原始文明,说明这一思想由来以久,足与古老的中华文化同根同源。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神仙学说逐渐盛行。这时所谓“神仙”的含义,不是后来封建宗教所信奉的天上神灵,而是人在现实生活之中,通过修炼升华而达到的高尚境界。“长生不死”的说法,是古人为了探索生死奥秘提出的严肃课题;所谓“成仙”也是指肉体长生的期望,并非死后登天的幻想。先秦时代的《庄子》

《楚辞》等文献之中,就有许多关于至人、仙人、神人、真人等境界的详尽描述,记述了他们修炼的事迹和成果,说明自古以来,就有生命修炼这门学术。在这一思想影响之下,出现了越来越多企求修炼长生的隐士和宣传神仙不死的方士。他们继承了黄帝、老子、庄子道家修养学说的遗绪,因

而和中华道家学术紧密相连;同时他们又在追求修炼成仙,

所以又被人们称为神仙家。“隐士”和“方”二者有所不同,

“隐士”多偏重于潜修密炼,不计名利;“方士”多借此游说王侯,以求荣宠。隐士的影响和方士的宣传,使修炼成仙之说蔚然盛行,促使中华道家修炼学术的发展日益炽盛。

中华修炼之学的发展,在秦始皇时期达到第一次高潮。秦王羸政统一天下之后,羡慕不死之道,广泛召揽方士,搜求长生之药。他曾数次巡游海上,访求神仙,并派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驾船入海,寻找海上的“三神山”。后来方士们认为

秦始皇暴虐无道,纷纷弃之而去。秦始皇一怒之下,残酷地 进行了 “焚书坑儒”(包括坑杀了许多方士)。最后秦始皇至

死不改,亡命在求仙的途中。 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华修炼 的发展达到第二次高潮。汉武帝刘彻并不象始皇羸政那样盲 目求仙,而是虚心接受方士们的指导,进行个人修炼。武帝 先后从事节食、服药、炼丹、祠灶、封禅等方术,长达四

五年之久,虽然未能羽化飞升,但是羸得了七十岁的较长寿

修炼方术确有奇效。这样,隐士和方士们的求仙活动与修炼 实践,经过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两次推动,在中国古代社会造 成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 深入人心。《汉 书?艺文志》对于当时人们追求的神仙境界, 进行了总结性描

述:“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也。聊以荡意 平心,同死生之城,而无怵惕于胸中。然而或者专以为务, 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于此可见, 所谓“神仙”本义,乃是一种高深的修养境界,并不沾染丝毫 迷信色彩。但是如果专门操此为业,则又难免迈入岐

途,和 远古圣贤的修炼宗旨有所违背。实际在社会上活动的方士们, 他们以神仙方术邀宠于皇帝王侯,虽然使得神仙思想盛行于 世,但是也有许多迷信成份充斥其间,造成了负面影响,甚 至为后世一些伪道所效法。

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西汉时代将神仙方术分为四类, 命。汉武帝晚年曾言:“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 r i

。 冃疋了

即医经、医方、房中、神仙等。可知中医学亦包括其中,既有医学,可见神仙方术确有科学成分,并非神学迷信。根据

《后汉书?方术列传》其中记载的主要方术有天文、医学、神仙、占卜、遁甲、相术、堪舆等等,说明当时流行的神仙方术不断增多,亦可见其兴盛程度有增无减。秦皇、汉武之后,神仙方士失去上层统治者的扶植,势力大减,但是默默修炼的隐士们依然潜心修炼。由于受到方士们狂词瞽说的负面影响,使得中华道家修炼变得愈加隐秘而且困难。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之下,追求修炼成真的人们,需要保障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仅靠神仙学术本身已不足以立世。为了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只有谋求新的出路。这时佛教传入中国,老子在东汉时代就被逐渐神化,儒家本身亦倾向于宗教化。

当此时代,道家、神仙家、修炼家、隐士和方士等等相互皆有关联的群体人士,沿着中国古代黄老道、方仙道之沿传,以中华道家思想为旨归,以老子为教祖,发展组织了道教。

但是,道教成为一门正式宗教之后,却与道家修炼的宗旨有所不同,逐渐走上了宗教神权的道路。这一特点,造成中华道家修炼学在以后的沿传之中,既相关于道教亦无关于道教

的极大发展空间。出入于道教内外,蔓衍于中华大地。在充

满神权思想的古代中国社会,中华道家修炼之士为了得到人

们的认可和生活的保障,同时也为了道家修炼学的普遍传播,因而和道教唇齿相依。道家修炼的中心是“道”,成仙的目的

是为了得道;道教信仰的中心是“神”,信神的目的是为了保佑。道家修炼

不信天命,讲究“我命由我不由天”;道教信仰

崇拜神权,是以神的意志驾驭个性的自由。道家修炼之士,

他们注重本我生命的存在与价值道家修炼所讲的“神”, 也是生

命的心神、元神、阳神等,不是天上的神灵。由此可见,道家修炼与道教

信仰,毕竟有所不同。实际历史上从事道家修炼的名真高道,多不是在道

教宫观之中进行修炼活动,而是游离在社会之中,采取半道教、半民间的

方式,和光混俗,

清修静炼,甚至有的根本以隐士身份进行修炼,并不需要借

助宗教的旗号。方面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只有

站在道教的立场才能立足;另一方面他们为了保障修炼,又要和宗教的神权

崇拜拉开距离。他们或者栖居山林,潜心修

炼;或者隐居闹市,和先同尘。他们自认“大隐居尘”、“大隐代的修炼之

士,笃志无悔地坚持着自己的追求,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为人体生命的

探索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同时在这种倍受压抑的环境之下,决定了道家修炼

学的极大隐密性,数千年来从来讳于公开宣讲修炼,简直成为中华道家的痼

疾,

隐于市廛”。就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之中,中华道家一代又

直在夹缝中求发展。

因此从历史的事实来看,某些卓有成就的名真高道往往对于中华道家修炼学

造诣高深,然而对于道教本身的宗教体制却是鲜有建树,成为一种微妙而复

杂的现象,存在于道家和道

相关文档